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15 11:42:19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1、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借助直观,领悟新知。

  1.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提问:江苏省和四川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什么?(面积)

  师:你还在哪儿听过面积?

  预设:生: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

  生:水库的面积。……

  2.师:到底什么是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二、观察体验,感悟面积。

  1.教师摸粉笔盒的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老师拿的物体是粉笔盒,注意看老师是怎么摸是粉笔盒表面的?(老师示范用手掌心摸粉笔盒的表面)

  2.学生活动:

  要求:拿起课本,像老师那样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再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和课桌的桌面以及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吗。

  小组同学摸一摸,看一看。

  3.交流说说:刚才,同学们摸了数学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课桌的桌面……感觉怎样?

  预设生:平平的,一片一片的……

  4.小结:同学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5.教师介绍: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6.举例: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预设: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

  (顺便完成想想做做1)

  7.师生小结: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出示封闭图形进行大小比较,发现: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比较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师生讨论:你能一眼看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吗?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2)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3)出示“试一试”第2题要求。

  学生按要求操作:画一画、比一比、再说一说。

  四、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回归导入情境,学生按要求练习。并再到中国地图上找一些省份,比一比面积的大小。

  2. “想想做做”第5题。

  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图上可以看到校园里有哪些建筑、有哪些场地,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还能看出什么占地面积大些、什么占地面积小些,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比较方法。

  预设:学生先分别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个小方格,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导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怎样数出梯形面积,把两个半格拼成整格。

  用相同的方格量是比较面积大小的一种方法,用图形有几个方格那么大的方式描述图形的面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图形的面积是它的大小,另一方面又为以后用面积单位计量面积作了极好的铺垫。

  追问: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

  引导学生将周长与面积进行对比,明确周长与面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形,指出各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进行认知巩固。与同桌进行交流。

  5.思考题。

  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解决办法,再组织交流。

  独立完成。(课作)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2、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多样的方法,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感悟面积的含义,并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红领巾、杯盖、树叶、墨水盒、纸币等实物

  平面图形若干、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

  1、认识“面”

  师:很高兴能和三年级的小朋友一起上一堂有意思的课。你们欢迎老师给大家上课吗,谁愿意上来和老师握一握手,表示对老师的欢迎。(握手后老师和学生的掌心向外)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我和××小朋友的掌面哪个大?

  [选择和学生握手预祝成功作为导入,一是缓解课前紧张气氛,鼓励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上课;二来也巧妙地引出了“面”,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谈话:我们人的掌面有大有小,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面也是有大有小的。你能从周围找出一些“面”来吗?(书本的封面、黑板的表面等)

  师:黑板的表面和书本的封面,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小呢?(学生观察后回答)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取名叫面积(板书:面积)

  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书本封面的大小是书本封面的面积。(板书)(让小朋友轻轻地把这两句话说一说。)

  [通过对熟悉的事物的表面进行比较,使学生首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3、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

  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黑板面的面积比书本封面的面积大,书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

  用手摸一摸课桌面和板凳面,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面积,什么叫板凳面的面积?(要把桌面和板凳面摸完整)比一比大小。

  师:刚才我们比较出板凳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那么你能想到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比板凳面的面积小呢?(学生举例)

  4、开放练习,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

  ①同桌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比较手掌表面的面积。

  ②请学生自己举例说说。

  二、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1、请小朋友们看这里的一些物体,(红领巾、杯盖、树叶、墨水盒、纸币)现在我将这些物体的表面描画下来,我们把这些图形都叫做平面图形。

  2、那平面图形有面积吗?明确: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即时练习:想想做做第四题(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动手操作,涂一涂,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刚才涂的红色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蓝色线的长度又是图形的什么呢?

  生:红色部分是图形的周长,蓝色线的长度是图形的面积。

  三、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即时练习:

  我会看:“想想做做”第2题

  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居世界第三位。这就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2、赛一赛:出示几组平面图形,你看出谁的面积最大,

  第一组:(两个平行四边形,大小明显)

  第二组:(两个圆形,大小明显)

  第三组:(两个长方形,大小相近)

  对于第三组,大家的意见似乎不太统一。眼睛有时候也会欺骗我们,所以光凭眼睛看,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你能否想出更好的办法,准确的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比较图形的面积。

  动手操作之前,提出几点说明:我们每个座位都有这样的两个图形就代表题目中的两个图形;同时为了大家比较方便,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方格纸、小纸条等;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如果有困难的话,就看看小组里的同学是怎么比的,相信你会受到启发的。(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4、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常用的三种方法:看、叠、量。(师课件演示)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我会想

  引导学生说说如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

  3、我会数

  这里还有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数格子)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集体交流)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3、我会说

  师: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吗?引导学生进行面积的比较.

  五、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请小朋友来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的收获?

  六、课外拓展,升华知识

  游戏规则:全班分两组,一组同学看图形时,另一组同学不能看。第一组看的是4格的,第二组看的是6格的,让学生在不知道格子大小的情况下根据格子数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

  通过讨论得

  出: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3、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⑵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⑶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⑷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⑸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

  ⑴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⑵分小组讨论。

  ⑶集体交流。

  ⑷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⑵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⑶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谈话: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

  2、想想做做3

  出示书中的图,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问: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在书中描一描、涂一涂。

  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

  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

  谈话:这是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提供1平方分米的纸片2张,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做思考题。

4、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 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 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5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5、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培养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教学内容与步骤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地把握文意,而能读懂原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能正确理解文中实词的意义。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例题: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祉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联想:粜--卖出粮食

  启示:汉字的形旁与字义有关

  再如:

  (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购

  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购:悬赏捉拿﹚

  结论:用"贝"作偏旁的字大都与"钱财"有关

  ⑵用"糸"作偏旁的字:缢绡缒

  例句:①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

  结论:用"糸"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绳索、丝织品"有关。

  ⑶.用"王"作偏旁的字:瑾瑜璐

  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

  ﹙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

  ②.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

  ﹙璐:美玉﹚

  结论:用"王"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美玉有关。

  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钅(金)、木、氵(水)、(火)、土"

  --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豕、犭、鸟、虫"

  --与动物有关;

  "辶(走)、彳(行)、(心)、(言)"

  --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

  禾--五谷、皿--器具、

  宀--房舍、冖--笼罩、

  求--毛皮、歹--死亡、

  月--肉、页--首、

  目---眼、尸--身体、

  隹(zhuī)--鸟雀.

  二、例题:

  ①金就砺则利

  ②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③生而眇者不识日

  解析:从字形入手

  ①"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据上下词意"金"和"利"可知,"砺":"磨刀石"。

  ②"昳",从"日",有光,联系"形貌"及"丽","昳"可以理解

  为"光彩"。

  ③"眇",从"目"从"少",联系下文"不识日",可推知为眼盲。

  归纳:

  以形推义,联系语境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90%以上,大都可以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其词义(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形旁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这里的文意不符。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苦时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据造字法我们可知,"怠"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字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知道了这些。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语和"弗"等词语,可推断出这里"怠"的含义是由本义"怠慢、轻慢"引申出来"懈怠"的意思。再如《赤壁之战》中"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句中的"引",是会意字,从"弓""丨",其本义是拉开弓。这里若讲成"拉开弓"显然不通。如果能联系"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这一句(即:一开始交战,曹军的军队失利),其意思就显豁了:像拉开弓一样把军队拉开;但因为是失利,所以不可能向前拉,只能向后拉。由于"向后拉",再一联想,当然是"后退""退却"了。

  三、例题:

  ①韦编三绝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以为妙绝

  ⑤佛印绝类弥勒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提示:从语法结构关系(句子成分)分析

  分析示范:

  ①断绝

  ②主语"群响";"毕"修饰"绝",状语;

  "绝"当是谓语,动词,译为"停止"

  ③"与世隔绝的"

  ④"到了极点"

  ⑤"非常"

  ⑥"渡过"

  例题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②楚王贪而信张仪

  ③信义著于四海

  解析:

  ①修饰谓语"难求",作状语,教案《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意为"实在"

  ②"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

  ③"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归纳:

  联系上下文,作语法分析

  即审察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字,通过对语法结构的分析,可知它是用来修饰谓语"难求"的,显然是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来充当,结合语境可推断出"信"字是"的确""实在"(副词)的`意思。又如2000年全国高考卷第11题,要求判断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题面C项"自放驴,取樵炊爨"中的"樵",给定的解释是"打柴"。"樵"固然有"打柴"的意思,但它在句中已作了动词谓语"取"的宾语,而取在这里是"砍""打"的意思,若再将"樵"释为"打柴"岂不扦格不通了?

  练习:

  1、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2000年全国)

  "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解释成动词"打柴"错误。

  2、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2001年春季)

  "雨雪"是两个名词连用,"雨"活用作动词,"雨雪"即"下雪"。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2004湖南)

  "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应为"应和"。

  4、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

  "吏事"当为名词,作宾语,"不"修饰"闲",表明"闲"为动词,故错。当通"娴",意为"娴熟"。

  5、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

  "多"当为谓语(可联系"山多石,少土"),"辩"处于宾语位置,不是动词,当解释为名词,"辩才"。

  四、例题: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六国论》

  ("族"字义同"灭"字,"消灭")

  4、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精通)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择、选拔)

  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

  (谨慎)

  归纳:

  联系上下句,作结构推断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再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练习:

  1、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可矜怜。

  "顽鲁"的释义提供了四个选项:

  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

  解析:句中"顽鲁"对"贤俊","贤俊"是"贤能而有才智"的意思,那么"顽鲁"自然是"愚昧而蠢笨"了。

  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

  解析:"行旅"与"人物"处于对应位置,借助"人物"可推知"行旅&quo

6、数学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面积的含义》这一课是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很大影响。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本节课我创设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二、操作实践,比较大小。

  三、分层练习,综合运用。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以故事导入,让孩子通过故事中兄弟二人圈地的方式初步感知面积的大小。

  然后让学生看——看课件中的乒乓球桌面,荷叶的面,美丽的湖面。然后让学生找教室里的面,体会物体都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然后再通过平面图形认识面积。

  出示这几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先让他们认一认是什么图形,再指一指它们的表面,然后让他们比一比大小,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各自的面积。

  学生充分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二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两种不同颜色彩纸的面积。学生边演示边汇报,他们有的用的是观察法,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重叠法,(课件的演示将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那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重叠)有的学生认为黄纸的面积大。有的学生认为红纸的面积大。意见有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我抓住了“究竟谁的面积大呢?”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这样把学生置于矛盾的中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这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手中的学具来测量,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有的用长方形的小纸条量,有的用正方形的小方片摆,还有的用橡皮等身边的物品去测量,有的利用课前准备的方格纸去测量,最后通过组织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常用的3种方法:观察、重叠、测量。

  这两环节的设计美中不足的是:适时的小结偏少还有适时练习的设计太过于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对比,使本课面积概念未得到强化。应该减少两题周长的练习,另外再增加两题关于面积的练习。

7、数学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自学导航中的前两道题目是非常的简单的,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解决,最后一题需要预习书上面积相关内容,才能提出问题。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以信封引入,既帮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又自然地引出面积。认真预习的同学能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体现了我校“善问”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我从生活入手,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行初步的物体面的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活动,形成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教学面积大小的比较时,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在教学面积大小比较时,以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发现比较方法为主,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比较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巩固练习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认识体会到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灵活运用。尤其是设计16个方格的轴对称图形,开放的习题更是让学生巩固应用本节课所学。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也发现这课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尽管我已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但在学生说什么是面积的时,语言表述得不是很完整,在今后的教育与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在感知面积的大小,初识面积的大小时,还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摸,而且要让学生摸得到位、摸得具体,从而使学生体会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有大有小。

  3、整堂课的教学显得很平淡,没有波澜,没有激情,没有高潮,在驾驭课堂和调节气氛方面做得还不够。

  4、通过《面积的含义》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说得还不够,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相信学生,要多给学生机会。

  5、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与课本表面。如在练习想想做做2时,不能只为完成习题而练习,应该给予学生练说的语言环境,四川省比江苏省大得多,安徽省的面积和江苏省的面积差不多……这样的训练,既巩固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认识,又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8、数学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面积的含义》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面积》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周长的含义,并且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本课时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面积概念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之所以成为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面积概念的抽象程度比长度概念高一些,确定面积大小的方法也不像确定长短那样简便易行。此外,学生先前已经建立的长度概念也会对面积概念的建立造成一些干扰。因此,面积概念的建立和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自然也就需要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过程中逐步明确认识、加深理解。在此之后,学生还将学习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常用方法,为学习面积单位和面积计算做好准备。

  通过解读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我设计以“选菜地”为切入点,引出“面积”的概念。在此期间,学生会提到周长。在以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把感知“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渗透在问题中,引导学生感知二者的区别。接下来,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想像、操作、估计和直观推断等活动,初步掌握比较简单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第一,我通过听故事并提问“为什狐狸选了第一块蔡地?”引入今天的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乐学,达到良好的预设效果。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如果学生说是因为菜地2的周长大狐狸才选的,那就出示两块菜地长、宽,并计算周长。通过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周长不能衡量菜地的大小,从而引出“面积”这一词,第二个环节是,如果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直接说出第2块菜地的面积大狐狸才选的,就让学生直接上来摸一摸,菜地2的面积是指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面积的含义”。

  第二,通过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自己所熟悉的物体,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并选择其中的两个物体表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在这一环节中,指出“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通过不断反复地提问“谁表面的大小就是谁表面的面积”、“谁表面的面积就是指谁表面的大小”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在此期间,既要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又要给回答错误的学生解释的机会,让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对面积的含义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三,在探索比较等高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活动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用观察、重叠和找一个标准去量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但是在接下来不是等高的长方形比较大小中,学生会发现已经不能用观察法和重叠法来比较,我直接出示了方格纸,没有给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办,这一环节我处理得不周到,学生应该能说出,刚刚的标准已经不适合去测量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应该找一个更适当的标准——小方格来测量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四,通过相应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并能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在以后的问学路上,我将会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让教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问学中成长和学习。

9、数学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面积的含义》这一课是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很大影响。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本节课我创设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二、操作实践,比较大小。

  三、分层练习,综合运用。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以故事导入,让孩子通过故事中兄弟二人圈地的方式初步感知面积的大小。

  然后让学生看——看课件中的乒乓球桌面,荷叶的面,美丽的湖面。然后让学生找教室里的面,体会物体都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然后再通过平面图形认识面积。

  出示这几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先让他们认一认是什么图形,再指一指它们的表面,然后让他们比一比大小,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各自的面积。

  学生充分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二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两种不同颜色彩纸的面积。学生边演示边汇报,他们有的用的是观察法,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重叠法,(课件的演示将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那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重叠)有的学生认为黄纸的面积大。有的学生认为红纸的面积大。意见有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我抓住了“究竟谁的面积大呢?”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这样把学生置于矛盾的中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这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手中的学具来测量,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有的用长方形的小纸条量,有的用正方形的小方片摆,还有的用橡皮等身边的物品去测量,有的利用课前准备的方格纸去测量,最后通过组织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常用的3种方法:观察、重叠、测量。

  这两环节的设计美中不足的是:适时的小结偏少还有适时练习的设计太过于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对比,使本课面积概念未得到强化。应该减少两题周长的练习,另外再增加两题关于面积的练习。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