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乡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1、竹乡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竹乡之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傣家人的生活。在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傣家人的生活,体会他们对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二、复习旧知(利用“闯关”游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三、读中悟,悟中读。
1.学习第一句。
(1)导语:同学们,来到美丽的竹乡,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竹楼。
(2)媒体播放竹楼的图片。
(3)当学生陶醉其中时,让学生在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学习第三句。
(1)导语:傣家人不仅住在美丽的竹楼里,而且他们吃的饭也是用竹子煮出来的。
(2)你们吃过竹筒饭吗?好吃吗?
(3)播放各种各样的竹筒饭,人们享用竹筒饭时的模样。
(4)指名读这一句话
(5)播放悠扬的竹笛声,让学生和着笛声有滋有味地进行朗读,同时也把傣家人的幸福生活记在心中。
3.学习第二句话。
(1)出示第二句话。读“风筝”、“箩筐”这两个词,知道这两种东西都是用竹子做成的。
(2)在美丽的竹楼上,妈妈正在画风筝,她画出了什么样的风筝呢?
(3)妈妈画出的风筝多漂亮啊!我们来夸夸妈妈吧!
(4)爸爸也没闲着,他正在编箩筐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制作的`箩筐吧。
(5)播放各种各样的箩筐,感受傣家的手之巧。
(6)读第二句话。
4.学习第四句话。
(1)教师导语:傣家人从小生活在竹乡中,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竹子。
(2)播放傣家娃娃坐在竹篓中的情景及其生活情况,教师旁白。
(3)指导读:傣家儿女最爱竹”这句话。
(4)教师导语:傣家儿女最爱竹,他们还用自己的巧手,将竹子制作成许多富有特色的竹制品,让家乡的竹子和竹制品走出家乡。
(5)播放琳琅满目的竹制品。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5.教师总结。
6.指导背诵
四、写字
1.学生观察“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习。
2、竹乡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背诵课文,了解傣家人的生活。
积累一个常用的偏旁,通过带竹字头的字体会汉字表意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字11个,写字7个。
? ?教学难点:
练习运用学过的偏旁推知字义,继续培养学生揣摩字形的习惯。
教具准备:
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上卡片:柏、梨、桃、柳、材、棍、桶、板、休、白菜、草药、萝卜、芬芳、苹果、茶花
2、开火车读卡片。
3、说说这些字为什么带草字头和木字旁。
二、新授
1、出示竹子和古代汉字竹的图片,问:看到这幅图片和字,就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汉字与什么有关?与竹有关的偏旁是什么?
2、自学第一部分内容。
(1)圈出自己暂时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2)在小组里互相学习不认识的字。
(3)板书全文:红色的字为什么都带有竹字头?这些字表示的意思和竹子有关吗?
(4)记一记笛
3、检查反馈
4、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比一比,组成词语。
(1)学生自已读一读。
(2)观察每组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小组内交流。
(4)说说它们的偏旁为什么不同。
(5)你用这些字还能组其它的词吗?
5、生字书写。
(1)观察生字是由竹字头和哪些字组成的。
(2)讨论笔画笔顺,观察竹字头的写法。重点指导笛
学生独立写
1、学生各自拼读音节。
2、填空,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三、展示
把你在生活中抵到的带有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介绍给大家认识。
板书设计:
竹乡之歌
笛
3、竹乡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 帮助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沙丘、缺少、锁住、打扮、计较、辽阔、更俏更娇、天涯海角”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字词卡等)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本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学习任务。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4 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 导语:今天,我们又将开始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还要注意锻炼我们哪些能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 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
3 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或称为学习方法)
小结:这个单元又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但是同学们还要象以往一样,边学习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提示“导语”下面的“泡泡”),并通过自己深入读书去解决。
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1 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
2 启发阅读:
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2 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3 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4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 范读课文。
2 自由练读课文。
3 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
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4 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小精灵儿童网站]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 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 交流抄写的语句。
4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
1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 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
3 班内交流:
①哪几方面: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②质疑:[简略副板书学生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通过读理解”;“哪些可以在课下查阅课外资料解决”;“哪些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体会”)
③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
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练习有感情朗读:(引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练习有感情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课外资料和其它文学作品辅助理解。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 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 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
2 总结:
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3 为图画题字: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
(教师随即指导学生:规范语言、前当选词、调整句式,注意语言美、韵律美)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3 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
4 小练笔: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同样自信、自强,试以《之歌》为题,进行创作。(文体不限)
板书设计:
小草之歌
献一点绿
索取很少
击退洪水 无私奉献
锁住沙丘
打扮祖国
4、竹乡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六、作业设计:
改病句。
1、妈妈买了许多食品、苹果、梨子和水果。
2、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具。
3、爱迪生经过努力,发现了电灯。
4、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
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七、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豪迈 雄壮
5、竹乡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杨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
1情景导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影音。
展示杨树相关图片,并对杨树进行简单介绍。
3、揭示课题。
师:杨树都在唱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杨树之歌”。
4、配乐示范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齐读本课生字、生词。
2、同桌互考互读,并在对方的认读卡上填上认读结果。
3、教师根据认读卡上记录的情况,着重对难读字音的认读练习。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本环节检查、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深入学习诗歌。
1、轻声朗读第一小结。
a.请学生尝试朗读,并说说朗读时该注意什么?
b.齐读。
[检测学生对本小结的理解程度,并可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
2、a.大叶杨这么爱唱歌到底唱给谁听呢?(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b.分组揣摩老奶奶、老爷爷的心情。
c.结合插图进行分析、感悟。
3、用自己喜欢的.语调朗读第三小结,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本环节主要以自读自悟的方式,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杨树的喜爱。]
四、小结。
6、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新增的一首儿歌。其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简练、韵律和谐、富有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样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学习带有竹字头的字词,避免了以往归类识字时只有图、字的单调性,使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
由于一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实物认识深刻,抽象思维是建立在直观思维基础上的。所以就针对他们听力强、记忆力强的心理特点,带学生首先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然后缩小语境,摘出词语、认读,再把单字从这些词语中摘离出来,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单独识记,最后把单独识记的汉字放回到课文中,使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对诗句的更深领悟。
根据资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学本课时,我在原有课件基础之上增加了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将Power Point作为主要媒体资源,将授课思路有条理的串了起来,内容涉及面广,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基础。竹林风光及竹子编制的实物图片,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利用远教资源。
具体运用如下:导课阶段出示幻灯片图画:竹林风光来诱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在指导整体感知朗读阶段出示幻灯片,启发学生去逐句理解、投身体验,尝试学习的乐趣。在突破难点时,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学习带有“竹字头”的生字词,因此,在读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找“竹乡什么多”,在查找中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竹乡就是因为它和竹子息息相关,理解文本内容,而且可以找出带有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字词,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找出了“篱笆、彩笔、风筝、笛声、竹筒、箩筐”这几个词,由于这里有些东西学生很熟悉,但有的东西学生是一知半解,于是我采用了《幸运52》中的猜词环节,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东西,可以好几个人一起补充,让其他同学猜,猜中后出示教师收集到的图片加以了解,既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在上《竹乡之歌》以前,我还担心孩子们能否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能否想象竹子的故乡的美丽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由于资源的二次看法与整合,孩子们提前预习了课文,且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很简单,所以课本内容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剩下的时间,我让孩子们讨论我国的少数民族。孩子们居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还能说出一些名字来,如:回族、蒙古族等等,说到傣家人的生活,竟然有孩子知道一些,看来课外书籍很好的补充了我们的`课堂知识。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在想:语文课是不是就应该局限于课本呢?许多老师都在讲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把知识点落实等等,可很少又老师想到用一点点的时间去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因此,我们的课堂仅仅是书本的课堂。为了拓展孩子们的眼界,语文课堂必须要贴近于生活。语文课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课后我更深的感觉到如果没有媒体资源的再次开发与利用,那么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
7、《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二册新增的一首儿歌,编排在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带有竹字头的字词,以多样识字、趣味识字和自主识字为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教学设计,有了不少收获。
本课的词语教学,对于“篱笆、彩笔、风筝、笛声、竹筒、箩筐”这几个词,学生有的非常熟悉,但有的一知半解,为此我运用了猜词游戏,在说词中学生要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体现了大语文的新理念,其他同学要边听边猜,还要想想自己可以怎么补充,培养了认真听讲且边听边想的好习惯;观赏相应的图片,图形与文字有机结合,在这个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各种器官,而且把识字教学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与图片资料相联系,与学生的语言积累相联系,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学生的多样识字。俗话说,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学生的识字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自由识字和自主识字,只要你喜欢,用什么方法都无所谓。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说一说,各种方法齐上阵,同一个字不同的角度,学得不亦乐乎,而且学得实在。
8、《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二册新增的一首儿歌,编排在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带有竹字头的字词,避免了以往归类识字时只有图、字的单调性,使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开放性语文学习的课题,以多样识字、趣味识字和自主识字为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教学设计>设计和教学,有了不少收获。
本课的第一个亮点是猜词游戏。对于“篱笆、彩笔、风筝、笛声、竹筒、箩筐”这几个词,学生有的非常熟悉,但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闻所未闻,为此我运用了猜词游戏,其一,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无论什么游戏内容,只要摊上“游戏”这两个字,学生总会精神一振,兴趣盎然;其二,在说词中学生要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体现了大语文的新理念,同时还要组织语言,不能出现所说词中的字,需要思维的快速运动,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再者其他同学要边听边猜,还要想想自己可以怎么补充,培养了认真听讲且边听边想的好习惯;其三,游戏的奖励是观赏相应的图片,图形与文字有机结合,在这个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各种器官,而且把识字教学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与图片资料相联系,与学生的语言积累相联系,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本课的第二个亮点是学生的多样识字。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学生的识字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自由识字和自主识字,只要你喜欢,用什么方法都无所谓。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说一说,各种方法齐上阵,同一个字不同的角度,学得不亦乐乎,而且学得实在。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的感情朗读还不是很到位,时间关系,为了展示课的完整性还有一部份生字没有学习,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其实也不必太在乎课上完了没有,反正未的还能再继续。
9、《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1、积极创设情境,释放语文课堂魅力。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本课教学我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如采用猜谜语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闭眼“走进”竹乡探究文本,借助“发布会”的形式拓展认识竹的用处等等,誓把情境教学进行到底。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也让语文这一学科悄然地在学生心灵抹上一屡愉快的阳光。
2、夯实字词教学,引导感受汉字奇妙。
由于本课重点是识字,在识字教学上我采用层层推进。第一次自读质疑,读准字音;第二次同桌互读,检测字音;第三次教师范读,听读正音。层层深入解决字的读音,并渗透了识字的方法:看拼音、听别人读、联系上下文猜字。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篱笆、风筝、箩筐、竹筒饭”等字词,形象地感知了汉字表意的特征,教给学生通过偏旁猜字义的识字方法,领略了我中华文字的传奇神韵。
3、多种形式朗读,绽放内心情感之花。
读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手段;是学生心灵碰撞的载体;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途径;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所代替的。因此,本课我设计了多次不同的读。从自主读到互动读、评价读;从齐读到接龙读再到入情入境地引读,多种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自由流畅、自然倾泻,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