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记忆最美好心情日记
1、过年的记忆最美好心情日记
小时候,过年对我而言,是一年中最激动人心的期待。日子一滑进农历12月,我就每天兴高采烈地盼着过年。
农历12月24日,是神仙上天“述职”的日子,这天母亲会做糯米糍粑拜送神仙,糯米糍粑外层粘满白砂糖和芝麻,吃起来既甜又粘牙。据说,人们怕神仙向玉帝报告时乱说自家的坏话,于是就让他吃了这种又甜又粘牙的糯米糍粑,神仙上天后,心里甜着,嘴巴粘着,再也讲不出坏话来了。
这天以后,家里开始大扫除了,所有用具都要清洗,屋里的每个犄角旮旯不容得有半点灰尘。这项工程浩大,要清洗的东西太多,虽然很累,但心里却是喜洋洋的,因为盼着过年啊。
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接下来母亲就该给我们准备过年的衣裳了。她用自行车载着几只自家养的肥鸭子到镇集市上叫卖,用卖鸭子的钱给我们姐弟买新衣。天黑的`时候,母亲回来了,我悄悄地打开袋子,看见里面躺着漂亮的新衣服,兴奋得心里“扑通扑通”直跳。抱着新衣裳,我掰着手指头盼望快快过年,那样就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了。
好容易到了岁除,这天,母亲会买回来一筐大桔(即潮州柑,因柑大于桔,谐音大吉,取其吉祥之意),除此之外,母亲还备办了鸡、鸭、鹅、鱼肉、猪肉等年货,又购买了年画和春联。
岁除下午,才三点钟,我就已乐颠颠地跑回家洗澡,迫不及待地换上新衣新鞋新袜子,约上几个伙伴,欢天喜地地到处晃荡,好像自己是个最漂亮的公主。
除夕夜,母亲张罗了一桌子丰盛的晚餐,呼唤亲人回家吃团圆饭。饭桌上,父母亲会给我们姐弟压岁钱,面带笑容地祝福我们平安成长。晚上,家里水缸贮满了水,米缸填满了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除夕守岁,一家人守着电视看联欢晚会,守候着新春来临,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家家户户都鸣放鞭炮,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直到大年初一。
如今,我长年漂泊在外,因为种种原因,过年也难得回家了,乡下那种繁琐而浓郁的年味,已经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2、最美好的记忆日记300字
十月八号 星期天 晴
微风轻轻吹,太阳高高挂,小草扭腰摆臀,我的心情飞呀飞!三步并作两步,往快跑步,因为今天的校庆最有趣,吉日良辰不可耽误!
开开心心到学校,欢欢喜喜做生意,琳琅满目的“二手货”,搬到学校大拍卖。一个“垃圾”五块钱,物美价廉,“废物”全都卖光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卖双方都得意!小老板卖干冰,员工个个忙不停,客人接二连三上门来,干冰清凉又解渴,喝了消暑又畅快!老板收钱笑哈哈,十个荷包装不下!
惊呼不断的'表演,所有绝招都派上用场,特技表演好惊人,让我们替他捏把汗。精采绝伦的表演不得不让我叹赞!欢天喜地迎校庆,热闹的校庆,愉快的心情在我的心中回荡,成为最美的小学记忆!
3、过年的期盼心情日记
越是物质生活贫乏的岁月,对过节过年的期盼就越是强烈。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总是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就意味着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平时难得一见的好吃的。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很寒冷,玻璃窗上常常结着或薄或厚的冰凌,晶莹的'冰面上是各种美妙动人的图案,那些图案象花朵,象星星,也象迷离的梦,让年少的我生出无限的遐想。太阳出来的时候,冰凌就一点一点化掉,形成一颗颗透明的水珠,慢慢地滴下来。
大年三十晚上妈妈会给我们烙象征团圆的馅饼,吃完后,我们一般都守夜到十二点。困意袭上来的时候,就会怀着甜甜的笑容睡去,常常在梦里看到那红色的小纸包在眼前晃动。不论家中多么困难,父母总不会忘记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压岁钱。大年初一,爸爸永远是第一个推开家门的人,他并不迈出门槛,只是拉开一道缝,把一串红色的小鞭炮挂在门上,然后就叫我们:“孩子们,准备好了吗?爸爸要点火了。”我们用小手捂住耳朵,又惊喜又害怕。爸爸用一根长长的通火棍,小心翼翼地点着了外面鞭炮的捻儿,然后迅速把门关上。霹雳啪啦,霹雳啪啦,随着清脆而又有节奏的响声,我们又蹦又跳。吃完热腾腾的饺子,我们就可以出门玩了!
我们穿着崭新的棉衣、棉鞋,到左邻右舍串门玩耍。每家每户都欢天喜地,墙上都贴着簇新的年画儿,有大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鱼使劲乐的,有男孩女孩笑嘻嘻提着灯笼的,还有玉米、麦穗大丰收的,都是喜气洋洋的红和黄颜色。新衣服,团圆饭,红爆竹,俏年画儿,那一切的一切,一如我那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永远留在记忆之中了。
4、细数日子回家过年心情日记
每年一踏入腊月的门槛,我的心就被老家牵走了,老家的山水草木,破旧的小学,儿时的玩伴,慈祥的父母,还有大海,就像暮霭晨雾一样萦绕心头。腊月里,老家天天站在村口的岭上向我招手。
我的老家是一个海边山村。每年春节,我沿着连绵的山弯穿过一片麦田,跨过那个山岭,就有村里人跟我打招呼:“嗨,回家过年了。”也有看着面熟又叫不出名的,就笑笑:“你是……噢,某某某的儿子。”父母早已站在门口,说:“回来了。”我喊一声爸妈,跨进门槛,一股脑儿地把大包小包扔下,问几句身体好吗,收成怎样?一家人也无需多话,儿子回来了,父母的心就暖着。
在家待一会儿,我就出去找儿时的伙伴了。伙伴们都很高兴,有千言万语要说,一时之间却又堵在喉头说不出来,总是说胖了或瘦了,“赚钱了吗?生活好吗?”当然慢慢地就会说开去,儿时的那些事,放牛打架、争好汉排名、游泳抓鱼、玩泥车、偷吃别人家的番薯被父母追着打等等,就刹不住车了,直到母亲来喊吃饭。
得空,我便急急地奔赴田野,就像一个缺氧的人扑向氧吧一样。踩在墨黑的散发着青草气息的泥土上,路边的.小草野花都在向我点头致意,江边伶仃的芦花和枯黄的狗尾巴草在向我诉说寂寞,就连田边吃草的母牛都优雅到了极点。我对牛可是最有感情的,少年时,一次兄长在耕田时用鞭子呼呼地抽打着牛,我的心一揪一揪地疼得要命,怎么这样狠呢,不能轻一些吗?我忍不住哭了,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这可是我放的牛啊,兄长看见了就笑话我。当然,我还要到海边江边转转,看看海浪,听听潮水。到放过牛的山上爬一爬,干过活的田地里走一走,这些都是不能缺的。
春节是放松的日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趁着这当儿歇歇,都显得心安理得。年轻的喜欢结伴而行,特别是女孩,个个穿得花枝招展。年长一点,上了岁数的老人则扎堆在村口的古樟树或土墙下晒着太阳,嘴上燃根烟,说些村庄的传说或上辈人的那些事儿,也相互逗趣,开些玩笑,嘴巴上嘿儿嘿儿笑,反映的全是与土地有关的那份质朴。我喜欢混在他们的堆里,递给他们一支烟,我不抽烟,但也点上,然后就默默地听着他们说笑,听着他们的故事。
春节在家最多也就五六天,但就这几天,收获总是超额的丰富——轻松愉悦和感动,亲情乡情故人情,所以每年春节我都要早早回家。
5、过年吃汤圆的心情日记
过年家家户户吃汤圆是我们这地方传统习俗,它象征着家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甜甜蜜蜜、生活幸福。
汤圆分甜、咸两类,有许多种。甜的有芝麻馅心汤圆、糖腌猪油馅心汤圆、豆沙馅心汤圆等。咸的有咸肉馅心汤圆,荠菜馅心汤圆等等,不过过年吃的汤圆都是些香甜类的汤圆,基本上不吃咸馅心汤圆。这主要图的是个吉利,香甜馅心汤圆,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心想(香)事成,事业兴旺、万事顺心、甜甜蜜蜜。
制作汤圆很讲究,一定要用糯米面粉。因为糯米面粉有很强的粘性,汤圆是以粘为主,过年吃汤圆就是用的这个“粘”字,象征着团团圆圆粘粘不断的甜蜜。在几十年前制做汤圆是件很复杂的麻烦事。那时没机械,都用人工。把糯米上碓舂成面粉,是个很重的体力活,因为这糯米面粉不能用石磨磨,磨了面就不那么粘,碓舂的面粉能保持糯米的粘性。
碓,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见过。过去老人常说汤圆好吃,碓难舂。碓是加工粮食的一种器具,它的结构是由碓桯、桯栓、桯尾、碓头、碓嘴、碓牙、碓臼七个部分组成。碓桯是用一棵整树木纵向取个能站人的平面,在碓桯的尾部斜着横锯掉与地面接触时多余的那一部分,形成鱼尾形的桯尾。在碓桯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横闩上一根木栓,在碓桯左右两侧的地下埋下两根木桩,撑起桯栓,脚踩桯尾桯头就能上下运动,再在碓桯的最前端开个上下洞口,装进一根粗木棍,固定在碓桯上,那就是碓头。再在碓头向下木棍的.末端开成几个对称的槽,用一只铁圈将木棍下端固定,就叫碓嘴。在碓嘴预先开好的对称槽里装上三角形的铸铁片,就叫做碓牙。在与碓头相对应的地上埋一个外方内为圆锥形的石臼,这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碓。
舂碓这个体力活一般都是男劳力做,用碓舂稻做米一天只能舂几十斤。舂做汤圆米面就费事多了,先将糯稻放到碓臼里舂,去掉稻壳成糙米,一臼只能舂几斤,待见碓臼里80%的稻子脱了壳成糙米时,将糙米拿下,把剩余的稻子再放到碓臼里舂,就这样循环往复。待糯稻全部舂成糙米后,再将糙米放到碓臼里舂,去掉糯米表层黄皮,筛出白净的糯米,再淘洗。淘洗后的糯米放到清水里浸泡一天左右,用箩筐爽干后再上碓舂面。糯米下了碓臼舂到见有细面时,就取出来用细面筛子筛,筛子上面的粗面再放回碓臼里舂,这样循环往复,直到糯米全部舂成细面为止。
那时候,一般的家人过年只舂十斤糯米面,大户人家三五十斤。就是舂头十斤糯米面也要花半天工夫。尽管吃顿汤圆这么费事,大家小户还是乐意去做,图的是过年讨个吉利。那时吃汤圆只有大年初一才能只上一顿,余下的面粉再也舍不得吃了,都用于招待来客,用汤圆招待客人是最客气的接待。而今吃汤圆虽不那么稀奇了,但我小时候吃汤圆的那股甜美劲儿,至今难以忘怀。
6、找到过年的感觉心情日记
继去年春节猪肉涨价,我们楼的几家主妇“团购”,既好吃又很省钱后,今年春节,物价虽稳定,但大家继续发扬“斤斤计较”的主妇勤俭持家之道。
人多力量大,这力量还延伸到边远我们不熟悉的乡下。有乡下亲戚的邻居,年前就打电话去订下两头大肥猪,每斤价格十元不到,节省一大笔费用。元月,顺路车把这杀好的两头肥猪捎回来,大家平分后,就开始为春节忙碌起来。
五花肉做风肉和香肠。做风肉很简单,把带皮的五花肉用炒好的盐、胡椒、花椒腌两晚上,再以甜酱、蜂蜜等调料厚厚地抹在肉上,悬挂于通风处,排干水份后,又再次抹甜酱等调料,用绵纸轻轻包裹晾在窗外一段时间即可。吃时可蒸煮,白色肥肉变得透明似的亮晶晶、瘦肉深沉暗红,放入嘴中,咸中带甜,肥而不腻,是很传统又一直受欢迎的菜。
三十年前,家家户户流行做香肠、熏腊肉,可谓盛况空前。后来物质丰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玩和吃上,很少再费劳力做年货。没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要亲自做香肠了。
光是用盐洗理猪小肠,就洗了一上午,洗到漂出的水,不再呈现粉状,才算把肠衣打理干净。大家感叹:若是做来卖的,谁肯下那个大力、花那么多水,把肠衣洗得白白净净的?
去年我们几个在家里很辛苦地灌一整天香肠,今年淘得经验,把洗好的.肠衣、花五肉端到菜市,付上加工费,商家就把五花肉打成肉沫,再熟练地灌装香肠和火腿肠,只花了半天时间。加工出来的火腿肠,绝无淀粉味,原汁原味地香,很像午餐肉,孩子们个个喜欢不已。
按照惯例,我们这几家退休的主妇,特地选在周一人不多时,去批发市场“团购”。上年龄的人,难免会跟不上形式。故今年,让孩子们写下需要采买的零食果品及菜,我们按单索买。连续两星期,往返好几趟,像开商店似地几大箱地往家拉,然后再均分到各户去。楼上楼下的邻居,关系因之更亲密,还没过年,互相就邀约,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孩子们都各自玩去,我们也要约一约,上谁家打牌,热闹守岁。
春节还没到,但过年的感觉就浓厚起来。每天买菜回来,走到楼下,我总要习惯抬头望,我们这栋楼的好几家阳台上,满满地悬挂着一长溜的香肠、风鸡、风肘、熏肉、腌肉、腌鹅等。在楼道遇到邻居,大家喜滋滋地互相打听、汇报,又备了什么新玩艺以供春节吃喝玩乐的,那种闹热劲,真让人恨不得立马就过年。我心里很有几分温馨的感概:这才像个过年的样啊!
7、过年的记忆最美好心情日记
小时候,过年对我而言,是一年中最激动人心的期待。日子一滑进农历12月,我就每天兴高采烈地盼着过年。
农历12月24日,是神仙上天“述职”的日子,这天母亲会做糯米糍粑拜送神仙,糯米糍粑外层粘满白砂糖和芝麻,吃起来既甜又粘牙。据说,人们怕神仙向玉帝报告时乱说自家的坏话,于是就让他吃了这种又甜又粘牙的糯米糍粑,神仙上天后,心里甜着,嘴巴粘着,再也讲不出坏话来了。
这天以后,家里开始大扫除了,所有用具都要清洗,屋里的每个犄角旮旯不容得有半点灰尘。这项工程浩大,要清洗的东西太多,虽然很累,但心里却是喜洋洋的,因为盼着过年啊。
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接下来母亲就该给我们准备过年的衣裳了。她用自行车载着几只自家养的肥鸭子到镇集市上叫卖,用卖鸭子的钱给我们姐弟买新衣。天黑的`时候,母亲回来了,我悄悄地打开袋子,看见里面躺着漂亮的新衣服,兴奋得心里“扑通扑通”直跳。抱着新衣裳,我掰着手指头盼望快快过年,那样就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了。
好容易到了岁除,这天,母亲会买回来一筐大桔(即潮州柑,因柑大于桔,谐音大吉,取其吉祥之意),除此之外,母亲还备办了鸡、鸭、鹅、鱼肉、猪肉等年货,又购买了年画和春联。
岁除下午,才三点钟,我就已乐颠颠地跑回家洗澡,迫不及待地换上新衣新鞋新袜子,约上几个伙伴,欢天喜地地到处晃荡,好像自己是个最漂亮的公主。
除夕夜,母亲张罗了一桌子丰盛的晚餐,呼唤亲人回家吃团圆饭。饭桌上,父母亲会给我们姐弟压岁钱,面带笑容地祝福我们平安成长。晚上,家里水缸贮满了水,米缸填满了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除夕守岁,一家人守着电视看联欢晚会,守候着新春来临,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家家户户都鸣放鞭炮,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直到大年初一。
如今,我长年漂泊在外,因为种种原因,过年也难得回家了,乡下那种繁琐而浓郁的年味,已经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8、回家过年的心情日记
挤在人群里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终于买到了回家的火车票。双腿都有些麻木了,但是心里很高兴,认为很值得。看着周围质朴的人们,他们的脸上一样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是啊,外面的天空再宽广,终究还是想家的。
曾经年少时,并不很理解“乡愁”这个词。我终于以求学的方式离开了家乡,到了更为广阔的城市,可以无牵无挂地过新的生活。我渐渐融进了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学习,打工,和同样年少的朋友畅谈着理想。大学毕业后,我又辗转到了另一个城市,离家乡更为遥远,地图上那么点距离竟然相隔了三千里。只是那时的我雄心勃勃,只想着大展拳脚,对于电话中父母的叮嘱是那样不耐烦。
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总是会碰很多壁,我渐渐在各种挫折中沮丧了。漂泊的感觉一袭来就无法停止,我开始思念着父母,思念着那个小镇的一切。我想回去,却还是在电话中报喜不报忧,我的'自尊越发不能触碰,即使面对的是最亲爱的父母,我依然选择了独自逞强。或许这是年轻人必经的路程,当我终于走过了那些泥泞,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透过写字楼的落地玻璃窗看到一小片天空时,我就会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着家乡小镇的名字。
但是我依然很少在过年的时候回去,尽管父母的声音总是充满了期待,而后又遗憾地表示理解,我还是嫌春运时人太多,买票太辛苦,坐车太麻烦。我宁愿在“五一”或“十一”时回家看看,父母很高兴,也催我到各亲戚家走走。当假期过完,我又要离开家时,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说:“儿子,过年还是要回来啊,一家人团聚才叫过年。”
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感叹着年味越来越淡,我却不知,不是年味变淡,而是游子身处异乡,无法感受到一家人围着火炉的那种暖烘烘的气氛。因为我的自私,让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奶奶常常过一个有缺憾的年。我决定回家,再辛苦再麻烦,也是值得的。我从人群中那些面带憧憬的表情里更是读懂了,在外面无论你做什么活儿,对于家中白发父母都是骄傲;在外面受再多的气,对于年幼的子女都是心中的英雄。春节的团圆,是所有人的信念,因为聚集了太多的等待、期盼、牵挂。异乡的游子,都回家过年吧,因为家才是心灵憩息的港湾。
9、过年心情日记
你买上过年衣服了吗?
我不知该怎么回答,去年那件很喜欢,总不能再买件一样的,柜里应季的衣服也有。呵呵,越来越发现自己有点偏执,喜欢衣服只一种,逛街看半天任是没有一件满意的,空手而归。
不是要与众不同,只是想选件普通好看又舒服点的,偏执了吗。去年买那件衣服的`时候,转了好久到回家时也没选下,无奈情势所迫,只好衡量许久才买下了那件宝贝。不想现在竟如此衷情了,呵呵。九月还去裁缝处整体改小了一号。当时看师傅的老公似乎有点发毛,自己是疏忽了裁缝师傅的辛苦了,再不敢那样改衣服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说远了,再说这个过年衣服。上网看过,似乎有人已经不在乎新年穿新衣的桎梏了,呵呵,原谅我现在已觉得新年购衣是人言所迫了…你们呢,有没有对一件衣服的执着,有没有无奈购衣却转了好久都找不到中意之物的困惑,有没有新年不穿新衣惧人诟病的思虑?欢迎回复
10、在北京过年心情日记
大学毕业已有几载,但大一那年在北京过年的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缠绕心头,……
那是1993年除夕之夜,为了放松一下自己的思绪;走出冷清寂寞的宿舍,一个人迎着萧瑟冷嗖嗖的北风;漫无边际,百无聊赖地走在空荡荡的校园里。时值寒假,偌大的校园静得出奇;偶尔从远处的树梢上草丛中传来一两声不知名的鸟虫的呜叫声,才给这寒气袭人的除夕之夜增添一点生机,一点乐趣。凛冽的北风肆无忌惮地吹散路旁的落叶,落叶迎风飞舞。路旁微弱的灯光把我想家孤独的身影拉得或长或短,这灯光它好像为了减轻我的寂寞;要给我找个伴似的。
缺少家庭温馨,没有鞭炮喧嚣的京城除夕之夜;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校园枯黄的草坪上,让思绪自由自在的驰骋:遥望着天上一闪一眨的星星,也遥想着在千里之外家中亲人们过年的情景;此情此景,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思家之情,挥之不去。想尽力摆脱它,但这种情绪却一直缠绕在心头;使我的鼻孔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阵的酸楚,不争气的眼泪早已从眼里流出来……这真是“今年春节时,景与物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当除夕的夜幕慢慢的'降临,在北京的夜空中响起了清脆而浑厚的新年钟声,它给首都的除夕之夜增添了庄严肃穆的节日色彩!在这缺少家庭温馨的除夕之夜,却使我人生中第一次神情专注地倾听到那悠扬而雄浑的新年钟声不紧不慢地来临;新年的钟声它是那么的雄厚而隽永,从钟声中似乎能感受到新年的温暖和祥和;感受到远方亲人捎来的祝福和问候!以前老觉得这种浪漫祥和的氛围是可望而不可及,这次京城的除夕之夜,才真正地从内心深处里感知且领悟到。思想感情和内心震憾仿佛上升到一种新的境界,仿佛经历过人生中不可逾越的极限;也仿佛能领悟到某些高深莫测的人生哲理!
11、回家过年的心情日记
过年前几天最忙的莫过于理发店了。老王没耐心凑这份热闹,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趁店里不怎么忙就想把理发的事给解决掉。他跑到小区外那个拐角的理发店,只见铁将军把门,门上的纸条写着,店主回家过年了。兴许是担心回程票难买,也没说几时回来。落款日期是一周前,那时老王正与家人在外地旅游,所以不知情。
“怎么这么早就回家过年呢?”老王悻悻地摸摸一头长发自言自语。
理发店的店主叫小徐。店不大,除了一把理发的椅子,墙边还有两张供人等候的长凳。没有像样的'招牌,就玻璃门上“理发”两个红字。小徐来自四川农村,瘦高个,长脸小眼睛,头发乌亮。别看才二十来岁,来这里开店已三年多了。有人劝他花点钱将店面重新装修一番,再取个新潮点的店名,这样就能赚大钱。他摇摇头说:“这哪行?自己就这点手艺,不能糊弄人。”对他的手艺,有说一般的,也有说不比对面那家形象设计室差,但服务水平却是众口一词地说好。别的不说,凡上了点年纪的客人理完发,他都会帮着捶背揉肩,让客人浑身轻松地离开。所以尽管地段冷僻,依然顾客盈门,特别受老人青睐。
老王之所以感到意外,是因为小徐来这里开店的三年多里,每到临近过年,总是因为车票难买留在店里。那些天,他总忙得连坐一下的时间都没有。最让老王难忘的是,他老伴前年年底不慎跌断了腿,绑着石膏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快要过年了,老伴的头发长了不说,那染过的黑发又长出了寸把长的白发,这不白不黑的实在不雅,过年难免人来客往,她这般模样怎么见人?
所以老伴每次对着镜子梳理,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于是老王想请小徐过年前上门给老伴理个发。这天他推开店门,见店里挤满了等候的客人,便又悄然退出。当他失望地往回走时,小徐从门里探出脑袋喊住他,问清缘由后竟一口答应说:“没事,明天我早点起来上你家,赶在开门前帮你老伴理发。”老王听了,顿时喜出望外。第二天一早,小徐小心翼翼地将他老伴扶上椅子,洗头、剪发、吹干、染发,不多会儿,他老伴完全变了个人,乐得眉开眼笑。老王想多付点钱,可小徐死活不收。
过年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了,正当老王为理发想另找“出路”时,这天早上听说小徐昨晚回来了,他连忙跑去解决“头等问题”。
排队的人很多,终于轮到老王理发了。他坐上椅子就问小徐:“怎么不在老家过年?”“过啦。”“离过年还有几天哩,怎么说过了呢?”“在老家过阳历年,这里也是我的家,赶回来过农历年。”小徐接着又说:“两地都是家,阳历年农历年都是年,两头不误!”话刚落音,老王忘了正在理发,竟摇头晃脑地大笑起来。小徐惊得赶紧停手说:“别动,别动!”跟着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