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1、《黄山奇松》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
㈡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1、位置奇
(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
(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迎客松
⑴、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说话想象训练: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每天不知要迎接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指名说)
⑶小结: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
(引导学生对迎客松有初步总体的印象。)
同法相机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
三、抒情表达,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
2、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
1、五一长假快到了,溧阳的天目湖旅行社准备开辟竹箦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
2、交流汇报。
(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
3、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那些优美的姿态?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的另一个风景片]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2、《黄山奇松》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尝试在背诵的基础上学习当众介绍,做到自信,声音响亮。
2.理解课文,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感受黄山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用心体会景色,掌握“写实+想象”的描写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的“形、神、情”,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掌握“写实+想象”的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梳理课文
1.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看奇松耸立,怪石罗列,云海浩渺,温泉清澈,并称为——(“黄山四绝”)。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2.黄山松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呢?用一个字来概括。今天,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欣赏黄山松,感受它的奇!
二、感受奇松,体会写法
1.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课文选择了哪几棵松树来介绍的?
这三大名松中最有名的是(迎客松),描写最详细的也是它(出示)谁来读读?
2.仔细读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你能从哪里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并用朗读来展现。
(1)迎客松奇就奇在它的姿态美。【板书:形】
当你在山上游览时,看到如此姿态的松树,你会做什么?
(观赏)你被这棵树深深地吸引,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合影)看来此时的你心中是满满的喜爱,你来读出它的奇。
(2)迎客松奇就奇在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青翠,生命力顽强。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当狂风大作时6767(出示)
迎客松就这样深深地扎根于黄山之巅,咬定——青山(不放松)
当积雪重压时6767(出示)是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它还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松树?(出示)
八百年的历史,八百年的风刀雪剑,这就是饱经风霜。尽管如此,迎客松仍然郁郁苍苍,生机勃勃,不屈不挠。【板书:神】
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涌动着什么样的感受?
(3)迎客松奇就奇在像人一样,伸出手臂欢迎宾客,热情好客。
这是作者的——(联想),这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的样子,跟我们做欢迎光临的姿势差不多。现在,你觉得黄山松还只是松吗?
对,它就是人,是黄山的主人,像我们的朋友,它的这个姿势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它的(热情好客),多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哪!【板书:情】
所以,它成了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当你来到黄山,看到这课姿态优美的松树,深深吸引,心生喜爱。(女生读)
看到松树饱经风霜仍郁郁苍苍,生机勃勃,深感敬佩。
(男生读)
因为喜爱,就想成为它,你就是迎客松——(指名读)
你也是迎客松——(指名读)
此时此刻面对中外游客,我们迎客松舒展双臂,热情地说:——
融入情感,展开想象,一棵树就有了名字,甚至有了丰富的情感。如此奇特的松,只有在——(黄山)!如此独特的情,也只有在——(黄山)!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
学到这儿,谁能完整地回答迎客松“奇”在哪里?
3.为了突出黄山松的“奇”,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是的,作者先突出迎客松姿态的奇、生命力顽强的奇,【板书:写实】再展开想象,一下子让松树有了很多人情味,也就有了更多的奇特。
【板书:想象】
4.“陪客松”“送客松”也是这样描写的。(出示学习单一)
学程单一:
(1)默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用横线画出“写实”的部分,用曲线画出“想象”的部分。
(2)想想从哪儿感受到这两棵松的“奇”,并通过朗读来展现。
(3)小组交流,由组长安排好汇报形式。
(4)学习时间:5分钟
5.交流展示。
6.三大名松各有各的姿态,屹立在黄山不同的地方,在游客的眼中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展现着它们独有的.风采。就让它们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吧!接下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程单二:
(1)组内合理分工,独立练习背诵。
(2)组内合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在背诵的基础上,模仿导游的口气来介绍。
(3)学习时间:3分钟
7.交流展示。
第三板块:观看微课,迁移运用
1.(出示第3小节)黄山奇松千姿百态,引读——
从这里的省略号,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的黄山松吧!(播放微课)
3.学生写作
4.交流,评价。
三、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1.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奇特的松树。难怪课文结尾这样写: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2.为了凸显黄山松的“奇”,我们和作者一样,在写实之外加上丰富的联想,黄山松就有了生命和情感,成为我们所有人心中的情有独钟。
3.布置作业。
必做题: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修改课堂写话作业。
选做题:
查阅黄山怪石的相关资料,用上“写实+联想”的方法,介绍“黄山怪石”,融入自己的情感,写出你的情有独钟。
3、《黄山奇松》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教师引读第二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4、《黄山奇松》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 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
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的体验,很快就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板书:黄山)
3、关于黄山,你了解多少?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查资料后指生汇报。
【设计意图:收集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在学生交流资料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4、过渡语: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5、齐读课题,读出“奇”,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就先从课题开始,好吗?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课题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好习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疑,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检查难读的词、句。
1、词语:
情有独钟 誉为 陡崖 乃至 宾客 屹立 (学生对词语的读音掌握很好,不用费太多时间)
2、句子
①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重点指导“遒劲”,尤其是多音字“劲”,容易读错,多读几遍。)
②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句子较长,指导学生注意了停顿,就能把句子读好了。)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设计意图: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语文能力也就会提高了。检查预习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一)学法
1、自读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边读边做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1、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先来看第一句:
句一: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抓重点词谈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图片、联系校园中的松树、所查的资料图片字、画遒劲有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遒 : qiú 雄健有力:遒劲。遒健。也指诗文、书画等雄健有力)。《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海伦·凯勒》教学设计《我的“长生果”》教案梅花魂诺贝尔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教案练习1 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③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体会:借助饱经风霜的脸图片、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风霜、联系资料迎客松已经有800多年了)
④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我们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②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
③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④读句二。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指生填空)
③师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④再读句三。
(二)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利用工具书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
(三)用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
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先不急着说,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方法体会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并在旁边写批注。
(四)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
2、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3、指导朗读 。
(五)自选第二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赛读。
(六)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
1、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板书:千姿百态)
2、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
3、发挥想象说话。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 );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如同( );有的仰望天空,像在( );有的卧在山间,似乎(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说话后出示黄山松各种品种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所查图片)
4、这些造型太神奇了,看看这段是什么结构?(总—分—总)同学们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
5、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例如写“怪石”,指导:重点围绕哪个字写?(怪)第一句可以怎么写?(黄山石真是千奇百怪。)第二句呢?(生仿照文中第二句说。)第三句呢?
6、如有时间动笔写。
5、《黄山奇松》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领会课文内容,感觉黄山松的奇美,培育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江河山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吸引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黄山奇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明白了黄山被誉为,它以4绝闻名于世,哪4绝?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
2、今天,我们就去黄山走一走,看一看,感觉一下黄山奇松的独特新颖。
二、精读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欣赏点在哪呢?你怎么知道明白玉屏楼是最佳优秀欣赏点?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能读的再肯定称赞一点吗?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离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请3位同学离别读一读。
学习迎客松
(1)出示:迎客松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子的情况样的?指名说。
师补充:这棵迎客松挺立于玉屏楼的'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出,已经有8百岁了。树高10米左面和右面。书干中部伸出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
(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出主意朗读:
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信任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疑问和问题要问吧?
(5)学生提问。重点领会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①坚强的生命力指导出主意读有关句子。
②好客、热情。完成填空,指导出主意朗读。
知道明白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起立,让我们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能用你自己的身姿体现出来吗?看到5湖4海的游客到来,迎客松你会说哪些喜欢词?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独特新颖所在。(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各种方面和角度,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明了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领会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度加重语气。)
(5)有诗赞到。出示诗。师读,生齐读。
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但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朗读指导出主意: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权利读、齐读)
7、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权利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觉一下它们的独特新颖。
8、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样子的情况松?你根据什么来判定?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原因说的更充足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自然盆景)
(2)交流:相机领会绿色的巨人、自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独特新颖所在。
(3)完成填空: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朗读指导出主意:能经过你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对照板书:
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独特新颖,3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的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机动)3、观看图片、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3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各种方面和角度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课件,欣赏。)
2、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各种方面和角度)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各种方面和角度的奇松,文里面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
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情况样子的呢?好,我数到3,请大家都来做一棵松树,好吗?1、2、3注意,这时你是一棵松树!风停了,一棵棵松树静静地站着,想一想,给自己起个名字好吗?我挑有特色的松树先说。完成想象说话。
(4)、课外拓展。课件出示:4绝
黄山不但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权利组组合成型学习小组,搜索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说明介绍解释。
(学生代表说明介绍解释,图片配文字说明)
5、总结
同学的说明介绍解释,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知道明白。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世间仙境,令人心驰向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欢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闻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5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漂亮独特新颖的黄山风光说明介绍解释给你自己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动心,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6、《黄山奇松》的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7、语文课本《黄山奇松》的教学反思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后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
师:水能说说读后感受?
生:我觉得黄山奇松真的很奇耶!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你是从哪里看出黄山奇松的奇的?
生:(学生再一次认真地读书)
师:谁先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生:我先说,黄山奇松不管是在山顶,还是陡崖边,处处都能生长,比一般地方长的松树奇特。
生:我看黄山奇松奇在它长得像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你看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长得好像欢迎宾客到来的人;陪客松长得像站着陪同客人观赏的客人;送客松长得像伸出手臂和客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的人。这不是非常奇特的吗?
师: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黄山奇松地“奇”来吗?
生:黄山松千枝百态,它们姿态不同,动态不同,这也说明了它的奇。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读出黄山松的奇。同时,想一想,同样是描写黄山松的奇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再次投入地阅读课文)
生:写黄山松奇特的句子很多,有的写黄山松的数量多;有的`写它的样子不同;有的写它的静态;有的写它的动态;有的用拟人的手法写;有的打比方的方法写……这样使得黄山松更神奇而富有生命力。
……
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言语形象的感知、言语情感的感受、言语内涵的感悟,去领悟作者怎样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合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屋言语内涵,更真切地感受言语情感。从而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课文精妙、典型的言语现象和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和技巧一起凸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结构5图式,为学生正确、生动、得体地运用语言,做好铺垫。教例中通过学生三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读中,逐渐从理解文本的内容(写什么)、品味词句(怎样写)向语言“内核“(为什么这样写)进军。这样,在学生三次读中充分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地领悟到言语规律: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避免今后在写作中表达方式单一、呆板的现象,真正地达到了学习语言,提高语文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语感有整体性特征,客观的言语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的语像感、语意感、语情感、语音感、语技感等,是交融在一起的。语像中包含了语音语意语情,语音语意语情有时又渗透在语像中,而以上四方面又体现在语技感中,对一因素的感悟程度往往会影响对其他因素的感悟。
8、《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一、自主阅读,感悟如鱼得水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读”要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片段一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学生打开了记忆的仓库,调动背景知识,促进与文本的联系,唤醒、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体验和情感,体悟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饱经风霜而充满生机的美好形象,对文中的语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学生已从朗读中体悟到了;又通过朗读,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体验。“自主阅读”使课堂充满了鲜活的、张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二、引导探究,体验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怎样才能学得聪明起来呢?就要引导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过语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片段二的设计充分利用优秀文本所存在的很大的张力空间,将学生置身于文本整体中,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和品悟。学生对“山顶上、陡崖边”的多元理解,正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所闪耀的迷人光芒,读出了文本所深刻的内涵和精彩的外延。
三、训练思维,课堂充满智慧
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培育的问题,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现代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两个片段所提的问题,都富有思维价值,有是本课教学目标所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犹如一块磁铁,吸引学生的探求之心,在阅读课文中学生便会自主研究,体会语言文字蕴涵的“意义”和“情味”,产生许多充满智慧的发现和感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思维能力。学生也由此兴趣盎然,在朗读课文时充分得到了体现。
9、《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思考。
学习第二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要把这棵松奇在何处说清楚。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学生自学时,我随机辅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书、圈划批注,交流见解。培养学生具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交流收获的时候,我让学生看这三大名松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的意思。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展开想象根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我还通过课文插图帮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导游,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三大名松其中之一。
最后,我让学生打开《新方案》,看资料袋中的奇松的图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展开大胆的联想,学习作者的方法把它描写下来。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10、《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
(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二)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三)能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
(四)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