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从童年记忆说来心情日记

2023-08-16 16:44:28

  从童年记忆说来心情日记

从童年记忆说来心情日记

1、从童年记忆说来心情日记

  我的启蒙记忆,似乎始于春日里跟水根到山野去放牛。

  我俩同骑一条健壮的大牯牛,我前他后,他用双手护着我。牛到达预定山下后,他熟练地把拴着牛鼻子的牛绳盘绕在牛的二角间,放牛上山去自由地选嫩叶择鲜草。

  我们呢,水根教我用花树做喇叭,又教我怎么吹,我花九牛二虎之气力偶而也能吹响几声,仅此我已欣喜若狂,水根会学吹冲锋号,还能模仿民间流行的老曲小调,模得真真切切,仿得婉转优雅,令我羡慕,让我敬佩。

  牛在柴草树丛中的天地里享受着大自然的天赐美味佳肴,我们呢,煨年糕吃。

  大家各自上山寻找干柴,当熊熊火焰平熄后,我们把家里偷来的年糕放入火堆中,经几次翻转后,年糕开始胖了起来,飘洒出扑鼻香气。“好吃了”,水根说着,用手迅速将火烫的煨年糕从火堆中取出,拍去粘在煨年糕上的炭灰,分给我们吃。糯米年糕更好吃,运气好时,我还能从家里偷出一瓢猪油和咸盐,用筷子把煨年糕中间挖空,把盐和猪油灌入,那味儿呀,迄今犹念。

  但并非天天如此,有些天去挖葛藤蔀头,水根能从葛藤藤叶上判定蔀头有多大,是“粉葛”还是“糯葛”。不管“粉葛”和“糯葛”煨烤熟了都很好吃,越嚼越津津有味,香甜无穷。

  春风和煦,微风飘逸着函谷中兰花放发出来的芬芳。水根会逆风香寻到香的源头。他会把兰花利索地挖掘出来,并在兰花根部裹包上一层土,带回家,找一破盆种好后,放在我父亲常喝酒的厢房窗前的屋檐下。我喜欢看,但帮不上什么忙。屋檐朝东,兰花早上8至9点相见太阳。不几天,含苞待放的花苞相继绽放。

  每每10点光景,父亲便坐在厢房里开始喝酒,下酒菜也每每是一把茴香豆,三二条笋干,有时也有一二只咸鸭蛋,只偶而舍得吃它。父亲其实酒量不大,几杯酒下肚后,脸开始红润起来。窗前屋檐下兰花的.阵阵清香无声无息地随着空气的流动,飘飞着进了父亲在喝酒的厢房,那雅香也悄悄游流进父亲的鼻孔。酒兴、花香!父亲背着手在兰花盆前看看,又弯腰闻闻,似乎要考证,是酒香呢,还是花香?

  距父亲喝酒赏花的年月,掐指算来已近70年。而我近70年的酸辣苦甜,没有磨灭我童年春日放牛的快乐记忆———煨年糕、烤葛藤、吹花树喇叭,尤其是挖兰花和种兰花。

  近年,我对栽种兰花饶有兴致,栽培过春兰、四季兰、木兰、九九兰……但是屡种屡败,屡败屡种。请人指教也好,按书照种也罢,好容易盼到含苞待放,却最终不放,着实使我伤感动情。我曾几次想过,那年月水根栽种兰花的情景,是那么简便,却次次成功,棵棵开花,难道有奥秘其中?于是我决心到东阳去会会童年好友,回忆回忆当年春日放牛之快乐,也更想听听他种兰花的蹊跷。可惜可叹啊,从水根在杭州儿子那里得知水根近况。“阿爸已在7天前离开了人世”,“阿爸病重临终前不让我告诉你病危消息”、“阿爸总还希望我陪他来你家玩一次”。水根50岁开外的大儿子左袖上佩挂着宽长的黑纱,断断续续的说着,还沉浸在丧父的悲哀中。

  是啊,人终究要走到这一步,只觉得有些突然,我深情感叹人生的短暂。

  也许是花开不负有心人,我的栽花种草技术大有长进。去今两年,我培育的兰花———春兰、木兰、九九兰,都以葱翠油绿的枝叶安全越冬,眼看着它们滋生出茁壮的花蕊,期待中它孕育了花苞,企盼中终于迎来了兰花的绽放,我享受了天然的芳香。

  兰花文静而不争艳,就那丝丝雅香便使人心旷神怡。花柱带着花朵在自然披洒的叶丛中婷婷玉立。你,悄然、气质、文静、淡雅,还有你那独具的清香是你兰花的本色和灵魂。

2、野趣童年心情日记

  有人说童年充满了纯真,也有人说童年溢满了朴实,说起我的童年来,脑海里却浮现这样的字眼——野趣。回想起曾经在小河边“网”鱼、野地里捉蚂蚱、树林里捕蝉……一幕幕,就好像幻灯片似的在我眼前放映着,一股久违的暖暖情愫悄然爬上心头。

  记忆中,家乡的小河弯弯曲曲,清澈见底,布满了官厅水库上游的沟沟汊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那时候的作业很少,用不了多会儿就能做完。不像现在的孩子,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夏日时光,天黑得晚。眼看时间还早得很,就悄悄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儿,趁着父母没从田地里收工回家,有的拿个蛇皮袋子,有的还拿个废旧竹篓,还有的拿了捞饭的笊篱,叮叮当当地直奔村边不远的小河沟,开始了快乐的“网”鱼活动。拿现在的话来说,也算是课外实践。

  我们找好了一个不深不浅的小河汊,里面小鱼还真不少。我们激动得挽起袖子和裤腿,脱掉鞋子,有的找来石块,在水浅处拦起一道“水墙”来;有的用枯树枝挖一些土,双手捧着盖住石块,不一会儿就垒起来一个小“水坝”。然后,有的小伙伴儿张开蛇皮袋子或竹篓拦在坝口,有的小伙伴儿从“坝口”的上游用小木棍敲打着,喊叫着。河沟里的小鱼受到惊吓,如同梭子一样,直游进我们早已布置好的“天罗地网”。等到不知所措的鱼儿差不多都游进了袋口,赶紧提起袋子或竹篓。哗哗的水流出去后,就见活蹦乱跳的小鱼在袋子里不停地上下翻滚着,足足好几十条,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当地称之为“五彩鱼”了,浑身颜色大概有五种,把它们装进透明玻璃瓶里,游来游去地泛着多彩光色,好看极了!其他小鱼,我们有的放生了,有的就随意拿回去喂鸡鸭鹅,算给它们改善了一次伙食。

  有时候,我们也到村边不远的山坡脚下玩耍,爬树乘凉,在斑驳陆离的树影下,轻柔的风儿吹拂在脸上,妙不可言。相对于在烈日炎炎之下,就好似享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这是一股自然的凉意,沁人心脾。等舒服够了,有的就跳下树,在草丛里捉蚂蚱,大大小小,黄黄绿绿,带翅膀的,没带翅膀的,一会儿就弄满一瓶子。如果谁没带家什,随手找几根狗尾草,顺着蚂蚱的脖颈,一个个穿起来,大串小串的,收获着实不小。有的小伙伴儿循着蝉的'叫声,在树叶间找寻蝉的踪迹,一旦找到了,就大呼小叫的召集大家来观看,胖胖的,绿绿的,透明的羽翅显得那么高雅富态。直至大家玩累了,眼看着夕阳西下,才恋恋不舍,披着缕缕晚霞,各回各家。临了还忘不了,约好下一次在哪儿集合,去哪儿玩。

  童年的那份野趣,也许时下的孩子怎么也感受不到,更无法理解我们那时候的穷欢乐,毕竟这时候的孩子有那么多的玩具可玩,动画片可看。可我们当时那份简单快乐的心情,永远荡漾在心田里。品味起来,如同久泡的花茶,如真正的好友,如陈年的老酒,历久而弥香!

3、从童年记忆说来心情日记

  我的启蒙记忆,似乎始于春日里跟水根到山野去放牛。

  我俩同骑一条健壮的大牯牛,我前他后,他用双手护着我。牛到达预定山下后,他熟练地把拴着牛鼻子的牛绳盘绕在牛的二角间,放牛上山去自由地选嫩叶择鲜草。

  我们呢,水根教我用花树做喇叭,又教我怎么吹,我花九牛二虎之气力偶而也能吹响几声,仅此我已欣喜若狂,水根会学吹冲锋号,还能模仿民间流行的老曲小调,模得真真切切,仿得婉转优雅,令我羡慕,让我敬佩。

  牛在柴草树丛中的天地里享受着大自然的天赐美味佳肴,我们呢,煨年糕吃。

  大家各自上山寻找干柴,当熊熊火焰平熄后,我们把家里偷来的年糕放入火堆中,经几次翻转后,年糕开始胖了起来,飘洒出扑鼻香气。“好吃了”,水根说着,用手迅速将火烫的煨年糕从火堆中取出,拍去粘在煨年糕上的炭灰,分给我们吃。糯米年糕更好吃,运气好时,我还能从家里偷出一瓢猪油和咸盐,用筷子把煨年糕中间挖空,把盐和猪油灌入,那味儿呀,迄今犹念。

  但并非天天如此,有些天去挖葛藤蔀头,水根能从葛藤藤叶上判定蔀头有多大,是“粉葛”还是“糯葛”。不管“粉葛”和“糯葛”煨烤熟了都很好吃,越嚼越津津有味,香甜无穷。

  春风和煦,微风飘逸着函谷中兰花放发出来的芬芳。水根会逆风香寻到香的源头。他会把兰花利索地挖掘出来,并在兰花根部裹包上一层土,带回家,找一破盆种好后,放在我父亲常喝酒的厢房窗前的屋檐下。我喜欢看,但帮不上什么忙。屋檐朝东,兰花早上8至9点相见太阳。不几天,含苞待放的花苞相继绽放。

  每每10点光景,父亲便坐在厢房里开始喝酒,下酒菜也每每是一把茴香豆,三二条笋干,有时也有一二只咸鸭蛋,只偶而舍得吃它。父亲其实酒量不大,几杯酒下肚后,脸开始红润起来。窗前屋檐下兰花的.阵阵清香无声无息地随着空气的流动,飘飞着进了父亲在喝酒的厢房,那雅香也悄悄游流进父亲的鼻孔。酒兴、花香!父亲背着手在兰花盆前看看,又弯腰闻闻,似乎要考证,是酒香呢,还是花香?

  距父亲喝酒赏花的年月,掐指算来已近70年。而我近70年的酸辣苦甜,没有磨灭我童年春日放牛的快乐记忆———煨年糕、烤葛藤、吹花树喇叭,尤其是挖兰花和种兰花。

  近年,我对栽种兰花饶有兴致,栽培过春兰、四季兰、木兰、九九兰……但是屡种屡败,屡败屡种。请人指教也好,按书照种也罢,好容易盼到含苞待放,却最终不放,着实使我伤感动情。我曾几次想过,那年月水根栽种兰花的情景,是那么简便,却次次成功,棵棵开花,难道有奥秘其中?于是我决心到东阳去会会童年好友,回忆回忆当年春日放牛之快乐,也更想听听他种兰花的蹊跷。可惜可叹啊,从水根在杭州儿子那里得知水根近况。“阿爸已在7天前离开了人世”,“阿爸病重临终前不让我告诉你病危消息”、“阿爸总还希望我陪他来你家玩一次”。水根50岁开外的大儿子左袖上佩挂着宽长的黑纱,断断续续的说着,还沉浸在丧父的悲哀中。

  是啊,人终究要走到这一步,只觉得有些突然,我深情感叹人生的短暂。

  也许是花开不负有心人,我的栽花种草技术大有长进。去今两年,我培育的兰花———春兰、木兰、九九兰,都以葱翠油绿的枝叶安全越冬,眼看着它们滋生出茁壮的花蕊,期待中它孕育了花苞,企盼中终于迎来了兰花的绽放,我享受了天然的芳香。

  兰花文静而不争艳,就那丝丝雅香便使人心旷神怡。花柱带着花朵在自然披洒的叶丛中婷婷玉立。你,悄然、气质、文静、淡雅,还有你那独具的清香是你兰花的本色和灵魂。

4、走过童年心情日记

  公园里,偶见一位4岁左右的顽童,拽着爷爷的手一定要与爷爷赛跑,爷爷沉默了好一阵子,才讷讷道:“我会输的”。“你别不愿意嘛!”顽童认真地说,“我让你好啦!”

  触景生情。童年这般值得人感怀和凭吊。童年的记忆也许最不清晰,可离童年越远,愈发刻意地去追怀和纪念。

  童年常哭,可以为没吃上一串冰糖葫芦,如若及时地品尝到一根“棒棒糖”,也会止啼为笑;童年对世界总是真诚而又任性地提问,内心的思维不受逻辑的束缚,好奇的心独特、出人意料,常常让大人的思维摸不着北。童年也不知做了错事后悔是啥味,只以为挨了打就没有了错。童年快得莫名其妙,而今只模糊记得家的位置。

  走过了童年,再翻箱倒柜,那张绘有太阳的图画终究没找出来。记忆中这颗太阳不太圆,确因被涂了数次红色蜡笔而鲜红,且四周勾绘了光辉的线条也不太直,但却蕴藏着童年的虔诚和美丽。现在即便有了电脑可以作画,却鲜有时间和态度画太阳,更多的`是只绘制实用的“孔方兄”;当我们用摄相或是摄影机拍摄日出时,习惯地把镜头中的自己定格在旭日的前方,摆上一副挺拔伟岸的姿势……整个画面的确很美,层次分明,可总没有童年那率真、惬意的滋味,是表情远离真实。

  这时的我们,爱好上了解释世界,自诩把生活看透,成熟得常常“逢人仅说三分话”、“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不再有时间写名字、画太阳。

5、童年留下的可怕记忆的心情日记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夏天,将近一个月的生病,天天都不吃不喝,呵呵,要是现在估计都不用特意减肥了.正好又赶上农忙时节,爸妈天天不在家,哥哥姐姐天天上学,所以就天天把我锁在家里.每每那时我就一直坐在大门里面哭,直到有人回来为止.

  那时的世界就只有一个小小的我,和可怕的周围的一切,我不敢直视任何东西,总感觉它们把我吃了,除了哭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除了哭我也没有事可做.那些天里,我还记得只有晚上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尤其是停电的晚上,因为我总感觉蜡烛的微光会让黑夜更漫长,这样家人才不会把我一个人抛弃在家;我还记得每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会被心中的害怕惊醒,然后就是又一天的哭泣和又一天的害怕...

  那时的感觉永远无法退色,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真实可怕...

  前天下午一个人在寝室,那种久违了感觉又一次袭击了我,觉得整个世界都背离了我,剩下的只有黑暗、孤寂和无际的害怕.现在都不敢一个人回寝室,就怕那个魔鬼会在那里等着我,然后一点点地把我吞噬...

  这种感觉连最亲近的人都不懂,我也不能奢求他们能懂,只是希望他们的爱能让这个恶魔永久地离开我~~~

6、童年的记忆心情日记

  那些儿时的美好,我一直牢牢记在心中。

  ——题记

  那天在家中翻箱倒柜地找书时,一不小心翻出了儿时的东西。在那个装满杂物的袋子里面有我五岁时哭着闹着要来的遥控汽车,有我九岁生日时同学送的《蓝猫淘气3000问》,有我十二岁时姐姐送的蓝色小闹钟,还有许多东西我已经记不住是什么时候得到的。我不记得它们静静地躺在那个袋子里有多久了。如果不是无意之中翻出来,也许它们还得在袋子中安静更长的时间。

  看着这些东西,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儿时,想起了背上新书包兴高采烈上学的情景,想起了第一次被数学题难住急得哇哇大哭的场面……

  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老师在我的名字后面贴上了小红花,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加油啊,你以后可以成为科学家。我歪着脑袋想了想,虽然那时候还不清楚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但还是笑了起来。我很高兴,因为那是我得到的第一个来自老师的奖励。

  还记得那次玩捉迷藏。我们一群小伙伴经过一番比大小后,我成了那个捉别人的人,只好不情愿地站到了暗红色的墙壁前,蒙上眼睛,很认真地数着:1、2、3……终于,他们中间的一个被我捉住了,我高兴地对着他喊:我捉到你了,这下该换你来捉我们了……玩累了,大家坐下休息的.时候,他们告诉我,我从一开始就被他们一起捉弄了,所以才会第一个就当捉别人的人。这件事让我郁闷了大半天,好几天都没有再和他们一起玩。

  …………

  这些我深埋在心中很久的往事被一下子翻了出来。虽然这些儿时的美好已经远去了,但回忆起这些点点滴滴,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纯真活泼的年代。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那应该是我们追求梦想的起点。

  让那些童年的美好,成为我们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7、童年的压岁钱心情日记

  少时,家贫,母亲改嫁他人。从此,奶奶、父亲、弟弟和我相依为命,一家4口相濡以沫,在一间黑暗简陋的茅草屋里共度了20多个艰苦春秋。

  我很小就会掐着指头算日子,端午节过了盼中秋,火把节过了望过年,每有家乡风俗要过的节日,我和弟弟会在几天前就兴奋不已。少时不知愁滋味,有节过,就有好吃的东西等着我们,浑然不觉长辈为此付出的种种艰辛。在所有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年,过年不但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而且日子再难,父亲也要为我们兄弟俩精心准备一些压岁钱。

  那时的农村,一个劳力才值几分钱。后来,出一天工,也不过几毛钱。一年下来,生产队分红,家人能领到几十、百多元的,都会打心眼里乐开了花。每到这时,候在一旁的孩子,能从大人手中接过一两个分币,便会欢喜异常。我家的红利领回后,父亲会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红布将它一层层紧紧包裹起来,藏到人和老鼠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与那些偶尔卖点禽和蛋的钱放在一起,用时,再轻轻悄悄地取出一些来。

  收入不多,积存也少。每次花钱,被人找补了硬币,烟酒茶不沾的父亲总要把它揣紧,到家就赶紧放入茅屋墙角的一个土洞内,作为过年时给我们兄弟的压岁钱积存下来。这个秘密被我和弟弟发现以后,兄弟俩从不敢动它,因为父亲严厉地说过,那钱他是记了账的,谁动了,过年就没有压岁钱。于是,禁不住好奇的兄弟俩,在父亲出门以后,偶尔也会点着油灯,到墙角拔出塞在洞口的石块,看看洞里躺着那些亮晶晶的镍币,仿佛那里有一窝将要被孵化的鸟蛋,有一个个沉睡着的金色的梦想。年三十,村里家家户户贴春联,家家都响起了锅碗瓢盆奏鸣曲,谁家的厨房都是干干净净热气腾腾的,一派欢乐景象。在乡下,这天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出去串门的,孩子们也会自觉地上街理发、洗澡,还要把提前买好的鞭炮拿出来晒晒。吃过年饭,早早地洗过脸脚,通常我和弟弟都要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边,然后老老实实躺到床上去。农村那时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没有录音机、电视机,通电的村寨,灯光也很昏暗。父亲说,初一早上谁起得早,谁的压岁钱就多。于是,我常会在年三十兴奋得久久难以入眠,生怕早上醒不过来,少了收入。

  初一凌晨,当父亲在小院里噼里啪啦燃响鞭炮,我和弟弟来不及穿上外衣,一骨碌翻身套上鞋就往堂屋里冲。那时,在昏暗的油灯或电灯光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堂屋地上一片晶亮,那是父亲用心撒下的一枚枚1分、2分、5分硬币,还有些许毛票。不说三四,兄弟俩开始放开手脚哄抢,心中那份收获的甜蜜,当是我人生中少有的体会。点数过钱币,天还没亮,便跟父亲一起做汤圆。吃过汤圆,伙伴们陆续来到打谷场上放鞭炮,天亮以后,大人孩子越聚越多……

  除了父亲和奶奶,再没有人给过我压岁钱,虽然每年只有三五元,但足够到书店精心挑选几本心爱的图书了,有书为伴,过年几天的闲暇更加温馨、充实和飞扬。上中学后,父亲常有意安排我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挣了钱就把它攒上,作为过年的压岁钱和新学期的学杂费。父亲特别地给压岁钱的方式,贯穿我整个童年,成为今生特别地温暖,它让我学会用劳动创造生活,用储蓄积累幸福。

8、童年vs成长心情日记

  于最近社会发展过快,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社会上的儿童越来越少,令人窒息的高楼林立的城市,似乎失去了那些往常的欢声笑语。

  于是,童年看到了自己日益恶化的形势,便来到法院提起申诉,起诉成长扼杀了自己的同类。

  今天是终审判决,法庭内人头济济。人们正襟危坐。童年与成长作为原告与被告将作最后的供词。

  首先是原告——童年出场。他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孩,眼神中一派天真无邪。他向大家鞠了一躬,开始陈说:“法官大人及各位陪审员,你们好!我直切正题,说说成长对我们家族犯下的罪。众所周知,大家的童年只有一次,在那不长的时光里,你们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生活,可是成长却越入这个领域,将你们一个个地带走。在我童年的国度中,人口越来越少,许多孩子都过早地离开了童年,被成长劫去了那物欲横流的社会。难道在座的各位就甘于整天为钱权奔波而不需要童年给你们的快乐了吗?请还天下所有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童年自信地发言完毕,然后注视着台下的陪审团。顿时掌声雷动,持续了很久。

  待到掌声平息,一个瘦高个儿的男子阔步走上台,他西装革履,那双黑得发亮的皮鞋,那只金光闪闪的手表及那副似乎很深邃的眼镜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清了一下嗓子,开始发言:“大家好!我就是成长。相信在座的都是读过书,有生活经验的'人。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相信大家都不会只听童年那小毛孩的一面之词吧?没错,是我将你们一个个带出了童年。”台下的人一个个对他怒目而视,可成长却面不改色,他将目光投向观众席,环视了一圈,最后停留在评审团成员处,继续说:“可是,朋友们,难道你们就甘心一辈子待在那幼稚的世界中吗?那里是快乐,可那里也有无知啊。这个世界要发展,社会要前进,一切都在改变,而你们需要通过成长来了解更多,来适应这个不断改变的世界。”台下的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成长又道:“请看看我的眼睛,我可以看得更远,我就放弃了目光短浅的童年。请看看我的鞋子,我可以进步更快,我于是放弃了爬着的童年。请看看我的手表,我把握了时间,我因此放弃了悠闲的童年。”他又指了指台下的妻子和孩子说:“我拥有幸福的家庭,可我放弃了父母的襁褓。”说着,他顺手摘下自己脸上的成年人特有的深沉的面具,露出一张天真的脸:“其实我也眷恋童年的快乐,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必须要面对它,而且要早点面对它,才能改造它,发展它。我不但叫‘成长 ,我还有一个外号叫‘放弃 。该追逐另一些东西了,只要大家的内心还是童年时的就好。我并没有劫走你们内心的童年。”成长悄然下了台,台下一片沉默,人们久久不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他所说的话落下了眼泪。

  结果似乎很明显,成长似乎败了,可经过法官斟酌,最终宣布:“成长无罪。”

  童年哭了,哭得很伤心。

  原来那位法官叫──“伦理”。

9、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

  来这个城市很多年了,总是吃不惯城里的小炒或者酒店里的大鱼大肉,总是想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找寻到一个与自己童年口味相吻合的菜馆,可是很多次都是很失望。小时候妈妈煮的地道的祁东菜,已经只能是我味蕾的永久的记忆了,怎么也抹不去的那一种感觉,甚至成为我品鉴美味的一种自私偏激的样板。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全家还是生活在祁东蒋家桥区一个叫沙子塘的小村子里。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前,妈妈都要买一条大草鱼,去鳞,洗净,切好,然后烹饪,放上一大锅汤,为的是多煮鱼冻。鱼煮好端上桌后,因为汤多,盛满了四五个大碗,这些一碗碗的新鲜鱼肉,我们不能吃,只能吃最后那一碗。盛到最后的那一碗,一般是半碗不到,里面只有几块细碎的鱼肉,其余的都要用来做冻鱼。这一碗是不能用来做冻鱼了,因为是半碗,待客时端不上桌的。一碗碗煮好的新鲜的鱼和汤,不一会儿就慢慢地冻结了,然后怕小孩偷吃,大人就会一碗碗捡进装谷子的小仓里。直到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全家人才有口福享用。奇怪的是,冻鱼吃起来毫无腥味,味道还是很鲜。一筷子下去,鱼冻很紧,有很大的弹性,晶莹透亮,颜色很好看,鱼肉比新鲜的鱼肉有嚼劲。

  年夜饭之后,我们就吃不到冻鱼了,因为初一到十五,有许多亲戚串门吃饭,冻鱼是待客的面子菜。这道菜端上来,客人就知道,这是把自己待为上宾了。有些客人却一筷子也不动,因为担心主人是端上桌摆样子好看的,并不舍得吃。只有在主人三番五次的劝吃,主人带头将那碗鱼用筷子夹给客人一块后,客人才敢下箸。如果主人不是真心让你吃的你吃了,主人的脸色就会不好看,这顿饭吃得就不开心了。

  因为爸爸是教师,在那个年代是吃国家粮的,爸爸每月三十多元的工资,每年过年都能让我们吃上冻鱼这道算是奢侈的菜。冻鱼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一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只不过不是经常可以吃到了。老婆与我生活了15年了,虽然菜做得好,但是她做的菜是祁东黄土铺肖家菜系,而不是蒋家桥谭家菜系,所以口味有所不同,特别是冻鱼不会做。每年冬天,妈妈从祁东来衡阳我家,都要特意为儿子做个冻鱼,放在冰箱里,让我慢慢吃。我的儿子不知是遗传的原因,还是爱奶奶的原因,也喜欢上了吃冻鱼。只有老婆还是不愿意做这道冻鱼,要她向奶奶学,她却谦虚地说:“奶奶的手艺不是随便可以学到的。”看来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有一些东西,如果要传承,总会有些障碍的。老婆的炒菜本领是在她那个家庭环境下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口味,要接受新的口味,对自己的口味来个颠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很难。好在除了冻鱼不能煮之外,其他的菜还是蛮合我的口味的。

  现在菜馆这么多,食物的品种多得数不清,可不管山珍海味也好,奇食异品也好,真正让人怀念的,还是儿时的口味。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因为那时,我是在毫无杂念的、心无旁骛的、童真的在用全身心品味食物,现在呢,不是应酬,就是应付,还要担心食品安全卫生。时过境迁,这其中味道已经相差太远太远了。

10、寻找童年心情日记

  我的童年与画夹相伴。

  从7岁那年的暑假开始,背着比我还大的画夹往返于画室与家之间,这样一直持续了14个假期。在画夹与画笔的一次次亲密接触中,我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直到现在,只要支起画夹,我似乎又变成了那个梳着“朝天柱”的小女孩儿。

  画纸上的世界总是那样美好。练基本功的“调子”在别人看来也许枯燥无味,但7岁的我却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世界就在我的画纸上,我可以用铅笔画出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妈妈一直保留着我的第一幅“涂鸦”———一张正反面画满了不同种类“调子”的纸。因为她和美术老师都曾坚信我可以一直快乐地画下去。在他们看来,我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好“苗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天突然发现,我心中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我练笔的热情减退了。这是我第一次让他们失望。理由我没说出来。我深深意识到选择素描,选择画画仅仅是出于对现实的逃避。只有在画画时,我才可以让自己真正地安静下来,让浮躁的心归于单纯。

  也许我的童年不是彩色照片,但是画纸能在光影的变幻之中展现黑白灰分明的世界。谁能说黑白照片不如彩色照片呢?

  离开铅笔与素描纸的日子并不好过。原本以为自己将有时间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却发现,很多事情是错过了那个年龄,就永远失去了做的机会。很想和妈妈一起去开儿童公园的碰碰车,却发现座椅已经装不下我的身体,原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很想再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去逛花市,却发现和爸爸很久都没有聊天,原来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渐渐地少了;很想和好朋友一起玩过家家,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失去了玩的勇气,原来自己已经开始在乎别人的目光……说来也可笑,我们扮演着不同角色,身边不就是一场参与人数最多的过家家吗?

  一直都说自己的童年与“画画”而非“美术”有关,是因为美术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是一个通过“术”去寻找“美”的过程。很多人找寻一辈子,都没能悟到“美”的真谛,而那些领悟到其中真理的便是大师,但大师少之又少,更何况是拿着铅笔在纸上自娱自乐的我呢?获过全国美术比赛的银奖又算得了什么?因为一切虚名都只能证明你具有出色的绘画技巧,你的画符合大众的审美,而不能证明你的“美术”素养,然而一幅画众人都说好,但如果没有思想,就算获了再多的大奖,也不能称之为好画。

  现在,我偶尔还是会画画,为的是找回那份遗失的美好,找寻消逝的童年。不过有人说,当你刻意去做一件事时,其实你已经体验不到其中的快乐,因为明确的目的将左右你的思维。

11、漫画童年心情日记

  看几米的漫画,总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关于童年,我的脑海里最多的是有关乡村的记忆:白墙红瓦的院落,袅袅升起的炊烟,它们就像帘外檐下的芭蕉雨,总能在一个美妙的夜晚,悠然浮现于心底。

  新麦收场,剩下的就只有麦秸了,这是农家最后的收成,最廉价,也最使人变得富有。收获后的麦子能磨成面粉,整齐柔软的麦秸则能当作柴烧。在某些偏僻的山村,水草不丰,木柴稀少,庄稼收割后的秸秆便成了珍贵的柴草。这样的柴很软很软,软到划根火柴就能将它点燃。但是在那个年代,仍然没人舍得扔它。

  那时的麦秸垛,往往堆得高高的`,闪着金黄的颜色。远远地从麦垛前走过,能让人闻到一股新鲜的草香,那是从麦秸到麦粒的味道。这样甜美的味道,那么浓那么烈地钻进鼻腔,就像麦子收割之后,根须之下,都要留下一脉泥土的余香一样。其实不仅仅是麦子,任何一种作物在收割之后,都会散发出一缕原始的味道。它们的味道,让你想起最初的播种,青青的禾苗以及风中翻转的柔柔的波浪。

  麦秸垛堆起来,时令就到夏天了。这时候白天悠长,夜晚星稀,正是儿童玩耍的时候。高高的麦秸垛旁,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和小伙伴们爬到麦秸垛,坐在上面看夜幕上的星星——星星离地面近了。约了要好的伙伴儿,三五一伙儿,坐在高高的麦秸垛上,一边数着满天的星星,一边享受着惬意的凉风。

  山村夜晚的天空,像一匹浑天而悬的幕布,点缀着数不清的星星宝石,而月亮,就像一只游弋在天幕的小船,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上时隐时暗,照亮了山里的角落。

  农家孩子的童年,是在勤劳中成长起来的。有超出体力的劳累,也有跑遍田野的欢快。黄洋树上的喜鹊晚归去了,燕子都入了窝开始安歇。晚饭吃过收拾完毕,老祖母的故事也快要开始。什么织女飞上天空,牛郎贬下人间,把似水流年的千古事,讲得悠然如烟,凄凄婉婉。不用戏台,脑海里也能扎一道场景,演得出咿咿呀呀的一折戏来。

  那时的孩子,家中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不会沉迷于网络。不用在父母的严厉训斥之后伤心委屈地哭泣。那时的大人就是大人,孩子就是孩子。大人的活儿永远做不完。孩子们的任务除了上学,其他都与叛逆不相干,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青春期逆反。季节的花盛开在童年的门槛,却从来不觉得时光促短。

  那时候的梦,虽无期却是那么美,那时候的美,虽遥远却也不像一件易碎的瓷器,虚幻且不真实。那时候的梦是一把梯子,它可以一直竖向天空,让童年的自己缘着梦想的梯子上去,从数星星开始,探访一切未知的秘密。

12、追忆童年心情日记

  每当挤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大街,飞驰而过的汽车,川流不息的人群,我总会莫名地回想起童年一连串的记忆,怀念起小学那些纯净而遥远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我们的小学在独克宗古城的中心位置,附近是老古井,每天都会有附近的居民背着木桶来打水。我们的教学楼是一栋很古朴的小楼,有很大的窗台,楼背后是一个用石头堆砌围成的小草原,里面竖着很多青稞架,架子周围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草、五颜六色小花和一种我最爱的叫啊卜叶叶的肥厚植物。只要搬开厚厚的茎干,就会流出一种稀稀的'粘液,调皮的我总喜欢把啊卜叶叶放在同桌的椅子上,看他狼狈地滑倒在桌子下。幸灾乐祸的我总会被老师赶到教室门口罚站,惩罚我放学后一遍一遍地抄写课文,长时间的抄写课本和冗长的作业,总是让我很厌烦,感到精疲力尽。那天放学回家,父母还没有下班,看着家里大门口的牛头锁,我又动起了歪脑筋,我从门口的竹扫帚中掰下一根很硬的竹签,插入锁头里,这样钥匙就塞不进,门就打不开,我也就不用写作业了,果然爸爸、妈妈下班后,发现家里的锁坏了,都很着急,忙着修锁、开门,折腾到很晚,他们就让我吃过晚饭赶紧休息,第二天妈妈带我到学校满脸内疚地向老师解释,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那时候我经常丢三落四,经常被老师和父母责骂,经常吃着一角钱一片摊在手心里的凉粉,追在手扶拖拉机的后面疯跑,和小伙伴背起洋芋去五凤山野炊,去龙潭边抓鱼,经常跌得鼻青脸肿的。

  每当假期的时候,因为父母都要上班,他们总会把我锁在家里,父亲每天都会布置一、两篇唐诗宋词让我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是多么晦涩难懂而又了无生趣的事情,又怕抄写的惩罚,我只好硬着头皮在家里走来走去的反复背诵。一天走到家里的衣柜前,发现镜子里小小的自己,立马觉得很有趣,那天后每当背书时,我都会端坐在镜子前用方言、用马普、用小白菜的音调,一遍遍地念唱诗词,假期结束的时候,我也会慢慢地吟诵一些唐诗宋词,这些文学功底对我以后的求学生活起了莫大的帮助。

  小学毕业后,不再过儿童节,而过起了青年节,不再四处疯跑着抓蝴蝶逮蜻蜓,而扎起了马尾,戴起了厚厚的眼镜,背起了大大的书包,习惯性地低着头,匆匆地走在街角的人群中,从初中、高中、大学再到研究生,我都对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深刻。

13、童年轶事的心情日记

  招魂

  “冷大爷”车骑人

  人到中年,童年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不但没有模糊的感觉,而且异常地清晰可辨。童年的记忆,随便掰开一块,都能捻出复杂的情感,那是语言难以描述的。可也只有用语言描述,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每每想到这些,就像品陈年老酒,年头愈久,愈回味无穷。

  招魂

  没有灵魂的躯体是行尸走肉,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记不清是哪位先哲曾经这样说过。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人无论是谁受了惊吓,目不识丁且知种庄稼的妈妈都要为我们“招魂”,妈妈说人是有三魂七魄的,要是被吓跑了必须把它招回来,不然魂不附体生命就会慢慢枯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计划经济年代,大人们都到地理挣工分去了,领带弟妹的责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身体羸弱不满10岁的我有一次背着三弟去地里找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三弟在我的背上睡着了,因为没用背带我是用手搂着背三弟,路过一个水塘时,三弟身子往后倾从我背上摔进水塘里。三岁多的三弟受惊吓后每晚不停地哭,妈妈说三弟的魂被吓跑了。每到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都要拿着用玉米秆做成的楼梯放到三弟落水的地方,口中念念有词为三弟招魂,连续六七天,总算把三弟的“魂”招回来了。

  “冷大爷”

  记忆的荧光屏上,时时闪现着那个细雨纷飞的早晨,父亲背上我并用蓑衣盖住我在茂密的山林里穿梭的情景。

  我童年正值困难时期,家乡更是缺医少药,封建迷信盛行,把犯病的人称为“打摆子”,村民们都认为打摆子不是病,是被“冷大爷”附在身上了,才会全身冷得发抖。因此,必须把“冷大爷”送出去,“打摆子”才会好。

  6岁那年,不知怎么我也“打摆子”了,父母都说是“冷大爷”附在身上了,要赶快送出去。第二天天还未亮,父母就摇醒了熟睡中的我,把我穿戴得严严实实,连父亲的烂棉帽、破棉袄都用上了。不知父母还准备了些什么送走“冷大爷”的物品。出了家门,东方露出鱼肚白,天上纷纷扬扬下着细雨,父亲背上我,母亲用蓑衣盖住我的全身。从蓑衣的缝隙里我看到许多树林,感觉到父亲背着我走过了好几座小山,到了一座茂密的`林子里,父亲把我从背上放下来披着蓑衣站在细雨中。我看到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洋芋,用几根稻草拴着挂在一棵小松树的枝条上,口中说着什么,最后一句说得大声:“冷大爷,你就在这里,我们走了。”我听到后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得”。此时父亲转过头用眼瞪着我,沉着脸背上我一声不吭回到家里。跟母亲说今天早上白费劲了,儿子可能是“冷大爷”附身太重了,我喊冷大爷他竟然答应。母亲一脸的不安神色,却声声地说,只有明天早上再去吧。

  第二天天不亮父母叫醒我后,一再嘱咐到了山上不准我出声。父亲背着我又出门了,重复着昨天的过程,只是我觉得比昨天转的山还要多,走的路还要更远,父亲在喊“冷大爷”时我不敢出声罢了。事情过去了二三十年,如今已为人父的我,一想起这事,心情总不能平静,父母虽然迷信愚昧,但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把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拉扯大实在不易。

  车骑人

  经常骑自行车下乡,碰到下雨是常有的事。乡村道路多为泥土,雨一淋便成了一路泥浆,车不但不能骑着走就是推着走不上几步就被泥土卡住轮子。为了赶路,早点到达目的地,只好反其道而行之,让车骑人了。

  每当此时,我的思绪便回到了那早已逝去的学生时代。

  乡村的孩子,出来读书并非易事,能上高中就更不容易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非常幸运,被推荐到当时的昭通地区第一中学读高中。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我在各方面都关怀备至,恨不得把打煤油和买盐巴的钱都省下来塞进我的衣兜,总是说在城里需要花钱,每到星期六回家,母亲特别高兴,煮米饭炒腊肉不算,星期天走时还要把煮好的鸡蛋放几个在书包里。所有这些,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个大概,具体的细节并不太记得了。

  惟一使我终身难忘,也没法忘的,是父亲扛着自行车送我上学的情景。我家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环境优美怡人自不必说,可那该死的两公里土路一下雨要骑自行车就够呛了。

  骑上自行车,往返学校和家里轻松多了。可一下雨,还未满15岁的我,那弱小的身躯,别说扛自行车,连走路还要把劲着力才不会摔倒。每个星期天父母都要留我在家多呆一宿,一觉醒来,大雨滂沱,只好靠父亲。天朦朦亮父亲就和我一道起了床,帮我收拾完毕,不声不响地扛起自行车,赤着脚“噼啪”、“噼啪”走在前面,我背着书包尾随其后。

  开始时父亲的脚步挺快,越走越迈得慢了,并且大口大口地喘气,还不时举起衣袖擦一下快浸入眼眶的汗珠。看到父亲如此模样,我请求父亲让我扛一下。“快走,怕要迟到了!”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父亲只说了一句,又喘着粗气向前挪动脚步。

  漫长而艰难的两公里土路总算走完了。父亲一放下自行车,就瘫痪在公路边的石墩上。我扶住自行车,两眼凝望着父亲,想说点什么,又无从开口。父亲一看,似乎知道了我要说什么,有气无力地向前挥了挥手,意思叫我快走,怕赶不上上课。

  我骑上自行车,回头望父亲,他老人家仍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转过一道山坳,回头看不到父亲了,可父亲坐着喘气的身影一直在眼前闪现。

  两年的高中生涯,父亲不知为我扛过多少次自行车,送我到学海里遨游。我没辜负父母的厚望,恢复高考后,顺利考取专业学校。成了我们家有史可查第一个吃“皇粮”的人。

  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尽管也曾遇到坎坷和挫折,但我面对逆境,未退缩,是父亲扛着自行车的身影成为我战胜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动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