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压岁钱心情日记
1、童年的压岁钱心情日记
少时,家贫,母亲改嫁他人。从此,奶奶、父亲、弟弟和我相依为命,一家4口相濡以沫,在一间黑暗简陋的茅草屋里共度了20多个艰苦春秋。
我很小就会掐着指头算日子,端午节过了盼中秋,火把节过了望过年,每有家乡风俗要过的节日,我和弟弟会在几天前就兴奋不已。少时不知愁滋味,有节过,就有好吃的东西等着我们,浑然不觉长辈为此付出的种种艰辛。在所有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年,过年不但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而且日子再难,父亲也要为我们兄弟俩精心准备一些压岁钱。
那时的农村,一个劳力才值几分钱。后来,出一天工,也不过几毛钱。一年下来,生产队分红,家人能领到几十、百多元的,都会打心眼里乐开了花。每到这时,候在一旁的孩子,能从大人手中接过一两个分币,便会欢喜异常。我家的红利领回后,父亲会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红布将它一层层紧紧包裹起来,藏到人和老鼠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与那些偶尔卖点禽和蛋的钱放在一起,用时,再轻轻悄悄地取出一些来。
收入不多,积存也少。每次花钱,被人找补了硬币,烟酒茶不沾的父亲总要把它揣紧,到家就赶紧放入茅屋墙角的一个土洞内,作为过年时给我们兄弟的压岁钱积存下来。这个秘密被我和弟弟发现以后,兄弟俩从不敢动它,因为父亲严厉地说过,那钱他是记了账的,谁动了,过年就没有压岁钱。于是,禁不住好奇的兄弟俩,在父亲出门以后,偶尔也会点着油灯,到墙角拔出塞在洞口的石块,看看洞里躺着那些亮晶晶的镍币,仿佛那里有一窝将要被孵化的鸟蛋,有一个个沉睡着的金色的梦想。年三十,村里家家户户贴春联,家家都响起了锅碗瓢盆奏鸣曲,谁家的厨房都是干干净净热气腾腾的,一派欢乐景象。在乡下,这天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出去串门的,孩子们也会自觉地上街理发、洗澡,还要把提前买好的鞭炮拿出来晒晒。吃过年饭,早早地洗过脸脚,通常我和弟弟都要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边,然后老老实实躺到床上去。农村那时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没有录音机、电视机,通电的村寨,灯光也很昏暗。父亲说,初一早上谁起得早,谁的压岁钱就多。于是,我常会在年三十兴奋得久久难以入眠,生怕早上醒不过来,少了收入。
初一凌晨,当父亲在小院里噼里啪啦燃响鞭炮,我和弟弟来不及穿上外衣,一骨碌翻身套上鞋就往堂屋里冲。那时,在昏暗的油灯或电灯光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堂屋地上一片晶亮,那是父亲用心撒下的一枚枚1分、2分、5分硬币,还有些许毛票。不说三四,兄弟俩开始放开手脚哄抢,心中那份收获的甜蜜,当是我人生中少有的体会。点数过钱币,天还没亮,便跟父亲一起做汤圆。吃过汤圆,伙伴们陆续来到打谷场上放鞭炮,天亮以后,大人孩子越聚越多……
除了父亲和奶奶,再没有人给过我压岁钱,虽然每年只有三五元,但足够到书店精心挑选几本心爱的图书了,有书为伴,过年几天的闲暇更加温馨、充实和飞扬。上中学后,父亲常有意安排我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挣了钱就把它攒上,作为过年的压岁钱和新学期的学杂费。父亲特别地给压岁钱的方式,贯穿我整个童年,成为今生特别地温暖,它让我学会用劳动创造生活,用储蓄积累幸福。
2、走过童年心情日记
公园里,偶见一位4岁左右的顽童,拽着爷爷的手一定要与爷爷赛跑,爷爷沉默了好一阵子,才讷讷道:“我会输的”。“你别不愿意嘛!”顽童认真地说,“我让你好啦!”
触景生情。童年这般值得人感怀和凭吊。童年的记忆也许最不清晰,可离童年越远,愈发刻意地去追怀和纪念。
童年常哭,可以为没吃上一串冰糖葫芦,如若及时地品尝到一根“棒棒糖”,也会止啼为笑;童年对世界总是真诚而又任性地提问,内心的思维不受逻辑的束缚,好奇的心独特、出人意料,常常让大人的思维摸不着北。童年也不知做了错事后悔是啥味,只以为挨了打就没有了错。童年快得莫名其妙,而今只模糊记得家的位置。
走过了童年,再翻箱倒柜,那张绘有太阳的图画终究没找出来。记忆中这颗太阳不太圆,确因被涂了数次红色蜡笔而鲜红,且四周勾绘了光辉的线条也不太直,但却蕴藏着童年的虔诚和美丽。现在即便有了电脑可以作画,却鲜有时间和态度画太阳,更多的`是只绘制实用的“孔方兄”;当我们用摄相或是摄影机拍摄日出时,习惯地把镜头中的自己定格在旭日的前方,摆上一副挺拔伟岸的姿势……整个画面的确很美,层次分明,可总没有童年那率真、惬意的滋味,是表情远离真实。
这时的我们,爱好上了解释世界,自诩把生活看透,成熟得常常“逢人仅说三分话”、“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不再有时间写名字、画太阳。
3、童年的游戏心情日记
童年时代物质匮乏,不甘寂寞的我们就地取材,却也创造出不少精彩的游戏,把苦涩乏味的童年过得无拘无束妙趣横生,至今想来仍难以忘怀。
拍皮卡
找些破旧纸张,最好是硬挺的外包装纸,裁成四方形,四角对折,相互叠压,形成正反分明的四方形厚纸卡片,游戏双方以石头、剪刀、布决定先后。用自己的卡片拍打另一方放在地上的卡片,如果卡片翻过来,就是胜者,即赢得该卡片。
我们拍得周围尘土飞扬,却玩兴不减,不时用袖子抹额头上的汗。忽而抬头,双方相视大笑,原来,大家都成了大花脸!
砸跪砖
纵横几排砖头,隔一段距离画道线,游戏者在线外手持砖头,靠力量和技巧砸排列着的砖块,谁砸倒得最多算谁胜。这个游戏的成本有高点,东挪西凑弄来些砖块,一上午激战下来,大多成了碎砖头,大院的阿姨见了,直骂我们败家子。
多年以后,我在一座城市应朋友之邀打保龄球,那一招一式似曾相识,于是我说,这玩意我几十年前就玩过。朋友一头雾水。
捉迷藏
童年时,居住在一仓储大院,玩捉迷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号令一发,大家都躲了起来,只有一个人负责挨个把大家“捉”出来。树丛草棵,床底墙角,但凡能容下人的地方,都是我们的藏身之处,不惜弄得满身灰尘。
有一次,我躲进了仓储大院的糖仓,藏身于装满白糖的`麻包之间,很长时间未被发现,其间,散落在地的几小把糖屑,让我着实过了把糖瘾。可甜蜜的游戏未维持多久,天黑了,仓库的大门上了锁,我大哭大叫也没人接应。几小时后,到处寻找我的家人来了,我挨了顿臭揍。
如今,孩子的玩具林林总总,可以上网,可以打各种各样的游戏,但是,每每看着他们孤独地在家里搭积木,看着他们小小年纪就架上了近视眼镜,我心里就颇不是滋味。这些孩子,不知是更幸福还是更不幸。
4、童年留下的可怕记忆的心情日记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夏天,将近一个月的生病,天天都不吃不喝,呵呵,要是现在估计都不用特意减肥了.正好又赶上农忙时节,爸妈天天不在家,哥哥姐姐天天上学,所以就天天把我锁在家里.每每那时我就一直坐在大门里面哭,直到有人回来为止.
那时的世界就只有一个小小的我,和可怕的周围的一切,我不敢直视任何东西,总感觉它们把我吃了,除了哭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除了哭我也没有事可做.那些天里,我还记得只有晚上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尤其是停电的晚上,因为我总感觉蜡烛的微光会让黑夜更漫长,这样家人才不会把我一个人抛弃在家;我还记得每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会被心中的害怕惊醒,然后就是又一天的哭泣和又一天的害怕...
那时的感觉永远无法退色,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真实可怕...
前天下午一个人在寝室,那种久违了感觉又一次袭击了我,觉得整个世界都背离了我,剩下的只有黑暗、孤寂和无际的害怕.现在都不敢一个人回寝室,就怕那个魔鬼会在那里等着我,然后一点点地把我吞噬...
这种感觉连最亲近的人都不懂,我也不能奢求他们能懂,只是希望他们的爱能让这个恶魔永久地离开我~~~
5、苦乐交织的童年心情日记
有人说:“童年是甜蜜的,没有任何的灰色记忆,更没有绊脚石,前途一片美好”。有人说:“童年是灰蒙蒙的,一提起它我就想放声大哭”。也有人说:“童年里所有的东西都像木头,人更是严肃无比,没有比那更可怕的了”。还有人说:“童年是……”我说:“童年是苦乐交织的,有苦又有乐”。任你怎样绞尽脑汁地想,你也想不出它是单一化的,不信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童年里的故事吧!
那年春天,我看见妈把向日葵撒在菜园里,妈妈说:“到了秋天,向日葵丰收了,我们便可以吃向日葵了”。我兴奋极了,心想:我要是把向日葵种撒在院子里,每天看着它成长,那该多好哇!于是,我便在打了水泥地皮的院子里撒下了向日葵种,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向日葵种是否发芽,盼望它快快长大。可我盼呀盼,最终还是没盼到它发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种的向日葵还没发芽,而菜园里的向日葵却发芽了。于是,我便跑去问妈妈,妈妈说:“傻孩子,向日葵离开土壤是不能生存的,你把它放在水泥地皮上,它怎么发芽呢?”
从童年的幼稚中我得到了许多乐趣,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童年时最苦的就是被妈妈教训了。
小时候,我最喜欢跳橡皮筋了。那次,由于没有玩伴,我便想利用水壶和柱子,把橡皮筋套上后,我便独自跳了起来。“好好玩啊,我真聪明”。我正洋洋得意地想到。突然“啪”的一声,水壶从桌子上掉下来了。“这可怎么办?以妈妈的脾气,不把我骂个“狗血淋头”才怪,这下我完了”,正巧这时表姐来我家,她见我把水壶摔坏了,默不作声的走了。别走啊表姐,你走了我怎么办呀?我对着桌子发呆,只听见门外“噼里啪啦”的`声音,到门外一看,只见我家的鸡把盆子打翻了。顿时,我想:既然鸡可以把盆子打翻,那么也一定可以把水壶打翻,我不如把“罪”嫁祸给鸡,我岂不是无“罪”了吗?反正妈妈也不会骂鸡的。我便门也不关直往外跑,装住什么也不知道……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表姐会不会告诉妈妈,如果她告诉妈妈,那挨训就不可避免了。
回到家时,妈妈问我水壶怎么了。我硬着头皮说:“我不知道,可能是门没关上,鸡跑进打翻的吧!”妈妈竟骂起了鸡来,我心想:真是万幸,表姐没告诉妈妈,表姐真好。正在此时,妈妈还在那儿骂呢!听着听着,我不由得深思了,这事是我的错,我应该向妈妈承认错误。做好了心里准备之后,我便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说完了,我便做好了起跑的姿势。
这时、妈妈对我说:“孩子,你说谎是不对但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认了错误,这是诚实的表现。我应该表扬你,但你说了慌,所以功、失一概不计”。
童年是苦的,更是乐的,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6、童年的记忆心情日记
那些儿时的美好,我一直牢牢记在心中。
——题记
那天在家中翻箱倒柜地找书时,一不小心翻出了儿时的东西。在那个装满杂物的袋子里面有我五岁时哭着闹着要来的遥控汽车,有我九岁生日时同学送的《蓝猫淘气3000问》,有我十二岁时姐姐送的蓝色小闹钟,还有许多东西我已经记不住是什么时候得到的。我不记得它们静静地躺在那个袋子里有多久了。如果不是无意之中翻出来,也许它们还得在袋子中安静更长的时间。
看着这些东西,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儿时,想起了背上新书包兴高采烈上学的情景,想起了第一次被数学题难住急得哇哇大哭的场面……
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老师在我的名字后面贴上了小红花,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加油啊,你以后可以成为科学家。我歪着脑袋想了想,虽然那时候还不清楚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但还是笑了起来。我很高兴,因为那是我得到的第一个来自老师的奖励。
还记得那次玩捉迷藏。我们一群小伙伴经过一番比大小后,我成了那个捉别人的人,只好不情愿地站到了暗红色的墙壁前,蒙上眼睛,很认真地数着:1、2、3……终于,他们中间的一个被我捉住了,我高兴地对着他喊:我捉到你了,这下该换你来捉我们了……玩累了,大家坐下休息的.时候,他们告诉我,我从一开始就被他们一起捉弄了,所以才会第一个就当捉别人的人。这件事让我郁闷了大半天,好几天都没有再和他们一起玩。
…………
这些我深埋在心中很久的往事被一下子翻了出来。虽然这些儿时的美好已经远去了,但回忆起这些点点滴滴,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纯真活泼的年代。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那应该是我们追求梦想的起点。
让那些童年的美好,成为我们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7、难忘童年草垛子的心情日记
周末,带孩子去乡下,此时田野里正是一片丰收景象,收割机所到之处,碾断的稻草黄灿灿地铺满了一地。闻着空气里弥漫的淡淡稻草香,关于我童年的那些记忆开始纷纷扰扰袭上心头。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最爱在人家扎的草垛子里捉迷藏。那时候,村子里的孩子多,一吃过晚饭,不用招呼,几个顽皮鬼便凑到了一起。游戏规则早已约定俗成,只需“剪刀、石头、布”决出谁是小偷谁是警察便一哄而散。可想而知,扮演“小偷”的想千方百计潜伏得够隐秘,而所谓的“警察”呢则探头探脑想提前窥出一些蛛丝马迹……没有办法,为了避免老是出窘,我时常会偷偷地先在某家的草垛子里掏一个窟窿,旁边备好几捆堵窟窿的草,等到游戏一开始,我便迅速奔去目的地然后快速地钻进窟窿后再用稻草堵严。这一招真灵,有好多次,小伙伴们从我身处的草垛边经过,居然也没发现我的踪迹。
依然记得有一次,我钻进窟窿躲好后,因为感觉万无一失便悠闲地闭上眼睛养神,谁知只是一会儿,困意便席卷而来,我不知不觉地就睡了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被一阵嘈杂惊醒,清晰地听到母亲带着啼哭的声音在呼唤我的名字,我“唰“地一下钻出去,瞬间,十几束手电的光芒同时照向了我。我惊愕万分,母亲则扑上来一把就抱住了我。原来,小伙伴们玩累倦极各自回家后,母亲却迟迟没等到我,左呼右唤依然不见我的身影,无助的母亲只能发动左邻右舍一起来帮着寻找。
这起事件让母亲很生气,只是仁慈的母亲依然没有限制我继续玩这个游戏,我的童年关于草垛子的记忆也变得丰富而甜蜜起来,以至于就是如今再想起,心里也会有一种暖暖的幸福感。
正回忆间,孩子好奇地问我在想什么,我想我应该告诉她我曾经走过的那段岁月,因为即使在草垛子里捉迷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岁月留给我们的记忆还在。记忆在,幸福就在,而这种幸福,我愿意和孩子一起分享。
8、童年的小人书心情日记
时过境迁,生活造就的隔膜,渐次淡化了童年的乐趣,这成为我心中深深的遗憾。
一个星期六的黎明,似睡非睡间,走进童年往事:小村庄、小伙伴和那些小人书,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怀旧情绪中。一时心血来潮,于是搭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
一路颠簸到老家门前,小院墙倒了半截,房顶也塌陷下去。院中,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见我回来,代我看房子的堂弟一脸惊喜。闲言几句,他就拿着钥匙领我走进了我的家门。
小时侯家里很穷,填饱肚子是第一要事,买小人书就成了很奢侈的.事。为拥有《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洪湖赤卫队》这一本本小人书,我骗过所有亲戚,拣过破烂,竟连奶奶大门上的铜把手都卸去卖了,真是不惜一切代价。每买回一本小人书,我就张扬着叫来几个小伙伴围坐一堆。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目不转睛津津有味地盯着那黑白相间、线条简洁明快的图画,和图下那简单的故事说明。那时也真逗,关系不好的绝不让看,为看这小人书还闹过不少纠纷。现在想起来,童年的欢乐与眼泪几乎都在小人书里。小人书积攒得有些数量时,爷爷给我做了一个简陋的小木箱。我清楚的记得,离开家乡时,我当时就把它放在奶奶留下的大板柜上。可当我满怀欣喜打开那只小木箱,里面却空空如也。堂弟问:“你找啥呢?”我反问:“咱们小时侯那些小人书怎么没有了?”堂弟失笑道:“你走了以后,咱们那伙人你借一本我借一本,说是借,但借去就不还了。你看奶奶的大板柜里还有没有?”最后,还是在大板柜里找到了岳飞传中的一本八大锤《大闹朱仙阵》。看到这本书,我仿佛又看到了我的童年,心中荡漾起了怀旧的幸福。
于是去找儿时的几个朋友闲聊,却因各家有各家的事,景况也各不相同,言语之中,有了很大的隔阂,再也找不到童年的乐趣。
下午,揣着唯一一本小人书返回,直到坐上汽车,心情还有很多的怅然。不过还好,毕竟,口袋里还揣着一本小人书,还揣着我的童年,还揣着我童年的乐趣。
9、童年的压岁钱心情日记
少时,家贫,母亲改嫁他人。从此,奶奶、父亲、弟弟和我相依为命,一家4口相濡以沫,在一间黑暗简陋的茅草屋里共度了20多个艰苦春秋。
我很小就会掐着指头算日子,端午节过了盼中秋,火把节过了望过年,每有家乡风俗要过的节日,我和弟弟会在几天前就兴奋不已。少时不知愁滋味,有节过,就有好吃的东西等着我们,浑然不觉长辈为此付出的种种艰辛。在所有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年,过年不但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而且日子再难,父亲也要为我们兄弟俩精心准备一些压岁钱。
那时的农村,一个劳力才值几分钱。后来,出一天工,也不过几毛钱。一年下来,生产队分红,家人能领到几十、百多元的,都会打心眼里乐开了花。每到这时,候在一旁的孩子,能从大人手中接过一两个分币,便会欢喜异常。我家的红利领回后,父亲会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红布将它一层层紧紧包裹起来,藏到人和老鼠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与那些偶尔卖点禽和蛋的钱放在一起,用时,再轻轻悄悄地取出一些来。
收入不多,积存也少。每次花钱,被人找补了硬币,烟酒茶不沾的父亲总要把它揣紧,到家就赶紧放入茅屋墙角的一个土洞内,作为过年时给我们兄弟的压岁钱积存下来。这个秘密被我和弟弟发现以后,兄弟俩从不敢动它,因为父亲严厉地说过,那钱他是记了账的,谁动了,过年就没有压岁钱。于是,禁不住好奇的兄弟俩,在父亲出门以后,偶尔也会点着油灯,到墙角拔出塞在洞口的石块,看看洞里躺着那些亮晶晶的镍币,仿佛那里有一窝将要被孵化的鸟蛋,有一个个沉睡着的金色的梦想。年三十,村里家家户户贴春联,家家都响起了锅碗瓢盆奏鸣曲,谁家的厨房都是干干净净热气腾腾的,一派欢乐景象。在乡下,这天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出去串门的,孩子们也会自觉地上街理发、洗澡,还要把提前买好的鞭炮拿出来晒晒。吃过年饭,早早地洗过脸脚,通常我和弟弟都要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边,然后老老实实躺到床上去。农村那时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没有录音机、电视机,通电的村寨,灯光也很昏暗。父亲说,初一早上谁起得早,谁的压岁钱就多。于是,我常会在年三十兴奋得久久难以入眠,生怕早上醒不过来,少了收入。
初一凌晨,当父亲在小院里噼里啪啦燃响鞭炮,我和弟弟来不及穿上外衣,一骨碌翻身套上鞋就往堂屋里冲。那时,在昏暗的油灯或电灯光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堂屋地上一片晶亮,那是父亲用心撒下的一枚枚1分、2分、5分硬币,还有些许毛票。不说三四,兄弟俩开始放开手脚哄抢,心中那份收获的甜蜜,当是我人生中少有的体会。点数过钱币,天还没亮,便跟父亲一起做汤圆。吃过汤圆,伙伴们陆续来到打谷场上放鞭炮,天亮以后,大人孩子越聚越多……
除了父亲和奶奶,再没有人给过我压岁钱,虽然每年只有三五元,但足够到书店精心挑选几本心爱的图书了,有书为伴,过年几天的闲暇更加温馨、充实和飞扬。上中学后,父亲常有意安排我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挣了钱就把它攒上,作为过年的压岁钱和新学期的学杂费。父亲特别地给压岁钱的方式,贯穿我整个童年,成为今生特别地温暖,它让我学会用劳动创造生活,用储蓄积累幸福。
10、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
来这个城市很多年了,总是吃不惯城里的小炒或者酒店里的大鱼大肉,总是想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找寻到一个与自己童年口味相吻合的菜馆,可是很多次都是很失望。小时候妈妈煮的地道的祁东菜,已经只能是我味蕾的永久的记忆了,怎么也抹不去的那一种感觉,甚至成为我品鉴美味的一种自私偏激的样板。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全家还是生活在祁东蒋家桥区一个叫沙子塘的小村子里。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前,妈妈都要买一条大草鱼,去鳞,洗净,切好,然后烹饪,放上一大锅汤,为的是多煮鱼冻。鱼煮好端上桌后,因为汤多,盛满了四五个大碗,这些一碗碗的新鲜鱼肉,我们不能吃,只能吃最后那一碗。盛到最后的那一碗,一般是半碗不到,里面只有几块细碎的鱼肉,其余的都要用来做冻鱼。这一碗是不能用来做冻鱼了,因为是半碗,待客时端不上桌的。一碗碗煮好的新鲜的鱼和汤,不一会儿就慢慢地冻结了,然后怕小孩偷吃,大人就会一碗碗捡进装谷子的小仓里。直到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全家人才有口福享用。奇怪的是,冻鱼吃起来毫无腥味,味道还是很鲜。一筷子下去,鱼冻很紧,有很大的弹性,晶莹透亮,颜色很好看,鱼肉比新鲜的鱼肉有嚼劲。
年夜饭之后,我们就吃不到冻鱼了,因为初一到十五,有许多亲戚串门吃饭,冻鱼是待客的面子菜。这道菜端上来,客人就知道,这是把自己待为上宾了。有些客人却一筷子也不动,因为担心主人是端上桌摆样子好看的,并不舍得吃。只有在主人三番五次的劝吃,主人带头将那碗鱼用筷子夹给客人一块后,客人才敢下箸。如果主人不是真心让你吃的你吃了,主人的脸色就会不好看,这顿饭吃得就不开心了。
因为爸爸是教师,在那个年代是吃国家粮的,爸爸每月三十多元的工资,每年过年都能让我们吃上冻鱼这道算是奢侈的菜。冻鱼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一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只不过不是经常可以吃到了。老婆与我生活了15年了,虽然菜做得好,但是她做的菜是祁东黄土铺肖家菜系,而不是蒋家桥谭家菜系,所以口味有所不同,特别是冻鱼不会做。每年冬天,妈妈从祁东来衡阳我家,都要特意为儿子做个冻鱼,放在冰箱里,让我慢慢吃。我的儿子不知是遗传的原因,还是爱奶奶的原因,也喜欢上了吃冻鱼。只有老婆还是不愿意做这道冻鱼,要她向奶奶学,她却谦虚地说:“奶奶的手艺不是随便可以学到的。”看来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有一些东西,如果要传承,总会有些障碍的。老婆的炒菜本领是在她那个家庭环境下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口味,要接受新的口味,对自己的口味来个颠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很难。好在除了冻鱼不能煮之外,其他的菜还是蛮合我的口味的。
现在菜馆这么多,食物的品种多得数不清,可不管山珍海味也好,奇食异品也好,真正让人怀念的,还是儿时的口味。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因为那时,我是在毫无杂念的、心无旁骛的、童真的在用全身心品味食物,现在呢,不是应酬,就是应付,还要担心食品安全卫生。时过境迁,这其中味道已经相差太远太远了。
11、寻找童年心情日记
我的童年与画夹相伴。
从7岁那年的暑假开始,背着比我还大的画夹往返于画室与家之间,这样一直持续了14个假期。在画夹与画笔的一次次亲密接触中,我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直到现在,只要支起画夹,我似乎又变成了那个梳着“朝天柱”的小女孩儿。
画纸上的世界总是那样美好。练基本功的“调子”在别人看来也许枯燥无味,但7岁的我却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世界就在我的画纸上,我可以用铅笔画出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妈妈一直保留着我的第一幅“涂鸦”———一张正反面画满了不同种类“调子”的纸。因为她和美术老师都曾坚信我可以一直快乐地画下去。在他们看来,我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好“苗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天突然发现,我心中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我练笔的热情减退了。这是我第一次让他们失望。理由我没说出来。我深深意识到选择素描,选择画画仅仅是出于对现实的逃避。只有在画画时,我才可以让自己真正地安静下来,让浮躁的心归于单纯。
也许我的童年不是彩色照片,但是画纸能在光影的变幻之中展现黑白灰分明的世界。谁能说黑白照片不如彩色照片呢?
离开铅笔与素描纸的日子并不好过。原本以为自己将有时间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却发现,很多事情是错过了那个年龄,就永远失去了做的机会。很想和妈妈一起去开儿童公园的碰碰车,却发现座椅已经装不下我的身体,原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很想再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去逛花市,却发现和爸爸很久都没有聊天,原来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渐渐地少了;很想和好朋友一起玩过家家,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失去了玩的勇气,原来自己已经开始在乎别人的目光……说来也可笑,我们扮演着不同角色,身边不就是一场参与人数最多的过家家吗?
一直都说自己的童年与“画画”而非“美术”有关,是因为美术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是一个通过“术”去寻找“美”的过程。很多人找寻一辈子,都没能悟到“美”的真谛,而那些领悟到其中真理的便是大师,但大师少之又少,更何况是拿着铅笔在纸上自娱自乐的我呢?获过全国美术比赛的银奖又算得了什么?因为一切虚名都只能证明你具有出色的绘画技巧,你的画符合大众的审美,而不能证明你的“美术”素养,然而一幅画众人都说好,但如果没有思想,就算获了再多的大奖,也不能称之为好画。
现在,我偶尔还是会画画,为的是找回那份遗失的美好,找寻消逝的童年。不过有人说,当你刻意去做一件事时,其实你已经体验不到其中的快乐,因为明确的目的将左右你的思维。
12、童年的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大凡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与小人书有过不解之缘。因为那个年代影视作品少,文化娱乐生活又单调,无论翻看哪一本小人书,那精彩的画面好似一部流动的电影,使每个孩子都爱不释手。每当想起童年,便想起陪我一起成长的小人书。通过小人书,我们知道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知道了谁在赤壁火烧曹操80万大军,谁在上甘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小人书像不会说话的老师,给我们讲诉了太多的故事。
小时候,放学回来,做完功课,总会和小朋友聚在一起,坐在台阶边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小人书。大家有时候互相讲着其中的`故事,对故事里的每个人物评头品足,有时为辨别故事里的好人坏人而争论得面红耳赤。若看到小人书里的坏人,定会气得咬牙跺脚;若领悟到了英雄的壮举,便为其高呼万岁。那时真是天真无邪。
那时,我们小朋友们之间还比起了小人书的收藏,就连每次随父母到亲戚家串门,也不放过搜集的机会。若发现一本崭新精彩的小人书,当时的心情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每年春节过后我会毫不吝啬地拿押岁钱去买小人书。每当有一本新书,必要拉着最好的朋友,和他一起分享。
那个年代的小人书虽然纸质和印刷质量一般,但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图画还是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出神入化的动作,就连衣裙上的飘带、头上的发丝也画得细致入微。因为小人书,我和很多孩子一样,渐渐爱上了绘画。我们临摹小人书开始学画,梦想有一天可以成为手绘小人书的画家。
现如今,“小人书”虽然逐渐被装帧精美、色彩华丽的“卡通画”所代替,而孩子们更多的兴趣在“网上”,但是“小人书”作为精神食粮,毕竟伴随了我们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过程。它像时代的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史,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社会进步和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听说它已经逐渐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品。生活就是这样,越是失去的,越让人格外地珍惜,越让人倍加思念。
13、追忆童年心情日记
每当挤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大街,飞驰而过的汽车,川流不息的人群,我总会莫名地回想起童年一连串的记忆,怀念起小学那些纯净而遥远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我们的小学在独克宗古城的中心位置,附近是老古井,每天都会有附近的居民背着木桶来打水。我们的教学楼是一栋很古朴的小楼,有很大的窗台,楼背后是一个用石头堆砌围成的小草原,里面竖着很多青稞架,架子周围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草、五颜六色小花和一种我最爱的叫啊卜叶叶的肥厚植物。只要搬开厚厚的茎干,就会流出一种稀稀的'粘液,调皮的我总喜欢把啊卜叶叶放在同桌的椅子上,看他狼狈地滑倒在桌子下。幸灾乐祸的我总会被老师赶到教室门口罚站,惩罚我放学后一遍一遍地抄写课文,长时间的抄写课本和冗长的作业,总是让我很厌烦,感到精疲力尽。那天放学回家,父母还没有下班,看着家里大门口的牛头锁,我又动起了歪脑筋,我从门口的竹扫帚中掰下一根很硬的竹签,插入锁头里,这样钥匙就塞不进,门就打不开,我也就不用写作业了,果然爸爸、妈妈下班后,发现家里的锁坏了,都很着急,忙着修锁、开门,折腾到很晚,他们就让我吃过晚饭赶紧休息,第二天妈妈带我到学校满脸内疚地向老师解释,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那时候我经常丢三落四,经常被老师和父母责骂,经常吃着一角钱一片摊在手心里的凉粉,追在手扶拖拉机的后面疯跑,和小伙伴背起洋芋去五凤山野炊,去龙潭边抓鱼,经常跌得鼻青脸肿的。
每当假期的时候,因为父母都要上班,他们总会把我锁在家里,父亲每天都会布置一、两篇唐诗宋词让我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是多么晦涩难懂而又了无生趣的事情,又怕抄写的惩罚,我只好硬着头皮在家里走来走去的反复背诵。一天走到家里的衣柜前,发现镜子里小小的自己,立马觉得很有趣,那天后每当背书时,我都会端坐在镜子前用方言、用马普、用小白菜的音调,一遍遍地念唱诗词,假期结束的时候,我也会慢慢地吟诵一些唐诗宋词,这些文学功底对我以后的求学生活起了莫大的帮助。
小学毕业后,不再过儿童节,而过起了青年节,不再四处疯跑着抓蝴蝶逮蜻蜓,而扎起了马尾,戴起了厚厚的眼镜,背起了大大的书包,习惯性地低着头,匆匆地走在街角的人群中,从初中、高中、大学再到研究生,我都对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