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课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8-13 10:03:48

  语文课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课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语文课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3、注重朗读和背诵。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此外,结合朗读和揣摩文意来学习语言。本文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哲理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可以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对文中一些语句进行仿写、扩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2、把握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

  地球养育着无数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你常常感觉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二、解题: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翻译的《说部丛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这时期的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冰心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三、课文解析: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谈生命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第一层,提示话题。文章题目是“谈生命”,开篇即生波澜:作者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像什么”。“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chan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但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而是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他聚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非常连贯顺畅,有气势,有力度。有几个重要的词语,“快乐勇敢”“享受”“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对刻画“春水”形象和表达作者的心意很有帮助。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第三层,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与前一层所不同的是,从“破壳出来”,到“长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归化了”,这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但在情调、寓意上与上一层是一致的。如开头几句话,“生命又像……在烈日下挺立抬头!”细读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其中“聚集”“破壳”“伸出”“挣脱”等词语对表达这种意义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快乐”“吟唱”“跳舞”“宁静和怡悦”等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上一层也是一致的。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第四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开头几句气势非凡,“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大生命中之一叶”,语调高亢有力,表露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怀。“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两句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之句,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点题之句。全文高亢、激昂、达观,这种情调在结尾部分更加显著。作者在这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并表明自己的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就是说,在感性化描写之后,作了理性化的归纳总结。

  本文虽然有理性化的归纳总结,但通篇还是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都是纯白话,但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上文提示的许多词语就是例证。文中还有反复的语句,如二、三层开头“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有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种反复的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也许在常人的感觉和想像中,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却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思想高度。

  附:板书设计:

  谈生命

  第一层,提示话题: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

  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连贯顺畅,有气势,有力度。

  重要词语:快乐勇敢、享受、愤激、怒吼等

  第三层,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重要词语:聚集、破壳、伸出、挣脱等

  第四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卑微、渺小,生长、进化

  表明:人生观、生活态度,对社会、宇宙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附:《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要如何利用这最后、最宝贵的一天呢?首先,我要把一天的时间珍藏好,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滴漏。我不为昨日的不幸叹息,过去的已够不幸,不要再赔上今日的运道。

  时光会倒流吗?太阳会西升东落吗?我可以纠正昨日的错误吗?我能扶平昨日的创伤吗?我能比昨天年轻吗?一句出口的恶言,一记挥出的拳头,一切造成的伤痛,能收回吗?

  不能!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我不再去想它。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该怎么办?忘记昨天,也不要痴想明天。明天是一个未知数,为什么要把今天的精力浪费在未知的事上?想着明天的种种,今天的时光也白白流逝了。企盼今早的太阳再次升起,太阳已经落山。走在今天的路上,能做明天的事吗?我能把明天的金币放进今天的钱袋里吗?明日瓜熟,今日能蒂落吗?明天的死亡能将今天的欢乐蒙上阴影吗?我能杞人忧天吗?明天和明天一样被我埋葬。我不再想它。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这是我仅有的一天,是现实的永恒。我像被赦免死刑的囚犯,用喜悦的泪水拥抱新生的太阳。我举起双手,感谢这无与伦比的一天。当我想到昨天和我一起迎接日出的朋友,今天已不复存在时,我为自己的幸存,感激上苍。我是无比幸运的人,今天的时光是额外的奖赏。许多强者都先我而去,为什么我得到这额外的一天?是不是因为他们已大公告成,而我尚在途中跋涉?如果这样,这是不是成就我的一次机会,让我公德圆满?造物主的安排是否别巨匠心?今天是不是我超越他人的机会?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过是时间的累积。我若让今天的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毁灭人生最后一页。因此,我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因为他们将一去不复返。我无法把今天存入银行,明天再来取用。时间像风一样不可捕捉。每一分一秒,我要用双手捧住,用爱心抚摸,因为他们如此宝贵。垂死的人用毕生的钱财都无法换得一口生气。我无法计算时间的价值,它们是无价之宝!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憎恨那些浪费时间的行为。我要摧毁拖延的习性。我要以真诚埋葬怀疑,用信心驱赶恐惧。我不听闲话,不游手好闲,不与不务正业的人来往。我终于醒悟到,若是懒惰,无异于从我所爱之人手中窃取食物和衣裳。我不是贼,我有爱心,今天是我最后的机会,我要证明我的爱心和伟大。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今日事今日毕。今天我要帮助落难的朋友,明天他不再求援,我也听不到他的哀求。我要乐于奉献,因为明天我无法给予,也没有人来领受了。

  如果这是我的末日,那么它就是不朽的纪念日。我把它当成最美好的日子。我要把每分每秒化为甘露,一口一口,细细品尝,满怀感激。我要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我要加倍努力,直到精疲力竭。即使这样,我还要继续努力。今天的每一分钟都胜过昨天的每一小时,最后的也是最好的。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如果不是的话,我要跪倒在上苍面前,深深致谢。

2、语文课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1.在生命本质规律的探讨学习中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在散文美点的鉴赏中进行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设谜导入——点击生命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著名的谜语,叫斯芬克斯之谜。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这是什么呢?

  斯芬克斯之谜,其实就是人的生命之谜。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的课堂,用心聆听一代文学大师冰心的教诲——《谈生命》。

  提出学习目标:探讨生命本质规律,学习鉴赏散文美点。

  二、浏览全文——走进《生命》

  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题关键词之一:“谈”。

  你发现作者谈生命的方式和思路了吗?(比喻的文学方式;先总说后分说、由表及里。)

  三、细读课文——感知生命

  1、指定两名学生分别朗读“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部分,其他同学听读后点评。

  你是否听出了作者的语气和的情感基调:亲切平易、娓娓而谈、长者风范;积极乐观。激情中充满力量,平和中洋溢着坦然。

  读者读得如何?再读。

  2、分组学习思考“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部分。

  春水、小树在自己的生命中经历了哪些?(现象)这些经历暗示了生命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规律)他们是怎样对待这样的生命历程的?(本质)积极乐观、坚强自信、庄严平静。

  3、小结:如果把“一棵小树”比作是生命的长度,那么“一江春水”几可以看作生命的宽度。有了精气神这个高度,生命才是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人。

  四、含英咀华——欣赏《生命》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冰心的生命魅力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何欣赏这样的优美散文呢?

  ① 欣赏语言美:鲜活的生命离不开鲜活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修辞与句式。)

  我最欣赏的一个(组)词语。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最难忘的一个细节。

  最能激发我想象的一组画面。

  ②欣赏哲理美:深刻的生命离不开深刻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名人事例谈)

  五、举一反三——拓展生命

  (一)读警句,写警句。

  1.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不是每一朵花都开放, 不开放的便成了枯叶。

  2.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二)正如有位诗人所说“生命诚可贵”,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探求。

  根据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从下面角度进行思考,写出你的感悟。

  让我们给生命加一个定语:生命是 的,因此它是值得 的。

  (美丽、顽强、来之不易、高贵、短暂、珍贵、脆弱、……热爱、敬畏、珍惜、感激、尊重、奉献)

  六、教师赠言——激发生命

  一堂课下来,我们也走完了一段生命历程,希望大家生命中又多一份精彩。正如冰心所说,在我们人生的四季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在这其间,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在你的生命长河中,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吧!

3、语文课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 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 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 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 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一)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1. 导入。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2. 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3. 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4. 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5. 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

  6. 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二)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1. 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2.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

  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3. 齐读《热爱生命》

  附:

  热爱生命

  法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 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4、语文课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品读法

  3 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í)

  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 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 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 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 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有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 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副副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 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 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巉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A 请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B 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秒年时微度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 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凤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A 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B 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 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副副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 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 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推荐,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 学生齐读课文

  二 鉴赏哲理美

  1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回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

  (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着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淼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材,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 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上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色怀念革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 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 鉴赏语言

  1 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 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涵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 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 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副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洌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 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 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

  赵丽宏

  一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漂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七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正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新,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 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 布置作业

  1 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 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5、语文课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记重点字词。

  2.朗读文章,揣摩、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朗读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内容。

  2.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朗读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内容。

  教学设想

  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也就是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课前准备

  1.搜集冰心的相关情况及关于感悟生命的文章。

  2.熟读文章,识记字词。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读关于感悟生命的文章,并谈感受。(配乐)

  2.师:(对学生回答表示肯定、赞扬)冰心先生在她的文章《谈生命》中对生命作了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生命?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冰心的《谈生命》。

  二、检查预习

  1.记住下列字词的音、形、义。(课件展示下列字词)

  清吟 枭鸟 荫庇 芳馨 怡悦 云翳 一泻千里

  (生读后,合作听记;自选3个词语写一段话)

  2.了解作者(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冰心,掌握相关内容: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悟》《寄小读者》等。)

  以上内容由课件展示,并展示冰心先生形象。

  师推荐阅读:《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三、探索新知

  师导学:了解了冰心先生的主要情况后,我们就来感悟一下这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诠释。

  (一)整体感知

  1.师生合作朗读文章。

  (配乐并播放江流入海、小树成长的画面)

  生思考问题(课件展示):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读文后,生回答。)

  明确: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第二问生可畅所欲言,意思对即可。如:春水和小树的生长过程暗示人的生命历程。

  2.(肯定生回答)师:全文可划分几个层次?有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生速读文章,划分层次,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划法。)下面作一种较为粗略的分段:(课件出示下面内容)

  第一层:第一句话。(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点)

  第二层:从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到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最后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二)合作探究,揣摩品味

  1.师:生命如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春水和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有怎样的特点?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由此你想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生四人一组,推选一人读文或齐读,读后讨论并推举代表回答。课件展示以上问题。)

  师生共同明确:

  春水小树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期间顺利与曲折、幸福与痛苦相生相伴;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点,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则显得平静而温柔一些;人生亦是如此,出生、成长,期间经历无数的幸福、痛苦,时而顺利,时而曲折,直至死亡;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敢于面对困难,正视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快乐时微笑,痛苦时亦能微笑,不屈不挠,奋斗不息。

  2.读文,品味语句

  师:文章有很多精警语句,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几句?找出来,读后,谈谈感受。

  (生速读文章,找出感受较深的语句,读后,随便谈感受,师可适时补充。)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课件展示问题)

  (生二人一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共同明确: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4.你认为生命像什么?为什么?请用一个比喻句表达出来。

  (三)质疑,解疑

  生速读,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例:

  1.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生命的意义、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2.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是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语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喜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下列问题)

  1.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2.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请选自己喜欢的背诵三句以上。

  五、写作链接

  师:学了本文,同学们对生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请写一篇读后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生课上说思路,课下写作。

  六、小结

  同学们,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珍惜生命所带给我们的一切,要知道,幸福是人生,不幸亦是人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生命方能放出的真正光彩。

6、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聪明的阿凡提》教学反思

  《聪明的阿凡提》是主题“中国娃”的一节语言活动。根据主题而设计了活动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新疆维吾尔族人;了解少数民族的聪明才智。增进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根据活动的目标我首先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是先跟孩子介绍了阿凡提这个人,介绍的时候重点是要突出阿凡提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然后是幼儿学说新疆维吾尔族。但是开头介绍的时候漏了这个句介绍。所以在介绍完后我问幼儿阿凡提是哪里人时,他们都回答不上来。这时候我就跟他们强调了下阿凡提是新疆维吾尔族人,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我又问了他们阿凡提是什么地方的人时,他们都能回答上来了。这时候我就及时的表扬了一下他们。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幼儿欣赏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首先我让幼儿倾听了一遍故事。听完故事我就提问了,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有一个幼儿很聪明,很好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并表扬了他,还让别的幼儿一起学说了题目《聪明的阿凡提》。在第二个环节我利用四张图片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在故事里大官和阿凡提的对话时,我又用生动的语言让幼儿学习他们的对话,在这个时候幼儿的兴趣很浓厚,他们的学的很认真。幼儿正是通过表演这种感性的学习方式,运用了 “气势汹汹”和“目瞪口呆”这两个词语的形象、情味和意蕴,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感性方式,“气势汹汹”和“目瞪口呆”这两个词,让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更加透彻。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个环节是让幼儿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省略了这一环节。

  就本次活动而言,这是一节比较有趣的语言活动,语言生动形象,幼儿的兴趣也比较浓厚。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都是很感兴趣的,但是也有几个调皮的幼儿总是爱抢嘴,做小动作。在本次活动中,有几个小朋友总是能很好的回答我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关注度还需要增加。在对于幼儿课堂纪律方面还要加强,有几个幼儿会了,不等于全部的幼儿都会,所以关注的对象还要更全面。

7、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是国宝》的教学反思

  一、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务实

  首先,在课堂上用书上的规范语言规范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初次上课,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出示熊猫的图片,直接过渡:文中是怎么描写大熊猫的呢?接着指名读课文。这样学习,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兴趣不浓,欠缺对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规范化的训练。在刘君老师的建议下,我有了新的设计,出示熊猫的图片后,紧接着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熊猫可爱的样子?找同学汇报。然后再来看文中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这个环节的设计,力求在引导学生在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述的比较中,规范了自己不规范的语言,同时也培养孩子观察能力。

  其次,在课堂上以课文为蓝本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年级没有作文,但学生说话能力就是作文训练的基础。在首次上课讲第二段时,没有将这个重点段讲出彩儿来,孩子们没有将基本知识掌握牢固。在副主任顾小华的指导下,我做了如下的设计:由于本课课文的结构特点,第二自然段用“AA的”形式的词语勾勒了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孩子们已经记住了“AA的”形式的词语。我是国宝教学反思3篇。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孩子们反馈了很多诸类的词语。在多层次的朗读后,引导孩子们背诵第二段,积累语言。第二自然段的结构、词语富有特点,是仿写小动物最好的样本,所以在练习巩固的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描写小白兔样子”的小练笔,孩子们不仅积累了“AA的”形式的词语,同时会用这种总分的结构来写小短文,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实现了知识迁移。

  二、朗读指导到位

  朗读必须以理解为基础,在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对文中的每个词、句都细细欣赏、品味,要捉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准确地理解并把握内涵,在朗读中充分再现文章的真情实感。初次上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中国地图,将四川、甘肃、陕西、西藏这四个地区变红,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大熊猫数量少。顺势指导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作为中国的小朋友要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上完课后,刘君老师给出了建议,孩子们并没有理解“珍稀”一词,很难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再上此节课时,我做了如下设计:通过观看地图让孩子们感受大熊猫数量少,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读句子:只有……才……)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朗读关键词句,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熊猫少,进而理解“珍稀”一词。孩子们了解了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后,他们作为中国小朋友就容易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

  《我是国宝》这篇课文学生十分感兴趣,层次清楚,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首先认识大熊猫,通过观察说出大熊猫的样子。

  2、让学生在课外画大熊猫。

  3、让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在上课时拿出自己制作的卡片进行认读生字,这样学生认字迅速,效果好。

  4、在朗读课文时,重点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人人都能背下来,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带读、指读、默读等形式。学生兴趣高,课文内容背记得好。

  但这是对部分较好的学生来较容易,但还有部分后进生没有掌握,不能背下来。

  学生的勇于表达的能力也要训练。学生面对听课的教师,自然是有些紧张,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过原来一些很优秀的同学也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说明了我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太少了,这也是我有所忽视的内容啊,今后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后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拿出来让学生来谈感想,讲故事,荐精文都是可以训练他们的能力的,相信学生,他们一定是最棒的!

  深感教无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们认真学习啊!

8、九年级语文《谈生命》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谈生命》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关注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新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在解读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状态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小组学习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的绿逖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激活课堂,就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在导入部分,把学生置于广袤的沙漠,激起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唤起他们对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在讲读“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时,通过分析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气和,在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中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在领悟了冰心老人笔下的生命之后,要求同学们采用“生命象……”的句式,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独到见解,讲练结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组织能力。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课堂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关注知识体系的新建构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东西。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发展。从课堂设计看,在品味关键语句和课外延伸这两个环节中,旨在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实现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怎样达到让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9、八年级语文上册《谈生命》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并且富含哲理、引人思考的散文,在这节课中我把重点定位为学生的诵读、品析、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对生命的理解。

  按照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我依然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不点名。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效果很不错,学生大都比较踊跃,对课文的诵读、品析比较到位,可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说说自己的理解时,却卡壳了。几乎没有同学主动起来谈谈,后来在我的再三激励之下有几个同学稀稀落落的起来但是神情里没了那份自信,反而局促的很。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对这些学生来说,不管是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还是生活或阅历、思维状态都能游刃有余的解答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我又仔细回顾了前半节课他们的精彩表现,后来终于找到了冰山一角。前半节课的精彩、洒脱,大多数同学靠的是一本参考资料,看似流利精彩,其实很少有自己的语言、思维,而最后一个环节要靠自己了,很多学生便无所适从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离开了这个,再精彩的表演也只能是表演,可是学问是表演能够得来的吗?

  课堂不该只要热闹,更要理智、深度,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独立了,他们才可能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否则早晚有一天会被答案淹死,被独立思考掐死。

10、《窦娥冤》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选自高二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戏剧和中外话剧,并学习其写作和表演的方法。因此,在一开始讲授文本之前,首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从中不仅让学生熟知了关汉卿,而且通过背景了解到关汉卿戏剧创作的风格。其次,为学生播放了秦腔名家马友仙的秦腔《窦娥冤》,学生通过赏析画面和戏曲音律、语调,从而对本篇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这些均为课文的讲解打下了坚实的前提基础。

  在正式授课过程中,自己以自己深入的思考为基础,并以备课组各位老师的衷心建议为根本,将课文讲解分为三个部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文总结、课后探讨。在自主学习中,将关汉卿个人简介和身世背景通过填空的形式出现,为了让学生再次回顾;紧接着在这个部分对元杂剧有关知识进行了整理,让学生可以很客观的了解到戏剧的特色;最后对文章的`字词进行了梳理,排出了障碍;而后在合作探究中,我主要通过“赏”——“赏音频、视频”,“演”——“排演戏剧”,“剖”——“剖析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三个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了层层深入,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且明晰了文本,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其后在课文总结这一部分,带领同学对文本进行总结,再次明晰主题;最后,在课后探讨中,为同学留下一个问题,寄希望于同学能够再次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自我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良好,都很积极的进行综合性学习,总的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得到了备课组听课教师及指导老师的肯定,但我不会自傲,会继续努力。

11、语文课文《虹》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这种现状,我想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在《虹》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就进行了一些大胆地尝试。

  《虹》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因而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景美,教学的重点是朗读和背诵课文;而以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彩虹形成的原因是难以理解的,因此,通过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彩虹或在课后带学生到室外做实验,在阳光下喷水,看一看人造彩虹,让学生真正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明白彩虹形成的原因是这一课的一个亮点。原本在设计教案时,我想利用三棱镜对照日光灯让学生看到七彩的虹。但三棱镜的透明度与水的不同,日光灯的亮度又不如太阳光,虹的色彩远不如真彩虹鲜艳。任何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某个人的.想法进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有各种情况产生。而对这些临时出现的情况,教师要把握时机加以引导,切不可置之不理,更不能粗暴对待。

  我们总在提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