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30 10:03:45

  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1、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第二课时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赞美莫高窟:“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莫高窟》(第二课时),分为六部分: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既要领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更要从中学会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学

  用优美的文字导入并点题,再加之重点语段的出示,让学生初步感受莫高窟的艺术,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也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让学生自读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什么,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让学生学会找中心句。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在这过程中点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你想不想记住这段文字,然后由填空开始指导背诵。

  2、回味“壁画”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写法指导

  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力图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可取。所以在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法,让学生不仅会学课文,更会用课文来学语文,也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根据课文的内容,体现简洁明了、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珍贵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新的情况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会随时生成。我将以教材为起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措施。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2、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

  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自然地走进文本。

  (二)体悟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抓住“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

  (四)模拟文本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作地朗读出来。最后,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说说,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自己对待父母是怎样的。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板书设计

  一二三

  力气大嗓子好不会

  翻跟头唱歌帮妈妈

  好儿子

3、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北京亮起来了》是小学语文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科书以专题为组织单元,专题设计了八个专题,本文选自第三专题。紧扣"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

  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不同的场景,自理兴建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让课文正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看图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科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读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3、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会生字、积累词语,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教具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再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的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借助生动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住过的热爱之情。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六个环节:

  (一) 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他是一座世界文明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播放背景风光图。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想说什么呢?

  3、学生谈感受。

  4、谈话过度

  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课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远教资源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样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好课文垫。)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

  2、去掉拼音检查会人情况。(齐读开火车读)

  3、齐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意思。

  4、做词语搭桥游戏:男女同学比赛接龙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地认读生字新生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辉煌)齐读,组词,练习说话。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指名说)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跟书空练写。

  4、播放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5、评价学生写字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愉快的音乐中书写生字,可以消除听课的疲劳,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加深巩固,为下节课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12 北京亮起来了

  ml nshu huīhu ng duzhu ng wěi

  幕临 烁 辉 煌夺 幢伟

  y u hu n fǔ xu nf n b ngōng

  犹 焕府 绚繁扮 宫

4、小学语文五年级《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前谈话:

  1.今天大家很精神,你们觉得今天老师紧张吗?我昨天在家里躺在床上,怎么写睡不着觉,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

  2.让学生摸老师的心

  3学生介绍自己,老师们一定给你最热烈的掌声。

  班长发言

  我这么想着你们,你们有没有想我,为什么?

  师生交流

  (吉建和老师想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放松,甚至有些试图得到全场听课教师的“……”的味道,但娱乐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殊不知对于我身边的盐城当地的老师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您说的每一句话,似乎大家都很清楚,我身边的一位教师就不断地提在你前面说您将要讲的话,呵呵!被人猜透了!)

  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十分精彩,老师让大家听一段音乐

  一、课前谈话

  1.当你回忆我们学的第一课时,你们会想到什么样的情景吗?(师生交流)

  2.出示文章配图:在这宁静温馨,月光入水的夜晚,母亲给我唱歌曲,讲故事、唱歌谣,讲谜语

  在母亲的陪伴下,作者是多么幸福啊?你们有没有想过长大后的作者做什么职业呢?

  书上是怎样说的?打开书读一读。(你是从这句话提问出来的,你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把这一节一起读读)

  学生读(很动听)

  当你读完这句话之后,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不着急举手,想一想,想好了请提问?

  学生提问

  想了解孙友田写过哪些作品?(老师喜欢听不同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母亲为什么在月光下说和唱?

  这些民谣为什么可以让我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请大家自读课文中的歌谣,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在读歌谣的时候,可能还很难把原因和歌谣结合起来想,至少我可能有些困难,把作者引向诗歌的王国,还要结合课文的其他内容来谈呢?读歌谣就是读歌谣。目标要准!)

  学生自读

  二、新授课文

  1.指名读,当他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1)学生读(大屏幕出示相关的歌谣)

  (2)评评看,会评价也是会读书的表现(师生点评)

  (3)还有谁愿意读读看。

  (4)这两节究竟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指名学生轻轻地读,像什么呢?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指名读,齐读)读这段话还要怎样读?“深情的”母亲唱这些歌谣的时候,为什么要深情呢?你能不能朗读读出母亲的爱?(学生读)还有谁也能像他这样深情地读读呢?(学生读――齐读)

  现在知道怎样读这两首歌谣了吧?我再请刚才那位男生读这两小节。(学生读)这么断的时间,你的'进步这么大,真了不起。

  (5)这歌曲是母亲唱出来的,你们想唱吗?一起来。(老师领唱)

  (老师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准备了这样的音乐。不知道是资料搜集来的,还是特意请音乐老师编谱的,反正很好,很适合学生的口味。)

  (6)有谁有勇气来唱唱这首歌谣?(指名学生唱)

  (这时老师选择一个音色非常出众的学生来唱,我想可能是有所准备的,全场七百多名教师,比这个孩子唱得还好听的人并不多,我倒觉得没有必要让学生唱歌,因为这不是音乐课,这是语文课,如果是为了展示某个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水平哪不如在音乐课上更好一些。也许有老师认为这是精彩的一个部分,我倒恰恰觉得是一个败笔)

  学生唱完,老师很幽默地说:和你握了手,我都不想洗了。

  2.母亲想通过歌谣告诉孩子什么呢?(师生交流)

  (1)生:向往美好的生活

  (2)那第一首歌谣呢?

  (3)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是还要为孩子唱歌,说明什么?她希望什么呢?

  (4)母亲为我吟唱的这些歌谣,像春雨点点滋润了我的心田,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5)那是我们的日子……

  (6)你读到这儿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是清苦的呢?

  (7)齐读这一句

  在这句话中,有两个相同的字。“长”这里不长粮食,长是什么意思?(体会一个字却不同的意思,挺好的)

  (这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体现,非常有必要,在随后的宋非老师的课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老师处理得比较好,比宋非也还要自然一些。)

  是的,千古黄河,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的耕种,那歌谣便从黄河故道中流传下来。刚才我们和大家一起吟诵了两首歌谣,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中三首幽默风趣的童谣。自己读书吧。

  3.学习童谣

  (1)学生自读

  (2)同学们读了很多遍了,你对童谣有什么感觉?

  (3)师生交流

  学生:有趣。你能把你觉得最有兴趣的童谣读给我们听吗?

  再请一位学生读(老师说:不要看书了,太累了)

  老师又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

  除了有趣,你对于这个童谣还有什么感觉?

  学生说(琅琅上口)指名读

  刚才老师看见有人在打节拍,

  我们一起来打,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击掌法)

  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到草原上,感受美好的生活,下面我们一起读(女生第一首,男生第二首,全班齐读)

  虽然有点乱,但是乱的有趣

  4.刚才我们读了这些童谣,你们的头脑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1)学生说:

  (2)其他的两首诗有没有人来想像一下吗?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这些童谣让你们浮想翩翩,也让童年的孙友田,飞向了童话的王国。再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5)教师语言过渡

  5.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1)勤劳的母亲

  你能联系课文说吗?(学生读课文)

  (2)聪明的母亲

  也是在书中看出来的。(学生说)

  (3)善于和孩子沟通的母亲

  (4)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有自己的见解)

  (5)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

  6.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当孙友田再次回到故乡,母亲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

  (1)出示文章的内容,(配上一段关于赞颂母爱的歌曲)《这个人就是娘》

  (2)同学们当你读了这段文字,你的心情怎么样?

  (3)师生交流(班长说)

  (4)也许你的母亲并不会唱歌谣,母亲才是你们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的母亲,健康长寿。

  课后点评:

  听了这节课,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汲取的,吉建和老师是一个教学基本功非常出众的老师,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他的语言和内涵都是比较深厚的。良好的基本功和比较独特的设计,也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受到了感染,最后的一曲赞颂母爱的歌,更让学生动情地流下了自己的眼泪。并表达了自己理解了母亲对自己的爱,这样的课是非常成功的。我是自叹不如,这是本次活动中好的课之一。

5、小学语文五年级《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安的骊山,看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那是(读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建筑的壮观,(板书建筑壮观)想不想去亲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的参观者的地下军阵?

  二、读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威武雄壮的军阵

  好,在参观前,要是对这地下军阵有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参观时会有更深的体会,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是介绍地下军阵的?

  交流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

  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三、读第三小节,体会神态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准备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内,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这些兵俑,这是,你看,他,也许。

  尽管这些兵俑和马俑距离我们已经有2千多年了,但当他们出土时仍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板书神态栩栩如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学最后一小节,感受历史价值

  难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甚至有外国朋友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说到过中国。”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6、小学语文五年级《伟大的友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第三四段,增进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了解,激发对革命导师的尊敬。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榜样中,懂得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

  2、练习从课文叙述的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

  难点: 练习从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第二段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方面。(边说边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第三四段,增进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了解。

  2、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3、练习从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段。

  1、听录音读第三段,思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方面?(边说边板书)

  2、默读第三段,思考:

  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说明他们在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3、检查、交流。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些例子。(先指名说,然后学生评议,最后再请几位学生说说。)

  5、思想教育:

  你和同学间在学习上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吗?请举些例子给老师听听。(对学生作及时表扬)

  6、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出示句子理解。

  A、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高兴。

  〈1〉、先齐读句子,然后分小组讨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再指名说,然后让学生评议,最后再请几个学生说说。

  〈2〉、指导读句子。(先指名读,然后请学生评议,再多请几个学生读。)

  7、指导朗读第三段。

  先请一学生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认为读得不好的地方,读后让学生评议,再请学生读,最后齐读。

  8、说说本段段意。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想想这段讲了什么?

  2、理解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A、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伟大的友谊。(先指名说,学生评议,然后再请几个学生说说。)

  3、指导读句子。

  4、齐读第四段。

  五、总结全文。

  1、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从两方面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但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再请学生说说。

  六、质疑。

  七、回应目标总结。

  八、作业:完成“思考.练习1”

  附板书: 伟大的友谊

  生活上 竭尽全力帮助

  事业上 互相关怀 互相帮助 亲密合作

7、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4.用一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徐霞客。

  【教学重点】

  理解“阅读大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出示学习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用摘录首段和尾段重要句子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人)

  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提炼性总结:“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成就了一部奇书。(板书:奇人,奇书)为什么是奇人,奇书呢?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解决的重要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

  二、研读课文

  1.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徐霞客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说教师贴相关的词语卡片。(卓尔不群不避艰险雄心壮志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2.你从课文当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徐霞客卓尔不群?请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①当时的读书人在追求什么?(屏幕出示文字)指名读一读。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②说说自己对“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理解。教师总结引导,在科举时代人们苦读经书为的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徐霞客却卓尔不群。让学生说说“卓尔不群”的意思。徐霞客的卓尔不群表现在哪里?指名回答。(屏幕出示文字)

  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齐读)

  ③填空:当时的读书人读()书,徐霞客读()书。

  ④徐霞客读此类书有三个原因是(),(),()。

  男生读当时读书人的表现,女生读徐霞客的表现。

  教师小结:徐霞客不求功名,淡泊名利,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位奇人。

  ⑤继续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她游历生涯当中历尽了哪些千辛万苦?

  学生默读,找相关语句。(屏幕出示文字)

  全班交流: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⑥找数字描写,“三十多”和学生自己的年龄相比,相当于自己从出生活到现在的时间的三倍。教师补充:“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多年,徐霞客从22岁开始进行探险游历,直到56岁病逝。用了毕生的心血。”

  ⑦“九万里”和红军长征相比。先说红军长征行程多少?(二万五千里)军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已是壮举,被世人所惊叹,徐霞客却只身一人走出了九万里。他不愧是奇人。

  ⑧找动词描写,填空。体会徐霞客不避艰险。

  (攀)险峰(涉)危涧(宿)荒野(饮)涧泉

  (栖)洞穴(伴)云雾(觅)野果

  指名填空,全班齐读填空。

  教师过渡语句:“尽管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徐霞客还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⑨说说“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的意思。屏幕出

  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意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生对读,注意关联词。

  ⑩屏幕出示图片。(险峰狼虫虎豹暴风雨泥石流)鼓励学生看图片,想象徐霞客游历当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带着深深地感动齐读第二自然段。

  看徐霞客走过的路线。(屏幕出示路线图)

  教师引说:“他走遍了…学生接说:“半个中国。”教师引读:“横跨了…学生接说:“十六个省份。”教师引说:“而且徐霞客的时代…学生答:“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

  教师小结:“我们怎能不说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

  3.了解徐霞客的奇人异事。

  学习课文四五自然段,把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体会徐霞客的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

  分组读这两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只是他旅途生涯中的点滴事例。奇人有奇举,成就了奇书《徐霞客游记》。默读地六自然段思考:这本书“奇”在哪里?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两句话。多读几遍。教师指出这本书的双重价值。

  屏幕出示这本书的图像及简单介绍。指名读。

  屏幕出示名人、后人对《徐霞客游记》的评价。齐读。

  著名的科学技术权威、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他编纂的《中国科技史》中,评价徐霞客的成就及其著作《徐霞客游记》时说:他的游记读起来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写的东西,却像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他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系统地使用各种专门术语。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三、回归课题。

  1.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题。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谈自己的认识。

  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小结、提升:“徐霞客不仅用眼,用手,用双脚,用毕生的心血,甚至用自己的生命阅读大地被后敬仰。”

  2.口头填空,用四字词语评价徐霞客的一生。

  徐霞客的一生,是()的一生,是()的一生,是()的一生,是()的一生。

  卓尔不群锲而不舍

  不避艰险求真务实……

  3.让我们记住这位奇人徐霞客。屏幕出示徐霞客的石像。学生高声喊出徐霞客的名字。

  四、作业:(屏幕出示)

  1.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2.好书推荐:《徐霞客游记》《格列弗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8、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优质课程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2、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3、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4、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 习作

  教学难点: 习作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三、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四、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article/。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重点是习作,通过一节可的讲解,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分组讨论,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写一篇观察日记。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四,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