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2023-07-04 19:22:07

  课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课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1、课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石头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师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问题.

  2、快速朗读课文,找找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

  3、(显示:6个问题)(只要读引号里的对话内容)

  师:川川和磊磊提了这么多问题,目的就是要把一个问题弄明白,探个究竟,什么问题---为什么叫石头书?找一找,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显示:刨根问底)指名读读

  过渡:做学问都应该这样,下面请大家也进入石头书的世界去刨个明白,把你认为能找到为什么叫石头书的自然段好好读读,或者做个记号。

  三、学习课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节

  交流(板书:一层一层)

  (从外形上看,书是一页一页、一册一册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很像)

  2、你们看,厚厚的书吗?这是一句反问句。

  叔叔这样说是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书上有字,石头上也有字(板书:字)

  2、指名读第7段,评价读书(来啊,是比较兴奋的语气)

  3、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雨痕、波痕、矿物

  这里的省略号里让你明白了什么?(矿石还有其他的颜色,说明石头书上的字也是很多的)

  4、师生分角色读6、7两节

  第九自然段

  1、找到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起立读读。

  2、说说理由:书上有画,石头书上也有画(板书:画)

  3、树叶、贝壳、小鱼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你在前一周的恐龙化石展里看到了哪些化石?

  欣赏其他化石

  4、分角色读8、9两节

  5、师引导质疑:看到了这些化石,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我们有一个问题能解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当勘探员叔叔读11节(读好很久很久慢些)

  (1)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石头书上的雨痕和树叶判断出这里曾经是一片密林;根据石头书上的波痕和贝壳、小鱼判断出后来这里变成大海,现在又变成高山。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

  (2)联系7、9和11两节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练说

  (3)交流:这里怎么能说明石头是书?(它也能让我们获得知识。石头能告诉我们地壳变化这一知识。)板书:获得知识

  (4)齐读11节

  十三自然段

  1、石头书上还有什么学问?

  (1)省略号说明什么?(石头书上的知识十分丰富啊,比如我们都没有见过恐龙,但恐龙骨骼和牙齿的化石是我们了解恐龙生活的主要线索。

  2、从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们是多么高兴呀!

  生齐读14节

  四、总结:

  1、石头就是书,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书。同学们更要学会读这本身边的无字的书。

  2、自己浏览各网站,把你刨到的关于石头书的知识发在网上。

  附板书:

  17、石头书

  一层一层

  字

  画

  获得知识

2、课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质疑: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大的“书”》。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出现一本书,书上一页出现四个词语,让学生认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

  1.为什么觉得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呢?

  2.交流,快速读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看谁速度最快?(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3.川川这样刨根问底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来读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吧!

  4.小朋友们,学着刚才的样子,同桌两人读读对话,边读边想,从叔叔的话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知道了什么?

  读完之后,同桌还可以交流一下。

  三、朗读感悟,刨根问底: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们,从叔叔回答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汇报交流:

  (1)解决第一个问题:哪里有书啊?

  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节

  ②指导朗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书里有字吗?(2和3随机调控)

  ①出示第六小节。

  ②什么是书里的`字呢?

  ③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3)解决第三个问题:这上面有图画吗?

  ①岩石上的图画是怎么样的?想看一看吗?

  ②结合课后资料袋学习

  ③指导朗读

  (4)想象朗读,解决第四个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

  ①别急,叔叔来告诉我们了,听……师范读

  ②你想说些什么?

  ③指导朗读

  (5)第五个问题:读了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1.叔叔还告诉我们读懂这本岩石书用处可大哩!……(引读第十二小节)

  2.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想些什么呢?指导读最后一小节。你能猜出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1.今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去刨根问底,从叔叔那里知道了有关岩石这本最大的书里的很多知识,现在,你想对川川说些什么吗?

  2.继续刨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3.这么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也会刨根问底了!这许许多多的奥秘让我们课外再去探索,再去刨根问底,好吗?老师向你们推荐几个网站,还可以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哦!

  4.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在这些书里,藏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

  五、写字指导

  1.今天,我们还要来写写这几个字呢!出示:质厚底

  2.指导书写

3、课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2、回顾上节内容,说说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生所读第7段,边读边勾划批注:

  ⑴ 自由读,想像你就是著名作家尤安·艾肯,你怎样向人家介绍你的读书方法?相互理解新东西的意思。

  ⑵ 梳理写作顺序,抓住首先、然后、最后用自己的语言简介读书方法。

  ⑶ 谈谈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对我的暗示。

  ⑷ 挑战读,比一比谁的朗读最富有感染力。

  ⑸ 你看,读同样的文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怪不得作者说,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⑹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⑺ 指导背诵7段。

  三、阅读拓展

  1、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中国人称为煮书。

  2、补充阅读《超谈煮书》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3、结合这篇课文,联系多人读书的故事来谈谈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可仿照第7段的方法。

  4、实践运用:

  用我们刚才学到的读书方法来学习《神奇的书》。

  ⑴ 划一划书神奇在哪里。

  ⑵ 品一品哪儿最让你感动。

  ⑶ 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⑷ 谈一谈你的`独特理解。

  ⑸ 背一背这首诗歌。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仿写填空:

  你喜爱的书就你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一本你喜爱的收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几条读书名言。

  3、推荐阅读:

  《书比人长寿》。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首先

  一遍又一遍地读 然后

  最后

4、课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读通课文。

  2、学习课文10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3、激起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预热。引“书”。

  孩子们,今天是4月12日,一个对于我来讲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今天我和咱们在坐的小朋友相识。再过11天,便是4月23日(屏幕出示4月23日)这一天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知道这一天吗?老师告诉大家,这一天是“世界读书日”,也叫世界书香日。让我们每个人都爱读书,让整个世界都充满书香味便是这世界读书日的意义所在。小朋友平常喜欢读书吗?你都读过哪些书?

  二、揭题读题。导“书”。

  看大家这么喜欢书,老师这次可就真来对了。实话告诉大家,老师这节课是专门到咱们中间来向大家推荐一部特别的书。(补充课题:最大的“书”)

  看看这题目,这书特别在哪里?

  读题:谁来读读

  三、初读识字,读“书”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打开课本83页,一起走进这本最大的书。

  第一次读这本“书”,老师只有一个要求,把这书里每一个字都读准确,要是碰到不认识的字,咱们可以拼拼拼音。

  反馈学习词语:

  你把这书里的字都读准了吗?老师可要检查检查了。

  (课件出示词语)

  脚印 雨痕 波痕

  煤炭 宝藏 岩石 铁矿

  刨根问底 地质勘探队员 一册厚厚的书

  这三组词语难度可不一样,级别也不同,你想挑战哪一个星级呢?

  1、读词语时,得有一定的节奏,一个词语读完了稍作停顿。

  2、强调读好:地质勘探队员

  3、孩子们,这些词宝宝中藏着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藏除了读“藏”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读“cáng”,藏着铁矿中的藏就是它的双胞胎兄弟。(出示:藏着铁矿宝藏)

  四、再读解词,问“书”。

  第一次读这本最大的“书”,我们就收获了这些词宝宝。看,这些词宝宝都满意而归了。哟,还有一个词宝宝不肯走?原来是“刨根问底”,它想问问咱们小朋友,它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刨根问底”了?川川问了哪些问题?

  请小朋友找一找川川的`问题,用“——”划出来,找到了的小朋友,先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川川刨根问底,都问了些什么?

  交流朗读:

  1、叔叔,您在看什么?

  2、哪里有书啊?

  3、这上面有字吗?

  4、这上面有图画吗?

  5、这能说明什么?

  6、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1)这列火车读读这些问题。读的时候,小朋友可要注意把这一只只的小耳朵读好?

  (2)指名读读川川的问题:哪个小朋友也来学学川川问一问,一个问题问好稍稍停一停。

  (3)像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问问题,就是刨根问底。我们集体来刨根问底一回。

  五、又读训练,识“书”。

  川川刨根问底,一连问了这些问题,叔叔呢则耐心热情地解答了川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现在我们同桌合作,一个学川川的刨根问底,一个读叔叔的热情解答,把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合作读通了。合作时,你对哪一组对话特感兴趣,多练练。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听听。

  交流:

  1、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指导读通:谁也想读读这组对话。

  (2)导读:指着屏幕上的岩石,问学生?哪里有书呀!

  2、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1)谁也想来读读这书上的文字?

  (2)导读:这雨点留下的脚印叫;这波浪的足迹,叫;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他们都是字呀!

  (3)拓展说“痕”,泪水在脸上留下的足迹叫()

  3、这上面有图画吗?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1)到现在还没发过言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发言的机会,你自己找个好朋友与你合作读这组对话行吗(请3位)

  4、读懂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男女生合作读.

  六、合作再读,理“书”。

  现在老师也来学学川川的样“刨根问底”一回,小朋友们能对我的问题作出一一的回答,行吗?

  七、提升主题,指导写字。

  川川刨根问底,问了这些问题,是他的这些问题带我们走进了这本最大的“书”。此时,你心里一定也有一些问题想问,你也来学学川川刨根问底,和大家说说你心中的问题。

  咱们提的这些题很有意思。课后,我们将带着我们自己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让我们带着我们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走进这本“最大的书。”

  最后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刨根问底”,好好写一写这个词。

  指导书写“刨、底

5、课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石头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师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问题.

  2、快速朗读课文,找找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

  3、(显示:6个问题)(只要读引号里的对话内容)

  师:川川和磊磊提了这么多问题,目的就是要把一个问题弄明白,探个究竟,什么问题---“为什么叫石头书?”找一找,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显示:刨根问底)指名读读

  过渡:做学问都应该这样,下面请大家也进入“石头书”的世界去“刨”个明白,把你认为能找到“为什么叫石头书”的自然段好好读读,或者做个记号。

  三、学习课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节

  交流(板书:一层一层)

  (从外形上看,书是一页一页、一册一册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很像)

  2、“你们看,……厚厚的书吗?”这是一句反问句。

  叔叔这样说是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书上有字,石头上也有字(板书:字)

  2、指名读第7段,评价读书(来啊,是比较兴奋的语气)

  3、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雨痕、波痕、矿物

  这里的省略号里让你明白了什么?(矿石还有其他的颜色,说明石头书上的字也是很多的)

  4、师生分角色读6、7两节

  第九自然段

  1、找到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起立读读。

  2、说说理由:书上有画,石头书上也有画(板书:画)

  3、“树叶、贝壳、小鱼”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你在前一周的恐龙化石展里看到了哪些化石?

  欣赏其他化石

  4、分角色读8、9两节

  5、师引导质疑:看到了这些化石,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我们有一个问题能解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当勘探员叔叔读11节(读好“很久很久”慢些)

  (1)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石头书上的雨痕和树叶判断出这里曾经是“一片密林”;根据石头书上的`波痕和贝壳、小鱼判断出后来这里变成“大海”,现在又变成高山。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

  (2)联系7、9和11两节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练说

  (3)交流:这里怎么能说明石头是书?(它也能让我们获得知识。石头能告诉我们地壳变化这一知识。)板书:获得知识

  (4)齐读11节

  十三自然段

  1、石头书上还有什么学问?

  (1)“……”省略号说明什么?(石头书上的知识十分丰富啊,比如我们都没有见过恐龙,但恐龙骨骼和牙齿的化石是我们了解恐龙生活的主要线索。

  2、从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们是多么高兴呀!

  生齐读14节

  四、总结:

  1、石头就是书,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书。同学们更要学会读这本身边的无字的书。

  2、自己浏览各网站,把你刨到的关于石头书的知识发在网上。

  附板书:

  17、石头书

  一层一层

  字

  画

  获得知识

6、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上册课文《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族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采用导游式的情景教学,设置一种轻松的旅游氛围,先由教师做导游牵引、点拨,通过语言、图片、课件设置情境,让学生轻松地游历于文中,感受葡萄沟的秀丽风光、世事风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游为主,以导为辅,游中串导,导牵游踪,学生在边赏边游中轻松自然地融会贯通。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重点段,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自主读懂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葡萄的多和美,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进行探究,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在凉棚下舒服清凉的感受.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来扩大学习的成果。在学生读懂第二段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判断:在葡萄枝繁叶茂,结得又多又好

  乡热情好客这两层意思中,哪一层才是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与课文主要内容息息相关的`第一层意思作为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说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果这时我能及时地给学生总结提炼一下方法,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一点是我的疏忽。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如果能善于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就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在反馈第二自然段自学情况时,我善于创设情景并充分利用了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句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描写葡萄颜色多的这句话,我通过让学生比较句子说说“五颜六色”与“五光十色”的不同,通过展示葡萄五光十色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五光十色”不仅表示颜色多,还表示新鲜、有光泽的意思,从而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和优美;最后一句描写老乡热情好客的句子则通过创设情景,请学生说说老乡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通过表演把老乡热情好客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活化起来,这样学生不仅领会了句子的感情还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能力得到了发展。

  课文第三段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观看形象的图片,自己提出疑问——晾房四壁为什么要留着许多小孔?再通过读书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让学生看图为大家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这一环节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这一部分。学生学得是有滋有味.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让我们走出教室,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吧!接着通过维族老乡的一封信,鼓励学生用信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2、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不够扎实。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对学生积累词语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大同学们对课文中词语的积累,丰富他们的词汇。

  3、教学中,课件的频繁出示,显得太花哨,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够精练。

  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探索、向他人请教,与新课程接轨,展示出自己的特色。

7、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这一份教案在开课引入部分和二、三两段的教学设计上有了较大的改动。在作者所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这一产生冷场问题上,我预设放宽了要求,学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从文中找到的词语,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引导,关注到课文中的关键词。在改进了教案之后又一次试教。上课之前,我担心时间的问题,又把引入部分舍去,直接揭题开课。在这次试教后,又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时间不够: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学容量太大。在一课时中既要梳理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又要完成近千字的文章的研读,学生吃不下,所以这一次试教又没有完成教学内容。原因之二是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强。针对学生游离问题之外的发言,自己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而是让其完全自由的言说,在一生发言之后,觉得学生讲得不够到位,可是没有及时的明确问题或加以引导,继续指名学生发言。因此,课堂教学无效时间太多。

  第二,教材的特殊性:

  这是一篇译文,作者是美国的作家伊尔莎·斯奇培尔莉。由于国外作品语言比较活泼,跳跃性太大,情感性不强,因而,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表现在课堂上的现象是学生对文中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理解不够深入,因为文中所举的两个例子没有层递性,都是从自身的事业上的成功之处入手写的,这是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认为通往广场的路就是通往成功的路,两者是等同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改题这一环节,大多数同学都同意把题目改成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使教学环节再次出现断节。当然,这一失败中肯定也有自身设计的原因,我认为是前面教学铺垫不够。另外,这篇教材是人教课标版中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教学对象是学习浙教版教材的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新课标教材要求的层次也有一定距离,所以,学生学得比较疲惫。

  根据这些情况,我打算把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这些任务;第二课时则重点研读文章的二、三两段,并对父亲的话作进一步的解读,让学生从中寻求对自身的启发。

8、课文《石头书》的教学反思

  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明知故问“什么书?”仿佛在怀疑自己的耳朵,以突出书之稀奇。当学生重复课题之后,我又故作惊讶:“有这样的书吗?太奇怪了!你见过吗?你对石头书感兴趣吗?”

  学生异口同声:“感兴趣!”我抓住机会顺学而导:“好,咱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石头书(板书:石头书)。你想了解石头书的什么?请告诉大家,咱们共同研究。”唰!许多只小手举起来,像春雨之后的新笋!个个眼睛里闪烁着渴望。有的'摇着小手,巴望老师让他先说。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真多: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上有画吗?石头书是谁写的?石头书是哪里出版的?石头书有什么作用?石头书能买得到吗?我边听边扼要而郑重其事地板书着:样子?字?画?作者?出版?作用?买?……啊!多么可爱的孩子!课文题目《石头书》已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把“聪明”的机会让给学生,也反衬了老师智慧、可爱、亲和的一面。

9、课文《测量》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测量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二册的时候学生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第二阶段的学习,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一开始就让学生回忆有关测量的知识,为学生根据1厘米的长度估计木条的长度做一个铺垫,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10厘米的`长度。然后通过动手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触摸体验1分米的长度,感受1分米,接下来设计的赵物体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所体验、感受到的1分米在生活中的运用,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更直接的体验1分米,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于生活。学习1毫米的时候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测量4.5厘米的木条时学生意识到大约是5厘米,但是有不够,就有学生向大家介绍可以用小数或者用毫米进行表示,很顺利地引出毫米,也从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

  在学习1dm=10cm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测量进行学习并利用旧知1m=100cm、1分米=10厘米和新知1dm=10cm先进行目测激发学生的迁移思维,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用1分米的小木条去测量1米,较直观的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从而得到结论1m=10dm。毫米是学生现在认识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就直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在尺子上寻找毫米,数出1cm=10mm,形成概念。

10、太阳五(第二课时)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了解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投影、贴图

  一、导言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太阳》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的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的受不了了,就找了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二、授新

  师:老师讲的故事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不可能呢?请你们打开书,读一读1~3自然段,找出答案。

  生:因为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所以后羿射不到太阳。

  板书远

  生:因为太阳太大了,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小小的一支箭根本射不下太阳。

  板书大

  生:因为太阳表面温度有三千度,箭还没有碰到它就熔化了,所以后羿不可能把太阳射下来。

  板书热

  师:太阳的三大特点决定了后羿不可能射下太阳,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1)太阳离我们有( )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

  生:(填空)

  师:作者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生:数字

  投影:(1)太阳离我们很远,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师:再来看下面这句,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生:第二句不好,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不具体、不明确。

  师:说的真好,下面请你们分小组讨论后面的两道题。

  投影:(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

  生:2个人汇报

  师:太阳的这些特点到底和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从4~7自然段中找出太阳和什么有关系。

  生:植物、动物、天气、煤炭、细菌、人类生活。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都画了出来,那么它们和太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老师投影上的方法来学习。

  投影五个方法

  生: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汇报了太阳和植物、动物、天气、煤炭、细菌、人类生活的关系,说的真好,这样看来,太阳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那你们说,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生: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光明和温暖,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没有人。

  师:大家说的这么多,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总结一下?

  生: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板书出示中心句

  师:现在你从4~8自然段中任选一段你喜欢的大声地读给自己听。开始。

  师:刚才我看咱们同学读的都特别好,老师再给大家一次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机会,那现在你就把你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在场的老师听,想给哪个老师读你就走到他面前读给他听。

  师:看你们读的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段,这样吧,咱们师生合作读第8段,我读前两句,最后一句咱们齐读。

  三、总结、发散

  师: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谁能说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都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

  生:太阳能汽车

  师:你们将来还想利用太阳发明什么?

  生:

  师:真不错,希望有一天老师和更多的人也能用上你们发明的东西。

  板书设计:

  远

  大 热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

11、《米芾学书》课文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米芾先跟村里的秀才学写字,没什么长进。可米芾不甘心,又向一位赶考路过的秀才学写字,懂得了写字的窍门。最后,米芾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这个故事说明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要只是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内容问题:

  1、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并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

  2、米芾与秀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而且围绕重点交流、讨论、展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成就。但想要让学生投入的学并有侧重点的话,老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尤其是框架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秀才说的“学写字不只是动笔……”一段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不要生硬地向学生讲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要结合课文的前后内容来理解。另外,秀才教米芾写字的方法也很巧妙,教学时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让学生说出他的方法巧妙哪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边读边质疑,在读中领悟,在读中产生疑问,在读中解决问题。把“生疑”“议疑”“解疑”贯穿始终。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说明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只是要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秀才说的“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1、米芾得到秀才的纸后是怎样做的?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写好字的窍门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懂得了怎样写好字,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学生都跃跃欲试,决心练好字。

  本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很多。

  这篇课文讲的是米芾学书的故事。米芾开始跟私塾先生学书,每天机械练字,三年没有长进。后来又跟过路秀才练字,秀才用纸贵之法,比他仔细琢磨字的结构,使他心领神会,后来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做事情机械盲目、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有用心、的法才能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内容问题:

  1、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并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

  2、米芾与秀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而且围绕重点交流、讨论、展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成就。但想要让学生投入的学并有侧重点的话,老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尤其是框架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