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1.揭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4.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们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讨论: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小组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
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练成了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较量: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B.这段话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艺术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旁边。
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
2.过渡:我想仅仅读一读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晏子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学们,刚刚大家在小组内体会地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体会。
(2)讨论:你们觉得这三次交锋的场面能打乱顺序吗?为什么不能?
那我们就以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分享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吧。
(3)点评:
第一次: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次: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三、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尝试份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一定会给他开一个庆功宴。请你想一想,晏子获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
(1)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称它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2.拓展:
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个尖刻的评论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
五、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2、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
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3、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师: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认为括号里可以写些什么?
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B、后来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
C、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名回答。
3、师: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4、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晏子是如何反击的,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5、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
(一)、学生交流汇报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2)生汇报。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
(2)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生汇报。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二)交流汇报晏子反击的句子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出示: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4.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儿,课前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对于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四、运用拓展
1、自编题:你想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解答,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4、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3、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品质。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会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并试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
应先找到可以想像的地方,然后加以复述,否则难点较大。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能告诉大家,你对这篇课文都有哪些了解呢?
(题目、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课文讲了三件事等。)
2、质疑: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在自学中理解人物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的三件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认真默读自己选中的故事,仔细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并进行批注。
三、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交流、朗读、表演、复述进一步理解人物特点。
先读一遍文(只读选中的小节。)
逐个谈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补充,补画重点句和词语。
选择小组汇报的形式并进行练习。
提示:汇报形式有朗诵、复述、表演课本剧等。
四、全班交流,进行汇报
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人物特点。
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朗读、复述、课本剧的表演。
第一件事:楚王吩咐手下人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进城。
1、这件事说明晏子沉着冷静、随机应变、以国家利益为重。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件事:晏子见了楚王,楚王以貌取人,讽刺晏子无能,藐视齐国无人。
1、说明晏子博学多才、智勇双全(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满腹经纶、据理力争)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敝国有个规矩这儿来了。
第三件事:在楚王款待晏子的酒席上,楚王故意让人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借以说明楚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从而侮辱晏子,侮辱齐国。
1、说明晏子能言善辩(满腹经纶、才智过人、唇枪舌剑)。
2、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大王怎么不知道水土不同吧。
五、复述练习
这篇文章写得短小精悍,精彩的文章往往用传神的几笔,就能把人物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其实在字里行间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我们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把故事讲得再生动细致些。
1、出示图片,你认为可以在哪里展开想像?
(书上没有描述的情节或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2、小组为单位,选三个故事中的一个,找出可以扩展的地方,用笔划上添加符号。
3、创造性复述。
六、补充小故事见资料
简单介绍几本书《春秋故事》《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钻狗洞 访狗国 机智过人
没人才 下等国 维护国家的尊严
没出息 风气差 能言善辩
4、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2.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20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a.“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狗国
b.“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举()成()挥()如()摩()接()
C.“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最下等国
注:学生做b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
d.“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强盗国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书:聪明善辩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
3.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
下课后,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
【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板书设计(同上)
【设计意图】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不成,所以用虚线表示。楚王最后对晏子的态度用红粉笔书写,突出楚王前后的思想转变。“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呈上升趋势,明显地揭示出了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是越来越大,那么,他应得的下场也是越来越惨(往下的箭头越来越长),“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用蓝粉笔书写,“聪明善变、心中有国”用红粉笔书写,是为了强调这是晏子三次战胜楚王的“法宝”。
四、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的开放。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2.主体学习的体现。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主体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伙伴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5、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导入课题
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翻到214页,一起读课题——(板书:使楚),“使”什么意思?(真不错)晏子使楚呢?(说得很清楚!真棒!)能不能把这句话讲的详细一些呢?比如加上时间什么的(非常好!真厉害!)
二、自由读课文
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读顺,开始——
1、学习生字
这里有几个生字词,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大家掌握了没有,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好)谁愿意来读?(真不错!)
a:晏子大夫临淄
b:楚王大王大臣们欺君之罪
c:强盗犯罪囚犯
d:春秋末期晏子楚国楚王侮辱尊重
(你们能选用上面一组词语中尽量多的词语说一句话吗?)
2、刚才你们朗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晏子怎么样?所以我们对晏子非常——(佩服)(板书:晏子)
那楚王呢?楚王这样子,真是让人气愤。(板书:楚王)
三、师范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1、过渡。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老师朗读课文,你们仔细听,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范读课文。
3、提问:我们来解决刚才的问题。
(1)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为什么?谁来说说,还有 谁愿意说?(稍加点评)是啊,晏子作为一个使者派到楚国去,楚王竟然还这样——(侮辱)他(板书:侮辱),真是令人气愤啊!
(2)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
小结: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一一反驳(板书:反驳)真令人佩服啊!
听完了整个故事你高兴吗?(我非常高兴。)高兴什么?(板书:不敢不尊重)是啊,晏子出使到楚国,三次受到楚王的侮辱,他都一一反驳,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多么令人高兴啊!(板书连线)
四、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
(1)下面就先来看看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好好欣赏一下晏子这位外交家的语言魅力。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
(2)指导朗读。
晏子刚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给关了,让晏子从狗洞里钻进去,(出示图1)晏子是怎样说的?指名说。晏子作为外交官,他是这样说话的吗?(不是)应该是——(不慌不忙,沉着冷静。)该怎么把它读好呢?请同学们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幻灯: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指名读,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肯定,当然,到底要强调)(真不赖,谁能读得比他更好)(我发现他有一个地方读得很好,如果把第一句读得再肯定一些,就更好了。(很不错,当然(到底)两个字读得很好)②齐读。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③谁能站起来把自己当成外交家,手指着这个城门,加上动作、神态读一读,④指名读。(你来试一试,不错。很好,真有外交家的风采。)
3、转换角色练习,体会弦外之音
(1)练习传话。(速度慢)你们说,接待的`人会怎么把晏子的话传给楚王呢?你们能不能当当接待的人传传话呢?请同桌同学先练一练,一个当楚王,一个当接待的人,待会儿换过来,看看哪桌同学练得最认真!出示幻灯: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传话。谁来当当接待的人传传话。指名传话。对,是这样的。那传话的人见了楚王,直接就这样说吗?
(3)表演。现在我就是楚王,谁愿意当接待的人上来报告。(师叙述:今天那五尺来高的晏子肯定得从那洞里钻进来,可有好看的啦!)……啊?如果……那……我……哎……
同学们,楚王听了接待的人的禀报后,会怎么想呢?请大家想一想,用上老师这里的句式,(幻灯:楚王想:晏子说─────,如果──────,那────── ,哎─────。)轻声地说一说。谁来说?还有谁愿意?
是啊,楚王考虑再三,没有办法,只好(出示第二幅图)——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对晏子佩服吗?(佩服地五体投地)我们再来读读晏子的话。出示幻灯: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 ,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小结: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沉着——冷静,凭着他的三寸不滥之舌,使楚王不得不认输。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准备练习:
练习1
能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是个爱国的人。
晏子能维护齐国的利益。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能巧妙战胜对手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
晏子用善辩的口才战胜楚王。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
龙港一小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
我是龙港一小的学生,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第一次的交锋以楚王失败而告终,那第二、第三次又是怎样交锋呢,谁输了,谁又赢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欣赏。
6、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本节荷小首届“荷城杯”比赛课虽然课堂气氛没有我试上第一次那么活跃,但总体还是不错。
我这节课设计的流程是很清楚的:先是复习导入;然后任选一次自己喜欢的较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接着是小组汇报学习第一次较量的结果;接下来师生互动学习第二次较量;再是就是学生自编自导第三次较量。最后小结回归课文,拓展延伸。在学习自主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适时进行点拨。整堂课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法,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都有动脑、动嘴、动手的机会。做到了师生互动,同学们从始至终都能积极投入,踊跃发言,发言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八,发言人数涉及面广,其中学生在课堂中绽放的生命活力也有许多闪光的地方。
回顾这节课,感慨颇深,现我根据上课的效果谈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以释情怀,若有不妥之处,敬请赐教!
首先,我感觉学生的学得还是比较轻松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同学们从始至终都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我都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能充分地合作探究,直到最后的拓展延伸学习中孩子们还处在兴奋中。第二,在“自编自导”的环节中,事先我没有叫同学们表演过,我目的是想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发挥他们表演的天赋,能不能把握课文内容,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结果都出乎意料,同学们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过程中,同学们能开动脑筋,“导”的形式是花样翻新,第一组表演得不是很好,学生评价后第二组根据第一组表演得不足这处进行取长补短,表演得比第一组的更丰富,,他们一共找了八个人,这是老师始料未及的,这种方式用心良苦,可见同学们确实动了脑筋。我认为,不管这节课结果如何,同学们的这种创造性发挥是应当肯定的。第三,在小组交流探究时,同学们确实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比如,同学们学到了如何合作编导,学到了如何根据要求找出与文本的联系和区别。我想,如果学生们每一节课都能学到一点,那么,学生们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第四,在落实双基方面还算可以。如“看了看”能换成什么词?能不能换成“想一想”,让学生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晏子过人的智慧。还有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的积累,再有学生也学到本课的几种写作方法(首尾呼应、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了基本知识,技能也得到了锻炼。特别是有位学生能仿举晏子第三次较量柑橘的例子来举荷城小学的'学生能好好学习,就是校风好的例子,达到理解课文的水土不同的原因会导致效果不同的结果。这也是这堂课上的一个亮点
虽然教材设计得不错,教学过程也算可以,但实际上结果离我想要的相差还有一定距离,也许是因为试上多了的缘故,(一共试上了五次,其它三个班各上一次,回家也正正规规给我的女儿上了两次),所以就有一些厌倦了,上课时没能把激情尽情地释放出来,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学生。具体还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时,有两个同学发言,我只是简单的肯定了第二同学的发言而没有指出第二位同学的概括好在哪里。第二,在同学们导演过程当中,对学生的点评略显粗糙,应重点点出同学们要重点他们把课文内容用表演的形式演出来没有,楚王和晏子的语言神态动作,能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来没有。第三,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仔细的考虑问题的深度。第三,没能上得完。拓展延伸上还有些,小结还没有细语。第五,由于时间紧,学生们读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通过多读来感悟人物性格特点,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没能做到以读悟情,以读代讲。没能通过反复的品读出了楚王的趾高气扬、骄傲自大及对齐国的蔑视和嘲讽;读出了晏子的机智聪明、不卑不亢,没能把晏子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通过品读活灵活现得站在我们面前。这是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
总之,我觉得开一节课很难但又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许正是这点才吸引我鼓足勇气去尝试。确实也是如此,在整个备课过程中,由于对教案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因而对新课程标准领会得也更加深刻,这是我感触颇深的。另外,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真正的感觉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7、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老课文,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上出富有新意,又能让学生收获颇多的课来,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最大的难题。这篇课文可挖掘的东西很多。细细分析课文,文章思路清晰,开头两自然段介绍了齐楚两国的现状及晏子使楚,楚王要借机侮辱晏子。之后,生动地记叙了晏子出示楚国后接连遇到的楚王的三次侮辱,人物的神情、动作细腻生动,特别是晏子与楚王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智慧与力量,让人不敢小觑。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晏子与楚王交锋的结果。我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文章的教学的点,以点带面,展开层层剥笋似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第二自然段写道:“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期中的“侮辱”一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什么是侮辱?为什么要侮辱?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结果如何?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学习和把握。三次交锋文章的重点所在,三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和结构都相似,先写楚王如何侮辱晏子,再写晏子如何反驳,最后写结果如何。学生理解这些也许并不困难,要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也并不困难,但是,很多老师的教学都将晏子反驳的方式第一次:藐视对方,抬高自己;第二次先压低自己在贬低对方;第三次运用类比推理,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些方法让今天的四年级小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其实,文中晏子与楚王的五次笑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晏子的笑。在第二回合的较量中,面对楚王的“冷笑”和挑衅性语言,晏子从容不迫,以牙还牙,驳得楚王张口结舌。这时作者写道:晏子说着“故意笑了笑”。这“故意”,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楚王“冷笑”的回敬,显示出晏子不卑不亢的气度;二是对自己的胜利充满了自信。这笑表面上轻描淡写,实则绵里藏针,有力地扎向楚王的心脏。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只能“陪着笑”。这里,楚王的“笑”和晏子的“笑”相比,显得苍白而无力,这是面对尴尬处境的楚王的,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窘迫处境。他的笑反衬出晏子的“笑”的巨大威力。
楚国大臣们的`笑。当楚王“笑嘻嘻”地用不怀好意的语言向晏子发起最后一轮进攻时,楚王手下的大臣们也跟着“得意洋洋地笑起来”。“得意洋洋的笑”,既是谄媚的笑,又是恶毒的笑,更是狂妄的笑,和楚王的笑一起,如黑云压城,杀气腾腾地袭向晏子。可惜这种笑没能保持到最后,在晏子的还击下,他们和其主子一样一败涂地,自食恶果。
8、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教学中我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晏子的语言巧妙之处。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学习目的,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一)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
本课教学中我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首先利用知识树带领学生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紧接着让学生明确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内容。分别是“进城门”“初见时”“酒席上”。因全文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所以每一个小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能根据知识树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二)先扶后放,引导学生由会学到学会。
课堂伊始,我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从一上课便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首先,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品格。教学中我做到先扶后放,在全班学习第一个斗智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后两次斗智,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并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主动学会了后面的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之中我能够以学生的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学法,由不会到学会。并通过动手动脑地学习,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达到了逻辑思维训练的目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理清文章层次,注重语言的积累。
知识树的运用让学生由了解本单元入手到理清本课脉络再到理清事件脉络,从而感悟到作者的写法。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把焦点对准了晏子的言行。在进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机智,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在课堂上我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主动积累成语时,我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补充成语“张袂成阴”并及时地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进一步内化,并在运用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之,在整个备课过程中,由于对教案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因而对新课程标准领会得也更加深刻。对我校的教改实践中,通过知识树的运用把握更加清楚,并在课堂上做到人人清、堂堂清,这是我感触颇深的。
9、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本节公开课比预想得要好,整节课流程清楚,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法,做到了师生互动,同学们能积极投入,踊跃发言,其中学生在课堂中绽放的生命活力肯定感染了不少听课的老师。回顾这节课,感慨颇深,现谈几点,以释情怀,若有不妥之处,敬请赐教!
首先,我感觉学生的状态特别的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朗读,不管是个人朗读还是集体朗读,读得非常好,读出了楚王的趾高气扬、骄傲自大及对齐国的蔑视和嘲讽;读出了晏子的机智聪明、不卑不亢,听同学们的朗读仿佛晏子就活灵活现得站在我们面前。第二,在“过把导演瘾”环节中,同学们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过程中,同学们能开动脑筋,“导”的形式是花样翻新,这是老师始料未及的,如:有一小组采用故露破绽的方式,导演先不导,演员先表演而表演的同学又用方言说,最后导演再说戏,并特别强调如果不是剧情的需要,表演时必须说普通话,这种方式用心良苦,可见同学们确实动了脑筋。我认为,不管这节课结果如何,同学们的这种创造性发挥是应当肯定的。第三,在小组交流探究时,同学们确实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比如,同学们学到了如何整合资料,学到了如何根据要求找出与文本的联系和区别,我想,如果学生们每一节课都能学到一点,那么,学生们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次,这节课有几处疏漏之处:第一,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时,有两个同学发言,我只是简单的肯定了第二同学的发言而没有指出第二位同学的概括好在哪里。第二,在同学们导演过程当中,对学生的点评略显粗糙,应重点点出同学们要重点点评导演而不是点评演员。第三,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仔细的考虑问题的深度。第四,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这是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
总之,我觉得开一节课很难但又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许正是这点才吸引我鼓足勇气去尝试。确实也是如此,在整个备课过程中,由于对教案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因而对新课程标准领会得也更加深刻,这是我感触颇深的。另外,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真正的感觉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