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手造中国》观后感

2023-08-14 17:55:33

  《手造中国》观后感

《手造中国》观后感

1、《手造中国》观后感

  01《手造中国》观后感

  在现今浮躁诱惑颇多的大社会中,能择一事,终一生的人越来越少 这也是为什么看完这个纪录片会在我们年轻人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会让我们反思会让我们片刻的宁静。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在坚持什么,又是什么值得我们去追求。而我们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究竟是为什么而学习?是为了养家糊口,追上时代的步伐,还是兴趣使然,为了随心不从众。我们这一代相比较父辈那一代,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才华施展自己的拳脚。但,就因为选择太多导致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听从自己内心声音,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随波逐流。我们现在所缺的就是目标,所迷茫的也是找不到目标找不到学习生活的意义,导致自怨自艾无所事事。如果目前对未来没有想法却又苦于找不到目标的朋友,我的建议是暂时不要去想 去旅游去看书去和各个年龄段的人交流。总会有所感悟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愿我们在喧嚣的尘世的找到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

  02《手造中国》观后感

  不知道该怎么写,那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吧。目前爱奇艺出了5集,我先看了3集,就先随便说说前3集。

  每一集开头的画面很美,我是真的很喜欢水碓转动,水滴随着它呈抛物线飞出又滴落的那个画面。

  第一集有提到“瓷 源于瓷土 融于水火 塑于人工 成于天意”这句话。其实,我个人有些不理解,或者说是不太赞同“成于天意”这个词的。形形色色的瓷,有手工制作的,有机械化生产的。但是,不管是哪种生产制作方式,更多的是需要对制作过程的付出和掌控,这一点做得好,瓷制作的成功率也会相对提高。也许,这和我自己不信天意,对这一词敏感有些关系吧。

  很喜欢这部片子的剪辑。以前看过其他题材的纪录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过于围绕主题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应该懂我的意思?)。这部纪录片 《手造中国》 ,大部分时长在讲瓷器制作的具体过程,很高兴,剩下的大部分时长,用来讲诉了和这个瓷器有关的人、情。让我更为清晰的感觉到一件瓷器里面所蕴含的情,让人更加明白,瓷器不仅仅是一件物品。

  拍摄期间,手工匠人们随口说出的那些话,很普通,但给我挺大感触的。比如,石头和麦子的比喻、瓷器制作是科学、“还有更难走的路,没办法,想要好东西”等等。当这些话伴随着他们制作瓷器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给我的感触比单纯的文字深的多。

  对了,拉大件瓷坯的那个画面真的是我没想到的。在我的印象里,瓷器拉坯都是一个人慢慢完成的,一个人能更好的掌控它的变化,就是自己心里更有个数吧。没想到,大件拉坯竟然是好几个汉子共同完成的。一个汉子掌控大局,另外几个扶着他的手,一起辅助他一起完成拉坯工作。想要拉出好坯,这配合度这默契得有多高呀!真的很佩服!不由得再次感叹团结合作的力量。还有,那位利薄胎的老师傅,话说的真好。不要怕失败,哪有不失败的,练这门手艺,练的是胆量。哪门哪行都这样。

  每一集,我都觉得后面的节奏有些过快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节目外的某些因素造成的。其实,我私心想着,能不能一个小故事一集。或者如果碍于其他因素,时长限制,我个人更希望删减一些小故事或者删减一些讲人物时所拍摄的一些过渡场景,比如,去某个地方时,去的过程可以不要或者再简短些少一些。

  我不太会夸人夸作品。所以,可能这篇剧评,我写的建议多于夸奖。但就我看的这3集来说,拍的真的不错了。我看了导演的.剧评,知道了拍摄这部纪录片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所以我更希望每一集长一点,每个故事再细化点。我并不想这么久拍摄的东西,就呈现出这么点。

  就写到这里吧。我这剧评也没个主题,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了

  03《手造中国》观后感

  从中国宝藏到手造中国,体现的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大智慧。这些手艺经历了各种沧桑巨变,历经几代甚至是几十代都未曾流失,更不该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被泯没。希望手造中国这个纪录片,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手艺的重视,能够让传统手艺得以延承,能够让我们未来的子孙还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大智慧。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手工制瓷手艺,了解制瓷背后的故事。

  向这些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手工制瓷匠人致敬,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可能今天就看不到这些手艺,看不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向这部纪录片的导演以及工作人员致敬,在这个追逐利益的时代,还能为手工制瓷手艺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实属不易。感谢你们,能让我看到中国手工制瓷手艺,能让我体会到传统手艺独特的魅力。

  04《手造中国》观后感

  有一刻,被匠人们的专注与执着所震撼,千百年的手艺,在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师傅中流传,生生不息。第一次看瓷器的纪录片,从陶泥到制作到绘画到烧制,陶器制作的每一部分都有无数人灌注着自己的心血,为他们的精神所慨叹!

  现代技术的到来,遏制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从数量时间方面直接碾压手工产品,但也伴随着低量劣质陶器的生产,这些冰冷的瓷器没有生命力,没有温度,没有匠人的心血,手工艺需要每一位人的传承。择一业,终一生。

  回想自己,没有坚持过太多事情,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内心也越来越浮躁 ,无法静心,不能像那些执着的匠人们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无关他人,无关世界。何时,岁月遮了眼睛,迷了前行的路。

2、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孟佩杰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故事中讲:孟佩杰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5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把她交给别人领养,从8岁起,她负责照顾瘫痪的养母,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离家出走,她只能与养母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她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喂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干家务活,服侍养母睡后,她才开始做功课。她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大学。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正如颁奖辞中所说:“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正是她的这种精神,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想想我自己,我觉得很惭愧。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非常优越了,但我却只想着吃好的,穿好的,多玩会,我又常常和妈妈顶嘴,老让妈妈生气,妈妈因为我又长出了几根白发。

  今后,我应该想孟佩杰学习,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不让妈妈生气,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3、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虽名曰草,芳香无尽,轻吹送余芳。

  苍穹浩渺,繁星满天而璀璨;鲜花别样而夭夭;谧夜恬静而舒心。这般浩瀚、妖艳和神秘的美,直教小生陶醉而迷离于其中。可如今斗转星移,我恋上了一种奇特而美得不可方物的美——小草。

  在捐款人的署名上总是会出现“兰小草”的化名,可他却从未出现在任何颁奖台上。

  他是一位乡村医生,每天依靠妻子微薄的利润度日。他的'诊所虽小,可几乎全县的人都知晓他的诊所,因为这个小地方里有一位看病从不收钱的医生。他的医术高明,大病小病都能在他的帮助下痊愈。他的医德高明:有一位深的老年患者找到他。他深知这位患者大老远每天看病不易,竟直接上为其治疗。

  在诊所里的人很多,可他兜里却未装一分钱。

  每年的报纸几乎都有关于一位化名为“小草”的报道,可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或是长相如何。在每年的那个时候,总能看到包装严实手拿捐款袋子的人到捐款机构,丢下钱就匆匆离去。清点袋子中的钱总共2万元,一分不少。他如同侠者,神秘而准时,从未拖延。

  在20xx年,他的真名才被人知晓。

  他有一个充斥着芬芳的名字,唤为“兰小草”,也有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的名字“王珏”。

  虽名曰草,却是美的所在。

  我不排斥花的柔媚与芬芳,我敬重松柏的巍巍与刚强,我艳羡雄鹰搏击长空的潇洒。我更倾心、倾情名曰小草的美与芬芳。

  “做好事就应该像小草,默默无闻。”记得有一年这位“侠客”为了不迟到,借钱筹集了2万元。这就是小草的节操!

  虽名曰草,轻吹送余芳。

4、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王娅是本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从1985年开始,她就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并默默坚持了30余年,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爱心善举的痕迹。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更是将唯一一套住房捐给基金会,用于资助寒门学子。此外,王娅还常年无偿献血,并于2016年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心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生前延续到身后。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王娅知道此事后,通过邮件与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取得联系。“我是工薪族,愿意为贫困孩子尽点心意。”王娅述说了她朴素的心愿。于是,她开始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先是汇去6000元资助了甘肃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费,随后又捐出6000元资助了另一名学生。王娅常说:“虽然我没有孩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孩子是未来。”

  当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强的王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就在化疗进行第五个疗程的时候,王娅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就这样,一笔3万元的捐款汇到基金会账户上。不仅如此,王娅还将仅有的也是最大的资产--一套商品房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资助更多的贫寒学子。

  2月16日22时21分,王娅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按照她的遗愿和生前协议,她的遗体被送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这位生前坚持助学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后为医学教育事业燃尽自己的光辉。

5、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而敬佩。

  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的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不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依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像张桂梅同志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她那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

6、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两个小时的直播,一个个精彩的而又有意思的节目让活动一次次推上万人瞩目的高潮。我一定就要像那些道德模范学习,如仁心仁术的宋兆普、以身许国的黄大年、好人“兰小草”、为祖国奉献一生王珏、李佩 郭永怀等。虽然他们过着平凡的日子,却可以比我们更加有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在学校中捡起废纸或垃圾,这些垃圾看是很小,但它危害着学校的空气环境,也污染这大地。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就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主动捡拾垃圾,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为上班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泡上一杯热茶,帮他们按按肩膀。我们在学校可以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也可以为同学解解难题,或一起讨论这道难题。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帮助别人的,就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帮助别人。如果你愿意做,那你就算得上是一个小小道德模范了。

  同学们,你们努力的汗水可以滋润万物,你们也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

7、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今天校外辅导班组织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的是太感动了,我是边看边流着眼泪,十个人编织了十个故事造就了十个英雄,他们的事迹都十分典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要说对我最感动的是张丽莉老师的事迹。一天晚上,一辆失控的大车像无头苍蝇一样,高速撞向刚下课的初三(3)班的学生们,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张丽莉老师看见了这可怕的一幕,她第一反映就是不顾一切冲向孩子们,用力把孩子们推开,孩子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他们反映过来,寻找救命恩人时,发现张丽莉老师已经被压在车轮底下,动弹不得。同学们含着泪拨打了120,当这位善良的好老师被赶来的救护人员艰难地从车轮下救出抬上担架时,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120救护车开上公路时,已有自发的数百辆车等在那里,一起开着灯为她送行。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过了好几天张丽莉老师才从昏迷中醒来,可她再也不能正常行走了,下肢已高度瘫痪。

  在节目播出中,她是坐着轮椅出来的,她的学生们个个含泪向她拥去,抱成一团,全场一片掌声。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停地在想:张老师是个非常普通的女老师,她当时那来那么大的勇气?她当时有没有想到后果?她完全可以自己躲开,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会责怪她的,可她却毫不犹豫地冲向死亡,把生留给了学生。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壮举不是每个人随便能做到的,是张老师平时心中装着学生,是张老师对学生充满着爱,是张老师的善良和高素质。张老师是时代的骄子,是我们的英雄。现在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象张丽莉老师这样的人啊!让我们永远记住——张丽莉这个名字。

8、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每年的春节过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都会牵绕着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让我感动好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思绪牵绕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颁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拿着笔认真记下他们的名字,有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勤俭节约、分毫积攒,千万捐赠家乡的八旬老人马旭……。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担起乡村未来的八零后教师张玉滚。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学校地处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处处布满泥泞荆棘,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挑进了学校。看着电视上张玉滚挑着重重的课本,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挑的不仅仅是课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啊!由于常年操劳,八零后的他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最后听着白岩松为他念颁奖词,它是这样写的: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是啊,多好的颁奖词,张玉滚,我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你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你虽普通但最伟大,你展现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激励着我,努力,追梦!

9、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在上周五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成功落下了帷幕。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温暖,是不用任何语言去传递的,而是用每个人的行动来表达,这就叫感动。颁奖礼上的这十位平凡的人都在做不平凡的事,因此,许多人都为此叫好,让所有人都很感动、震惊。这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让我们更加深入的知道,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许多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出现。

  感动中国里,有于敏、孙丽娜、朱敏才、朱晓晖。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朱敏才,是众多中国外交官中的一员,他经常在全世界来回奔波,工作期间他已去过了许多地方。自从他退休以后,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回到北京,与老伴共度晚年;可他并没有那么做,他选择了与自己的老伴孙丽娜一起去偏远乡村教书,让乡村的孩子们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他们一起教书,教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们帮助了许多乡村的孩子,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就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朱敏才因为过度劳累,他倒在了教学的路上,送到医院时,医生诊断出他得了脑出血,但是他很幸运,在妻子和孩子们的期待下,他从死神那成功走了出来。他病好后一心只想着给孩子们教学,他们夫妻宁愿为乡村的孩子们教书,也不愿过着舒服的生活,他们宁愿住着简陋的小房子,也不愿住着豪宅......

  在观看完感动中国后,不只是两位老人让我感动,获奖者们都做着很伟大的事。他们都有着共同共同的特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他们一心只想要帮助别人。我要向他们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多做善事,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0、观《孟佩杰故事》有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空山花落,月影徘徊,淡淡的日子羡煞了湖光的潋滟,荡出一句“我们要真诚”。微微清风,拂绿青荷,浅浅的流年洗涤岁月的繁杂,留下一句“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纽带,维系在人与人之间,缀成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真诚是基石,一块块筑在国家的大厦之下。没有它,大厦将倾。

  当每个人都做到真诚之时,纽带将会更加柔韧,基石将更加坚固。真诚的阳光从海上升起,照亮每一个人的心房。

  真诚其实很简单。真诚实人与人之间的一份信赖。真诚是哥哥去世,弟弟代哥哥还完30万农民工巨款的一诺千金;真诚是有人摔倒上前扶一把的小小善举,真诚是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真诚是生活的一捧清泉,洗涤我们心灵的污垢。所以,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阳光,人与人只有真诚,才能让幸福的阳光普照。真诚是雨露,人与人只有真诚,才能让甘露滋润干涸的心灵。真诚是花香,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才能让世界弥漫出芳香,所以,我们需要真诚。

  说的好远没有做得好重要,漂亮话谁都会说,但真的做却未必人人可以。我们需要鄙弃那丑陋虚伪的一面,用真诚的行动赶写内心的问卷。修心重于饰面,让我们携手并进。

  “人待我以真诚,我回报以微笑”,泰戈尔如是说。我们需要真诚。朋友,让我们真诚以待,让真诚的温情弥漫历史竹简的沧桑;让我们真诚以待,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洒满阳光!

  唯有真诚,能化冷漠之冰雪,为你我,为社会,为国家,带来一个崭新的春天!我们需要真诚。

11、《手造中国》观后感

  01《手造中国》观后感

  在现今浮躁诱惑颇多的大社会中,能择一事,终一生的人越来越少 这也是为什么看完这个纪录片会在我们年轻人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会让我们反思会让我们片刻的宁静。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在坚持什么,又是什么值得我们去追求。而我们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究竟是为什么而学习?是为了养家糊口,追上时代的步伐,还是兴趣使然,为了随心不从众。我们这一代相比较父辈那一代,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才华施展自己的拳脚。但,就因为选择太多导致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听从自己内心声音,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随波逐流。我们现在所缺的就是目标,所迷茫的也是找不到目标找不到学习生活的意义,导致自怨自艾无所事事。如果目前对未来没有想法却又苦于找不到目标的朋友,我的建议是暂时不要去想 去旅游去看书去和各个年龄段的人交流。总会有所感悟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愿我们在喧嚣的尘世的找到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

  02《手造中国》观后感

  不知道该怎么写,那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吧。目前爱奇艺出了5集,我先看了3集,就先随便说说前3集。

  每一集开头的画面很美,我是真的很喜欢水碓转动,水滴随着它呈抛物线飞出又滴落的那个画面。

  第一集有提到“瓷 源于瓷土 融于水火 塑于人工 成于天意”这句话。其实,我个人有些不理解,或者说是不太赞同“成于天意”这个词的。形形色色的瓷,有手工制作的,有机械化生产的。但是,不管是哪种生产制作方式,更多的是需要对制作过程的付出和掌控,这一点做得好,瓷制作的成功率也会相对提高。也许,这和我自己不信天意,对这一词敏感有些关系吧。

  很喜欢这部片子的剪辑。以前看过其他题材的纪录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过于围绕主题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应该懂我的意思?)。这部纪录片 《手造中国》 ,大部分时长在讲瓷器制作的具体过程,很高兴,剩下的大部分时长,用来讲诉了和这个瓷器有关的人、情。让我更为清晰的感觉到一件瓷器里面所蕴含的情,让人更加明白,瓷器不仅仅是一件物品。

  拍摄期间,手工匠人们随口说出的那些话,很普通,但给我挺大感触的。比如,石头和麦子的比喻、瓷器制作是科学、“还有更难走的路,没办法,想要好东西”等等。当这些话伴随着他们制作瓷器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给我的感触比单纯的文字深的多。

  对了,拉大件瓷坯的那个画面真的是我没想到的。在我的印象里,瓷器拉坯都是一个人慢慢完成的,一个人能更好的掌控它的变化,就是自己心里更有个数吧。没想到,大件拉坯竟然是好几个汉子共同完成的。一个汉子掌控大局,另外几个扶着他的手,一起辅助他一起完成拉坯工作。想要拉出好坯,这配合度这默契得有多高呀!真的很佩服!不由得再次感叹团结合作的力量。还有,那位利薄胎的老师傅,话说的真好。不要怕失败,哪有不失败的,练这门手艺,练的是胆量。哪门哪行都这样。

  每一集,我都觉得后面的节奏有些过快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节目外的某些因素造成的。其实,我私心想着,能不能一个小故事一集。或者如果碍于其他因素,时长限制,我个人更希望删减一些小故事或者删减一些讲人物时所拍摄的一些过渡场景,比如,去某个地方时,去的过程可以不要或者再简短些少一些。

  我不太会夸人夸作品。所以,可能这篇剧评,我写的建议多于夸奖。但就我看的这3集来说,拍的真的不错了。我看了导演的.剧评,知道了拍摄这部纪录片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所以我更希望每一集长一点,每个故事再细化点。我并不想这么久拍摄的东西,就呈现出这么点。

  就写到这里吧。我这剧评也没个主题,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了

  03《手造中国》观后感

  从中国宝藏到手造中国,体现的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大智慧。这些手艺经历了各种沧桑巨变,历经几代甚至是几十代都未曾流失,更不该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被泯没。希望手造中国这个纪录片,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手艺的重视,能够让传统手艺得以延承,能够让我们未来的子孙还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大智慧。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手工制瓷手艺,了解制瓷背后的故事。

  向这些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手工制瓷匠人致敬,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可能今天就看不到这些手艺,看不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向这部纪录片的导演以及工作人员致敬,在这个追逐利益的时代,还能为手工制瓷手艺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实属不易。感谢你们,能让我看到中国手工制瓷手艺,能让我体会到传统手艺独特的魅力。

  04《手造中国》观后感

  有一刻,被匠人们的专注与执着所震撼,千百年的手艺,在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师傅中流传,生生不息。第一次看瓷器的纪录片,从陶泥到制作到绘画到烧制,陶器制作的每一部分都有无数人灌注着自己的心血,为他们的精神所慨叹!

  现代技术的到来,遏制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从数量时间方面直接碾压手工产品,但也伴随着低量劣质陶器的生产,这些冰冷的瓷器没有生命力,没有温度,没有匠人的心血,手工艺需要每一位人的传承。择一业,终一生。

  回想自己,没有坚持过太多事情,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内心也越来越浮躁 ,无法静心,不能像那些执着的匠人们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无关他人,无关世界。何时,岁月遮了眼睛,迷了前行的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