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年级
1、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年级
一 教材分析
课文《李子的核》是一篇叙述性较强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从没有吃过李子的万尼亚在李子的诱惑,好奇心的驱使下吃了一个李子。在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承认的情况下,爸爸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事情的一个发展线索和爸爸的这个巧妙方法是怎么会让孩子从不敢承认到最后无意识的自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是一个难点。为了屏除课堂内教师烦琐的讲解,让学生反复读文,在读文实践中,解决难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在读文实践中,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说规范的话,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二 学情简介
沪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李子的核》说课稿:课文讲述的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一个道理:要做诚实的人,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一定能很快的知道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如果课堂上仍反复围绕“诚实”这个观点,课堂教学的氛围一定会变得枯燥、烦琐、沉闷,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中爸爸用的巧妙的方法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从中也让学生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发展顺序,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指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平舌音“算、滋”的发音,学习部首“皿”。
以往从读音到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字义,看似严谨,可学生对那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却毫无兴趣。其实识字在成为阅读基础的同时,阅读也是帮助识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所以汉字的教学万万不可脱离语言环境。同时由于识字量、教学时间等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需要强化的生字进行重拳出击,生字中“算、滋”都是平舌音,特别对上海学生而言是发音上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关注。并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图学习部首“皿”。
目标二: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万尼亚两次说话时不同的语气,根据人物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提高语文知识能力,都离不开阅读。在读时字字咬准,句句读对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传授朗读技巧,紧扣文意,帮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目标三:能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读懂爸爸说这段话的.目的,感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万尼亚的心情变化离不开爸爸说的话和想的办法,而爸爸说的话和想的办法也离不开万尼亚的行为和想法。为了要让学生了解爸爸说这段话的目的一定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渗透“要读懂课文,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
四 教法:
1、在快乐中识字 在识字中学习
在教学初,李子核的实物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了学习生字“核”上,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字方法。在落实部首“皿”的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皿”的意思,并用示范书写的方法,直观地表现皿字底的一般书写规律。
但我们是否就只是为了识字而识字呢?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识字来渗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那才是“授人以渔”。在学习“核”时,要求学生看教师板书,并跟着书空,学习部首“皿”时,帮助归纳带有“皿”的字,结合字形来了解字意思。前者培养了学生静心看,认真学的习惯,后者渗透了学习要时常归纳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字形意结合的特点。
2、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意的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对生字的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可通过朗读去获得,去感知。
1)读的形式多样——自由散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师生配合读等。
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饶有兴趣地沉浸再读书中,课堂内书声朗朗,情意浓浓。学生在反复读文中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情的变化,真正提高读书的效益。
2)读有层次 有指导——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读通课文中的句子,目标是在识字上;第二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整体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讲述课文讲述的事情;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目标定位在了解课文的内容上。第三次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了爸爸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带着自己的疑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下文,发现了爸爸方法的巧妙之处。通过重点指导朗读万尼亚说的话,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加以体会。通过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
3、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否则再精彩的教学设计也只是教师一人的作秀。
在识字教学中,结合课文生字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了读准“算、滋”的读音上,反馈初,有部分学生不能咬准字音,但通过反复的读词、读句、读文,全班都能达到读准字音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万尼亚并不是一个贪吃的孩子,组织学生交流平时吃李子的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从李子的形、色、味的角度把李子阐述得非常的诱人,万尼亚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李子,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悄悄拿了一个李子吃的行为得到了大家情感上的沟通,这也是爸爸没有批评孩子,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让他承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爸爸为什么这么说”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时,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在了解了万尼亚的心情后,学会对要求读出的语气一气呵成。
五、学法
1、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是一种能力,学生如何运用,运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 主动的质疑中掌握知识,学会思维,发展智力,这便是质疑教学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也明确规定,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本堂课上我主要培养学生“读思中质疑”,在读思过程中质疑,既能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又能促进学生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当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时,他们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一些针对强的具体问题。在本堂课上,当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爸爸说的话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我爸爸要是知道我撒谎了,不是骂我,就是打我。可是课文中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孩子撒谎了,为什么不打也不骂?有的问:不但不打不骂,反而是担心孩子吃了李子核会肚子疼?还有的直接就质疑爸爸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既领悟了课文的内容,也体会到了孩子不是个贪吃的孩子,爸爸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用了一个“吓唬”孩子的方法,让孩子说出实话。
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儿童说话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必须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启蒙和过渡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儿童的说话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说话,减少说话的难度,我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话。如:看着媒体上李子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吃过的李子说说李子的诱人。接着,说说看到了诱人的李子,万尼亚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他会想些什么。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得说话不是一座空中楼阁,说话就是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规范地说出来。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说礼貌的话、完整的话。这样创设情景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口头说话、口头作文的教学任务。
3、认真倾听
听和说是一对“双生子”,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提高,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一些不善说话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会听老师讲话,不善听同学发言。因此不利于吸取别人说话的优点。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听话时主动调整自己的大脑,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努力听清说话人的每句话、每个词,尽量在心中形成表象。对听到的话还要进行重现、总结、评价,区分主要和次要意思,自觉记忆某些需牢记的要点。
六 实施
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朗读兴趣的激发。
2 注重认真听,培养说话习惯的培养。
2、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年级
《国旗》这首儿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节,但这首儿歌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网上收集了许多资料,这样进行教学的:
1、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最佳的方法之一应是欣赏。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察天安门广场解放军叔叔升旗仪式,精心创设升旗的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观看升旗仪式后的感受,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给静态的学习材料赋予了生命,让鲜活的学习个体与之进行对白,进行碰撞,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情景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2、我让学生在小组长地带领下自主识字,记忆字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利用生字卡片自主识字,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轻松愉悦。
3、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之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凋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际操作中的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理解儿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在个性化地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结果走出教材。以读代讲,以思代问,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出示与该段落相关的课件,图文共赏,采用师生共同细研细赏,品味精美词句段,在感悟语言表现力中不但体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还掌握了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时地鼓励,又缩小了班级中个体两级分化的现象。
4、在写字时,我玩了一个抛球游戏。让学生选择要写的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另外,我采用赛读、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训练,力求熟读成诵。
3、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年级
1、 说教材
《稀奇歌》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的课文。这一类型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种新的形式,它既不是单纯的识字教材,也不是一般的汉语拼音教材,它肩负双重任务:既要识字,同时还有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本课共有4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儿歌。儿歌描写了小弟弟的梦境,饶有童趣。第二部分是本课要求认识的五个生字“稀、奇、死、母、米”和会拼读的音节xī qī jī。第三部分是声母j q x ,通过情景图告诉学生ǖ和j q x在一起要去两点。第四部分是写字训练,要求会描摹“包”和“母”两个字。
2、说学情
本课的儿歌篇幅短小,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孩子们对这一类型的课文非常感兴趣。开学近三个星期来,学生已认识不少的生字,通过学前班,对6个单韵母和8个声母也比较熟悉,对声母的发音和两拼音的拼读方法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还是要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部分。目标之一在于知识点的落实。“稀、奇、死、母、米”这五个生字中的后三个字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根据这五个生字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书写方面,在复习“横折钩”的基础上,正确描写“母”和“包”,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横折钩”,加深对“横折钩”的印象。声母j q x和音节jǖ qǖ xǖ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朗读,老师示范,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目标之二是朗读课文。本首儿歌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读准带有声母j q x的字。朗读的速度要由慢到快。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做到读得又快又准。
4、说教法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对于刚进一年级才一个月的孩子来说,专心听40分钟的课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要想方设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轻松的、是有趣的。而在游戏中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引出课题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交流平日里做了些什么梦。然后出示媒体画面,通过让学生说说,再看看,而后听一听课文中的小弟弟做了什么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复习巩固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乾坤大挪移”等方法;在朗读课文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活泼,方法多样,相信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与生字多次见面,让学生学着不累,识得有趣。
5、说学法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识字方面,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生字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积累了一定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我将始终贯穿学字学词不离语境,学拼音注重拼读音节。为学生的拼音学习和识字学习扫清障碍,同时在课上,因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所以将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字的教学上,我根据生字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如“母”让小朋友进行书空,为描写做准备。“稀”和“奇”从字形入手,培养学生的记字方法。“米”字重在积累数量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并及时写入“好词栏”中,既满足了小朋友的成就感,又做到了开放识字。
6、说实施
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学分成四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阶段主要从交流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通过让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又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本单元的课文肩负着既要识字,又要学习拼音的任务。我们要把识字、学习拼音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和拼音教学这两个环节要做到扎实有效,不能草率,更不能走过场。例如在学习“稀、奇、死、母、米”五个生字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看清楚老师的口型,不仅把这五个字读正确,而且能读规范,从而为学习声母j q x做好铺垫。学习声母“j q x”这一环节中,通过念念顺口溜,不仅能记住声母的读音,而且能帮助学生记住声母的形状。在拼读音节jī qī xī时,随机出示带有这些音节的图片,一方面可以让生字帮助小朋友拼读音节,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帮小朋友积累生字,做到识字和拼音有机结合。
于永正老师说过:“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在读课文阶段,我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听录音读、自由读、个别读、接龙读、齐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求知。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在学完课文后,再补充一首与课文内容类似的儿歌,改变语境,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生字、拓展生字,又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拼音,提高拼读的能力,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目标。
4、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七月的天山》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_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课时序号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优美的旋律激起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出示生字词,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边读边批注。
3、交流阅读感受。
4、组内不同形式的读文。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方法,领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重点检查中差生的识字情况。
开火车读文。
课件欣赏朗读和图片,加深印象,说感受,介绍七月的天山美景。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作业设计(随堂检测):
1、认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教学后记
针对教学实际,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前面的两篇课文我认为同学们学得不错,所以在处理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课上欣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美丽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置身景物之中,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新疆的距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最后,让学生介绍欣赏到的美景,加深了记忆,内化了知识,效果很好。
5、小学语文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一等奖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俺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身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俺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俺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
⑴ 说说自身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⑵ 讲讲自身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⑶ 谈谈自身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身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身打算怎样说。
5、自身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局部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优秀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同学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恬静地倾听。
3、教师引导同学大胆进行评议、争辩。
四、总结评价
1、自俺评价:
自身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同学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示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中同学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6、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作业
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7、小学语文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词语积累。
2.学会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3.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l.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2.听、说、读、写训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出示生字卡片。
1.自己读这些生字词,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这些字都有些相同的地方。)
三、教师归纳。
这些有相同部分的'字叫形近字。
四、读准这些字,并自己识记住它们。
五、学习“看看说说”。
1.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东西?
(一个又大又黑的圆柱子和四个小小的白色的柱子。)
2你能从中找出几组反义词。
黑——白 大——小 多——少
长——短 高——矮
3.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二、学习“日积月累”。
三、出示词语卡片。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记住它们。
四、学习“我会选”。
1.黑板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