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外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方式励志日记

2023-09-24 10:03:39

  外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方式励志日记

外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方式励志日记

1、外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方式励志日记

  内向者和外向者看起来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观察他们处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会发现不同之处。

  《科学人》的专栏作者梅丽莎·达尔报道了心理学家小布莱恩的最新性格心理学发现。小布莱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们》中写道:内向者在出席隆重会议或者重要场合之前不会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汉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论和西北大学的威廉·雷维尔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场合,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应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东西或者一个场景给了内向者过度的刺激,他们不会觉得兴奋,反而会感觉不知所措,甚至会略感疲惫。

  苏珊·该隐在2012年一场题为“内向者的力量”TED演讲中反复强调内向的定义,内向不同于害羞。

  苏珊说,“害羞是对社交的恐惧,而内向是不知如何对刺激(包括社交刺激)做出反应。外向者渴望获得更多的刺激,而内向者在安静、低调的环境中更为自在。”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尽管人有外向倾向或内向倾向,但没有完全的内向者或者完全的外向者,内向者的内向倾向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显现出来。

  以下是内向者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于外向者的方法

  1、他们避开人群

  “我们跨过20世纪,进入了一个历史学家称之为“个性文化”的时代。苏珊在TED演讲中说,“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商业社会,人们从小城镇蜂拥至大城市,以前与熟悉的人们并肩工作,如今他们需要在一群陌生人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群人常常是叽叽喳喳的吵闹着,内向者很不适应这种情况,他们觉得他们被孤立了,宁可呆在人少的地方。

  2、群聊使他们紧张,深入的谈话使他们健谈

  大多数外向者热衷于一群人闲谈,而内向者会觉得这很无聊。在群聊中,内向者经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内向者的方式:在喧嚣的世界中过安静的生活》一书的作者索菲亚在书中写道,内向者更喜欢深层次的谈话,尤其是关于哲学的。

  3、他们在舞台上活力四射——只是不擅长台下的闲聊

  “靠口才谋生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天生的内向者”詹妮弗·卡维拉博士(《安静的力量:内向者与众不同的力量》的作者)如是说。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精心地准备。事实上,很多成功的表演艺术家是内向者。在舞台上,与观众隔离开来,对他们来说远比在台下的交流容易。

  4、他们很容易分心,但很少感到厌烦

  如果你想考验一个内向者的耐心,只需带他们到一个他们觉得刺激过度的地方即可。由于对环境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内向者在人群中常常觉得心烦意乱、不知所措。

  然而,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长达几个小时。他们可以借此机会给自己“充电”。

  5、他们更喜欢有创造性的、具体的、独立完成的工作

  内向者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去,当需要做决定或者解决问题时,他们总是要要深思熟虑。因此,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他们的效率会更高。某些职业——如作家、野外科学家和幕后科技工作者——可以给内向者提供他们喜欢的环境,使他们灵感涌现。

  6、在人群中,他们总是最靠近出口

  在拥挤的地方,内向者不单单是身体感觉不舒服,而且会尽量向外围挪动来调节这种不适感。他们或者靠近出口,或者在音乐会后排或者坐在飞机上靠近走廊的一侧,以此方法来避免被人群包围。

  卡维拉告诉赫芬顿邮报记者,“我们喜欢坐在可以随时撤退的位置上。”

  7、他们三思而后行

  他们内向的行为习惯为他们赢得了“倾听者”的称号。他们张嘴之前总是会先考虑考虑,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说出来(外向者常常是这样)。因为这个习惯,他们看起来很安静、很害羞,但这意味着一旦他们开口,他们的'言语会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甚至有时会更有力度。

  8、他们不像外向者那样易受环境感染

  发表在《科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反馈”中心处理经验的方式很不一样。外向者通常会因其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多巴胺,而内向者不会有此种反应。事实上,有内向倾向的人对环境的反馈远不如外向者强烈。

  9、他们不喜欢接听电话

  大多数内向者拒绝接听电话——即使是朋友打来的——是有原因的。突然的来电会打断他们的工作,或扰乱他们的思路。而且大多数的电话交谈会涉及他们所不喜欢的闲谈性质的内容。内向者可能会让来电转接语音信箱,这样等他们做好谈话的准备时会打回去。

  10、独处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时光

  苏珊说,“对一些人来说,独处是很重要的,这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光。”

  谈到刺激的时候,内向者都会有所顾忌。赫芬顿邮报的作者凯特·巴托拉特解释得好,她说,“把我们每个人都看做是一杯“能量”,对内向者来说,社交会消耗能量,而对外向者来说,社交会使杯中的能量越来越满。大多数人喜欢这种能量。我们乐于给予,乐于分享。但当杯子空了,我们需要时间来补充能量。”

  内向者如何修炼成社交达人 内向者的励志篇 内向者建立人脉的10大秘诀

2、新年的励志日记

  “妈妈,快来看春晚呀!”除夕夜刚吃完晚饭,我就把妈妈拉到电视旁。刚打开电视,忽然传来一声“怒吼”:“快让地儿,我要看相声!”原来爸爸正“气势汹汹”的瞪着我们。

  “ 今天是春节,所以必须应该看春节联欢会的吗?”妈妈振振有词“再说了,咱家不是还有电脑吗?”

  “就是,您不是网虫吗?一上网就粘的下不来了吗?今天这是怎么啦?”我也学着**的样子跟爸爸说话。

  没想到爸爸还是摆出一副小菜一碟的样子,显然我和妈妈是进退两难啊!假如继续争下去的话,谁都看不成,要是不争,电视会被“爸占”。

  忽然,我急中生智说“要不,我们举手表决吧!”“好,同意!”爸爸妈妈一起说道。然后我说“同意看相声的举手!”只有爸爸举了双手。我说“老爸,你投降啦呀?”爸爸只好无奈的放下了一只手。这时妈妈说“同意看春晚的举手!”我立刻躺到沙发上把双手、双脚和头都抬起来,我也让妈妈学我的样子摆了个造型。“YEACH!,赢了,10:1看春晚,看春晚!”我高声欢呼道,差点把爸爸的耳朵震聋。

  爸爸很是不情愿的去上网了,午夜十二点,我开心的说“真有趣!”再看爸爸有点“失落”。

3、新年的励志日记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4、新年的励志日记

  今年过年,令我最难忘的事不是放鞭炮,不是看春节晚会,而是帮忙买炮。

  张俨姐姐的表叔拿来一个就报亭和一大堆烟火,所以叫我去帮忙卖。我和张俨姐姐、张露云一起卖。为了让更多人来买烟花,张俨姐姐自己写了点对联送给买烟花的顾客。一开始,就有一个住在张俨姐姐家附近的邻居来买烟花导弹,一下子买了600多,啊!真是开门红呀。可毕竟是雨天,人比较少,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我们开始大声的叫卖:“买烟花喽”“烟花便宜卖喽”“买烟花送对联喽”,可还是没人来买。下午,来了一个年轻男子从路边路过,顺便来看了我们的烟花店,我们立刻脸上挂笑容,可这叔叔并没有买烟花。

  今天我们虽然只做出了一笔生意,但通过今天做生意,让我明白了做生意也是很辛苦的。

5、与人相处的3年级日记

  今天我去外婆家,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熊敏姐姐叫马一灏去端水,我趁机说:“熊敏姐姐真懒,这样的事还要人做。”熊敏姐姐倒火了,一个花生壳飞过来,打中了我脑门。我也火了。妈妈一见火山爆发,急忙打住。我们倒好,推推打打地到门口。妈妈追来,一把拉住,说:“张炫之,我们去比武怎样?”

  接下来又是一阵乱打,最后我输了。熊敏姐姐也被舅舅骂了个半死。一晚上我们两个人被气都气饱了。

  后来,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后,对我说;“与人相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无论如何都必须得懂,否则将来你走上社会,你会搞得团一糟!”我听着听着,觉得老爸说得有道理,于是便去向熊敏姐姐道歉,承认自己的不对。

6、与书一同走过的日子的励志日记

  “半床明月半床书,一袭墨香一旅途”。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感受读书带给我不一样的风景。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虽然没去过长城,却能领略它的宏伟;虽然没有遨游大海,却能感悟它的胸怀;虽然没有登临泰山,却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巍峨。书,就像一位旅者,讲述着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不一样的旅程。

  从妈妈娓娓道来的故事声中到不求甚解地囫囵吞枣式翻阅小画书。从模糊的.记忆到深刻难忘的独特片段。是书伴我走过无知而稚嫩的童年。是《海底两万里》的神奇;是《青鸟》的执着;是《夏洛的网》中的感人友情;也是《笑猫》的诙谐。是书带给我留香的回忆。

  大千世界,岁月流转。一本本书籍将单薄渺小的我带入无限广阔的世界。感受琅琅上口的唐诗宋词之风雅;清新秀丽散文之宁静;千古流传圣贤之教诲。与书相亲,物我两忘。我醉心于墨香带给我一个个新奇的世界。

  与书相伴的日子犹如沐浴着朦蒙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心田;与书相伴的日子犹如阵阵夏日的荷风拂去烦躁与疑惑,留下些许清凉。与书相伴的日子犹如置身于皎洁的月光下,涤荡思想上的尘埃沉淀心灵的宁静。

  烟雨长海,朝花夕拾。与书一起走过四季长歌,漫漫时光。是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还是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是秋天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亦或是冬日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与书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起成长一起欢乐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书中的知识与哲理,充实着我的大脑和灵魂。捧一本书独自品味其中的乐趣。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书写着我的快乐、满足与幸福。

7、外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方式励志日记

  内向者和外向者看起来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观察他们处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会发现不同之处。

  《科学人》的专栏作者梅丽莎·达尔报道了心理学家小布莱恩的最新性格心理学发现。小布莱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们》中写道:内向者在出席隆重会议或者重要场合之前不会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汉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论和西北大学的威廉·雷维尔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场合,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应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东西或者一个场景给了内向者过度的刺激,他们不会觉得兴奋,反而会感觉不知所措,甚至会略感疲惫。

  苏珊·该隐在2012年一场题为“内向者的力量”TED演讲中反复强调内向的定义,内向不同于害羞。

  苏珊说,“害羞是对社交的恐惧,而内向是不知如何对刺激(包括社交刺激)做出反应。外向者渴望获得更多的刺激,而内向者在安静、低调的环境中更为自在。”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尽管人有外向倾向或内向倾向,但没有完全的内向者或者完全的外向者,内向者的内向倾向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显现出来。

  以下是内向者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于外向者的方法

  1、他们避开人群

  “我们跨过20世纪,进入了一个历史学家称之为“个性文化”的时代。苏珊在TED演讲中说,“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商业社会,人们从小城镇蜂拥至大城市,以前与熟悉的人们并肩工作,如今他们需要在一群陌生人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群人常常是叽叽喳喳的吵闹着,内向者很不适应这种情况,他们觉得他们被孤立了,宁可呆在人少的地方。

  2、群聊使他们紧张,深入的谈话使他们健谈

  大多数外向者热衷于一群人闲谈,而内向者会觉得这很无聊。在群聊中,内向者经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内向者的方式:在喧嚣的世界中过安静的生活》一书的作者索菲亚在书中写道,内向者更喜欢深层次的谈话,尤其是关于哲学的。

  3、他们在舞台上活力四射——只是不擅长台下的闲聊

  “靠口才谋生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天生的内向者”詹妮弗·卡维拉博士(《安静的力量:内向者与众不同的力量》的作者)如是说。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精心地准备。事实上,很多成功的表演艺术家是内向者。在舞台上,与观众隔离开来,对他们来说远比在台下的交流容易。

  4、他们很容易分心,但很少感到厌烦

  如果你想考验一个内向者的耐心,只需带他们到一个他们觉得刺激过度的地方即可。由于对环境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内向者在人群中常常觉得心烦意乱、不知所措。

  然而,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长达几个小时。他们可以借此机会给自己“充电”。

  5、他们更喜欢有创造性的、具体的、独立完成的工作

  内向者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去,当需要做决定或者解决问题时,他们总是要要深思熟虑。因此,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他们的效率会更高。某些职业——如作家、野外科学家和幕后科技工作者——可以给内向者提供他们喜欢的环境,使他们灵感涌现。

  6、在人群中,他们总是最靠近出口

  在拥挤的地方,内向者不单单是身体感觉不舒服,而且会尽量向外围挪动来调节这种不适感。他们或者靠近出口,或者在音乐会后排或者坐在飞机上靠近走廊的一侧,以此方法来避免被人群包围。

  卡维拉告诉赫芬顿邮报记者,“我们喜欢坐在可以随时撤退的位置上。”

  7、他们三思而后行

  他们内向的行为习惯为他们赢得了“倾听者”的称号。他们张嘴之前总是会先考虑考虑,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说出来(外向者常常是这样)。因为这个习惯,他们看起来很安静、很害羞,但这意味着一旦他们开口,他们的'言语会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甚至有时会更有力度。

  8、他们不像外向者那样易受环境感染

  发表在《科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反馈”中心处理经验的方式很不一样。外向者通常会因其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多巴胺,而内向者不会有此种反应。事实上,有内向倾向的人对环境的反馈远不如外向者强烈。

  9、他们不喜欢接听电话

  大多数内向者拒绝接听电话——即使是朋友打来的——是有原因的。突然的来电会打断他们的工作,或扰乱他们的思路。而且大多数的电话交谈会涉及他们所不喜欢的闲谈性质的内容。内向者可能会让来电转接语音信箱,这样等他们做好谈话的准备时会打回去。

  10、独处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时光

  苏珊说,“对一些人来说,独处是很重要的,这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光。”

  谈到刺激的时候,内向者都会有所顾忌。赫芬顿邮报的作者凯特·巴托拉特解释得好,她说,“把我们每个人都看做是一杯“能量”,对内向者来说,社交会消耗能量,而对外向者来说,社交会使杯中的能量越来越满。大多数人喜欢这种能量。我们乐于给予,乐于分享。但当杯子空了,我们需要时间来补充能量。”

  内向者如何修炼成社交达人 内向者的励志篇 内向者建立人脉的10大秘诀

8、世界上有没有另一个你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励志日记

  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跟你很像的人,不是长相和名字相似,而是性格和爱好相似。Ta仿佛是另一个你,吸引着你靠近,就像你的双生灵魂。你一旦遇见Ta,如果恰好Ta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优秀的人,你会渴望成为Ta那样的人。Ta带给你的榜样力量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我来说,叶萱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我和叶萱因文字结缘。那是2001年某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下午,我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一本叫作《年轻人》的杂志,叶萱的文字就这样不经意地跃入我的眼中,我也因此记住了她的名字。后来发现《青年文摘》等杂志上也刊有她的作品,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打动我。忽然有个念头闪进脑海:如果能认识她,该有多好!

  于是,我辗转在网上找到她的电子邮箱,发去邮件,告诉她,我喜欢她笔下温情动人的故事,希望有机会认识她。

  大约一周后,我收到她的回复,她给我留下她的地址,说她上网较少,我们可以书信往来。于是,我们开始鸿雁传书,从此她成了我的笔友。

  她写的字很好看,清秀隽永,文笔又好,阅读她的来信是一种享受。

  渐渐地,我知道她是山东艺术学院的学生,包揽了入校以来的全部一等奖学金,担任系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她在省广播电台做兼职DJ,她是省大学生辩论赛的优秀辩手,也是系里大大小小各类晚会的主持人。

  她仅仅比我大一岁,却生活得如此丰富多彩,头顶无数光环,那时,她在我眼中就是女神一般的存在。

  我原本以为写作的人就应该孤单,就应该带点淡淡的忧伤,就应该与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叶萱写作的同时,还能参与那么多社交,非但没影响她文字的魅力,反倒为她的文字增添了生活的底蕴。

  我把对她的崇拜写在信中,结果她写信告诉我:不要羡慕我,我也曾经自卑过。

  她说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成绩不够好,长得也不够美丽,喜欢写文章,但并不确定写作这件事能把自己带进大学。如果不是阴差阳错获得报考艺术学院的机会,她并不知道这世界上会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大学里她也不完美,她英语四级考了好多次,在电台兼职做主持也曾紧张到满身冷汗——这世界这么大,她说自己不会、不懂的事情还太多,只有再努力一点地学习、阅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提升自己。

  通过这封信,我能感受到她的坦诚直率,也很欣赏她谦虚好学的.态度。

  她已经如此优秀了,却还这么努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有一次我们在信中谈及梦想,我说渴望未来能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做一名编辑或是作家。她说:我想做一名大学老师。我略感惊讶,可仔细一想,觉得也没什么不对,作家张曼娟就是在大学里执教。而且大学老师还有寒暑假,有足够的时间写作、旅行。

  她这样描述她的梦想:我很喜欢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我可以站在讲台上告诉我的学生什么是艺术,可以有时间写我喜欢的小说,甚至有可能会去做一名兼职DJ。我希望有一天,我有一群在毕业后仍留恋我的课的学生,有一群喜欢艺术的听众,然后,有那么一群读者,他们在某本杂志上看到我的文章,会感到快乐。

  彼时,我们刚二十出头,正值青春。我们通过书信交换彼此的梦想,这件事至今回想起来都备觉美好。

  文字让我们相识,性格相投却让我们的心灵贴得更近。

  2004年8月,因为一次笔会的缘故,我和叶萱相聚北京。那天的叶萱穿一身白色职业套装,干练知性,笑容亲和——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却好像是多年未见的同窗好友,骤然相逢,真心欢喜。

  也是在那次笔会上,我惊讶地见到了叶萱的另一面——会上,叶萱被会议主办方临时选中作为作者代表来发言。事先她毫不知情,也没做任何准备,但她一点都没有紧张,而是镇定地拿出纸笔列了简单的提纲。几分钟后,她从容地上台侃侃而谈,说到了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及新媒体对作者而言的机遇与挑战。到她说完那声“谢谢”,台下瞬间掌声雷动!散会时,一群媒体记者和出版社编辑围绕着她,纷纷向她要联系方式。记者要做她的专访,出版社编辑则有给她出书的意向。叶萱微笑着回复那些记者、编辑,然后给他们递上精致的名片,举止得体,落落大方。

  我站在人群外看着众星捧月般的叶萱,由衷地为我拥有这么优秀的朋友感到自豪。

  因了这次发言,叶萱获得了出版自己两本短篇小说集的机会,从此走进出版圈。于是我知道了: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就像叶萱读大学期间参加辩论赛、做主持人练就了好口才,而好口才引起了出版社编辑的关注,于是本来内容就比较过硬的作品才有了展示在专业编辑面前的契机。

  叶萱顺利出书后还把我引荐给编辑,这算是有福同享吧。

  为了能当一名大学老师,叶萱读完本科,考入母校继续读研。

  她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了。我真的从事了文字相关的工作,从营销企划做起,渐渐成了一名图书编辑。

  叶萱是个从来都不会让自己闲着的人,她一边读研,一边给杂志写专栏,一边给几家出版社写稿,还一边给本科生做班主任。她的研究生生活就和本科生活一样,忙碌而充实。但她不是一个工作狂,她热爱生活,也善待自己——研二那年,她竟然去相亲,在那里遇见了她后来称之为“呆哥”的先生,竟然没毕业就义无反顾地结婚了!

  我目瞪口呆。而她刚好到北京看画展,约我一起吃饭。席间,她讲起自己的相亲故事,讲起他们住着的“团结户”——他们不富有,和另一户人家一起在有老鼠出没的顶楼两居室里“同居”,可她从没觉得委屈或不甘。谈笑间,她讲起的都是生活中的趣事。简朴的生活本身就成为一段段生动的故事,不再饱含风霜,反倒因为简单而越发美好。

  那大约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乐观”的力量,我甚至想,这样乐观而积极的人,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吧?

  果然,几年后,那些或苦或甜的生活被她记录下来,成就了一本小说,叫《纸婚》。而我,就是这本小说的策划人——从头到尾,在一片不看好的声音里,她坚持写,我坚持编,我们都相信文字就是我们对这世界最大的诚意,哪怕此时畅销书市场正在流行“玄幻”“穿越”,但离开想象的环境,我们终要归于现实生活。

  那并不是一段一帆风顺的写作路——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刚考到省直机关做公务员,还在试用期,工作很繁忙。但她下班后就争分夺秒地写,竟然步步推进,从不拖稿!作为图书编辑,我简直太爱她这种按时交稿的作者了!而且,因为她是研究出版产业的艺术学研究生,她对出版行业比较了解。有时候我工作繁忙,连选题策划表都是她帮我写的,市场卖点、内容简介她都写得有模有样。总之,当时我觉得给她这样的作者做书太省心了!好沟通,写得好,错别字少,还有独到的市场眼光,这些都不需要我操心。我要做的就是给她提点合理的写作建议,把她写的书包装得漂亮雅致,让更多读者知道并喜欢这本书。

  果然,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那年《纸婚》出版,甫上架三个月就售空10万册。这本饱含诚意的小说,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推心置腹地讲述婚恋相处之道,一点点地把温暖和煦的爱浸润到读者心上。因为太真实、太接地气,太多读者都愿意相信,那个幽默、活泼、聪慧、大度、独立的女主人公顾小影就是叶萱自己,而那些看似粗砺却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就是我们身边最真实的周遭。

  几个月后,《纸婚》成为那年“当当网十大网友最爱读的书”,并售出影视版权。叶萱还赶在生宝宝之前出版了《纸婚2:求子记》,而这本书同样登上年度畅销榜。( 书讯励志 www.029sxly.com )

  一直坚持、一直没有放弃的叶萱到这时终于成功了——她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作家,她渐渐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她关注社会、关注现实问题,她和我都开始坚信,只要是真正扎根于生活的文字,一定有它长久的生命力!

  也是到这时,我们终于可以笑谈当初的坎坷——是的,当初出版圈少有人看好这本书,但越是我看好而别人不看好的书,我越是有种“我一定要把它做好”的决心。《纸婚》这本书我下的功夫很大,仅封面就做了九个版本,营销方面我也让朋友提前在论坛上推广,还亲自指导营销部的姑娘如何跟平面媒体联络,如何找新闻点。也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以前从事的市场营销工作没有白做,我比一般的编辑懂营销,我知道如何把一本好书推向市场。

  所以,这不是一个奇迹,这是我们彼此的“日积月累”。

  有的作家在出版畅销书后会自我膨胀,但是叶萱却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依旧谦虚好学。她从不会把视线盯在版税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打磨好的作品上。

  每次我问她,首印版税方面你大概需要什么条件,她就会说:“你看着办,我无所谓!我更在乎的是如何把作品写好。何况,加印的版税你都会结算给我,首印签多少都可以。”

  我也知道不少出版商曾向她抛出橄榄枝,我也知道其他家可能给她比较优厚的首印条件,因此,我更加感动于叶萱对我的这份信任。为了她的这份信任,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她的书做到最好。

  如今,叶萱在做了八年公务员之后,回到高校,成了一名大学老师。

  命运多么神奇,十年前她和我交谈梦想时,说她想当一名大学老师,如今她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只觉得人生很像环形地铁,曾经简单的梦想在不断行驶中变得更加丰沛。

  而且,正因为她在基层做过两年民警,在省委大院工作过六年,体验了象牙塔以外的生活,才能够让她在不断的思考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让她的文字变得更加客观平实。

  有一次,飘阿兮说我和叶萱的写作风格很像,都属于温暖且有力量的。后来,我想,或许是我们性格、爱好相似,又相处足够久,一起成长的缘故吧。

  十四年漫长时光里,我们不仅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我们更感动于低谷时彼此的陪伴。每当我们困惑时,我们都是彼此第一个能想到的倾诉对象。

  我们都对写作有一种执着的热情,我们介绍彼此的朋友给对方认识,我们互相交流育儿经,我们不吝推荐好书、好东西给对方。

  我说,从过去到现在,她一直是我的偶像。她说,我也是她的偶像,她教学生的一门课程就有关出版,而我在出版方面又做得风生水起。

  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我们是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我们了解对方和了解自己一样多。

  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跟你很像的人,不是长相和名字相似,而是性格和爱好相似。Ta仿佛是另一个你,吸引着你靠近,就像你的双生灵魂。你一旦遇见Ta,如果恰好Ta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优秀的人,你会渴望成为Ta那样的人。Ta带给你的榜样力量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叶萱就是另一个我,感谢生活让我遇见另一个我,感谢她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9、目的你不得不晓得的十件事情的励志日记

  有关目标,你不得不知道的十件事情

  在研究包括心理学、神经系统科学、市场营销和通信等一系列学科时,设定并实现目标是一个主流话题。以下是近期在这些学科和其他学科领域选取的有关目标的10项研究结果的调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起起伏伏。

  1、放弃目标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负面影响。

  首先值得提醒的是——目标的实现是件有风险的事情。如果挫折开始积累,你开始质疑自己是否能够达成目标,你就陷入了心理学家称之为的“行动危机”.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将经历一场有关于应该继续还是放弃的内部斗争。研究显示,经历一次行动危机会提高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的生成,这是你的大脑在应对内部矛盾拉响全身警报的一种方式。问题在于,多余生成的皮质醇不利于你的表现,或许还会导致更早放弃目标。同时,它还会升高血压,损害你的血管

  2、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梦想成真。

  我们喜欢在我们的生活中灵活应变,但是近期有关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显示,目标更加明确,弹性空间越少或许越能够有效地实现目标。虽然它的前提简单却很难被人接受:具体的步骤、按照严格的顺序完成,起初似乎很难做到,但结果却能够比一项模棱两可的计划更好的实现目标。可问题在于,在前期,越是模棱两可、灵活性越强的计划就越发吸引人。

  3、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达成目标的内部导航系统。

  神经系统科学的研究表明,为了实现目标,我们的大脑把神经递质多巴胺当做内部导航系统使用。一项动物研究表明,大脑获得的多巴胺信号越强,目标就越来越近。这是一种“马可波罗(Marco Polo)”效应,可以影响到朝着目标迈进时所作出的抉择,并调整距离目标实际远近的预期。

  4、你内心的声音是实现目标强有力的工具。

  冲动反应会阻碍目标的实现,研究表明你内心的声音是一种克制冲动的有效方式。一项研究显示,当你在锻炼的时候,诸如告诉自己“坚持,你可以做到”等简单的暗示确实会促使你前行,并转移随着难度越来越大而产生想要放弃的念头。

  5、拳头的力量可以避免引起窒息。

  今年年初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高压状况下,紧握左边拳头(不是右边)能够避免引起窒息,因为在实现目标的途中,你可能就会遇到这样的`高压状况。通过对受测运动员进行的三项试验,研究表明其效果是一致且明显的。这些研究员们认为左手握拳可以刺激右半脑,协助无意识的技能表现(相反的,握紧右拳会刺激主管有意识思考的左脑,实际上会造成窒息)。

  6、与朋友分享你的目标可以提高你实现目标的概率。

  从今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写下你的目标,与朋友分享,并将进展情况定期分享给你的朋友,可以提高你成功的概率。这项研究显示,只是关起门来思考目标那种人,他们实现目标的概率不高于50%,然而将目标写下来,并定期与朋友分享进展情况以求获得支持的那些人实现目标的几率接近于75%.

  7、过度动机会阻碍目标的实现。

  动机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举足轻重,但是过度动机则恰恰相反。当你的大脑处于一种极度渴望某些东西的亢奋状态,神经递质多巴胺会淹没你大脑的奖赏回路。研究显示,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失败的几率会增加,无论你多么努力。注意力的集中和精准被大量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淹没。关键的地方似乎在于找到一种平衡,既要保持自己乐于前进的动力,但又不能被你大脑的内在缺点绊倒。

  8、幻想。

  虽然幻想诱人,研究显示,对你梦想中的工作或者对其他主要目标的幻想过多不利于你的成功。说到底这都是跟心理预期有关。实事求是的思考有助于形成更现实的预期;幻想会导致预期被不合情理地扩大,并妨碍对完成目标必须做的事情的认知。

  9、想得过多。

  大脑虽然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的器官,但在很多情况下它能够自行其是——讽刺的是,想得太多就是其中之一。一项研究表明,记忆和表现之间存在有趣的联系。一旦某项具体任务所需要的正确技能内在化(比如,高尔夫球完美的挥杆动作),在试图完成这项任务时思考再三反而会影响发挥。

  10、最后,尽量保持乐观。

  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保持乐观的心态看似有助于人们更有效的面对压力——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寻找光明的一面实际上对你有好处,是一种帮助你实现目标的有效方式。

  关于目标的名言    没有目标,大学生活只会带来悔过    专注:用少量时间达成大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