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童年的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2023-10-14 15:02:45

  童年的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童年的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1、童年的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大凡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与小人书有过不解之缘。因为那个年代影视作品少,文化娱乐生活又单调,无论翻看哪一本小人书,那精彩的画面好似一部流动的电影,使每个孩子都爱不释手。每当想起童年,便想起陪我一起成长的小人书。通过小人书,我们知道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知道了谁在赤壁火烧曹操80万大军,谁在上甘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小人书像不会说话的老师,给我们讲诉了太多的故事。

  小时候,放学回来,做完功课,总会和小朋友聚在一起,坐在台阶边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小人书。大家有时候互相讲着其中的`故事,对故事里的每个人物评头品足,有时为辨别故事里的好人坏人而争论得面红耳赤。若看到小人书里的坏人,定会气得咬牙跺脚;若领悟到了英雄的壮举,便为其高呼万岁。那时真是天真无邪。

  那时,我们小朋友们之间还比起了小人书的收藏,就连每次随父母到亲戚家串门,也不放过搜集的机会。若发现一本崭新精彩的小人书,当时的心情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每年春节过后我会毫不吝啬地拿押岁钱去买小人书。每当有一本新书,必要拉着最好的朋友,和他一起分享。

  那个年代的小人书虽然纸质和印刷质量一般,但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图画还是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出神入化的动作,就连衣裙上的飘带、头上的发丝也画得细致入微。因为小人书,我和很多孩子一样,渐渐爱上了绘画。我们临摹小人书开始学画,梦想有一天可以成为手绘小人书的画家。

  现如今,“小人书”虽然逐渐被装帧精美、色彩华丽的“卡通画”所代替,而孩子们更多的兴趣在“网上”,但是“小人书”作为精神食粮,毕竟伴随了我们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过程。它像时代的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史,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社会进步和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听说它已经逐渐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品。生活就是这样,越是失去的,越让人格外地珍惜,越让人倍加思念。

2、童年四季恋的心情日记

  “记得年少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光阴荏苒,我也步入古稀的队伍了。人常说,人越老越怀旧。这些日子我赋闲在家,童年的往事时不时在脑海里浮现,它们是那样鲜活,让我感觉仿佛穿越到半个多世纪以前那骑竹马的少年时代。

  我的家乡在湖南平江县的石塘村,我的童年就是在这小山村里的山水间度过的。秀美的青山、清澈的河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也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山村的春天景色美如画,到处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也更加充满活力,田间弯弯小道上,河边依依垂柳旁,山坡葱葱树林间……许多地方都有我们活泼的身影。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过后,就是竹笋萌芽生长旺盛之时。采摘竹笋是一件轻松愉快的活儿,鲜嫩的竹笋做成菜是全家人最喜欢的美味。而且经过多次采摘,我也慢慢学会了如何辨别苦竹笋的方法,采摘竹笋让我快乐地度过了童年的'春天。

  山村夏天的早晨格外凉爽宜人。村民们在天蒙蒙亮时就忙起了农活,我也因此从小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我早上的事情主要是外出割草、放牛,还有下河捉虾。记得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姑妈去捉虾,我在岸边提着小木桶,姑妈用一个三角形的小渔网放在河边水草上推着走,那潜伏的小虾会自个儿跳进网里,有时候可以捞到二三两小虾,有时还会有小鱼和小蟹。后来我学着自己撒网,刚开始我的“战利品”很少,不过随着经验渐长,收获也愈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是肩扛小鱼网,手提小虾桶,嘴里哼着“十里坡呀十里坡,十里坡下有条河,我到河边捉鱼虾……”别提有多高兴了。

  山村的秋天特别繁忙。田野里金黄的稻子等待收割,土地里成熟的红薯等待刨挖,山林里滚圆的茶球等待采摘。收稻子、挖红薯、摘茶球成为当地的“三秋”。三秋时节,学校也会适时放假,师生们都回家帮忙干农活。我被认为是不错的小帮手,总是跟着爸爸上山摘茶球。油茶树一般都比较低,站在树底下就可以摘到茶球,那成熟的茶球饱满滚圆,颜色是深绿色带点褐色。有时我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油茶树上可以摘到一箩筐的茶球,特别有成就感。那种与父辈分享丰收喜悦的快乐心情,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

  山村的冬夜漫长而寒冷。村民们大都习惯早睡,但是住在我家不远的阜伯却睡得很晚,他已经双目失明,但记忆力非常好,是一个民间说书的高手。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冬闲晚间听听说书不失为一大乐趣。一到夜幕降临,他的屋子里就陆续聚满了人,其中也包括我和其他好多小孩子。我们围坐在火堆旁,津津有味地听阜伯讲故事,许多历史故事我都是从阜伯那里听到的。在阜伯的影响下,我爱上了古典小说,最爱的是《水浒传》,有时放牛的时候也会坐在草地上读起来,我还会用透明的纸把梁山好汉的图像临摹下来,贴在墙上。听故事陪我开心地度过童年的许多冬夜。

  我的童年时代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虽然囿于那个时代的生活条件,苦涩和艰辛的滋味我也未曾少尝,但每每忆起那一年四季的种种快乐和惬意,心中总是生发出绵绵眷恋之情。回忆童年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但愿岁月已逝、容颜不再年轻的人都能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少一点烦恼,多一份快乐,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生活。

3、童年的游戏心情日记

  童年时代物质匮乏,不甘寂寞的我们就地取材,却也创造出不少精彩的游戏,把苦涩乏味的童年过得无拘无束妙趣横生,至今想来仍难以忘怀。

  拍皮卡

  找些破旧纸张,最好是硬挺的外包装纸,裁成四方形,四角对折,相互叠压,形成正反分明的四方形厚纸卡片,游戏双方以石头、剪刀、布决定先后。用自己的卡片拍打另一方放在地上的卡片,如果卡片翻过来,就是胜者,即赢得该卡片。

  我们拍得周围尘土飞扬,却玩兴不减,不时用袖子抹额头上的汗。忽而抬头,双方相视大笑,原来,大家都成了大花脸!

  砸跪砖

  纵横几排砖头,隔一段距离画道线,游戏者在线外手持砖头,靠力量和技巧砸排列着的砖块,谁砸倒得最多算谁胜。这个游戏的成本有高点,东挪西凑弄来些砖块,一上午激战下来,大多成了碎砖头,大院的阿姨见了,直骂我们败家子。

  多年以后,我在一座城市应朋友之邀打保龄球,那一招一式似曾相识,于是我说,这玩意我几十年前就玩过。朋友一头雾水。

  捉迷藏

  童年时,居住在一仓储大院,玩捉迷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号令一发,大家都躲了起来,只有一个人负责挨个把大家“捉”出来。树丛草棵,床底墙角,但凡能容下人的地方,都是我们的藏身之处,不惜弄得满身灰尘。

  有一次,我躲进了仓储大院的糖仓,藏身于装满白糖的`麻包之间,很长时间未被发现,其间,散落在地的几小把糖屑,让我着实过了把糖瘾。可甜蜜的游戏未维持多久,天黑了,仓库的大门上了锁,我大哭大叫也没人接应。几小时后,到处寻找我的家人来了,我挨了顿臭揍。

  如今,孩子的玩具林林总总,可以上网,可以打各种各样的游戏,但是,每每看着他们孤独地在家里搭积木,看着他们小小年纪就架上了近视眼镜,我心里就颇不是滋味。这些孩子,不知是更幸福还是更不幸。

4、童年留下的可怕记忆的心情日记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夏天,将近一个月的生病,天天都不吃不喝,呵呵,要是现在估计都不用特意减肥了.正好又赶上农忙时节,爸妈天天不在家,哥哥姐姐天天上学,所以就天天把我锁在家里.每每那时我就一直坐在大门里面哭,直到有人回来为止.

  那时的世界就只有一个小小的我,和可怕的周围的一切,我不敢直视任何东西,总感觉它们把我吃了,除了哭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除了哭我也没有事可做.那些天里,我还记得只有晚上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尤其是停电的晚上,因为我总感觉蜡烛的微光会让黑夜更漫长,这样家人才不会把我一个人抛弃在家;我还记得每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会被心中的害怕惊醒,然后就是又一天的哭泣和又一天的害怕...

  那时的感觉永远无法退色,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真实可怕...

  前天下午一个人在寝室,那种久违了感觉又一次袭击了我,觉得整个世界都背离了我,剩下的只有黑暗、孤寂和无际的害怕.现在都不敢一个人回寝室,就怕那个魔鬼会在那里等着我,然后一点点地把我吞噬...

  这种感觉连最亲近的人都不懂,我也不能奢求他们能懂,只是希望他们的爱能让这个恶魔永久地离开我~~~

5、苦乐交织的童年心情日记

  有人说:“童年是甜蜜的,没有任何的灰色记忆,更没有绊脚石,前途一片美好”。有人说:“童年是灰蒙蒙的,一提起它我就想放声大哭”。也有人说:“童年里所有的东西都像木头,人更是严肃无比,没有比那更可怕的了”。还有人说:“童年是……”我说:“童年是苦乐交织的,有苦又有乐”。任你怎样绞尽脑汁地想,你也想不出它是单一化的,不信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童年里的故事吧!

  那年春天,我看见妈把向日葵撒在菜园里,妈妈说:“到了秋天,向日葵丰收了,我们便可以吃向日葵了”。我兴奋极了,心想:我要是把向日葵种撒在院子里,每天看着它成长,那该多好哇!于是,我便在打了水泥地皮的院子里撒下了向日葵种,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向日葵种是否发芽,盼望它快快长大。可我盼呀盼,最终还是没盼到它发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种的向日葵还没发芽,而菜园里的向日葵却发芽了。于是,我便跑去问妈妈,妈妈说:“傻孩子,向日葵离开土壤是不能生存的,你把它放在水泥地皮上,它怎么发芽呢?”

  从童年的幼稚中我得到了许多乐趣,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童年时最苦的就是被妈妈教训了。

  小时候,我最喜欢跳橡皮筋了。那次,由于没有玩伴,我便想利用水壶和柱子,把橡皮筋套上后,我便独自跳了起来。“好好玩啊,我真聪明”。我正洋洋得意地想到。突然“啪”的一声,水壶从桌子上掉下来了。“这可怎么办?以妈妈的脾气,不把我骂个“狗血淋头”才怪,这下我完了”,正巧这时表姐来我家,她见我把水壶摔坏了,默不作声的走了。别走啊表姐,你走了我怎么办呀?我对着桌子发呆,只听见门外“噼里啪啦”的`声音,到门外一看,只见我家的鸡把盆子打翻了。顿时,我想:既然鸡可以把盆子打翻,那么也一定可以把水壶打翻,我不如把“罪”嫁祸给鸡,我岂不是无“罪”了吗?反正妈妈也不会骂鸡的。我便门也不关直往外跑,装住什么也不知道……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表姐会不会告诉妈妈,如果她告诉妈妈,那挨训就不可避免了。

  回到家时,妈妈问我水壶怎么了。我硬着头皮说:“我不知道,可能是门没关上,鸡跑进打翻的吧!”妈妈竟骂起了鸡来,我心想:真是万幸,表姐没告诉妈妈,表姐真好。正在此时,妈妈还在那儿骂呢!听着听着,我不由得深思了,这事是我的错,我应该向妈妈承认错误。做好了心里准备之后,我便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说完了,我便做好了起跑的姿势。

  这时、妈妈对我说:“孩子,你说谎是不对但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认了错误,这是诚实的表现。我应该表扬你,但你说了慌,所以功、失一概不计”。

  童年是苦的,更是乐的,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6、童年的记忆心情日记

  那些儿时的美好,我一直牢牢记在心中。

  ——题记

  那天在家中翻箱倒柜地找书时,一不小心翻出了儿时的东西。在那个装满杂物的袋子里面有我五岁时哭着闹着要来的遥控汽车,有我九岁生日时同学送的《蓝猫淘气3000问》,有我十二岁时姐姐送的蓝色小闹钟,还有许多东西我已经记不住是什么时候得到的。我不记得它们静静地躺在那个袋子里有多久了。如果不是无意之中翻出来,也许它们还得在袋子中安静更长的时间。

  看着这些东西,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儿时,想起了背上新书包兴高采烈上学的情景,想起了第一次被数学题难住急得哇哇大哭的场面……

  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老师在我的名字后面贴上了小红花,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加油啊,你以后可以成为科学家。我歪着脑袋想了想,虽然那时候还不清楚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但还是笑了起来。我很高兴,因为那是我得到的第一个来自老师的奖励。

  还记得那次玩捉迷藏。我们一群小伙伴经过一番比大小后,我成了那个捉别人的人,只好不情愿地站到了暗红色的墙壁前,蒙上眼睛,很认真地数着:1、2、3……终于,他们中间的一个被我捉住了,我高兴地对着他喊:我捉到你了,这下该换你来捉我们了……玩累了,大家坐下休息的.时候,他们告诉我,我从一开始就被他们一起捉弄了,所以才会第一个就当捉别人的人。这件事让我郁闷了大半天,好几天都没有再和他们一起玩。

  …………

  这些我深埋在心中很久的往事被一下子翻了出来。虽然这些儿时的美好已经远去了,但回忆起这些点点滴滴,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纯真活泼的年代。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那应该是我们追求梦想的起点。

  让那些童年的美好,成为我们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7、难忘童年草垛子的心情日记

  周末,带孩子去乡下,此时田野里正是一片丰收景象,收割机所到之处,碾断的稻草黄灿灿地铺满了一地。闻着空气里弥漫的淡淡稻草香,关于我童年的那些记忆开始纷纷扰扰袭上心头。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最爱在人家扎的草垛子里捉迷藏。那时候,村子里的孩子多,一吃过晚饭,不用招呼,几个顽皮鬼便凑到了一起。游戏规则早已约定俗成,只需“剪刀、石头、布”决出谁是小偷谁是警察便一哄而散。可想而知,扮演“小偷”的想千方百计潜伏得够隐秘,而所谓的“警察”呢则探头探脑想提前窥出一些蛛丝马迹……没有办法,为了避免老是出窘,我时常会偷偷地先在某家的草垛子里掏一个窟窿,旁边备好几捆堵窟窿的草,等到游戏一开始,我便迅速奔去目的地然后快速地钻进窟窿后再用稻草堵严。这一招真灵,有好多次,小伙伴们从我身处的草垛边经过,居然也没发现我的踪迹。

  依然记得有一次,我钻进窟窿躲好后,因为感觉万无一失便悠闲地闭上眼睛养神,谁知只是一会儿,困意便席卷而来,我不知不觉地就睡了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被一阵嘈杂惊醒,清晰地听到母亲带着啼哭的声音在呼唤我的名字,我“唰“地一下钻出去,瞬间,十几束手电的光芒同时照向了我。我惊愕万分,母亲则扑上来一把就抱住了我。原来,小伙伴们玩累倦极各自回家后,母亲却迟迟没等到我,左呼右唤依然不见我的身影,无助的母亲只能发动左邻右舍一起来帮着寻找。

  这起事件让母亲很生气,只是仁慈的母亲依然没有限制我继续玩这个游戏,我的童年关于草垛子的记忆也变得丰富而甜蜜起来,以至于就是如今再想起,心里也会有一种暖暖的幸福感。

  正回忆间,孩子好奇地问我在想什么,我想我应该告诉她我曾经走过的那段岁月,因为即使在草垛子里捉迷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岁月留给我们的记忆还在。记忆在,幸福就在,而这种幸福,我愿意和孩子一起分享。

8、童年的小人书心情日记

  时过境迁,生活造就的隔膜,渐次淡化了童年的乐趣,这成为我心中深深的遗憾。

  一个星期六的黎明,似睡非睡间,走进童年往事:小村庄、小伙伴和那些小人书,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怀旧情绪中。一时心血来潮,于是搭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

  一路颠簸到老家门前,小院墙倒了半截,房顶也塌陷下去。院中,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见我回来,代我看房子的堂弟一脸惊喜。闲言几句,他就拿着钥匙领我走进了我的家门。

  小时侯家里很穷,填饱肚子是第一要事,买小人书就成了很奢侈的.事。为拥有《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洪湖赤卫队》这一本本小人书,我骗过所有亲戚,拣过破烂,竟连奶奶大门上的铜把手都卸去卖了,真是不惜一切代价。每买回一本小人书,我就张扬着叫来几个小伙伴围坐一堆。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目不转睛津津有味地盯着那黑白相间、线条简洁明快的图画,和图下那简单的故事说明。那时也真逗,关系不好的绝不让看,为看这小人书还闹过不少纠纷。现在想起来,童年的欢乐与眼泪几乎都在小人书里。小人书积攒得有些数量时,爷爷给我做了一个简陋的小木箱。我清楚的记得,离开家乡时,我当时就把它放在奶奶留下的大板柜上。可当我满怀欣喜打开那只小木箱,里面却空空如也。堂弟问:“你找啥呢?”我反问:“咱们小时侯那些小人书怎么没有了?”堂弟失笑道:“你走了以后,咱们那伙人你借一本我借一本,说是借,但借去就不还了。你看奶奶的大板柜里还有没有?”最后,还是在大板柜里找到了岳飞传中的一本八大锤《大闹朱仙阵》。看到这本书,我仿佛又看到了我的童年,心中荡漾起了怀旧的幸福。

  于是去找儿时的几个朋友闲聊,却因各家有各家的事,景况也各不相同,言语之中,有了很大的隔阂,再也找不到童年的乐趣。

  下午,揣着唯一一本小人书返回,直到坐上汽车,心情还有很多的怅然。不过还好,毕竟,口袋里还揣着一本小人书,还揣着我的童年,还揣着我童年的乐趣。

9、猪肉与小人书心情日记

  从记事起,我每天总想放肆地吃一顿猪肉,总想过瘾地读几本连环画小人书。可是因为出生在偏僻的农村,父母均是种田人,无法满足他们惟一儿子两个简单的想法。当然身处那样家庭的我也不会向父母表达想法,因为在当时的家庭情况下说了也是白说。

  那时外婆家在常德双桥坪,是公社所在地。萧条的小街上有供销合作社,供销社的柜台里面摆有十几种小人书,记得柜台里卖小人书的是个年轻女人,很漂亮,梳着长辫子,穿着花衣裳,只是面貌呆板。可能是像我这样的农村小孩她看多了也看烦了,不管你怎样亲热地称呼她,除了告诉小人书的价格,从来就不给我看书的内页。我只能隔着玻璃反复看小人书的封面。

  小街上还有公社食品组,那里每天清晨天不亮会向贫下中农卖点猪肉,逢年过节还会多卖几头。抓刀卖肉的男人肚子很大,像个孕妇,脸上堆积横肉,样子倒还和蔼。挂在肉杠上杆秤的秤钩、秤砣与秤杆永远都是油光水亮的,那杆子老是朝天,有肉无肉在钩上都是那样。我排在买肉人的队伍中,总听前面的爷爷奶奶们说:“秤杆莫太翘了啰!”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那总是朝天的秤杆不知让我们少吃了好多猪肉。即使天不亮就去排队,即使和蔼的胖子用那朝天的杆秤卖肉,很多时候刚轮到我,或差不多轮到我时,总听到那胖子大声说:“今天肉不卖了”或者“今天肉卖完了”。看到里面挂着的多半边猪肉,只怪自己今天运气差,还是回去与外婆吃蔬菜吧。有时也看到同我差不多年纪的小孩拿着一张小纸条,高声喊叫:“买肉!买肉!”胖子脸上的笑纹马上就又堆了一层:“好,要哪里的!”经过若干次同样的场面后才明白,那些拿纸条的小孩是公社干部的`子女,那纸条是公社书记写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鼎城区南坪乡当党委书记时,想起那情景,真想给全乡的小孩每人写张那样的纸条,让他们去买想吃的好猪肉。可那时已经不需要了,因为猪肉全乡到处都能买到了。

  我的外公去世早,舅舅在外地当兵,外婆常年一人在家。每到星期六下午放学后,我都要赶十几里山路到外婆家,老人家接到她疼爱的外孙时,总高兴得合不上嘴。晚上就拿出舅舅寄回来的少得可怜的津贴费或是她老人家卖鸡蛋什么的几角或一元(最多也就是一元),叫我第二天早上去食品组买点肉回来,因为她早上要出工捞工分。我每次拿着外婆给的钱,去食品组排队,尽管那时猪肉价格每斤仅七角六分钱,也不能将外婆给的钱全买肉,站在买肉的队伍中我总要算计,供销社柜台里那本我还没读的小人书要多少钱,必须先留下买书的钱,然后才买多少钱的肉。买肉时也总想买肥的,不要瘦肉。但那胖子却老是给我割瘦肉,就是不给我割肥肉。要是有钱,那时真想把整头猪身上所有的肥肉都买回去。现在我在某肉业公司当了总经理,每次看到分割出来的肥膘总是比瘦肉要便宜很多,还难卖掉时,心里总想那个时候有肥膘就好了。

  买到肉或没买到肉,手里总还有几毛钱,提着肉或光着手都要到供销社去看那呆板但漂亮的女人。因为她站的柜台里总有我没有读过的小人书。战战兢兢地把钱掏出,让她把小人书拿来,只看封面对就行了,往口袋里一塞,赶紧回家。外婆拿到肉也不问斤两,混着很多时令蔬菜开始炒肉,我自己则读那买来的小人书。外婆把肉与蔬菜一起在锅中炒熟了,我闻着猪肉的香味那小人书的头遍也读完了。吃完混有蔬菜的猪肉后,带着那本小人书与外婆道别,在回家的路上总是还要回味那猪肉的味道,如果想起书中某个有趣但还没记住的情节,中途还要坐下来再翻一遍。回到家中,一个星期里要给身边的小伙伴们讲若干遍外婆家猪肉的香味,说若干遍小人书里的故事。

  因为我有可爱的外婆,才有我少年时的多次买猪肉、读小人书的经历,才使我养成了阅读与思考的习惯。在恢复高考后的一九八二年,我从家乡村办的初中考进了师范,那时我们班七十二位同学就我一人升学,全公社也就我一人考入师范。想吃猪肉更想看小人书的渴望让我跳出了农村,截留买肉的钱去买小人书的经历,让我后来在外面能吃很多比猪肉更好吃的肉,能读很多比小人书更好读的书。

10、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

  来这个城市很多年了,总是吃不惯城里的小炒或者酒店里的大鱼大肉,总是想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找寻到一个与自己童年口味相吻合的菜馆,可是很多次都是很失望。小时候妈妈煮的地道的祁东菜,已经只能是我味蕾的永久的记忆了,怎么也抹不去的那一种感觉,甚至成为我品鉴美味的一种自私偏激的样板。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全家还是生活在祁东蒋家桥区一个叫沙子塘的小村子里。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前,妈妈都要买一条大草鱼,去鳞,洗净,切好,然后烹饪,放上一大锅汤,为的是多煮鱼冻。鱼煮好端上桌后,因为汤多,盛满了四五个大碗,这些一碗碗的新鲜鱼肉,我们不能吃,只能吃最后那一碗。盛到最后的那一碗,一般是半碗不到,里面只有几块细碎的鱼肉,其余的都要用来做冻鱼。这一碗是不能用来做冻鱼了,因为是半碗,待客时端不上桌的。一碗碗煮好的新鲜的鱼和汤,不一会儿就慢慢地冻结了,然后怕小孩偷吃,大人就会一碗碗捡进装谷子的小仓里。直到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全家人才有口福享用。奇怪的是,冻鱼吃起来毫无腥味,味道还是很鲜。一筷子下去,鱼冻很紧,有很大的弹性,晶莹透亮,颜色很好看,鱼肉比新鲜的鱼肉有嚼劲。

  年夜饭之后,我们就吃不到冻鱼了,因为初一到十五,有许多亲戚串门吃饭,冻鱼是待客的面子菜。这道菜端上来,客人就知道,这是把自己待为上宾了。有些客人却一筷子也不动,因为担心主人是端上桌摆样子好看的,并不舍得吃。只有在主人三番五次的劝吃,主人带头将那碗鱼用筷子夹给客人一块后,客人才敢下箸。如果主人不是真心让你吃的你吃了,主人的脸色就会不好看,这顿饭吃得就不开心了。

  因为爸爸是教师,在那个年代是吃国家粮的,爸爸每月三十多元的工资,每年过年都能让我们吃上冻鱼这道算是奢侈的菜。冻鱼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一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只不过不是经常可以吃到了。老婆与我生活了15年了,虽然菜做得好,但是她做的菜是祁东黄土铺肖家菜系,而不是蒋家桥谭家菜系,所以口味有所不同,特别是冻鱼不会做。每年冬天,妈妈从祁东来衡阳我家,都要特意为儿子做个冻鱼,放在冰箱里,让我慢慢吃。我的儿子不知是遗传的原因,还是爱奶奶的原因,也喜欢上了吃冻鱼。只有老婆还是不愿意做这道冻鱼,要她向奶奶学,她却谦虚地说:“奶奶的手艺不是随便可以学到的。”看来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有一些东西,如果要传承,总会有些障碍的。老婆的炒菜本领是在她那个家庭环境下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口味,要接受新的口味,对自己的口味来个颠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很难。好在除了冻鱼不能煮之外,其他的菜还是蛮合我的口味的。

  现在菜馆这么多,食物的品种多得数不清,可不管山珍海味也好,奇食异品也好,真正让人怀念的,还是儿时的口味。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因为那时,我是在毫无杂念的、心无旁骛的、童真的在用全身心品味食物,现在呢,不是应酬,就是应付,还要担心食品安全卫生。时过境迁,这其中味道已经相差太远太远了。

11、童年的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大凡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与小人书有过不解之缘。因为那个年代影视作品少,文化娱乐生活又单调,无论翻看哪一本小人书,那精彩的画面好似一部流动的电影,使每个孩子都爱不释手。每当想起童年,便想起陪我一起成长的小人书。通过小人书,我们知道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知道了谁在赤壁火烧曹操80万大军,谁在上甘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小人书像不会说话的老师,给我们讲诉了太多的故事。

  小时候,放学回来,做完功课,总会和小朋友聚在一起,坐在台阶边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小人书。大家有时候互相讲着其中的`故事,对故事里的每个人物评头品足,有时为辨别故事里的好人坏人而争论得面红耳赤。若看到小人书里的坏人,定会气得咬牙跺脚;若领悟到了英雄的壮举,便为其高呼万岁。那时真是天真无邪。

  那时,我们小朋友们之间还比起了小人书的收藏,就连每次随父母到亲戚家串门,也不放过搜集的机会。若发现一本崭新精彩的小人书,当时的心情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每年春节过后我会毫不吝啬地拿押岁钱去买小人书。每当有一本新书,必要拉着最好的朋友,和他一起分享。

  那个年代的小人书虽然纸质和印刷质量一般,但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图画还是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出神入化的动作,就连衣裙上的飘带、头上的发丝也画得细致入微。因为小人书,我和很多孩子一样,渐渐爱上了绘画。我们临摹小人书开始学画,梦想有一天可以成为手绘小人书的画家。

  现如今,“小人书”虽然逐渐被装帧精美、色彩华丽的“卡通画”所代替,而孩子们更多的兴趣在“网上”,但是“小人书”作为精神食粮,毕竟伴随了我们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过程。它像时代的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史,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社会进步和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听说它已经逐渐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品。生活就是这样,越是失去的,越让人格外地珍惜,越让人倍加思念。

12、难忘小人书心情日记

  童年的许多记忆都跟小人书有关。

  我最早见过的一本小人书是《林海雪原》系列的《智取威虎山》。书名是父亲告诉我的,我记得很牢。书页里精彩的人物插图,现在想来,是那样的简单,但在当时却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我还没上学,一个字也认不得,就缠着母亲给我讲书里的故事,那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苍茫的林海雪原,智勇双全的'杨子荣,凶残狡诈的坐山雕,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着了迷。

  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小人书看。我用《智取威虎山》和别人交换《马兰花》、《三国演义》、《武松打虎》、《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阿凡提》……每得到一本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让母亲给我讲。

  有一年夏天发洪水,家里的房子淹了,母亲把我送到姨妈家暂住,为了哄我开心,表哥拿出一套《西游记》的小人书来给我看。表哥不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还用肢体语言给我演绎。好吃懒做油头滑脑的猪八戒,精明勇敢偶耍泼皮的孙悟空,老实木讷的沙和尚,忠心耿耿的白龙马,使我一下就忘记了对家的思念。后来我发现表哥有很多小人书,用两个樟木箱子装着,我高兴坏了,这本翻翻那本看看,爱不释手。在征得表哥同意后,姨妈给了我一个旧书包,说要送给我一些小人书,让我自己选。我一口气挑了几十本,装了满满一书包。生怕表哥反悔,我睡觉也把书包抱在怀里。后来,那些书被我背回了家。我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藏书,我用它们交换到了更多的小人书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小人书被我视为珍宝。后来随着父母亲工作调动,在辗转搬迁了几次后,我遗失了一部分小人书,有些书的封面和内容,我到现在都能记起来。

  上小学以后,我开始到西门的书摊看书。每天放学后都要到书摊上转一圈,看看又出了什么新书,等到星期天的时候再来看。摆书摊的是个驼背老头,小人书钉在长方形的小木板上,一格格地摆在简易书架上,两分钱看一本。我跟他还价,还到一分我就能多看两本。只有一分钱的时候,我跟小伙伴一起去,各租一本,看完后,偷着交换。老头贼精,很快就识穿了我们的把戏,毫不客气地收缴了小人书。为了能看更多的小人书,我特别喜欢干的家务活就是跑腿,帮母亲买油盐酱醋,也帮父亲买烟,运气好的话,能私藏几分钱。最过瘾的是,有了一两块压岁钱以后,我能在书摊前连续泡上好些天,一气呵成看完一整套《红楼梦》和《隋唐演义》。

  上初中以后,小人书才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那些曾经带给我幸福时光的小人书,一直温暖着我的记忆,让我至今都难忘。

13、童年轶事的心情日记

  招魂

  “冷大爷”车骑人

  人到中年,童年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不但没有模糊的感觉,而且异常地清晰可辨。童年的记忆,随便掰开一块,都能捻出复杂的情感,那是语言难以描述的。可也只有用语言描述,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每每想到这些,就像品陈年老酒,年头愈久,愈回味无穷。

  招魂

  没有灵魂的躯体是行尸走肉,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记不清是哪位先哲曾经这样说过。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人无论是谁受了惊吓,目不识丁且知种庄稼的妈妈都要为我们“招魂”,妈妈说人是有三魂七魄的,要是被吓跑了必须把它招回来,不然魂不附体生命就会慢慢枯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计划经济年代,大人们都到地理挣工分去了,领带弟妹的责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身体羸弱不满10岁的我有一次背着三弟去地里找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三弟在我的背上睡着了,因为没用背带我是用手搂着背三弟,路过一个水塘时,三弟身子往后倾从我背上摔进水塘里。三岁多的三弟受惊吓后每晚不停地哭,妈妈说三弟的魂被吓跑了。每到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都要拿着用玉米秆做成的楼梯放到三弟落水的地方,口中念念有词为三弟招魂,连续六七天,总算把三弟的“魂”招回来了。

  “冷大爷”

  记忆的荧光屏上,时时闪现着那个细雨纷飞的早晨,父亲背上我并用蓑衣盖住我在茂密的山林里穿梭的情景。

  我童年正值困难时期,家乡更是缺医少药,封建迷信盛行,把犯病的人称为“打摆子”,村民们都认为打摆子不是病,是被“冷大爷”附在身上了,才会全身冷得发抖。因此,必须把“冷大爷”送出去,“打摆子”才会好。

  6岁那年,不知怎么我也“打摆子”了,父母都说是“冷大爷”附在身上了,要赶快送出去。第二天天还未亮,父母就摇醒了熟睡中的我,把我穿戴得严严实实,连父亲的烂棉帽、破棉袄都用上了。不知父母还准备了些什么送走“冷大爷”的物品。出了家门,东方露出鱼肚白,天上纷纷扬扬下着细雨,父亲背上我,母亲用蓑衣盖住我的全身。从蓑衣的缝隙里我看到许多树林,感觉到父亲背着我走过了好几座小山,到了一座茂密的`林子里,父亲把我从背上放下来披着蓑衣站在细雨中。我看到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洋芋,用几根稻草拴着挂在一棵小松树的枝条上,口中说着什么,最后一句说得大声:“冷大爷,你就在这里,我们走了。”我听到后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得”。此时父亲转过头用眼瞪着我,沉着脸背上我一声不吭回到家里。跟母亲说今天早上白费劲了,儿子可能是“冷大爷”附身太重了,我喊冷大爷他竟然答应。母亲一脸的不安神色,却声声地说,只有明天早上再去吧。

  第二天天不亮父母叫醒我后,一再嘱咐到了山上不准我出声。父亲背着我又出门了,重复着昨天的过程,只是我觉得比昨天转的山还要多,走的路还要更远,父亲在喊“冷大爷”时我不敢出声罢了。事情过去了二三十年,如今已为人父的我,一想起这事,心情总不能平静,父母虽然迷信愚昧,但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把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拉扯大实在不易。

  车骑人

  经常骑自行车下乡,碰到下雨是常有的事。乡村道路多为泥土,雨一淋便成了一路泥浆,车不但不能骑着走就是推着走不上几步就被泥土卡住轮子。为了赶路,早点到达目的地,只好反其道而行之,让车骑人了。

  每当此时,我的思绪便回到了那早已逝去的学生时代。

  乡村的孩子,出来读书并非易事,能上高中就更不容易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非常幸运,被推荐到当时的昭通地区第一中学读高中。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我在各方面都关怀备至,恨不得把打煤油和买盐巴的钱都省下来塞进我的衣兜,总是说在城里需要花钱,每到星期六回家,母亲特别高兴,煮米饭炒腊肉不算,星期天走时还要把煮好的鸡蛋放几个在书包里。所有这些,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个大概,具体的细节并不太记得了。

  惟一使我终身难忘,也没法忘的,是父亲扛着自行车送我上学的情景。我家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环境优美怡人自不必说,可那该死的两公里土路一下雨要骑自行车就够呛了。

  骑上自行车,往返学校和家里轻松多了。可一下雨,还未满15岁的我,那弱小的身躯,别说扛自行车,连走路还要把劲着力才不会摔倒。每个星期天父母都要留我在家多呆一宿,一觉醒来,大雨滂沱,只好靠父亲。天朦朦亮父亲就和我一道起了床,帮我收拾完毕,不声不响地扛起自行车,赤着脚“噼啪”、“噼啪”走在前面,我背着书包尾随其后。

  开始时父亲的脚步挺快,越走越迈得慢了,并且大口大口地喘气,还不时举起衣袖擦一下快浸入眼眶的汗珠。看到父亲如此模样,我请求父亲让我扛一下。“快走,怕要迟到了!”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父亲只说了一句,又喘着粗气向前挪动脚步。

  漫长而艰难的两公里土路总算走完了。父亲一放下自行车,就瘫痪在公路边的石墩上。我扶住自行车,两眼凝望着父亲,想说点什么,又无从开口。父亲一看,似乎知道了我要说什么,有气无力地向前挥了挥手,意思叫我快走,怕赶不上上课。

  我骑上自行车,回头望父亲,他老人家仍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转过一道山坳,回头看不到父亲了,可父亲坐着喘气的身影一直在眼前闪现。

  两年的高中生涯,父亲不知为我扛过多少次自行车,送我到学海里遨游。我没辜负父母的厚望,恢复高考后,顺利考取专业学校。成了我们家有史可查第一个吃“皇粮”的人。

  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尽管也曾遇到坎坷和挫折,但我面对逆境,未退缩,是父亲扛着自行车的身影成为我战胜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动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