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一等奖说课稿
1、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选手,我说课的课题是(写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根据新课标要求,中国古代史主题是以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
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从夏朝国家的产生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革,本单元是古代史上,中国开始走上国家社会的开端。本课重点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发展,为本单元后续朝代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我所授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教师要做到育才施教,必要要做到了解学生、掌握学情。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归纳能力,而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里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认识到历史课时一门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哎发表见解,爱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生理特点,一方面,利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课堂上,另一面,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并依据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难点
纵览本课,由家天下的夏朝、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在这一年龄段,思维能力有所局限,同时也是发展时期,因此我将通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作为本课重点;同时,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难以理解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针对每课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教法和学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本课依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所采取的教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课我使用复习导入法,通过设置问题: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即复习上一单元只是,同时引出禅让制,教师指出在大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导入今天所学新课。
2、教授新课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
1)在第一子目“家天下”的夏朝中
第一个部分,首先出示“大禹陵”的图片,设置问题: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此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知识,认识到大禹由于治水成功,地位的提高。设置第二个问题,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获得大禹“涂山会盟”和“制作九鼎”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随着大禹的地位提高,进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其次,板书,夏朝的建立,让学生根据课本回答出夏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并且结合地图册,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地图,认识到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通过设置问题: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简单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次,通过提“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引出启继承王位,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让学生讨论书中“想一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比较法,认识到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区别。
第二个部分,板书,夏朝的发展。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这之后,教师通过问题,夏朝就这样一直繁荣下去了吗?过度到下一个子目的学习。
2)在第二个子目“商汤灭夏”中,
首先,结合书本,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设置讨论问题: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
于此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商族的强大,引导学生推断:商灭夏。接着,板书商的建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商建立的时间、都城。
其次,观察《商朝形势图》,使学生认识到商代前期先后七次迁都,通过设置提问: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商代迁都的原因。板书:盘庚迁殷。通过地图册,使学生殷的地理位置。
再次,板书商代的发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学生在国家机构上的建设。同时,指导学生阅读书本阅读部分,以及观察《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蚕》、《商代铁刃铜钺》,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3)在第三个子目“武王伐纣”中,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设置提问: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纣王?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商纣的残暴。接着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引出武王伐纣的事实。板书:西周的建立。学生归纳时间、都城。接着,通过书本议一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其次,板书西周的发展:指导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西周在经济上的发展。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再次,板书东周的建立: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归纳知识点: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3、小结: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4、〖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2、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选手,我说课的课题是(写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根据新课标要求,中国古代史主题是以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从夏朝国家的产生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革,本单元是古代史上,中国开始走上国家社会的开端。本课重点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发展,为本单元后续朝代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我所授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教师要做到育才施教,必要要做到了解学生、掌握学情。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归纳能力,而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的方向;其次,从心里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认识到历史课时一门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哎发表见解,爱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生理特点,一方面,利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课堂上,另一面,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并依据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难点
纵览本课,由家天下的夏朝、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在这一年龄段,思维能力有所局限,同时也是发展时期,因此我将通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作为本课重点;同时,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难以理解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针对每课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教法和学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本课依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所采取的教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课我使用复习导入法,通过设置问题: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即复习上一单元只是,同时引出禅让制,教师指出在大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导入今天所学新课。
2、教授新课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
1)在第一子目“家天下”的夏朝中,
第一个部分,首先出示“大禹陵”的图片,设置问题: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此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知识,认识到大禹由于治水成功,地位的提高。设置第二个问题,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获得大禹“涂山会盟”和“制作九鼎”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随着大禹的地位提高,进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其次,板书,夏朝的建立,让学生根据课本回答出夏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并且结合地图册,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地图,认识到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通过设置问题: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简单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次,通过提“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引出启继承王位,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让学生讨论书中“想一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比较法,认识到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区别。
第二个部分,板书,夏朝的发展。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这之后,教师通过问题,夏朝就这样一直繁荣下去了吗?过度到下一个子目的学习。
2)在第二个子目“商汤灭夏”中,
首先,结合书本,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设置讨论问题: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于此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商族的强大,引导学生推断:商灭夏。接着,板书商的建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商建立的时间、都城。
其次,观察《商朝形势图》,使学生认识到商代前期先后七次迁都,通过设置提问: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商代迁都的原因。板书:盘庚迁殷。通过地图册,使学生殷的地理位置。
再次,板书商代的发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学生在国家机构上的建设。同时,指导学生阅读书本阅读部分,以及观察《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蚕》、《商代铁刃铜钺》,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3)在第三个子目“武王伐纣”中,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设置提问: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纣王?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商纣的残暴。接着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引出武王伐纣的事实。板书:西周的建立。学生归纳时间、都城。接着,通过书本议一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其次,板书西周的发展:指导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西周在经济上的发展。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再次,板书东周的建立: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归纳知识点: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3、小结: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4、〖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大量的文物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同时,教师还在教学重难点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讲故事等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本课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制大事记年表的方法,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一等奖说课稿
一、 教材
(一)教学内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课则掀开了祖国历史的篇章,内容包括了三个子目,即“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我国远古居民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时序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
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的基础。本课不仅掀开了祖国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类起源及演变的问题,对同学们今后学习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课标对本课知识作了如下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根据课标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简单。我结合教材内容,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不断演变发展进步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感知、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基本史实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原历史情景。初步掌握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历史信息,构建起远古居民发展演变的历史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同学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初步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及人类本身”的唯物史观。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人类的起源,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依据: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对于这一问题,教材虽未重点阐述,但有必要为同学作简单介绍,这符合七年级同学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的掌握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利于同学总体把握远古居民的概括及其发展的历程。
难点: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他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特点,火的使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形式。
依据: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学生掌握远古居民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情况有利于理解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完善自身并推动社会的发展。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 教法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喜欢!
4、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的文化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支医学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地理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生物学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古籍《上书》和《周易》艺术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青铜器上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通过展示适当的甲骨文图片,使学生对甲骨文以及其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讲述科学和技术时,教师应强调周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可以采用由学生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时期各自文化成就的形式进行小结。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当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由于,占卜之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帝王起居,小道百姓生活,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成为现今人们研究上古史的重要史料。
易错概念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而不是公元前841年(西周)。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理解为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了。
典型例题
例1与夏朝相比,商朝文化的进步表现在()。请从下面表达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奴隶地位低下②青铜冶铸技术提高
③成熟的文字再现④历史上的`确发纪年开始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夏、商时期文化发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夏、商两朝文化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
例2从商代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请从下面表述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②今天汉字的雏形
③商王的社会活动④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考查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情况。汉字大约产生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是不准确的。
5、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的兴亡》教案一等奖
《西周的兴亡》主要需要了解西周的更替,理解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的兴亡》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 以维系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 导学生神话作 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二、新课讲授
(一)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 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反戈一击)。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3、西周的建立: 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
(二)分封制
1、学生一起 阅读教 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 实行分封制 ?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三)西周的结束
1。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 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2。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 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
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 后学习测评题
6、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的兴亡》教案一等奖
《西周的兴亡》主要需要了解西周的更替,理解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的兴亡》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 以维系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 导学生神话作 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二、新课讲授
(一)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 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反戈一击)。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3、西周的建立: 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
(二)分封制
1、学生一起 阅读教 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 实行分封制 ?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三)西周的结束
1。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 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2。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 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
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 后学习测评题
7、七年级历史《夏商王朝的统治》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我国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夏朝粮食等的生产。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商朝的繁荣: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奢侈。奴隶的悲惨生活:“人牲”和“人殉”。
通过的“商汤灭夏”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画,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商朝奴隶制文明的介绍,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奴隶制统治的残酷性,同时,还认识到奴隶社会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经济繁荣,它比原始杜会前进了一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通过“司母戊鼎”等手工业精品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国家文物观念的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分析
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阶级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夏朝出现了国家机构。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指导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才稳定下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重点分析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因为商朝无论在农业,畜牧业还是在手工业方面都超过了前代.特别是商代的.青铜器,从其铸造的精工、形状的繁多和花纹的精巧,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为全世界所有青铜器时代的文化所少见。
地位分析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他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开始了阶级社会。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讲解,是学生理解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朝代的更迭放入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虑。
教法建议
重点突破:
首先指导学生识别图示代表都城的图标,其次根据图示在地图上找到都城所在地。夏的都城为阳城;商的都城为毫。
难点突破:
首先介绍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发展、繁荣和衰亡4个时期,使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历史阶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抓住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说明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夏亡商兴的原因.主观即个人品德、对政事的态度;客观即人心向背,夏桀与商汤有何不同。从而教会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紧扣教材讲清"国家"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讲述商朝经济生产时,突出青铜器的制造及其巨大成就,教师可适当补充些材料,讲清奴隶是怎样制造青铜器的,及青铜器工艺之高超、产品之多,使学生感受奴隶们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重点讲述司母戊鼎,教师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充激情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
8、夏、商、西周的文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 | 商 | 西周 | |
文字 | 已有原始文字 | 甲骨文、金文 | |
天文 |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 ||
历法 | 《夏小正》 | 出现天干地支 | |
医学 | 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 | ||
地理学 |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 ||
生物学 |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 | ||
古籍 | 《上书》和《周易》 | ||
艺术 |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 |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青铜器上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 |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通过展示适当的甲骨文图片,使学生对甲骨文以及其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讲述科学和技术时,教师应强调周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可以采用由学生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时期各自文化成就的形式进行小结。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当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由于,占卜之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帝王起居,小道百姓生活,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成为现今人们研究上古史的重要史料。
易错概念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而不是公元前841年(西周)。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理解为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了。
典型例题
例1 与夏朝相比,商朝文化的进步表现在( )。请从下面表达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奴隶地位低下 ②青铜冶铸技术提高
③成熟的`文字再现 ④历史上的确发纪年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夏、商时期文化发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夏、商两朝文化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
例2 从商代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请从下面表述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 ②今天汉字的雏形
③商王的社会活动 ④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考查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情况。汉字大约产生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是不准确的。
9、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
商
西周
文字
已有原始文字
甲骨文、金文
天文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
《夏小正》
出现天干地支
医学
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
地理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生物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
古籍
《上书》和《周易》
艺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青铜器上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夏、商、西周的文化,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文化》。通过展示适当的甲骨文图片,使学生对甲骨文以及其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讲述科学和技术时,教师应强调周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可以采用由学生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时期各自文化成就的形式进行小结。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当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由于,占卜之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帝王起居,小道百姓生活,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成为现今人们研究上古史的重要史料。
易错概念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而不是公元前841年(西周)。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理解为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了。
典型例题
例1 与夏朝相比,商朝文化的进步表现在( )。请从下面表达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奴隶地位低下 ②青铜冶铸技术提高
③成熟的文字再现 ④历史上的确发纪年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夏、商时期文化发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夏、商两朝文化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
例2 从商代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请从下面表述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 ②今天汉字的雏形
③商王的社会活动 ④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考查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情况。汉字大约产生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是不准确的。
10、《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夏商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商朝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度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和王权专制的特征;宗法制是维系西周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血缘关系和政治统治相结合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了解夏朝和商朝统治的制度和思想,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教学,通过“设疑——探疑——释疑——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培养运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嗲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的能力;通过感悟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导入新课:
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而这三个节日都有祭祖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宗法情结”,来源于我国古代西周的宗法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去感受先辈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政权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和继承的传子制度。[公共权力就是大家所赋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过渡: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后到了桀时,由于他的凶狠、残暴等原因导致了人民的一致反对,于是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把夏给灭了,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部族完善了政治制度,那就是内外服的政治制度。
那么什么是内服,什么是外服呢?
(学生答)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附属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一方面,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与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求附属国承担义务;另一方面由于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商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有时还甚至与商王发生战争。除了内外服制度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
(学生答)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解析: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这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
过渡:上面我们在讲到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时说到,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附属国周部落所灭。
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周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死,年幼的周武王继位,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摄政,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与周成王,在他摄政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如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了分封制。那么,什么是分封制呢?
(学生答)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那么周公又是怎样实行分封的呢?结合西周分封形势图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