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摩尔质量 一等奖说课稿

2023-08-12 09:11:26

  摩尔质量 一等奖说课稿

摩尔质量 一等奖说课稿

1、摩尔质量 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尔质量 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学习合作伙伴是高一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教法分析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引入这节课时,我采用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曹冲称象”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将巨大的不可直接称重的大象“分解”成一块块可以称重的石头。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将大的分解成小的,整体分解成部分。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可以采用“集合”的方法,将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米粒集合成大量的可以称量的一袋米;即将小的集合成大的,将部分集合成整体。这样,由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情景,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概念的导出

  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显然,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数,那怎么办呢?学生很容易就会联想起采用“集合”的观点,把大量的微观粒子看成一个整体,一个集合,数起来就会方便。老师趁机追问“选择数微观粒子集合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选择多少个微观粒子作为一个集合合适呢?”学生此时的学习兴趣已被调动上来,他们很想知道这一个集合到底是多大。通过课本及“资料卡片”栏目的阅读,回忆复习有关长度、时间等概念,对物质的量进行类比学习,进一步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在应用物质的量时,可能遇到的误区,例如:摩尔可不可以用来表示宏观物体,1摩尔氧表示氧原子还是氧分子等得以纠正,更加深化了对物质的量的及摩尔的理解。

  (四)拓展提高

  此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下图,并交流探讨所填图的含义。经过交流探讨,学生对物质的量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物质的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认识物质组成的方式。例如,看到CO2这一化学式,就可以认识到:1molCO2含有1molC和2molO。同时,物质的量也为我们提供了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视角。

  (五)复习小结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完成了对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小结。整个过程,学生自己用脑子去想,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他们交流彼此的看法,相互解答困惑,在合作中讨论完成了对物质的量的建构。

  (六)埋下伏笔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并为下节课摩尔质量做铺垫,我又精心设计了以下课后思考题: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喻,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发现中理解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学生最终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摩尔质量 一等奖说课稿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当物质的量以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对于某一化合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的质量则随着物质的量不同而发生变化。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摩尔质量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是《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

  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

  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

  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

  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学习合作伙伴是高一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

  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教法分析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

  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入这节课时,我采用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曹冲称象”的主要

  思想是什么呢?将巨大的不可直接称重的大象“分解”成一块块可以称重的石头。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将大的分解成小的,整体分解成部分。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可以采用“集合”的方法,将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米粒集合成大量的可以称量的一袋米;即将小的集合成大的,将部分集合成整体。这样,由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情景,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概念的导出

  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显然,我们不可

  能一个一个地去数,那怎么办呢?学生很容易就会联想起采用“集合”的观点,把大量的微观粒子看成一个整体,一个集合,数起来就会方便。老师趁机追问“选择数微观粒子集合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选择多少个微观粒子作为一个集合合适呢?”学生此时的学习兴趣已被调动上来,他们很想知道这一个集合到底是多大。

  学生在走进教室之前,并不是白纸一张,而是带着原来的知识经验来学习的。因此,这时老师提供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这个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学生非常清楚。

  C + O2 = CO2

  从微观粒子角度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从宏观质量角度 12克碳 32克氧气 44克二氧化碳

  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因此,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存在着

  联系。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老师提供一组数据,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mc=1.993×10-23克,一个氧分子的质量m O2=5.316×10-23克。通过计算12克碳、32克氧气中含有的微粒数发现,二者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该数值大约为6.02×

  1023。是不是其他物质也含有相同的微粒数呢?接着给出一组不同微粒数的质

  根据这组数据,同学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是一个常数,其值约为6.02×1023。接着引入阿伏加德罗常数。继续设问,你如果去“数”微观粒子,你会选择多大的集合标准,理由是什么?学生大多会选择6.02×10为标准,因为这个标准能将物质的'质量、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应用23

  通过课本及“资料卡片”栏目的阅读,回忆复习有关长度、时间等概念,对物质的量进行类比学习,进一步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特别强调国际上是以12克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作为标准的。

  (三)巩固应用

  学生已对物质的量有了基本的了解,接着返回大家熟悉的方程式

  C + O2 = CO2

  从微观粒子角度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扩大6.02×10倍 6.02×10个碳原子 6.02×10个氧分子 6.02×10个二氧化碳分子 23 23 23 23

  从物质的量角度 1mol碳原子 1mol氧分子 1mol二氧化碳分子 从宏观质量角度 12克碳 32克氧气 44克二氧化碳

  通过这个比较,把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很清晰地表达出来。接着,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一组猜猜看它是真还是假的正误判断题,意在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总结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应用要点,熟悉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转化关系,达到概念升华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丰富。

  猜猜看,它是真还是假?

  1、物质的量既表示一定物质的质量,又表示一定微粒的数量。

  2、1mol的苹果的说法是真的吗?

  3、1mol氧中一定含有6.02×1023 个O2 分子。

  4、1mol氧气中含有6.02×1023 个氧原子。

  5、0.5molNH3中含有1.5mol氢原子。

  6、1.204×1023H2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在应用物质的量时,可能遇到的误区,例如:摩尔可不可以用来表示宏观物体,1摩尔氧表示氧原子还是氧分子等得以纠正,更加深化了对物质的量的及摩尔的理解。

  (四)拓展提高

  此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下图,并交流探讨所填图的含义。经过交流探讨,学生对物质的量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物质的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认识物质组成的方式。例如,看到CO2这一化学式,就可以认识到:1molCO2含有1molC和2molO。

  同时,物质的量也为我们提供了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视角。例如C+O2=CO2 ,我们可以认识到1molC和1mol O2 反应生成1mol CO2 ,从而进一步深化了物质的量的应用。

  (五)复习小结

  这时,我提出学习概念时常用的“3W”

  Why(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

  What(物质的量是什么)?

  How(物质的量如何应用)?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完成了对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小结。整个过程,学生自己用脑子去想,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他们交流彼此的看法,相互解答困惑,在合作中讨论完成了对物质的量的建构。

  (六)埋下伏笔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并为下节课摩尔质量做铺垫,我又精心设计了以下课后思考题:

  智力快车,谁能最快到达

  1、1.204×1023 个H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质量是 克? 微粒数( )氢原子 氧原子( )微粒数 6.02×10个水分子 23 1molH2O 物质的量( )H )O

  2、1mol O2 的质量是 克?

  3、49克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含有 mol H,S原子的数目是 。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喻,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发现中理解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学生最终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3、摩尔质量 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二节。教材内容包括了气体摩尔体积、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两部分。

  (1)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主要是运用n=V/Vm这一关系式计算的。

  本节在编写上,是在学习了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阿伏加德罗定律。这对学生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重要基础。教材编写采用特殊到一般的顺序,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并会灵活运用;使学生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

  二、学情分析

  根据概念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节采用了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认识概念的个性和共性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教学

  1、复习导入:从我们前面学过摩尔质量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克/摩)不同物质摩尔质量一般不同;还有物质的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入新课。即通过对比引导归纳问题的方法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占有的体积叫该物质的摩尔体积,单位:一般用升/摩)。

  2、通过假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讨论: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通过举例子分析归纳得出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外因①温度,②压强;内因①物质所含微粒数,②微粒本身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2)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49页图3-2的示意图及相关数据。从而得出1摩尔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各不相同。

  (3)那为什么1摩尔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各不相同?

  简析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摩尔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所含微粒数都相同,构成固态或液态物质微粒间的距离一般都微粒直径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大小决定因素是微粒本身大小。由于构成不同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体积也就有所不同。

  (4)1摩尔气体体积又如何呢?

  由于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较大,我们一般选择0℃,1.01×105Pa(即标准状况)来分析1摩尔气体体积,下表是1摩尔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密度和体积数据。引导学生分析:

4、气体摩尔体积的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气体摩尔体积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点,并学会运用该定律进行有关简单推理。

  能力培养:

  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科学品质:

  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

  由数据归纳客观规律;由理想模型出发进行逻辑推理。

  重点、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直观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基本微粒构成的。衡量物质所含微粒数多少用哪个物理量?该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1mol物质含有多少构成它的基本微粒?

  1mol不同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都相同,它们的体积是否也相同呢?这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回顾上堂课内容,回答: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为6.02×1023个。

  引导学生由旧知识再现进入新的认知过程。

  【投影】1mol铁、铝、铅、水、硫酸的质量、密度、体积。引导学生分析投影数据。

  【展示】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43页图2-1和图2-2,并出示1mol铁、铝、铅、水、硫酸实物,引导观察。

  分析投影数据,归纳并猜想:

  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

  看课本插图,并观察分析实物,进一步证实上面的猜想。

  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规律,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

  【设问】对于1mol不同的固态和液态物质来说,为什么其体积各不相同?

  【讲述】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在讨论物质所

  思考,但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不愤不悱。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占体积时,可以从其结构出发来分析。下面我们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的球体类比。

  【设问】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

  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和老师一起共同归纳出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②微粒间的距离;③微粒本身的大小。

  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讲解】可以从上面得出的决定物质所占空间大小的三个因素出发来分析不同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关系。

  【小结】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同的.。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体会运用普遍规律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

  1mol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所含基本结构微粒数都相同,构成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微粒间的距离都很小,因而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其结构微粒本身的大小。由于构成不同液态或固态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体积也就有所不同。

  在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老师带动学生分析问题。

  【设问】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1mol不同气态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

  【投影】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密度、体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

  【讲述】大量实验数据证明,在标准状况下,即温度为0℃、压强为1.01×105Pa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分析归纳数据,计算出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为22.4L。

  采用由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Vm=22.4L/mol

  【讲解】气体摩尔体积可用“Vm”表示,注意其单位为“L/mol”。

  记下板书。

  发散的思维收敛,落实知识点。

  【设问】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包含几个要点?规定了什么条件?什么描述对象?结论是什么?

  思考并回答:①条件是标准状况下,即O℃、1.01×105Pa;②描述对象是1mol任何气体;③结论是体积约是22.4L。

  剖析概念,引导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理解更准确。

  【设问】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可得出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物质的量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V=Vm×n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

  【提问】该公式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思考并回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气体摩尔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乘积。

  回答:在标准状况下,应用对象是气体。

  由概念本身推出其简单应用。

  【设问】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同?在这个表面现象后隐藏着怎样的本质原因?

  【讲述】这要从气态物质的结构去找原因,可从前面得到的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出发来分析问题。

  【指导】阅读课本44页第二、三自然段。

  思考并讨论,但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在老师启发下给出问题的答案。

  分子数一定时,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任何物质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运用事物规律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问】气体摩尔体积约是22.4L/mol,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标准状况这个条件?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有没有可能为22.4L。

  【讲述】强调课本中所指气体摩尔体积是特指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

  思考并回答:温度和

  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在非标准状况下,只要温度和压强适当,1mol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是22.4L。

  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逐步引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的气体其体积是否相同?

  【讲述】分子数一定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不一定是标准状况,各种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近似相等的,因此,同温、同压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其体积也相同;同样,同温、同压条件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分子数也相同。这一规律称作阿伏加德罗定律。

  猜测:一定相同。

  认真听讲,体会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过程。

  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德罗定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板书】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

  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

  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设问】该定律的要点是什么?应用

  对象是什么?规定什么条件?有什么结论?

  记下板书内容。

  思考并回答: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也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落实知识点。

  使学生对该定律的要点理解更准确、更牢固。

  【设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分子数、气体的物质的量呈什么关系?

  【追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什么?

  【板书】V1/V2=n1/n2

  【提问】该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回答:呈正比关系。

  回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回答:同温、同压条件下的任何气体。

  引导学生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

  【总结】本堂课的重点是,正确理解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掌握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点,并会运用该定律进行简单推理。

  认真听讲,回顾本堂课内容。

  明确主次,抓住要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和1mol氢气的体积都约是22.4 L

  (B)2g氢气和44g二氧化碳的体积相

5、摩尔庄园大探险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学会进行社区交流,玩游戏,装饰小屋。

  2、 体验虚拟社区活动,提高文明上网意识。

  重点:学会进行社区交流,装饰小屋。

  难点:装饰小屋

  学习方法重点:操作,评价

  分层点:探索“虚拟社区”的更多功能

  教学战略:

  教法:任务驱动法

  《“摩尔庄园”大探险》是在同学学习摩尔庄园基本操作方法,并设置三个具体任务:

  加小组成员为好友,开心游戏竞赛,我的小屋我做主。

  学法:自主探究

  同学在学习了“摩尔庄园”操作后,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互动游戏和我的小屋我做主等任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准备: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能保证网络的疏通) 注册“柯南侦探”米米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胜利入住了“摩尔庄园”,现在大家看“柯南”侦探已经在摩尔庄园等着我们了(多媒体展示“柯南”在摩尔庄园的画面),你们想一起跟“柯南”侦探一起去庄园探险吗!

  板书:“摩尔庄园”大探险(下)

  2、 今天柯南要求同学们分为几个探险小组,现在请同学自愿组成8个小组,并选出探险队长,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米米号”,并给自身小队起一个名字。

  3、 师:请探险队长汇报小队名字。板书:各小队名

  二、任务驱动,新授教学

  1、请同学们现在进入“摩尔庄园”。

  2、师:老师想问一下,小队长怎样集合自身的小队成员呢?

  生:回答……

  3、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72页,尝试练习

  4、再说说你们的方法,点同学演示:a、可以在公共区通知他们到指定地点集合。

  5、师:刚才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可是等会我们在这么大的庄园探险时会走散,怎样联系呢?下面我们学习添加好友来交流。 板书:一、组队交流 师演示添加好友的方法

  提出任务一: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本小组的同学加为好友

  6、同学练习,交流反馈

  7、能把你加齐的.队友给同学看吗?同学演示“好友列表”按钮作用

  8、“好友列表”右边三个按钮做什么的呢?师强调网络文明和平安。

  三、自主探究、延续兴趣

  1、现在你们可以在“摩尔庄园”开始探险了,注意小组成员要坚持联系哦。

  2、请你们汇报一下探险结果:有摩尔餐厅、摩尔小屋等

  3、教师出示:柯南侦探小提示:先进入摩尔餐厅赚取“摩尔豆”和“经验值”才干安排自身的小屋。

  4、请同学演示互动游戏方法

  5、师:下面进行第二个任务,我给5分钟时间进行游戏竞赛看谁摩尔豆和经验值多。

  板书:任务二:游戏竞赛

  6、师:同学们都获得了摩尔豆和经验值现在就可以建造自身的小屋了。

  板书:任务三、我的小屋我做主

  7、请你们参考书P75页,开始建造自身小屋,同学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8、建造好同学邀请小组成员观赏小屋,小组推荐

  四、展示作品、小结

  1、每小组推荐成员展示自身小屋

  2、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3、师:今天同学们在“摩尔山庄”里学会了与队友合作一起完成任务,山庄里还有更多有趣的地方,等着大家来探险。

  板书设计

  “摩尔庄园”大探险(下) 各小队名称(奖励红旗)

  任务一、组队交流

  任务二:游戏竞赛

  任务三、我的小屋我做主

6、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案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91aixue.c)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板书]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

  [板书]

  1. 依据: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演算。

  [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

  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

  [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l 气体的质量:M= V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

  [投影] 例题3:填表

  物质

  物质的量

  体积(标准状况)

  分子数

  质量

  密度

  H2

  0.5l

  O2

  44.8L

  CO2

  44/22.4g.L-1

  N2

  28g

  Cl2.HCl混合气

  3.01×1023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

  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

  [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用n1、n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计算的结果是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这一数值要求学生记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判断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直接把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例如:二氧化碳的式量为44>29,密度比空气的大。氢气的式量2<29,密度比空气的小。CO的式量为28,密度与空气的接近。

  [小结]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公式、单位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l。

  [课堂检测]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 )

  A.体积均为22.4L B.具有相同的体积

  C.是双原子分子 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2. 同温、同压下,H2和He两种气体单质的,如果质量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积比为2 :1 B.原子个数之比为2 :1

  C.密度之比为1 :2 D.质子数之比为1 :1

  参考答案:1. B 2. B、D

  [作业] 质量监测有关习题

  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1. 依据: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混合气体

  探究活动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 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 R

  R=(8.314510 0.000070)/(l)。它的计算式是

  原理 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

  操作 (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g)。

  方法二:取10c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剪成长10的.小段(一般10质量不超过10g),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L6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的水是中性的。

  (3)把系有细线的镁条浸如量筒上层的水里,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使塞子压住细绳,不让镁条下沉,量筒口的水经导管口外溢。这时量筒中和玻璃导管内不应留有气泡空隙。

  (4)用手指按住溢满水的玻璃导管口,倒转量筒,使玻璃导管口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放开手指。这时酸液因密度大而下降,接触到镁带而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倒扣在量筒内,量筒内的液体通过玻璃导管慢慢被挤到烧杯中。

  (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3~5分钟,使量筒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扶直量筒,使量筒内水面跟烧杯的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同),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倒置在量筒之中,实际体积要比读数体积小约0.2L,所以量筒内实际的氢气体积VH2=体积读数-0.20L(用10L的量筒量取)

  (6)记录实验时室内温度(t℃)和气压表的读数(p大气)。

  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镁条的质量算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H2)

  (2) 按下列步骤计算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查表得到室温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H20),用下式计算氢气的分压(pH2)

  根据下式

  把 , T1=273+t, p0=100pa, T0=273代入上式,得到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

  因此,摩尔体积常数(R)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