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语文教案一等奖

2023-06-28 13:55:09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语文教案一等奖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语文教案一等奖

1、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语文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懒洋洋”、“威武”、“盛开”等词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述。

  4、了解并列段式和“总分总”的段式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找出“总分总”段落的中心句。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

  师生交流:同学们,“五一”节快到了,你们想和爸爸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1、生自由说

  2、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那儿是个很富饶的地方,(板书:富饶的)指生说说“富饶”的意思,

  3、师简介在西沙群岛所见,激发学生兴趣。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录像,欣赏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看后说说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读一读,随机正音。

  (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三、学习第3段

  情境导入:根据咱们的游程安排,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神奇的海底世界。

  1、自由读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 )、( )、( )。

  3、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填空:(课件出示)

  海底有( )的珊瑚、( )的海参、( )的大龙虾、( )的鱼。

  5、具体了解海底的物产。

  (1)珊瑚

  (2)海参:

  (3)大龙虾:

  (4)鱼:

  7、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师: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有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______。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______。各种各样的鱼,多得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

  8、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9、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介绍时,你可以看着课文说,也可以看着刚才老师在海底拍摄的录像说,当然,如果你在海底游览时,看得特别认真,仔细的,已经把自己所看到记在脑海中了,你完全可以凭着记忆说。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块领略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优美风光和丰富物产,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明天,我们还将去领略五光十色的海水,去沙滩上捡贝壳,到海岛上认识各种海鸟。好了,今天的游程就到此结束。

  五、作业:(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把你在今天的游览过程当中所学到的新知识,见到的新事物按要求写一写)

2、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语文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本课多音字比较多,要注意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huá”,不要读成“huà”。

  “必将”的“将”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jiāng”,不要读成“jiàng”。

  “有趣”的“趣”应读作“qù”,不要读成“qū”。

  “瑰丽”的“瑰”应读作“guì”,不要读成“guī”。

  也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刺”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没有一横,不要写成“束”。

  “饶”是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趣”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

  4.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

  拣()积()义()划()

  捡()集()意()画()

  防()哨()饶()料()

  纺()稍()浇()科()

  (三)理解词义: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以“饶”字为例。“饶”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富饶”。教师引导学生把“饶”字作为带点字,查字典选择字义。“饶”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富足、多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学生便可从中悟出富饶的意思是形容物产很多很丰富。

  (2)小结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课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课文中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五光十色——色彩繁多,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介绍西沙群岛。

  1.介绍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南330公里。有宣德、永乐两岛群和其他岛礁。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东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鸟粪、海参、海龟等。每到鱼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观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1~6自然段,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进而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出示地图。

  (1)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西沙群岛,弄清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讨论什么是“海防前哨”?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哨”是巡逻、侦察、警戒防守的岗位。西沙群岛地处祖国的最南端,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地位,所以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3.指名回答。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色、青色、绿色、淡绿色、杏黄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也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4.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教师借助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意。让学生从中体会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

  5.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

  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三句话之间的关系。第1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3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6.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训练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话。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7.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初步学习第2自然段的?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从中掌握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首先要知道本段有几句话?然后要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接着要弄清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最后要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归纳起来应做到四知道:

  一知道有几句

  二知道句意

  三知道怎样写

  四知道句间联系。

  8.用学法。

  让学生用归纳出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

  2.教师用提问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

  学生答:(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

  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经过思考讨论,要让学生从中懂得这三句话是并列关系,“像绽开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形象地介绍了珊瑚的外形特点。“蠕动”、“划过来、划过去”准确地写出了海参和大龙虾的动态,再用“懒洋洋”和“威武”分别加以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句子显得生动而逼真。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用“‖”给本段分为三层。

  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2.课堂讨论:

  本段的三层意思是怎样划分的?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要理解这段话,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本段的结构。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三层,第1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3、4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2)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3)________鱼多得________。

  (4)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__。

  4.让学生借助填空练习,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介绍的是什么?

  这段话共有两句。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写贝壳数量多得“拣不完”,形状“千奇百怪”。写海龟多得“成群”,样子“庞大”、“有趣”,把它“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3.练习朗读。

  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的方式进行,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

3、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语文教案一等奖

  《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3、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4、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5、从读到写,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将一个画面或场面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熟悉把握课文脉络的方法,掌握抓关键词语阅读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用“有的……有的……”句式把事物说具体。

  教学方法

  教法:

  本时以欣赏和朗读为主,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学法:

  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文学习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体悟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朗读品悟法:朗读是学习课文内容和课文语言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通过多形式和多层面的读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

  教学流程简介:

  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课时的大致安排如下:第一步,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感受祖国壮丽山河,引发学生的骄傲自豪之情。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二步,反馈自主学习的预习情况,词语正音,对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读通课文。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在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小组内交流,全班分享阅读感悟,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第四步,填空编写导游词,介绍西沙群岛,正当小导游。第五步,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也就是从读到写,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将一个画面或场面写具体、写生动。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预习生字词语;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4、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5、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原ppt38页教学过程后加具体的教学流程,像讲课一样的课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词语】“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进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链接海水的不同颜色图片,缀课文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海水变化原因语句加图片讲解图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瑰丽无比

  出示查字典的解释:瑰丽:异常美丽、风姿奇丽、辉煌;瑰丽无比就是非常美丽,无与伦比。

  文中写什么如此美丽?回到文中,朗读并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注重学生的语用训练

  各种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四)、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五)、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目的: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第二课时:

  从读学写:围绕一句话,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将一个画面或场面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背景

  三年级小学生在围绕一句话,介绍“某一场景或者画面中几种事物不同情形”的时候,往往不善于区分各自的不同,写的时候也往往不能够恰当地把几种不同情形罗列出来。

  结合本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片段学习,学习围绕一句话,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来具体介绍画面或者场景中许多事物的不同情形或者特点。

  作者在这里多次用“有的”表现了画面上事物的不同特点,对前面的概括作出具体解释。

  教学设计: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谈。

  今天,我们要研究这一课中的几段话,看看我们能不能有新的收获?

  (二)、研究共性,发现两段话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师出示两段话:大家再读读这两段话,看看这两个片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富饶的西沙群岛》写海底的岩石各种各样部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富饶的西沙群岛》写鱼各种各样、多的数不清的部分: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思考、交流。

  全班交流要点:

  1、围绕着一个意思写的,都用了“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

  2、每段中“有的……有的……”都是具体的描写;

  两个片段中,作者用“有的……有的……”介绍画面的时候,前面或后面都有一句话,“有的……有的……”与前面或后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

  解释,“有的……有的……”是对前面或后面的句子的具体的解释。

  比如:各种各样,后面的“有的'……有的……”写珊瑚的各种姿态,就是解释珊瑚的各种各样;先概括说,再具体解释。

  比如:先写“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后面的“有的……有的……”写不同的样子,就是解释鱼的“多”“好看”的,再概括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先概括说,再具体解释,再概括说。

  3、都是介绍某一画面中的的多个事物的不同的形态;

  4.“有的……有的……”的句子的个数,都是多个,两句、三句或三句以上。

  (三)比较阅读,体会这种句式的表达效果,这样写好吗?

  师:作者为了表现在西沙群岛珊瑚和鱼的形态各异,都使用了“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这样写好吗?这样表达效果怎样呢?

  生表达。怎么体味表达效果好不好呢?我们可以采用“去掉这些句子,放到原文中,体会表达效果。”的方法。

  1、去掉这些句子,放到原文中,体会表达效果。

  师:要想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的办法就就是去掉这些句子,再到文中去体会表达效果。

  师出示一: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出示二: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请一生读,其余学生去体味;

  再请一生读,让其余学生闭上眼睛去感悟、想象,交流体会。

  师小结:从“有的……有的……”这些句子可以真切地表现出海底的鱼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和海底的珊瑚的不同形态,这样写非常生动,如果去掉就没法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2、与“有……有……”对比,体会表达效果。

  师出示《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相关段落:大家体会一下,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一样吗?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

  在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①生闭上眼睛去感悟、想象,交流体会

  师:第一句只能体会到小学生多和小学生的民族多,不能表现当时的场面怎样;而第二句却可以想象出当时热闹的场面。所以,“有……有…”和“有的……有的……”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只是想表达“很多”这层意思,就可以用“有……有…”这样的句式来列举;但如果我们想把当时的场面介绍给大家,就要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描述。

  (四)、师适时指导、点拨,总结、提炼方法

  师:为了将我们看到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或场面介绍得具体、生动,我们也可以学习两位作者的写作方法,也可以使用“有的……有的……”来具体描述、介绍。那么,在具体使用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先介绍一下这个画面或者场景给人的总体印象。

  2、再用“有的……有的……”来具体描述一个个具体的场面或画面。

  3、“有的”后面,他们的形态、表现,有什么区别,要把各自的特点写清楚。

  写作技巧:一个场景或者一个画面中有多个人物或事物的时候,要细致观察比较,看看他们的形态、表现,有什么区别;介绍的时候,要抓住各自的特点。

  (五)、课堂小练笔:改写《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的相关段落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练习一一改写《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的这几句话,假如我们不仅想列举小学生和小学生的民族多,而且想把同学们上学的场面描述出来,我们该怎样介绍呢?那就是使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进行描述。

  1、首先,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这段话,想象一下,同学们上学的场面,并用一个词语概括总体感受。

  2、你们能看到那些具体的场面或画面吗?谁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

  3、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4、全班交流一一读自己的作品

  四、评价环节

  学后练习,课后作业

  让学生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用上“有的……有的……”,写一写课下同学们的活动,介绍完了各种活动类型后,再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同学们活动的特点。

  1、带着方法先说一说

  (1)先介绍这个画面或者场景给人的总体印象;

  (2)再用“有的……有的……”来逐一介绍各自的不同;

  3)“有的”后面写出同学们的形态、表现,有什么区别,要把各自的特点写清楚。

  2、依据方法评一评

  (1)先介绍这个画面或者场景给人的总体印象;

  (2)再用“有的……有的……”来逐一介绍各自的不同;

  (3)“有的”后面写出同学们的形态、表现,有什么区别,要把各自的特点写清楚。

  3、带着方法写一写

  (1)先介绍这个画面或者场景给人的总体印象;

  (2)再用“有的……有的……”来逐一介绍各自的不同;

  (3)“有的”后面写出同学们的形态、表现,有们什么区别,要把各自的特点写清楚。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风景优美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物产丰富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的天下

  立秋已过,已是金秋时节,金秋,何其宝贵啊!在秋的胸怀里:花,灿啦!果,实啦!庄稼,熟啦!这些,都在秋的一瞬,仿佛成长起来的青年,坚定,笃实,成熟。在城市、在农村、在大山的每个角落,总能找寻到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希望我们因携手名师大讲堂而更加熠熠生辉,希望我们用智慧和汗水辛勤浇灌的花朵,红的,黄的,紫的,给城市、给农村、给大山披上镶嵌着一颗颗璀璨珠玑的外衣,给人活力,给人快乐,也给人温馨。

4、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语文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

  2、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懒洋洋、威武、盛开等词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述。

  4、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能给用总分总句序写的段落划出写出主要意思的句子。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

  师生交流:同学们,五一节快到了,你们想和爸爸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1、生自由说

  2、师:今天,董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那儿是个很富饶的地方,(板书:富饶的)指生说说富饶的意思,

  3、师简介在西沙群岛所见,激发学生兴趣。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录像,欣赏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看后说说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读一读,随机正音。

  (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三、学习第3段

  情境导入

  :根据咱们的游程安排,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神奇的海底世界。

  1、找一找,课文哪一段是写海底的物产的。

  2、自由读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3、指生回答。

  4、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填空:(课件出示)

  海底有()的珊瑚、()的海参、()的大龙虾、()的鱼。

  5、指生回答。

  6、具体了解海底的物产。

  (1)珊瑚

  ①、找出文中描写珊瑚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A、生长地点:岩石上

  B、颜色多:各种颜色。拓展:把颜色多说具体:有()、有()

  C、形状多:有的像,有的像

  明确这句话用比喻的方法写的,把珊瑚比作盛开的花朵、美丽的鹿角,理解盛开。(点击珊瑚两字,出现形如盛开的花朵,美丽的鹿角的珊瑚图片)

  D、珊瑚的颜色多、形状多,我们可用哪个词来说,更为恰当?(各种各样)

  C、齐读句子:这些各种各样的珊瑚是那样的美丽,让人百看不厌,现在我们一起把描写珊瑚的句子再读一读。

  (2)海参:

  看图片,理解懒洋洋,了解海参的活动方式:蠕动。

  (3)大龙虾:

  威武的大龙虾又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读读写大龙虾的句子,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动作把大龙虾的样子表示出来。(自由准备)

  指两生上台表演,结合动作并看图,掌握威武的音形义。

  (4)鱼:

  ①课件出示,看后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鱼多)

  ②(课件出示句子)读课文中写鱼的`句子,思考,主要写出了鱼的什么很多?(数量、品种)

  ③从哪看出鱼的数量多及种类多?(一群群、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有的有的有的)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一句主要写出了鱼的哪些特点?(形状、颜色)

  ④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⑤齐读。

  过渡:海底还有很多鱼。

  (课件出示几种鱼的画面)

  ⑥说话训练:请生根据画面或联系生活中所见过的,向大家介绍一种或几种你喜欢的鱼,像课文中一样,说出它的特点。

  (指生说,师生评议)

  7、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师: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有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______。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______。各种各样的鱼,多得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

  8、明确并列段式。

  指着板书说: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9、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董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介绍时,你可以看着课文说,也可以看着刚才老师在海底拍摄的录像说,当然,如果你在海底游览时,看得特别认真,仔细的,已经把自己所看到记在脑海中了,你完全可以凭着记忆说。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块领略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优美风光和丰富物产,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明天,我们还将去领略五光十色的海水,去沙滩上捡贝壳,到海岛上认识各种海鸟。好了,今天的游程就到此结束。

  六、作业:(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把你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知识,见到的新事物按要求写一写)

5、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语文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自学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本课多音字比较多,要注意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huá,不要读成huà。

  必将的将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jiāng,不要读成jiàng。

  有趣的趣应读作qù,不要读成qū。

  瑰丽的瑰应读作guì,不要读成guī。

  也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刺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没有一横,不要写成束。

  饶是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趣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

  4.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

  拣( ) 积( ) 义( ) 划( )

  捡( ) 集( ) 意( ) 画( )

  防( ) 哨( ) 饶( ) 料( )

  纺( ) 稍( ) 浇( ) 科( )

  (三)理解词义: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以饶字为例。饶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富饶。教师引导学生把饶字作为带点字,选择字义。饶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富足、多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学生便可从中悟出富饶的意思是形容物产很多很丰富。

  (2)小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课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课文中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五光十色色彩繁多,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介绍西沙群岛。

  1.介绍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南330公里。有宣德、永乐两岛群和其他岛礁。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东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鸟粪、海参、海龟等。每到鱼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观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1~6自然段,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进而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出示地图。

  (1)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西沙群岛,弄清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讨论什么是海防前哨?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哨是巡逻、侦察、警戒防守的岗位。西沙群岛地处祖国的最南端,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地位,所以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3.指名回答。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色、青色、绿色、淡绿色、杏黄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也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4.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教师借助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意。让学生从中体会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

  5.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

  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三句话之间的关系。第1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3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6.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训练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话。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7.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初步学习第2自然段的?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从中掌握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首先要知道本段有几句话?然后要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接着要弄清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最后要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归纳起来应做到四知道:

  一 知道有几句

  二 知道句意

  三 知道怎样写

  四 知道句间联系。

  8.用学法。

  让学生用归纳出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

  2.教师用提问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

  学生答:(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

  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经过思考讨论,要让学生从中懂得这三句话是并列关系,像绽开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形象地介绍了珊瑚的外形特点。蠕动、划过来、划过去准确地写出了海参和大龙虾的动态,再用懒洋洋和威武分别加以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句子显得生动而逼真。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用‖给本段分为三层。

  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2.课堂讨论:

  本段的三层意思是怎样划分的?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要理解这段话,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本段的结构。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三层,第1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3、4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2)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3)________鱼多得________。

  (4)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__。

  4.让学生借助填空练习,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介绍的是什么?

  这段话共有两句。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写贝壳数量多得拣不完,形状千奇百怪。写海龟多得成群,样子庞大、有趣,把它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3.练习朗读。

  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的方式进行,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

  (七)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3.出示重点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文章结构,学习用总分段式。

  (二)写一段话;学习第7自然段;读懂全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总分段式写一段话。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重点句: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3.指名读句子。

  4.课堂讨论:

  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祖国的南大门?

  因为西沙群岛是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作者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用这一形象的比喻,再次与开头相照应,说明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这段共有两句话。第2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与第1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1段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看板书,认识文章结构。

  2.让学生通过板书分析文章结构。

  从全文看,课文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

6、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线条清晰,结构明显,全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富饶”读文来解释,大部分同学一下就能找到全文的.中心句。学习中就围绕中心句来具体说明,充分朗读。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以读为主线。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

  二、潜心涵咏,体会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有的同学说有的贝壳像珊瑚,有的贝壳像蝴蝶等等,这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三、运用文本,感悟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在学文时,我让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读最后的自然段,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在课堂上用“头、身子、尾”来解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整节课教学思路很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很突出,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板书的设计也很新颖,紧扣文意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二、语言训练的力度不够。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两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但在第二小节中安排的“因为______,所以______。”的句式训练力度不够,只是形式性的带过,没有让学生加强反复训练。

  多学习,多思考,让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引导自己在教学中走向完善。

7、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用词非常优美,生动,鲜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及物产的丰富,学习优美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以朗读和学生理解为主,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海面美丽的风光和海底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直观看到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感叹美的同时,引出海水为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后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图片,根据学生喜好,逐个讲解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的美及多,请全班女同学带着愉悦的心情读出珊瑚的美,男同学展示大龙虾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懒洋洋的海参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西沙群岛丰富的物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领读,学生自渎,个别读,同位互相读,男女生结合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仅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让大家感觉自己仿佛身处西沙群岛那么美的地方,引出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延伸出为什么喜爱,拓展出自己的感叹之情,增加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都是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自己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给学生自由感受与发挥的空间。

  在讲课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误。

  第一,在设计"鱼"和"渔"的区别时,感觉没有讲透彻,讲明白,只是让学生看了解释,然后找学生填了空,没有及时把学生的反馈再加以解释,使学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讲完区别后,没有把查字典的好习惯告诉同学,希望同学以后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词,可以先查字典解决,自己当个小老师。

  第二,领读设计比较少,领读时激情不够,声音不够洪亮,语调抑扬顿挫不明显,无法引起全体同学的共鸣。

  第三,在讲第四段用有的。

  第四,板书前没有很好的预设,致使板书有些拥挤,不够美观,而且字体有些小。

8、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力争做到以学定教。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学生对这四部分都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这四部分开展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必然对四个不同景点中的某一处特别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小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宝队,海滩游乐场和海鸟观察站。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教学中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即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其中老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而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评价。

  如水文研究所在汇报时,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现海水的美,读后请同学来评价,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不仅进行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在知识和能力的维度上,强调综合和整合。教学中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由老师给出的知识提示,再整合,跳出过去强调语文知识系统性的老圈圈。

  注重语文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例如,整个课堂结构设定为研究汇报活动,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如学习海鸟这一部分的时候,顺势进行保护鸟类的环保教育。最后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本节课,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集体汇报时,让其他组员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教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四、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由于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还很稚嫩,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

9、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但留给自己的思索却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累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到阅读资料的分析,由教师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四、质疑问难,培养思维能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质疑,读书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继而才能有所得。质疑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本课教学中就重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自主读文时,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10、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课前我就准备了中国地图,西沙群岛的图片等等,边授课边让学生感知学文。

  课上完了,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1、教学环节连接自然顺畅,师生配合默契。我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带领学生去游西沙群岛,学生通过读、说、议体会到西沙群岛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有关群岛景象和海产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教学本篇课文,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如,学习内容的选择: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段读一读,读出喜爱的感情。

  4、课堂上,能够与学生互动,演绎课堂,教学内容有渐进的过程。

  课已经结束,但留给我思索的地方仍有许多,下面是我在教学时欠缺的方面:

  1、要加强词在句中的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作为教者不应在课件上已经把一些重点词语显示出来,直接让学生理解词语。以后在这点上我要注意了,应该大胆放手,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词语的妙用。

  2、缺乏个性化的朗读。其实课文语言优美,用词生动准确,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教师范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3、迁移写法,读写结合方面做得不完整。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的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再用几句话集体说明这个特点。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是布置了,但没有完成。只好留到课后去完成吧。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