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等奖说课稿
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章第2节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包含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内容,侧重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及其能够成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原因。
教科书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呈现方式,落实了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相关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与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学习本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分析我的教学对象。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了解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高一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已经有了初中阶段的基础,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理念。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在探究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与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氨基酸结构通式;在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最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探究法等,总结归纳氨基酸相关计算;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此环节,通过提问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哪些食物富含蛋白、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目的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问题探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为了使学生认同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并知道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通过讲授法介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结构式,引导学生思考氨基酸的结构具有哪些共同特点?“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及其种类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蛋白质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基础。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那么20种氨基酸如何构成种类众多的蛋白质呢?教师通过图示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脱水缩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涉及计算题目的考查,因此讲解过程中会结合氨基酸结构通式讲解脱水缩合过程中肽键、氨基、羧基以及形成水分子的数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讨论总结,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的原因:每种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三)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其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究蛋白质常见的功能。教师提问蛋白质功能多样的原因?学生总结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环节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塑造。
环节三: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下面阐述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章第2节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包含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内容,侧重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及其能够成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原因。教科书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呈现方式,落实了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相关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与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学习本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分析我的教学对象。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了解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高一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已经有了初中阶段的基础,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理念。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在探究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与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氨基酸结构通式;在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最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探究法等,总结归纳氨基酸相关计算;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此环节,通过提问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哪些食物富含蛋白、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目的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问题探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为了使学生认同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并知道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通过讲授法介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结构式,引导学生思考氨基酸的结构具有哪些共同特点?“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及其种类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蛋白质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基础。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那么20种氨基酸如何构成种类众多的蛋白质呢?教师通过图示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脱水缩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涉及计算题目的考查,因此讲解过程中会结合氨基酸结构通式讲解脱水缩合过程中肽键、氨基、羧基以及形成水分子的数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讨论总结,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的原因:每种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三)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其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究蛋白质常见的功能。教师提问蛋白质功能多样的原因?学生总结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环节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塑造。
环节三: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下面阐述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略。
3、《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学必修2(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章第4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特点和DNA复制过程已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学习的,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和延伸,同时又为学习后面《生物的变异》埋下伏笔,因此,这部分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是一个微观领域的变化,学生缺少直观的体验,而且这个过程涉及到的新概念比较多,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转录、翻译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知识、能力、情感这三维目标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将问题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尝试利用模型制作,建构知识体系。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是新课的导入,本节课选用荧光鼠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随后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提炼信息,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老鼠能发光的原因是因为水母的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体内得到了表达。
根据潜科学思想,学生对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必定会产生疑问:细胞核中的基因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学生进行讨论、作出猜测,在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地完成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我先提出了转录和翻译这两个名词,将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来讨论。首先是遗传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RNA上完成转录过程的?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已经学过了DNA的复制过程,对转录过程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学生先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教材,学会利用教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然后观看转录的视频,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有助于理解转录过程。对转录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利用图片对转录的场所、产物和需要的条件等内容进行讨论、归纳和总结,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通过这个环节,增强了识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突出教学的重点。转录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易错的内容是碱基配对方式,接下来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尝试模拟转录过程,自己暴露出问题(请大家看教学实录)。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要明确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因为A—U和A—T的配对是最容易错的,所以我特意为学生准备了A、T、C、G、U五种碱基供学生选择。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板演的学生,更要关注台下其余学生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思维的定势,很明显演示的结果出现了差错。这是错误的RNA链,我是这样来处理的(请看),让其他学生根据活动结果,进行评价纠错,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学生纠正后得到的正确的RNA链,通过学生间的互评,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提高学生思维的兴奋性。通过严格的碱基配对,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上完成了转录过程。
RNA又是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完成翻译过程的呢?学生还是先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然后通过观看翻译的视频,将抽象的问题尽可能的直观化。翻译这部分内容还有一个特点是概念比较多,学生如何准确的把握理解概念也成了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我是这样来解决的,比如在密码子概念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有了直观的感受:RNA上排列的是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而蛋白质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组成,RNA上的4种碱基如何将决定20种氨基酸呢?通过探讨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的问题,引导学生推理、归纳,最后自己概括出密码子的概念(请大家看教学实录),通过对遗传密码、密码子、反密码子几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构建,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在“问题教学法的指导下”,学生摸着石头过河,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对翻译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并没有像学习转录过程那样直接进行归纳、小结,构建知识网络,而是利用模型4人一组尝试合作完成翻译过程的模拟。(请看教学实录)“这是在教学中使用的核糖体模型,这是信使RNA模型,这是转运RNA模型,用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的氨基酸。”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得到的一条四肽链。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接下来这个环节是请学生代表展示成果,对翻译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突出教学重点。(请看)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翻译过程,通过这个环节,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同时也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对转录、翻译和复制过程的比较,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疑问“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运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原理,了解发荧光小鼠、发荧光小猪等奇特生物的培育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课后利用互联网收集与遗传信息表达相关的信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
4、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1.提示: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腐竹;奶类制品,如奶粉、酸奶、袋装奶;还有肉、蛋类食品,如烤肉、肉肠、鸡蛋,等等。
2.提示: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3.提示:因为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人体内约有20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需要而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所以有些食品中要添加赖氨酸或苯丙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
1.每个氨基酸都有氨基和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代表了氨基酸分子结构中主要的部分──氨基和羧基。
〖讲述〗先讲功能再讲结构。
〖板书〗二、蛋白质的功能
1.蛋白质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例如,细胞中的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都是由不溶性蛋白质与脂质组成的。人和动物的肌肉等组织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如横纹肌中的球状蛋白,平滑肌中的胶原蛋白,毛、甲、角、壳、蹄中的角蛋白等。)
2.蛋白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酶。(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相应的酶参与下进行的。)
3.有些蛋白质具有运动的功能。(例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肌肉收缩系统的必要成分,它们伴随着肌原纤维的收缩而产生运动。细菌的鞭毛或纤毛蛋白也能产生类似的活动。近年来发现,在非肌肉的运动系统中也普遍存在着运动蛋白。)
4.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的功能。例如,脊椎动物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和无脊椎动物中的.血蓝蛋白,在呼吸过程中都起着输送氧的作用。血液中的脂蛋白有运输脂质的作用。
5.蛋白质的又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调节或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遗传信息的表达。(如阻遏蛋白等。)
6.有些蛋白质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例如,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参与血糖的代谢调节,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7.有些蛋白质可以作为受体,起接受和传递信息的作用。(例如,接受各种激素的受体蛋白,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蛋白(如味蕾上的味觉蛋白)等。)
8.有些蛋白质参与机体防御机能,如抗体。
(近年来,对于蛋白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例如,用蛋白质工程的方法制成在低温下保存半年的干扰素,用于微电子方面的蛋白质元件等。由此可见,人类对蛋白质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第一课时完。
〖板书〗三、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1.提示: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一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或几条多肽链折叠形成蛋白质。
2.提示:食物中的蛋白质要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蛋白酶、肠肽酶等多种水解酶的作用,才能分解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要形成二肽、三肽到多肽,由多肽构成人体的蛋白质。人体的蛋白质与食物中的蛋白质不一样,具有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
3.提示:10个氨基酸能够组成xx条互不相同的长链。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不同是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原因。
〖旁栏思考题〗
〖提示及板书〗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个水分子,形成n-1个肽键。同理,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脱掉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
〖小结〗略
〖作业〗练习
〖提示〗基础题
1.(1)√;(2)√。
2.a。3.b。
拓展题
提示: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和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都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相同。
5、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一等奖
教学过程:
(一)本节的总体要求:体温受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体温的恒定受激素和体液的调节,同时,动物的行为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要知道体温的控制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的,体现出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样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探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二)本节教学过程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1、首先了解恒定的体温的'意义。可以通过学生读图3-33两图,知道人和某些动物的体温恒定的意义。
2、对于正常人的体温的测量、范围以及影响的因素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为什么体温会恒定?这实际是产热和散热两过程的平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表,总结得出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学习产热过程。由于表给人的感觉不直观,所以可转化为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图表的转化、建构能力)在产热的同时也在散热,散热的方式与外界的温度直接有关。这可以通过常温和高温天气的情况下,人体的散热情况来举例解释。在这一过程中,体温的恒定受到脑的控制。具体的控制通过读图3—36来解决问题。
4、高温天气的“中暑”现象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对学生进行自救和安全教育。
(三)本章的教学活动安排:
本章的实验共计4个实验和两个探究。
1、蚕豆发芽的实验;
2、对刺激的反应;
3、膝跳反射;
4、体温的测定;
5、学生实验:植物的向性实验。图表39个,思考8个,讨论6个。应该说每一个实验都容易完成。相对较难的是植物的向性。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给出充足的时间保证他们完成。其次,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中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是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非是要照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去做一遍。两个探究的实验,课标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是要求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所了解。基本学会撰写调查报告。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其中的第二个作为对象,因为它与学生更贴近,更相关。
(四)本章的难点: 我认为还是在反射与反射弧处,难在它的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学习起来很空。因此在其教学中,我采用了上述设计。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化抽象为具体一点,降低难度。
以上是本人在去年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6、《生命生命》与《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一等奖
《生命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导学,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一.以文本为例子,夯实阅读基本功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用激昂的音乐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用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音乐旋律迸发出的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中去感受生命、珍视生命。
2.导入新课。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为此不惜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珍爱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强忍病魔的折磨,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议,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身心的投入课文,去体验、领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一)美读。配乐朗读,便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同时,感知整体结构是前叙后议。
(二)精读。方式采用四部曲: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组——同桌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师生研讨)。设计的问题组如下:①文章前半部分是记叙,叙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②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③三个事例有三点思考,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④用心体味、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畅谈你从中得到的教益。
(三)品读。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仅仅活了几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品味、分析,为学生积累词语和妙句做准备。
(四)赏读。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赏读,回味全文,体验作品的精妙。
二、以文本为靶子,激发主体探求欲。
利用课后同题文章《生命生命》(美国克伦沃森)给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活动平台。可围绕以下思考题来阅读、讨论。
1.思考问题:两篇《生命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内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选取生命中的寻常小事。
3.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课文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1)课文选取三件事,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选取一件事。(2)课文在记叙的基础上,以议论形式揭示题旨;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主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显现主旨,结尾言尽旨远。
三、以文本为引子,引导学生求发展
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人士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①听朗读录音: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安排学生课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讲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③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事迹。课外阅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等。
叙述议论
小事
飞蛾的求生欲生命的'意义
珍惜
香瓜子的生命力思考生命的价值
自己的心跳生命的把握
铺垫感悟
点拨— 创新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感悟意蕴美
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
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
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有声有色的渲染、极其夸张的点画,和盘托出了人与生机勃勃的自然的无比亲和——情与景相生。
各种称谓,写得也格外亲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与这些极富人情味的景物和诗、欢笑、唱歌……亲昵的称谓、关爱的眼神、温馨的话语、发自心底的赞美。这都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舒心惬意!——物与我相忘。
(二)美读。品析想像美。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像,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而后诱导学生找出想像奇特的段落和句子。
点拨:“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恣肆的文笔,奇特的想像,情如泉涌而又不乏韵外之意,透露出的是自然与人的敦厚之情及作者对自然的顶礼膜拜。这些美的想像,发掘出了人性中善的因子,达成了自然之景与人之性灵的完美沟通,创设出了使人陶醉的意境。
二、发现美,积累美。
(一)研读。探究语言美。本文简约流畅的文笔,形象明丽而又毫无修饰痕迹的语言,清爽的笔调,同作者笔下描写的自然之景一样淳朴清秀。指导学生用心研读,并潜心品味个别妙句。
点拨:“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文句不作雕饰,信手拈来,却又自然恬静清新。“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写得无拘无束,不求节律韵调,却又别有一番动人的韵致。“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这些行云流水的、娓娓道来的似聊天般的文字,淡而有味,纯而含韵,意蕴深邃,质朴中蕴涵着无尽的隽永。
(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围绕“美”点来积极地赏析。哪怕是一句一词的品析,也是最美的心声。
点拨之一:如我认为文章美在“作者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点拨之二:
文章美在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为朋友,人称的变换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三、思考美、延伸美。
(一)推荐一些美文,如《囚绿记》片断,与学生一起赏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1.品意境;2.品语言;3.品美句。让学生畅所欲言,继续完善自身。
(二)拓展延伸。设计“假如你是(景物),请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以写作促阅读、求发展。
1.“美”的情景设计
2.“美”的流程图
意蕴美景情意和境相谐
想象美树人情同景相生
语言美清新流畅物与我相惬
7、《关爱生命保护自然》一年级开放式识字活动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的
1、认识汉字:狮子、骆驼、斑马、丹顶鹤、鹦鹉
2、拓展识字动物类认字:雄鹰等等
3、能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玩具,动物卡片,用所学新字。词讲一个故事或者说一句完整的话。
4、能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玩具、卡片朗诵表演自编或收集的儿歌。
5、培养学生利用进行拓展识字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识字意识,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资料收集,有关动物挂图,一至二幅,学生自做的.词卡、资料卡、小报等。
2、歌曲磁带、实物投影仪、动物头饰、生字卡片、奖品、教师自编短文(同在一片蓝天)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播放歌曲)
美丽富饶的松嫩平原,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一望无尽的芦苇展现在地平线上,姿态优美的丹顶鹤时而嬉戏,时而引颈高歌,时而翱翔蓝天翩翩起舞,远处一只罪恶的猎具伸向丹顶鹤,砰的一声,一只丹顶鹤受伤跌进了芦苇荡里,它痛苦地挣扎,发出绝望的哀鸣。这时,一个小女孩勇敢的跳进芦苇荡抱起丹顶鹤向岸边划去。然而,芦苇下边的沼泽地使小姑娘越陷越深,在这生死关头,小姑娘用平身的力气,托起受伤的丹顶鹤,丹顶鹤得救了。可是,勇敢的小女孩却永远没有回来。
二、观察图画
1、图上画了什么?教师出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拼读正音。
2、分析字形。A、读一读。B、小组自组学习。C、游戏一: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二:带上头饰表演,巩固所学生字。
四、拓展识字
提问:
1、你还喜欢哪些动物?
2、你喜欢它的什么?叫声、动作、生活习性。
提问:
1、你收集了什么动物资料?新认识了哪些字?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
提问:
4、现在你最想对你的心朋友说些什么呢?
五、学生读短文,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作画。
1、老师指导读段文。
2、学生有感情的读短文。
3、学生理解做画。(回家请家长评议)。
六、总结:
小朋友今天学得真不错,不仅认识了许多动物,还懂得了关爱动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小朋友下来还要留心观察,就会认识更多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