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令我感动的教案一等奖
1、这件事令我感动的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真实生动的材料。
3、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查找范文。
四、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指导写法。
教学过程:
一、认真审题:
1、文章的题眼是什么?(感动)
2、感动是什么意思呢?(感动是思想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羡慕。)感动包括“内”和“外”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是引起你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选材:
整体回顾本板块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令人感动。
这次习作,在选材上有严格的限制,不是随意写一件事,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使人感动的材料。如:
1、体育课上,我摔伤了,小明把我送到医务室。
2、妈妈为了使我长得健壮,每天都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有一次。
3、有一件事爸爸错怪了我,他主动向我道歉,真让我感动。
4、我生病了,老师给我补课。
5、某位同学将零用钱、压岁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6、校长或某位老师在雨天给我和同学们打伞。
要切记:不管选择哪些方面的题材,一定要真实,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得胡编、虚构。
三、写作提示:
这次习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使你感动的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这些要写清楚;特别是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让你感动的具体情节,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更要写清楚。
2、写清楚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事情对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想法、表现,这对表现你是怎样受感动的非常重要,也要适当描写。
3、在文中可以稍加议论,表现人物的行为、思想、品质、精神,但千万不可议论过多,影响对事件本身的记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范读优秀作文
2、点评草稿
教学过程:
1、范读优秀作文:
选择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读一读。
2、点评草稿: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文章的优点有哪些,还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
3、进行修改:给自己的文章做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修改草稿;
2、抄写作文。
教学过程:
1、学生修改自己的草稿。
2、老师面批学生习作,对学生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将修改后的草稿抄写在作文本上。
作业设计:在课堂上没有写完的回家完成。
这件事令我感动
1.仔细审题。题眼:感动。
2.选材。亲身经历的事。
3.要求:(1)把经过写具体。
(2)表达真情实感。
2、这件事令我感动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发现身边感动的事,练习选材和细致描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选择习作素材;学习对语句进行细致的描写
教学难点:怎样对语句进行细致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介绍公益广告,引入课题
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则公益广告,它曾经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我们一起来看。想一想这则广告哪里打动了你?”
2.学生听完后回答。注意引导学生:这则广告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表达了我们对父母的感激,表达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孝顺,百善孝为先。
3.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感动。同学们,当你早晨享受着母亲为你做的早餐时,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老师的谆谆教导时,当你和同学快乐的嬉戏时,这一切你是否觉得幸福?一点一滴的小事构成了我们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生活虽然不轰轰烈烈,却凝结着一点一滴的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感动。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来。
4.教师出示习作要求----写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要求:
(1)作文题目自拟。
(2)选择你亲身经历过或者是你耳闻目睹的,曾经深深打动你的一件事写下来。
(3)描写具体,有真情实感。
(二)选材环节
1.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就要着手写作了,第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选材)
2.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自己经历过的或者身边的.哪件事打动了你,用一两句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会儿我们交流。
3.学生交流
4.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热烈,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可是你知道吗,光感动还不行,要想写好一篇作文,是需要很多技巧的,比如选材也有技巧,有的事值得写,有的事写出来却不能打动别人。请大家看大屏幕,谈一谈你觉得哪件事值得写,哪件事不值得写?为什么?
课件出示:看一看,选一选:
1.考试没带橡皮,同学借给我。
2.荒凉的土地上长着几株小草。
3.和同学发生矛盾,好朋友安慰我。
4.放学路上老师叮嘱我们注意安全。
5.公交车上,有小朋友主动给老人让座。
6.下雨了,临窗的同学主动关窗。
7.马路上看到大狗守护着自己被车撞倒的孩子。
8.晚上生病,妈妈背我去医院。
(三)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描写
1.有了好的素材,就能写出好的作文了吗?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写出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比如,很多同学都有一个共性的毛病,写出的文章犹如流水账,没有轻重缓急,详略不得当,虽然选取的素材很感人,写出的文章却不能打动人,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今天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法宝:对语句进行细致的描写。请大家看这个片段:
课件出示:
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去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走了,晚上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终于有一个矮小的人影出现,那便是母亲。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她回家。
2.这个片段你读了有什么感受?(语句很通顺,但是描写不细致,只是把事情说明白了,没有真情实感,流水账似的文章。)
3.如果是你,你准备怎样修改这段文字,使它更生动?
4.课件出示梁晓声的原文:
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比较两段话不同的表达效果,体会细致描写的作用。
5.找出两个学生,大家一起想一想他的文章应该进行哪些细致地描写,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6.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写文章亦是如此。在平时的习作中同学们会常用到细致描写的方法,比如刻画人物,会用到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环境会用到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嘛!在习作中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四)布置学生写提纲
1.(教师配乐启发学生情感)同学们,当我们打开回忆的闸门,感受生活中的感动,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我们要学会感谢,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就像汪国真的诗里写的:
课件出示,教师配乐朗读
2.下面请你们拿起笔来,把你要写的一件感动的事,列一个提纲
课件出示提纲表格,教师说写提纲要求,学生动笔写,教师巡回指导。
3.老师相信你们这些感情细腻的孩子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文章,请把这篇作文写下来。好了,同学们再见!
3、这件事令我感动的教案一等奖
前不久,在北京市东城区22中学举办了一节“唱歌”研究课,任课教师是具有15年教龄的35岁的祝萍老师,授课内容是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即将下课的5分钟,全班同学举起了小蜡烛,随着小提琴演奏的动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全体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以发自肺腑的声音共同唱响这首歌曲,很多老师眼睛里含着激动的泪花,学生举着蜡烛久久不愿离去,大家都沉浸在这幸福、美好的回忆中。
这节课为什么能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和冲动?老师是如何通过唱歌,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又是如何通过唱歌来感受“人间友谊”呢?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1.首先让学生听记歌曲第二声部的旋律,随后唱旋律并通过二声部合唱作发声练习(目的为进入歌曲合唱做准备,同时可以看出由于教师平时的训练,学生的记谱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
2.老师介绍歌曲背景:18世纪苏格兰的一首民歌,歌词由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创作。
3.这首民歌的旋律被一部著名影片《魂断蓝桥》所选用,并在影片中出现5次。(教师播放了一个在舞厅里的音乐片段)
4.了解苏格兰的民俗风情(大屏幕展示图片):威士忌酒、男人穿的红格裙子、风笛、牧羊犬、首府――爱丁堡城等。
5.教师有情感地范唱后,用丰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这部分是教学重点)
●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内涵(如何理解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回忆有关“友情”的往事,得出结论:人间友情最为珍贵。
●感受旋律线条,以级进和小跳为主的音程,使人感到旋律的优美、朴实和抒情,充分表现人们的真情实感。
●教师要求学生经过选择确定歌曲演唱所需要的音色,(训练学生圆润、统一的音色,统一正确的咬字,使全体演唱的声音作到整齐统一。)
●运用口风琴吹奏合唱部分并视唱合唱部分,使全体学生熟悉合唱旋律并感受和声的浓厚感,好似人们浓浓的深情厚谊。
●在此基础上用中、英文演唱。
●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学生自愿演唱。(学生作示范性演唱时,台下的学生发出了发自内心的'掌声)
6.以这首歌为什么流传久远为题,老师播放短片:社会上人们相互关爱的照片,然后播放用DV拍摄的同班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和表现友谊的照片。
7.背景音乐响起小提琴演奏的《友谊地久天长》,全班同学点燃蜡烛高唱这首歌。
本节课的成功表现在四个方面:
1.“情感体验”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用优秀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扉是本节课的初衷。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由浅入深的体验过程,最后达到激动。其中这样几个环节安排是环环紧扣,令人难忘:听影片中出现的一段音乐是那么动听;歌词是由一位农民诗人创作,感觉是那么朴实;训练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歌唱;学生谈谈个人有关“友谊”的回忆;社会中反映友谊、关爱的短片;用DV拍摄的同学的生活短片。本节课的价值体现在: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用优美的音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出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看出教师对“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的理解和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教师对双基的重视。教学中表现在:学生有记谱能力,有二声部视唱能力,有口风琴吹奏能力,演唱过程中根据歌曲的需要训练学生的声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教师重视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在歌曲中学习音乐知识。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保证了在本节课中二声部歌曲的完成。在近几年的教改中,有忽视双基学习的倾向,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双基重要,关键是怎样学,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达到应有的能力。
3.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中,教师给学生搭起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在表现中编创打击乐器伴奏,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二重唱和二声部合唱,并迎来了全体学生发自内心的掌声。
4.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恰当、有效。本节课共有四次多媒体使用:电影《魂断蓝桥》中音乐出现的片段,有关英格兰特征的片段,社会风尚短片和同学生活画面。前两个短片会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音乐产生兴趣,后两个短片将学生的情绪激发至高潮。
实际效果:这节唱歌课给所有学生和听课的教师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4、这件事令我感动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人的事。
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情,营造交际氛围。
1.真情无处不在,感动无处不在。因为感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因为感动,我们对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心怀崇敬;因为感动,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挥之不去;因为感动, 6岁的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其实,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2.同学们也一定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板书:感动的事)
二、拓展思路,丰富交际素材。
1.感动可能是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也可能是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动还可能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微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批评,一回细小的帮助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
2.自己好好回忆,找找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互动交流,引导具体表达
1.同学们,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小组相互说说。说完后互相评议:哪儿说的好,为什么?提醒说的不清楚,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帮助他说清楚。
4.小组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5.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感动能把我们的心融化,感动能催我们奋进,感动让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人奉献了真情,我们也要奉献真情,让他人感动。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一节课时间,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让我们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有什么要求?
(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令人感动)题目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是以写什么为主?(写事)有数量的限制吗?(一件)
(2)从题目上,你认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写具体事情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请读书上的习作要求。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三、强化指导,开阔思路
1.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抽取部分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发展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再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因此,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个提纲:
板书:
一件感人的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3.重点指导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交流赏析,指导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抽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要点:
(1)叙述清楚有条理。
(2)语句通顺连贯。
(3)重点内容是否具体。
2.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认真修改。
3.小组互评互改。
六、布置作业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5、这件事令我感动的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会在生活中寻找可以写作文的材料。
3、会比较正确地感受一件小事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写作材料,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搜集生活中有些不起眼的,但能反映人物思想面貌的、揭示生活道理的写作材料。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明确这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初步懂得怎样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为作文材料。
2、学习参考片段,初步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题目。(1分)
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亲身经历一些事、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一些事,从中受到启发、明白一个道理……如能把这些写下来,那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就要来写一写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出示幻灯片1:这件事----------
(二)理解题意,明确习作要求。(3分)
1、看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1)让学生知道这是半命题作文,先应该把题目补充完整。
(2)明白本次习作要求写的是一件事,是写事的作文。
2、说说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要素中,“事情”又分起因、经过和结果。
3、出示习作要求:要把事情的经过一步一步地写具体。
(三)学会补充题目,明白什么叫感受。(4分)
1、读《参考片断》,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事?作者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题目和作者的态度是否一致呢?
2、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这是一件为同学服务的好事,我乐意帮助,拍手称好。我们可以是从两处看出:一是“我”主动和李洁一起做好事,二是“我”大声喊:“跟我来!”题目概括了我的感受,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四)回忆生活,确定写作题材。(17分)
1、读书上“习作提示1”第1点,想想可写哪些内容?
2、回忆生活,想想哪件事使你感触特别深。
出示以下思考题:(出示幻灯片2)
①你学会了做什么家务、田间劳动、学会了一样什么本领,是怎么学的?遇到了什么困难?
②你家里发生过使你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吗?
③你做过错事吗?有过非常后悔的事吗?
④现在有少数人只顾自己发财,不讲社会公德,损害他人利益,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⑤你一定做过不少好事,哪件事记得最清楚?
3、交流材料:
(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写作材料,每人讲一件事。(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在班上交流。
4、说说对这件事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这种感受,根据对事情的感受,把题目补充完整。
(五)再读“参考片断”,学习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10分)
1、出示“参考片断”,然后填空:
文章经过部分是分这样几步写具体的:先写------------------------------,再写--
-------------------------------,接着写-----------------------------------,最后写“我们”一起动手钉钉子、拉绳、拴木夹。
2、细心回忆你要写的事情的经过,并填空:
我写的是《这件事------------》,我准备这样写事情的经过:先写----------------
----------------------,再写-----------------------------------------,接着写--------------------
-----------------------,最后写-------------------------------------。其中()要写得最详细。
(六)学生按填空内容写重点段。(5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学生开始习作。
2、选取个别学生的作文,评价作文经过部分是否写得具体。
二、教学过程:
(一)继续写重点段——事情的经过。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
(二)讲评重点段:(10分)
1、讨论评议标准:①经过部分是否分步写。②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否写得详细些。
2、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进行集体评议:
①你认为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为什么?
②你认为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该怎样改?
(三)各自修改重点段(5分)
(四)写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5分)
(五)誊抄作文。(课外)
教学随笔:教学时向学生提示了一些思考题,为的是拓宽学生的习作题材,帮助学生顺利地过“选材关”。由于重视了重点段的指导和讲评,学生能较好地分步写好事情的经过。
如何在开头和结尾点题,如何使开头、结尾有新意,不落入俗套,让一些程度好的同学作文水平能上新台阶,教师觉得很有必要探索、研究。
6、《这件事令我感动》一课的教师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个理念,我在设计这次作文教学时始终贯穿一个目标: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内容,站在自己独特的视角,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写作欲望有了,体现在内容丰富上,写的也都是自己的实际生活,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1、课堂教学环节体现的充分,有层次。
本课的设计,力争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同时,在谈话中,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所以,我先创设了一种气氛,让学生进入难忘的生活情景。接着,挖掘学生内心中最深的情感,让他们去抒发,表达。然后,让他们真实地记录。以培养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拓展。最后,通过范文引路让他们在“听”和“赏”中明确文章的具体写法,这样的指导,完全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没有牵强的指导,而完全是在师生的交流,谈话中进行的,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2、及时拓宽学生的思路,相机指导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没有什么现成的文字可以参考,往往受先说同学的影响而千篇一律,因此,我在教学前便鼓励学生进行回忆和搜集,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叙述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思路,在指导中以精为主,使学生在补充、提议中获知写作方法对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3、片断对比与训练,直解难点
崔峦说作文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也不是讲作文知识课;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不能空讲做法,应该是写中悟法,写中用法,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的对比片断,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了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而且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学,而是能够学有所用。因此,在多种写作方法的教学后,我安排了一个片断的练笔,即结合上述的写作手法来展示感动瞬间,可喜的是有的学生能够侧重心理活动进行细描,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读了片断便可感知学生的整个情感基调。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在片断教学上多进行尝试,连断成篇也一定能起到很好的习作效果。
四、课例点评:
纵观这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精心设计。整节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一堂课,通过多元化学习,学生兴趣得到激发,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首先就要让学生乐于动笔。本堂课的教学,教者注意通过语言激励、片断引导等手段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习作训练之中。作文赏文水平也得到培养。
课标提到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这节课中得到了贯彻。整节课教师最大的力气花在了打开学生习作的思路,拓宽学生习作的空间,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想写愿写的愿望上了,为学生写作做好了铺垫。她善于捕捉学生叙述中的细节加以引导,不做拐棍却是好军师。最的亮点则是本课中的片断设计,不仅有一定的阶梯性,先让学生通过对比来了解心理活动的描写是烘托出人物情感,提升情感基调的良方;而且先讲后练,过渡到写片断时,学生已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描写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实现缓步提升。这样做学生愿意打开思维和语言的闸门,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7、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反思
写事文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中的一种重点习作类型,本次我选的是让学生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因为我所上的年级是六年级,所以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培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二是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突出感动的地方,并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其教学重难点是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如何把感爱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体会感动触动心灵学习表达;2。认识感动捕捉生活凝练表述;3。表达感动探究写法打动他;4。书写感动交流品析情感升华。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徐沁烨和妈妈之间深深母女情的视频及生活中感动人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了一切真情、善举、美德都能带来震憾人心的感动。并联系生活,回忆曾经最令自己感动的事,由此打开学生思路;挖掘教材资源,指导写法;最后学生独立试写,把“写”落到实处,并进行片断交流,教师提出习作完善要求。
在课堂上,看学生的表现,感觉已经调动起了学生对感动这一不言而喻的情愫,但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还很多,教学的许多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推敲改进:1、我设计引导孩子们说你看过的`电视中、书籍中、学过的课文中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中,哪件事让你感动时,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看似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注意积累类似的材料或是羞于表达令自己感动的事(我知道学生肯定会说)。这时,我应该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尽量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再指名在班上交流,也许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心里的那一份感动,使本次习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我心抒我情”;2、时间安排还不够妥当。由于时间关系,只展示了两个学生的习作片段,如果多展示几个学生的片段,就可以给全班同学做个示范,也让听课者看到成功的案例;3、习作片段点评时,应该根据习作要求进行,看看习作是否达到要求,如何修改才能达到要求。这样学生就能改得有的放矢,真正达到把写落到实处。
8、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真实生动的材料;
2、指导学生在叙事表达中抒发真情实感;
3、指导学生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把事情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找好写作角度,突出感动二字,引起读者共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电教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师:通过对话交流,让学生明白上课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的好习惯。
二:图片引入,激发情感。
师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我们热爱生活,生活也给了我们许多感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
播放广告《帮妈妈洗脚》图。
师: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被什么感动拉?
生:江板 交流
师:这个小男孩儿的孝顺之心多让人感动呀?难道没有让我们在坐的每一们深受感动吗?
大家齐读一遍,在小声读一遍,心中在默念一遍。
出示幻灯片:感动的含义。
感动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当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或者大家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场面,你会产生的一冲动。
学生读、体会感动的含义。
师:出示一根牙签,给同学们带来的一个故事。
出示幻灯片:《一根牙签的感动》
师:1、同学们读故事,什么事让中国人感动?
2、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3、作者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的?
4你被德国人的什么感动了?
学生交流记板
三:讲述感动学生自己的故事
师:多有爱心的德国人呀!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感动着,在家里、学校、路上、同学之间、亲人之间、陌生人之间……说说你的感动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记板 交流令自己感动的故事。
师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路:书上 电视上 报纸上等。
师:是呀感动就在我们身边,请看看这几幅图片。
出示3—4幅感人图片。
师:多感人的.场景呀!同学们,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事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许多微不足道的事却反映了人性的善与美。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笔把那感人的故事叙述出来。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读题:
四:明确题目要求:
师:今天这篇习作,应该如何才能把文章写成功呢?
学生:讨论 交流。
师在学生记板的基础上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1、选材感人;
2、内容具体:
3、感情真挚:
4、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写。
教学反思:
1、习作最重要的就是有素材,在这次习作指导中,我重在打开学生思路,提供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
2、这次习作重在突出“感动动”,也就是重在写真情实感,现在学生喜欢说假话套话。在这次习作指导中,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抒发情感的机会。
9、最为感动的一件事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近师长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列出父母让你最为感动的一件事。
上周学校七八年级去青少年实践基地进行了三天两晚的实践活动,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由此我引出了这个话题:每个人的一生可以有许多选择,唯一不能选择的是父母,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付出了很多,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你的记忆中,列出让你最为感动的一件事。孩子们开始在便签纸上“搜素”脑海中的记忆,五分钟左右后我收上来统计,我开玩笑说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类:一是雨中情(雨中送伞),一是生病情(生病上医院),一是礼物情(圣诞节生日礼物)。孩子们回答我说“这是套路”,“语文作文都是这样写的。”课后我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了什么?真情实感去了哪里?孩子们们纯真的情感去了哪里?
10、五年级下册《他们让我感动》教学反思
我们振太乡中心完小五年级组四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计划中,对“他们让我感动”这一单元作出了反思,达成以下共识。
一、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事迹。《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二、要入境入情地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炼、干脆,而且文章的结尾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三、把握好其间散文、小说的特点。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小说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的安排方面的特点。
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尽量领悟文本精神、体会思想感情,并且要学以致用,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以利于学生在活学活用中达成三维目标。如“为长辈洗脚、剪指甲、过生日”,扩大阅读量,并把感动的事讲述给别人听,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劳动的果实,一是培养记忆能力,锻炼口才;二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炼制自己的高尚情操;三是引导学生把感动自己的事情,倾诉于笔尖写下来,写下自己心里的感动,写下学习后的墨迹芳香,也写下文本的主题思想,整合一出由文本到人本再到写本的成长历程。
11、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发生在我家里的事》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应该体现从教材走向生活。《发生在我家里的事》这一课正是基于此的一种教学实践。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节俭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与作用,懂得节俭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让学生观看《洗手》、《打包》两段录相。看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看法,并适时给予评价,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区分什么样的行为是节俭,什么样的行为是浪费。
二、联系实际,实话实说
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三个故事,联系实际想到自己家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然后通过小记者采访,让学生发现一些源于生活的节俭与浪费现象。
三、课前调查汇报
构建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到社会去调查,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进一步加以整理。课上各小组采用照片、幻灯片、录像、实物展示、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汇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节俭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节俭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一代应该继承的。
四、反思自己,指导生活
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联系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资源与人口矛盾日渐突出等国情,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思考节俭的意义,并且把这个传统美德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节俭转化为自觉、持久的行为习惯。
通过本节课“从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所学对自己的意义:以节俭为荣,以挥霍为耻。
12、不做危险的事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不断变化,交通、燃气、家用电器等设施越来越多,各种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也不断涌现,由于幼儿喜欢探索周围的新奇事物,加之判断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及应变能力较弱,容易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又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赖,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很差,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就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由于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有许多事情需要老师随时提醒。因此,作为老师,就应该做个细心人,时时刻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提醒孩子“不做危险的`事”,更要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方法来远离危险,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创设情境,水到渠成。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三只猴子》的视频,充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了解在床上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初步认识“不做危险的事”,为下面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帮助幼儿认识禁止和注意标志的时候,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一些常见的标志,提炼、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回忆身边需要注意的危险物品和禁止做的危险事情,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操作性强,参与率高。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地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教师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所以在幼儿安全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实践,掌握一定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例如,在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物品和需要注意的事情时,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带领幼儿参观小猴子家的厨房,让幼儿找出厨房中的危险物品和注意的事情,以此为突破口,然后让幼儿自主选择参观其他房间,找出危险的物品和注意的事情,并让幼儿用禁止标志和注意标志贴上,幼儿参与的兴趣非常浓厚,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在教学巩固环节,幼儿通过练习操作题卡,进一步掌握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我们不能做。进而明确“不做危险的事”,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