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组织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15 11:42:17

  组织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组织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1、组织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

  2、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用不同的形式呈现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策略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统计图表。

  学具准备:彩笔。

  三教材分析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个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组织比赛”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谈话: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投篮比赛,想去看看吗?(生:想)那可要看仔细了,还要认真地数一数,看谁投进的球最多?。(课件播放比赛过程)

  学生欣赏动画。

  师:比赛结束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发言。(没记清)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大家说的不一样,看来光靠看,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你们要先想出一个又简单又好记的方法把每个小动物投篮的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好。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记录方法。

  2师: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好方法?

  学生汇报记录数据的方法:

  生:小兔投进了,我在下面打“√”;小猴投进了,我在下面画“□”;小熊投进了,我在下面画“△”。

  生::小兔投进了,我在下面打“0”。

  生:小猴投进了,我在下面写“1”......

  3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等符号来记录每种小动物投篮的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用各种符号记录的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板书课题)

  4师:下面我再给大家放一遍,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录每个小动物投篮的个数吧!请小组长把记录卡快速的发给你的组员,准备好了吗?(再次播放课件)

  学生边看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

  5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并把你记录的结果大声的告诉同学们?

  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生1:小兔投进4个,小猴投进5个,小熊投进3个,小兔投进了,我在下面打“√”;小猴投进了,我在下面画“□”;小熊投进了,我在下面画“△”。

  6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7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小兔投进5个,小猴投进5个,小熊投进4个(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实践与应用

  1师:小动物们举行的投篮比赛可真热闹!小朋友们也想来一次这样的比赛吗?(生:想)你们说组织什么比赛好呢?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比赛项目。(跳绳,拍球,踢球……)

  2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比赛项目,到底举行什么比赛呢?你们有办法帮老师决定一下吗?

  学生自由发言。(统计一下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或学生自由发言,说明要去问问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比赛,并记录下来。

  3师:为了帮助小朋友们去调查,我送给你们一件小礼物,瞧: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统计表)现在它要对你说几句悄悄话:(课件出示悄悄话)

  课件: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统计表。我今天要帮助大家调查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比赛。第一,请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比赛;第二,每个人只能说一项;第三,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余人要认真听,组长在我的第二排中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第四,把每项比赛的总人数写在第三排的“()”里。大家听清楚了吗?

  4师: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完成统计任务,比一比,哪组调查的又快有准确。请小组长拿出统计表开始调查!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完成统计任务

  5师:哪组的小朋友愿意把你调查的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展示各组的统计结果:

  生:我们组有6人,是用打“*”的方法记录的,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最喜欢拍球的有2人......

  6师:你们说的很好,我们可以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每项比赛的人数,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更清楚的表示喜欢每项比赛人数的多少,它就是统计图。(师出示图)

  7师:今天,我们就用涂色的新方法来制作统计图。在涂色的时候要注意:统计图的一格表示一人(如:2人喜欢排球,就在拍球这一列从下往上数2格,用画斜线或全部涂色的方法把这两格涂上颜色),(师示范),现在请大家根据黑板上的统计表,就用涂色的方法完成书85页的统计图,并试着回答旁边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把书打开85页,看谁涂的最漂亮!

  8师:说说从你的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喜欢()的最多,喜欢()的最少,我们小组最好组织()比赛?

  师:同学们,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课下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去调查一下同学门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2、组织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2、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3、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动态的统计,初步感知并且学会统计的方法、

  (一):实物统计图、

  引言、

  师: 春天来了,今年春游我们准备去动物园,可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一天的参观时间呢?

  生:要根据同学们最想看什么小动物来决定了、

  师:你们最想看哪些动物呢?随着学生的回答,(电脑一个一个出示动物图片)

  问:谁能一眼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谁有不同意见?看来都不能准确说出、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那么怎样分呢?

  生:一样的动物放在一起、

  学生回答老师(演示电脑)是这样吗?

  3、现在你能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吗?

  4、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清楚地看出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小组讨论)

  横着摆好还是竖着摆好?

  5、反馈:

  (1)(电脑)横着这样摆行不行?为什么?

  (2)应该怎样摆?(电脑演示)

  (3)刚才有人说竖着摆,随便竖着摆行吗?也要注意一个一个对齐、(电脑演示)

  6、现在你能一眼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了吗?你知道一个小动物代表什么吗?

  生:每有一个人喜欢这种动物,就增加一个这样的动物,因此,小动物的个数就是喜欢这种小动物的人数、

  (二):方格统计图

  1、如果每次调查,都要画很多图片,就太麻烦了,根据你的经验用什么来代替这些小动物图片好些呢?

  生1:可以用圆圈代替,一个圆圈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生2:用三角代替,一个三角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生3:可以用对钩来表示,一个对钩就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师:这些都可以,其实,统计的方法有很多,也可以用方格图来代替,(电脑出示方格图):请同学们看图、这一列方格下面贴上小鹿表示什么?喜欢小鹿的有几人?

  这一列有这么多方格怎么表示有2人喜欢小鹿?为什么涂2个格?

  2、从哪开始涂?观察(电脑演示:第一个方格闪动涂色)

  3、你们愿意接着涂吗?你们有一张和它一样的图,请各组长取出一号图纸,各小组合作完成,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涂得最快、

  小组汇报:

  师:你们涂得和前面的一样吗?说一说涂色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图:小组里说说,你能从图中知道什么?

  生:想看猴子的有10人,、喜欢看大象的有6人,想看老虎的有1人,喜欢看斑马的有3人,还能看出全班想看猴子的人数最多,是10人,想看老虎的人数最少,才有1人、

  6、我们能知道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比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小组讨论:一个人提出问题,其他人回答、

  小组汇报:

  (1)、一共调查了()名同学、

  生:一共30个人,我是一个一个方格数出来的、

  生:我是用10+6+8+3+2+1 计算出来的、并且我在计算时,还有好方法,用凑十法,8和2,6和3和1凑成10,三个10就是30、

  师:鼓励第二种方法好、从统计图中,我们知道一共调查了30名同学,而全班同学正好是30个人,这能说明什么?

  生:我们调查的人和实际的人数是相吻合的,说明我们的统计结果是正确的、

  (2)、喜欢看猴子的人比喜欢看象的多( )人?

  生:可以用想看猴子的10人,减去想看大象的6人,10-6=4人,

  生:我一眼就能看出想看猴子的比想看大象的多出几个人,就是这一段,是4人、

  师:鼓励第二种方法好:这种方法真巧妙,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会巧妙的方法、

  (3)、想看斑马的比想看兔子的少( )人、

  生:我用减法算、

  生:我跟刚才一样,找出想看兔子的比想看斑马的多几人,其实就是想看斑马的比想看兔子的少几人、就是这一段(电脑闪动)、

  师: 我们以前还学习过统计表(放电脑),你们能把统计图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吗?那就请你填一填吧!从表中,你能知道什么呢?

  7、 我们刚才分析了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你建议老师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参观的时间呢大家商量商量、

  生:既然想看小猴的人数最多,就在猴山上多看会儿猴子,喜欢小兔的人数也不少,再多看会儿小兔,想看老虎的人最少,只有一个人,那我们在看老虎时候,就少用点时间、这样就会让大多数同学满意了、

  师:看来,统计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结合同学们春游,要参观动物园,解决怎样合理安排参观的时间这个问题,学生经历了调查,收集,分类,实物统计到方格统计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统计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观察周围生活选择你感兴趣的活动,自制统计图表,自己设计你最喜欢嘴直观的图表样式,看看谁的创新能力最好、

  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统计图,学会了用统计图来直观的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类型的统计知识,学画更漂亮的统计图、那么,你们能说说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吗?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事物应用了统计图表?

  板书设计

3、组织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意图:统计知识在第一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并认识,本课是与第一册统计知识的链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的过程。之后在合作整理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统计结果的成功。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小朋友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跳绳、踢毽子……师贴出相应的文字卡片)

  [从情境导入,同时明确统计的类别]

  2、同学们这么喜欢运动,现在的天气又这么好,我们来组织个比赛,好吗?(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

  3、同学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统计一下,统计什么呢?(生:最喜欢的运动)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同学们最喜欢小组学习了,我们来进行一次统计比赛好吗?比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进行讨论统计,填图。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填图,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均统计完毕,并排出先后次序)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将小组统计图展示在黑板上)你觉得他们统计得怎样?(学生讨论评价。师适时总结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同时,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必然会更加认真,更加仔细。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能又快又准地统计出结果来,你们一定有统计的好办法,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吗?(交流方法)

  其他几组和他们统计的方法一样吗?把你们的统计结果也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其统计图,生指图汇报,说明统计方法)

  5、(1)同学们觉得哪种统计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总结,同学们选得方法都比较好,希望在以后的统计中,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又快又准地制出一张统计图来。(2)那么在统计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只要你在统计的时候仔细、认真,不重复,你一定能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来。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及注意问题,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6、同学们的统计图做得太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同学的情况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7、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

  [刚刚学习的统计知识,在这里就用上了。体会统计数据的实际运用。]

  8、一张小小的统计图能帮助我们知道这么多东西,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统计的?

  [回顾统计方法,加深认识]

  三、应用实践。

  1、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想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该怎么办?(生:统计)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调查,用你喜欢的方法调查每一个同学的意见,然后每人制成一张统计图(学生统计、制作)

  3、小组内评一评谁的统计图作得又快又好。选一名最棒的同学来帮老师完成这张大统计图。

  [从具体情境中再次提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给学生自主的空间,独立地进行收集、整理,充分体验统计成果,感受统计的乐趣。]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喜欢统计吗?那么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其他班的同学,调查他们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制成统计图给老师看,好吗?

  [课外延伸,在生活中运用统计,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4、组织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意图:统计知识在第一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并认识,本课是与第一册统计知识的链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的过程。之后在合作整理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统计结果的成功。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小朋友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跳绳、踢毽子……师贴出相应的文字卡片)

  2、同学们这么喜欢运动,现在的天气又这么好,我们来组织个比赛,好吗?(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

  3、同学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统计一下,统计什么呢?(生:最喜欢的.运动)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同学们最喜欢小组学习了,我们来进行一次统计比赛好吗?比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进行讨论统计,填图。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填图,师巡视指导。

  3、(各组均统计完毕,并排出先后次序)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将小组统计图展示在黑板上)你觉得他们统计得怎样?(学生讨论评价。师适时总结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4、能又快又准地统计出结果来,你们一定有统计的好办法,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吗?(交流方法)

  其他几组和他们统计的方法一样吗?把你们的统计结果也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其统计图,生指图汇报,说明统计方法)

  5、(1)同学们觉得哪种统计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总结,同学们选得方法都比较好,希望在以后的统计中,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又快又准地制出一张统计图来。(2) 那么在统计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只要你在统计的时候仔细、认真,不重复,你一定能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来。

  6、同学们的统计图做得太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同学的情况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7、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

  8、一张小小的统计图能帮助我们知道这么多东西,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统计的?

  三、应用实践。

  1、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想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该怎么办?(生:统计)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调查,用你喜欢的方法调查每一个同学的意见,然后每人制成一张统计图(学生统计、制作)

  3、小组内评一评谁的统计图作得又快又好。选一名最棒的同学来帮老师完成这张大统计图。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喜欢统计吗?那么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其他班的同学,调查他们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制成统计图给老师看,好吗?

5、组织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2.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3.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动态的统计,初步感知并且学会统计的方法.

  (一):实物统计图.

  引言.

  师: 春天来了,今年春游我们准备去动物园,可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一天的参观时间呢?

  生:要根据同学们最想看什么小动物来决定了.

  师:你们最想看哪些动物呢?随着学生的回答,(电脑一个一个出示动物图片)

  问:谁能一眼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谁有不同意见?看来都不能准确说出.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那么怎样分呢?

  生:一样的动物放在一起.

  学生回答老师(演示电脑)是这样吗?

  3.现在你能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吗?

  4.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清楚地看出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小组讨论)

  横着摆好还是竖着摆好?

  5.反馈:

  (1)(电脑)横着这样摆行不行?为什么?

  (2)应该怎样摆?(电脑演示)

  (3)刚才有人说竖着摆,随便竖着摆行吗?也要注意一个一个对齐.(电脑演示)

  6.现在你能一眼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了吗?你知道一个小动物代表什么吗?

  生:每有一个人喜欢这种动物,就增加一个这样的动物,因此,小动物的个数就是喜欢这种小动物的人数.

  (二):方格统计图

  1.如果每次调查,都要画很多图片,就太麻烦了,根据你的经验用什么来代替这些小动物图片好些呢?

  生1:可以用圆圈代替,一个圆圈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生2:用三角代替,一个三角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生3:可以用对钩来表示,一个对钩就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师:这些都可以,其实,统计的方法有很多,也可以用方格图来代替,(电脑出示方格图):请同学们看图.这一列方格下面贴上小鹿表示什么?喜欢小鹿的有几人?

  这一列有这么多方格怎么表示有2人喜欢小鹿?为什么涂2个格?

  2.从哪开始涂?观察(电脑演示:第一个方格闪动涂色)

  3.你们愿意接着涂吗?你们有一张和它一样的图,请各组长取出一号图纸,各小组合作完成,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涂得最快.

  小组汇报:

  师:你们涂得和前面的一样吗?说一说涂色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图:小组里说说,你能从图中知道什么?

  生:想看猴子的有10人,.喜欢看大象的有6人,想看老虎的`有1人,喜欢看斑马的有3人,还能看出全班想看猴子的人数最多,是10人,想看老虎的人数最少,才有1人.

  6.我们能知道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比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小组讨论:一个人提出问题,其他人回答.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组织比赛》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组织比赛》教学设计小组汇报:

  (1)、一共调查了()名同学.

  生:一共30个人,我是一个一个方格数出来的.

  生:我是用10+6+8+3+2+1 计算出来的.并且我在计算时,还有好方法,用凑十法,8和2,6和3和1凑成10,三个10就是30.

  师:鼓励第二种方法好.从统计图中,我们知道一共调查了30名同学,而全班同学正好是30个人,这能说明什么?

  生:我们调查的人和实际的人数是相吻合的,说明我们的统计结果是正确的.

  (2)、喜欢看猴子的人比喜欢看象的多( )人?

  生:可以用想看猴子的10人,减去想看大象的6人,10-6=4人,

  生:我一眼就能看出想看猴子的比想看大象的多出几个人,就是这一段,是4人.

  师:鼓励第二种方法好:这种方法真巧妙,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会巧妙的方法.

  (3)、想看斑马的比想看兔子的少( )人.

  生:我用减法算.

  生:我跟刚才一样,找出想看兔子的比想看斑马的多几人,其实就是想看斑马的比想看兔子的少几人.就是这一段(电脑闪动).

  师: 我们以前还学习过统计表(放电脑),你们能把统计图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吗?那就请你填一填吧!从表中,你能知道什么呢?

  7. 我们刚才分析了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你建议老师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参观的时间呢大家商量商量.

  生:既然想看小猴的人数最多,就在猴山上多看会儿猴子,喜欢小兔的人数也不少,再多看会儿小兔,想看老虎的人最少,只有一个人,那我们在看老虎时候,就少用点时间.这样就会让大多数同学满意了.

  师:看来,统计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结合同学们春游,要参观动物园,解决怎样合理安排参观的时间这个问题,学生经历了调查,收集,分类,实物统计到方格统计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统计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观察周围生活选择你感兴趣的活动,自制统计图表,自己设计你最喜欢嘴直观的图表样式,看看谁的创新能力最好.

  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统计图,学会了用统计图来直观的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类型的统计知识,学画更漂亮的统计图.那么,你们能说说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吗?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事物应用了统计图表?

  板书设计

6、组织比赛教学反思

  组织比赛是统计的知识,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以及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我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数据的收集过程。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将在我班举行快乐健身体育活动比赛”这一情境,引出“该组织哪项体育活动?”这一问题,然后学生意见不一产生矛盾,于是引出课题“统计”。接着强调统计的注意事项,并放手让学生分组去统计小组喜欢体育活动的情况,最后汇总成全班小朋友喜欢的体育活动的情况,得到数据。

  2.强调数据的分析过程。我们收集的数据是否正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又能预测什么结果,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在绘制好统计图后,我就追问学生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实际意义。

  上完这节课,体会最深的'是上课要注重细节,一些我认为大家都不会犯的错误,往往就最容易发生。如在统计图上涂一涂的时候,很多学生涂得不规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考虑的更全面,注重教学中的每个细节。


7、比赛场次教学反思

  篇一:比赛场次教学反思范本

  “比赛场次”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课“体育中的数学”的一个内容。“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种策略。教材试图让学生用直观的画图、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从中学会有序、有条理的思考,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这节课是初步学习,六年级上册还将进一步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

  从学生的现状来看,此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类似“服装搭配”的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探索、彰显不同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关注学生是否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能用图、表等多种模型和方法探索结果和描述过程,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这节课的另一个目标是让学生“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这是综合实践课的要达到的目标。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要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整体性,突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运用。而综合运用是指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问题或探索规律。这也是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比赛中的搭配问题,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其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我设计了“游戏引入――解决问题――课堂总结”的教学流程。

  在“游戏引入”部分,我通过一个击掌游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并且很好地消除了他们情绪上的紧张感,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还渗透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解决问题”环节,教材呈现的场景是 2003 年第 4 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学生都很喜欢体育活动,但考虑到由于场地的限制,学校没有足球场,学生亲身体验踢足球的机会比较少,而运动会却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环节在 解决运动会中遇到的问题这条线索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索了比赛中的场次问题。先是解决了三年级的拔河比赛场次问题,在这里,学生充分探索了图解、列表、排列、连线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再解决了较难的六年级篮球比赛的场次问题,再一次让学生学习运用这些策略,最后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升到算式的形式,进一步深化了这节课的学习。这样的处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有明显的梯度,层次分明,突破了教学重点。把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当中,同时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的目标;并且通过成功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的“课堂总结”,我抛弃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一类的常规总结模式,采取请学生向请求帮助的老师们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果的方式进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更好地达到了回顾课堂,总结知识的.目的。

  一节课上完,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说,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这也是我在今后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不管怎样,我相信,有经历才会有进步,有尝试才会有成功。

  篇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范本

  “比赛场次”的问题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有过初步接触,当时球队数限制在4支以内,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也包括列表、作图的策略等,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类似比赛场次的问题。

  因此,在课堂中,我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并采用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是最好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一开始就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如果在我们班上进行一次兵乓球比赛,每两人之间都要赛一场的话,一共要比赛几场?”这个问题是例题的复杂版,全班44人,要打多少场呢?让学生去想,去猜,去说,这时就算是说错了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最后肯定没人能说出结果或者正确的做法来的。这时,我适时再加一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知道怎么去求出正确的结果了。”于是,同学们都特别有兴趣,都想把这个难题解决,都想知道老师怎么去做。而且,学生也会感到很真实,更加用心去学。

  2、探索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课堂中,为了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解决小组比赛中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图例、表格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发现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还能创新地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研讨过程中,我注意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引导学生合作完成。

  3、让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怕学生错。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

  在课堂中,从一开始给学生猜测比赛场次,再到探索解题的方案,最后到总结,学生出现的错误挺多,这些错误都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是有感而发的。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有自我操作的欲望。从而达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有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画图方法。而我只是太过强调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对画图法讲的不够细。2、对课堂整体的把控上欠火候,教学经验有待提高。

  篇三:比赛场次教学反思范本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通过学生最关心身边的话题入手;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课堂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较感兴趣,也比较乐学。

  二、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四支对要进行几场比赛,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我首先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其次才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图表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关键是通过要达成以下目标:1.学会用符号表示各个球队,为后面探究问题提供方便,同时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2.会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实践下来,效果比较理想。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课堂上要努力体现先教后学、自己探索、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思考的全过程。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学生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试图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

  (2)全班汇报。组织学生合作并发现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据课堂观察,学生能在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思考并作修正。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很有潜力,他们所想到的方法并不都是教师预设之中的。

  这节课是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数学,从内容、选题上我觉得很适合,总的来看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在每一个环节上我都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体现了我校开展的尝试教学法,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能逐步总结规律,整堂课学生兴趣很高,兴致很浓、气氛活跃,研究讨论特别起劲。他们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目标,还经历了科学探讨的过程。实际师生互动,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思考时间。安全教育教学反思安全教学反思爱我中华教学反思

8、比赛场次教学反思

  学校组织的新课标教学比赛活动已经结束。此次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也许最后的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最重要的是我享受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下面就对这次比赛作以下总结:

  第一,要精心的备课

  选择好课题后,就要对本节课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1、在课程标准要求方面。 新课程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化学的应用,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 在具体的要求上,新课标要求“了解羧酸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因此本节课在内容上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注意对比醇羟基、酚羟基、羧基的结构差别,对比乙醇、苯酚、乙酸的性质差别;二是要注意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区思考问题;三是注意从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根据这些要求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教学难点: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较及酯化反应。

  2、在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首先应细读教材,包括书本的每一个例题和本节后面的练习题,研究例题和练习题的立意,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在研读了教材之后,要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要求编写学案,学案中设置部分有梯度的问题,达成水到渠成的目的。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完全达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这样做不仅避免了照本宣科带来的枯燥无味,而且使课堂充满了生机,通过上课发现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也是十分成功的。

  3、在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方面。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苯酚、碳酸、乙酸酸性的强弱,同时对比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的氢原子电离的程度,进一步探究酯化反应机理,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对有机反应特点的再认识。

  4、在教法和学法方面。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以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活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概括归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第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在充分分析了以上信息之后,就要动手设计学案和多媒体课件。在这里我借鉴前人的做法,以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和复杂性。考虑到课堂的生成性需要,并不要求把每一个细节都罗列在课件内,而是让课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得课件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因此,我在课件的设计上追求简练、明了。这样设计下来可见的内容和页数都得到精简,把更多想象的空间都交给了课堂,交给了师生的互动环节,使得整个课堂简练而不空洞,精准而不乏味。 第三,模拟演练环节。

  在设计好课件后,就要在赛课前进行模拟演练,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再细细雕琢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把课堂上的更加精彩。一堂模拟课之后,师傅对我的课不太满意,要求我要大动刀子修改,课堂缺乏师生的互动,活动内容太少,整体性不够连贯,过渡环节不够自然等等问题,师傅都一一给予了指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案。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作用,在这里我也要好好的谢谢我的师傅—汪维柱老师。 第四,正式赛课。

  进入正是赛课的时候,心中不免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这时候自己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的展翅一搏。说紧张不如说是对成功的一种期待,对结果的一种期许。

  比赛的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很好,对已学知识复习的比较到位,但是在问题探究和讨论结果展示时,往往就是几个尖子生,一些学生只是“看客”,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尖子生的思维牵着走了。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探究”,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不过总体而言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还是达到了预先的知识要求,整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第五,赛后反思。

  "教好书不在于教龄多长,而在于反思多深。"比赛已经结束,但细细回味,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 可能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收获是巨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过程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本次活动中有丰厚的收获,更有深刻的思考。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的处理不当,导致最后时间不够,没有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使整堂课没留有“余味”。对于羧酸的概念、分类、官能团的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取的,就不用在课上讲解,但考虑到一堂比赛课内容应当完整就保留了,导致学案上“乳酸和浓硫酸混合共热产物有几种?”这个问题没提,学生就轻松的下课了,思维没有发散开来。

  2、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不足。

  此次比赛的收获:

  1、本次活动中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经验,同时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心中有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在备课时就会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都能给全体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上课时关注这个问题应该由哪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老师在某一节课关注不到的学生,也许下节课就会有意识地关注了,在一个阶段里实现了面向全体。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应该是面向全体的真谛。

  2、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评价应准确到位。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教育报》首席记者李建平博士提出“不要追求形式的活、表面的活,要追求孩子情感的活;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及时进行价值判断;活而无效往往是老师无效地接学生的话”。当学生提问的时候,老师要认真倾听,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核心问题,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理清学生思维顺序,找出问题,帮助学生纠偏。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学生非常看重

  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必须运用准确而恰切的课堂评价语来深深地打动着他们的心灵,促使师生体验产生共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我充分感受到“终身学习”的深刻内涵。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且还要经常更新。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我们应善于主动性地学习,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充电的状态,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感谢大赛让我懂得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时我坚信:作为一名青年老师,不可避免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大奖赛,这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对我的锻炼。正是这一次一次的挑战和机遇才成就了那么多的名师,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后我还会积极把握这样的机会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