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心情日记
1、回家路上心情日记
小妹带着遗憾在我的陪同下,到省城一所不入流的大学报到。由于年龄的差距,我和小妹恍若成了两代人。细致入微的把她安顿后,陪她住了一宿。第二天,又苦口婆心的给她交代了一番,诸如不管你怎么玩,学习还是最重要,考研才是你的第一要务等等。
小妹是第一次出远门,妈妈自然是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只苦于她自己年事已高,不能经受长途之苦,我就成了护送小妹的.最佳人选。坐上返家的客车,我释怀的笑了,终于完成了母亲的重托。
正要闭眼小憩,手机响了,是弟弟来电询问此行有关事宜,言毕,挂了手机。邻座轻声问道,你也是送人读书的?哦,我应道。抬眼打量,她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头发乌黑,齐整的梳好在脑后盘了个髻,眼里充满了慈爱,浅浅的笑容挂满了脸庞。从她的问话和一脸幸福的笑容,我断定,这位母亲也是来送孩子上大学的。由于有了切入点,我们的交流也因此而自然,路途也不再遥远而寂寞。
她没有工作,和丈夫一起在我们县城郊开了一家诊所,生意不太好;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大的两个只差一年就大学毕业了,均是子承父业,在医学院深造,老三今年高考也不如意,自费选读了一个特别喜欢的专业。
谈到抚养孩子读书,她道出了其中的不易和艰辛。由于孩子年龄悬殊不大,一个挨着一个赶,三个孩子的读书费用是家里最大、最主要的开支。她说老大和老二一同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可愁坏了她和丈夫,幸亏国家的政策好,有专门资金对困难家庭的孩子实行助学贷款,这样学费有了着落,她的孩子才顺利的进入大学深造,每个月就想方设法的为两个孩子负责四五佰元的生活费,轻松多了。现在她的三儿子在亲友的资助下,也学上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
一路上,她谈了许多关于孩子读书的事,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2、在路上的心情日记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也许是为无数个早晨在小街卖早点的回忆,也许是为那朵正午花蕊未爆就猝死的花,也许是深夜时刻,灯影下案头的日记那把看不见的锁。记不得是在何年,也记不得是在何日,这首小诗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在我的诗歌小源泉里,温润的鸣潺着。
从前慢吗?一路走来,有时快,有时慢吧。
慢的时候,是几年的火车之行。每次路过,必经一个城市,而那城市的烟火里,有五个大字在城市上空,从没变过。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是晚上,火车从南方抽搐着烟火咆哮的往北走,第一次看到那五个大字,闪着霓虹鲜红夺目;再回来的时候是白天,火车从北方千里迢迢,拉不动的负累缓缓爬行,第二次看到那五个大字,却看不见的遥远且黯淡了。
后来的好些次,路过那个城市。我都会特意看看窗外,看着那个城市的景色,也会试着想象那五个字里会有怎样的故事。
也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终疲倦了这样一人独望风景的滋味了。我也终不再特意伸长了脖子去遥望,遥望一个不属于自己城市里的风景。
最终,一路的风景,看见和错过也都一样了,也终不再可惜了。
快的时候,是下了火车在老家呆的日子。又是从北往南的火车,在冬日的深夜,嘶鸣着思念的呜咽,从远方缓缓归来。脚才踏上家的'门槛,转眼好像就又拎箱挎包的收拾着要走。
几天的时间里,恨岁月匆匆。双亲的白发更多了,刺眼醒眼的比冬日的雪花还白;脸上的沟壑纵横,皱纹也多了几道;双亲的眼睛里,也在这匆匆里,噙着满是不舍,别眼过去送我远去。
坐在从南往北的火车,低落的心情,五味杂陈。为了远方的爱情,为了我心中不想那么快就逝去的爱情,我把对家的思念竟拉的这么漫长。
将来会快吗?也许,一路走去,也会快,也会慢吧。
3、在路上心情日记
仅仅一束光线,却很难寻觅到目标的回眸。在黑色国度里,没有了陌生,没有了冰冷,亦没有了恐惧。
黑暗,终于迈开了它的第一步,带我去远行;可根本看不清道路的我只得依靠心灵的力量。然而,双腿始终不停地交织着,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如此俯首帖耳于黑暗?难道是不可不遵循的规律,亦或是对光明的渴望?我不明白。但我想黑暗赋予我神一般的魔力,积极调动着我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此弥补视觉,但“感觉”却始终没有健全。我无法理解我的心灵究竟在呼唤着什么,在渴望着什么,但仅仅知道在黑暗的牵引下我健步如飞,早已疲惫但却停不下脚步。
前方有什么,前方与此地哪个更温暖,我苦苦询问,但遭到黑暗的镇压。一个没有色彩的国度里,一切都变得平等,一切都如此沉寂。我只能任凭他鞭笞,仰望着黑色的天空,踏着黑色的土地,仅此而已。
但内心的挣扎使灵魂的天地变得热闹非凡。去留的`争辩淹没了最弱小的声音,平静无疑没有了它的空间,只得依靠时间悄然离去,让步于喧嚣的争吵。
终于前进占据了上风,居高临下地反驳着留下的辩论,我只是暗暗嘲笑,嘲笑他们的幼稚与无知,因为时间已经给了我最为明智的选择。
正如我所料,黑暗最终把那份来自前进的高傲打击了下去,他们都没有人成功,可谓两败俱伤。是去?是留?黑暗在重复着一步又一步……
内心仍然挣扎,越来越弱,越来越小,总归于平静。然而,此时的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不,那不是束缚,而是真正属于我的力量。我可以自由地支配着我的双腿了,让他们在平静中停下,享受着黑暗,享受着束缚的力量消退的轻松。
光线一束束射入,我看清了四周,原来果真什么也没有。其实,一切都会恢复平静。只有平静下来,才能真正看清未来的方向。一时的遮掩只不过是让我倾听内心的声音,究竟该往什么方向走在嘈杂声中不会、也不能做出决定。当光线把四周的平静展现给我时,我为内心的争吵所惋惜,他们,仅仅是他们,才是束缚我们的力量。
在路上,请留步……
4、奔行在扶贫的路上心情日记
新的一周开始了,又踏上了扶贫的路。
窗外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望不到边,却感觉离地面很近,似乎想要亲吻大地。
一片片绿色的稻田,新鲜的嫩绿色无比吸引人,散发着勃勃生机。
宽宽的河流,水面平稳的似乎已入睡,只有偶尔经过旋涡处,才让人知道它是流动的活水。
两岸的柳树,站姿各异,裸裂的树干似乎记录了经历的雨雪风霜,记忆着岁月的更迭。
浅红、深红、蓝色的房顶,代表着新旧,镌刻着村庄的变化史,书写着时代的篇章,唱响着各个时代的主旋律。
天的尽头不知道在哪里?河的尽头不知在哪里?稻田地的尽头不知道在哪里?车,前行的路的终点在哪里我却知道。
一路的'颠簸,送去的是关心,带去的是希望,种下的是种子,长出来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永远无法用加减乘除计算出来的,一切只有但愿……
国家真的是好国家,制度真的是好制度,方法真的是好方法,人性的弱点,信仰的摇摆,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环境,改变了初心。
有多少颗心,就有多少份爱,就有多少份力量,美好的家园是每一个的梦想,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每个人奉献一份力量。
在我年轻时,奔行在这条路上,我满怀豪情;希望在我年老时,重走在这条路上,我满心欢喜。
传递爱,就是传递正能量;播种爱,就是追逐新梦想……
5、回家路上心情日记
小妹带着遗憾在我的陪同下,到省城一所不入流的大学报到。由于年龄的差距,我和小妹恍若成了两代人。细致入微的把她安顿后,陪她住了一宿。第二天,又苦口婆心的给她交代了一番,诸如不管你怎么玩,学习还是最重要,考研才是你的第一要务等等。
小妹是第一次出远门,妈妈自然是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只苦于她自己年事已高,不能经受长途之苦,我就成了护送小妹的.最佳人选。坐上返家的客车,我释怀的笑了,终于完成了母亲的重托。
正要闭眼小憩,手机响了,是弟弟来电询问此行有关事宜,言毕,挂了手机。邻座轻声问道,你也是送人读书的?哦,我应道。抬眼打量,她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头发乌黑,齐整的梳好在脑后盘了个髻,眼里充满了慈爱,浅浅的笑容挂满了脸庞。从她的问话和一脸幸福的笑容,我断定,这位母亲也是来送孩子上大学的。由于有了切入点,我们的交流也因此而自然,路途也不再遥远而寂寞。
她没有工作,和丈夫一起在我们县城郊开了一家诊所,生意不太好;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大的两个只差一年就大学毕业了,均是子承父业,在医学院深造,老三今年高考也不如意,自费选读了一个特别喜欢的专业。
谈到抚养孩子读书,她道出了其中的不易和艰辛。由于孩子年龄悬殊不大,一个挨着一个赶,三个孩子的读书费用是家里最大、最主要的开支。她说老大和老二一同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可愁坏了她和丈夫,幸亏国家的政策好,有专门资金对困难家庭的孩子实行助学贷款,这样学费有了着落,她的孩子才顺利的进入大学深造,每个月就想方设法的为两个孩子负责四五佰元的生活费,轻松多了。现在她的三儿子在亲友的资助下,也学上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
一路上,她谈了许多关于孩子读书的事,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6、我又被丢在了路上的心情日记
慢慢的,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每天,悲伤的歌放了一遍又一遍,眼角湿了也一次又一次。
每当抱着娃娃熊的时候,熟悉的一切好象又在重演了。听着很熟悉的歌,我慢慢的走进伤感的世界,身体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失去了控制。
渐渐的,我也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感觉,习惯了,躲在房间里伤心的感觉,也习惯了,伤口上血的味道。我的伤口被一次又一次的撕开,又一次又一次的.往上面撒盐,别人也一次又一次的践踏着我的伤口,每天,我都在这种痛苦里呻吟……我好无助
如果说,天有两边,那左边是忘记,右边的铭记。
我知道时间,会慢慢的将我们的记忆冲洗掉,我会慢慢的忘记心中那个人的样子,那个人的笑容,那个人说过的话,那个人的名字,那个人也一样。会慢慢的忘记关于我的一切。可是,这些,这些会被我们遗忘的时光,沙漏会记得,它会将这一切写在它的生命里。直至死都不会忘记。
有一种痛叫掩饰,知道那是怎样的感觉吗?
那就是,在有人的时候,笑得比阳光还灿烂,比彩虹还美丽,可是,内心却承受着锥心的痛。
我总是很自然的掩饰着自己的伤,把这变成了一种习惯。
外表虽然很华丽,可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就像漏雨的瓦房一样,失去了它的美丽。
窗外面的雨声一阵一阵,我心情也跟着雨声一阵一阵的波动起来,耳朵慢慢的听不见了,心被无助的孤独所填满。我,又再一次被丢在了路上……
7、我在路上而你看不见心情日记
“你看得见我的时候,我在纸上;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自从认识了女神——我在报社的实习老师之后,我便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认识。
女神说,实习期间,每天一定要认真看报纸。于是,我把自己扔进沙发里,抓起报纸就翻。每一份报纸,先看选题,再看稿件的'操作——包含哪些信息,采访到哪些人,段落怎么安排;再较真一点,就认真揣摩每句话的信息量,研究表述方式;再有意思一点,就去猜想每个信息点是如何被记者收集得来:是观察还是直接向当事人询问,抑或是周边采访,有没有公开记者的身份,敏感信息怎么了解……
一起实习的小爽姐把外出采访任务称为“出去玩”,这个说法,我以为绝妙。我们期待有机会出去采访,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哪怕需要比奋力学习的高三还要起得早,我们依旧累并快乐着。第一次出任务,采访地点就把我搞得晕头转向。也是那一次,我感受到了记者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在茫然的情况下精准地找到采访地点,构思合适的提问,说话零口误,学习多领域的知识……即使是“玩”,也得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充沛的体力和丰富的智力作为支撑。
我去机场采访过两次,每次都需要在一大堆纸、笔、单反相机、话筒中找到位置钻进去,还要争取说话的机会。第二次去时,武汉已进入三伏天,机场的地面被太阳晒得滚烫,热浪能把人烤焦。接机时,我听到几个记者小声讨论:“这次可别再让我们在太阳底下做采访了。”可是,当采访对象从飞机上走出来时,一行人立马簇拥了过去。原来,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那些不愿意吃的苦都只会在嘴上说说而已。
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感到寂寞。也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感到孤独,因为那只是你喜欢的。不管怎样,因为喜欢,我有了自己的坚持。
8、走路回家心情日记
从单位走路回家,整整花了一个钟头。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节约一块钱,浪费一小时,又苦了自己。其实,对我来说,不是一块钱的问题,而是在乎自己的心情。
刚开始,我想,从人车稀少,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滨海大道走走,对我这样多坐少动的人来说是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况且还可以减肥。于是,我就满怀兴趣地走路回家。
我是这城市的新居民,感觉这个城市是新兴的滨海城市.路宽道阔,山青水秀,空气好,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还能体会到另一番风味。走到滨海路,还要经过友谊路。在友谊路口,三、四家大排档摊位已陆续摆开了架势,它们是这城市的夜行者,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看满架的青菜,鲜活的鱼虾,新鲜的猪肉、羊肉,不由得让人想到晚上热闹的情景;在一单位的大院里,一群少妇围坐在石桌边聊天,那悠闲的神态与坐在路边等活儿的民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亭边三三两两的人在看书,客人稀少的零食店里麻将“哗哗”作响,而私彩摊边却很拥挤;路边的广告也很有特色,一柱子大的瓶子撑在屋檐下,令人“触目惊心”。想想这就是生活吧,既丰富多彩又有很多无奈,有苦,也有乐,看你怎么过。
走上滨海路,不由得更加放慢脚步。傍晚,太阳的余晖洒落海面上,渔帆点点,游泳的人在沙滩上做准备活动,松树挡住了斜阳,走在椰树成排的人行道上,我总认为自己是在散步而不是急着赶回家。这时,脑子可以纵横八百里,上下五千年,也可以想想自己的开心事、伤心事,自由自在。走着走着,不由地羡慕起住在这里的人们。看,年轻的妈妈牵着小宝宝在草坪上学步,年老的太太三五成群在放声说话,还有骑赛车的中学生,骑摩托车的情侣,都在草坪上或说或唱,热热闹闹的,这地方真是城市中的一个休闲去处。甚至我还想,我是跟他们一样休闲了,在如今普遍以车代步的年代里,自己走这么长的路是在找一种生活的乐趣呢!有时,走累了,我也会坐在草地上歇一会,听人们说话,感受他们的一份快乐,或者看看海,看看远处的归帆,想着海那边的山上的故事,感受着凉爽的海风吹送来的阵阵惬意,然后再起来继续往回走。
回到家,虽然身体有点累,但心情是很愉悦的。
9、回家的路上日记
下午,我打完球。跟奶奶、小钰坐212路公交车回家了。
我们在站台那儿等了好一会儿,车才来。我们上了车,因为车里太挤了所以我们站在那儿。我们刚上车,就有一个人把小钰往她怀里抱。奶奶死不放,因为她很有可能是骗子。后来那个人放弃了。这时,有一位初中生给我奶奶让了一个座位。我就站在奶奶旁边。
过了好一会儿,小钰睡着了。那个人诈骗着说:“你怎么不要我抱的?”我们没理睬她。我继续看着路。
又过了好一会儿,车停下来了。我正好歇会。我的手放了下来,啊!手麻麻的。“好嘛呀!”我低声的`说。奶奶微微的说:“马上就到邮局了,你爸爸在邮局接我们。”我满意的点了点头。
总算到邮局了,爸爸在邮局等我们。我们上了车就回家了。
10、路上一纸片心情日记
“看地上有果皮纸屑要捡起来放进垃圾箱……”这样的教育似乎从小学就开始了,但我看到,作为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小时候,我们懵懵懂懂地接受着老师和家长类似这样的教育,我们跟着爸妈出去玩时,看到地上有纸片会蹦蹦跳跳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箱,然后就能听到爸妈的表扬:“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心里就了开了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对横在路上的纸片采取“走过、路过、错过”的行动。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懒得动吗?
直到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后我才深刻了解了这个原因。有段剧情中许三多被分配到地位偏远、无人视察的红三连,但他没有“入乡随俗”过邋遢的生活,而是每天把原本脏乱不堪的宿舍打扫得一尘不染,弄得其他几个老兵很不习惯,很恼火。无奈之下,班长找他谈话,用“三只狗顺着跑一只狗逆着跑的故事”“循循善诱”让他明白他就是“那只逆着的狗”。许三多没有错,只是不随大流,就会被人埋怨,嘲笑,看不惯……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路上的纸片捡还是不捡,如果你与它擦肩而过,也许不会出什么问题——因为似乎大家都是这样。而如果你走过去弯腰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那么你也许会看到一些路人的眼光。那些眼光的含义不同,有的也许是“挺有素质”或者“真能做出来,我就不敢”(注意这个“敢”字),或者“有病,给谁作秀呢”。不知道哪种心理的人会多一些,不过我想,大部分人都怀着第一种心理,而害怕被怀第三种心理人的眼光看待,所以选择无动于衷。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路上的纸片捡不捡”的问题,看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旦放大却令人发省……
11、回家的心情日记
算算我已经四年没有回家了,我的身影在那个小镇的街道上消失了四年,不知道街上的人是否还记得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所熟悉的人是否还住在那里,是否容颜依旧。当然,家的中心是父亲和母亲,是他们沧桑的脸上绽放的笑容,是他们将一切自认为好的东西收藏起来,待儿女回家一起分享。不,他们不会分享,他们是全部给予。所以,那个叫作家的地方是所有游子心中的一盏灯,明亮,温馨,亲切,柔情。
读书时,社会上正传唱着“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我很期待自己也有个能够安排我的前程的父亲或者母亲,但是,我的父母亲实在是太平凡了,太一般了,他们能够做到的是不让我们饿肚子,让我们在过年时尽可能有一件新衣服穿。我家的年饭吃得特别隆重,清晨五六点钟,父母亲已经准备好一桌丰盛的菜,然后我们懒懒地钻出被窝,跟随着父亲焚香跪拜神灵,将菜一一端到大大的方桌上,不论有几个人,都要摆满碗筷和椅子,空着的位子是留给逝去的亲人的.。我最盼望的是父母亲发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不会太多,但这仍是一笔小小的财富,满足了一个女孩儿买点私己东西的愿望。
父母亲对生活严谨而敬畏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懂得感恩和珍惜,让我们知道天上的神灵、逝去的亲人,还有很多事物是需要敬畏的和尊重的。尽管父母亲很平淡,但常常又显露出极不平淡的气魄来。比如母亲,勤俭持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劳作,从不抱怨,从不气馁。比如父亲,学识渊博,聪明能干,更重要的是他富有浪漫情怀。他在给我的生日卡上署名“88”(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每年过完春节我和同学一块儿去上学,父亲总要放一挂鞭炮送行;要好的同学来家里,父亲总是耐心地为她们讲解习题。
家是琐碎的记忆,多年之后,光阴似乎还停留在那里。无论是为人女,为人妻,还是为人母,家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没有变化。离开家之后,每一次回家都是一段愉悦的旅程,在外所受的委屈,在外所承受的风雨,回到家里就倾倒完了。然后,带着加深的思念启程,奔赴更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