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教案一等奖
1、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教案一等奖
能力目标
1、能够对教师所提供的较为复杂的道德情景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进行初步的分析。
2、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健康心理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从而增强自觉锻炼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第二框总体内容
从重要性上讲,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自己的成长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是心理品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第二框总体就是教学重点。至于本框的四个教学要点哪一点更重要,相互之间难分仲伯,因为角度各不相同,各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因此,究竟哪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各位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而定。
二、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是每一要点后面都有的释理部分,即要点之所以能够成立的道理分析。这里的"讲道理"既很概要,又比较深入(相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因此这部分教学内容可能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要重视榜样示范
本框的四个教学要点都是侧重从正面阐析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的,其主要教学和教育目标是明理,同时也负有激发情感和指导实践的任务。无论要达到哪一项教学和教育目标,都需要正面的榜样示范。通过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使学生在搞清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在这里运用好榜样示范法。除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活体字材料,还可选用各种新闻媒体上所提供的更新、更好的材料,当然,更要注意用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为他们所熟悉、所信服的活生生的材料。具体的运用方式,除了教师或学生的讲述外,还可用录音、录像、图片等方式;如有条件,请当事人自己讲。
2、穿插用讨论法
如前所讲,本框四个教学要点后面都有一段深入明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启迪学生进一步思考很有帮助,但难度相对大了一点。建议在这里穿插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读、思、议、辨等学习活动和教师最后的提炼、归纳,达到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设计讨论题,一要紧扣教材中所分析的观点,二要注意口径稍小一点,使学生能讨论起来。比如,第一个教学要点最后的.那段内容,可将问题设计成:①你同意"心理健康,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一观点吗?②你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体会?③如果有切身体会,能否说出其中的一条原因来?在学生充分讨论(比如分四人小组讨论)基础上,教师帮助梳理,使学生真正理解教材。这种教学方法如果运用的好,不仅可以使教学难点化解,还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自己教育良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于成长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健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又懂得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的关系。那么,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对我们青少年成长进步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锻炼和培养心理品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成长(板书)
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张海迪这个人吗?请了解张海迪的同学谈谈她的事迹。
(学生一般知道的不全,教师组织学生听张海迪事迹。)
(事先录好音播放或找材料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
张海迪心理健康水平如何,这对她成才有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张海迪的事迹来具体分析一下心理健康对人成长进步的有利作用有哪些。
1.道德良好、心理健康,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掘聪明才智(板书)
提问:张海迪到目前为止有哪些成就?她这样一个重度残疾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成就?
(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因为她具有健康心理。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获得有务帮助。心理健康的人,开朗大方少烦恼,常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开发智力。心理健康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和自制力,能够克服困难,朝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人都是具有潜能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潜能开发的程度。心理健康对学业和成功起推动作用。心理健康的人,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所以能促进潜能的开发、事业的成功。
2.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方法。(板书)
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人的一生顺利的时候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是与困难作斗争。
提问:对待困难有几种态度?而各种态度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结合张海迪事迹回答,教师归纳。)
人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有信心、有勇气,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另一种是气馁、退缩、无信心、无勇气、回避困难。前一种是取得成功的态度,后一种将一事无成。人们要想战胜困难,必须在精神是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气,二是信心。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有目标、有毅力的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精神上的强者。让我们再听听张海迪怎样说,她说:"我们的世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越来越强大的病魔,二是更加强大的意志。我每天都在这两者的较量中度过"。"人们常看到海迪穿着红毛衣、剪短发,总是带着微笑,眼睛里闪着逼退一切的光?quot;。(可制成投影。)通过张海迪的事迹,我们进一步懂得: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需要的勇气和信摹P睦斫】档娜嘶岵??绞だ?训挠缕?托判摹P睦斫】档娜艘话隳艹晌??钪械那空摺?
3.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张海迪对生活的态度。
提问:张海迪认为生活美好吗?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当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时对我们个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看到大自然的美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可使我们心情愉快,无形中可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提问: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吗?什么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生活抱着消极态度的人,他们心情不舒畅,不会积极主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对生活抱着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心理健康,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实事求是地评价事物,感受人生。美好的生活又会促进他们更加积极进取……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像张海迪这样心理健康的人,能积极主动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能使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获得向上的力量。张海迪身残志不残,不断进取,这与她时时感受生活的美好是分不开的。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看待、评价事物,因而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4.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板书)
提问:道德高尚的人有哪些表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张海迪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张海迪做人的准则"活着,并且对别人有用"是高尚的。她把5万元稿费捐给贫困地区尚楼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残疾少年杨晓霞、杜秀秀都得到过张海迪的资助;张海迪常到福利院看望老人。这些事迹都说明她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提问: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没有思想波动呢?如果有人不理解她,她又会怎样做呢?
(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她一定会有思想波动的。但她会坚持正确的想法,排除消极因素,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因为,张海迪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她性格良好、意志坚强、善于自制,这使她能抵御不良社会影响。另外她开朗合群、乐于交往,这样她就会尊重别人、关心帮助别人。高尚的道德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张海迪的事迹重点了解了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向张海迪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生活中强者。
[巩固新课]
(1)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有哪些作用?
(2)为什么在国外体育运动队中大部分都没有心理健康医生?请结合本课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教案一等奖
导语:教案属于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好的教案能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有更好的吸收效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初一政治教案: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知目标
1)懂得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表现在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意志坚强,不怕困难以及智力正常等方面;懂得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2)理解良好道德品格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联系,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条件,而良好道德品格也有助于心理品质的优化。
能力目标
能够联系自己所熟悉的青少年成长或事业有成的事例,说明心理健康的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从而增强自觉锻炼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 教学重点分析:
1、 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一内容是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里列举了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即交往、情绪情感、性格、意志四个方面的表现。敢交往、会交往是作为社会的人最基本的要求,而能够正常交往并在交往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要求有开朗的心胸,因此"心胸开朗,乐于交往"就被作为心理健康的首要表现。考虑到中学生有比较强烈的且不稳定的情绪化特点,同时这个领域的盲点又比较多,因此将"情绪健全,情感丰富"列为心理健康表现之二。性格和意志既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又是他们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方面,因?quot;性格良好,有自制力"和"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成为心理健康的第三、第四方面的表现。这四方面表现按比较外在到比较内在的顺序排列展开。考虑到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将其附带列为心理健康的又一种表现。
因为只有把怎样的心理属于健康心理这一内容重点讲清楚,本课后面所有内容的展开进行才有基础。同时对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相对陌生,基本属于新知识,因此,应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将这部分内容重点处理好,使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认知。
2、 良好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之间的关系是另一教学重点。
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条件。离开健康心理,就没有道德高尚可言。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也有利于心理品质的优化。在道德品格的修养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倍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因而,培养健康心理的意识和自觉性随之也会有所增强。
二、教学难点分析:
对"性格良好"如何理解是教学难点。这里的"性格良好"与否,并不是具体地为不同的性格类型(比如说是内向还是外向,是温顺还是倔强等等)分优劣,而是指性格深层中是否具有一些最基本的良好因素,如自尊自爱、诚实友善、负责勤勉等,如果有,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性格,皆可视为"性格良好"。因为对"性格良好"的分析是排除了对不同类型的性格进行优劣分类以后来进行的,对学生来说是转了一个弯子,因此他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破思维定势,并注意结合实际事例来讲解。
三、教法建议:
1、教学中以问题引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虽然总体上讲,这框节内容学生以往接触较少,缺少理性认识,但只要老师启发得当,还是可以把他们积累的感性认识调动出来以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比如,关于对"健康"的完整认识,教师可以先给出具体事例(如身体强壮但心理有偏差的例子),要求学生判断回答例中人物是否拥有健康,然后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和教师讲解,自然地引出"健康"的完整涵义以及"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关于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一教学内容,也可通过"提问——回答"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设计"你认为健康心理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之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列举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最后归结到教材所归纳的几个方面上去。
2、教师的讲解必须是精讲,要有几个关键点,能给学生以深层的启发。
在有计划地抛出精心设计好的.提问以及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讲"讲在点子上,要找好几个关键点,用不多但有质量的"讲",使学生在一般认知或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深一层的启发。比如?quot;心理健康"概念出来以后,教师可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要强调人的健康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心理健康这一内容?然后按照"人是社会的人"(该内容第一课已学过)→"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健康的心理"这样一种逻辑联系来进行点睛式的讲解,由此学生就会对"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观点有更深一些的理解。在"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部分教学内容里,每一个表现方面也都可找出讲解的"关键点"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明确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内容和途径、方法等知识。为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1.知识方面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心理健康、心理偏差。
(2)通过学习,知道并了解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懂得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4)知道心理不健康危害大。
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着重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以及优化心理品质的锻炼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教育使学生着重理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提高对不健康心理的认识水平,自觉地纠正“心理偏差”。在社会生活中,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
[教学重点]
(1)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3)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4)青少年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性格良好”。
(2)为什么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为什么心理不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危害性?
[课时安排]
3课时。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本课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如展开讲,或加上学生讨论等活动有可能超出3课时。为了便于说明教法,本教案按一框题1课时阐述。
复习提问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并懂得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对青少年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康的心理是紧密相连的,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有哪些益处?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是什么?
一、人生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板书)
提问:问题1、同学们提到道德大家一定不陌生,小学阶段同学们已经接受了道德教育,请同学们看书第七页,“议一议”,并举一些其他方面的例子。
问题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做选择说明题。)
下面的人谁最健康?为什么?
(投影)
小明心律不齐,说明身体部分不健康。小萍、小强虽然身体不错,但由于他们不是与同学搞不好关系,就是学习自信心不强。这都会阻碍他们成长进步,我们说,他们心理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小兰不仅身体好,而且心理素质也不错,这就会促进她的成长进步。所以我们说小兰最健康。可见人的健康包括两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板书)
什么是健康?(板书)
人的身体健康可通过一系列体能测试来判断,而心理健康也是有衡量标准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板书)
(组织讨论。将同学4~6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5~7分钟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发言。老师简明扼要地将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着重分析几项内容。)
(1)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离群独居。孤独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是难忍受的,它会给人带来烦恼,影响身心健康。在社会、学校、家庭、班集体中如果我们开朗、乐于与人交往就会使自己开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习、工作更快进步。人的交往包括同龄人之间、异性间,与师长、与父母、长辈及社会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学校是我们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同学们应该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归纳)
(2)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表1
(作用不只局限这几点,只要合理,学生说出来,即给予肯定。) 表2
(教师归纳) 每人都有情绪和情感,它是丰富多彩的。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丰富且健康、情绪积极且稳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快乐、自信、事业易成功的人。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快乐、充实、美好。
(3)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板书)
(在学生讨基础上填写表格,并举例说明。)
(投影)
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与先天遗传有一定关系,更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尤其是个体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社会化的结果。性格有内外向之分,但谈不上好与坏之分。不论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他具有诚实、友善、富有同情心等因素,就称其为具有良好性格。每个人不可能具有所有的良好性格特点。性格是可以通过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途径来不断趋于完善的。在完善性格中,自制力是一个很强的推动力,在青春期加强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归纳)
(4)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板书)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意志力是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尤其需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 (教师归纳)
(5)智力正常。(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
(投影)
(教师归纳)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智力是发展的,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不断开发智力,提高水平。
3、良好道德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同时又探讨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回忆。)其中第五是智力因素,第一、二、三、四是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平时不仅要重视开发智力因素,同时也要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
[课堂作业]
(1)什么是健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根据心理健康的五种主要表现,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并制定出发扬优势,完善自我的具体措施。
板书设计
3、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教案一等奖
导语:教案属于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好的教案能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有更好的吸收效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初一政治教案: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知目标
1)懂得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表现在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意志坚强,不怕困难以及智力正常等方面;懂得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2)理解良好道德品格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联系,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条件,而良好道德品格也有助于心理品质的优化。
能力目标
能够联系自己所熟悉的青少年成长或事业有成的事例,说明心理健康的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从而增强自觉锻炼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 教学重点分析:
1、 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一内容是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里列举了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即交往、情绪情感、性格、意志四个方面的表现。敢交往、会交往是作为社会的人最基本的要求,而能够正常交往并在交往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要求有开朗的心胸,因此"心胸开朗,乐于交往"就被作为心理健康的首要表现。考虑到中学生有比较强烈的且不稳定的情绪化特点,同时这个领域的盲点又比较多,因此将"情绪健全,情感丰富"列为心理健康表现之二。性格和意志既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又是他们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方面,因?quot;性格良好,有自制力"和"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成为心理健康的第三、第四方面的表现。这四方面表现按比较外在到比较内在的顺序排列展开。考虑到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将其附带列为心理健康的又一种表现。
因为只有把怎样的心理属于健康心理这一内容重点讲清楚,本课后面所有内容的展开进行才有基础。同时对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相对陌生,基本属于新知识,因此,应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将这部分内容重点处理好,使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认知。
2、 良好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之间的关系是另一教学重点。
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条件。离开健康心理,就没有道德高尚可言。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也有利于心理品质的优化。在道德品格的修养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倍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因而,培养健康心理的意识和自觉性随之也会有所增强。
二、教学难点分析:
对"性格良好"如何理解是教学难点。这里的"性格良好"与否,并不是具体地为不同的性格类型(比如说是内向还是外向,是温顺还是倔强等等)分优劣,而是指性格深层中是否具有一些最基本的良好因素,如自尊自爱、诚实友善、负责勤勉等,如果有,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性格,皆可视为"性格良好"。因为对"性格良好"的分析是排除了对不同类型的性格进行优劣分类以后来进行的,对学生来说是转了一个弯子,因此他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破思维定势,并注意结合实际事例来讲解。
三、教法建议:
1、教学中以问题引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虽然总体上讲,这框节内容学生以往接触较少,缺少理性认识,但只要老师启发得当,还是可以把他们积累的感性认识调动出来以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比如,关于对"健康"的完整认识,教师可以先给出具体事例(如身体强壮但心理有偏差的例子),要求学生判断回答例中人物是否拥有健康,然后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和教师讲解,自然地引出"健康"的完整涵义以及"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关于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一教学内容,也可通过"提问——回答"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设计"你认为健康心理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之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列举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最后归结到教材所归纳的几个方面上去。
2、教师的讲解必须是精讲,要有几个关键点,能给学生以深层的启发。
在有计划地抛出精心设计好的.提问以及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讲"讲在点子上,要找好几个关键点,用不多但有质量的"讲",使学生在一般认知或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深一层的启发。比如?quot;心理健康"概念出来以后,教师可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要强调人的健康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心理健康这一内容?然后按照"人是社会的人"(该内容第一课已学过)→"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健康的心理"这样一种逻辑联系来进行点睛式的讲解,由此学生就会对"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观点有更深一些的理解。在"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部分教学内容里,每一个表现方面也都可找出讲解的"关键点"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明确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内容和途径、方法等知识。为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1.知识方面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心理健康、心理偏差。
(2)通过学习,知道并了解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懂得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4)知道心理不健康危害大。
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着重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以及优化心理品质的锻炼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教育使学生着重理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提高对不健康心理的认识水平,自觉地纠正“心理偏差”。在社会生活中,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
[教学重点]
(1)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3)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4)青少年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性格良好”。
(2)为什么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为什么心理不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危害性?
[课时安排]
3课时。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本课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如展开讲,或加上学生讨论等活动有可能超出3课时。为了便于说明教法,本教案按一框题1课时阐述。
复习提问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并懂得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对青少年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康的心理是紧密相连的,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有哪些益处?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是什么?
一、人生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板书)
提问:问题1、同学们提到道德大家一定不陌生,小学阶段同学们已经接受了道德教育,请同学们看书第七页,“议一议”,并举一些其他方面的例子。
问题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做选择说明题。)
下面的人谁最健康?为什么?
(投影)
小明心律不齐,说明身体部分不健康。小萍、小强虽然身体不错,但由于他们不是与同学搞不好关系,就是学习自信心不强。这都会阻碍他们成长进步,我们说,他们心理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小兰不仅身体好,而且心理素质也不错,这就会促进她的成长进步。所以我们说小兰最健康。可见人的健康包括两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板书)
什么是健康?(板书)
人的身体健康可通过一系列体能测试来判断,而心理健康也是有衡量标准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板书)
(组织讨论。将同学4~6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5~7分钟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发言。老师简明扼要地将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着重分析几项内容。)
(1)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离群独居。孤独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是难忍受的,它会给人带来烦恼,影响身心健康。在社会、学校、家庭、班集体中如果我们开朗、乐于与人交往就会使自己开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习、工作更快进步。人的交往包括同龄人之间、异性间,与师长、与父母、长辈及社会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学校是我们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同学们应该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归纳)
(2)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表1
(作用不只局限这几点,只要合理,学生说出来,即给予肯定。) 表2
(教师归纳) 每人都有情绪和情感,它是丰富多彩的。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丰富且健康、情绪积极且稳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快乐、自信、事业易成功的人。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快乐、充实、美好。
(3)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板书)
(在学生讨基础上填写表格,并举例说明。)
(投影)
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与先天遗传有一定关系,更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尤其是个体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社会化的结果。性格有内外向之分,但谈不上好与坏之分。不论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他具有诚实、友善、富有同情心等因素,就称其为具有良好性格。每个人不可能具有所有的良好性格特点。性格是可以通过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途径来不断趋于完善的。在完善性格中,自制力是一个很强的推动力,在青春期加强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归纳)
(4)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板书)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意志力是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尤其需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 (教师归纳)
(5)智力正常。(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
(投影)
(教师归纳)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智力是发展的,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不断开发智力,提高水平。
3、良好道德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同时又探讨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回忆。)其中第五是智力因素,第一、二、三、四是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平时不仅要重视开发智力因素,同时也要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
[课堂作业]
(1)什么是健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根据心理健康的五种主要表现,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并制定出发扬优势,完善自我的具体措施。
板书设计
4、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教案一等奖
导语:教案属于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好的教案能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有更好的吸收效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初一政治教案: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知目标
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锻炼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质方面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转化弱项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
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锻炼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这两个要点下面又各有若干分要点,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
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教法建议:
1、将相近内容合并处理
本框内容比较丰富,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既有教学活动重点,又顾及到各教学要点的到位。为了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师可将有的内容重新处理一下,使相近内容合并,以节省时间。比如,"掌握锻炼的方法"下面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可合并为"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第三点和第四点可合并在"让美育陶冶心理品质"里,因为大自然的美本身也是进行美育的一个内容。
2、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黑报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航模等作品,还可以组织一次"秋天,让我们去远足"的秋游活动,等等,每种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心理品质锻炼的主旨。这些活动应由政治教师统盘计划,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并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
3、充分利用小栏目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所提供的活动建议,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几个费时不多、能紧扣教学内容的小活动,使教师的精讲同学生的议、评、做等活动有机穿插,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
4、关于活动课的处理
对教材提供的活动页的内容,教师在活动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条件有更切合实际的设计,甚至对活动的内容本身也可以有更好的创意。所有的设计和创意都应遵循同一宗旨,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化教育效果。并从观念上认识到活动页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外作业。
教学设计示例
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复习提问]
(1)健康包括哪两方面?
(2)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有何意义?
[导入新课]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而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在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然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不是天生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板书)
(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板书)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这句话不全面。心理学家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这是普遍的情况,只是不同的人不了解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
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准;才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接纳自己,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做无谓的自责;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并不断地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客观地、正确地了解自己呢?
1通过比较来了解。(板书)
(活动:当一个同学病了,你会对他采取什么态度?请每个同学结合自己平时的情况真实描述一下。)
在同一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有各种态度。我们在情感、人际交往上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别人,并将自己的行为、心理感受与别人进行比较,从事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比较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比较时不要味以已之长比比因素,在可比因素中进行比较,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平时还要经常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板书)
(活动:与同桌同学互相评价对方的某些心理特征。)
同学们各自看一看:同学对你的评价一致吗,哪些比较符合你的情况,哪些评价使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人常说"旁观者清",这就告诉我们旁观者比较容易客观地看待别人,这比自己带着某种看自己要准确得多。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听别的评价,结合自己情况客观地分析自己,像照镜子一样更多更科学地了解自己。
3通过心理水平测试了解。(板书)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根据实际的需要科学家们还编制出有关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多种量表。通过使用心理量表进行测试可粗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用此种方法快捷、简便。我们在教学中会采用此种方法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掌握正确的方法来锻炼心理品质。
(二).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板书)
1多读好书,优化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每人写出三条读书的益处。写完后交流。)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quot;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
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板书)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
4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板书)
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可观看风景画展,尤其是油画展,或者看有关风景胜地的录像片,看后谈感受。)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课后复习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2)锻炼心理品质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种方法?对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自我测试。测试之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分组讨论(6-8人为一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搭配)
讨论内容: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的性格优势,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每个同学提交一份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计划。
自我测试 社交能力自测表
下面是一份社交能力自测表,共30道题,你可按照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凡符合者打2分,基本符合者打1分,难于判断者打0分,基本不符合者打—1分,完全不符合者打—2分,最后统计总得分。
(1)我上朋友家做客,首先要问有没有不熟悉的人也出席,如有,我的热情就明显下降。
(2)我看见陌生人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3)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4)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5)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
(6)在公众场合讲话,我不敢看听众的眼睛。
(7)我不喜欢广交朋友。
(8)我的要好朋友很少。
(9)我只喜欢与我谈得拢的人接近。
(10)到一个新环境,我可以接连几天不讲话。
(11)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感到很难找到彼此交谈的话题。
(12)如果要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这两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是挑选后者。
(l3)参加一次新的集会,我结识不了多少人。
(14)用从请求我帮助而我无法满足对方要求时,我常感到难以处理。
(15)不是万不得已时,我决不求助于人,这倒不是我个性好强,而是感到很难对人开口。
(16)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
(17)我不喜欢和别人聊天。
(18)领导、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
(19)我不善于说服人,尽管有时我觉得很有道理。
(20)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找不到适当的对策。
(21)我同别人的友谊发展,多数是别人采取主动态度。
(22)我不知道怎样同嫉妒我的人相处。
(23)我最怕在社交场合中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情。
(24)我不善于赞美别人,感到很难把话说得自然、亲切。
(25)别人话中带刺掖我,除了生气外,我别无他法。
(26)我最怕做接待工作,同陌生人打交道。
(27)参加集会,我总是坐在熟人旁边。
(28)我的朋友都是同我年龄相仿的。
(29)我几乎没有异性朋友。
(30)我不喜欢与地位比我高的人交往,我感到这种交往很约束、很不自由。
如果你的得分在30分以上,那么应该承认。你的社交能力是相当差的;如果你的得分在0—30分之间,说明你的社交能力较差;如果你的得分在—20—0分之间,意味着你的社交能力可以;得分低于—20分,那么祝贺你,你是一个比较善于交往的人。
你属于哪种性格类型?
一、内向型性格。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是朋友较少,谨小慎微,独善其身,和街坊四邻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在会议上也很少发言,专心地充当听别人说话的"旁听者"的角色;喜欢做老一套的已经习惯了的事,而不愿干什么创新的工作;等等。总之,内向型的人,大多数不喜欢抛头露面,喜静不喜动,沉默多思,不愿意多讲话,非讲不可的时候,也是三言两语地只讲必须讲的就完了。
二、外向型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是向外开放性的,他们善于交往、朋友多;愿意外出活动;活泼开朗,活跃好动;很少疑虑不安,适应困难比较容易;喜欢成为谈话时的中心人物;乐于助人。
5、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教案一等奖
导语:教案属于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好的教案能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有更好的吸收效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初一政治教案: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知目标
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锻炼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质方面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转化弱项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
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锻炼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这两个要点下面又各有若干分要点,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
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教法建议:
1、将相近内容合并处理
本框内容比较丰富,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既有教学活动重点,又顾及到各教学要点的到位。为了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师可将有的内容重新处理一下,使相近内容合并,以节省时间。比如,"掌握锻炼的方法"下面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可合并为"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第三点和第四点可合并在"让美育陶冶心理品质"里,因为大自然的美本身也是进行美育的一个内容。
2、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黑报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航模等作品,还可以组织一次"秋天,让我们去远足"的秋游活动,等等,每种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心理品质锻炼的主旨。这些活动应由政治教师统盘计划,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并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
3、充分利用小栏目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所提供的活动建议,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几个费时不多、能紧扣教学内容的小活动,使教师的精讲同学生的议、评、做等活动有机穿插,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
4、关于活动课的处理
对教材提供的活动页的内容,教师在活动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条件有更切合实际的设计,甚至对活动的内容本身也可以有更好的创意。所有的设计和创意都应遵循同一宗旨,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化教育效果。并从观念上认识到活动页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外作业。
教学设计示例
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复习提问]
(1)健康包括哪两方面?
(2)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有何意义?
[导入新课]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而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在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然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不是天生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板书)
(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板书)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这句话不全面。心理学家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这是普遍的情况,只是不同的人不了解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
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准;才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接纳自己,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做无谓的自责;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并不断地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客观地、正确地了解自己呢?
1通过比较来了解。(板书)
(活动:当一个同学病了,你会对他采取什么态度?请每个同学结合自己平时的情况真实描述一下。)
在同一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有各种态度。我们在情感、人际交往上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别人,并将自己的行为、心理感受与别人进行比较,从事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比较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比较时不要味以已之长比比因素,在可比因素中进行比较,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平时还要经常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板书)
(活动:与同桌同学互相评价对方的某些心理特征。)
同学们各自看一看:同学对你的评价一致吗,哪些比较符合你的情况,哪些评价使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人常说"旁观者清",这就告诉我们旁观者比较容易客观地看待别人,这比自己带着某种看自己要准确得多。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听别的评价,结合自己情况客观地分析自己,像照镜子一样更多更科学地了解自己。
3通过心理水平测试了解。(板书)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根据实际的需要科学家们还编制出有关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多种量表。通过使用心理量表进行测试可粗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用此种方法快捷、简便。我们在教学中会采用此种方法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掌握正确的方法来锻炼心理品质。
(二).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板书)
1多读好书,优化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每人写出三条读书的益处。写完后交流。)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quot;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
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板书)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
4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板书)
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可观看风景画展,尤其是油画展,或者看有关风景胜地的录像片,看后谈感受。)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课后复习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2)锻炼心理品质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种方法?对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自我测试。测试之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分组讨论(6-8人为一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搭配)
讨论内容: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的性格优势,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每个同学提交一份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计划。
自我测试 社交能力自测表
下面是一份社交能力自测表,共30道题,你可按照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凡符合者打2分,基本符合者打1分,难于判断者打0分,基本不符合者打—1分,完全不符合者打—2分,最后统计总得分。
(1)我上朋友家做客,首先要问有没有不熟悉的人也出席,如有,我的热情就明显下降。
(2)我看见陌生人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3)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4)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5)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
(6)在公众场合讲话,我不敢看听众的眼睛。
(7)我不喜欢广交朋友。
(8)我的要好朋友很少。
(9)我只喜欢与我谈得拢的人接近。
(10)到一个新环境,我可以接连几天不讲话。
(11)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感到很难找到彼此交谈的话题。
(12)如果要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这两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是挑选后者。
(l3)参加一次新的集会,我结识不了多少人。
(14)用从请求我帮助而我无法满足对方要求时,我常感到难以处理。
(15)不是万不得已时,我决不求助于人,这倒不是我个性好强,而是感到很难对人开口。
(16)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
(17)我不喜欢和别人聊天。
(18)领导、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
(19)我不善于说服人,尽管有时我觉得很有道理。
(20)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找不到适当的对策。
(21)我同别人的友谊发展,多数是别人采取主动态度。
(22)我不知道怎样同嫉妒我的人相处。
(23)我最怕在社交场合中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情。
(24)我不善于赞美别人,感到很难把话说得自然、亲切。
(25)别人话中带刺掖我,除了生气外,我别无他法。
(26)我最怕做接待工作,同陌生人打交道。
(27)参加集会,我总是坐在熟人旁边。
(28)我的朋友都是同我年龄相仿的。
(29)我几乎没有异性朋友。
(30)我不喜欢与地位比我高的人交往,我感到这种交往很约束、很不自由。
如果你的得分在30分以上,那么应该承认。你的社交能力是相当差的;如果你的得分在0—30分之间,说明你的社交能力较差;如果你的得分在—20—0分之间,意味着你的社交能力可以;得分低于—20分,那么祝贺你,你是一个比较善于交往的人。
你属于哪种性格类型?
一、内向型性格。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是朋友较少,谨小慎微,独善其身,和街坊四邻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在会议上也很少发言,专心地充当听别人说话的"旁听者"的角色;喜欢做老一套的已经习惯了的事,而不愿干什么创新的工作;等等。总之,内向型的人,大多数不喜欢抛头露面,喜静不喜动,沉默多思,不愿意多讲话,非讲不可的时候,也是三言两语地只讲必须讲的就完了。
二、外向型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是向外开放性的,他们善于交往、朋友多;愿意外出活动;活泼开朗,活跃好动;很少疑虑不安,适应困难比较容易;喜欢成为谈话时的中心人物;乐于助人。
6、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对于我来说纯粹是边学边上,经过摸索、思考、调整,想了些心理健康课的一些方法:
一、关注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为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上课铃一响,我都会安排3分钟左右的热身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学生们做一个游戏,可以讲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说一部喜欢的电影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既使课堂轻松愉快,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学生体验和分享
对于学生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个情景:下课了,XX着急去厕所,不小心把另外一名同学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接下来先让同学们讨论: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然后再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说出会发生两种情况。表演前,我要求台下的同学边看边思考:你喜欢哪组同学的看法?为什么?学生表演的声情并茂。一种情况是:XX能主动说对不起,并把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两人没发生任何冲突反而成了好朋友;另一种情况是:XX把文具盒碰到地上后,像什么事情没发生一样,被碰落文具盒的同学急了,大声让XX把文具盒捡起来,XX不但不捡,反而说活该,就是不捡,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起来,险些“大打出手”。表演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文明礼貌的语言,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无理、冲动,不肯包容别人的行为会使冲突升级。相信通过这样的体验,今后遇到类似事情,这几位同学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台下的同学虽然没去表演,但他们通过观看,分享了表演者的体验。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关注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某些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和游戏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发言;要么封闭自己,甚至嘲笑讲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留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课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会不断的努力!
7、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心理活动课可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
引入新课时执教教师设计了一个“印指纹”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纸上印下自己的指纹并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设计了一个“找称呼”的活动,把自己所有的称呼记录下来,并按照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分类。根据分类进行“我夸我”活动,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第三步则设计听故事,并让学生进行选择,初步了解交往朋友的基本原则。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让学生尝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增强自信。最后,我以送给学生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束本课。
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我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我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
8、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3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球星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我和学生是相互沟通进步的。我把学生的演讲内容升华,学生们让我了解了世界名人、认识了很多体坛明星,他们邀我一起游戏的喜悦至今仍让我回味。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
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每一个课题,我都会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事先准备,比如讲《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9、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
比如,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也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就应该做到实处。
使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
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另外,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个别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学习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0、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活动中,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
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呢?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影响他们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学生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心理活动课可以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团体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我在活动的选取上根据主题的需要,选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一、故事导入,引心情:
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嫉妒的危害》的故事,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故事情节中了解到“嫉妒心理就是看见他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舒服,甚至产生强烈的憎恨,总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嫉妒的心理现象,变抽象为形象。
二、情境剧中,见情境。
心理剧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心理剧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课中,一些生活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故事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在本课中通过情境剧表演,总结出了克服嫉妒心理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帮助别人;心胸宽广,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等。使学生明白: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上很多的事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选择。
三、引导反思,改错误。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理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四、精心设计,净心灵。
精彩的结束不仅仅是全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无限期望与启迪,所以本课我在结束时设计了《美丽的心愿》这一环节,让学生许下一个心愿,让孩子们在舒缓的音乐里净化心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来做,相信在课件背景小女孩子的祈祷中,在柔和的乐曲里,孩子们一样许着美丽的心愿,并且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从而达到心理健康课净化心灵目的。
五、课堂结构,巧安排
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嫉妒心理可能有些不好理解,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一定可以说得出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却有些过急,或者情绪不够饱满,没有带动课堂气氛,孩子们处于很茫然的状态,或者是因为这种课堂结构设计对孩子们来说过于复杂,他们所能感受到的身边的嫉妒太有限,至使学生的发言不够勇跃,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避免的。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在继续努力!也希望各位同行们多多给我帮助。
11、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星移斗转,日月更迭,伴着新课改的强劲东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已走过三个春秋,回眸开课之初,没有新课标做导向,没有教材说明做参考,面对着没人尝试过的新兴学科,我如堕五里雾中,只是觉得它与思品课的界限不是泾渭分明,于是乎我就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对于活泼爱动,好奇心强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静静地听着教师诸多的严肃说教,那种无奈、那种厌倦可想而知。面对学生或麻木或无动于衷的表情,我真的是心痛、自责, 每上完一节课心里都感觉不踏实,一种愧对学生,浪费学生生命的罪恶感时常向我袭来。渐渐地,一种改变自己上课现状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我翻看了大量的外省(XX省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启动晚,缺少成熟的经验)有关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资料,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感情等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课。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型和活动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潜心琢磨,调整了教学方法,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现在学生再也不拒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课于门外,反之,无论去哪个班级上课,都受到学生的欢迎。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排斥到期待呢?经认真的反思,本人认为主要是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我常用的情境创设法。
1、歌曲导入法。孩子们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能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活动,如果录音机没准备好,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给孩子们唱,每每这时,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快乐地边击掌,边随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动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课的导入时,孩子们就随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快乐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主题。
2、设疑激趣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五年级教学《学会感恩》一课的情境创设时,就是用了设疑激趣法:“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谁愿意把你去过的,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去过北京、上海大都市的,还有的说去过九寨沟、长白山等自然风景区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我抛砖引玉“无论同学们到哪旅游,都不会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这个地方是哪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点出主题——“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创设还有多种,如:问题讨论法、情感感染法、开门见山法等等。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我都是能因年级而定、因活动内容而定,正因为情境的创设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了活动内容,才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灵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繁杂,尤其我们长春版的教材有一部分内容不适合我们的学生,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时常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增删、调整教学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会很投入地主动参与、积极探讨。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三、关注体验和分享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从心理学上讲,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体验者亲自参与活动,并用自己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理解、去感受、去构建,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去领悟。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说声“对不起”》一课中,我就设计了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个现实情境:下课了王明着急上厕所,匆忙的往外走,不小心把李强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接下来让同学们先议一议,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然后在自找合作伙伴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样的真事经常发生在教室,他们能很真实的说出可能发生的两种情况,接着叫两组同学到台前分角色表演,表演前我有要求,即表演者要投入,把自己视为当事人;台下的同学边认真观看,边思考:你喜欢哪组同学的做法,为什么?学生表演的声情并茂,一种情况是:王明主动向李强说声对不起,并把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李强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这样,由于王明能主动说对不起,两人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而且还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另一种情况是:王明碰落李强的文具盒,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李强气急了,大声让王明把文具盒给捡起来,王明却说活该,不给你拣,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起来,险些大打出手。表演结束,表演者都谈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从中不难悟出:文明礼貌的语言、行为让人心生感动,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无礼、冲动、不肯包容的行为会使冲突升级,参与分角色表演的同学对“若冒犯了别人,能否主动说对不起”而产生的不同结果感同身受,相信通过这样的体验,今后遇到类似事件,这几位同学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台下的同学虽然没能设身处地的去表演,但他们通过观看,听表演者谈感受,还是分享了表演者的真实体验,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总之,我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历史较短,关于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潜心学习,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不懈的努力。
12、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题背景为如今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变化,使新时期的孩子暴露出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多种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情绪上的多变,而每个人是自己情绪的主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有必要让学生正确面对变化的情绪并学会适当调试情绪的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然后通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进行示例分析,让学生逐渐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并总结出常用的调试情绪的方法,然后通过实例检验学习效果,再回顾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加以自主解决。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首先通过欢快的幸福拍手歌初步让学生防松心情,体验快乐,让学生体会快乐的可贵,并懂得要扫除不愉悦的情绪。因此,接下来让学生勇敢地自我剖析,在卡片上写出影响自己的心情的事件,及当时的想法与心情,继而探讨解决类似事件的方法,为避免学生此时尚不能敞开心扉解开心结,展示三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来表演并表述合理的应对方法。对于这个环节的展示,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根据课堂表现来看,应该先给予学生几分钟的小组合作与准备的时间再来展示,而且学生多是表现事件本身,若能把正确的解决方法也表演出来会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接下来的心理疏导环节引入了埃利斯的ABC情绪理论,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影响了人的情绪和心理,紧接着出示两幅心理学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看事物的角度对事件结果的影响。接下来的心理小练习,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来发挥想象,面对主人公的不同心情来对其心理世界进行填充,学生们积极地发言表达了很多自己的真实想法,思维也渐渐开阔。最后鼓励学生自我突破,重新面对之前写下的事件,换个角度去思考并写下此时的想法与心情,并鼓励学生面对同个班级的同学,勇敢地说出心里话,打开曾经的心结,做更真的好朋友。此时,多数同学都能真正的敞开心扉、面对自己,并触动心灵最柔软的部分,纷纷走到同学的身边诉说曾经的种种,有的握手言和、有的温暖拥抱、有的甚至相拥而泣。在欢快的乐曲中结束了本节课。
这一节课,给了学生一个直面内心、宣泄情绪的.平台,让学生说出了发自内心的心里话,坦诚相待的结果是同学情谊的更进一步和班集体的更加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