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8-14 15:02:48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1、《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

  贪玩

  尽职

  勇猛

  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

  古怪

  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习。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板书:

  猫

  老实 贪玩 尽职

  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胆小 勇猛

  摘录法 说它……的确……可是……

2、《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课文

  1导入:

  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反馈:

  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感悟写作规律

  摘录词语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规律感悟

  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

  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仿写一段话

  (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图,明图意

  2要求: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实物投影)评价

  (评价时注意:①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

3、《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激趣

  1、师展示“猫”图片,复习上节课知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

  生答后师板书:

  性格古怪、淘气可爱

  2、谈话激趣:

  老舍爷爷是一个著名的大作家,他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具体的法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你们愿意吗?现在,请同学们带上你智慧的钥匙,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写法

  1、学习前三个自然的写法:

  ⑴ 引导理解“古怪”的意思。

  ⑵ 师问: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悟到猫的性格古怪?

  ⑶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本的。

  ①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② 了解猫“老实、贪玩、尽职”各表现在什么地方?

  ③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一个法宝是:

  运用具体的事例把特点写清楚。

  ④ 师小结提示:

  因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平时什么都怕,有时又很勇猛,这些特点看起来相互矛盾,但又都是事实,所以作者说猫的性格古怪。也就是说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⑤ 让学生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二个法宝是:

  围绕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具体写,也就是先总述后分述,文章才会显得有条理。

  ⑷ 指名读1、2、3自然段,要求:

  读出古怪的语气,生互评。

  2、学习第4自然段:

  ⑴ 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悟到小猫的淘气可爱?

  ⑵ 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作者把小猫淘气可爱的特点写具体的法宝是:

  抓住动作进行细致刻划。

  ⑶ 有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表现出猫的淘气可爱。

  三、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1、师以“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为例,示范如何品析词句。

  2、由学生发现品析词句的方法(找──圈──悟──读)师加以肯定,并通过投影出示“学法”。

  3、生依据学法在课本上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

  5、思维拓展:

  通过交流,我们深深体会到主人是那么爱猫,假如你就是一只猫,主人那么喜欢你,你会怎么做?

  6、相机引出问题:

  老舍爷爷是怎样表现猫和他的亲密关系呢。

  7、通过理解“蹭”的意思,领悟老舍爷爷用词的准确性。

  8、师小结:

  老舍爷爷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猫当朋友,当家人,当孩子,体现出“人爱猫,猫亲人“的人间真情。

  9、生有感情朗读全文,要求:

  能体现出“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找到了那么多写作法宝。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可在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是那么可爱。这说明了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感受。我们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还能创造美。

  五、布置作业,写法迁移

  课外观察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把观察所得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做到“活而有效”,我刚开始时通过谈话激趣,激起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通过引导学生学习1~3自然段,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我觉得通过这样有效地学习,能较好地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然后安排“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这一环节。安排这一环节时,我先有意作个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讲析,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情况,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深化和评价。我觉得这样较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锻炼学生提取、处理信息能力,从而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摆脱以繁琐提问作情节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自由,他们可以挑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说。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但上完这节课后,我深深觉得如果课前能准备一些“小猫淘气可爱”的动画或图片,也许效果会好一些,从观察动画入手会更直观地感受到猫的“淘气可爱”。

  【点评】

  江赛卿老师经过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于11月1日上午为我们上了老舍先生的作品《猫》的公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展示出了江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给听课者留下较好的印象,我们四年段语文教师听了这节课后认为有如下特色:

  1、教师能熟悉教材,目标明确,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指导到位,从词、句、片断品析、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的`渗透等方面都淋漓尽致地展开,如对第一自然段的指导“猫”有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或明白了什么),一层一层地由浅到深地引导学生分析,最后再从教师的领读,学生的接读,让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3、教师能充分发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的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

  4、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相信学生,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和谐,采用积极性评价。

  要说不足嘛,那也是难免的,本节课缺少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没有留下学生质疑的时间。总之,我们认为这节课虽然朴实,但也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执教者与作者之间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关注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正如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所说:只要会开花,我就高兴,至于花开得大小我是不计较的。

4、《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习。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板书:

  猫

  老实

  贪玩

  尽职

  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胆小

  勇猛

  摘录法说它的确可是

5、《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导入新课

  师:猫是惹人喜爱的小动物,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更是惹人喜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生交流第一方面是讲猫的性格古怪;第二方面是讲刚满月的小猫十分淘气。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师: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听老师读课文第一段,边听边思考

  2、师范读课文

  3、生交流,完成填空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nbsp),既贪玩又(&nbsp),既胆小又(&nbsp);高兴时(&nbsp),不高兴时(&nbsp)。

  4、师:作者是怎样把猫的这些性格特点写具体的呢?生自学讨论交流

  5、集体交流

  师:问:猫的老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生着重理解无忧无虑

  问:课文中是怎样写猫贪玩?

  问:猫的尽职表现在什么地方?生理解屏息凝视————专心

  (1)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耐心

  (2)非————不可————决心

  (3)谁来读出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他的专心。耐心决心。

  问: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1)理解蹭

  (2)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有什么新发现?

  师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蹭出了感情。

  师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3)理解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几朵小梅花的是什么?

  小梅花多美啊!尽管猫踩脏了稿纸,但作者并没有厌烦,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

  问从那些词句反映了猫的胆小勇猛?

  小结猫的性格古怪,作者是不是讨厌他呢?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你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段

  过度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

  1、请同学们合上书,听老师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出了小猫的什么特点?

  2、再点同学读第二遍,要听出那些字词能表现小猫淘气的特点并记在本子上。

  3、现在请你们听第三遍,边听边想象小猫淘气的情景,听后向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加上自己的语言。

  4、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老舍爷爷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就象一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也想在家里养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是脏脚印,大家能不能帮他说服妈妈?

  这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美,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6、《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激趣

  1、师展示“猫”图片,复习上节课知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

  生答后师板书:

  性格古怪、淘气可爱

  2、谈话激趣:

  老舍爷爷是一个著名的大作家,他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具体的法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你们愿意吗?现在,请同学们带上你智慧的钥匙,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写法

  1、学习前三个自然的写法:

  ⑴ 引导理解“古怪”的意思。

  ⑵ 师问: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悟到猫的性格古怪?

  ⑶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本的。

  ①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② 了解猫“老实、贪玩、尽职”各表现在什么地方?

  ③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一个法宝是:

  运用具体的事例把特点写清楚。

  ④ 师小结提示:

  因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平时什么都怕,有时又很勇猛,这些特点看起来相互矛盾,但又都是事实,所以作者说猫的性格古怪。也就是说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⑤ 让学生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二个法宝是:

  围绕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具体写,也就是先总述后分述,文章才会显得有条理。

  ⑷ 指名读1、2、3自然段,要求:

  读出古怪的语气,生互评。

  2、学习第4自然段:

  ⑴ 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悟到小猫的淘气可爱?

  ⑵ 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作者把小猫淘气可爱的特点写具体的法宝是:

  抓住动作进行细致刻划。

  ⑶ 有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表现出猫的淘气可爱。

  三、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1、师以“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为例,示范如何品析词句。

  2、由学生发现品析词句的方法(找──圈──悟──读)师加以肯定,并通过投影出示“学法”。

  3、生依据学法在课本上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

  5、思维拓展:

  通过交流,我们深深体会到主人是那么爱猫,假如你就是一只猫,主人那么喜欢你,你会怎么做?

  6、相机引出问题:

  老舍爷爷是怎样表现猫和他的亲密关系呢。

  7、通过理解“蹭”的意思,领悟老舍爷爷用词的准确性。

  8、师小结:

  老舍爷爷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猫当朋友,当家人,当孩子,体现出“人爱猫,猫亲人“的人间真情。

  9、生有感情朗读全文,要求:

  能体现出“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找到了那么多写作法宝。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可在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是那么可爱。这说明了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感受。我们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还能创造美。

  五、布置作业,写法迁移

  课外观察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把观察所得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做到“活而有效”,我刚开始时通过谈话激趣,激起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通过引导学生学习1~3自然段,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我觉得通过这样有效地学习,能较好地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然后安排“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这一环节。安排这一环节时,我先有意作个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讲析,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情况,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深化和评价。我觉得这样较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锻炼学生提取、处理信息能力,从而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摆脱以繁琐提问作情节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自由,他们可以挑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说。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但上完这节课后,我深深觉得如果课前能准备一些“小猫淘气可爱”的'动画或图片,也许效果会好一些,从观察动画入手会更直观地感受到猫的“淘气可爱”。

  【点评】

  江赛卿老师经过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于11月1日上午为我们上了老舍先生的作品《猫》的公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展示出了江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给听课者留下较好的印象,我们四年段语文教师听了这节课后认为有如下特色:

  1、教师能熟悉教材,目标明确,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指导到位,从词、句、片断品析、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的渗透等方面都淋漓尽致地展开,如对第一自然段的指导“猫”有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或明白了什么),一层一层地由浅到深地引导学生分析,最后再从教师的领读,学生的接读,让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3、教师能充分发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的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

  4、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相信学生,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和谐,采用积极性评价。

  要说不足嘛,那也是难免的,本节课缺少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没有留下学生质疑的时间。总之,我们认为这节课虽然朴实,但也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执教者与作者之间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关注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正如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所说:只要会开花,我就高兴,至于花开得大小我是不计较的。

7、课标本第五册《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案例】

  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给予树》。

  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生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师:谁找到了?

  1、兴高采烈:

  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

  2、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生: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3、生气:

  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生: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

  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并动笔找。)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

  (生动笔。)

  1、援助中心:

  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生读)

  师:什么是援助?

  生:援助是帮助的意思。

  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师:孩子们,想想生活中需要援助的人有哪些?

  生:有流浪的人;失学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也许她是一个没有伙伴的人;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童年回忆的女孩

  师:你看,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有时谁援助了她?

  生:金吉娅。

  2、一直盼望:

  师:一直盼望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天想,每时每刻都在想。

  师:那你为什么一直盼望呢?

  生:因为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很孤独,所以我很想要洋娃娃。

  生:因为我一人躺在医院里很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陪我,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如果有一个洋娃娃来陪我就好了;

  师:我们看看她有时怎样一直盼望呢?

  出示句式:

  晚上,她盼望──;梦中,她盼望──;早晨,她盼望──;

  师:谁能读出小女孩急切的心情?

  (生悟读。)

  3、卡片:

  师:(看课文插图)孩子们,你们看在商场中有一棵给予树,树上挂着──,其中一张就是一个──,

  (生接读)卡片上还有她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快看看卡片上写了什么?

  生:我是一个失学的孩子,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我希望有一个洋娃娃,能陪我度过每一天。

  生:圣诞老人,您好!我是一个残疾人,别人都笑我,不愿意跟我玩,您能送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吗?

  师: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女孩的心愿感动了。

  (师生齐读。)

  师:于是,金吉娅取下____(生接读。)

  师:是呀,洋娃娃被寄走了,(板书:洋娃娃),但我知道小女孩她现在的心里一定充满了____。(生说)

  师:我们再听听金吉娅又对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师: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什么都这三个字。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样东西都没有;一点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那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父母;没有伙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

  师: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却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圣诞快乐,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你听,孩子们唱起了歌,打开了礼物,而那个小女孩却孤零零的,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齐读)

  师:孩子们,现在这个八岁的金吉娅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女孩;我觉得她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灵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三、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师:金吉娅的行动也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你看。

  出示句子: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孩子们,偿是我们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

  师:什么是如愿以偿?课文中将谁的什么如愿以偿了?(生说)

  师:是的,母亲她知道了,她是怎样夸金吉娅的?(角色体验)

  生:金吉娅,我为你感到骄傲!(生读)

  生:金吉娅,我的女儿,妈妈觉得你做得对,之前妈妈还错怪你,对不起!(生读)

  生:金吉娅,你的行动感动了我!(生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赞扬金吉娅!(师生齐读)

  师:现在呀,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给予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你们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生:幸福树、爱心树、天使树、快乐树

  师:是呀,一个洋娃娃,一棵给予树,却寄托了许多人的爱。(板书:爱)愿这样的一棵树永远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孩子们,再读最后一段。

  (师生有感情地读。)

  四、课后延伸,感恩给予

  师:孩子们,陈老师知道这个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特别高兴,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好,请同桌互相交流。

  (同桌交流。)

  生:我很激动,现在有了这个洋娃娃,我不在寂寞了。有人陪我一起玩,一起睡觉,我很快乐,我想对金吉娅说我很感谢你。

  生:我想对金吉娅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师:可孩子们,这个小女孩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她一个忙,就是帮她写几句话感谢金吉娅,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不过你们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谁?

  生:金吉娅。

  师:好,动笔。

  (生动笔,师巡视。)

  【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有关爱心奉献的故事。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如你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一直盼望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通过体验告诉孩子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当妈妈被金吉娅的行动所感到时,我问孩子,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赞扬金吉娅呢?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有的孩子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这种情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一、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

  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8、二年级《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第四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涵盖古今,跨越海峡,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意思”,“学习课文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因为是借班上课,接到xx市“1+4互惠共同体”及县北片“四互”活动时间时,了解了班级教学进度,课程还没上到这一单元。学生的基础在一年级的基础上,缺少相关训练,所以备课伊始,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把这一训练重点在第一次接触中,教给学生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后练习提示,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设置为以单元目标,具体落实在对“五光十色”等词语的理解和课后练习题中的仿写练习。并降低理解难度,借助图片、视频等,了解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式教学方式,通过点评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仿写练习以例子引领,将两道练习合并为一道,选择学生熟悉的公园为请境,指导写句子。最后结合板书梳理课文,这是对文理的梳理,也是口语交际的训练。作业布置中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xx特产,了解家乡。

  识字写字教学主要在第一课时完成。课标实施建议中强调,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并明确提出第一、二、三学段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练习的要求。本节课安排了一个生字“坡”的书写指导,巩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点,意在让学生意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将写字要求通过“堂堂见”的方式落实。

  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同学通过指导和训练,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意意思。但在对词语意思的表达上,能力欠缺,课前缺少预设,课上指导不够细致。

  教学内容安排过满,造成课堂节奏过快,学生学得时间少,对文本缺少课堂朗读体验。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节缺少设计,随意性较强。设计的教学环节能节约课堂时间,组织课堂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绪。这一点在我本人以往的课堂中一直缺乏,将引以为后面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

9、小学二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的介绍了颐和园的规模和地位,中间部分分别介绍了颐和园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其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六处,简略介绍了四处。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就使学生对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大致内容有所了解了,并且对颐和园有了一个总的印象,那就是颐和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

  第二课时就具体来感受颐和园怎样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了。课前做好了演示文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图文结合,每学习一处景物都出示相应的图片(幻灯片)。在了解仁寿殿这一处建筑时,先出示了殿内部精美豪华摆设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们默读描写仁寿殿的这一部分内容,看看仁寿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旁边做出简单批注,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用笔画下来。对这一处建筑的.了解是由老师带着学习和体会,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另外几处建筑的了解是采取自学的形式,自己喜欢哪处就学习哪处,方法与学习仁寿殿的一样,给出学生自学的时间,学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最后在全班汇报,同时把课前查到的有关资料向同学们加以补充介绍。

  由于学生们已具备批注的能力,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对每一处建筑的特点能够找出来,并能体会出课文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习作就是选择一处自己印象深的景点进行描写,学生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掌握了总、分、总的叙述顺序;详写和略写;用数字说明及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等,这些对这次习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原以为学生答不出来的问题,却出乎意料地答得很好。比如:仁寿殿的特点应是充满皇家气派,我事先觉得学生说不出来皇家气派这个词,然而却说出来了。在学习长廊这一部分时,有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居然说出了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

  另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每了解一处建筑时,都应该联系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这个总体印象。又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我找了很多图片来辅助教学,教法上比较陈旧,这一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学习一处建筑,由学生们自己查资料、查图片,自己动手做演示文稿,介绍那一处建筑的特点,老师只是做一些必要的指导或点拨即可。

10、二年级《找规律》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稍复杂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数列排列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并且数列中,相邻两数的差也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本堂课我通过创设一个数字乐园的游戏场景,使学生在玩中学数学,使学生乐学,并终于努力使学生善学。本节课上,本班学生也表现的较认真。大部分的孩子能找到相邻两数存在着的等差数列关系,并能根据找到的规律填出缺少的'数字。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在课堂上不能直接掌握今天教授的新知,虽然在课后通过提醒能找到数字规律并填出缺少的数字。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和上课习惯上,我的革命道路还是很漫长,同志尚需努力。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自己还是包办的太多,还是应该放手,让更多的孩子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而不是将目光集中在几个中游至中上游的孩子身上,应该更多的把目光放在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身上。特别是要多关注上课爱开小差,爱影响他人学习或爱做小动作的孩子身上,让这些孩子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反思,自己老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学困生只要老师在课后给他们开开小灶补补就好了,其实不然,在课堂上能学习并掌握到的知识,何必累了自己多讲一遍也累了孩子多听一次,既费时又费力,吃力又不讨好。或许自己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学有余力的孩子们来当小先生,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最后,吸取几位老师的建议,在出示主题图的时候,可以将增加的方块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这样能使学生更简单明了的发现不同组的方块数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寻找数列里相邻两数的差存在着的等差数列关系。

11、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的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雪孩子》一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例如在最后一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该如何选择呢,我顺势引导所有的孩子来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段话。一边的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在这教学片断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此时,情感的体验就像我们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我也只是说了一句中肯的话,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理解课文后安排了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演示课件理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阅读积累方法的指导,又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积累的运用、延伸与拓展,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创新思维及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