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一等奖说课稿
1、动能和势能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功和内能的关系,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功是能量变化多少的量度,做功的过程是能量改变或转化的过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新课程标准将能量作为三个内容标准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展示,在前面学习功的知识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初步概念,再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展示列举风、流水能够做功的例子,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然后再通过“活动1”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速度、质量的关系。势能的学习也是先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展示,从做功的角度引入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再通过“活动2”的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大小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在建立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又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活动3”研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最后,教材指出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本节需要达成“三个方面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比较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但它是学生理解一般概念的基础;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解释生产、生活中一些能量转化现象的基础,所以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难点:
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让学生形成能的初步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情分析:
我执教的对象是普通班学生,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分化”现象较为明显,学习能力强,思维反应快的学生占10%,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占30%。但总体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较高,能感觉物理有趣,有学习物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切入口,逐步展开教学。
四、说教法选择:
教学方法:“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这句醒目的格言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光说是没有用的,听见后很快就忘记了。只有亲自动手去做,才能真正的了解。多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放心让孩子去实践,这样学习到的东西才是孩子自己掌握的。也就是说,动手第一,看见第二,听见第三。再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
五、说学法选择: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六、说教学程序与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所学新课
利用幻灯片播放《超强台风》电影片段:排山倒海的巨浪冲入城镇,横扫一切,击碎一切。嚎叫的龙卷风中,汽车被贴在墙上、一艘艘巨轮在空中飞舞,然后砸向房屋!身陷绝境的人们到了最后的生死关头……。军民一心抗灾救人谱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乐章,人性在天灾面前绽放出瑰丽光辉。
为什么巨浪和龙卷风有如此大的危害呢?由此引入新课。
2、建立能的概念,知道功和能的关系
演示实验:在讲台上放一塑料玩具小汽车,用吹风机对着小汽车吹,车子向前行驶。
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实验总结出:车子向前行驶是因为吹风机吹出的风对车子做功了。电影中巨浪推动汽车、龙卷风吹动汽车也都是对汽车做功了。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讨论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
然后可以让学生列举具有能的实例,并从能否做功的角度分析,加深对能量的理解。
紧接着,可通过播放视频“微风拂柳、台风来袭”和演示实验“吹风机大小不同的风吹讲台上的玩具小汽车”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大小和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实验的总结,得出功和能的关系。
3、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播放视频“风车转动”和“冲浪运动”,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动能的初步概念。然后补充几个生活中动能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列举具有动能的实例。
利用幻灯片展示车祸的图片和报道,让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然后进行“活动1”的实验,在实验前,可让学生先动手实验:
1、探究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处滚到水平面时速度
2、探究不同小球从同一高度处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
引导学生得出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安排两道题反馈,努力引导学习成绩较弱学生发表看法。总结时,可让中等学生思考后回答,鼓励学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再安排一道探究题让学生明白动能与质量和速度都有关,其中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对车辆限速,而且不同的车型限速不同。
然后播放“车窗垃圾”的公益广告,让学生从动能的角度分析它的危险性,并倡导文明。
4、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播放视频“打桩机”和“撑杆跳高”,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然后补充几个生活中势能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列举具有势能的实例。
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哪块大石头让你感到不安?”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进行“活动2”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然后播放“请勿高空抛物”的公益广告,让学生从重力势能的角度分析它的危险性,并倡导文明。
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愤怒的小鸟”,让学生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进行实验:哪种情况下的钢尺可以将小木块弹得更高?
引导学生得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5、机械能的转化
让学生明确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演示实验摆球的摆动,播放视频:跳板表演、蹦床、过山车,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再演示实验:乒乓球的下落过程,让学生知道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最后,举一些例子,让学生知道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6、归纳整理知识,及时反馈矫正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问学生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主小结。
最后结束本课,布置作业。
2、动能和势能一等奖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
说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说教学难点:
势能的概念
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举例说明法
说教学用具:
斜面、钢球、木块、弹簧、皮球、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等。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新课教学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
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4、想想议议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飞机失事,是由于飞鸟碰在飞机上,飞鸟为什么能使飞机失事?
(2)在一空战中,飞行员觉得旁边有个东西跟着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来是颗子弹,这种情况可能吗?子弹为什么不伤飞行员?
(3)楼顶平台上放一块砖,砖对平台有没有重力势能?对地面有没有重力势能?
(将这3道题,预先写在投影片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运动是相对的,飞鸟相对于飞机速度很大,故动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坏机内的人和机器;子弹相对于飞行员,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故飞行员抓住子弹就像我们平常拿起铅笔一样;高度也是相对的,砖对平台没有高度,故没有重力势能,砖对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势能)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说板书设计:
动能和势能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4、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3、动能和势能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动能和势能》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奠定基础。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渡句)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
二、说学情
本年级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本班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容易。
(过渡句)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过渡句)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难点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
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这时候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采用这种举生活实例的方法,是因为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离生活很近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且能够将例子与本节课知识很好的结合,不显突兀。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首先是第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我会问学生类似导入的问题:草地上运动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它们身上具有什么能量?我将在学生的答案基础上总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板书)那么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这就是我要进行下一个知识点讲授——探究物体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两次实验演示:(1)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的快慢一样吗?哪次木块B被撞得远?(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哪个钢球把木块B撞得更远?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5分钟的小组讨论,通过以上两次实验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给我的反馈是: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板书)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初中学生好表达,设置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分析问题的思路,这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讲完动能,自然到了势能的讲解,我是这样操作的:展示打桩机在工作的视频,这个过程中说明高处的.重锤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板书)接着介绍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并由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板书)
那么接着就要讲另一种势能——弹性势能。我会展示图片:发生形变的网球拍和拉弯的弓,同时提问:它们具有什么能量?根据重力势能的学习和迁移学生回答:弹性势能。(板书)追问:弹性势能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会回答: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板书)
在讲完以上两个知识点后我会说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给出四个题目,分别让学生来判断它们都具有什么类型的能量: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4、发生形变的网球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将请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样能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系统化。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4、动能和势能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
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四、说明
1、能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认识它比较困难。应紧扣教材,从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来认识能量。这实际上是说“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尽管这种说法不甚严谨,但比较通俗、易懂。
2、关于动能,应讲明运动的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施力,并推动物体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为容易讲清弹性形变的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并做功,便于学生理解,所以将弹性势能提到重力势能之前讲。
3、势能应是物体系统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应当是重锤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具有势能。而重力势能表现它做功本领时,通常有一个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但在本节课中都不宜引入这些内容。只能让学生粗略地知道,举起的物体能够做功。
4、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对初中学生来说也不能引入势能的相对性。只能统一地用地面做为零势能面来分析问题。
5、动能和势能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第一节
【课题】
【重点和难点分析】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3,新授课:势能
1),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探究活动
【课题】分析玩具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案参考】
1、观察小车的传动结构,在上紧发条时和松开发条时的情景;思考弹性势能大小和做功多少的关系。
2、看看市场或超市中还有哪些上发条的小车。
3、观察现在流行的儿童玩具靠什么发动的。
【评价】
1、材料全班共享。
2、写出观察和分析的过程报告。
3、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要列出学习过程清单。
6、动能和势能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第4节第1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 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
(3) 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假设、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观察生活是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控制变量、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教学准备】
实验探究相关器材、任务单、PPT演示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
让学生观看一段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提问飞机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做机械运动。
教师:那飞机具有什么能呢?
学生:机械能。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包括?
学生:动能和势能。
教师: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几天我们就具体学习。(引出题)
二、新教学
(一)、动能
出示几幅物体在动的图片。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都在运动。
教师:那它们都具有什么能?
学生:动能。
让学生归纳动能的含义。
【板书】
1、动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教师:同学们能再举几例具有动能的物体吗?
学生:公路上运动的汽车。流动的水。转动的电风扇。老师上走动时------
教师: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板书】
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
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码(替代球)各一个、斜面一个、小车一辆。
(教师提示: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实验,斜面的作用)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最佳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归纳。
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
结论: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
[板书]归纳: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练习:
1、若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 D )
A、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B.乙物体的动能一定比甲物体的动能大
C、甲、乙两物体的动能一定相等
D.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无法比较
2、在行进的火车中有两个物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2千克,则_甲__的动能比较大。
3、想一想议一议
车型 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下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其它道路。
小型客车7060
大型客车、载货汽车6050
……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释,(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
解析:(1)汽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不容易 刹车,所以要对车辆加以限速;
(2)又因为汽车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小。
3、动能的利与弊
视频演示: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再由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其它的弊处和对人类的益处(如风力、水力发电,各种动力机械等)
过渡:近年,德清的经济发展迅猛。德清各处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
——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
——势能转化而。
二、势能
(一)重力势能
引入:广东正在开亚运会,运动员把杠轮举起时,运动员给杠轮做了功(学生回答),那么杠轮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学生回答)。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板书]1、重力势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设: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物体各1个、小桌、1盘沙子,1把尺。
思考: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验证猜测?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最佳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归纳。
【板书】总结归纳:物体的质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三、堂小结:
1、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2、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堂练习:(演示稿)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B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一)
2、预习本P92—93页
六、板书设计
7、《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策略
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
8、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 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3, 新授课:势能
1) ,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