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1、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体会、学习本文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教学难点: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发起对我国散文发展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 只记录人物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
2、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三。
三、检查预习 提问学生本文讲了太尉的几件逸事,并引导学生回答。
1、勇服郭军。(1-4自然段)
2、仁愧焦令谌。(5、6自然段)
3、节显治事堂。(7自然段)
4、叙述作状因由。(8、9自然段)
四、课文分析
(一)学习1-4自然段。
1、 学生分小组研读,一个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先齐读,然后该小组的同学逐一翻译每句话,点出重点字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2、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评,串讲句意。
3、 每一个自然段串讲完字词以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段讲述的事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并板书在黑板上。
4、 提问: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文章里面的哪些描写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特征。
5、 归纳总结第一件逸事所表现的太尉的特征。
6、 段太尉杀掉喝酒闹事、危害百姓的十七名士兵,你对他这种杀一儆百的惩戒方法有何评议?
(二)、学习第5-9自然段。
1、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2、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3、 学生复述以后,教师点评重点字词此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并在多媒体屏幕显示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归纳。
(三)、归纳总结第二、三件逸事的内容,即5-9自然段。并总结每件事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仔细揣摩第三件“逸事”中段太尉所说的三句话,体会段太尉心理感情的变化轨迹。
(四)、在完成了对段秀实逸事的记叙之后,作者特意附加了最后两段,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的?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五)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请你谈谈你对柳宗元这篇传记艺术特色的看法。
1、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2、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3、“春秋笔法”
4、巧妙铺排、引人入胜
5、精心选材,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五、拓展阅读训练
(1)旧唐书柳宗元传
(2)韩愈《祭柳子厚文》
2、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本课生字。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大致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雪景吗?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并且用一首诗纪录下了这个难忘的场面。(出示图文)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
说
(1)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如果不妥你觉得该怎么描述?(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
(3)试着用诗句的意思来描绘自己的画。
(4)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指导朗读的方法:老师先考考大家,你知道该怎样读五言绝句?
指明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五言诗的读法:一般是二、三读法,读完前两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音,声音也要拉长些。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根据古诗的内容,最后一行要读得轻一些。)
(1)抽生读。(老师奖励你带着大家有感情地再读一边)
(2)指名学生评价:你觉得它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
(3)集体朗读。(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掌声为自己鼓励。)
(4)练读。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过渡:读着读着如果不知不觉地会背诵了,那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
(5)抽生背诵。
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快地能把它背下来?
(1、理解了它的意思就会背了; 2、看着古诗的意境慢慢地就会背了;3、读熟了就会背了。看来这是背诵古诗比较好的几种方法。)
四、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通过你的朗读来推荐给大家,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且把它背诵出来。老师建议大家把最灿烂的笑容和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还要奖励你一次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这首古诗的机会。
五、课外延伸
课外去理解柳宗元的诗句,积累两首古诗。
3、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 雪景如在目前。——顾璘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四、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行人消失,在这样空旷而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鱼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鱼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五、意境探寻,读出诗中之志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 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
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一样,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
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
画 漫天飞雪
江雪 情 千万孤独
志 顽强不屈
4、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 雪景如在目前。——顾璘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四、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行人消失,在这样空旷而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鱼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鱼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五、意境探寻,读出诗中之志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 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
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一样,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
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
画 漫天飞雪
江雪 情 千万孤独
志 顽强不屈
5、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本课生字。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大致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雪景吗?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并且用一首诗纪录下了这个难忘的场面。(出示图文)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
说
(1)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如果不妥你觉得该怎么描述?(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
(3)试着用诗句的意思来描绘自己的画。
(4)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指导朗读的方法:老师先考考大家,你知道该怎样读五言绝句?
指明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五言诗的读法:一般是二、三读法,读完前两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音,声音也要拉长些。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根据古诗的内容,最后一行要读得轻一些。)
(1)抽生读。(老师奖励你带着大家有感情地再读一边)
(2)指名学生评价:你觉得它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
(3)集体朗读。(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掌声为自己鼓励。)
(4)练读。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过渡:读着读着如果不知不觉地会背诵了,那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
(5)抽生背诵。
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快地能把它背下来?
(1、理解了它的意思就会背了; 2、看着古诗的意境慢慢地就会背了;3、读熟了就会背了。看来这是背诵古诗比较好的几种方法。)
四、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通过你的朗读来推荐给大家,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且把它背诵出来。老师建议大家把最灿烂的笑容和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还要奖励你一次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这首古诗的机会。
五、课外延伸
课外去理解柳宗元的诗句,积累两首古诗。
6、《亡人逸事》的教学反思
当 孙老师告诉我著名的特级教师王永昌老师将到我们学校来,并安排我上一节课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王老师是语文教育界受人尊敬的元老,我在他面前恐怕是“原形毕露”,“漏洞百出”了。可是一方面又渴望能得到他的指导,这是成长中难得的机会。这样想着,平静了许多。认真的备了课,从容的上了课。课后交流时坐在王老师对面,才发现他是如此亲切、和蔼的一个人。他高屋建瓴的一番点评,令我有豁然开朗之感。有些以前想不明白的问题清晰了,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涌现了。下面我就以下几点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增强目标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亡人逸事》一文作者所选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但几十年的夫妻生活,锅碗瓢勺交响,琐事多多,作者慧眼独到,捕捉最能表现亡妻勤劳、淳朴,达到美的极致。据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制订为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自主、个性化阅读鉴赏,初步实现多元解读、创新阅读。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新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备课时可谓是绞尽脑汁地挖掘这三方面的目标,依据文本内容,我认为细节描写是重点但不是难点,为了深入挖掘文本,我把本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订为:通过本文主人公对待感情、婚姻的态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应该说这一目标是体现出了我个人对于文本的独特理解与把握。但是,我却忽视了这一目标的隐性与具体可行性。由此,我懂得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适时调整,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在上课之前,我对《亡人逸事》的课件进行多次调整,修改。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思路、教学程序等等甚至过渡语都作了精心的考虑。可是,实际操作中,我却为课件所牵制了。在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四个部分的内容时,我把我的答案打在幻灯片上,其实之前我也犹豫过,这个答案到底应不应该打上去,后来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不难,还是打了上去。在另外一个班上的时候,学生答案虽有出入,但我很容易的把它引导过来了。但上公开课的时候,我却连叫三个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想想确实是由于心里一时焦急所致。“预设味”过重,没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由此我懂得在课堂中除了关注课前备课所制定学习目标外,还应特别注意预设之外的一些课堂表现。语文学科本来就具有主观性、人文性,所以,语文答案也不应该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千万不要强迫学生答案一定要达到教师所规定的标准答案,那样学生会成为教师的复制品。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多维理解,进行双向的对话,认同并赏识学生的理解和答案,同时学生也认同和赏识自己的老师。
三、适当的创设情境,引着学生走入课堂。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此,我颇下了一番工夫。导入部分,我以孙犁夫妇的一张合影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分析结束之后,再次打出这张照片,以充满感情的语言总结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并用合适的配乐创造情境,给学生氛围让他融入其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在想来,这是实现学生多元解读、创新阅读的好时机,也是检验我所制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否实现的时机。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他们的感受和思考。但是我却就到此为止,满足于预设的“高潮”,转入了下一个环节。创设了情境,却没能利用好。
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我知道,我的路还很长。成熟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努力。在此,衷心感谢王老师以及所有指导、帮助过我的老师。
7、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进行了《数据的分段整理》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我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话题——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虽然在此以前,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段整理。但借助这一情景,学生感受到了分段的必要,并尝试分段,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来。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表格、分析数据。在课中,我让学生在读一读、分一分、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还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如你能一眼看出污染指数最高的是多少?最少呢?按照这个标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怎样知道统计的对不对等等。组织学生共同交流想办法,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我针对学生的意见适时加以引导,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发展了思维。
本节课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括实际出发,丰富统计的内容,强化统计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统计知识、方法和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教师的教学状态不佳;教师对学生整理的方法示范不到位;课堂上的评价激励语言不够;新知告知的较多,引和导不够,学生探究的空间太少。
8、《数据的分段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
昨天,听了何远老师的课,本人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但有些地方还是让我觉得可以商榷一下,并且归纳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板书的完整性问题:整个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但我觉得标题有改善的余地,我觉得课题可以改成“统计――分段整理数据”,何老师板书了“分段整理数据,”这样不太能让学生明确分段整理数据是统计中的一种方法。
2、汇报缺反馈问题: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汇报他们整理数据的方法,然后希望通过设问“哪一种方法更利于我们整理数据?”来达到学生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但是何老师没有把学生完成的记录单的其它记录方法用展板展示,学生没能对比几种记录方法的记录单,所以不能直接说出哪一种方法更好。
3、情境创设问题:何老师以学校鼓号队要添置服装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个设计非常不错,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延伸到下一个环节,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有点要提的是这个情境如果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再点拨一下的话,就会起到呼应引入的环节,这样的一节课会更加完美,也让学生有一种学有所用的感觉。
4、重点突出问题:在最后揭题这个环节,让学生回忆我们今天为了解决添置服装问题,经历了统计过程,老师出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但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一个强调,一个点题,点明这个统计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就是“分段整理数据”
5、师生的互动问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学生本体作用,在这方面老师都做得很好,但有些细节性的东西,老师还是包办了,该放手给学生做的不足,因此,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限制,这里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可尽量放手让学生完成。
6、小组交流互动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研究讨论都比较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引导比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都比较少。
7、练习设计问题:老师的例题及练习设计都非常到位,难易适中,有梯度,但有一个部分,先出示“一组成绩记录”让学生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再出示课本中的表格,可能会更好。
8、最后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老师应该放的开一点,让学生充分的说:我们可以为了改善环境做出哪些事情,大胆的交流,课堂的那种氛围更浓一点。
9、《数据的分段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
新的学期开始了,鉴于上学期学生做卫生有偷懒现象,所以,本学期我考虑将原来的7个值日小组改为5个值日小组,规定好每个人每天的值日量,坚决杜绝有人偷懒的现象。原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讨论一下分组、确定小组长的事,可是由于时间紧迫没能如愿,而我又不愿意占用自己的教学时间,这可怎么办呀?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件事和学习结合起来呢!主意已定,我赶紧调整原来的教学设计。
上课伊始,我简单介绍了自己将值日组重新分组的想法,让学生在原来的7个小组长中选出5个新的小组长,学生兴趣较高,全班参与。当选票收上来后,我们当场进行整理数据——我指名7个学生在7个候选人名字下面进行唱票。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对画“正字”的方法都认识并有使用的习惯,所以我决定不再将这部分的知识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当学生将“正”字统计后得出数据,写在了每个候选人下面,这时我顺势引导:“这样看起来,有什么感觉?”学生有的说,知道了谁当选了,谁落选了;有的说看起来比较乱……抓住“比较乱”这个回答,我引入了统计表,让学生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为一个单式的统计表。随后,我让学生利用例1进行练习,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在完成统计图的练习时,我发现有一部分学困生,对于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不明白,所以我进行了个别辅导,并在订正时在全班强调。
想到学生在唱票时的积极状态,我决定不对例2部分进行讲解,直接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完成例2“做一做”。在巡视过程中,没有发现有不理解例2的学生,只是发现学生在画“正字”时不是按照原始数据的顺序去做,而是将属于一个范围的数据一个一个的跳着画,费时费力。为了让学生选择最佳的方法,我不动声*的选择两个学生进行比赛,一个学生按照原始数据的顺序,将每个数据画在属于自己范围的下面,另一个则跳着画“正字”。比赛过后,学生一眼就发现了按照顺序画“正字”比较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用作标记的方法将原始数据统计成表的办法,也很受大家的赞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将枯燥的统计知识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结合起来,学生能真正经历统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画“正字”到整理成统计表,从原始数据中整理成统计表,认识深刻,掌握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