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爱》的读后感
1、《学会爱》的读后感
篇一:学会爱超越爱读后感
这本书看完有好多天了,拖到今天白色情人节,好歹把账给了了,应景的写篇与爱有关的读后感。
老实说素黑的这本书在论述男女关系,男人女人各自的弱点等已经写到极至了,我无力再用我的语言去阐述。她绝对是优秀的心理医生,而这本书对各种犯病男女的病因,病兆,病深浅,治疗方法都做了简单明了,幽默深刻的解释。
看这本书时,忍不住几次发笑,笑是认同她用词精准,解释深刻。也忍不住一次次把看书的速度放慢,再慢点,只为多享受下看书的过程。
我不想摘抄书中的语句,我建议在爱情,婚姻,自我上有困惑的人可以从头去看下这本书,如果有音乐和饮料,也许你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最好别在上班时候看,免得回神发现老板和你一起在看。
虽然我知道就算明白了书中的道理,走向快乐的修行还是要靠自己,但是依然很感谢你素黑。
篇二:《学会爱》读后感
看了《学会爱》这本书是我感触颇深,也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赶上改革开放初期,小时候住的都是四合院,几家住在一个院子,小伙伴们放学后在胡同打闹玩耍,男孩儿们捉迷藏、弹玻璃球。女孩儿们跳皮筋、过家家。没有那么多作业和补习。家长们则忙着各自的工作根本无暇照看孩子的生活,上下学都是和小伙伴们结伴回家,回家后有时还需要自己做饭、做家务。这就是我的童年生活。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肚子饿的厉害,看到锅里有米粥就想在火上热后喝,结果不小心把锅掉在地上,热开的粥整个浇在脚上,由于父母没下班只好强忍住疼痛在水管冲了冲,结果还是在脚上留下了碗底大的疤,这件事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正是由于小时过于独立也培养了我坚韧和不畏艰难的性格,使得长大后无论当兵还是参加工作遇到困难都能勇敢面对,我想和小时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反观现在的孩子上下学都是家长接送,和同学没有玩耍的时间,回家后就是写作业和复习功课,星期六日又要面对各种补习或培训班。孩子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下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天真和活泼,再加上家长没有相应的'心理疏导难免使孩子产生厌学和孤僻的性格,这不是孩子的错,家长和社会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会爱》这本书客观全面的告诉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理解孩子,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感受,有心的家长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使他们在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更好的方法加以引导,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更加阳光、坚定、自信,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
篇三:《学会爱》读后感作文
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学会爱》。这本书是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演讲家刘墉写给孩子的成长书的系列之一。
在书中,刘墉以亲切、有趣的文笔和养料丰富,事例详尽的故事将人生万物浓缩为一个个细节,一幅幅画面,为初涉人世的孩子奠定起基石,开拓广博视野。本书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爱,懂得什么爱,更让孩子学会怎样去爱,用行动来表达这种爱,从小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一颗仁爱之心。
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陪女儿去参加溜冰比赛,场内大多是小孩的家长,掌声从哪里响起,就知道表演者的亲人在何方。有位老先生也带他孙子来参赛,还一直夸他孙子溜得好。当他孙子上场时,我发现他孙子又瘦又小,老先生边鼓掌边对我说:“别看他瘦,但是很结实。瘦,特别适合溜冰。”才说完,小男孩就摔了一跤。老先生惊叫了一声。接着又摔一跤,而且是个“元宝翻身”,老先生说:“看!他爬起来多块。”音乐转为快节拍,小男孩拼命追拍子,越追越糟,又连摔两跤。终于结束了,小男孩远远看了看祖父,再低着头,由另一边退场。老先生像触电似的站起来,弯腰抱起一堆厚厚的衣服,一边走,一边对我点了点头说:“他很棒,不是吗?他是我的孙子。”
文章最后一节提升得非常好:认一个人,是多么深的情!当他犯案、当他失败、当他病重、当他跌倒,当大家都不肯定他的时候认他,是多么伟大的爱!
是啊,亲人之间,这种爱是无须理由的!
由此,我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也就像我们的孩子,我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亲人,要不学生怎么会把老师比作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我们呢?我们的孩子会犯错、会淘气、会不听话,学生身上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管他们是好是坏,作为家长、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他们,肯定他们,也就是要认他们,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由衷的帮助、教育、鼓励、肯定、信任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自我并超越自我。对于教师来说,认他们,不仅是多么伟大的爱,更是一种博大的胸襟,一种崇高的境界!
我想,这本书不仅是专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就是成年人看了也会受益匪浅,深受感动的。它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爱的真谛!在爱的怀抱中享受人间真情,在爱的世界里感受春暖花开!
《学会爱》,你,值得一读!
篇四:学会爱超越爱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书--《学会爱,超越爱》出自台湾作家素黑之手,被誉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情感自疗专家。起初只是在当当书城闲逛,想买两本书充实一下班车上的时光,无意中扫到了此书感觉不错于是就买来学习啦。之所以选这样的书来看,是因为一直自我感觉情商貌似弱了一些,总想抽出时间恶补一下,不然总也不会有进展的。最后还是决定就先从此书开始研究吧,多少总会有所收获吧。
我以为此书所要诠释的主题是男人要学会爱,女人应超越爱,乍一看似乎说的很直白,其实不然如若能真正理解这两句话,那么说你一定在很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啦!素黑在开场白中就提到:“我没有写爱情,我只是和你分享如何活好你的性别,做好一个人。”简单而清晰的描述,直抵本质。
作者在她的作品中,怀抱巨大耐心,如同抽丝剥茧般慢慢展开,其实无非就是,让人们了解知道男人和女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面对并认可自己的性别,给自己确切的性别定好位,重新上路,试着慢慢学习认识自我,做最真实的自己,忠于自我身心,做一个好人。
此书分为两个部分来展开:男女。关系和女人。问心。我以为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讲关于女人的一些东西,因为无论男人和女人最终都是来自于女人,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妥当。
今天就先研究一下这个课题吧:男人要学会爱,女人要超越爱。男人要学会的爱跟女人所要超越的爱似乎不在一个层面。让男人学会爱并不是说男人没有爱,同样要女人超越爱也不是说女人已有爱。男人在学会了如何放下自己似乎也就学会了如何去爱,恰恰相反女人而是要学会放下别人来回归自己才是超越了爱。
2、《爱的教育》读后感学会感恩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3、《爱的教育》读后感学会感恩
从我刚识字到现在看过的书多如繁星,但我最喜欢看的是《爱的教育》,在这个暑假期间,有抽空看了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我遇到了最亲切的老师、最可爱的同学、最值得敬佩的父母……当看到他们之间发生的生动故事时,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千金难买的亲情,以及那对祖国那深深的眷恋。读完后,我更加明白了人类只有三种情感是强烈而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珍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同情》这篇文章。《同情》是一位父亲写给他的儿子安利柯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想一想,在如此富丽堂皇的都会里,在那么多穿着美丽服装的小孩之中,竟有许多吃不饱饭的女人和小孩子在我们这个大都市里,有许多小孩者可能和你同样聪明同样有才能,但是,穷得没有饭吃,好像荒野中的小兽一样。从今往后,遇到乞讨者时,再不要不给他们钱,而走到一边去了”。
读到这里,我的脸上不禁感到火辣辣的,想到以前,我见到乞讨者时,时常不理不睬的,只当没见到。甚至有时,还会骂他们几句或给他们一个白眼,心里更不是滋味。为什么我没有想到或许他家还有一位年过花甲而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许他家还有一个没有饭吃的残疾的婴儿……
但是,前些天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天我在38路车站时看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父亲带着一个畸形儿,正在向等车的人们乞讨,当他向人们伸出一双肮脏的双手时,那些穿着西装革履的先生,衣着讲究的女士却不理不睬。当那双手伸到我面前时,我想到了《同情》上的一名话“在我们这个大都市里,有许多孩子可能和你同样聪明,同样有能力,但是却穷得没有饭吃,好像荒野中的小兽一样”,我想尽我的能力帮助他,想着想着,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把衣袋中所有的钱给了他。看到我给他一些钱,周围的人也纷纷给了他一元、二元……很快他的碗丢满了钱币。听到他那真诚的感激声,我心中无比甜蜜。坐在车上,发现小草比以往更绿了,树木显得格外高大,花朵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小鸟的歌更加动听了。
第二天,我再一次来到车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脸庞,他仍然在乞讨,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向我时,我不禁怀疑起来,是不是昨天那些钱还不够?还是他去做了别的事。那一刻我犹豫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那么多乞讨者,我们到底是不是应该施舍他们一些钱物?但是,走在街上你不难发现,有些乞讨者身强力壮。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挣得自己的生活费。兴许,在他们眼中乞讨比劳动得来钱容易。他们完全是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挣钱。但是,每当我把钱币给他,他都会说“愿你和你的全家幸福平安”听到这样的话,我是多么的快活呀!
读完这本书,我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遇到乞讨者,到底是施舍还是不施舍?
4、《爱的教育》读后感学会感恩
一本书就像一壶好茶,不仅香气逼人,而且甘甜可口。书不仅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还让我懂得了感恩。
今天读了《爱的教育》里的〝感恩〞的文章,让我知道了不仅要感恩父母,也要感恩老师,因为老师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拿着粉笔和课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而且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然而有一些人上课讲空话,开小差,这样对老师是不尊重的,考试作弊是对老师的欺骗。我觉得我们应当把老师当长辈一样,爱他们,认真听每一堂课,认真做每一次作业,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老师不仅绘声绘色地给我们上课,每一星期陪伴着我们,看着国旗徐徐升起;每一个傍晚不知疲倦地批改作业;每一次儿童节给我们买许许多多礼物……对我们多好啊!除了老师以外,我还要感谢我身边的所有对我帮助的所有人如:父母、朋友﹑清洁工人等……
总之,世界上除了父母朋友以外,老师就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我们一定要感恩老师。
5、《爱的教育》读后感学会感恩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小男孩,十二岁的安利柯。关于在家庭、学校还有社会共同的影响下的安利柯是一个什么性格的男孩,书中并未具体描写。然而,我们要知道,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成人完全不同,孩子是根据自己独特的兴趣来理解事物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记录了什么,他就是什么。
我读到,他是一个善良、关怀他人的人。在《烟囱扫除人》中,一个做烟囱清扫的小男孩因为丢了自己的工钱而伤心啜泣,路过的学生一齐自发为他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安利柯这样写道:"一个可怜的烟囱扫除人,被围在美丽的衣服、摇动的帽羽、发丝带、鬈毛之中,那样子真是好看。"那样子真的好看吗?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叹好看?应该是在看到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美景,或是真正长相精致的人物时才会由衷赞叹好看吧。满脸墨黑、衣衫破旧的烟囱扫除人在正中间被围着,真的好看吗?为什么安利柯会这样写。我相信,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的性格里有一种关爱和体察别人的特质,他看到哭得伤心的小男孩,觉得应该去关怀他,他看到纷纷伸出援手的其他孩子们,觉得这幅画面令他感动,他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所以他以一个孩子的质朴口吻,真诚地感叹"那样子真的好看".
我还读到,他是一个向往美好品格的人。在《好友卡隆》中,他描写了自己的好朋友卡隆。在他的笔下,卡隆是一个见义勇为、无私助人、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他写道:"我真欢喜卡隆……我的确相信:卡隆真是能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这种精神,从他的眼光里很显明地可以看出。从他那粗大的喉音中,谁都可以听辨出他所含有的优美的真情。"安利柯真诚地赞美了他的好友,毫无保留。但是,真的谁都可以辨别出卡隆的真情吗?并非如此,因为在其它篇章中多次有提到,班里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的捣蛋生因为经常被卡隆喝止而跟卡隆势不两立。可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卡隆身上流露的真情。而安利柯却仰慕卡隆,正说明了安利柯对美好品格的向往,他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具备这种品格的人。这说明了他积极阳光的追求。
我也读到,他是一个欣赏劳动精神,不贪图安逸的人。在《朋友可莱谛》中,安利柯路过同学可莱谛家,发现可莱谛忙得不得了。因为父亲不在家,他既要去柴市进货,又要一捆一捆地搬柴,还要接待客人、做饭、煎药、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同时还忙里偷闲复习功课。可莱谛很羡慕安利柯还有散步的空闲,说"你真幸福啊".安利柯并不觉得,他写道:"啊!可莱谛!其实不然。你才比我幸福呢。因为你既能用功,又能劳动;能替你父母尽力。你比我要好一百倍,勇敢一百倍呢!好朋友啊!"面对好友的羡慕,他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他觉得惭愧。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来说,觉得惭愧是多么可贵的一个品质啊!
6、《爱的教育》读后感学会感恩
亚米契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著名的意大利作家,写过许多著名的书,《爱的教育》就是其中一本。这本书是一部流伟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记方式来写的,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本书是用日记的手法借用了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安利柯的口吻写的。形容了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热情同情心的世界。主角安利柯,他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包括他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充满了爱心。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学校、父母、兄弟姐妹、师生之间关系的看法。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安利柯深有感触,一个年仅十二岁的男孩用他的心去爱,去看,去体会身边的一切事情。这样一个男孩他有一颗春节高尚的心。而我呢?我和他是一样生活,一样的家庭,但我却没有去认真的去想过。在街上,一双可怜瘦弱的手向我伸来,我看也不看,就走远了。而安利柯,他却愿意献出一片爱心,这是我不如他的地方……
还有,在这本书里,安利柯的同学们也有一颗善良的心。虽然他们各有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比如普罗克,他不懈的努力学习,终于感化了他那不务正业的父亲。作者亚米契斯,他紧扣孩子的心灵,用生动的笔触,更多的强调体贴,博爱与责任心,深深的打动了我。
这本书中还有几篇是我特喜欢的。例如《高尚的行为》,内容是这样的:作者上课室时,看见三四个同学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他是一只胳膊残废的小孩,他的母亲卖菜为生。有的同学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学拿栗子壳掷他,还有人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脸色苍白,用求饶的眼光望着他们。那几个戏弄他的同学见他这样,越发起劲了,弗兰谛这个无赖还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学生们见了便哄堂大笑起来。这时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兰谛掷过去,但是弗兰谛闪在一边,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课堂的老师的身上。大家见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师变了脸色,厉声问:“这是谁干的”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再问,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干的,但老师说不是他。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来,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师。教师便叫那四个顽皮的学生站起来,教训了他们一顿,然后走到卡隆面前,赞扬他的心灵是高尚的。卡隆还求老师饶恕那些顽皮的孩子。
我觉得克洛西虽然残废,但他也是一个人,大家应该尊重他,帮助他,使他不会因为残废而难过。但是那四个顽皮的同学竟拿他的残废来嘲笑他,当他是怪物。他们欺负侮辱一个不幸的人,他们做法是可耻的。人类不应该互相仇视,不应该侮辱别人,不应使人难堪。
7、《爱的教育》读后感学会感恩
从我刚识字到现在看过的书多如繁星,但我最喜欢看的是《爱的教育》。
在这本书中,我遇到了最亲切的老师、最可爱的同学、最值得敬佩的父母……当看到他们之间发生的生动故事时,就感常受到人与人之间千金难买的亲情,以及对祖国那深深的眷恋。读完后,我更加明白了人类只有三种情感是强烈而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珍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同情》这篇文章。《同情》是一位父亲写给他的儿子安利柯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想一想,在如此富丽堂皇的都会里,在那么多穿着美丽服装的小孩之中,竟有许多吃不饱饭的女人和小孩子在我们这个大都市里,有许多小孩者可能和你同样聪明同样有才能,但是,穷得没有饭吃,好像荒中 的小兽一样。从今往后,遇到乞讨者
时再不要不给他们钱,而走到一边去了”。
读到这,我的脸上不禁感到火辣辣的,想到以前,我见到乞讨者时,时常不理不睬的,只当没见到。甚至有时,还会骂他们几句或给他们一个白眼,心里更不是滋味。为什么我没有想到或许他家还有一位年过花甲而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许他家还有一个没有饭吃的残疾的婴儿……
但是,前天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天我在38路车站时看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父亲带着一个畸形儿,正在向等车的人们乞讨,当他向人们伸出一双肮脏的双手时,那些穿着西装革履的先生,衣着讲究的女士却不理不睬。当那双手伸到我面前时,我想到了《同情》上的一名话“在我们这个大都市里,有许多孩子可能和你同样聪明,同样有能力,但是却穷得没有饭吃,好像荒野中的小兽一样”,我想尽我的能力帮助他,想着我不犹自主地把衣袋中所有的钱给了他。看到我给他一些钱,周围的人也纷纷给了他一元、二元……很快他的碗丢满了钱币。听到他那真诚的感激声我心中无比甜蜜。坐在车上,发现小草比以往更绿了,树木显得格外高大,花朵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小鸟的歌更加动听了。
第二天,我再一次来到车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脸庞,他仍然在乞讨,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向我时,我不禁怀疑起来,是不是昨天那些钱还不够?不是他支做了别的事。那一刻我犹豫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那么多乞讨者,我们到底是不是应该施舍他们一些钱物?但是,走在街上你不难发现,有些乞讨者身强力壮。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挣得自己的生活费。兴许,在他们眼中乞讨比劳动得来钱容易。他们完全是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挣钱。但是,每当我把钱币给他,他都会说“愿你和你的全家幸福平安”听到这样的话,我是多么的快活呀!
读完这本书,我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遇到乞讨者,到底是施舍还是不施舍?
8、《爱的教育》读后感学会感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多么伟大而高尚的字眼!一个“爱”字,表达出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而我在寒假中,正好读了一本著名作家埃·德·阿米琪斯写的“心灵净化之书”——《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间最伟大的情感——爱。这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例如:要孝敬长辈,不能欺辱残疾人等等。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这本书阐述了“素质教育”的真谛。“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是什么?爱,它很大很大,并且无处不在。严父慈母对我们的关怀,就是一种爱。这种爱,令人心里无比温暖,这种爱,就好比冬天里的太阳,就好比三月的春风。它哺育着我们成长,我们也要学会感激。
爱是什么?对残疾人的关怀,也是一种爱。这种爱,是一种宽容,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美好心灵。史光柱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我国唯一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诗人。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些年来,他先后为10000余名生活无助或绝望的残疾人送去温暖和希望。有一位16岁的骨癌患者,她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整日哭闹,不肯接受治疗。史光柱为她写了一封长达3000多字的热情洋溢的信,并随信给她寄去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自己的诗集《背对你,投向黑色的河流》。不久,史光柱又拎着水果,拄着拐杖走进小姑娘的病房。并告诉她自己英勇作战的事迹与失明的痛苦,小姑娘听了,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勇敢的走进了治疗室,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掉一滴眼泪。可见,史光柱的话语温暖了小姑娘的心窝。他本身就是一位盲人,可还帮助别的残疾人,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啊!
有人说:“爱,就是要为别人付出自己许多许多的东西。”可也有人说:“不,爱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为别人付出,自己也可以得到快乐。付出自己的爱,不一定是需要实物。”是啊,在公共汽车上,为老人让个坐,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你得到了什么?你得到了快乐,收获了爱心,可你又损失了什么呢?
爱,多么崇高的意境!它是三月的和风;是冬天的太阳;是禾苗上的甘露;更是心灵的棉袄。献出你的爱吧,无论是去回报别人给你的爱,还是做出一件件善事,哪怕只是今天你没有侮辱别人,尊重了大家。
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9、《学会爱》的读后感
篇一:学会爱超越爱读后感
这本书看完有好多天了,拖到今天白色情人节,好歹把账给了了,应景的写篇与爱有关的读后感。
老实说素黑的这本书在论述男女关系,男人女人各自的弱点等已经写到极至了,我无力再用我的语言去阐述。她绝对是优秀的心理医生,而这本书对各种犯病男女的病因,病兆,病深浅,治疗方法都做了简单明了,幽默深刻的解释。
看这本书时,忍不住几次发笑,笑是认同她用词精准,解释深刻。也忍不住一次次把看书的速度放慢,再慢点,只为多享受下看书的过程。
我不想摘抄书中的语句,我建议在爱情,婚姻,自我上有困惑的人可以从头去看下这本书,如果有音乐和饮料,也许你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最好别在上班时候看,免得回神发现老板和你一起在看。
虽然我知道就算明白了书中的道理,走向快乐的修行还是要靠自己,但是依然很感谢你素黑。
篇二:《学会爱》读后感
看了《学会爱》这本书是我感触颇深,也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赶上改革开放初期,小时候住的都是四合院,几家住在一个院子,小伙伴们放学后在胡同打闹玩耍,男孩儿们捉迷藏、弹玻璃球。女孩儿们跳皮筋、过家家。没有那么多作业和补习。家长们则忙着各自的工作根本无暇照看孩子的生活,上下学都是和小伙伴们结伴回家,回家后有时还需要自己做饭、做家务。这就是我的童年生活。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肚子饿的厉害,看到锅里有米粥就想在火上热后喝,结果不小心把锅掉在地上,热开的粥整个浇在脚上,由于父母没下班只好强忍住疼痛在水管冲了冲,结果还是在脚上留下了碗底大的疤,这件事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正是由于小时过于独立也培养了我坚韧和不畏艰难的性格,使得长大后无论当兵还是参加工作遇到困难都能勇敢面对,我想和小时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反观现在的孩子上下学都是家长接送,和同学没有玩耍的时间,回家后就是写作业和复习功课,星期六日又要面对各种补习或培训班。孩子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下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天真和活泼,再加上家长没有相应的'心理疏导难免使孩子产生厌学和孤僻的性格,这不是孩子的错,家长和社会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会爱》这本书客观全面的告诉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理解孩子,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感受,有心的家长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使他们在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更好的方法加以引导,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更加阳光、坚定、自信,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
篇三:《学会爱》读后感作文
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学会爱》。这本书是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演讲家刘墉写给孩子的成长书的系列之一。
在书中,刘墉以亲切、有趣的文笔和养料丰富,事例详尽的故事将人生万物浓缩为一个个细节,一幅幅画面,为初涉人世的孩子奠定起基石,开拓广博视野。本书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爱,懂得什么爱,更让孩子学会怎样去爱,用行动来表达这种爱,从小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一颗仁爱之心。
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陪女儿去参加溜冰比赛,场内大多是小孩的家长,掌声从哪里响起,就知道表演者的亲人在何方。有位老先生也带他孙子来参赛,还一直夸他孙子溜得好。当他孙子上场时,我发现他孙子又瘦又小,老先生边鼓掌边对我说:“别看他瘦,但是很结实。瘦,特别适合溜冰。”才说完,小男孩就摔了一跤。老先生惊叫了一声。接着又摔一跤,而且是个“元宝翻身”,老先生说:“看!他爬起来多块。”音乐转为快节拍,小男孩拼命追拍子,越追越糟,又连摔两跤。终于结束了,小男孩远远看了看祖父,再低着头,由另一边退场。老先生像触电似的站起来,弯腰抱起一堆厚厚的衣服,一边走,一边对我点了点头说:“他很棒,不是吗?他是我的孙子。”
文章最后一节提升得非常好:认一个人,是多么深的情!当他犯案、当他失败、当他病重、当他跌倒,当大家都不肯定他的时候认他,是多么伟大的爱!
是啊,亲人之间,这种爱是无须理由的!
由此,我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也就像我们的孩子,我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亲人,要不学生怎么会把老师比作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我们呢?我们的孩子会犯错、会淘气、会不听话,学生身上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管他们是好是坏,作为家长、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他们,肯定他们,也就是要认他们,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由衷的帮助、教育、鼓励、肯定、信任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自我并超越自我。对于教师来说,认他们,不仅是多么伟大的爱,更是一种博大的胸襟,一种崇高的境界!
我想,这本书不仅是专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就是成年人看了也会受益匪浅,深受感动的。它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爱的真谛!在爱的怀抱中享受人间真情,在爱的世界里感受春暖花开!
《学会爱》,你,值得一读!
篇四:学会爱超越爱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书--《学会爱,超越爱》出自台湾作家素黑之手,被誉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情感自疗专家。起初只是在当当书城闲逛,想买两本书充实一下班车上的时光,无意中扫到了此书感觉不错于是就买来学习啦。之所以选这样的书来看,是因为一直自我感觉情商貌似弱了一些,总想抽出时间恶补一下,不然总也不会有进展的。最后还是决定就先从此书开始研究吧,多少总会有所收获吧。
我以为此书所要诠释的主题是男人要学会爱,女人应超越爱,乍一看似乎说的很直白,其实不然如若能真正理解这两句话,那么说你一定在很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啦!素黑在开场白中就提到:“我没有写爱情,我只是和你分享如何活好你的性别,做好一个人。”简单而清晰的描述,直抵本质。
作者在她的作品中,怀抱巨大耐心,如同抽丝剥茧般慢慢展开,其实无非就是,让人们了解知道男人和女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面对并认可自己的性别,给自己确切的性别定好位,重新上路,试着慢慢学习认识自我,做最真实的自己,忠于自我身心,做一个好人。
此书分为两个部分来展开:男女。关系和女人。问心。我以为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讲关于女人的一些东西,因为无论男人和女人最终都是来自于女人,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妥当。
今天就先研究一下这个课题吧:男人要学会爱,女人要超越爱。男人要学会的爱跟女人所要超越的爱似乎不在一个层面。让男人学会爱并不是说男人没有爱,同样要女人超越爱也不是说女人已有爱。男人在学会了如何放下自己似乎也就学会了如何去爱,恰恰相反女人而是要学会放下别人来回归自己才是超越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