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专题复习课《地理图表的判读》一等奖说课稿

2023-08-29 11:22:34

  专题复习课《地理图表的判读》一等奖说课稿

专题复习课《地理图表的判读》一等奖说课稿

1、专题复习课《地理图表的判读》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专题复习课《地理图表的判读》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本课题提出的思路

  此次出课正赶上高一地理总复习结束期间,第二轮综合复习基本结束,马上就要会考了,在会考考纲中有明显的规定,读图分析题占30分,以中等难度为主,属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必要将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内容综合复习一下,特制定了本课题。知识点涉及地图的定向、等值线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图,地图的定向属于初中地理的内容,但有不少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另外这部分知识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知识,有必要进行复习,日照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上册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必有的'内容,可以充分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会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判读等压线图,在图上判断高、低压中心;空气运动方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也是会考的考点之一。因此,我将日照图的判读和等值线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重点;将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日照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由于是专题复习课,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括起来,形成方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一)地图的定向

  采用三个练习题,让学生总结地图定向的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概括出地图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向,同一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表示东西方法。

  (二)日照图的判读

  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制作的课件,讲清日照图的类型,然后让学生判断各种日照图中的晨昏线、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情况,最后总结出日照图的读图要点:晨昏线的判断依地球自转而定,地方时的判断应在赤道上进行(日出6时,日落18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判定应掌握计算的方法。昼长情况应看该点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三)等值线图的判读

  从等高线入手,带出等压线,重点落在等压线图的判读上,引导学生判断高、低压中心、天气状况、风向和风力的大小;温带气旋中锋面的判断及锋面天气的判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多说多写多做。

  (四)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应抓住基础知识,气候类型的分类和特点。具体区分时应掌握依据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判断,然后总结方法,辅以练习。

  四、题外话

  这是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我觉得应该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及时将素材积累起来,形成备课素材库,以备后用。同一学科应制作本学科的网页,收集各单元、各章节的素材,积累起来,形成一种共享资源。同时,为本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工作。

2、专题复习课《地理图表的判读》一等奖说课稿

  一、 本课题提出的思路

  此次出课正赶上高一地理总复习结束期间,第二轮综合复习基本结束,马上就要会考了,在会考考纲中有明显的规定,读图分析题占30分,以中等难度为主,属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必要将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内容综合复习一下,特制定了本课题。知识点涉及地图的定向、等值线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图,地图的定向属于初中地理的内容,但有不少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另外这部分知识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知识,有必要进行复习,日照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上册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必有的内容,可以充分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会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判读等压线图,在图上判断高、低压中心;空气运动方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也是会考的考点之一。因此,我将日照图的判读和等值线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重点;将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日照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过程与方法

  由于是专复习课,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括起来,形成方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一)地图的定向

  采用三个练习题,让学生总结地图定向的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概括出地图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向,同一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表示东西方法。

  (二)日照图的判读

  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制作的课件,讲清日照图的类型,然后让学生判断各种日照图中的晨昏线、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情况,最后总结出日照图的读图要点:晨昏线的判断依地球自转而定,地方时的判断应在赤道上进行(日出6时,日落18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判定应掌握计算的方法。昼长情况应看该点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三)等值线图的判读

  从等高线入手,带出等压线,重点落在等压线图的判读上,引导学生判断高、低压中心、天气状况、风向和风力的大小;温带气旋中锋面的判断及锋面天气的判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多说多写多做。

  (四)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应抓住基础知识,气候类型的分类和特点。具体区分时应掌握依据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判断,然后总结方法,辅以练习。

  四、 题外话

  这是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我觉得应该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及时将素材积累起来,形成备课素材库,以备后用。同一学科应制作本学科的网页,收集各单元、各章节的素材,积累起来,形成一种共享资源。同时,为本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工作。

3、专题复习课《地理图表的判读》一等奖说课稿

  一、本课题提出的思路

  此次出课正赶上高一地理总复习结束期间,第二轮综合复习基本结束,马上就要会考了,在会考考纲中有明显的规定,读图分析题占30分,以中等难度为主,属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必要将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内容综合复习一下,特制定了本课题。知识点涉及地图的定向、等值线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图,地图的.定向属于初中地理的内容,但有不少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另外这部分知识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知识,有必要进行复习,日照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上册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必有的内容,可以充分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会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判读等压线图,在图上判断高、低压中心;空气运动方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也是会考的考点之一。因此,我将日照图的判读和等值线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重点;将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日照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由于是专题复习课,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括起来,形成方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一)地图的定向

  采用三个练习题,让学生总结地图定向的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概括出地图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向,同一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表示东西方法。

  (二)日照图的判读

  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制作的课件,讲清日照图的类型,然后让学生判断各种日照图中的晨昏线、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情况,最后总结出日照图的读图要点:晨昏线的判断依地球自转而定,地方时的判断应在赤道上进行(日出6时,日落18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判定应掌握计算的方法。昼长情况应看该点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三)等值线图的判读

  从等高线入手,带出等压线,重点落在等压线图的判读上,引导学生判断高、低压中心、天气状况、风向和风力的大小;温带气旋中锋面的判断及锋面天气的判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多说多写多做。

  (四)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应抓住基础知识,气候类型的分类和特点。具体区分时应掌握依据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判断,然后总结方法,辅以练习。

  四、题外话

  这是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我觉得应该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及时将素材积累起来,形成备课素材库,以备后用。同一学科应制作本学科的网页,收集各单元、各章节的素材,积累起来,形成一种共享资源。同时,为本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工作。

4、《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生物的遗传(第3课时)教案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dd;表现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DD或Dd

  生物的遗传(第3课时)教案

  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只表现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控制的性状,但d不受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下去。

  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能卷舌为显性基因,用R表示

  不能卷舌(平舌)为隐性基因,用r表示

  能卷舌的基因组成:RR或Rr,平舌的基因组成:rr

  生物的遗传(第3课时)教案

  课堂小结:

  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显性性状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如:AA或Aa。

  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如:aa。

  板书设计:

  1、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显性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2、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AA或Aa——显性性状

  Aa——隐性性状

  作业:绩优学案(教材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

  这是生物的遗传第3课时,前面已将遗传现象、性状、相对性状;染色体、基因及DNA三者的关系、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是通过生殖活动实现的等相关内容都已介绍完毕,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分析基因对生物的性状是如何控制的。

  本节课仍然是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说起,纯种高茎豌豆产生的后代是高茎。纯种矮茎豌豆产生的后代是矮茎。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第一代后代是高茎。第一代后代再自交产生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由此孟德尔认为性状有显性、隐性之分,控制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而得出基因的显、隐性。通过分析豌豆实验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规律,得到显性性状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和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这样两条规律。

  有了以上基础,在第一课里调查了几种性状的出现情况,就可以用这节课的知识进行解释,例如:能卷舌是显性基因,不能卷舌(平舌)是隐性基因,能卷舌的基因组成:RR或Rr,平舌的基因组成:rr,

  可以让同学根据父母的情况分析子女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验证自己调查的准确性。

  整节课是层层递进,一步一个脚印,老师讲得流畅富有激情,学生听得认真配合默契。不足之处:内容结束的稍早了几分钟,可以两手准备多提供一些习题,灵活使用。

5、《中国的地理差异》中考复习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的地理差异》中考复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高寒对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四大区域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或者影响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的阐述,但是对于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学习区域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划分的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掌握其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教学难点:

  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方法: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图片 前置作业 学案 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

  重难点探究:

  探究一:干旱的大西北

  探究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播放多媒体视频(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

  师:通过这几幅图片,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今天复习的课题是什么?

  出示目标

  师: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看看你前置作业完成的如何?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订正答案(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好,订正后请举手示意。(适当点评完成任务的小组)

  师:各小组展示疑问并求助

  (适当点评,鼓励性语言)

  出示答案

  (过渡):基础知识过关了,我们将要背着知识的行囊攀登重、难点知识的高峰来看探究一:出示课件(相关图片)(播放中国1月气温分布情况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河流分布图、中国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分布图、中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提问:注意看秦岭和淮河一线与哪几条界线位置接近?

  要求:把你们的答案一定要落实到学案上。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疑问?

  老师还有个问题,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了什么自然地理要素?北方以什么气候为主,南方呢?

  生:气候。

  生: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师:同学们真是太牛了,相信给你们一道中考题,你们一定能快速做出来。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这么难的中考题都能这么快的做出来,看来探究二对你们来说小菜一碟。

  教师点拨: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联系?干旱对农业、人口的分布、交通设施的建设等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评小组表现,出示课件结构图。

  教师总结:研究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现在由大西北飞往湖北和山东,走进考场做几道中考题。(出示中考题)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究下一个问题,根据老师给你们说的方法,把探究三的结构图画出来。

  教师点拨:由高生寒,高寒的气候对当地的农业、景观和人口、城市必定有关系。观看图片。

  生: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齐读目标。

  小组合作:组内相互订正答案,组长记录疑问知识点。完毕后示意。

  有疑问的小组提问,其他小组解答。

  核对答案,记性并相互相互提问。

  仔细观看图片,小组合作,探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两个小组)

  一名同学版图探究结果并讲解。

  暴露问题,同学之间解决。

  做学案探究以后走进中考题,做学案中考题,并由学生讲解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项。

  小组合作,根据学案中探究二的提示来讨论得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小组展示

  跟着教师的引导,迁出正确答案。

  走进中考,习题练习并讲解。

  组长带领组员绘制青藏地区的结构图。两个小组同学上台展示。并讲解绘制的依据和各个要素的联系。

  由学生分析联系。以声音图像导入复习课题,形象生动,激发学习热情,明确复习课题。

  明确目标,带着目的去学习。

  订正答案的过程也是巩固记忆的过程。

  (设疑解疑,全面依靠学生)

  (口、脑并用,知识的提取便于巩固)

  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

  自学自答,有疑难问题抛给学生解决,互帮互学。

  设计这个题一方面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题交给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下一个探究做准备。

  巩固练习。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一步步分析出答案。

  巩固提高

  本节小结师:三次探究之旅结束了,大家一定都有收获,带着你们的收获来完成巩固提高吧。

  出示课件。

  师:通过四大地理区域的复习,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你知道吗?请大家总结到学案上,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说说你们的看法。做巩固提高练习题

  学生展示,设疑,解疑

  讨论、总结、发言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放手给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区域地理(研究)

  1.位置、范围

  2.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

6、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案示例

  酸碱盐的复习课之一

  教学目标

  1.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学习了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学习了不少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本节课对这些知识作一些练习和归纳,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一、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

  1.让学生再仔细阅读和思考第一节教材中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对酸、碱、盐组成的认识。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硫酸钠

  碳酸钾

  磷酸

  硝酸

  硝酸铜

  氯化亚铁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Cu(OH)2

  CaCO3

  Fe(OH)3

  MgCl2

  NaHCO3

  H2SO4

  H2CO3

  Ca(H2PO4)2

  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Mg+HCl

  (2)Fe+HCl

  (3)Ag+H2SO4(稀)

  (4)Zn+CuSO4

  (5)Ag+ZnSO4

  (6)Zn+H2SO4(稀)

  用大试管演示一小块钠投入稀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这实验也可在培养皿中进行,并用投影仪把实验现象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所产生的'现象。

  [小结]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单质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这是因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盐跟酸、盐跟碱、盐跟盐的复分解反应。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BaCl2+H2SO4

  (2)Na2CO3+HCl

  (3)FeCl3+NaOH

  (4)NaCl+Cu(OH)2

  (5)K2SO4+Ba(NO3)2

  (6)CaCO3+NaCl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盐跟碱反应时,反应物中盐和碱都是可溶的。如上述练习中(3)能反应,(4)则不能反应,因Cu(OH)2不溶。

7、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3页第2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已学的多边形面积并加以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解析:

  本学期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而来。理解推导的过程,对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了这些,学生今后即使忘记某个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自行推导得出。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转化思想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李爷爷有一块地,种了三种蔬菜,是哪三种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与问题。

  信息:种茄子的是一块三角形的地,底长15 m,高是32 m;种黄瓜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25 m,高是32 m;种西红柿的是一块梯形的地,上底是15 m,下底是23 m,高是32 m。

  问题: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复习方法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15322

  =240(平方米)

  思考: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为什么要除以2呢?

  (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请同学拼一拼,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532

  =800(平方米)

  思考: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而不是底斜边呢?

  (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减下三角形,就可以拼得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一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另一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15+23)322

  = 608(平方米)

  思考:有谁能说一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李爷爷菜地的总面积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汇报。

  方法一:总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240+800+608

  =1648(平方米)

  方法二:三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梯形,上底是(25+23)米,下底是(15+25+15)米,高是32米。

  总面积=[(25+23)+(15+25+15)]322

  =1648(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呈现简单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和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既巩固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又发展了学生迁移、转化的方法和思想。带着问题动手操作,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一步唤起对旧知的回忆。用不同的方法求菜地的总面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指名说清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既可分段列式,也可以综合列式。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评价。

  4.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题目给出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条件: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后,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第7题与第8题属于基础题,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巩固平行四边形及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进一步熟练面积计算公式;第9题的难度有所加大,体现运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开放性,既可通过割的方式,也可通过补的方式来计算,方法三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第10题更为灵活开放,学生先确定方法,再找出相应的长度计算,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方法,优化认知,形成共识。

  四、全课总结

  这堂课你巩固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将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回顾,既加深印象,又将复习中获得的新知表达出来,让同学们共享,使其对知识的认知再次得到提升。

8、《克和千克复习课》的教案一等奖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107页12题。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教材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必要性。结合主题图,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在通过掂一掂的活动形成直观感受后,认识称物品的测量工具,并继续借助天平使学生对1克、1千克形成直观感受。借助前面学习中积累的直观感受和经验,通过估量解决问题,深化本单元知识的学习。练习用不同形式的题目将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有趣的呈现。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单元知识整理,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

  2.通过举例、判断、交流,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的表象,利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3.四人小组交流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并用电子称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验证。

  4.综合运用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估测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难点:质量单位正确表象的建立。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克和千克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都学会了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表格等)把这个单元所学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

  (3)你会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2.举例说明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第八单元。(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整理和复习)

  2.交流梳理结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预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推选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预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汇总:

  (1)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1克→1枚2分硬币的重量,1千克→两袋500克盐的重量。1千克=1000克

  (2)解决问题:想:1克、1千克大约有几个常见的物体重

  估:通过掂量物体进行质量的估计

  选:选择合适的单位

  师:在这个单元中,记住1克、1千克的重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解决问题。比比看,谁记得最准

  3.及时检测

  (1)请举例说明1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一些。

  (2)抢答: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有哪些?

  (3)举例说明1千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

  (4)抢答:质量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有哪些?

  (5)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

  7粒黄豆大约重1(),1包餐巾纸重5(),1瓶洗衣液重5(),1箱苹果重20()

  (6)你能估计出身边哪些物体的质量?寻找身边最感兴趣的三个物品,先估一估,再用电子秤量一量。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测量并汇报。

  4.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根据刚才复习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知识梳理,看,(出示思维导图),老师是用这样的方式梳理的,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反思,更好地掌握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个单元学习之后都能养成这样梳理的好习惯。

  5.随堂小测

  【知识点1】认识克

  下面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体是()。

  ①②③④

  【答案】③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1克表象的建立。1克的质量不仅是克这个质量单位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更是学生估测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实际重量的标准,因此应在教学时格外重视。

  【知识点2】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答案】克;千克;克;克。

  【解析】注意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质量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知识点3】改错

  爷爷收到了一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克重。孙子:小明 2013年6月11日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了?

  【答案】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千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孙子:小明 2013年6月11日

  【解析】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首先学生要对1克和1千克有正确的表象,其次要能够想象出物体的质量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对于生活中不常见的物体,通过比较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了。

  六、课后作业

  1.排序

  990克 1千克 90克 9千克

  ()>()>()>()

  【答案】9千克>1千克>900克>90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关系的掌握,学会利用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它们各重多少?

  【答案】12;6;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计算。题目的着手处是最后一幅图,容易使不够细心的学生误以为没有解决办法。

9、复习课《修改病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句子复习(修改病句)

  教学目的:会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见的病句的类型;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能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重、难点:寻找病因,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要的方法修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日期:20xx年5月12日上午第1节

  执教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有毛病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是在词语之间的联系上有毛病,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病句”。为了把意思表达准确,表达清楚,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修改病句。

  二、复习修改病句

  (一)、温故知新

  1、回忆类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常遇到的病句都有哪些类型?谁来说说。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啰嗦、指代不明、前后矛盾、不合事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修改病句,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修改病句,一般可分四步:

  读:默读原句,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

  找:找准病因。

  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修改:加、换、删、调、改。但在改时要对症下药,改动要少,切勿添枝加叶,要保持原意。

  查:查句子语法、逻辑是否正确,查句子是否保持原意。

  3、小结。

  修改病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它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4、类型练习:

  ⑴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⑵永春的春天是异常美丽的地方。

  ⑶我们为他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

  ⑷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⑸他说错了一句错话。

  ⑹参观了化工厂和造纸厂后,大家都说:“这个厂变化真大。”

  ⑺参加春游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⑻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5、师生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判断题:下面病句哪一种改法最正确,请在括号里打“√”。

  ⑴病句: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多,牛姆林是唯一的一处。

  ①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多,牛姆林是最美的一处。…………(       )

  ②永春的名胜古迹不多,牛姆林是其中的一处。…………(       )

  ③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少,牛姆林是其中的一处。…………(       )

  ④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多,牛姆林是唯一的。………………(       )

  ⑵病句:面对着碧波荡漾的东张水库。

  ①我面对着碧波荡漾的东张水库。……………………(       )

  ②面对着碧波荡漾的东张水库,我放声歌唱。………(       )

  ③碧波荡漾的东张水库多美啊!………………………(        )

  ④我面对着波涛汹涌的东张水库。……………………(        )

  2、读句子,有错误的打“×”,并改正过来。

  ⑴大家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

  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而且有办法解决。(        )

  ⑶这只小花猫浑身雪白,一根杂毛也没有。(        )

  ⑷听到我国又发射一颗人造卫星的消息,高兴得跳起来。(       )

  ⑸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

  ⑹太阳能发光,能发热,是一个大火球。(           )

  (三)提高训练

  1、综合练习:

  ⑴夏天的`晚上,常常卧在院子里看星星。

  ⑵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端正了学习习惯。

  ⑶英语对我很感兴趣,我特别喜欢。

  ⑷小明和小毛参观了化工厂,他受到了很大教育。

  ⑸昨天傍晚刮了一夜风雨。

  ⑹我的家乡是福建人。

  ⑺我不禁忍不住流出泪来。

  ⑻我一定改善不好的坏习惯。

  ⑼老师今天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⑽花园里,万紫千红的红花争相开放。

  ⑾王明从小爱学习,形成了动脑筋。

  ⑿《林海》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⒀李大钊与其牺牲生命,也决不向共产党屈服。

  ⒁尽管天气不好,总是按时到校。

  2、师生讲评。

  3、质疑问难:

  我们已经复习了病句的各种类型,同学们还有其它地方不明白或不理解的请上来说说。

  (四)综合训练。

  ⑴、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春游黄浦公园。公园里络绎不绝的游人。各色各样的红花都开了,有一串红、月季花、腊梅花……红的像火,白的像雪。蜜蜂、蝴蝶在花中飞舞。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说:“多么诱人的春色呀!”登上二层楼的亭子,我举目四望,只见浩浩荡荡的黄浦江水向东奔走,浦江上面烟囱林立,外白渡桥上车来人往,车水马龙……这一切,真叫人心慌意乱。

  ①复习修改方法:Ⅰ、读通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Ⅱ、修改不恰当的字、词。Ⅲ、修改语法、逻辑上有错误的我句子。Ⅳ、修改语段上用错的标点符号。

  ②尝试修改

  ③小组讨论

  ④汇报交流

  ⑵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并在原处改正。

  有一天,天气很热。光顾向我们朴课,很晚还不去幼儿园接她的孩子……明明。孩子自己跑回家,小脸冻得通红。这件事,被我感动的眼泪只在眼眶里转。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怎样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对语法上有毛病或逻辑上有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有的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法,只要表达清楚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病句时,千万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总之,修改病句要认真开动脑筋,巧用修改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