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等奖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特殊规律,使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2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再认识,再分析,将列表的过程更优化。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谈话:“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周,你们可以称呼我?今天需要我们共同配合,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为了表达谢意,我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来猜一猜,有多少?(5…)太少了?(50…)多了,(40…)少了(45…)差不多了,(46…)恭喜你,答对了,下课就由你发给同学们。
2、喜欢数学吗?数学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你们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种有趣的问题------鸡兔同笼。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 出示问题:“鸡兔同笼,有5个头,1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1)你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2)请你们猜一猜将鸡、兔可能是几只?(……)
(3)把你猜的过程给大家说一说
(4)板书学生的过程
鸡 1 2 3
兔 4 3 2
腿 18 16 14
(4)评价:从尝试简单的开始,一个一个的试,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方法多么简单啊?如果我们再横竖加上几条线,就成了美观的表格。看来,列表来解决这类问题还确实简单,如果现在将鸡兔的数量增加,还能解决吗?(重点引入列表)
2、出示:“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几只?”
(1)自己先想一想如何利用列表来解决?
(2)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独立完成列表。
(4)汇报想法和过程
小组1:逐一列表------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条腿,(腿多了,说明什么?兔子多了,怎么办?)鸡有2只,兔子有18只,那么就有76条腿,一只一只地试,学生把试的结果列成表格。
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每多一只鸡,少一只兔子,相应减少2条腿,)
小组2:跳跃式列表------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条腿,要比54条腿多的多,因此,兔子的只数也可能多了很多,但是鸡的只数可以不用一只一只依次递增,而是从猜一只到猜5只(或者其它几只),当腿的条数在50到60之间,(提出问题:兔子可能是几只?到底是谁估计的更加接近呢?)
引导发现:这样就减少举例的次数。并通过数据的调整来优化解题策略。
小组3:取中列表------假设鸡兔各有10只
小组4:方程
小组5;奥书班中学习过算术方法(让孩子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三、适时反思,掌握策略(两题任选其一)
“同学们,鸡兔同笼”
1、观察三种列表的方法,比较异同?
2、谈一谈;你们有什么感受?
四、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课后练习1、2、3(比较不同-----答案是否唯一)
2、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列表枚举、算术、方程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4.体会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题目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题目,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题目,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题目的爱好。
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题目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题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亲历列表、假设、方程等解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引发思考
导语: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游戏老师发现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那今天我们就带着思考一起走进《鸡兔同笼》,鸡和兔大家都很熟悉了,谁能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鸡和兔各有什么特点?瞧,两条腿的鸡和四条腿的兔相遇了,这时候有几个头,几条腿?如果一群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我们要研究什么呢?看,问题来了。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2个头;从下面数,有32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全班齐读)
活动2【活动】合作交流 预设生成
(一)这个问题课前你们通过自学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研究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等一下大胆地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开始吧!(学生交流)
(二)老师刚才听了你们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思维真的很活跃,谁愿意第一个上台展示?掌声有请第一个小勇士上讲台给大家交流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要认真倾听,随时向这位同学提问。
1.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鸡为0只,兔为12只的时候,腿数为48;当鸡的只数为1只,兔为11只的时候,腿为46,依次类推,当鸡为8只,兔为4只的时候,腿就刚好是32.这样都得出了鸡为8只,兔为4只。
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鸡兔共12只;鸡的只数在逐一增多;兔的只数在逐一减少;腿的条数也在减少;鸡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腿数减少两条)追问:腿的条数是怎样减少的?谁的只数变化使腿数减少?反过来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条。)
(1)还有哪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的这个方法按顺序一个一个列举下来,不容易遗漏,我们取个名字记住它吧!(板书:逐一列举)
(2)还有一个同学也用了逐一列举法,为什么有的要用9次找到正确答案,有的只要5次呢?
(3)说得真好,你还注意到腿的条数跟实际情况越接近,试的次数会越少,真是好样的。除了逐一列举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4)取中列举和跳跃列举方法的同学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计算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调整的?谁还有不同的调整策略?问: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简便、快捷)
重点追问:计算验证后发现什麽,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整的?
(三)回顾与交流
回顾一下我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我们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尝试猜测,发现腿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这时要认真分析然后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更快找到正确答案。(板书:分析调整)你最喜欢那种列举方法?为什么?
谢谢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四)继续交流分享
2.生:我先假设全都是鸡,那么就有24条腿,比实际的腿少了32-24=8条。多的这8条腿就是由于我们把兔当作了鸡,每只兔鸡少算了2条腿,所以用8除以2就得到了兔的只数,兔是4只,鸡只有8只。
师:大家听懂这个方法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没关系,我们请12个小朋友充当小动物来演一演帮忙同学们理解一下这种方法。
(学生表演,借助学生表演理解算术解法每一步的意思)
师:如果假设全都兔呢?你们会解决吗?对手试试看。(学生动手试做,然后汇报)。
3.生:我用的是画图的方法。我们先画12个圆代表12个头,然后个头添上2条腿,就一共添了24条腿,这个时候鸡的腿数齐了,剩下8条腿的全是兔的腿了,每只兔子还差2条腿,所以再给每只兔子添上两条腿,这样就可以添4只兔子,所以有4只兔子,有8只鸡。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和列举法一样,如果数目较多的时候,画图就麻烦了。
师:这道题用画图的方法可行吗?
生:数目简单的时候可行。
师:这也就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如果数目较多,我们可以把图画在心中,心中想怎么画就可以了。下面有请其他小组进行汇报。
4.生:我们小组是用抬腿法来做的。我们先让每只动物抬起一条腿来,这样就还剩下了26-8=18条腿,我们再让每只动物再抬一次腿,这个时候就还剩下了18-8=10条腿了。这10条腿全都是兔子的了。所以兔子有5只,鸡有3只。
师:这个方法就是古人的奇思妙想,你们也想到了,真好!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看课本的阅读资料,也可以和同学们演一演,研究研究。
小结过渡:古人的一道趣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都能解决这个趣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啊!孩子们,其实《鸡兔同笼》趣题早在1500年前就记载在孙子算经里头,作为我国古代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后来还流传到了日本,那日本的《龟鹤问题》和我们学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活动3【练习】联系生活 建构模型
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鸡兔同笼这样的问题呢?我们走进生活一起去找一找吧!请看租船中的问题:
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大船能坐6人,小船能坐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38人相当于鸡兔同笼的腿数,8条船相当于头数,大船坐6人相当于6条腿的怪兔,小船相当于4条腿的'怪鸡)
活动4【测试】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在一个停车场内,汽车、摩托车共停了48辆,其中每辆汽车有4个轮子,每辆摩托车有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172个轮子,停车场内有汽车摩托车各多少辆?
尝试运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此题。
就这道题而言,你认为它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不同之处呢?哪种方法解决最好?
活动5【作业】生活拓展 谈谈收获
结束语:孩子们,课上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老师通过这节课和同学们的交流,觉得你们太棒了,你们通过课前自学,课上通过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用学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类似问题,相信同学们只要保持这种研究精神,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谢谢同学们!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有关的数学史。能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用画图法和列表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主题图)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雉(野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生试说)
师:这段话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鸡兔同笼问题)
(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师:说明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将题目的条件做一个简化。
(课件出示)例1: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师: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看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种或几种解这道题的思路,让其它的同学能很容易就理解、弄懂这道题。(学生讨论)
学生初步交流,教师提炼:可以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看看你们小组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把你们的想法,你的思考过程用你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来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活动充分后进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阶段。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小组探究的过程,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鸡兔各有几只?
学生汇报探究的方法和结论:
1、 画图法:
给每只动物先画上2条腿(也就是都看成鸡),这样一共用16条腿,还剩下10条腿。一次增加2条腿,一只鸡就变成了一只兔,要把10条画完,要把5只鸡变成兔。
总结:画图的方法非常便于观察、非常容易理解。
2、列表法:(展示学生所列表格)
学生说明列表的方法及步骤:
学生汇报:我们先假设有8只鸡这样一共就有16条腿,显然不对,再减去一只鸡,加上一个兔,这样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
师: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不过上面的两种方法,老师还是觉得比较麻烦,又是画图,又是列表的,有没有更方便简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假设法:(随学生能否出现此种情况作为机动出示)
教师引导:观察上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如果8只都是鸡,则一共只有16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少10条腿,这是因为实际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条腿。一共多了10条腿,于是兔就有10÷2=5(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去想:
板书:
方法一:假设8只都是鸡,那么兔有:
(26-8×2)÷(4-2)=5(只)
鸡有8-5=3(只)
同样如果8只都是兔,则一共只有32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多6条腿,这是因为实际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2条腿。一共多了6条腿,于是鸡就有6÷2=3(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去想:
板书:方法二:假设8只都是兔,那么鸡有:
(4×8-26)÷(4-2)=3(只)
兔有8-3=5(只)
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现在我们重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数目比较小时,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比较快,数目比较大时,用假设法比较好。
(三)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延伸。
1.尝试解答课前提出的古代《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看看我国古人是怎么解这个题的。
2、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用画图法、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了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1500年以来,我们中国历代的数学家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这个问题,也得出了许多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数学思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方法。
4、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等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初步学习了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他们已经初步尝试了应用逐一列表法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在校外的奥数班中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学在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组经验。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共同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你们知道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
生:鸡兔同笼就是鸡兔在一个笼子里。
(媒体出示课本第80页的情景图)
师:请你猜一猜,图中大约有几只兔子,几只鸡?
生1:我猜大约是7只,兔子5只鸡。
生2:不一定。因为有一棵树把鸡和兔子挡住了,所以我不知道各有几只。
(二)探求新知
师:如果告诉你: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脚,鸡、兔各多少?能求出几只兔子,几只鸡吗?(媒体出示题目的条件)
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想好了,可以写在作业纸上。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那个小组的方法多样。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2只鸡,18只兔直接跳到10只鸡,10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这三个小组的同学都采用了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列表呢?
生1:列表可以帮助我们一一举例,从中找出需要的答案。
生2:列表也就是运用假设法,通过逐步的假设,最终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师:那么,这三种列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3:我认为第一小组的列表方法的特点是逐一列表,这样不容易遗漏答案。
生4:虽说第一小组的方法可以完全地列出全部的答案,但比较麻烦。我认为第三组的方法比较好,可以根据题目的根据情况,确定假设的范围,这样可以很快寻找到需要的答案。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其实同样选择列表的方法,我们因根据题目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这样可以既快又准确地寻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三)解决问题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下面两道题目,同学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独立地尝试解决。
媒体出示两道题
1、鸡兔同笼,有23个头,66条腿,鸡、兔各几只?请你列表的方法解决。
2、老师带51名学生到公园划船。一条大船坐6人,一条小船坐4人,他们租了大船、小船各几条?
(学生练习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交流过程略)
(四)学习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学反思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新的问题提出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如何做的方法,而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讨论。使同学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了思维,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
2、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列表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一定的层次。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交流时,有些学生用逐一列表的方法,也没去指责他们,而是肯定他们想出好的方法;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在课中请他们总结根据题目的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的优点。这样做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就会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2、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5、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列举法”,并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尝试与猜测的过程中,探索出“列举法”,最终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让学生养成“尝试”的数学思维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了解中国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文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列举法”,并运用“列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及相类似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尝试与猜测的过程中,探索出“列举法”,最终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具准备:
三个表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一只鸡有几条腿?一只兔有几条腿?(生齐答)
2、师:(出示卡片:三只鸡两只兔)这个笼子里一共有几个头?(生齐答)一共有多少条腿?(让生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计算的方法)
3、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鸡兔同笼”。(师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二、授新课
1、师: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看
(师出示:鸡兔同笼,一共有8个头,20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师:请你赶快猜一猜吧!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此时,学生很容易猜出,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各种想法,再说:我把这题的数字变大一些,你能猜出鸡、兔各有多少只吗?
2、师(出示题目):鸡兔同笼,共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1)
a、让生齐读题目
b、师让生独立思考后再与同桌交流。
c、指名汇报(当学生猜不出答案时,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你看)师边说边出示表格)当学生猜出正确答案时,师追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d、此时,师明确告诉学生:像这样依次尝试的方法我们就叫它一一列举法。(师板书:一一列举法)
e、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指名生说)
(2)小结:对于发现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a、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个表格,我们从1开始假设时就有78
条腿和答案的54条腿相比,怎么样?我们能不能让列举的次数更少一些?现在就请你们四个人为一小组开始讨论:(讨论后再请小组汇报)
b、根据生的回答,师板书:
c、师小结: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真聪明!那我们也给
这个表格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就叫它跳跃式列举法(师板书:跳跃式列举法)
(3)师:还有别的列举法?
a、学生可能会说出取中列举法,师就问让其说清楚,明白。
学生可能说不出时,师出示(先假设鸡和兔各占一半,再列表),再让生试填表格3,最后集体订正。
b、像这样,从中间开始列举的方法叫取中列举法(师板书:取中列举法)
3、观察比较这三种列举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指明生说,师再小结)
4、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运用所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
1、试一试
完成81页练一练第2、3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深化练习:一次数学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可得8分,每做错一道扣5分,小英最后得41分,她做对了几道题?(此题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先请生说,师再总结。)
6、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有必须的难度,课前我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了了解。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鸡兔同笼》可能会有必须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当中,我决定主要借助教师引导探究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本节课,在整个课堂中,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就应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对于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设计上还是有必须优势的,主要体此刻以下几点:
一、在课始,导课部分,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实质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智力热身活动,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铺垫。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趣题,明白了鸡、兔的头数与鸡、兔脚的只数之间的复杂关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识上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和方程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忙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二、由于“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五年级学稍复杂的方程时出现过,也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奥书上见过,会做。
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会做,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思考到这个状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对学生进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帮忙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习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用课件展示分析过程。透过这两步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就应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三、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的方法。
这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理解潜力和时间上的思考,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很多,个性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
四、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就应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那里,用26-16=10条腿,那里就应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透过我的分析,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能够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那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就应是少算10条腿。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本节课我并没有完成我预设的资料。本节课重在方法的渗透,学生务必经历多种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绝对不能走过场的,务必实实在在的引导,这样学生务必有足够的时间,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
7、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数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鸡兔同笼问题就是这样一种问题,在生活中,鸡兔同笼的现象是很少碰到,没见过有人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即使放在一个笼子里又有谁会去数他们的脚呢?直接数头不就行了?那么是不是说“鸡兔同笼”是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显然不是,鸡兔同笼问题,是让我们通过鸡兔腿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并采用有效的手段来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以下是我上完课的几点体会:
一、大敢转换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
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愉快的探索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发现并掌握知识,时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一个恰当的主题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基于这一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数学与生活”当中,用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引入(幻灯出示:)
1、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2、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再课件出示《孙子算经》及鸡兔同笼问题,但同时又聪明地把数改小了: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十二足,问鸡兔各几何?一石激起千层浪,鸡兔怎能同笼?学生的探究欲望马上调动起来,这时,又让学生了解“经典”,感受“经典”。
二、鼓励参与,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合作,积极地探讨,充分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兵教兵,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这是很让我感到激动的,因为毕竟鸡兔同笼问题比较难。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一问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六种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画图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总的来说,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呈现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供操作材料,拨动学生心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在整堂课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应该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8、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在本册教材中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透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以及列方程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课堂上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去试: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在每个动物下面画两条腿,20只动物只用了40条腿,还多出14条腿,把剩下的14条腿要给其中的几只动物添上呢?(7只动物分别添2条腿)。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鸡。这时候有学生问能把动物都看成是4条腿的吗?在师生们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减少,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并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测、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中我补充了其他的解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凸显了本节课的价值。
就本堂课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注重模式,合作交流,教师点拨这一块不够透彻,没有关注到差生。
2、我在假设之后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得较细,但对怎样假设觉得没有引导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只假设了鸡的只数,然后根据腿的数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数,误解了题意。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调控潜力需进一步提高。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突破,使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9、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课前我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了了解。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鸡兔同笼》可能会有必须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当中,我决定主要借助教师引导探究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本节课,在整个课堂中,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就应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对于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设计上还是有必须优势的,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在课始,导课部分,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实质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智力热身活动,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铺垫。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趣题,明白了鸡、兔的头数与鸡、兔脚的只数之间的复杂关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识上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和方程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忙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二、由于“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五年级学稍复杂的方程时出现过,也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奥书上见过,会做。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会做,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思考到这个状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对学生进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帮忙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习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用课件展示分析过程。透过这两步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就应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三、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的方法。这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理解潜力和时间上的思考,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很多,个性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
四、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就应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那里,用26—16=10条腿,那里就应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透过我的分析,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能够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那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就应是少算10条腿。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本节课我并没有完成我预设的资料。本节课重在方法的渗透,学生务必经历多种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绝对不能走过场的,务必实实在在的引导,这样学生务必有足够的时间,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显得不够用了,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类型的实际问题。
10、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基础,因此学生应能力经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传统问题进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一方面,在列方程组的建模过程中强化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了学生列方程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将解方程组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强化了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从而渗透了学生的化归思想,即二元一次方程组,其本质解决就是“消元”,化未知为已知:
1、优点:
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讲学模式转变为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补充完善的高效课堂,使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不足:
本节课在交流探讨环节中,老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给本节课留下了一点小遗憾。
3、改进方法:
在课后与学生探讨交流,辅导在课堂上对知识还有点模糊的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课后的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资料。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尝试探究”这一部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潜力。透过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应用练习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回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选取适宜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用哪种方法适宜?为什么?应用练习的设计,这样都能使学生巩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潜力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1、透过向学生带给了现实、搞笑、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能够应用作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1)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
(2)假设法教学与画图结合分析的方法上的突破,到达好的效果。
(3)列方程解决问题做为后进生的学习良方,也是解决难题的途径,也值得老师重点关注与突破。
2、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带给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透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透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图形与鸡兔同笼的有效结合,让知识“二合为一”,有效沟通对知识的迁移,以及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潜力有重要的好处。
3、在学习中注意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独立思考2—3分钟后再强调学生之间交流,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教学有效性更注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这堂课研究的方法多,容量大,有的地方只是蜻蜓点水,部分学生理解上还有点问题,我想将在练习课中进一步完善。一句话:尊重学生的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