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一等奖说课稿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说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就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2、教学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本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2、 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复习导入,走进文本
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了旱灾的可怕,知道了水罐变化这条明线,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水罐变化的原因。上课伊始,我先是复习了本课的部分词语,然后以图片、文字相结合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引出人们在大旱灾时对水的极致渴望。
然后衔接到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一天晚上,天黑漆漆的,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去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她走了很久很久,可是,哪儿都找不到水,终于,又累又渴,倒在沙地上睡着了。紧接着,让学生在轻柔悠扬的轻音乐中,自读课文,随着文本,随着小姑娘而感动。
2、整体感知,回忆内容,导出课文明“线”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几次神奇的变化?
通过学生的回答,理清课文脉络,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展示:空木水罐——满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面对这样的变化,你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质疑,归纳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课题为什么叫《七颗钻石》,而不叫……
建构主意认为:师生、生生之间需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在相互探讨中进行交流和质疑。这就是所谓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一个契机。
3、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课文暗“情”
由于教材层次是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关系,我通过把握课文、品词句、议论、促体会、想像、升情感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扩展教学,针对不同变化选择不同切入点进行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所以,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了示范分析与自我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在水罐的`第一次变化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与爱心,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读中体会、感悟,适时进行拓展想像:水罐中的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让生展开大胆的想像,畅所欲言,训练临场语言表达能力。再以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教学,不过评价的主流应是积极的、鼓励的、富有启发性的。
在水罐木变银的部分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小狗的前后变化对比出小姑娘的美好心灵,从而凸显她的爱心之无私。
银变金的部分有个理解难点,这里要让学生体悟、总结出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是:爱,不仅有小姑娘对母亲、对小狗和他人的爱,也有母亲对女儿的爱。是人间广博无私之爱创造了奇迹。在这一部分着重训练学生朗读母亲所说的那句话,从那句话中体会出母女间的深情。可先指名读,生评,再指名读,然后分角色读。
最后的变化:从金水罐中跳出钻石、涌出水流。这里用讨论法突破难点。从前面我们可以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种变化都与爱心有关,是什么样的爱竟然使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呢?这里可结合前几次的变化来谈小姑娘与母亲都拥有一颗博大而无私的爱心,当小姑娘忍着焦渴把水递给过路人时,她的爱心就如同钻石般可贵,闪耀着异样的光芒。是这种无私的爱,给人间带来了希望,照亮了人间。
与此同时,进行拓展、说话练习:小姑娘的爱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源源不断、新鲜的水流,干渴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如果有了水,人们会说---------------;动物会说----------------;花草树木会说-------------------。)让学生契合本文童话的主题,充分、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4、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向学生提出疑问:
(1)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想做些什么呢?
①文中的小姑娘为了找水,累得倒在了沙地上,这水是多么的宝贵啊!读完这个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有什么想法呢?(节约水资源,倡导环保、和谐等。)
②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世界?从中,你懂得了什么?(会感受爱,更要懂得珍惜、感恩。世界因爱而美好.....)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
四、说板书设计
19 七颗钻石
爱心——奇迹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说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就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2、教学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本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2、 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复习导入,走进文本
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了旱灾的可怕,知道了水罐变化这条明线,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水罐变化的原因。上课伊始,我先是复习了本课的部分词语,然后以图片、文字相结合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引出人们在大旱灾时对水的极致渴望。
然后衔接到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一天晚上,天黑漆漆的',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去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她走了很久很久,可是,哪儿都找不到水,终于,又累又渴,倒在沙地上睡着了。紧接着,让学生在轻柔悠扬的轻音乐中,自读课文,随着文本,随着小姑娘而感动。
2、整体感知,回忆内容,导出课文明“线”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几次神奇的变化?
通过学生的回答,理清课文脉络,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展示:空木水罐——满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面对这样的变化,你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质疑,归纳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课题为什么叫《七颗钻石》,而不叫……
建构主意认为:师生、生生之间需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在相互探讨中进行交流和质疑。这就是所谓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一个契机。
3、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课文暗“情”
由于教材层次是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关系,我通过把握课文、品词句、议论、促体会、想像、升情感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扩展教学,针对不同变化选择不同切入点进行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所以,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了示范分析与自我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在水罐的第一次变化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与爱心,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读中体会、感悟,适时进行拓展想像:水罐中的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让生展开大胆的想像,畅所欲言,训练临场语言表达能力。再以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教学,不过评价的主流应是积极的、鼓励的、富有启发性的。
在水罐木变银的部分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小狗的前后变化对比出小姑娘的美好心灵,从而凸显她的爱心之无私。
银变金的部分有个理解难点,这里要让学生体悟、总结出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是:爱,不仅有小姑娘对母亲、对小狗和他人的爱,也有母亲对女儿的爱。是人间广博无私之爱创造了奇迹。在这一部分着重训练学生朗读母亲所说的那句话,从那句话中体会出母女间的深情。可先指名读,生评,再指名读,然后分角色读。
最后的变化:从金水罐中跳出钻石、涌出水流。这里用讨论法突破难点。从前面我们可以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种变化都与爱心有关,是什么样的爱竟然使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呢?这里可结合前几次的变化来谈小姑娘与母亲都拥有一颗博大而无私的爱心,当小姑娘忍着焦渴把水递给过路人时,她的爱心就如同钻石般可贵,闪耀着异样的光芒。是这种无私的爱,给人间带来了希望,照亮了人间。
与此同时,进行拓展、说话练习:小姑娘的爱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源源不断、新鲜的水流,干渴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如果有了水,人们会说---------------;动物会说----------------;花草树木会说-------------------。)让学生契合本文童话的主题,充分、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4、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向学生提出疑问:
(1)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想做些什么呢?
①文中的小姑娘为了找水,累得倒在了沙地上,这水是多么的宝贵啊!读完这个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有什么想法呢?(节约水资源,倡导环保、和谐等。)
②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世界?从中,你懂得了什么?(会感受爱,更要懂得珍惜、感恩。世界因爱而美好.....)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
四、说板书设计
19 七颗钻石
爱心——奇迹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识字3》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对对子的方式识字,有三组对子组成。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读着课文就如自己在阳光明媚的三月里,走在青山绿水间。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媒体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雾、霜、朝、霞?等13个生字,会写?秀、香、和?2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难点是对?对子?的理解。为了突出重难点,在设计思路时,努力以读为主线,在读通、读好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早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瞧,我们的家有多美!(展示图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优美的大自然景物图片)
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在这个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各种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们,我们都非常喜爱她。一位作家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写成了对子歌,板书:对子歌 就在识字3 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想读吗?好!我们做好读书的准备,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同学们:读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就像大家所说的遇到不认识的字动手画一画,或请拼音宝宝帮帮忙,也可以问你的小伙伴或老师。那你们就快快开始吧!
2、读得可真投入啊!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要和我们打招呼,你认识他们吗?读读看,看你认识了谁?学生自由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提问:你认识哪些生字宝宝?生读。
3、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谁来当小老师?例如:霜是三拼音,请跟我读(霜、朝、蜂、紫)朝是多音字霜 蜂?拼读。
4、手拉手开火车读生字。
5、 你发现了吗?有一些样子长得很象的生字宝宝想回家了,你能把他们安全的送回家吗?出示三间房子: 比如:我们可以从偏旁去想一想。请三个同学上台摆卡片。
6、他们回家了,你能用什么好方法很快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吧!(蜂—蝶都有虫字旁;雾—霞—霜都有雨字头;李—杨都有木字旁。
7、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如果我把它们放在别的地方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语。齐读,有不懂的地方吗?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的特点
1、生字宝宝很调皮,生字宝宝又藏到课文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赶紧读读课文,对照图画想一想,相信我们的眼前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自由读。
2、刚才小朋友读了课文,谁能勇敢的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一听(指名3人分小节读)评:谁读得最好?(请同学做小评委)学生读完后,正音:难读的生字
3、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对子歌有怎样的特点呢?? 眼睛看大屏幕齐读。(字数相同,每句短语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或词语)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词是一个对一个,两个对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4 、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老师和大家对着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拿起书,做好准备。还想这样读吗?同桌小朋友也来读一读。
5、我们要加快节奏,我们拍手读读对子吧!.
(四)、书写练习
1、这群生字宝宝又也出来了,(出示生字)我们也跟他们打招呼?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吗?这里也有一些样子长得很象的宝宝,谁
能找到?(秀香和 )他们都有相同的什么,什么不同?
2、书写指导:秀 香 和
A请大家仔细观察,写禾字头和禾字旁有什么不同?你有新发现吗?(禾子头;上下结构,写得比较宽扁;和字旁写得比较瘦长)
B师范写?和 香 秀?,提醒和 禾字旁很懂得谦让,要不然两撇都那么长,就会打架了,这样一让,这个字就更好看了。要写得紧凑。
C?秀?重点指导?禾字头?:写得扁一些;撇和捺尽量舒展,要盖住下面部分。秀的横从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捺。
D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同桌互相看一看,看他的字写得好就给他画个五角星,如果有错误就帮他指正一下。?
(五)、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2个字,还学了
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1.背一背对子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六、说板书设计: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识字所以我采用简洁的板书设计
识字三
对子歌 香 秀 和(指导书写)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讲读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4、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自读要求)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5、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
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自读要求)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马的世界》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地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归纳综合的能力;了解有关”马”的文化知识,进而认识到中国历史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与内涵,丰富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勤劳恳干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教师按学生的兴趣以及有关马的知识性质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三五天内进行收集整理,小组归纳相关课题的知识;
活动课展示,由每个小组的组长主持本组的展示.
3.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树立崇尚真知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真知的能力,重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资源与教具:报刊、书籍、字词典、投影仪|、其他相关资料.
四、活动展示:
1.教师播放<<骏马奔驰跑边疆>>的歌曲,导入课题.
2.马――人类很早便征服的剽悍的动物,它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数千年来,风风雨雨,成为人忠实的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与马共舞.
3.下面有请第一个小组的组长( )上台,主持你们收集内容的展示.
第一小组组长( )上台主持:
4. 第一小组让我们知道了"马字的历史"了解了天下名马,下面我们有请第二小组的组长为我们展示更多的有关马的成语、俗语、名句.跟着他们去看看中华民族在马字上作出了怎样的创造.
第二组组长()上台主持:
以此往下请出其他各组的组长主持课堂.
5.第六组组长主持完,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是先成为千里马重要呢?还是先有伯乐更重要?
6.生讨论
五、教师小结该课:
我们今天的展示课就要结束了,在这些天"与马共舞"的生动中,我们每个组的组长表现了非凡组织和领导才能,每个组员表现了前所未有团结协作精神.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给了别人带来了欢乐,给别人以欢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大家说是不是
在此,请允许我以台湾女作家三毛一本散文集<<送你一匹马>>为名,我也要送你们一匹马,可马在哪儿呢?它不在唐吉诃德的长矛下,也不在徐悲鸿的画卷上,大家说,我要送你们的马在哪儿? 它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梦想里,在我们每天疾步于校园的脚步声里;在我们勤奋学习,攻克每一道难题的思绪里.这是一匹可会其神,却不可传其形的千里马.愿大家永远拥有这匹马,生活中永远与马共舞,成为合江中学的一匹又一匹黑马.
(附各组课题及要求于后)
各组课前收集课题及要求:
一组:收集有关马字的书法演变历史,课上板书之;
收集古车马知识、名马知识,各派代表讲述.
二组:收集有关马的成语、俗语、名句.录于灯片;
课上读之,并每人解说其一.
三组:每人用自己的方式画一幅马画,课上展示,评优.
收集徐悲鸿的<<八骏图>>,展示,并每人给这幅画一句话的评价.
四组:课上派代表读教材中收录的有关马的文艺作品,
每人围绕任一作品对其中的马的形象说一句话.
五组:收集有关马的故事,课上讲这些故事.
(附参考:九方皋相马\赵高指鹿为马\千金买马骨\田忌赛马\<<西游记>>中白龙马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赤兔马的故事
六组:录韩愈的<<马说>>及译文于灯片,课上齐读,
代表译之,代表评之.
六、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得检索资料的具体任务后,人人都是主人翁,为了在课上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他们努力查找资料,咨询教师,共同探讨。课前,他们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和同学,和教师探讨学习的机会,从中学会了检索资料,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
课上孩子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于课前,他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上个个跃跃欲试,生龙活虎,每个组都分派了一个主持人,主持本组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前是导演,课上则退居二线,成了配角。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课后我问一位同学喜不喜欢这样的课,他满心欢喜的告诉我:“爽呆了!我们准备的材料,根本就没法展示完。”
不足之处:学生主持活动,缺乏经验,时间把握不是很好,个别组别出现了超时现象,影响了其他组的展示时间
7、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等奖-第8单元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人教部编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人教(部编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的能力。
2、选一种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之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鸡是不能在天上飞的,蚂蚁是渺小的,老鹰是凶猛无比的,蜗牛爬得非常慢。但是,如果,一切都反转过来,动物们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又会是怎么样呢?
这样想象会不会很有趣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这样想象很有趣)
二、想象导入,明确内容
1、如果母鸡能在天空中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能健步如飞……它们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2、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
(课件出示2)
2、任选一幅图,在展开想象在小组里说一说。
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
5、师生评议,纠正补充。
三、展开想象,说一说
你准备选择哪种动物去写,小组交流,选代表班内交流。
1、谁来说一说,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3)
假如蜗牛没有了壳,它一定能长出健壮的.腿,生出有力的翅膀,也一定是能爬、能走、甚至能飞的动物,也就有可能变成无敌的、能与别的动物一决雌雄的强牛,或许还能变成飞牛,或真正的天牛,在辽阔的长天独自凌空起舞,拥有更丰富、更广大的生存空间。
2、全班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她)说得怎么样?
3、同学们想象的真好,赶快顺着你的思路写下去吧!
四、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
(课件出示4)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板书: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润色修改,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说说自己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2、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誊写。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话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图片,大胆想象,学生练说。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设计意图:书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在修改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习作:奇妙的想象
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
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8、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一等奖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修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的攀登。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想象读、合作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设计意图
借用已有经验导入新课,亲切自然。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深刻的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对于背诵好的要给与表扬。
2、师:今天我们就再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教师指名读古诗。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弄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并随机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首古诗后两句的意思,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含义。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
《登鹳雀楼》的后两句写要看到更广阔更远的自然风景,就要再往高处攀登。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欲、穷”的意思。“欲”,“想要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的意思。“穷”,“穷尽”的意思。《题西林壁》的后两句写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重点理解“缘、此山”的意思。“缘”,“因为”的意思。“此山”,指庐山。
4、朗读古诗,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诗句谈体会,谈看法。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要多听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去领悟,教师只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题西林壁》与《望庐山瀑布》对比)
5、读一读,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古诗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诵读古诗,品悟诗情。
1、想象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景色;
2、合作读——和伙伴合作对读、轮读;
3、“摇头晃脑读”“拍手击节读”。
4、指名读,齐读。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促进课外积累。
“缘”字:要认真观察结构、笔画,注意把字写紧凑。“岭”和“峰”这两个 字在比较中学习。
3、学生独立书写。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回家搜集诵读古诗,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9、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具体来介绍它的。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1、2、两段。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以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
2.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
4.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
5.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指读第2段,边听边标序号,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有关的一句话。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6.反馈、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鲜艳”时这句话的中心词。
7.读2——4句:
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的好?为什么?
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这3句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
8.小结学法,学习“学习提示”最后一句话。
9.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掌握“疾”“锐”等8个生字的字形,理解“锐利”、“隐约”
等词语。
2.讲读3——4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翠鸟敏捷、灵活的活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活动?
网
二.指读3——4段。
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学习第3段。
从哪里看出它非得快?圈出有关词。(理解“疾飞”)
他停在苇秆上的目的是什么?(等鱼)
读第3句话,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哪一个更合适。
四.学习第4段。
1.默读、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鸟捉鱼动作快?
2.根据学生反馈的顺序学习句子
第一句:这句话主要写谁?写小鱼的哪两个意思?用什么词连接?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连?为什么要写小鱼呢?用句子中一词来回答?
(理解“锐利”)
第二、三句:这两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蹬”、“叼”蹬词用法的准确,体会翠鸟行动的敏捷。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第4句:这句话些什么?能去掉吗?为什么?
五.齐读3、4段,小结:这两段主要写什么?
六.指导书写:逃、锐、隐、约、荡、漾、壁。
七.作业。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并运用“愿望”、“失望”三个词。
2.复习巩固总分段式,背诵第2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段。
1.翠鸟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我”和小伙伴中滋生一个什么愿望?
2.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练习:选词填空——希望、愿望、失望,并说明理由。
5.齐读第5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二.复习巩固总分段式。
1.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一段话。
2.填空:这一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从()、()、()这三方面把翠鸟羽毛的鲜艳写具体。
3.试背。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翠鸟的外形时那样小巧玲珑而美丽,动作又是那样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对翠鸟的爱。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鸟,[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鸟,才使大自然显得那么富有生气。我们不仅要爱翠鸟,还要爱其他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