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清明偶感心情日记

2023-10-03 09:11:36

  清明偶感心情日记

清明偶感心情日记

1、清明偶感心情日记

  清明时节,回乡扫墓。发现两个老人在采蕨。隔山一喊,原来是妈妈的.姑妈和姑父。我赶紧叫:“老姑姑!老姑爷!你们都七八十岁了,还出来采什么蕨啊?!快回家休息去吧”老姑姑慢慢翻过山梁,和我相见。我握着老人的手,冰凉、粗糙、枯瘦,我很心疼,掏出一百元聊表心意。

  下午,一对老夫妻要坐我的便车回株。我当然乐意效劳。临别时,这个腿有点抖的儿子,七十二岁了,和九十四岁老母亲,都哭得不成样子。显然,母子相聚之日,已是屈指可数!我在一旁,为之恻然。掏出一百元,给这老妈妈,祝愿她健康长寿。

  我一路在想:人为凡情所缚,即使到了油尽灯枯的年纪,还是免不得这一个“苦”字!

  “当我老了的时候,我将会是何等光景?”我这样问自己。换在以前,答案就是诗人叶芝说的:“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云云。如今一想,觉得可笑而且可悯——“取下这部诗歌”,又何尝不是大落凡情?

  人还是要活得超脱才好。如何超脱?答案尽在阿弥陀佛矣!

2、清明扫墓清明扫墓日记400字

  昨天,我和爸爸母亲去滨海古园看外婆。

  因为我母亲耽误了时间,所以我们到10:50分才出发。当我们到了A30往滨海的出口时,道路上堵成停车场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去滨海古园扫墓的人太多了,当我们到达时已经下午3:00了。正好我带了背诵古诗11、12的纸,在堵车的时候背。背完了以后,感觉已经饥肠辘辘,母亲去买了点吃的。我一边吃东西,一边看风景。虽然乡村的风景没城市的风景好看,但是我看到了城市里没有而乡村里有的金灿灿的油菜花。

  到了滨海古园,我们看到了宣传环保的地点,我问叔叔:“我能去签名吗?”叔叔回答:“你可以去签名,还可以拿一个环保袋。”我签好名了以后,母亲说:“宝宝,把我的名字也写上。”我又把母亲的名字也写上了。爸爸来电话了,说:“我在给外婆扫墓的地方。”“我们马上来。”母亲回答,“我们去租桶。”那时候,我母亲已经哭了。在外婆的墓碑前,我给外婆上了三炷香,还给外婆献了一束花。

  我的感受是:我是外婆带大的,我很想念她,我还常常去翻看小时候和外婆在一起的照片和录像。爸爸说:“通过清明扫墓,我们表达了对先人、亲人的思念,也释放了感恩的情怀。”

3、清明扫墓清明扫墓日记400字

  4月4日是清明节,大家都很熟悉。

  清明节我们都有一个习俗——上山祭祖。

  这天,祖父早早地起床了,他忙开了。祖父准备着蜡烛、香、颜料、祭祀用品……我和祖父终于出发了!一路上的认可真多啊!祖父对我说:“你看,这些人都是去扫墓的,山上可热闹了!”听了祖父的话,我已经有些“蠢蠢欲动”了。经过了坎坎坷坷的路后,我们终于到了。

  山上的路可真难走啊!我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祖父跟在我的后面走。山上的景色可真美啊,听,丁冬的流水声,姿态各异的山花……山路越来越陡峭,我也越来越累,气喘吁吁的。我们沿着小径走上山,一路上,上山下山的人数不胜数。经过我们的“跋山涉水”,终于到了我太祖父的墓前。我看见墓上长满了野草、野花,祖父立刻用割刀割草。而我在给太祖父的墓描字。

  这描字可不是简单的活!我生怕颜料会滴下来,就小心翼翼地描着。祖父割完草后,来到太祖父的墓前,拿出蜡烛、香和祭祀用品,摆在太祖父的墓前,点上蜡烛、香,祭拜起来。我跪在祖父旁边,祭拜太祖父,我希望太祖父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学习更上一层楼。忽然,我看见了许多山花,我马上跑到了那儿,摘起山花来。

  我摘了许多山花,转头望去,下面的景色尽收眼底。啊!我们的祖国可真美丽啊!

4、清明扫墓清明扫墓日记400字

  24月2日 星期五 阴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学生到西山烈士——彭楚藩陵园扫墓,祭奠先烈英魂。

  参加祭扫学生统一着校服,佩戴红领巾,小百花。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明媚。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到了烈士陵园。一进去,就感受到了陵园的安静与庄严肃穆穿过长长的两边摆满鲜花的大道,就来到了英雄纪念碑下,碑前摆满了鲜花,来祭奠的人很多,其中有不少青年学生。经过漫长等待,我们登上碑前,在潘丽荣的主持下出队旗,奏对歌,行队礼,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默哀了三分钟并深深鞠躬。

  然后,我和陈萌做代表向烈士献花。其中的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代表全体学生向烈士献词,表达了对烈士沉痛的思念。接着,韩书记,何辅导员也为我们这些学生讲话,讲了有关烈士的故事,还让我们看了碑上写的烈士的事迹。

  最后,我们清扫了烈士的墓碑,把一朵朵洁白的小花献给了烈士,遥寄哀思。温暖的春风还在吹,我们就要走了,却留下了感恩和宁静在心中。

5、清明扫墓清明扫墓日记4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随着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这首诗,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清明节。

  清明节,又名寒食节,所以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物。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就设计谋害了太子申生,申生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磨难,身边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个人叫介子推。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不惜割掉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继位后,他请介子推上朝受封赏时,介子推不来,归隐到山里,为了让介子推出山,重耳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并没有出来,而被烧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所以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有“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的扫墓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人都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物品到祖坟墓地,将物品供祭到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栽几株鲜花或插几枝新嫩的树枝在坟上,最后叩头行礼,追思祖先。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人们也习惯了每年的清明才雨中踏清扫墓。也许,这样的情景,才可以给逝去的灵魂一些慰藉吧。

6、有关清明节扫墓日记百字清明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烈士的日子。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在烈士们的坟前,我用鲜花和真情祭奠着烈士们的英灵,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心里默默的说:“安息吧!烈士们,史册会记下你们响亮的名字;国家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壮志豪情!”想到这里,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扣人心弦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面对你们,我怎能不肃然起敬?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你们用血肉之躯,去唤醒中国人民那愤怒的火焰;是你们用灼热的鲜血,来呼唤起中华民族的反抗;是你们用那不屈的精神,筑起了一道新的“万里长城”。你们倒下了,但千千万万个不愿做奴隶的人又站了起来。面对鬼子们的严刑拷打,你们毫不变色;面对着刽子手们高官厚禄的诱惑,你们毫不动心;直到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最后一刻,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为了人民的解放,你们和法国那些英勇无畏的巴黎公社战士们一样,为了弘扬共产主义信仰和实现自身的理想不惜献出自身宝贵的生命!你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英勇就义,真可谓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你们的精神与江河共存!我们敬仰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英雄们,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没有你们,便没有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没有你们,便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永记史册,青史留名!

  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是出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报答国家呢?我们要爱自身,更要爱国家,我们要为她发奋努力,为她增光,为她添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的明天!

7、我在清明里长大心情日记

  二年级的暑假我第一次到乡下祖母家,那时还未实行联产承包,日子过得很清苦。我能被父母批准到乡里来是由于郑重地接受了约法三章。第一条便是不准闹肉吃。平素里祖母很少讲话,三叔小叔上工走了,剩下我俩,她纳着鞋底的时候,只常常停下针钱,慈祥地微笑着,默默凝望我。我便会小猫般撒娇地不声不息偎着祖母。我是个很懂事的小孩,口碑大概就是这样开始传开的吧。每次开饭,祖母总会变戏法般地专门为我准备了拳头大的一只碗,那里面,除了青菜还会意外地有三丁四丁比黄豆粒略大的肉片。有时看不到肉片,那菜里也透出一点晕味,隐约能见到细细的肉末,星星点点附在菜叶上。一次小叔偷偷将筷伸进我的菜碗,颤巍巍着,还未夹住菜,便被一双迅速到来的筷子搁住了。顺着筷子,我吃惊地看到祖母一双从未见过的严厉的眼睛。收回筷子时,大家都没有说话。不知是委屈还是羞赧,小叔将头低着,默默地扒饭。自此以后他再没有逾越“规矩”。我真想将这小碗菜放进大碗菜里,却竟然胆怯,最终没有能做到。

  这是我第一次同祖母生活,也是唯一一次与祖母在一块。能够留下的一点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未曾淡去,倒越发清晰,越深刻了。但我始终也不懂祖母去哪里弄出这些肉末来,要知道那时一个工值还不到五分钱,连柴米油盐都紧巴巴的,七、八毛钱一斤的肉,她怎么会买得起?也许这是一个永远的谜了。但是,想到祖母三十岁上守寡,硬生生挺立着脊梁,拉扯大六个孩子,我忽然觉得实在应该见奇不奇了。

  祖母过世几年,一天,我忽然在三叔的匣子里看到一绺灰白的`长发。抚在手里糙糙的涩涩的,有些白发竟是开了叉的了,这是长期缺乏营养的结果。我知道是祖母的遗物,捏在手里不敢放开。心便酸酸的,眼泪要掉下来。祖母慈祥的微笑以及严厉的眼睛浮现在迷离的眼前……

  这晚,我对三叔说,今年清明,带我去上坟吧?!三叔点了点头,深深的眼神盯着我。在这双眼睛里,我感觉到说了这句话我才长大。

8、清明的思念心情日记

  清明是悼念已故亲友的日子。这些年来的这一天,我总要凭吊一位老人,她不是我的亲人,但生前与我有段缘分,熟悉她的人都称她是“好人”。老百姓说话不那么精致,可好人是一种“公认”不是随便说的。

  “好人”姓吴,她和我母亲是晨练时认识的,我们叫她吴妈。后来,吴妈老两口帮了我的大忙,我们关系开始升温,由松散型变为紧密型。

  儿子要上小学了,一切都在改变当中,除了吃饭还有马拉松式的接送,午饭和接送成了难题。那些天来,我苦思冥想也没寻出个法子。母亲把无意间把这些告诉了吴妈,吴妈说让她也来想想办法。

  过了两天,吴妈说和老伴已商量好了,由他们来干这些“活”,这使我们感到有些意外。其实,吴妈的年纪也大了,更主要的她毕竟不是自家人,怎么说也有点不妥,可一时确实没有更好的法子,就这样,几天后吴妈便走马上任当上了“临时奶奶”。这以后不久,发生了两件事对我印象特深,也使我的心态趋于平静。

  那天,突然下起雨来,我立即想到儿子,看看手表时间还来得及便打的`朝学校赶来。远远的,我看见门口有人打着伞,提着雨靴。下了车子发现是吴妈——她是到此来接孩子的第一人。她看看天再瞧瞧我便知道来意,先是责怪我继而邀我到她家一道吃饭。我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难堪——要知道对好人不信任比打他还难受。又有一天下午,吴妈突然打电话来,要我下班时到她家去,我琢磨着准有事。到她家后,看见儿子躺在她的怀里,脸色绯红,吴妈托着他的脑袋让他喝水。原来,吴妈中午就发现孩子精神萎靡,不想吃饭,再摸摸他的脑门有些发烫,孩子病了,吴妈让老伴去学校替孩子请假,自己则一直守着孩子。回家后,我把这些告诉爱人,她说若不是吴妈,孩子今天准遭罪。晚饭后有人敲门,打开门原来是吴妈老两口,儿子“嗖”地跑过去和吴妈紧紧相拥,两人还激动地摇着身子,老太太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原来,孩子领走后她却放不下心来,他们怕我家没有备药,于是就找了些送来了。看到孩子没事后破涕为笑了。临走还千叮咛万嘱咐……就这样,儿子在吴妈家“吃”了两年多,开始我们执意要付些钱,可吴妈立即放下脸来,我们转而送些实物,她则给孩子买些“超值”的衣物,直到学校办了食堂实行包伙,儿子才结束在吴妈家搭伙。因老人和孩子都念着对方,我就常带着儿子到吴妈家去。吴妈特别爱听儿子讲学校里的新鲜事,老人乐得时而大笑,还用手绢不停地擦着眼泪……有的人以为吴妈就是我儿子的亲奶奶。进入高年级后,儿子的课程重了,去吴妈家也少了,可我们路过吴妈家的那幢楼,总朝那儿望望,那里有我们熟悉的一切和感情上的维系。

  那一天突然听到吴妈得病的消息,我们准备去医院看她,母亲却打电话来哭着告诉我吴妈已经走了。我们全家都陷入深深的悲痛中,孩子多次在梦中呼唤着吴奶奶,醒来时已泪流满面。

  不久后,吴妈的老伴去了外地的女儿家,这里已没有她的亲人了,可还有我,在感情和道义上我就是她的晚辈。每年的清明我就义不容辞地到吴妈的墓前祭扫,献上一束鲜花。在悼念老人的同时,我获得启迪:做一个普通的好人,让这个世界少些纷争多些温馨。

9、清明节心情日记

  清明时节,垂柳依依,糜雨绵绵。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漫山遍野的怀念与追思,缀满青柳的枝头。阴冷的春风,萧萧瑟瑟,凄凄摇落灰濛而久远的记忆;薄凉的扉雨,淅淅沥沥,裹挟着厚重而不老的情丝,迷乱了行人的脚步。荒郊野外,但闻幽怨的艾香,不见桃红杏白的繁华。

  擎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先人,顶礼膜拜。掊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丛新枝,植一腔缅怀。滴滴泪珠向青冢,点点旧事萦脑海。过往中,断断续续的零碎花絮,在这个特殊的时节,突兀珍贵,伤心处,竟可以痛彻到直抵心扉。不舍,哀怨,惆怅,各种情结纷至沓来,缤纷着升腾的冥纸烟火。

  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绝唱。萋萋芳草,掩盖了多少凄楚的故事;堆堆黄土,埋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曾经的拥有和离弃,翩然远遁;曾经的贵胄与卑微,烟消云散。发黄变脆的往昔,寸寸抽离,徒留若干斑驳难辨的字迹。

  直面人生的尽头,此时此刻,新愁与旧爱,陡显几分苍白,红尘中的欲望和贪恋,瞬间被击成碎片。阴阳两界,此处被无情的冷漠隔开,冰到极致,痛到无言。

  天若有情天也老,苍天无情,独掌乾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苍生,终究为情所困,自是躲不开生离死别,悲欢离合。

  阴阳的界线,如此清晰可辨,自然的准则,无法逃避。流光婉转,岁月轻拂。身边总有一些人,不经意间悄然香消玉殒。或老死,或病死,或死于自杀,或死于战争。死法有千万种,殊遇同归,从此阴阳相隔,徒留后人空悲切。只是,死的意义千差万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名垂青史,或,臭名昭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终将驾鹤西去。然而,有人创造的一种思想,有人秉承的一种精神,普照天下苍生,却敢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同在,永垂不朽。

  花开有时,花落无形。人,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却可以选择不同的死。选择了终老的方式,等于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人生的涵义就会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也许会为此,付出艰辛,受尽磨难,也许会为某种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然而,一句不枉此生,将是走上奈何桥前,可以坦然面对先人的慰言。有所作为,更将为后人所敬仰,受千万人的膜拜。

  逝者已已,可以安息。生者,仍将负重前行,为自己,也为别人。掸落红尘,拨开浮华的虚幻,看清这个复杂而多彩的世界,静守岁月的美好,且行且惜。

  清明,几人能清?几人能明?也许清明自在人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