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铅笔有多长
1、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2、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铅笔有多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班级配备有电脑、电视及投影等电教设施,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使用。此外,学生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年龄、体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宽。(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量得很麻烦。)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1分硬币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张扑克牌的厚度,1分硬币上表示年份的小数字“1992”中“1”下面的“”长,扑克牌中“K”一竖的宽度,胶带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国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图、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图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说出来。)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自己测量树叶标本的长度和宽度。
4.剪出长度为30mm,2cm,5mm,1dm的彩带。
5.先估测各种实物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3、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铅笔有多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xx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揭示:1米=10分米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习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估量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知比1m=1dm1dm=10cm1cm=10dm
课后小记: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习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量、知、比,找的学习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习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习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4、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 作能力。
2、 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尺、1分米长的铅笔3、4支
学具准备:每人一条学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 谜语激趣导课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你知道吗?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二、 创设问题情景
1、估一估。
(每人拿出1枝铅笔,师把准备好的1分米长的铅笔发下去。)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渗透估计方法的多样性)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3、写一写。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去?
4、质疑:“12厘米多一点”是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点”是多长?能想象的出来吗?看来呀,“12厘米多一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铅笔的长度。想一想,有没有更准确一些的表示方法?
三、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1、 认一认。
仔细观察尺子,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可以用毫米来帮忙。
师:你还知道毫米,真了不起,快给大家说一说,毫米是什么意思?1毫米有多长?
生: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尺子,他说的你发现了吗?你认为有道理吗?现在谁也认识毫米了,再来说一说吧。
2、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 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读刻度
师:我都数花眼了,有没有好办法?
生:我发现从0到1的中间有一条长一些的线。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小练习:投影出示直尺,师指生读。
6厘米5毫米、10厘米4毫米、15厘米7毫米。
3、 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
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2)师示范: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硬币,另一只手慢慢抽出,看一看留在两个手指中间的1毫米有多长?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
生:短、小。
师:对呀,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
4、 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1、揭示分米
师:在这些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一个很特别的,是哪一个呢?(稍停)师指出:是“10厘米”,因为10厘米的长度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1分米。(板书:分米)
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 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你能从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吗?指给你小组的同学看看。谁愿意说一说你找的是从刻度几到几的长度是1分米?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 画一画。
你能用尺子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画完后同桌交换过来量一量画的是不是准确?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从刻度几画到几?
师质疑:尺子上没有0刻度,我该怎样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生:从1画到11,从2画到12……
3、 分米和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你能在这条米尺上找出从哪到哪的长度是1分米吗?这条尺子上一共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 感知几分米
(1) 从0到20的长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2分米有多长?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2) 同桌合作:量出从中指的指尖到胳膊肘窝之间的长度。
生:3分米。
师:看,我们的身体上又多了一把3分米长的小尺子,有了这些尺子的帮助,同学们估计的本领就更大了!
5、 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字母表示:
1、复习:米用哪个字母表示?厘米呢?
2、师介绍:分米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母mm表示。
3、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三个等式。师板书:1cm=10mm
1dm=10cm 1m=10dm
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是否准确。
四、 系统整理所学单位名称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五、 游戏:看谁估计本领高。
每4人一个小组,先选好要估计的物体,每人都来估计出长度,说出估计结果。然后进行测量,谁估计的结果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得胜一次。最后,谁胜出的次数最多,谁的本领高。
六、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觉还有哪些不足?你还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5、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铅笔有多长
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的`数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会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一列数的规律,并能加以运用
教具准备
每组1袋小棒(100根),10根皮筋,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先去认识一下他们吧!(出示主题图:数铅笔)
这是小红、小刚、小明和小玲快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二、活动一
1他们四个人围在桌子旁边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数桌子上的铅笔,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铅笔一共有多少枝,你们有什么办法数出来呢?小组内先商量商量
2学生汇报
学生1:我可以1枝1枝地数
学生2:我可以2枝2枝地数
学生3:我可以5枝5枝地数
学生4:我还可以10枝10枝地数
教师:那好,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塑料袋中的小棒代替铅笔,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好吗?快开始吧!
3小组活动
4汇报: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数的?请几组代表到前面来边示范边数,其他同学跟着数
小组1:我们小组把2枝铅笔放一堆,一堆一堆地数,2,4,6,8,10
小组2:我们小组把5枝铅笔放一堆,一堆一堆地数,5,10,15,20,25
小组3:我们小组把10枝铅笔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10,20,30,40
5教师总结
我们把10枝铅笔捆成一捆,10个一是10,1捆表示1个十,2捆表示2个十,2个十是20,3个十是几十? 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三、活动二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数数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
(一)出示图片:圈一圈,数一数1
1小刚说他要送给他们班每名同学一张他的照片,他把照片都准备好了,我们来看看
你知道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吧!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二)出示图片:圈一圈,数一数2
1小红在纸上画了很多个小圆点,1个小圆点代表1本她的课外书,你能数出她画了多少个小圆点吗?你知道她有多少本课外书吗?
2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3小红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你看,她有这么多本课外书,你有多少本呢?回家后认真地数一数吧!
6、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注重把测量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中感觉处理较好的地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地方:
1、情境的创设
以教材为参考,创设了“铅笔有多长”的主题情境,从学生的学习用品出发,在估测与实际测量等多种活动中,去探究新知。主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较为生动、贴切,使学生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自然地喜欢并投入到这个学习情境中。
2、新知,力求是学生自己发现的
在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视问题提出的有效性,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习活动中,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究知识,较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注重学生个人与小组的探究交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找一找”“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体会学习分米、毫米知识的必要性;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探索到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发展空间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渗透估计方法的指导,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之前,先安排学生进行估测,估测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明确手掌上1分米长的“小尺子”、胳膊上3分米长的“小尺子”,既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表象,又提高了学生的估计水平。
待发展之处:
1、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上做文章,研究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
2、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于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小学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而这两个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孩子充分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只有建立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因此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动手操作
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联系生活
在学生已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之后,学习并不是就此戛然而止,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所举的例子还非常的多,非常的贴切。如1毫米的物体:自动铅笔芯的宽度、护导牌的厚度(刚好我佩带着护导牌)、包数学书的书皮厚度、五毛钱的硬币厚度……1分米的物体:积木的长度、大正方体的长度、黑板擦的提手长度、开关板的宽,学具盒的长度……。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体,不仅加深学生对“1分米”“1毫米”的印象,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还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他们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受到探索的魅力和发现之余的喜悦。
8、二年级《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上完《铅笔有多长》后,我的心里沉沉的,好像压着一块石头,蛮不是滋味,这两天来课堂中的一些片断总是在脑海中重复播放着,想着如果能重来一次,也许会做得更好:
1、抓住课堂闪光点,转换自身角色。
其实我们每堂课中总是有那么几个“闪光点“,如果能抓住那么几个”闪光点“,即使一个也好,也许一堂课下来,教师可以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很轻松、愉快,又能给学生一次机会,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我这堂课中,我记得在我让学生观察尺子,说说发现什么的时候,班里有个女同学说:“每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当时我如果能抓住这个“闪光点”,让这位女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介绍,即给了她一次机会,把她已经掌握的知识教给其他小朋友,又给了自己一次“轻松”的机会。
2、给予动手的机会,亲身验证。
学生的脑中藏着多少问题我们数不清,他们总是很好奇,如果没有事实摆在眼前,他们总是很坚持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他们没办法建立起这个概念,往往很怀疑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像认识毫米,实际生活中其实我们很少用到它,因此学生对它可以说是很陌生的,虽然说整堂课中我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尺子找出1毫米及数一数每1厘米间有几个小格,从而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不过我的脑海中总记得这样一幕,如果我当时能给予学生一次动手的机会,可能效果会不一样:我记得在刚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数学书及艺术书有1厘米厚吗?很多学生说有,有的`学生不敢肯定,当时我解释得很费力,到最后学生虽然好像是接受了数学书及艺术书是没有1厘米厚的,可是更多是一种怀疑,如果当时我能让学生拿起尺子实际测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发现数学书没有1厘米厚,那么如何表示就成为他们迫切想知道,认识新的长度单位也就变成了他们迫切需要的,这样一开始他们的注意就被被深深吸引。
是啊,机会能重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机会是不可重来的,我不应在沉浸在这堂课不完美的过程中,而应努力调整自己,让自身的素质再次提高,把它当成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不让自己有“如果能重来一次”的机会。
9、二年级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一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如何让学生体验一千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走一百米,看看有多少步,要多少时间。再让学生以此估计走一千米大概要多少步,要多少时间,再介绍人一小时大约能走三千米,以此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如果你们手拉手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呢?请两个学生分别走一走,看看需要多少步;再来看看一百米大约有多少步,看看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走了大约两分钟。然后根据所走的步数,估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少?几个100是一千。
这节课的教学,我在两个班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试讲。一个班只是让学生感受了一百米大约走多久,要用许多步,由此类推出一千米是更长的。而另一个班,我给了差不多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在一百米的跑道上来回走了五次,大约用了十五分钟多些,当然有部分同学走得较快,大约都是十八分钟左右就走完了。当我提问同一个问题“你们想想一千米那是有多长呀”,前一个班的小朋友说“应该很长”“应该比一百米长多了”。后一个班的小朋友在我提出问题后,他们的回答是“真是很长”“十分的长”“真是比一百米长多了”“一百米真是太短了”。前面的`班因为只是估计,因此用不肯定的语言去描述,而后一个班因为体验过,所以用了肯定的语言去描述。再对比此单元的测试结果,在一道选择单位填空的题上,“隧道长大约480()”,这题上,前一个班答错的人是比后一个班多的。但在学生实际情况上,前一个班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于后一个班是较丰富的,因而在教学上,我才让后一个班的学生亲身体验。由此说明,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时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能给他们较深的印象。
10、《1千米有多长》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进 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借助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针对这一重点,在设计本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于 是在课前做设计课时,我计划让学生在操场上走一走一百米大约有多少步,步行一百米大约需多长时间,体验一百米大约有多长,从而让学生推理一千米大约有多少 步,步行大约用多长时间,实际生活中从哪到哪大约有一千米。
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我感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
因此,我在本课中分成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比划,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那么如果从学校这里到青泥洼桥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 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第二阶段:在室内进行,让学生代表实际走一走10米的距离,其他同学记录时间,学生代表说一说走完后的感受。为突破重点做好铺垫布置室外实践的主题与任务。
第三阶段:室外体验。体验〈1千米有多长〉。先组内交流,想象出一千米有多长,再实际走完一千米要用多少时间,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同学的感受不错: “因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只有200米,1千米要跑5圈,要我们走5圈。有意思的`是,我们一边走老师让我们一边数数,数一个数大约用一秒。”孩子刚开始还兴 致浓厚,后来就没有耐心了。而且走完一圈还轻松,两圈后有点累,三圈就喘不过气了,走完5圈已筋疲力尽了。这时候他们不由自主的感叹:一千米真长啊!
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
第四阶段: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他们往往停留在有关单位的互化上,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 千米的度量意义,注重了所提供的材料都是真实的。这样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到千米的意义。这些活生生的材料,必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 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为什么有的学生小小年 纪就厌学,是我们的课堂没有感染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这里,我也得到启发,运用新教材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 活的联系,才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1、二年级数学下册《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1分的长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本节课作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时,我让学生一边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一边看钟表上秒针,分针的变化。思考:这段音乐大约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1分钟的长短,而且观察到1分钟在钟面上秒针,分针发生的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学生能根据导学内容,自主预习,以学定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提示学生,从粗细长短来区分。时针又( )又( ),分针又( )又( ),秒针最( )最( ),而且( )针走的最快。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体验1分钟能干的事情。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1、数一数。观察钟面,让学生看着走动的指针、听着秒针走动的滴答声、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体验1秒、2秒、5秒、10秒、60秒的长短。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
2、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能干什么。
(1)组织学生测一分钟脉搏,课前我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脉搏,课上集体体验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汇报时,会发现: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同的。我及时和学生交流:脉搏的1分钟跳动次数是60—100。而且脉搏的跳动随学生年龄、性别、坐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分组体验1分针能干什么?1组学生写自己的名字,统计能写几遍;二组画画,三组读《小鹿的玫瑰花》;四组做口算。并统计自己1分钟能做正确几道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整个活动学生全体参与,深切地感悟到1分的长短,体会到一分钟能干什么。同时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估计1分钟长短。播放萨克斯演奏的《草帽歌》,让学生站起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估计1分钟时间到,坐到座位上。教师采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怎样估计1分钟时间的方法。虽然不能达到人人都估计得很准确,但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1秒、1分钟的概念,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广泛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