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
1、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
一、课前系统部分
【教材简解】:线条是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绘画表现方法。线条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因此,指导学生用线表现美感、传情达意是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本课教材力图让学生在摆一摆、变一变、听一听、演一演、画一画、评一评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发现线条的魅力,感受线条排列的节奏感、韵律感。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态的线,运用线条来描绘生活中的物品,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的曲直、长短、疏密、组合变化。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线并感受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组合变化。
2、难点:学生能大胆运用线条的重复、变化规律组成纹样,合理装饰生活中物品。
【设计理念】在绘画表现创作的过程中,线条是无处不在的。线条不但可以表现极强的形式美感,而且还能反映出丰富的情感。小学美术课中的线条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服务。学生练习线条画,既能感受线条带来的美的陶冶,又能从中学会精细、概括、夸张、疏密等艺术表现手法。线条画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高素质现代人的重要途径。美术是一门艺术教育,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升华。我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线条幷到生活中去,直接观察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变化,了解到线条的重复、放射、疏密等组合规律。本课旨在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充分调动人体的全部感觉器官,发现线条的魅力。
【设计思路】本教学内容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设置多个教学活动。活动一:通过跳一跳、摆一摆、变一变感受线条的曲直、长短、方向、粗细变化,活动二:通过听一听,用线画一画音乐中的情感,了解线条的情感;活动三:演一演,感受线条重复、放射、疏密等排列规律;活动四:通过欣赏大师的画、学生的画更好的了解线条创作的规律;活动五: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作画,运用线条规律组织画面装扮生活中的物品,表现线条的美感。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线条的变化
1、跳一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跳绳,谁来跳一跳,你们看到了什么线?瞧,他在空中划出了一条条优美的弧线。(老师在黑板上画“弧线”)
2、摆一摆: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根“线”,(毛线、电线、纸藤)你能摆出不同的形状吗?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线?(学生到实物投影上来摆一摆)你来画一画。(学生在黑板上画“螺旋线、曲线、折线、锯齿线”等)
小结:同学们画出了这么多种类的线条,真厉害!其实,线条可以概括为直线、曲线、折线三种。(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桌子——直线、立交桥——曲线、大楼——折线)
3、变一变
看老师来画一根直线,你能画出与老师不一样的直线吗?谁来?还有谁来变一变?(学生画出方向不一、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的直线)
4、揭题:原来,线条不仅有曲直变化、还有长短、方向、粗细的变化。
(板书:线条的变化:曲直、长短、方向、粗细)
看来线条还真是很神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吧。(揭示课题“线条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表演跳绳,摆弄手中的线,变一变、比一比感受线条的'曲直、长短、方向、粗细的变化。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线条变化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多样性。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为新授课埋下伏笔。
(二)新授:了解线条的组合
1、听一听,画出线条的情感
下面我们来听两段有节奏的音乐,请大家拿起笔,用适合的线条画一画音乐中的节奏、力度、情感。
(1)播放《欢快的山寨》90秒
好,音乐停,笔放下。这段音乐的节奏怎么样?(欢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
你是用什么样的线来画的?(用折线、短线)画得真好!
老师帮他添一添。用很多根重复的折线排列,表示欢快的节奏。
原来,用折线、短线可以表现欢快有力度的节奏,真棒!
(2)播放《高山流水》片段
音乐停,笔放下。这段音乐的节奏怎么样?(缓慢的)
你是用什么样的线来画的?(用长线、曲线、波浪线)画得真好!
原来,不同的线条有着不同的情感:直线——平缓,简单;曲线——飘逸,优美;折线——紧张,急促、跳跃。
同学们用线条表现出了音乐中的情感、节奏,真棒!
【设计意图】线条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而“节奏、情感”在音乐中显得那么的通俗易懂。于是,我把美术与音乐融合,播放了节奏感强的乐曲和节奏感弱的乐曲,让学生用适合的线表现音乐的节奏、力度、情感。学生随着音乐,欢快的舞动着手中的笔。在音乐中,我让学生感受到用折线、短线可以表现欢快有力度的节奏,长线、曲线可以表现节奏弱的乐曲。
2、演一演,感受线条的排列
只有音乐中有线条吗?生活中的线条蕴藏着怎样的排列规律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每组按顺序选一幅图,请组长带领着组员讨论,你能用什么方法表达这些图片中的线条的排列规律呢?可以做一做动作、唱一唱歌,拍一拍手等。
(课件出示烟花、水纹、梯田、藤蔓)
(1)梯田
师:哪一组来表演梯田中线条的排列规律?
生:唱一段优美的旋律,
师:你听出了怎样的规律?
生:有高有低重复的。
师:(点击课件)梯田是用一层层曲线进行重复排列的,重复是线条排列的一种方法。(板书:线条排列方法:重复)
(2)水纹
师:哪一组来表演水纹中线条的排列规律?
生:拍手由轻到重
师:你听出了怎样的规律?
生:拍手声越来越大
师:(点击课件)一层层扩散的圆弧线,也是一种重复排列的线条。
(3)烟花
师:哪一组来表演烟花中线条的排列规律
生:做放射的手势,拳头合起张开。
生:发出“嘣、啪”声
师:(点击课件)由中间一点向四周放射也是线条排列的一种方法。(板书:放射)
(4)藤蔓
师:这些藤蔓很杂乱,它是不是就没有排列的规律呢?那它有
着怎样的规律?谁能用动作来表演吗?
生:手臂挥舞一会快、一会慢。
师:一层层重复排列的直线、曲线是一种规律美,这些缠绕在一起疏密变化的线条,也是一种美。(板书:疏密)
3、画一画:表现生活中的节奏美
你能用有规律的线条画出图片中的美感吗?学生分组派一个代表上黑板画,其它学生在下面画。
今天你学习到哪些线条排列的规律?(重复、放射、疏密)
[设计意图]:美术除了和音乐结合,也可以与表演结合。我出示了水纹、烟花、梯田、藤蔓四幅图,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去感受线条的排列规律。只见学生拍手的拍手、跺脚的跺脚,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表演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使复杂的线条排列方法变得那么简单有趣。在小组作画过程中,学生更好的理解了重复、放射、疏密等线条组织规律。
4、看一看,欣赏作品中线条的美感
(1)欣赏大师的画
线条是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艺术大师们也喜欢用线条表现他们的作品,大家想不想看看艺术大师们是怎样用线条来创作的?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做吴冠中,他把西洋画与中国画结合,运用简单的点和线,创作的作品非常精美。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他的作品《雨花江》你觉得这张画如何?画中的线条是怎么排列组合的?
(同桌讨论,交流)谁来说一说?(用短短的线条重复排列)
这是一张凡高的《星月夜》,他善于用线描绘身边的事物,右边这张用曲线表现的树看上去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表现出植物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这是一幅农民画,你找到哪些线条排列得方法?(重复、放射)
欣赏小朋友的画。
刚才我们欣赏了画家笔下的线条,那在小朋友的画里,又是如何运用变化的线条的呢?出示两幅小鸟作品分析画面的黑白灰处理,有疏密、粗细的变化。
图1画面中线条粗细一样,没有变化。
图2画面中黑白灰层次疏密有致、生动而富有变化。
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好?小组讨论。
小结:我们在排列线条时,不仅要运用重复、疏密等规律,还可以使线条有粗细变化,这样才能体现出黑白灰层次。
【设计意图】欣赏给学生创作带来了启发,能让学生更好的组织画面。
(三)学生创作:
你能用线条把哪些生活用品装饰得更加美丽吗?(花瓶、衣服、裙子等)
作业要求:
1、可以用油画棒、水彩笔在彩色纸上作画,也可以用刮画纸刮出多彩的线条。
2、大胆运用线条的重复、变化规律组成纹样,合理装饰物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线条流畅些
(五)作业评价:
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创作,提高学生兴趣。
(六)小结拓展
今天,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到了线条排列得规律,发现了线条的魅力,又运用用千变万化的线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事物,真棒!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增添乐趣!
(七)板书设计
《线条的魅力》
线条的变化:曲直、长短、方向、粗细
示范区
学生作品展区线条排列方法:重复、放射、疏密
2、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生活、自然中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产生的视觉效果。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并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名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名家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情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彩色笔。
(老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1)认识线条。
老师现场将电线变成许多“造型”如:用电线编成造型简单的小狗、兔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
提问:这些造型各异的动物都是用线条构成的,你能给这些线条的取个名字吗?
直线、曲线,是长线、短线,是粗线、细线……
线条,还是我们的好朋友,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
2、找一找,教室里有哪有线条?
3、出示图片,发现自然界中的线条。
4、欣赏艺术作品。
(1)吴冠中的《春如线》(线条富有变化、跳跃)。
(2)毕加索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线条既有变化,又有一定的秩序)。
讨论:
①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②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
③给你什么感受?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二)合作学习。
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1、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这些学生作品哪些线有变化?
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2、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1、展评作业,学生自评、互评。
2、拓展:
线条不仅能看到、画出,还能听到(听音乐,节奏有舒缓和激烈之分),你听出线条了吗?让我们用手中的彩带随着音乐舞出各种线条吧!
3、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
(1)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重点词句比较:是什么导致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
①我什么也看不见。
②春天到了,可是……反复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朗读训练中比较:
①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有感情的读读相关的语句,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现在你知道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他?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他钱?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4、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关键词来掌握文章大意,并能通过语言的魅力来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体会文章中诗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强大魅力。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
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以及词语所产生的强大语言魅力的理解与体会。
教学难点:
运用关键词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能通过学习课文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对比突出。
教学准备:
课件,纸卡片,学习单。
教学过程:
1、任务引入,导出课题
师(出示烈士陵园图片):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引导生说出烈士陵园。
师:哦,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上周呢也去过那里,然后看到那里的管理员叔叔陷入一个难题。他发现最近去里面参观的人在里面吸烟,于是想在里面贴几张提示图片,但是他却在两幅图片中不知选什么,想让我们的同学帮忙他参考下意见。我们一起来看下。
师(出示提示语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两幅图片,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它们图片一样,英文字也一样,就是字不一样。
师:同学们真棒。首先请同学分别把上面的内容读一下。那再请我们的同学来思考下,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呢,并要说说你的理由哦
生:思考并发言。(注意引导学生向语言的魅力方面展开表达。)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对比发现我们的确可以看出来第一幅图片字很简单,但却随处可见,并不吸引人。相对来说第二幅图片更好,因为它的内容更丰富,更详细,考虑到人的健康,更吸引人,更有语言的魅力。好谢谢我们的同学们的思考选择。大家看了吸烟是对健康有害的,那么大家家里有大人吸烟的也要及时的劝阻。我相信管理员叔叔应该知道选哪副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情景任务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也能让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关注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师(板书“魅力”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魅”的书写):我们来一起看看生字词,请同学们找出你认识的词,并组词成句。之后关注要求识记的词语。
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阅读做铺垫。同时先学生自认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进入文本,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并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两个任务。请同学读任务卡
生:(读课文,完成任务)
师:时间到,我们一起来检测下同学们完成任务的情况。(检查情况,注意引导学生用关键语句概括中心内容,并及时点评,引导到木牌的字的变化。)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使学生能快速捕捉关键信息,以及提取文本核心内容)
4、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这块木牌的在这篇课文前后发生了变化,那大家再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要注意的是要尽量使用精确的语言,有的地方需要概括出来。
生:(完成任务)
师:(讨论表格内容,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5、精读课文,细节理解。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文,找出描写老妇人的语句。请同学把相关语句读出来。
生:(读出相关语句)
师:这位同学读的真棒,有没有同学愿意挑战一下把这个老人的情形给演出呢。
生:(表演)
师:这位同学表演的真好,给你一个赞。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图片,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老人的形象,不禁对她产生一种怜悯之心。这个老人的身边有块牌子,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这位盲老人,你如何读出她内心的独白,请同学尝试下。
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出木牌上的字。
师:同学们都特别厉害。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人的状况,我们在来看看这时老人的幸运之神来临了,诗人的出现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三位同学分别对应这段话的三个角色来试着读一读,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人和盲老人的对话内容比较短,但是需要有感情的朗读。
生:(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师: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老人的木牌上添上了四个字“春天到了,”所以当人们再看到这块木牌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样。那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这时,行人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到这里用了几个关联词,无论,还是,都,就连,也。用了这些关联词,与前面老人所说的“我什么也没得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试想一下,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诗人仅仅加了“春天到了”,就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你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
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太佩服你们了,找的真准确。我们来看下,春天到了这几个字,春天在我们小朋友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春天很美丽,春天是绿色的……
师:真好,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有蓝天白云,有绿树红花,有莺歌燕舞,有小桥流水,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可是这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是虚设的,她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幻灯片图片同步更进。)当人们想到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这样的情景怎么能不让人产生同情之心呢?一定会的,一定会让人们产生同情之心。
(设计意图: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和所要表现的情感更加清晰)
6、总结归纳,抓住主线
师:这篇课文到这里我们就清晰了,请同学们说下,你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分享。
生:畅所欲言的谈感想。
师,同学们都太厉害了,通过大家的总结老师发现大家对这篇课文学习的都很透彻,说明大家这节课学习得都很棒。黑板上老师也小小的总结了下,通过课文我们知道语言确实有它强大的魅力,那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去体会语言的强大魅力,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平时在说话过程一定要注意用语言的魅力来感染人。同学们能学习做到吗?
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升华主题。)
7、牛刀小试,拓展延伸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用你的魅力语言来给这图片配图,看看你能行不行。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下。
生:看图完成写一句话。
师:请我们的同学来读一读他的写得一句话……
生:分享他的魅力语言。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8、复习巩固,知识梳理
师:老师好佩服我们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有语言天赋。老师也来分享下我的一句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出来具有不同的效果,有魅力的语言更能吸引人。我们同学们也表现的很棒,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很有魅力的语言。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下这篇文章讲了件什么事情,你能不能用你独具魅力的语言概括出来呢?
生:踊跃发言,复习概括文段中心思想。
师:同学们很棒,今天这节课老师也收获很多。我们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搜索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设计意图:回归文本,复习巩固,梳理知识,使学生能对课堂学习加以整合)
9、课后作业:
搜集有魅力的语言,并赏析写小短文。
10、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5、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用具
每位学生准备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教师:纸条、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说一说: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3.填空。
1÷2(1×2)÷(2×2)=。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大胆猜测: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这个性质是什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探索研究
1.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1)让学生拿出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并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3份涂上色,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2)观察比较后引导学生得出:
(3)从左往右看:
由变成,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有什么变化?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以2,就得到,即(板书)。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以3,就得到,即:(板书)。
引导学生初步小结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从右往左看: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同理,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3,也可以得到。
板书:
让学生再次归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
(6)提问: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补充板书:零除外)
2.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3.学习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出示例2,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启发:要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应该怎样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3)让学生在书上填空,请一名学生口答。
4.练习。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实践。
练习二十三的1、3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七、思考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这节课我大胆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并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的基本素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通过商不变的性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的复习,帮助学生意识到商不变的变规律与新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大胆猜想,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说出自己的想法。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折纸游戏,操作、观察、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想。涂色部分可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典型性、多样性、深刻性、灵活性。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在学完整个新知以后,在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提高。通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0除外的环节设计。在学生归纳出分数的基不性质后,缺少0除外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判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0,让学生通过练习,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数,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0除外,突破难点。
6、关于《线条的魅力》的教学反思
首先,从课的选择来讲: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作用于生活,这堂课的教学正是遵循了这样一种原则。本课教学的主题——“线条”,来源于生活,最后学生又用创作出来的黑白线描作品小鱼来装点热闹的水底世界,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中间的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线条”二字轻松展开,把教学目标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课堂呈现得井然有序并非常的富有节奏感。
其次,从教师的角色来讲:教学中多处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如:丝带舞动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样的线?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中,你们又发现了哪些种类的线?欣赏克利的《奔流》,他用了什么线来表现,线的排列又有什么特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能说明了老师把学生看作是这节课的活动中心,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利用教师的“主导”优势,积极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再次,从教师的示范来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直接透露出一个老师绘画的基本功是或扎实及教师的素质素养,并由之将教育信息传输给学生。朱老师的示范虽然简单,但很明了,很有激情地在鱼形白纸上系统地描绘出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曲直、浓淡,边讲解边分析,很快就呈现了一条活泼的黑白线描小鱼作品,从而不只是进行了技术上的引导,还很好地感染并激起了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
当然,上一堂好课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磨课,希望借助美术组集体的智慧,以及自身的目录,我们能上出更多精彩的美术课。
7、关于《线条的魅力》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堂线描的基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线条的魅力》导入我以细铁丝变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千变万化的线条风格,如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
在课上,我用一些空白的陶罐使学生感受线条带给我们的视觉作用,接着从大自然中感受和发现线条,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线条,由我示范画在陶罐身上,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并感受。然后通过找找教室中的线条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线条无处不在。最后安排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线。
作业练习设计为分层练习,一次练习是让学生跟着音乐画线条,二是让学生选择一些线条帮助陶罐穿上美丽的衣服,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与众不同。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很自主的.思考和感受着,特别是在音乐感受环节中,我开始只是让学生在优美的节奏里画线条,可我发觉这样不够到位,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我安排了先让孩子们在抒情的音乐下舞动彩带,接着才在激烈的音乐中画线条。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线条的作用,工具不同线条的风格也不同,而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也给人不同的美感。
8、关于《线条的魅力》的教学反思
《线条的魅力》导入我本打算以细铁丝变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千变万化的线条风格,如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但一时找不到适合的铁丝,我就让学生以已有的印象经验来回忆、感受不同形态的线条,并给不同的线条取名字。没有将线条视觉化,结果学生在理解上跟老师的引导上有些出入。比如线条有直线、波浪线、曲线、弧线、长城线等都能想到,但在线条长短、粗细变化上没有考虑到,有些同学还与数学上的概念混淆,如射线、线段、延线等。“直线是没有端点的线”,这句话是对的,但在绘画上不需要这样考虑的,也就是没有必要争论的。
在欣赏线条作品时,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线条组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很会联想,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但对“感觉”一词理解不够,这时应该是找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第一感受,如或坚强、或挺拔、或温柔、或紧张等。
课堂练习是给我们的陶罐装饰图案,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组合出一幅有韵律的画面。我发现四(5)班的学生在绘画能力上普遍比较弱,一个陶罐的外形画的歪歪妞妞的、不对称等。
美术课缺少视觉体验,也是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得到直观化,很难发挥想象。
9、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
篇一:《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782字)
本课是一堂线描的基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在课上,我首先用一些空白的鱼儿使学生感受线条带给我们的视觉作用,接着从大自然中感受和发现线条,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线条,由我示范画在一条鱼身上,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并感受。然后通过找找教室中的线条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线条无处不在。最后安排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线。
作业练习设计为分层练习,一次练习是让学生跟着音乐画线条,二是让学生选择一些线条帮助鱼儿穿上美丽的衣服,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与众不同。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很自主的思考和感受着,特别是在音乐感受环节中,我开始只是让学生在优美的节奏里画线条,可我发觉这样不够到位,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我安排了先让孩子们在抒情的音乐下舞动彩带,接着才在激烈的音乐中画线条。
考虑到学情,我对教案修改了很多次。我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小学4年级不久的农村孩子,他们对美术课还十分陌生,对线条的认识也是十分疏散的。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快速适应课堂,我争取每个环节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本堂课我觉得教学设计比较完整,虽然最后的学生作业效果不错,但总体上学生的想法还是局限了,学生的互动性也不够。现在的美术课教学中,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课的内容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我尝试让学生说、让学生总结,但是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比较欠缺,比如对线条的组织规律比较陌生,于是渐渐的,一些内容我无意识地就变成自己的说教、灌输了。课后我进行了思考,我认为,尽管一些内容学生不能完整甚至准确地回答概括,但是教师还是需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或许他们回答不准确,但是至少要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进行分析,课堂中要时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作为教师,在引导上要做更多的努力,有的问题就可以多设计几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来引导。
总的说来,这次上课让我收获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继续努力!
篇二:《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351字)
《线条的魅力》这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欣赏大师的艺术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尝试用不同的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与工具材料的关系,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达画家微妙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有的线短促激烈,有的先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犷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
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也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教学,我感到作为教师功夫要下在课前,因此课前我对本课的教材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做到理解到位,并结合新课标精神、教育新理念,对教材深挖,以求达到美育的真正目标。因为我想作为美术学科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美术本身的韵味之中,美术这门艺术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就应该在课上淋漓尽致。
篇三:《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808字)
一、课堂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实现课堂目标的几个成功的做法:
1、了解各种线形。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我通过展示生活和自然界中各种神奇的线的直观图片,启发学生体验和感悟各种各样的线,让学生通过欣赏自己总结出线的种类——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同时还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理解线的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如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2、在欣赏理解过后,我重点是让学生运用线条的表现力,采用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在老师事先印好的一个瓶子的作业纸上,组织成一幅具有一定规律而又具有线条美感的装饰画。学生在痛快自由的`线条排列组合中体会了线条变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还采用了展示与竞赛的方法,教学效果不错。
篇四:《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462字)
《线条的魅力》导入我本打算以细铁丝变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千变万化的线条风格,如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但一时找不到适合的铁丝,我就让学生以已有的印象经验来回忆、感受不同形态的线条,并给不同的线条取名字。没有将线条视觉化,结果学生在理解上跟老师的引导上有些出入。比如线条有直线、波浪线、曲线、弧线、长城线等都能想到,但在线条长短、粗细变化上没有考虑到,有些同学还与数学上的概念混淆,如射线、线段、延线等。“直线是没有端点的线”,这句话是对的,但在绘画上不需要这样考虑的,也就是没有必要争论的。
在欣赏线条作品时,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线条组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很会联想,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但对“感觉”一词理解不够,这时应该是找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第一感受,如或坚强、或挺拔、或温柔、或紧张等。
课堂练习是给我们的陶罐装饰图案,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组合出一幅有韵律的画面。我发现学生在绘画能力上普遍比较弱,一个陶罐的外形画的歪歪妞妞的、不对称等。
美术课缺少视觉体验,也是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得到直观化,很难发挥想象。
篇五:《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750字)
刚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要参加全县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了,心里的那种恐慌是捉襟见肘。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写教案,修教案,做课件该课件,范画准备,但是每次自己模课都是很不顺。然后也研究了优质课的视频,但是却没有请同事来把把关,在快要去参加教研活动的时候,在黄老师的提醒下才明白,必须请人来听一下,才能发现问题。匆匆的调了课,请校长来听课,校长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但是尤其时间太匆忙,加之自己的不老练,最后还是没把校长的宝贵意见发挥好。从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准备工作没做好,是多么无助的行为。
事已至此,还是硬着头皮上阵。这次教研活动有4个新教师上课,两个老教师,一个是我们的教研员洪老师。用陈老师的话总结就就洪老师上的是示范课,两个老教师是展示课,我们心教师是功底课。我是新教师里第一个上场的,那份紧张已经到了,讲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课程中的东西我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自己的板书写的太难看了,对不起美术老师的身份(偷偷告诉大家,我粉笔字考了三次才过的),唉,无颜面对龙川父老啊。而且以为课件里展示了课题就可以了,结果后来陈老师总结的时候说了,课题是必写的,我受教了。
经过陈老师的总结,我也反思一下自己的几个问题。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这里主要正对教案的设计里对目标的的设定太多,不合理。可以简单的改为:1、认识线条。2、学会用线表现。
二、学生能力训练不够,主要表现为教师讲授超过15分钟,学生动手的时间不够。
三、黑白灰的知识讲解不够贴近四年纪学生的理解水平。没有讲清哪里改白哪里该黑哪里该灰,一直学生很难处理好黑白灰画面和谐效果。
第一次的表现虽然不尽人意,但是成长就是从不如意开始。我想只要能诚心认识自己的错误,虚心学习,有只对性的改正,下一次,必然能见到成长。
谢谢大家,我的反思完了。
篇六:《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1449字)
《线条的的魅力》是苏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线条是我们最基本的造型方法,也是学生绘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线条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发现线条除了可以勾勒物体的轮廓外形,还可以描绘物体的明暗质感,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不同的笔能画出不同形态的线,学生体会线的变化与工具材料的关系,用丰富有变化的线描绘形象,体验线的丰富表现力。从整体教学效果看,学生取得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现结合教学情况,作如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的目标
1、生活中变化多端的线条,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去认识与体会线条中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组合、变幻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各种线形,如长、短、粗、细、疏、密的不同变化,了解线的美学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各种表现力的线条,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2、了解各种线条的形状、变化以及黑白灰层次的线条组合,让学生能把线条运用于知识学习中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体会艺术家在作品中的情感流露。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几点做法:
1、各种线形的理解,线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线条的组合的图片,激发学生体验和感悟各种线条的热情,让学生通过欣赏,自己总结出线的种类——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有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曲线有螺旋线、弧线、波浪线等。还可以让学生认识不同线的表现能力,如直线中,垂直线条给人上升的感觉,水平线给人广阔、平和的感觉,斜线给人空间变化的感觉,长线条给人无尽的感觉,短线给人精悍的感觉;而曲线给人柔软,轻便,美观,愉快的感觉。线的不同形态产生不同的美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被很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2、欣赏大师的作品,在讲梵高的《呐喊》时,我通过提问,画面中线条如何组合?有什么特点?线条的组合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当做这节课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把自己当做是一个主导者、一个服务者。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同时也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势,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探索中认识大师作品中线条的魅力所在,学习他们的表现方式。
3、在认识线条的魅力后,我重点让学生运用线条的表现力,运用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到线条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尝试如何使用线条来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在作业设计时,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等线条不同的变化,在画纸上用不同的水彩笔来组成有一定美学线条的画面。让学生在毫无拘束的情况下通过线条的自由组合,表现线条的魅力。在课堂中,我还不失时机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加以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我相信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了线的魅力之所在。采用不同的绘画方式,采用不同的工具,其效果、美感也将有所不同。
一堂美术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个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如果能够长期的潜移默化,美育才能真正的生根发芽。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备学生,才能为我们的学生上一堂堂他们喜爱的美术课,让美术课堂充满“愉悦”的氛围。
作为美术老师,我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篇七:《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383字)
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这节课就是想通过枯燥的线条来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有关线条的美丽装饰。
对于四年级来说,画的意义不在于涂鸦,而他们有种渴望知识探索的欲望,所以课堂中我特别注重欣赏大师的作品,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审美。课堂中欣赏图片是层层紧扣的,其次是生活中有关线条的景物,再是大师的作品,再是范画的优缺比较,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有感而画,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今天的教学已经过去,我想对学生来讲,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线条的作用和不同线条的风格,而对于我来说,通过这堂课的锻炼我也得到了收获,我想我也略变成熟了,特别对于临时的突发情况我学会了沉着应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时间上的把握依然有不恰当的地方,我想我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若能够长期的潜移默化,我想才能真正的成长。
篇八:《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874字)
《线条的魅力》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的大概设计是这样的:
1、先通过观察丝带舞动时产生的线条而认识线条,并通过寻找老师身上、同学身上,及教室里的线而认识线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欣赏并寻找生活中美丽的线条,从而认识不同类别的线;
3、欣赏大师的艺术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
4、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认识线条的排列及黑白灰的关系;
5、作业以不同形态的线装饰“小鱼”为主要内容;
6、展评的过程是将作业贴到教师以准备好的水底世界大展台上,评进行评价;
7、多学习后的知识进行拓展,欣赏并感受线条在建筑中运用。
反思:
首先,从课的选择来讲: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作用于生活,这堂课的教学正是遵循了这样一种原则。本课教学的主题——“线条”,来源于生活,最后学生又用创作出来的黑白线描作品小鱼来装点热闹的水底世界,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中间的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线条”二字轻松展开,把教学目标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课堂呈现得井然有序并非常的富有节奏感。
其次,从教师的角色来讲:教学中多处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如:丝带舞动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样的线?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中,你们又发现了哪些种类的线?欣赏克利的《奔流》,他用了什么线来表现,线的排列又有什么特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能说明了老师把学生看作是这节课的活动中心,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利用教师的“主导”优势,积极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再次,从教师的示范来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直接透露出一个老师绘画的基本功是或扎实及教师的素质素养,并由之将教育信息传输给学生。朱老师的示范虽然简单,但很明了,很有激情地在鱼形白纸上系统地描绘出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曲直、浓淡,边讲解边分析,很快就呈现了一条活泼的黑白线描小鱼作品,从而不只是进行了技术上的引导,还很好地感染并激起了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
当然,上一堂好课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磨课,希望借助美术组集体的智慧,以及自身的目录,我们能上出更多精彩的美术课。
10、云雀的心愿的教学反思范文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突破重点句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引领全文教学,从而让孩子们了解森林的作用,认识保护森林的重要。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全文的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接下来小组同学根据课前预习进行讨论交流。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学生们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展开了回答:
(一)保护土地
通过视频了解目前土地沙漠化正在越演越烈,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然后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很容易从云雀妈妈的话语中得到答案,——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最后请他们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学完这一部分之后,我开始引导进行学法的总结:通过抓关系认识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同时也归纳了森林的作用,最后又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学习——蓄水防洪
接下来,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描写大河的这一部分,气氛非常好,每个人都参与了其中。在交流的时候,也能够抓住“水位很高”、“浑黄”、“脱缰的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等词语体会此时大河的凶猛、凶险、所带来的灾难之大,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泛滥成灾”。
(三)自主学习——调节气温
有了前面学法的铺垫,再加上这一部分本身就比较简洁,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11、云雀的心愿的教学反思范文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在教学时,我立求完成这样几个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联想法、找近义词法、抓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漫天飞舞、埋怨、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等词语。
3、通过第二大段的学习指导,总结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自学第三、四大段。
4、学习课文重点段第10小节,理清云雀妈妈说理顺序,能有序地复述森林的蓄水作用,并进行生活拓展,利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5、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条理地说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原因,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渗透科学发展观。
在设计教案之初,我思考着能否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学生一定方法,这样的话,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很自然地运用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为此我特意选择了漫天飞舞、埋怨、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这六个重点词语的学习,并琢磨着这六个词在理解方式上的异同,后来,我发现,漫天飞舞、贫瘠这两个词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自然就理解了。埋怨这个词,我觉得平时学生经常用的找近义词的方法肯定也没有问题。而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这两个词的理解,我认为这是我本节课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好的两个词语,为此我查了字典,发现字典上“滥”字就两种意思:
1、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2、过度,没有限制。
嘿,这不是特意为本文准备的吗?为些我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滥”相应的意思,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准确选择并能很好地说出“乱砍滥伐、泛滥成灾”的意思。对此环节的设计,从学生上课的反映来看,我个人还自以为是成功的。
《学记》有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说的就是:高明的教育者只教给人应该怎样做,告诉他做的标准、方法、步骤,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学习。在语文精致教学中,我认为,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他们现成的知识,或直接帮助他们学到知识要有效得多。学生一旦掌握了精妙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将大幅增大学习成功的几率,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与学习自信心,而且由于能从中享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便会强化学习动机,更加主动、努力地学习。在解读教材时,我就发现《云雀的心愿》这一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小云雀和妈妈分别飞到沙漠上空、大河上空、森林里,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心情,发现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为此我设计了教-扶-放三个不同的环节,第二大段教学生划云雀看到的景象,谈云雀的心情,体会森林的作用,最后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____________。”作结。第三段由于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所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总结了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然后扶着学生学习。到第四大段时,我则是彻底放手,简单让学生交流了学习结果。这样一步一步学下来,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_________,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这一填空时,大多数学生都举手要求回答时,“能有条理地说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的原因”这一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法方设法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此我把第10小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段落,先让学生读第10小节,然后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说说森林的哪些部分可以蓄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条理的复述云雀妈妈的这一段话。再分析“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这句话的写作特色。最后总结第10小节在写作上的`特色:先总的说森林是可以蓄水的,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具体地说怎样蓄水,再用反问的语气作总结。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说的。然后鼓励学生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样的方法有条理去写。同时抓住这一段中“可以……也可以……”一句的句式,一方面说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另一方面,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环节:“同学们是不是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到什么事物不止一种作用呢?或者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解决方法呢?用这一句式来说一说。”我还提供了一定的语境,如手机、电脑的作用,课间、自修课时,某道数学题目等等。这样的设计既为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作好了铺垫,也完成了课后第四题要求造句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感情朗读这一要求,我则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训练。
课文最后,我本打算让学生说说森林的其它作用,并让学生为树干添上树枝,写上森林的作用,但由于时间关系就删减了。还有倡导学生植树造林时,我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使学生意识到课文前后的一个内在联系,本打算要朗诵一下的,也没时间,结束地比较匆忙。
纵观全课的教学,我认为,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在拓展延伸的部分,因为受时间关系,结束得比较匆忙,相比之下,在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时的时间就花得太多了一些,这样也导致了分角色朗读有些仓促而没有进行更多层面地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环节上还应做适当的调整,上课的节奏可适当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