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长大了教学设计一等奖
1、文文长大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解题〕
这篇课文通过文文的一些做法证明了文文长大了。文文渴望长大,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证明自己长大了。文章充分表现了文文的可爱。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文文想快快长大。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写文文以学大人的样子让自己长大。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写文文帮爸爸妈妈做事。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文文帮妈妈扫地。
第二层(第五自然段),写文文给爸爸倒水。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文文还是以前的样子,但大家都说她长大了。
这篇课文结构方式为总分总关系,第一段叙述事实,第二三四五段分别叙述,第六段总结概括。条理清楚,层次严谨。
〔语意理解〕
“文文真想快长大。”
“真想”写出了文文急切的心情。两个“快”字叠用也同样起到表现文文的急切心情的作用。
“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
“穿高跟鞋”“把头发卷成卷儿”是大人才可以做的事情,在文文眼里,像她们的样子了就说明长大了。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文文的可爱。“……”说明文文不止做了这两件事来证明自己长大了,她想了好多办法了。
“妈妈高兴地说:‘文文,你好像是个大孩子啦! ”
这里是因为“文文发现地脏了,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妈妈说她“好像”是个大孩子啦。“好像”表明在妈妈眼里文文至少已经不是小孩儿了,但因为只做了这么一件事,还不能完全说明她已经长大了。
“爸爸摸着她的头说:‘小文文,你真懂事,是个大孩子啦! ”
“摸”可以看出爸爸对文文的疼爱。文文知道在爸爸下班时给爸爸倒杯水了,在爸爸眼里已经很“懂事”了,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文文已经“是个大孩子”了。
“现在,文文还是穿着自己的小红鞋,梳着娃娃头,但是全家人都说文文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长大了。”
“还是穿着自己的小红鞋,梳着娃娃头”,告诉我们文文外在的形象没有改变。“但是全家人都说文文长大了”,这是因为文文内在的东西有了改变。“她也觉得自己长大了”,通过扫地倒水两件事,文文明白了“长大”并不只是外表的改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文中选择了“扫地”“倒水”两件事,这是最平常的日常小事,而就是从这样的小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2.充满童真童趣。文文以模仿大人的样子来告诉别人自己长大了,表现出孩子的`纯真,充满情趣。
教学建议
(一)读书指导
〔教法一〕自主合作,读演结合。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同桌或前后桌互说互听。
3检查自学情况。
(1)用卡片或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注意正音。
(2)指名说说“文文长大了”的意思。
4再读课文,引导读中领会。
(1)读第一、二、三自然段,出示问题:你能说说文文怎么学大人的样子的?结果怎么样?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请同学回答:文文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4)读第六自然段,说说现在文文是什么样子?她长大了吗?
(5)学了这一课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证明你长大了的?向同学们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加以点评)
5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法二〕自主选择,合作创新。
1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以举手的方式统计本班学生有多少觉得自己长大了。
(2)我们熟悉的文文觉得自己长大了,她是怎么做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文文长大了》。
(3)板书课题,读题。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1)导读。结合插图,看拼音试读课文,看谁能先读懂:这一课写了文文的哪些事?
(2)再读。看拼音和汉字,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反馈。课文写了文文的哪些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导读、再读、反馈三个环节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走过场,一定要保证读书的时间。如“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多遍,读到文从字顺。此环节不一定让所有学生把全文都读熟,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二个自然段读,重点突破。在检查朗读情况时,要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将读、思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不要讲重音、停顿之类的术语,指导学生朗读。
3延伸训练,拓展文本。
(1)完成课后练习一:为什么说文文长大了?
(2)课文中的文文也一定还能做不少事情,你猜想会是些什么事情?以小组为单位先商量一下,用书上的表达方式说一说,愿意画简笔画的同学可以为本组编的内容画简笔画。最后推选代表汇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后劲。本环节设计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续编情节、配插图,放飞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
(二)习题处理
(1)“自选词语”不统一要求,应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2)指导学生照样子填空
穿衣服 ( )书包 ( )袜子 ( )鞋带 ( )被子 ( )作业 ( )房间
(三)迁移练习
(1)本课要求认识10个字,熟读课文识字后,同桌或4人小组互相检查识字情况。然后教师从课文中取出含有生字的词语,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适当点拨指导。
(2)指导书写9个字。
己:不要写成“已”,可让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区别。
扫、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右边的撇要穿进偏旁下面,体现穿插之美。
写字指导可结合配套用书《写字》进行。
(四)实践活动
回家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你这样做的原因。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2、文文长大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读、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利用小组合作,读懂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情感,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读背、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
1.现场调查,导如入新课。
(1)以举手的方式统计本班学生有多少觉得自己长大了。
(2)我们熟悉的文文觉得自己长大了,她是怎么做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文文长大了》。
(3)板书课题,读题。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1)导读。结合插图,看拼音试读课文,看谁能先读好:这一课写了文文的哪些事?
(2)再读。看拼音和汉字,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
(3)反馈。课文写了文文的哪些?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再读课文,引导读中领会。
(1)读第一,二三自然段,出示问题:你能说说文文怎么学大人的 样子的?结果怎么样?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请同学回答:文文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4)读第六自然段,说说现在文文是什么样子?她长大了吗?
(5)学了这一课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证明你长大了的?向同学们说一说。
4.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板书设计:
文文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现在文文是什么样子?她长大了吗?
3、文文长大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解题〕
这篇课文通过文文的一些做法证明了文文长大了。文文渴望长大,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证明自己长大了。文章充分表现了文文的可爱。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文文想快快长大。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写文文以学大人的样子让自己长大。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写文文帮爸爸妈妈做事。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文文帮妈妈扫地。
第二层(第五自然段),写文文给爸爸倒水。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文文还是以前的样子,但大家都说她长大了。
这篇课文结构方式为总分总关系,第一段叙述事实,第二三四五段分别叙述,第六段总结概括。条理清楚,层次严谨。
〔语意理解〕
“文文真想快长大。”
“真想”写出了文文急切的心情。两个“快”字叠用也同样起到表现文文的急切心情的作用。
“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
“穿高跟鞋”“把头发卷成卷儿”是大人才可以做的事情,在文文眼里,像她们的样子了就说明长大了。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文文的可爱。“……”说明文文不止做了这两件事来证明自己长大了,她想了好多办法了。
“妈妈高兴地说:‘文文,你好像是个大孩子啦! ”
这里是因为“文文发现地脏了,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妈妈说她“好像”是个大孩子啦。“好像”表明在妈妈眼里文文至少已经不是小孩儿了,但因为只做了这么一件事,还不能完全说明她已经长大了。
“爸爸摸着她的头说:‘小文文,你真懂事,是个大孩子啦! ”
“摸”可以看出爸爸对文文的疼爱。文文知道在爸爸下班时给爸爸倒杯水了,在爸爸眼里已经很“懂事”了,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文文已经“是个大孩子”了。
“现在,文文还是穿着自己的小红鞋,梳着娃娃头,但是全家人都说文文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长大了。”
“还是穿着自己的小红鞋,梳着娃娃头”,告诉我们文文外在的形象没有改变。“但是全家人都说文文长大了”,这是因为文文内在的东西有了改变。“她也觉得自己长大了”,通过扫地倒水两件事,文文明白了“长大”并不只是外表的改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文中选择了“扫地”“倒水”两件事,这是最平常的日常小事,而就是从这样的小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2.充满童真童趣。文文以模仿大人的样子来告诉别人自己长大了,表现出孩子的纯真,充满情趣。
教学建议
(一)读书指导
〔教法一〕自主合作,读演结合。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同桌或前后桌互说互听。
3检查自学情况。
(1)用卡片或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注意正音。
(2)指名说说“文文长大了”的意思。
4再读课文,引导读中领会。
(1)读第一、二、三自然段,出示问题:你能说说文文怎么学大人的样子的?结果怎么样?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请同学回答:文文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4)读第六自然段,说说现在文文是什么样子?她长大了吗?
(5)学了这一课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证明你长大了的?向同学们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加以点评)
5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法二〕自主选择,合作创新。
1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以举手的方式统计本班学生有多少觉得自己长大了。
(2)我们熟悉的文文觉得自己长大了,她是怎么做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文文长大了》。
(3)板书课题,读题。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1)导读。结合插图,看拼音试读课文,看谁能先读懂:这一课写了文文的哪些事?
(2)再读。看拼音和汉字,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反馈。课文写了文文的哪些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导读、再读、反馈三个环节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走过场,一定要保证读书的时间。如“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多遍,读到文从字顺。此环节不一定让所有学生把全文都读熟,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二个自然段读,重点突破。在检查朗读情况时,要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将读、思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不要讲重音、停顿之类的术语,指导学生朗读。
3延伸训练,拓展文本。
(1)完成课后练习一:为什么说文文长大了?
(2)课文中的文文也一定还能做不少事情,你猜想会是些什么事情?以小组为单位先商量一下,用书上的表达方式说一说,愿意画简笔画的同学可以为本组编的内容画简笔画。最后推选代表汇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后劲。本环节设计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续编情节、配插图,放飞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
(二)习题处理
(1)“自选词语”不统一要求,应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2)指导学生照样子填空
穿衣服 ( )书包 ( )袜子 ( )鞋带 ( )被子 ( )作业 ( )房间
(三)迁移练习
(1)本课要求认识10个字,熟读课文识字后,同桌或4人小组互相检查识字情况。然后教师从课文中取出含有生字的词语,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适当点拨指导。
(2)指导书写9个字。
己:不要写成“已”,可让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区别。
扫、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右边的撇要穿进偏旁下面,体现穿插之美。
写字指导可结合配套用书《写字》进行。
(四)实践活动
回家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你这样做的原因。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4、文文长大了教学设计一等奖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 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懂得感激,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
行为与习惯: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和卫生习惯以及做事用心,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意识到要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用实际行动给家人带去欢乐。
活动准备:
1、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每人制作一只开心果成长记录袋,封面设计要显示童趣。
2、一周前布置学生练习整理书包、洗手帕、叠衣服、剥豆、择菜、削水果等劳动,准备比赛。邀请部分家长担任比赛裁判。
3、学生分小组活动,桌椅排放好。
4、准备好比赛需要用的东西。
5、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展开活动
1、老师讲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很想快点长大。有一天,她故意穿上妈妈衣服鞋子,在大人面前走来走去,想要别人表扬她长大了,可大人说:“你这孩子,太淘气了。”她伤心极了。
又有一天,她看见家里地上很脏,爸爸妈妈又很忙,她就拿起扫把扫起地来,妈妈看见了,高兴地说:“哟,我的小宝贝长大了!”她高兴极了。过了一会,妈妈在厨房里烧菜,酱油用光了,小姑娘连忙说:“妈妈,我去买。”一会儿工夫,她就买了酱油跑回来了,爸爸也高兴地说:“我的女儿真的是长大了!”
你知道大人为什么说她长大了吗?(会劳动了,会帮大人做事了)
2、导出课题:是啊,小时侯我们什么都不会做,都要爸爸妈妈帮我们,可慢慢的,我们自己能做事了,我们就开始慢慢长大了。(出示课题,齐读)
3、课件显示书上图1—4,问:他们在干什么?(自己剪手指甲、自己洗脸、自己削铅笔、自己整理房间)
4、学习儿歌。课件显示:
衣服自己穿,手脸自己洗,鞋带学着系,书包会整理,长大的孩子能自理。
5、小结:小朋友们会做这些事吗?我们已经长大了,长大的孩子就要自己的事情 ,如果有不会的事情呢?也要 。
二、我来画个小手印
1、我们一起来画一个成长手印好吗?把我们的小手画下来,这可是我们成长的标志,等我们再长大些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小手,可有意思啦!(学生拿出纸、笔,左手按在纸上,右手拿笔沿着手的大小画下来,写上时间。见下图)
2、小朋友在家里、在学校里都会做哪些事呢?把我们会做的事都写在这个手印内好吗?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3、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里的伙伴把学校部分的内容互相评一评,看看写的和实际做的是不是相符。相符一个画一个五角星。
4、每组里得五角星最多的小朋友代表全组汇报:你会做哪些事情?你为什么这么能干?你做了那么多事情后心情怎样?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快乐。
5、爸爸妈妈又会怎么评价你呢?放学后把表带回去让他们评一评,他们认为你已经做到的也画个五角星。
* * * * 岁 * 年 *月 *日
同学的评价:
家长的评价:
6、前几天老师要大家准备的开心果成长记录袋都准备好了吗?学生展示。
哟,这么漂亮,是谁做的?
其他教案-我长大了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恩,小朋友在爸爸妈妈帮助下这么好地完成了任务,真能干。
7、我们把证明小朋友一天天长大的.东西都装入这只袋子,好吗?
可以把哪些东西装进去呢?(学生讨论,汇报:平时写的字,画的画,从小到大的照片、刚才完成的这张小手印……)
老师小结: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写写劳动小日记,把自己干完一件事后的心情,大人对你的夸奖都记下来,存在记录袋里时时能翻出来看看,它会时时提醒我们,要多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大人的辛苦,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我的本领比你强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朋友们会做很多事,但到底谁的本领最强呢?我们还要来场比赛。
第一关:整理书包
全班同学人人参加。要求整理书包时,先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放在桌上,然后看谁装的快。装完后再让学生按口令快速拿出语文书或其他的任一本书,看谁拿的最快。只有装的快,拿出来也快的小朋友才是整理书包最好的。
请最快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装的这么快拿的也这么快?
鼓励其他小朋友也向他学习,做事要有条理。
第二关:削水果 择菜 剥豆子 叠衣服
以组为单位任选一个项目参加,组里同学展开比赛。每组设一个裁判。(邀请家长担任)评价标准:每组里完成速度最快、效果也最好的小朋友发一个小奖品。
由裁判鼓励能干的小朋友在家多帮家长的忙,把自己的本领都用上,对做的不好的小朋友提出希望,建议平时多练习,争取也做个能干的小当家。
2、你遇到不会做的事情时是怎么办呢?老师简单介绍在学校蒸饭的小朋友自己学着淘米、放水、找蒸笼,很不简单。有的第一次水放多了蒸成了稀饭,第二次就好多了。
你也能来举例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学生汇报。
老师小结:在遇到不会做的事情时,千万不要怕,怕了就什么都做不好了,只要你学着做,坚持着做,肯定会越做越好的。
四、我们的开心果行动
分组讨论:为家人带来欢乐,我们可以怎么做?选代表汇报本组设想,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想分角色演一演。
老师提供若干内容让学生选择,如:
有客人到我家,我……
客人走后,我……
奶奶每天送我上下学,一定要替我背书包,我……
奶奶生病了,我……
爸爸妈妈上班很晚才回家,我……
学校大扫除,我……
其他教案-我长大了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把你们的设想落实到行动中,好吗?
五、活动结束,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回家后把你的感觉和爸爸妈妈说说。
2、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希望小朋友们能始终如一,每天都做个关心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3、分发一份自理自立,坚持做家务的活动记录表,鼓励学生坚持自理,做妈妈小帮手,自我监督并进行实践记录。装入记录袋中,每周小组互评一次。(呼吁家长多给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不要什么都舍不得让他们做。遇到这样的家长,教育孩子要说服大人,放手让自己锻炼。)
第一周活动记录表
我会做的
我想学的
日期
扫地
浇花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家长评语
同学评语
愿我们的成长带给每个家庭更多的快乐、幸福!
5、文文长大了教学设计一等奖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3、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增进亲子之情。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侯照片,衣物及用品,桌椅排放成"同"形位置。
2、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
3、教具准备:已制作成长树干,卡片纸,彩笔等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侯用品的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还有一些用品,请小朋友选一件自己喜欢的试穿一下。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注意饮食卫生
2、请幼儿看照片展览。
3、你发现了什么?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4、互相议论: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方面进行比较。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观看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
1、出示图一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是小朋友在妈妈肚子里时称为胎儿,生活在一个叫子宫的非常温暖的地方。
2、出示图二观察:你看到什么?小毛头是谁生的?他最喜欢吃什么?他会自己拿瓶喝奶吗?小婴儿很多事都不会,需要成人关心照顾他,谁最关心他?你们也都是妈妈生下来的,请小朋友说说自己那时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三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干什么?谁在帮助他?那我们小朋友这时候和以前比起来有什么变化?(扶着小床走路,会自己拿饼干吃,会把一块块的积木搭上去等)。
4、小婴儿在成人关心照顾下又长大了,观察图四:你看到什么?他在干什么?小婴儿又有了什么变化?(他已经会走路、会跑、会玩游戏,会自己吃饭等)。
5、小朋友的变化都离不开谁的照顾?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们的,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6、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点,并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的优点。
7、下面我们相互合作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用照片来给人的成长过程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
三、结尾部分:引导幼儿讲述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儿。
1、在爸爸、妈妈、老师的关心下我们长大了,小朋友以后还会长,请小朋友谈谈自己以后会长成什么样?
2、你们将来都想做些哪些事情,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3、请小朋友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或在树叶上画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贴在成长树上。
4、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
6、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篇一:《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本课是从学生在校学习一年来变化较大的方面入手设计的,主要由“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好孩子”两个活动组成,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看到自己一年来的进步,并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最后设计了“做一做”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变化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真的长大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愉快地成长。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再讨论:图片中的学生一年来变化最大的是什么,自己是否也有这些变化呢?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加入少先队、独立认真学习、关心班集体是好学生的标志;知道了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劳动是好孩子的标志。由此启发学生看到自己的变化。然后,再寻找自己的变化足迹,并把自己的变化介绍给同学们。最后,让学生“做一做”:把自己的变化和好的表现记录下来,通过交流,学生真的感觉自己长大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树立了信心。
篇二:学前班健康活动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健康活动《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在教学程序上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活动程序,整个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操作表现来完成。
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自由探索这个环节里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讨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相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体现。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情感,目标三得到了体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或是在树叶上画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
不足之处:在活动最后,应该增加一个分享快乐的环节,这也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
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目标二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在教案中有两个失误地方:导入部分,原计划提问幼儿“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改为后来开门见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请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两个导入环节都出现在教案上,另一个在准备过程中的空间准备应该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针对以上失误将及时更正。
篇三:《人们说我长大了》的教学反思
《人们说我长大了》的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相适应地产生一些心理矛盾与困惑,以至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因此同学之间给予交流的机会和老师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焕发出青春朝气蓬勃的力量。
根据新课和标准的要求和创新教育理念,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的快乐,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换位,积极参与设置创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体会青春不仅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
《人们说我长大了》是初一《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我设计并采取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享”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换位”的.方式,通过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的结合,在学生对青春的内涵全面把握的前提下,师生合作共同对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加工、编制、整合,然后放手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作“导演”,展开课堂教学。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青春的幸福,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祝福青春,突出欢乐的主题,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青春的到来,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价值更进一步的思考。
二、成功之处
1、注重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法中始终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显示出诱人的魅力。学生是喜欢活动渴望活动的,活动是将一切影响学生发展的潜在因素转化为现实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资料)、环境,提供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强调综合性,体现探究学习,强调体验和情感的升华。教学中本着“一切着眼于学
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活动原则,并注重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充分展开活动的时候,对学生发表的看法适时地进行鼓励与表扬,还带头为学生的回答表述、表演鼓掌祝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探究力。学生在组织材料、表演、表述自己的看法时,我更注重的是启发、引导。少一份指责,少一份否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肯定。如果一味的指责学生这不行那不对
的话,他们那轻灵善飞的想像翅膀将会折翼,失去翱翔的自由,久而久之会萎缩退化,直到丧失功能。
正如陶行知所说: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力求思想品德活动成为学生想象探究的蓝天,成为学生培养创造能力的晴空。只要实现这一点还愁创造不出美丽的彩虹吗?
事实证明这一点。本节课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同类型的学生各有所得,能力得到发展,更让人惊喜的是经过平时的耐心培养,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彻底打破我原本对他们的担心。看来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我再一次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三、改进意见
今后在教学中,应在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上多下功夫,注意把握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资源的储备上要丰富多彩。
四、拓展延伸
青春的涵义,远远不是一首诗、一条格言或一门理智的哲学所能概括。十二三岁的学生正是青春中最富韵味的季节,是人生中最闪亮的光点,这时的他们不再是“无忧无虑”,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逐渐长大了,成熟了,学会体谅他人、肯定自我,学会坚强,相信自己,懂得选择,坚定自己的选择。弓既然举起就要射出有力的一箭,船既然启航,就要战胜激流险滩,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取定,就要勇敢的出色地走到底!全面把握青春,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一些思考,寄语青春,放飞理想!这是对课标内容的拓展。
篇四:《我长大了一岁》教例与反思
《我长大了一岁》教例与反思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自己一年的进步,认识到长大了一岁,为自己的成长而欣喜,体验成长的快乐,体会成长的意义。
2.运用读拼音、听读、问别人等方法认识本课13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基础上,发现长大要做些什么。
2.认识生字,学习写字。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2012年巳过去了,迎来的是新的一年2013年。谁来说说:你长大了一岁,会做哪些事情?(生答)
丁丁也长大了一岁,他又是取得了哪些进步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我长大了一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听录音,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读音。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圈,可以读拼音、听读来认识它。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小伙伴,小组成员在听别人读书时一定要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刚才你们读书时有没有字音读不准的或觉得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一岁 乱飞 再见 弟弟 都要 欺负
妹妹 抹眼泪 大孩子 捉小鸟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
(2)同桌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3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字)
指导:“长,再,我”的字形,并让学生书空练习。
四、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全班齐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质疑:可以任选其中喜欢的一段说一说;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什么毛病,大孩子做的哪些事我都要学会?(回答时试着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
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小弟小妹
学做大孩子的事
4.指名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结合每一段内容及图片,同时指导朗读。 指导看图,同时指导:“你们”都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
5.讨论: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五、说话练习,体会感情。
1.小组合作学习仿写诗句。
小猫,小猫,看见我不要---------。再也不---------,我长大了一岁。 同学,同学,看见我不要---------。再也不---------,我长大了一岁。 ??
2.个人汇报所编的句子,有能力的可以加动作表演。
六、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师:长大了一岁,丁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心情如何呢?(高兴、开心??)你们平时遇到高兴、开心的事情时,是怎样的呢?表现给同学看看。你能不能这样高兴、开心地把课文读一读呢?
七、布置课外作业
你长大了一岁,还懂得了什么,说给老师,或爸爸妈妈听。(有能力的可以动笔写一写)
《我长大了一岁》反思
这是一首很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儿童诗,课文的插图是我们教材的学习伙伴“丁丁”。诗歌分三个小节,第一节讲的是丁丁长大了一岁,不捉小鸟了,第二节讲的是丁丁长大了一岁,不欺负小弟弟小妹妹了;第三节讲的是丁丁长大了一岁,要学会做大孩子做的事。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感知自己巳渐渐长大,自然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大了一岁会有什么变化呢?由此体验成长的快乐。学习课文,学生自渎合作后汇报:丁丁长大了一岁有什么变化呢?再进一步体会成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来编儿歌。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编出的儿歌很有创意,教学效果很好。第二课时,是进行字词的教学,学生用了很多办法来记忆生字,但有一部分学生识字方面不是掌握得很好,还得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识字有效性。
篇五:《马莎长大了》教学反思
《马莎长大了》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王丽颖
我的公开课安排在本学期的最后一节,因为自己身为教学副校长的特殊身份,自然更想给听评课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从两周前,我就开始用这种模式在自己的课堂上训练,几经调整,终于有了今天的雏形。
《马莎长大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6单元“长大”里的一篇主体课文,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刚好到此,我准备讲的识字教学也无所谓课文内容,就选了这一课。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蕴含着较强的情感因素和良好的价值导向。本节课,我主要进行字词教学,所以选定的目标为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13个字,认识2个多音字,会写2个字。
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自己想要呈现给大家的三个教学理念。一是在认读生字这个环节,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前期,我让学生对本文进行了常规性预习,没有因为这是一节公开课,就让孩子做大量的投入,好在课堂上“表演”。所以,课堂上也就“如期”有了不少的磕磕绊绊,如小组内“开火车”朗读时,有三个学生不能顺利读出;小组间“开火车”朗读时,没有一浪接一浪的感觉。我想这才是学生真正的“学”,为我的“教”做好了铺垫。二是在识记生字环节,体现了“教师主导”这一理念。我引导学生将“她、妈、娃”三个字一起识记,重在了解女字旁与字义的联系;将“她、他、它”对比识记,重在区分它们在使用上的不同;根据字的特点,用“比一比”的方法认识“是”,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发”??这些有目的的引导,都在为后面的问题“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吗”铺平道路,实现教学中的“收”与“放”。三是体现了要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思想。一年级的孩子太小了,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常有的事,一定要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他们才会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读“摸着”一词时,我顺手摸摸调皮的李嘉运的头,提醒他遵守纪律;教学“她、他、它”的区别时,我用“她”说的句子是“我喜欢她”,说着紧紧抱住一个小女孩,渗透着我对孩子们浓浓的爱;不断地进行小组间比赛、个人比赛,对出彩的学生进行夸张性的表扬,对
优秀的小组进行奖章奖励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营造和谐、愉悦地学习氛围,让孩子们轻松、快乐的学习。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时间的掌控问题。这对于我来说,是个顽疾,平时的家常课也是经常讲不完,尤其是识字教学,看着孩子们高举的小手总是不好意思叫暂停,结果就是??其实,从我开始试验这种课堂模式,就没有一次完成过。但我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公开课上不用整顿课堂纪律,节省了时间也许就能讲完了。没想到本课的生字和渗透性识字都很多,如果斩掉一部分必将失去了我追求“家常课”这一目标,全部识记字量又太多。几经思考,我还是决定把最真实的课堂搬到公开课上。所以说,时间不够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怎样才能在不改变教学设计的前提下缩短教学时间呢?我认真地做了反思后,觉得是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的地方学生说清楚了我还要再复述一遍,还有的地方我已讲过了一遍还要强迫症似的再重复一遍,这对于一节精致的课来说是不应该的。看看那些名师的课,一语中的,惜字千金,我是该好好学学的。
“总结回顾”这个环节今天终于试了一下,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的,完全成了追求教学完整的一个环节,从有效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删除。
公开课是提升教师课堂技巧的直升机!我再一次见证了它的魅力。正是因为有了这节公开课,才促使我将这种教学模式向更完善、更合理的方向改进,才促使我去拼命反思怎样来节省时间。现在,闭上眼,上课的一幕幕就开始在脑海中放电影,多么希望能上个第二遍,好让我弥补此次的遗憾。没办法,谁让课堂就是缺憾的艺术呢!
7、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在教学程序上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活动程序,整个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操作表现来完成。
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自由探索这个环节里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讨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相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体现。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情感,目标三得到了体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或是在树叶上画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
不足之处:在活动最后,应该增加一个分享快乐的环节,这也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目标二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原计划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环节,让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关系就舍弃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在说课稿的设计指导思想中没有及时更正,反映出说课稿和教案不符现象。
第三,在教案中有两个失误地方:导入部分,原计划提问幼儿“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改为后来开门见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请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两个导入环节都出现在教案上,另一个在准备过程中的空间准备应该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针对以上两处失误将及时更正。
8、小马兰长大了教学反思
一、主题背景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小马兰长大了”,这是一节展示园本课程中有关种植的科学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是让幼儿关心、了解马兰生长的过程。
开学初,我带领幼儿了解野菜的相关知识,激起了他们种植野菜的兴趣,于是我结合时令,带领幼儿一起种植马兰,而且调动家长参与。为了方便观察,我们不仅在户外的种植基地种植了马兰,在班级教室内的花盆、牛奶盒子里都种上了马兰。随着马兰的生根、发芽、长大,幼儿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水里的马兰根长得快,但发芽却很慢?”“为什么马兰种下去后叶子都枯萎了?”“为什么教室里的马兰比户外的马兰长得快?”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又引导幼儿做起了马兰生长的对比试验,种在水里的马兰一盆加上营养液,另一盆不加;一盆马兰放在教室外晒太阳,另一盆放在阴暗处;一盆马兰常浇水,另一盆不浇水,等等。幼儿给用不同方式种植的马兰都做上了标记,每天都去观察它们,在浇水、施肥、拔草、照顾马兰的同时,设计了观察记录,记录马兰的生长变化,还为户外和大棚中的马兰测量温度并记录下来。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幼儿获得了很多种植马兰的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零散的、片面的,于是我设计了活动“小马兰长大了”,以收集、整理幼儿的经验,并让幼儿思考接下来还要为马兰做些什么。
二、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交流马兰的种植方法
由于亲自动手参与了种植活动,幼儿都踊跃举手来说自己是怎么种马兰的,有的介绍了种植的容器有花盆、牛奶盒;有的介绍了马兰可以种在水里和土里;有的介绍了种植用的工具。在幼儿介绍的时候,我出示了他们种植时拍摄的照片,引导他们回忆当时的具体情景,所以他们都能很详细地说出自己种植的过程和方法。
(二)引导幼儿交流马兰生长的情况
我提问:“你发现了马兰生长的什么秘密?”幼儿都举起了小手,还拿出了观察马兰的记录,有的说:“我发现马兰种下去后先枯萎,再长出新叶子。”有的说:“种在水里的马兰根比土中的马兰根长。”当我展示出幼儿种植的马兰时,他们的话就更多了,“我发现加营养液的马兰比不加营养液的马兰长得好。”“我发现浇水的马兰长得好,不浇水的马兰死掉了。”在幼儿告诉我他们发现的秘密后,我帮助他们提炼、总结经验,让他们知道马兰的生长需要水、阳光、营养和适宜的温度,并且了解到马兰是野菜,水多水少阳光下阴暗处都能生长。
(三)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让马兰长得更好
了解了马兰的生长特点后,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马兰喜欢水,要多浇水。”“马兰需要营养,要多施肥。”“长出的杂草会和马兰抢营养,所以要常拔草。”“出现害虫了,还要捉虫。”有的.幼儿还演示了浇水、施肥、拔草的方法。我又提出:“再过一段时间,天气会更冷,那时我们如何让马兰长得更好呢?”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给马兰的大棚里放电灯发光。”有的说:“给马兰盖棉被。”还有的说:“给马兰搭双层大棚。”
三、反思与讨论
(一)通过种植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幼儿在家或在幼儿园都接触过一些野菜种植的知识,但只有这些听到的知识而没有经过实践,很难形成真正的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实践探索中发展幼儿的经验,才会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经验的内化。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由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于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当马兰种下去开始不断生长时,幼儿被深深吸引了,他们每天去种植园地观察、浇水、施肥,同时学会了做标记、观察记录,学会了实验比较马兰生长变化,学会了测量温度,学会了思考问题.,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与分享,等等。在持续探索的三个月里,幼儿用心记录着马兰生长的每一个变化,积累了许多经验。而这一节活动就是在以前的一个又一个活动的基础上生成的,是一个系列、连续、由浅入深、主动探索的内容。如果幼儿平时没有亲身去做这些事,那么这节活动是很难流畅地开展下来的。
(二)通过真实记录,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真实记录,幼儿知道了马兰种下去后叶子会先枯萎然后再长出新叶子,而且马兰淹水了也不会死,叶子还长得很大,这些都和他们开始猜的不一样。
幼儿在为马兰搭上大棚后,又发现
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棚里的马兰长得快?”于是,他们每天为露天与大棚里的马兰测量温度并画出标记做好记录。通过真实记录,他们总结出不论什么天气,大棚里的温度始终都比露天的高,因此马兰长得快。在这些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去探究马兰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规律,这对他们今后探索其他事物、汲取新的知识经验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马兰的新叶子长大的时候,距离幼儿种植马兰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幼儿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我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有关马兰种植过程中录制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这样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已有的零碎的片面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和提升。
9、我长大了思品教学反思
在教学程序上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活动程序,整个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操作表现来完成。
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自由探索这个环节里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讨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相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体现。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情感,目标三得到了体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或是在树叶上画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
不足之处:在活动最后,应该增加一个分享快乐的环节,这也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目标二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在教案中有两个失误地方:导入部分,原计划提问幼儿“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改为后来开门见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请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两个导入环节都出现在教案上,另一个在准备过程中的空间准备应该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针对以上失误将及时更正。
10、我长大了思品教学反思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中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中学生有着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求知、求美、求真、求友谊、求有价值的人生,更渴求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若能走进学生生活,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教学,让学生“披文以入情”,思品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就能得到有效统一。
教学本课我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看到自己入学后一年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细微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好孩子。教学设计的几个版块各自独立,又层层递进,每个活动都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从而顺利的到达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伊始,通过欢快的歌曲——《上学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