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案一等奖
1、《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案一等奖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案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3、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等,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教学难点: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演讲会场的布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阅读讨论:课本内容,明确爱国主义的有关内容。
2、小组合作: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确定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写出具体的安排表。
3、调查采访: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并主动联系、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
4、生动表述: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
5、选出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演讲会的主持人,并做好主持演讲的准备工作。
二、口语训练:
演讲爱国主义诗歌.
三、导学读标:
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四、释疑解难:
针对疑惑,提出解决方法。
五、精读探究:
1、创设情境,点燃热情
电视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片断,营造演讲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演讲竞赛,学生点评
演讲要求:脱稿,重点介绍当地爱国人士的事迹;
点评要求:从选材内容、个人的感悟、演讲技巧等方面综合评价
六、拓展延伸:
1、成果展示:以展览会的形式,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交流演讲稿。
2、反思感悟:联系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通讯报道:就这次活动情况,写一篇小通讯,在媒体上报道。
七、达标检测:
写一份小报告。
板书设计: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活动准备:制定计划---采访某人----了解背景
活动过程:听取报告---收集资料----访问人员---同学交流
活动小结:整理记录---专题汇报----写小通讯
教学后记:
2、《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3、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等,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教学难点: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演讲会场的布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阅读讨论:课本内容,明确爱国主义的`有关内容。
2、小组合作: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确定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写出具体的安排表。
3、调查采访: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并主动联系、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
4、生动表述: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
5、选出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演讲会的主持人,并做好主持演讲的准备工作。
二、口语训练:
演讲爱国主义诗歌.
三、导学读标:
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四、释疑解难:
针对疑惑,提出解决方法。
五、精读探究:
1、创设情境,点燃热情
电视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片断,营造演讲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演讲竞赛,学生点评
演讲要求:脱稿,重点介绍当地爱国人士的事迹;
点评要求:从选材内容、个人的感悟、演讲技巧等方面综合评价
六、拓展延伸:
1、成果展示:以展览会的形式,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交流演讲稿。
2、反思感悟:联系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通讯报道:就这次活动情况,写一篇小通讯,在媒体上报道。
七、达标检测:
写一份小报告。
3、《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3、通过实践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等,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教学难点: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演讲会场的布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阅读讨论:课本内容,明确爱国主义的有关内容。
2、小组合作: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计划”,确定小组教学的时间、地点、主题、写出具体的安排表。
3、调查采访: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并主动联系、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
4、生动表述: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
5、选出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演讲会的主持人,并做好主持演讲的准备工作。
二、口语训练:
演讲爱国主义诗歌.
三、导学读标:
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通过实践教学,逐步培养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四、释疑解难:
针对疑惑,提出解决方法。
五、精读探究:
1、创设情境,点燃热情
电视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片断,营造演讲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演讲竞赛,学生点评
演讲要求:脱稿,重点介绍当地爱国人士的事迹;
点评要求:从选材内容、个人的感悟、演讲技巧等方面综合评价
六、拓展延伸:
1、成果展示:以展览会的形式,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交流演讲稿。
2、反思感悟:联系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通讯报道:就这次教学情况,写一篇小通讯,在媒体上报道。
七、达标检测:
写一份小报告。
4、《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雄壮有力的声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了解《国歌》的词曲作者、国歌的全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三年级接触练习指挥)
3、复习巩固五线谱、简谱。
教学过程:
1、导入:考一考
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我们的国歌是什么?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国家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都会集结很多市民,他们都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2、国歌探秘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那么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曲作者是谁吗?是什么力量是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时期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是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1)重音记号“>”“中华民族”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用带和不带记号来进行演唱对比,体会歌词及重音作用。
2)对比演唱
有这样一句歌词:“起来,起来,起来”。这是一种上行的用法,从较低音极进行至较高音极叫上行。为什么聂耳在这里运用上行手法?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感受。
3)唱一唱
在了解了歌曲的意境后,现在我们用平稳的进行曲速度,饱满激昂的热情,以及强弱分明的节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4)一起来打
3、小结
同学们,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是国家的灵魂。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
5、《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地点:二年级教室
二、教学目的: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把爱国这句口号落实到行动中来。
三、教学过程:
(一)队仪式:(中队长)
1、全体起立,立正。
2、各小队清点人数。
3、唱队歌。
4、全体坐下,请主持人上场。
(二)宣布队会开始
主持男: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
主持女: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
主持男: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主持女:我们的祖国人杰地灵。
主持合:我们爱您,我亲爱的祖国!二八班“爱祖国立大志”
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四、主题内容:
(一)知识竞赛
(投影演示祖国版图)
主持男:大家请看,这傲立在世界东方的雄鸡就是我们的的版图。
主持女:小朋友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祖国吗?下面就要考考大家了。
(二)介绍祖国名胜
主持男:看来,这些知识都难不倒我们同学。
主持女:那就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祖国吧。
(部分同学准备祖国风景名胜的图片和介绍)
(三)诗朗诵
主持男: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更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下面我们一起去领略领略祖国的风光吧!(欣赏风景片)
主持女:多么美丽的祖国啊!
主持男:我们为身为人而感到自豪。请听孔祥玉等同学带来的诗朗诵《我爱你》。
主持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新可真是来之不易呀!
主持男:请欣赏王颖带来的故事《小叛徒》。
(四)畅谈祖国的高科技发展
主持女:历史的烽烟已经散去!
主持男:现在,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
主持男:未来的祖国会更加富强!
主持男:我们——21世纪的主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主持女:我们要从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主持男: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主持女:下面请各小组把搜集到的科技资料汇报一下。
(五)谈理想,报祖国
主持男: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科技一天天高速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报效我们的祖国,建设我们的祖国。
主持女:我们还小,这是不是与我们没有关系呢?(齐说:不是!)
主持男:我们应该从小立下大志,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我们的祖国。
主持女:听听同学们的理想吧。
(生谈理想)
主持女: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主持男:掌声有请李烁、蔡秋阳带来的小品《20年后的我》。
(六)歌舞《娃哈哈》
主持男:现在,祖国正蓬勃发展。
主持女:我们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主持男: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主持女:请欣赏歌舞表演《娃哈哈》。
主持男:是啊!我们的生活多愉快呀!
主持女:那就让我们摇起快乐的小船吧!
主持男:请欣赏英语歌曲《rowrowrowyourboat》
主持男:我们赞美祖国悠久的历史。
主持女:我们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主持男:我们感谢祖国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主持女:我们更要立下大志,长大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最后让我们齐唱《种太阳》。
(生齐唱)
主持男女:二年一班班“爱祖国立大志”主题中队会到此结束。
6、《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这是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文章叙述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情节曲折,故事生动,要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孩子非常需要钱但却又把钱扔掉的原因,从而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从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读懂读通课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融入到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通过自己的感悟受到教育。课堂上,我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学,在读中教,通过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为了避免老师生硬枯燥乏味的“唱主角”,我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抓住“意大利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让生回到文本中,与文本对话,在初步对话完之后,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再集中反馈。师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相机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衣衫褴褛”“大义凛然”“扔”“砸”等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意大利少年捡钱和扔钱的句子,同学生一起再次走入文本,体味其中的感情。让感情得以升华,又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三方面的充分对话。
7、《一次爱的风波》活动教学反思
一天,区角活动时,菲菲突然大声的说:“你为什么追我?”顺着喊声望去,只见小星撅着小嘴,瞪着菲菲,小脸蛋儿通红通红的,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我笑着问:“怎么啦?”菲菲飞快地跑到我跟前,说:“老师,小星他一直追我,还说他喜欢我!”我平静地走到小星面前,轻轻地亲了一下他的小脸蛋儿,说:“小星,告诉老师,怎么啦?”小星很难为情地说:“菲菲跳舞很好看,我喜欢她。所以就想亲她。上次我在电视里看见喜欢别人就去亲她了”顿时,我什么都明白了。我弯下腰,拍了拍小星的肩膀,说:“小星,你没错。你可以喜欢每一位小朋友。”然后,我直起腰,对全班孩子说:“我们都是好朋友,都应该相亲相爱。小星亲菲菲是表示友好。老师非常爱你们,所以老师经常亲你们。你们不是也很爱老师,很喜欢亲老师吗?对不对?”大家齐声说:“对!”这会儿,菲菲的脸色已经多云转晴了。我没有批评小星,反而表扬了他,小星和小朋友真友好,下次你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他好吗?小星点点头笑了。一次“不好行为”就这样被化解了。
分析:
1、原来,小星看见菲菲的辫子好看,被辫子所吸引,才惹出了“拉扯辫子”的风波。认为菲菲很能干,亲了菲菲,若出了“追人”的风波。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就是小星平时总喜欢以拳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当他碰到任何事情,不善于用语言来交流、来述说,因此,有时本来虽无恶意,但由于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而用手脚代替,就会引起同伴的误解,以为小星又在打人了。
2、由于孩子的模仿性强,在他们心中认为"喜欢"就可以像电视上那样表达。其实还可以有很多的办法。于是我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讨论:如果你喜欢别人,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呢?为什么?很快,孩子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可以一起玩玩具,有的说送他礼物,有的说跟他做好朋友,还有的说跟他抱一抱等等。孩子们知道原来可以用这么多方法来表示喜欢别人。
采取的措施:
1、碰到类似的情况,给予小星向同伴解释的机会,让同伴了解他的想法,得以同伴的原谅。
2、鼓励小星改用语言表达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交往,学会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8、《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反思篇一
在网上看到了于漪老师关于《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于是照搬照抄地上了两个课时。
就这个教学设计来看,于漪老师的课显然是成功的。分小步骤提问,既有学生的讨论,也有老师独到的见解;既重基础知识,又重文本解读。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个教学设计无疑是典范。
但是,即使是名师的教学设计,那也只是适合她自己的风格,满足她自己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可以参考,却不能复制。
现在,网上的教案很多,良莠不齐,而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就要以一个“拿来主义者”的身份,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吸收,设计出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满足自己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反思篇二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一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情况往往是老师津津乐道,学生莫测高深,课堂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每次讲授鲁迅的文章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每次检查预习情况都发现预习结果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作品他们读不懂,根本不知道文章讲了些什么,要表现什么。这次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为什么我们如此推崇的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学生会敬而远之,甚至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负担呢?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鲁迅的一部分文章,为了在民国的时候能发表,为了过审稿关,有时只能用比较隐晦的笔调去写;
第二:学生对鲁迅所处时期的一些历史情况不了解;
第三:学生不懂得站在作者的时代去审视作品,而是以今天的身份、今天的社会环境去阅读作品,试想一下,以今天的和平、富裕、民主、自由去理解鲁迅时代的混乱、专权、贫困,这是学生无法想像的`,这也是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内心和写作目的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我觉得,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时代背景比较特殊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走进那篇文章所处的社会,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作品所处的时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地去找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况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民情民风,以利于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二: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其人。
三:上课时,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该时代和该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四:讲课时,教师要把文章和时代背景、作者其人联系起来,讲清楚“文”与“人”的关系。
五:老师可整理各个时代的最典型的特点,以利于让学生对照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来对号入座。
六:老师可找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家进行评析,让学生对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家略知一二。
总之,让学生自主、自觉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9、《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最近上课讲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以下是我对这次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于核心价值的突破我将《拿来主义》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与深层意味”上,对于“形象化表达”,采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进行突破,也就是让学生找到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后,将它们还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说法,再与原来的形象化的说法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的首创,我是从郑桂华老师教《呐喊自序》中得到启发,“拿来”而已对于“深层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赏析、自主赏析、和质疑解疑三个方法来完成以“语言”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语言”上,从“为文”探讨“为人”,提倡“语言是胸怀与智慧的表现”!
二、强调生活性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思考——阅读——辩论三部曲,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的都是为语文学习引进活水,让学习与生活接轨,让“课本只是例子”
三、强调预设与生成过分强调预设,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会禁锢了课堂,禁锢了思维在设计中我为学生的生成留出了时间与空间,如探究“删去第2段与第5段可不可以”,对“大宅子”等比喻论证的创新,还有对富有意味的语句的赏析与质疑,为课堂创造“可以预设的精彩”
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方向远比方法重要,但是,方法的指导决不可忽视“思路解析法”是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的总结,是完全“原创”的我采用的是“演绎法”而非“归纳法”,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他们提示了一个思考与总结的范本
人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我反省一下,我的设计是针对自己学生的水平设计的,不知能不能给别人以借鉴?还有用三个“?”结构课堂的思路虽然清晰,但是否让人觉得有点繁琐呢?
10、《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在这学期“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选择教授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在我近八年的教学历程中,这是第三次教授这篇文章,感受与前两次截然不同,仍有很多反思和收获,下面总结如下:
1、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确
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针对对鲁迅了解较少或较浅的高中生,我们不能把有关《拿来主义》的什么都灌给他们。所以,本课我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是为何而写的,从《拿来主义》中我们要学到什么——正确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为了巩固这一人文性的目标,我还用了两个材料来加深学生对现今外来事物的认识,最终达到“洋为中用、他为我用、古为今用”的目标。当然其中穿插了议论文或杂文常用的论证方法,重点又讲解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明确。就算一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但只要是学生真的懂得了该问题,那这堂课的收获也比教师定很多目标然后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好,因为学生起码学到了一个本领。
2、 用问题带动学生动手动脑
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就把类似“本文中心思想是什么?”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只会让他们对鲁迅的文章更烦躁,更害怕。我们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达到教学目标,由简单到困难,但是只要学生的动手动脑积极性一出来,那师生都会受益匪浅。如学生预习时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读文章,这样提高了阅读效率,节省了课堂时间,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上围绕议论文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步骤讲解分析文章,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我在教授比喻方法的时候,让学生鉴赏比喻的妙处,告诉学生比喻该怎么用,并且当堂训练,效果还是很好的。
3、用课外延伸提起学生兴趣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学生讨论很热烈,下笔也很迅速。学生当中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如外国节日的泛滥、大街上充斥着太多外国尤其是美国的产品,如可口可乐、肯德鸡、卖当劳等,活跃了课堂氛围,更加深了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