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计算练习教案一等奖设计
1、加减法计算练习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加、减法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 口算
(1) 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 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计算练习》。
2、 笔算
(1) 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2) 提问: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 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
(4) 做练习十四第11题。做完后提问: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
(5) 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
(6)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 。
三、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四第14 、15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加、减法计算练习
2、加减法计算练习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 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 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 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 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 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 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 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 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3、加减法计算练习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 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 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 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 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 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 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 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 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4、加减法计算练习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5、加减法计算练习教案一等奖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7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学生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6和7以内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看图列加减算式。
2.听写口算。
4+3=2+5=3+3=7-6=6-3=
1+5=7-3=6-4=1+6=7-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列出“一图四式。”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础练习
1.同桌合作,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6?并说一说算式。
预设:2+4=6,4+2=6;3+3=6;1+5=6,5+1=6。
2.独立完成,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7?并写出算式。
预设:1+6=7,6+1=7;2+5=7,5+2=7;3+4=7,4+3=7。
3.做找朋友游戏。
把算式、得数分别发给学生,拿算式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学生,或者拿得数的学生去找拿算式的学生,并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学生要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
(三)活学活用
1.完成教材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由组长进行判断。
(2)出示转盘,让学生说得数。
2.独立完成45页第11题。
学生之间进行判断。
3.合作完成44页第9题。
抽卡片说减法算式。比如,两位学生分别抽出2和7,说出减法算式7-2=5。
4.完成45页第10题。
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巩固6、7的分解、组成,并优化算法,为学生进行6和7的口算练习做准备。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熟练掌握1~7的加减法计算。
(四)挑战自我
完成教材45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进行展示。
2.在全班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学习6和7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归纳梳理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有关6和7相关的加减法知识,在看图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吗?
6、数学《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
记得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总认为课堂上的练习应该是老师给学生课外补充的,教材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是可以增加学生的题量,而教材中的习题作为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翻开学生的课本发现,一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而且一部分题目还是需要教师指导完成的.最近论坛上提出的;要珍惜教材资源,创改教材,必须遵守高于教材的原则.我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水平,认为还是应该认真对待教材的主题图,包括练习题.同时在使用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
有感于这学期的教学时间比较长,速度也放得很慢.我看论坛上有些老师讲得真快!我只要跟上计划中的进度就可以了.练习七不知不觉竟然花了2课时和一个早自习时间.
1、出示文字题(原创)
甲数是305,比乙数少168,乙数是多少?
师:从这道题中,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划出关键句。
”比乙数少148“指的是谁比谁少?也可说乙数比甲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你注意观察,现在题意发生什么变化?甲数是305,比乙数多168,乙数是多少?
你又读懂了什么?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做这样的习题,我们要先判断谁比谁多?或者谁比谁少,可不能马虎。会列式了,你会用验算本领给这两题验算吗?挑战自己,你能写出几种验算方法。
[由于在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中几次出现逆向表达的求大数或求小数的问题,学生中错误率很高,所以针对这项解决问题设计了2道文字题。出现文字题也是为了方便分析数量关系。觉得一些学困生很难理解”比乙数少(多)168“,即使我引导分析。我让学生先找出关键句,在突破理解难点。这个是学习难点,还得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2、练习七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板演校对--说说算理
[一个班级有电脑,一个班级没有,原本可以设计得更加生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只为一个班使用,一念之间,就懒了。好在学生喜欢挑错儿的习惯一直都在,也很喜欢找。同时个别学生很马虎,我站在旁边帮忙一个个数位检查,只能完成一个。因而校对的时候,后面3题就从黑板上直接抄下来。再自由选一题说算理,可以巩固算理]
3、第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集体校对
[减法相对难度较大,近一半的`学生会错。怎样处理退位”1“确实是相对复杂的思维过程。笔算掌握不好的几名学生根本没办法完成]
4、出示第3题
学生读表格:(要求)如一个加数是403,和是780,求另一个加数是几?
师:求一个加数可以怎样计算?……
[讲题意图,通过说题意帮助学生熟练加减法的关系式如求一个加数或被减数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当然也赞同想403+( )=780,但是这样思考比较费时而且容易出错。突然感觉自己似乎违背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背“起关系式来。]
计划再完成第6题,安排一道解决问题的。就这样,一节课就在”算“中度过!!
作业:第8题,在数学练习本上提出三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第2课时,继续练习七
1、第7题 求和求差
同桌分工合作,一个计算,另一个负责验算
2、第6题
自由读题--独立完成(要求答)-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
[现在的习题都要求学生笔算并验算,还要写答。无疑增加了作业量,如现在就放手不作要求,担心学生会潦草对待。这样课堂时间是否够用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了,好希望课堂能无限延长,让我用个够,自嘲一个:我不是开始有写病态了^_*]
3、第5题
说题意,同桌互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这类题很多学生都是做完了,都不知道题目问的什么,纯粹为计算而计算,我认为培养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是必要的,这样至少能暴露学生的思维]
4、第8题
反馈板书课前作业,整理分类
出示聪聪的问题:50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
[学生问:买一件东西可以吗?我说提问”哪些“表示2件或两件以上。选一件应提问:哪个。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合适。]
指生说一说,集体判断
同桌互相说
在本子上写下:用500元买和,还剩多少元?
师: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可以先求出什么?(买物品用去的总数,还有部分学生会选择用连减的)
又是铃声,提高题只能放在一个自习课的时间分析讲解了。作为家庭作业!
我的使用困惑:
由于在”加减法验算“课中,只使用了练习七第1题,剩下7道习题,我竟然用了2课时去完成。虽然自己比较满意,不用了为练了练而练,不赶场,但依这样的速度我该如何保证教学进度?对与学生来说更适合中下的学困生,学优生,是显然不满足与教材中的几道习题的
7、《5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由几次作业来看,加法掌握得不错!但是在看图写减法算式里,学生对于找被减数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分辨加减法和如何看被减数。虽然书本上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但我还是在上课的时候提了一下,让学生来归纳哪个数应该是被减数——最大的.那个数。并且知道了出现虚线的图我们要用减法,并要把所有图形都数出作为被减数。
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巩固了,还有极个别学生巩固得不是很好,看来不仅是学生本来的基础存在着差异,连听课效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看来自己在平时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多,总是以课后抓为手段,自己累学生也累,看来在上课时也应该多关注一下他们!
8、四年级《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回顾整理,因为它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教师只在重点处给予点拨、补充和引导。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既有亮点,又有不足。
亮点:
(1)学案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由浅入深,既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将所学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还兼顾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差异生的知识生成。
(2)加强了学生合作交流、评价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积极的思维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评价、纠错。以达到会做、会讲,会表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本节课注重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中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不足:
(1)对知识的总结不够准确。
(2)学生的`书写应从细节入手。书写应从左到右,小数点应是圆的,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不能中原题中改等。
(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度不够。用班班通展示学生的学案会更全面,同时也能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这节课也存在着如何使复习课更加实用高效,在以后的复习中我将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做到真正的学数学,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