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22 12:33:44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等奖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等奖说课稿

1、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等奖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寺前小学的邵秀华。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动手实践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希沃白板五、希沃授课助手和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技术,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有序、互动的课堂。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分这样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环节一:趣味猜图,游戏导入。

  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请一个同学背对着大屏幕,其他同学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图形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出来,让台上的同学根据描述猜出图形名称。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简单有趣,直奔主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对每种图形的特点进行了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动手实践,旧知再现。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小组交流公式推导过程。再让学生利用白板的克隆功能和随意拖拽等功能,再现每种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随后,我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学生进入一个公式配对的游戏,操作完成后,系统会快速地检查答案,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亲手实践,让公式复习便捷、灵活又有趣。

  环节三:合作梳理,形成网络。

  首先让学生小组整理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图形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棵知识树,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树根,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通过它转化来的。

  接着打开数学画板,让学生动手拖一拖,寻找图形之间的其他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和数学画板的演绎,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环节四:趣味分层,梯度提升。

  这一环节,我共设置了这样四个习题。

  1、第一题,我让学生说一说要想求面积,还要测量哪条线段。接着让学生用希沃白板5中的尺规工具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我还运用希沃授课助手上传学生的多幅作品进行比较。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加分,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

  设计意图:希沃白板5中尺规工具的运用,不仅可以展示学生规范的作图,更能灵活展示学生的生成。

  2、有了上面的测量数据作铺垫,我设计了一个超级分类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公式的运用。

  3、接下来是一道判断对错的课堂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班级优化大师自定义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里我让学生三角板加上辅助线,可以展示学生规范的作图。

  设计意图:希沃白板5中的尺规工具和自由裁剪功能的运用,可以展示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学生计算后用希沃视频展台展示学生每种思路作答情况。

  5、课件出示一个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视频展台展示学生的解题思路。之后出示两个相似的图,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环节五:导图再现,拓展延伸。

  本环节我利用了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功能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再现,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合作提高的空间,使学生人人参与,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学习能力。回顾全课,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这样的硬件设施升华了我的课堂;是班级优化大师、希沃授课助手、课堂活动等软件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传统课堂很难突破的难点,让我的课堂真正实现了高效、有序和互动。这就是信息技术融合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梳理,感谢您的'聆听!

2、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进行熟练应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意义及其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相互联系,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通过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真正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在现。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去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好坏,教学设计是基础,教学设计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内容多而复杂,教学中如何既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本课中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本课开始,我创设了运动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来发现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然引出本课所要复习的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样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实习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2、在点拨中梳理。

  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老师点拨下自己整理,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及时查漏补缺,找准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首先,让学生再动手自己画六中平面图形,使学生在记忆库中再现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强调了“个面积公式的推导”,唤醒学生的思维链接,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

  3、在合作中建构

  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学习材料中的六中平面图形选择自己印象深了的一个,进行思考交流它的面积的推导过程,然后,根据它们在推导过程中的关系,认识到最基本的图形——长方形,体验转化的思想,对知识进一步高度概括,还渗透了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构建网络图也是一种复习整理知识的好方法,至此,学生的知识网络已形成。

  4、注重合作交流,体现群体协作。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安排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回忆面积的意义、公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等。同时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既分工又合作,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学会协作,互助互补,活跃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辩证性。

  四、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我总的思想是要充分考虑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回忆整理——构建网络——走进生活”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对所学过的知识很多已经遗忘,另外是,我对学生的估计太高,复习的内容安排过多了点。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3、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5页立体图形复习的第二课时——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线和面的知识及对简单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意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常见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并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简单推理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体积公式的推理过程及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倒及相互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教具正方形纸作业纸橡皮泥

  二、说教法

  因为这节课是几何知识的复习课,所以我采用以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为主,以设疑诱导法、一题多变法为辅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居于此,我设计如下的学法,课前预习法、独立思考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直接揭示课题

  (二)知识再现阶段

  1、回忆公式

  ①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②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来计算,因为长方体长和宽的积是长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棱长与棱长的积是正方体的底面积,所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③我适时补充: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下一样大且直直的形体,一般都叫做柱体,凡是柱体体积都可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来求得。

  2、公式由来

  由于学生课前已独立对“体积公式的推倒”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学生根据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会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小组交流发表观点

  每人选择一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倒过程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②全班交流查漏补缺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边作演示。

  长方体体积公式是通过体积单位直接计量而推出来的。

  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有的学生说可以由体积单位直接计量得来;还有的学生说由长方体可以推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当长方体长、宽、高相等时,就得到了正方体,因为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所以正方体体积等于棱长乘棱长再乘棱长。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有的学生说把圆柱底面沿着底面半径等分成若干份,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他们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还有的学生根据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切拼成的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柱底面半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体积还可以用底面周长的一半乘半径乘高来计算。这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体积还可以怎么计算?”学生通过观察我手中教具不同角度的摆放,在思考、想象、交流中发现圆柱的体积还可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来计算。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根据圆锥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关系推导来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设计意图: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复习重点,我通过演示、操作、设疑诱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想象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中,我挖掘教材,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查漏补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知识提升阶段

  1、自主探究网络结构

  思考:四个立体图形中,哪个是推导其他图形体积公式的基础?尝试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网络关系。

  2、反馈交流适时评价

  有的学生说长方体是最基础的图形。因为长方体推出了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又推出圆柱体积公式,圆柱又推出了圆锥体积公式,对于这种想法的学生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有的学生认为长方体可以推出圆柱体积公式,正方体也可以推出圆柱体积公式。原因是学生受到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得到正方形的影响。我抓住这个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而得出是不可能的,因为转化成的长方体长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宽是底面半径,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和底面半径是不可能相等的。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而且它是学生对已学的内容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学生用箭头表示图形体积公式推导的网络关系,就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知识应用阶段

  1、基本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圆锥不要求计算表面积)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题学生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分米,体积是216立方分米。我适时让学生判断“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学生在判断中比较了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2、大显身手

  填空

  ①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则圆柱体积是圆锥()。

  ②如果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则圆柱和圆锥就一定等底等高()。(是非题)

  ③圆柱和圆锥等体等高,则圆柱底面积是圆锥的()。

  ④圆柱和圆锥等体等底,则圆柱高是圆锥的()。

  ⑤把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4厘米的圆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①②③④⑤题的变式训练,使学生对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第5题的训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了。

  3、走进生活

  下面三个立体图形木料,王师傅想削成一个圆锥体,选择哪个几何体加工成的圆锥体积最大。你能帮王师傅选择一下吗?说说你的理由。(单位: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了解“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课堂总结质疑问难

  通过复习,你对有关体积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主旨在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课后反思习惯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97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2、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

  四、难点:公式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五、教学设计:

  1、呈现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学过这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如何用字母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平面图形。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这六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相互说说,媒体演示推导过程:

  长方形:s=ab

  正方形:s=a2

  平行四边形:S=ah

  三角形: s= 1/2 ab

  梯形: s= (a+b)h

  圆: s=r2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推导来的:

  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  )和(  )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  ),高相当于(  ),所以S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梯=____________;圆可以割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所以S圆=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圆=___________。

  4、练习:第97页做一做。

5、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环形图片,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环形图片。

  (l)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2)你能举出一些环形的`实例吗?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出示例11题目,读题。

  (2)提问: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

  (3)小组讨论,理清解题思路。

  (4)集体交流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

  (5)学生按步骤独立计算。

  (6)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 =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 =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7)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8)学生回答后,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并。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2.概括归纳:如果用R表示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小圆的半径,你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6、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复习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106的内容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一)开门见山,揭题:今天阳老师很高兴与我们605班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复习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图形与位置》,并板题。

  首先,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4.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出示课件)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小结:我们可以把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一)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

  (1)请大家打开课本P106。先说一说:从阳光小区到公园的路线和从学校到邮局的路线。

  (2)提问:我们要知道从公园到阳光小区的实际距离可以怎么办?

  (必须先量出公园距离阳光小区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a.适时追问:怎样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b.提问:要在图中表示这个公园的位置,必须明确哪几因素?

  (确定方向、角度、图上距离)

  c.让学生量一量,并计算出实际距离

  d.学生独立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适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3)下面请大家拿出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宾馆和学校的位置。

  2、小结: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说一说你在班内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要注意什么?

  三、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一、二题;最后交流。

  四、总结

  今天的整理与复习课,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数对(列,行)

  方向与位置

7、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一等奖设计

  课题:空间与图形

  复习内容:第12册100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课前设计:

  (一)直导课题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二)整理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3)小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网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网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

  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

  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2

  分

  米

  2分米2分米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

  (六)课外实践: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地下管道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都是建成圆形?

  研究方法:①实地考察;②查阅资料;③请教身边的人。

  研究结果:以"圆形地下管道好处多"为题,写一篇小小科学报告文章。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