《寻找教育原生态》读后感
1、《寻找教育原生态》读后感
刚看到《寻找教育原生态》这本书,因为是校长的著作,猜想谈管理之类的文章会比较多,没曾想会跟老师们的日常教学生活有多少相关,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多少相关,读后才知道这本书对我们一线教师特别有意义。
作品没有多少“高屋建瓴”的宏论,也没有什么叫人眼花缭乱的花样,而是把人人都可能想到的事情做实,做得富有成效。搞教育只要一些教育的常识就够了,把那些一般人感到不在意的的东西做得叫人感到需要在意,把那些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东西做得有滋有味。教育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只是一件一件小事的积累,把小事融会到学生的人生里,让他终身难忘,小事于是就变成了大事,变成了决定命运的东西,这就是教育。高峰校长以他最本质的身份——教育者与我们共同分享了他的'思考与感悟,让整天埋头教书的我意识到:懂得停下来思考,才能真正教好书。
受目前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家长们一味追求分数的心理,导致了我们学校的特殊性——高分。这一条决定了我们必须教会孩子更多的知识,才能让他们在同龄人中成为佼佼者,才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成为高学历人才。既然要多教知识,那我们自然希望通过多上课,多做练习,多攻占学生的时间等等来达到目的。是呀,孩子们不停地听课呀听课,做题呀做题,让这一切成了生活的主题,孩子们还能爱学习吗?学生们也疲惫,有的开始厌学,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课堂,最后是成绩低落,实质上就是教学质量下滑,就象拼命拉长一条弹簧,最终必然会导致弹力的丧失。
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怎样让孩子学会学习,他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经验越来越丰富,获得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的分数自然也会越来越高。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从自身经历来看我们以往的教育,记忆得多,记忆力好,谁就得高分。似乎总是不断地对记忆能力做了测评,对于其他能力的测评并不是很明确。现在身为人师,决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再走这一老路。教学内容是虽说书本规定的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进行调整,灵活处理;教学方式更是可以千变万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激活他们的思维。应试教育的现状不能改变,我们可以改变测验的方式,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对自学能力的检测,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信息量,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掌握更多学习技能(包括应试技能)。学校安排的课程不能改变,但我们能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的知识为生活所用。
常常跟孩子们讲:不要让学到的东西静静地躺在那一页一页的纸上,希望知识成为你们头脑中思维的源泉。相信,我们坚持传授孩子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授孩子如何学会学习,孩子们收获的会远远超出书本的厚度,思想也会变得有深度。自信,积极,创新,会在每个孩子身上开花结果。
感谢高峰校长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学理念,让我继续思索前行。
2、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读《爱的教育》后感
今天,妈妈送给我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我一拿到它,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所写的日记,讲述了他一年的成长经历。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通过一个温馨字眼‘ 爱‘ ,把所有的故事巧妙地连起来,给我们讲述了人世间种种爱的形式:纯真的同学之爱;温馨的亲子之爱;浓浓的师生情;对祖国的诚挚的爱。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发人深思。故事《帕多瓦爱国少年》中的意大利男孩,宁可自已处于饥寒交迫,瀕临死亡,也不愿意接受诽谤自已祖国的人的救济。我被他对祖国深沉的爱所感动。故事《雪球》中的卡洛菲用球砸伤了老人的眼睛,他从最初的不敢认错到最后鼓起勇气向老人赔礼。我被他勇于承担责任所打动。故事《少少笔耕》中的朱利奥晚上牺牲自已的睡眠时间偷偷的帮父亲做抄写工作,自已的成绩下降了被父亲误解他也照样坚持不懈。我被他体谅父亲,关心双亲所折服……
最触动我的是安利柯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感恩》。在信中父亲告诉安利柯,老师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我们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老师。信中有一句话,让我难以忘记,那就是“老师把一生的精力,聪明和才智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孩子们,是为孩子做出一切的人。是开发你智慧的人。”是啊,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每天都在哺育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让我深深觉得“尊师”和“孝父母”一样,是每个人必有的基本道德。
读一本好书能够给我们增添许多知识,让我们感悟很多道理。希望像《爱的教育》这样的好书越来越多,也希望读这类好书的读者越来越多!
3、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读《爱的教育》后感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被里面的故事感动了。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费鲁乔的血》,读了以后让我回味无穷。
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在藏族一个小村庄里,就在这一天,一个小孩出生了,爸爸给他起名叫费鲁乔,妈妈在不久后出外看病了,医生说:“他得了伤风,已无药可救”。不久后,妈妈便与世长告辞了。费鲁乔到了11岁时,爸爸就到外地去做生意了,临走时还留了一大笔钱锁在了箱子里,就走了,这时家里就剩下了费鲁乔和他的祖母在家了。
这天晚上,不幸的事发生了,晚上九点多钟,祖母焦急的做在院子里的椅子上,等着费鲁乔,生怕他会出事。不一会儿,费鲁乔回来了,他全身衣衫不整,“肯定又和别人打架了”祖母说,“奶奶,我以后再也不打架了。”费鲁一下子扑到奶奶怀里,“好妈,认识到错误就好。”于是,他们俩就走进屋里,奶奶给费鲁乔讲道理,忽然听到吵吵声,费鲁乔说:“可能是风吹声吧。”“是啊”忽然,窗户打开了,进来两个黑衣人,一个用手抓住费鲁乔,一个抓住祖母捂住它的嘴,对他说:“你老子把钱藏哪儿呢?”“我知道,在箱子里。”于是,那个男人移到那边,用一个东西把锁孔一转就解开了,把钱都扔进袋子里,一阵风吹来,把这个蒙面人脸上的黑布吹下来了,“啊,尼尔”“住嘴,死老太婆”,于是将刀拔出,刺向祖母,费鲁乔以闪电般的速度冲过去,挡了这一刀,两个人急忙逃走,费鲁乔也倒在地,刚才那一刀正命中他心脏,这个小斗士的灵魂也早以飞到天国。
我们真应该学习费鲁乔的精神,勇于改错、舍已为人、尊敬长辈的精神。
4、《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暑假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本身很没耐心看书,可是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王维审老师曲折的经历吸引了我。他以这段不一样的经历开始了他不一样的教育。书中没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只有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发生在了我们的身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在阅读这一个个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也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中时候的情景。也学到了老师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现在面对的是小学,或许很多教育方式用不到,可是也有很多是大相径庭的。面对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教育的好坏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用怎么样的教育去应对他们。
我很赞同王老师最后的“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王老师认为写作才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一次不动笔的思考往往是肤浅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处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语,都能在写作中得到反思。我们也能在写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寻找出不一样的教育。
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5、《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不同的对待方式,造成学生以后不同的人生。一个个触动心弦的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你我周围。
这本书的读者不应该仅仅是教师,如果更多人看到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会明白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有多大,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可能点燃一个幼小的求知的火种,也有网民戏言:老师不一定能帮你把成绩提上去,但可以把你的成绩拽下来。
教师的社会地位再低,再多的人瞧不起这个职业,教师自己清楚:当老师不难,难在踏踏实实当好老师。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身份最是普通,这个群体对教育的影响确是无法估量。
注:读书过程中,感慨很多,比如越深入越发现牛人多,越深入越发现当好老师匠就需要匠人精神,潜心做学问真的不容易;比如教师行业是否就注定要守住清贫?比如有的“名师”只是因着“名校”;比如众多真正优秀的老师只是在默默无闻;比如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分数;比如教师行业中有许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的现象,有可能孩子的某个优秀特征在大学里显现出来是因为他的小学老师的某个教育行为——而今天只是趁着晚自习记录下一点点,敲打下来备忘。
6、《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在我对未来还有些迷茫的时候,王维审老师所撰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一书让我对即将面对的未知生活充满了信心,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多写教育叙事、多反思、多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最先吸引我的便是封面上的“不一样的教育”几个字,教育不就是教育吗?为何还有不一样的教育?带着这两个疑问,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和我之前接触过的教育理论书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像那些专业理论书一样大多是对写作理论的知识讲解,比较枯燥乏味,而是运用一个个小故事循序渐进的为我们展开教育写作的密码,他将故事和写作指导相结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融入了教育叙事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向我们诉说了他眼中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在书本的第一章《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下面,他用一句简单的话讲述了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叙事写作:“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写作,不仅是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顿生命里的痛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摆脱教育困惑的出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这句话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想要到达自己想去的终点,有一个简单而又非常有用的方法,那便是进行教育叙事写作,就像王老师一样,当他感到颓废、无助时,他通过撰写教育叙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不仅如此这些文字还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另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我想,如果我也可以坚持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就算将来不能如此成功,用来回忆也是很有价值的。
王老师用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他的每个故事都是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他用故事的形式来告诉我们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如何去处理,当然这些方法的确是非常受用的,如果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相信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有趣而又和谐。此外,在王老师的这些故事里还藏着我们经常忽略但是却值得我们深思的话,例如“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种载重,千万不要过分关注最终收获什么,而是要学会欣赏过程,欣赏一步步走来的细节和心情。其实,有时候也是为了看花”、“作为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开始的机会和坚持的勇气,并告诉他们行走的方向和前行的方法。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无权彻底否定一个生命,或者简单地折断一个孩子成长的念想”、“教育,是一种人性的引领,绝对不能等同于企业的加工生产。一个孩子的行为好与不好是不能用分数来量化的,一颗心灵的纯净与否更不可能用数字来计算”、“教育需要谨慎,教育需要心平气和。对于教师来说,谨慎是对教育复杂性的尊重,是减少错误行为的必需。我们可以对教育进行千百次的反思,但是对于孩子的生命来说,教育没有如果”等等,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思考,就肯定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其实和孩子们一样,一直在成长,与其说我们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成是孩子们在陪着我们成长,因此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样才可以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远,在未来的路上走出一片天地,继续加油吧!成长,一直都在!
7、《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 本书。通过他的文字了解了这个人,他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名师大家,就像他的网名“百分百草根”一样。但这个“草根教师”却一路走得虎虎生风,多姿多彩。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读书,观察,实践,思考,记录……用质朴干净的文字,透过独特的视角,让人读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王老师草根出身,成长道路坎坷。但他坚持写作十几年,选择用文字来安顿生命里的痛点,让写作与自己的精神和磨难一起扎根。写作之于教师的成长毋庸置疑。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琐碎的故事一旦有了串缀,就可以变的生动起来。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或平凡,或悲壮。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天天生活在一个故事的海洋,天天有故事,时时有故事,只要关注,足以打动心灵。当你把这种生动而真实的教育生活展现在别人面前的时候,那就是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感动的不只有自己,还有他人。
这本书当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真实与朴素,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但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在《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故事当中,诠释教育的本义: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把灵魂里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比如善良、宽容,人格与品性;《丢掉的专业尊严》里面,用典型的例子抨击了当今的教育生活常态:老师们习惯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问题,从而丢失了为师者的专业尊严;在《别让过去成为生命的负担》中,通过大树被移植,就要去掉华丽的树冠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生命需要去面对一个新的开始,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时,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成就,就要懂得适时舍弃。
读了王老师的教育故事,再次和学生相遇、和教育相遇,你的教育观应该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在教育之路上,不再追求鲜花和荣誉,而是守候一份宁静;教育不再是职业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掌声,会行走;没有掌声,亦会行走。
8、《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当我拿到王维审所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时,心里不禁嘀咕,怎么不一样,难道不需要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不需要让孩子上课要有上课的样子?不需要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知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势必会慢慢演变成我现在的这个阶段。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眼神还是不由自主地被“不一样”三个字所吸引。
读完这本书之后才明白,那些但凡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必然是有和常人所不同的地方。这个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是不会出彩的。这也是书中王维审老师的想法。我们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线,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实教师工作不累身,最关键的是累心。我们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课背课,每天都用心去处理孩子家长眼中的“大事”。正因为如此,我们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无暇去整理了,其实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们之所以成不了名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每天喊着累的幌子不去记录,二是因为我们不经常写东西,以至于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写。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走得更远的原因。
我现在教的是低年级,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常规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常常有学生在上课时坐立不定,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时他一会儿身体前后摇晃,自娱自乐;一会儿又和小朋友窃窃私语,当我提醒他两遍未果后我让他和另一个犯同样错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反省。刚开始他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等过五分钟后,我先找另一个孩子谈话,她认识到错误我便让她回到了位置上。也许是没有了别人的陪伴,他开始紧张起来,表情也不像先前那样愉悦了。于是我板着脸说:“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站在一边吗?”但是他的答案却是出乎意料的,他哭泣着说:“因为你不喜欢我”。我微愣了一下,但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马上说:“老师不是不喜欢你,我喜欢每一个小朋友,但是我不喜欢你的行为。”听了这话,他似乎平静了下来,经过我耐心的讲解,他终于知道了“真正”的原因。
通过这件事,我想我需要重新开始,多与孩子们交流,多点耐心,多点宽容,多点忍让,多点笑容。
9、《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王老师说,“教育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是啊,大家都在一个学校,每天都是一样的时间,有充实,也有埋怨,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下来,并且,还将坚持下去。
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从《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中,我们读到了一个真正的执着于教育事业,用生命诠释教育的真谛的王老师。从《早读哭泣的孩子》、《懂得欣赏,比什么都重要》等故事中,我们读出了教育不是简单的命令或判断,教育需要智慧。从《行走也是一种教育》、《种瓜,也是为了看花》等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学生生命,充满希望和欣赏,慢慢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师者情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栽种,千万不要过分关注最终收获什么,而是要学会欣赏过程。
静下心来,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也曾无数次活跃在各种比赛的舞台上,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教育究竟是什么,我有些迷茫了。在书中,王老师说:“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或者帮助成长”。但我相信,更多的老师对于教育是什么仍然没有答案。因为,若要有自己的教育定义,不但要通过长久的教育实践,更要通过不断地记录、反思、总结来找到答案。
不一样的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领悟,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用心去感悟,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育中的有爱人,在教育叙事中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读王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写教育叙事,贵在坚持。我也有通过博客的形式“幼儿成长简记——某某某”在记录着一些孩子的问题与成长,以及我当时的一些感触与思考,但是,缺乏的就是坚持,尤其是如今有孕在身,精力更加不够用了吧!我想说的只是尽量多的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成长并加以记录、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摒弃对孩子的偏见,用欣赏的眼光帮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点!
10、《生态环境教育》读后感
我们家是一个十分绿色环保的家庭。
首先,我家厂里工人们统一使用了太阳能电水器,这样可以省下很多电热,并且温度可以自由调节,解决了工人的洗澡卫生问题;我们又统一使用了全自动电热开水器,这样的话,可以给工人和家里以及附近的邻居们提供方便的开水,而且还防止工人过去用的电老鼠再次出现(电老鼠容易引起火灾等危险)。
以前家里食堂做饭的柴火都是林厂里买来的木头柴火,既危害环境,又不方便。现在我们都改成了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废弃花棉,要是用它来烧火的话,不仅能够减少对森林的砍伐,还保护了环境。况且花棉烧起来既方便又轻便,非常实用。
我们吃饭的时候也习惯了使用多次性筷子,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避免了对大自然资源的掠夺。剩菜剩饭又都喂养了家禽,一举两得,母鸡同时可以生蛋,我是很喜欢吃鸡蛋的。同时爸爸妈妈还给鸡搭了鸡窝,家里的卫生就不像散养的时候那般糟糕了。
我们厂里还常常把生产下来的废品棉条和一些磨损的钢铁零件卖给收废品的。还有宿舍的水空调排出来的.水,我们把他们用来去浇地,或者将它用作别的用途。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又减少了废品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我的家庭在厂里给工人们灌输的是爱厂如家的理念,同时家里也很环保。妈妈把洗澡水用来冲马桶,拖地,打扫卫生。我也为家做出了供献,我用了一个很普遍的方法,把一个瓶子灌满水放入马桶水箱中,这样又节省了水资源。还有虽然夏天很炎热,但晚上空调只开到28度(空调的温度是16到30度),而且阴凉了就及时关闭。
虽然我有一个绿色家庭,但我希望我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工人们有时空调从早开到晚,浪费了很多水电。有时花棉多了,就一把火露天烧了。还有工人把每天生产的拉及堆在河边,污染了环境。应该改善这些现象,我也常常和爸爸妈妈交流这些环保小知识,争取让厂里绿色生产,家里绿色生活。
我们大家要让森林绿起来,天空蓝起来,鱼儿游起来,鸟儿飞起来,地球妈妈笑出声来!
11、《寻找教育原生态》读后感
刚看到《寻找教育原生态》这本书,因为是校长的著作,猜想谈管理之类的文章会比较多,没曾想会跟老师们的日常教学生活有多少相关,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多少相关,读后才知道这本书对我们一线教师特别有意义。
作品没有多少“高屋建瓴”的宏论,也没有什么叫人眼花缭乱的花样,而是把人人都可能想到的事情做实,做得富有成效。搞教育只要一些教育的常识就够了,把那些一般人感到不在意的的东西做得叫人感到需要在意,把那些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东西做得有滋有味。教育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只是一件一件小事的积累,把小事融会到学生的人生里,让他终身难忘,小事于是就变成了大事,变成了决定命运的东西,这就是教育。高峰校长以他最本质的身份——教育者与我们共同分享了他的'思考与感悟,让整天埋头教书的我意识到:懂得停下来思考,才能真正教好书。
受目前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家长们一味追求分数的心理,导致了我们学校的特殊性——高分。这一条决定了我们必须教会孩子更多的知识,才能让他们在同龄人中成为佼佼者,才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成为高学历人才。既然要多教知识,那我们自然希望通过多上课,多做练习,多攻占学生的时间等等来达到目的。是呀,孩子们不停地听课呀听课,做题呀做题,让这一切成了生活的主题,孩子们还能爱学习吗?学生们也疲惫,有的开始厌学,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课堂,最后是成绩低落,实质上就是教学质量下滑,就象拼命拉长一条弹簧,最终必然会导致弹力的丧失。
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怎样让孩子学会学习,他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经验越来越丰富,获得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的分数自然也会越来越高。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从自身经历来看我们以往的教育,记忆得多,记忆力好,谁就得高分。似乎总是不断地对记忆能力做了测评,对于其他能力的测评并不是很明确。现在身为人师,决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再走这一老路。教学内容是虽说书本规定的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进行调整,灵活处理;教学方式更是可以千变万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激活他们的思维。应试教育的现状不能改变,我们可以改变测验的方式,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对自学能力的检测,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信息量,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掌握更多学习技能(包括应试技能)。学校安排的课程不能改变,但我们能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的知识为生活所用。
常常跟孩子们讲:不要让学到的东西静静地躺在那一页一页的纸上,希望知识成为你们头脑中思维的源泉。相信,我们坚持传授孩子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授孩子如何学会学习,孩子们收获的会远远超出书本的厚度,思想也会变得有深度。自信,积极,创新,会在每个孩子身上开花结果。
感谢高峰校长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学理念,让我继续思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