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1、《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 金吉娅 妈妈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生气
激动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2、《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沉默不语,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义。
2、体验感悟给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给予,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给予树》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给予树》。
二、复习旧知,整体理解课文
1、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给予就是──(送,给)
2、联系课文,理解给予:
课文中讲了谁给予谁什么?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给予
1、读重点句,提出思考问题:
师: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⑴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句子一:
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就是帮助,资助,赞助。援助中心就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的.或者在书本上,电影电视上看到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句子二: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① 感受到了什么
② 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
③ 是啊,她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情再读一读。
④ 小朋友们看,──小女孩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大冷天,还那么的单薄。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温暖的家,在凛冽的寒风中,孤独地坐在冰冷的石阶上,一双大眼睛无助的望着远方。贫穷,饥饿让她失去了本属于一个孩子应有的快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⑤ 再次指导朗读。(指名,齐读)
⑵ 可怜的小女孩呀,她一直盼望着有一个洋娃娃:
师引读:白天,她盼望洋娃娃陪她玩耍;夜晚,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
⑶ 朗读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再读读这个句子。
⑷ 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着重理解礼品区。
2、学习第三段:
⑴ 还从哪里看出金吉娅的体贴,善良:
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① 读出高兴的语气。
② 可金吉娅却一直沉默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⑵ 再次感悟和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①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永远记住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② 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③ 总结:
给予不仅仅是送,给,不仅仅是如愿以偿,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四、写话,延伸情感
1、引导:
师:孩子们,金吉娅经历了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选择──
2、送贺卡,写话:
请认真写下你想对她说的话吧!并贴在给予树上。
全班写,写完后请几个学生读读,并把手中的贺卡挂在给予树上。(音乐)
五、总结
师:在圣诞前夕,金吉娅给我们大家上了宝贵的一课,送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让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浇灌这棵给予树,将它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
【板书设计】
给予树
援助 如愿以偿
善良 同情
仁爱 体贴
3、《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沉默不语,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义。
2、体验感悟给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给予,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给予树》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给予树》。
二、复习旧知,整体理解课文
1、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给予就是──(送,给)
2、联系课文,理解给予:
课文中讲了谁给予谁什么?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给予
1、读重点句,提出思考问题:
师: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⑴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句子一:
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就是帮助,资助,赞助。援助中心就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的或者在书本上,电影电视上看到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句子二: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①感受到了什么
②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
③是啊,她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情再读一读。
④小朋友们看,──小女孩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大冷天,还那么的单薄。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温暖的家,在凛冽的寒风中,孤独地坐在冰冷的石阶上,一双大眼睛无助的望着远方。贫穷,饥饿让她失去了本属于一个孩子应有的快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⑤再次指导朗读。(指名,齐读)
⑵可怜的小女孩呀,她一直盼望着有一个洋娃娃:
师引读:白天,她盼望洋娃娃陪她玩耍;夜晚,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
⑶朗读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再读读这个句子。
⑷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着重理解礼品区。
2、学习第三段:
⑴还从哪里看出金吉娅的体贴,善良:
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①读出高兴的语气。
②可金吉娅却一直沉默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⑵再次感悟和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①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永远记住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②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③总结:
给予不仅仅是送,给,不仅仅是如愿以偿,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四、写话,延伸情感
1、引导:
师:孩子们,金吉娅经历了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选择──
2、送贺卡,写话:
请认真写下你想对她说的话吧!并贴在给予树上。
全班写,写完后请几个学生读读,并把手中的贺卡挂在给予树上。(音乐)
五、总结
师:在圣诞前夕,金吉娅给我们大家上了宝贵的一课,送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让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浇灌这棵给予树,将它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
【板书设计】
给予树
援助如愿以偿
善良同情
仁爱体贴
4、《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争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细心品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从而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全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1、读课题,质疑:
这个课题不仅读音很特别,它的意思也很特别。你们看到这个课题觉得它奇怪吗?心中有没有疑问?
2、学生质疑。
3、教师帮助整理:
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二、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联系课文,理解给予的意思
1、直觉猜测给予的.意思。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给予的意思。
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3、读课文,理解给予的意思:
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⑴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妈妈给孩子的一种给予。
⑵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⑶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陌生女孩
⑷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⑸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4、根据自己的体会,再说说给予的意思。
三、深入课文,理解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导语:
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有信心解决第二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读书。
1、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那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找到,大声地读一读。(充分读)
2、课件出示: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⑴学生反复读、细细读,不放过一个字地去读。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援助中心、卡片、一直盼望理解。
⑵学生用心去读课文。
⑶汇报交流:
①援助中心:
援助──帮助,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生活想想哪些人需要帮助?
②一直盼望:
想想:她为什么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
③卡片: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这个女孩写的,卡片上有她一个小小的愿望。你能看到这张卡片吗?写着什么?感人吗?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3、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三、联系全文,深入品悟,突破难点
导语:
一棵能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多么神奇!当金吉娅站在这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她会想些什么呢?──满足陌生女孩的愿望。
1、金吉娅一定会这样想的。但真的就这样简单地作出决定吗?当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棒棒糖的时候,她的表情是怎样的?──沉默不语。
2、这是为什么?她当时会怎么想?
3、学生发表想法。
4、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的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最终选择了___放弃了____。
5、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金吉娅说的话,体会她内心艰难的选择。
6、金吉娅终于买了洋娃娃,在她送出去的时候,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
7、学生在卡片上写话。
8、交流卡片内容。
9、当金吉娅把卡片和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后,我们可以想象到:
陌生女孩得到了什么──洋娃娃、关爱。
金吉娅得到了什么──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
我们得到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0、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导语:
给予不仅仅是是送、给,不仅仅上如愿以偿,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现在如果让你给给予树另外取个名,你会取什么名字?
2、上课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给予树在援助中心,现在你还认为在那里吗?
3、学生发表感想。
结束语:给予树是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的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让我们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学生更牢固的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3、初步懂得“给予带来快乐”的道理,培养学生乐于“给予”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懂得“给予带来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引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给予树》,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现在,就让我们先来做个听写练习,复习一下我们在上节课中学习、认识的字词。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边听边交替写词语,谁愿意?其它同学请在自己的草稿本上进行书写。
1、听写字词:
给予、担心、宽裕、猜测、立即、盼望、仁爱、体贴。
师:写好的同学自己先检查一下,看写对了没有?
师:好,我们一起来把他们写的词语读一读,看看他们把词语记得怎么样?
他们写得怎么样?(……)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写的。全写对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简短评价。)
师:老师请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并结合我们上节课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理解,找一找,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礼物?
2、生自读课文(师挂卡片)。
3、齐读第五段。
二、读懂课文,体会情感
师: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看到她给予别人的同情、体贴呢?同学们,睁开我们明亮的眼睛,打开我们灵活的思维,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一找、划一划这些句子。
1、抓住相关句子,体会金吉娅的给予给别人带来的快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看到她给予别人的同情、体贴?
师:金吉娅在妈妈面前为谁力争礼物?(女孩)什么样的女孩?(什么都没有)金吉娅不仅仅只想自己的家人,她还想到了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人)我们已经看到了金吉娅对别人的……(同情、体贴)
师:如果你是金吉娅,你会带着什么感情,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妈妈说出这句话?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读一读。
(师据情况示范读。)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心里是怎样的感受?(高兴、激动……)你怎么知道妈妈很高兴,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谁来读一读?(‘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
师:是的,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心情,我们还可以用恰当的动作来表达相应的心情。
师:为什么妈妈高兴、快乐?
(因为金吉娅懂得把爱给予给需要的人。)
师:她的棒棒糖是送给谁的?她怎么只送棒棒糖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呢?她不能送自己的兄弟姐妹很好的礼物,她感到……?(难过)她用什么感情说出这句话?谁来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感到了金吉娅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爱”。
师: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得到“棒棒糖”会快乐吗?
(允许生在此进行争执。)
师:读了这一句,你们看到了金吉娅对谁的仁爱、同情、体贴?(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一直有个怎样的希望?金吉娅一开始就想买洋娃娃吗?(不)请同学们细细再读读这一句,找出是哪几个词语让我们知道金吉娅的想法在变化?
(男、女生分读。)
师:金吉娅的想法这样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善良)金吉娅的行动把快乐带给了谁?(小女孩……结合插图(售货员))
师:(我们来帮小女孩写一封表达感谢的短信吧!)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了金吉娅的善良?(沉默不语)这个词怎么让你感觉出金吉娅的善良啊?
小结:……金吉娅的给予让一直盼望礼物的小女孩得到了快乐,让自己的妈妈得到了……,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得到了……,也让自己得到了……。
2、抓住相关句子,体会文中其它人的给予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提示:课文中除了金吉娅,还有别的人物?
三、课文总结,升华情感
6、课标本第五册《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案例】
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给予树》。
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生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师:谁找到了?
1、兴高采烈:
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
2、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生: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3、生气:
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生: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
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并动笔找。)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
(生动笔。)
1、援助中心:
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生读)
师:什么是援助?
生:援助是帮助的意思。
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师:孩子们,想想生活中需要援助的人有哪些?
生:有流浪的人;失学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也许她是一个没有伙伴的人;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童年回忆的女孩
师:你看,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有时谁援助了她?
生:金吉娅。
2、一直盼望:
师:一直盼望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天想,每时每刻都在想。
师:那你为什么一直盼望呢?
生:因为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很孤独,所以我很想要洋娃娃。
生:因为我一人躺在医院里很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陪我,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如果有一个洋娃娃来陪我就好了;
师:我们看看她有时怎样一直盼望呢?
出示句式:
晚上,她盼望──;梦中,她盼望──;早晨,她盼望──;
师:谁能读出小女孩急切的心情?
(生悟读。)
3、卡片:
师:(看课文插图)孩子们,你们看在商场中有一棵给予树,树上挂着──,其中一张就是一个──,
(生接读)卡片上还有她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快看看卡片上写了什么?
生:我是一个失学的孩子,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我希望有一个洋娃娃,能陪我度过每一天。
生:圣诞老人,您好!我是一个残疾人,别人都笑我,不愿意跟我玩,您能送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吗?
师: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女孩的心愿感动了。
(师生齐读。)
师:于是,金吉娅取下____(生接读。)
师:是呀,洋娃娃被寄走了,(板书:洋娃娃),但我知道小女孩她现在的心里一定充满了____。(生说)
师:我们再听听金吉娅又对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师: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什么都这三个字。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样东西都没有;一点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那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父母;没有伙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
师: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却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圣诞快乐,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你听,孩子们唱起了歌,打开了礼物,而那个小女孩却孤零零的,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齐读)
师:孩子们,现在这个八岁的金吉娅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女孩;我觉得她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灵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三、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师:金吉娅的行动也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你看。
出示句子: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孩子们,偿是我们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
师:什么是如愿以偿?课文中将谁的什么如愿以偿了?(生说)
师:是的,母亲她知道了,她是怎样夸金吉娅的?(角色体验)
生:金吉娅,我为你感到骄傲!(生读)
生:金吉娅,我的女儿,妈妈觉得你做得对,之前妈妈还错怪你,对不起!(生读)
生:金吉娅,你的行动感动了我!(生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赞扬金吉娅!(师生齐读)
师:现在呀,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给予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你们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生:幸福树、爱心树、天使树、快乐树
师:是呀,一个洋娃娃,一棵给予树,却寄托了许多人的爱。(板书:爱)愿这样的一棵树永远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孩子们,再读最后一段。
(师生有感情地读。)
四、课后延伸,感恩给予
师:孩子们,陈老师知道这个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特别高兴,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好,请同桌互相交流。
(同桌交流。)
生:我很激动,现在有了这个洋娃娃,我不在寂寞了。有人陪我一起玩,一起睡觉,我很快乐,我想对金吉娅说我很感谢你。
生:我想对金吉娅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师:可孩子们,这个小女孩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她一个忙,就是帮她写几句话感谢金吉娅,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不过你们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谁?
生:金吉娅。
师:好,动笔。
(生动笔,师巡视。)
【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有关爱心奉献的故事。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如你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一直盼望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通过体验告诉孩子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当妈妈被金吉娅的行动所感到时,我问孩子,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赞扬金吉娅呢?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有的孩子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这种情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一、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
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7、《给予树》第二课时的教学案例反思
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生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师:谁找到了?
1、兴高采烈:
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
2、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生: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
3、生气:
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生: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
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
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并动笔找。)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
(生动笔。)
1、援助中心:
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生读)
师:什么是“援助”?
生:援助是帮助的意思。
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师:孩子们,想想生活中需要援助的人有哪些?
生:有流浪的人;失学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也许她是一个没有伙伴的人;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童年回忆的女孩……
师:你看,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有时谁援助了她?
生:金吉娅。
2、一直盼望:
师:一直盼望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天想,每时每刻都在想。
师:那你为什么一直盼望呢?
生:因为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很孤独,所以我很想要洋娃娃。
生:因为我一人躺在医院里很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陪我,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如果有一个洋娃娃来陪我就好了;……
师:我们看看她有时怎样一直盼望呢?
出示句式:
晚上,她盼望──;梦中,她盼望──;早晨,她盼望──;
师:谁能读出小女孩急切的心情?
(生悟读。)
3、卡片:
师:(看课文插图)孩子们,你们看在商场中有一棵给予树,树上挂着──,其中一张就是一个──,
(生接读)卡片上还有她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快看看卡片上写了什么?
生:我是一个失学的孩子,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我希望有一个洋娃娃,能陪我度过每一天。
生:圣诞老人,您好!我是一个残疾人,别人都笑我,不愿意跟我玩,您能送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吗?
……
师: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女孩的心愿感动了。
(师生齐读。)
师:于是,金吉娅取下____(生接读。)
师:是呀,洋娃娃被寄走了,(板书:洋娃娃),但我知道小女孩她现在的心里一定充满了____。(生说)
师:我们再听听金吉娅又对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师: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什么都”这三个字。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样东西都没有;一点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那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父母;没有伙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
师: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却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圣诞快乐,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你听,孩子们唱起了歌,打开了礼物,而那个小女孩却孤零零的,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齐读)
师:孩子们,现在这个八岁的金吉娅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女孩;我觉得她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灵……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三、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师:金吉娅的行动也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你看。
出示句子: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孩子们,“偿”是我们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
师:什么是“如愿以偿”?课文中将谁的什么“如愿以偿”了?(生说)
师:是的,母亲她知道了,她是怎样夸金吉娅的?(角色体验)
生:金吉娅,我为你感到骄傲!(生读)
生:金吉娅,我的女儿,妈妈觉得你做得对,之前妈妈还错怪你,对不起!(生读)
生:金吉娅,你的行动感动了我!(生读)
……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赞扬金吉娅!(师生齐读)
师:现在呀,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给予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你们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生:幸福树、爱心树、天使树、快乐树……
师:是呀,一个洋娃娃,一棵给予树,却寄托了许多人的.爱。(板书:爱)愿这样的一棵树永远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孩子们,再读最后一段。
(师生有感情地读。)
四、课后延伸,感恩给予
师:孩子们,陈老师知道这个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特别高兴,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好,请同桌互相交流。
(同桌交流。)
生:我很激动,现在有了这个洋娃娃,我不在寂寞了。有人陪我一起玩,一起睡觉,我很快乐,我想对金吉娅说我很感谢你。
生:我想对金吉娅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
师:可孩子们,这个小女孩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她一个忙,就是帮她写几句话感谢金吉娅,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不过你们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谁?
生:金吉娅。
师:好,动笔。
(生动笔,师巡视。)
【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有关“爱心奉献”的故事。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如“你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一直盼望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通过体验告诉孩子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当妈妈被金吉娅的行动所感到时,我问孩子,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赞扬金吉娅呢?”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有的孩子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这种情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一、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
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8、小学三年级《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生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师:谁找到了?
1、兴高采烈:
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
2、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生: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
3、生气:
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生: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
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
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并动笔找。)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
(生动笔。)
1、援助中心:
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生读)
师:什么是“援助”?
生:援助是帮助的意思。
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师:孩子们,想想生活中需要援助的人有哪些?
生:有流浪的人;失学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也许她是一个没有伙伴的人;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童年回忆的女孩……
师:你看,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有时谁援助了她?
生:金吉娅。
2、一直盼望:
师:一直盼望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天想,每时每刻都在想。
师:那你为什么一直盼望呢?
生:因为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很孤独,所以我很想要洋娃娃。
生:因为我一人躺在医院里很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陪我,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如果有一个洋娃娃来陪我就好了;……
师:我们看看她有时怎样一直盼望呢?
出示句式:
晚上,她盼望──;梦中,她盼望──;早晨,她盼望──;
师:谁能读出小女孩急切的心情?
(生悟读。)
3、卡片:
师:(看课文插图)孩子们,你们看在商场中有一棵给予树,树上挂着──,其中一张就是一个──,
(生接读)卡片上还有她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快看看卡片上写了什么?
生:我是一个失学的孩子,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我希望有一个洋娃娃,能陪我度过每一天。
生:圣诞老人,您好!我是一个残疾人,别人都笑我,不愿意跟我玩,您能送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吗?
……
师: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女孩的心愿感动了。
(师生齐读。)
师:于是,金吉娅取下____(生接读。)
师:是呀,洋娃娃被寄走了,(板书:洋娃娃),但我知道小女孩她现在的心里一定充满了____。(生说)
师:我们再听听金吉娅又对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师: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什么都”这三个字。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样东西都没有;一点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那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父母;没有伙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
师: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却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圣诞快乐,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你听,孩子们唱起了歌,打开了礼物,而那个小女孩却孤零零的,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齐读)
师:孩子们,现在这个八岁的金吉娅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女孩;我觉得她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灵……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三、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师:金吉娅的行动也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你看。
出示句子: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孩子们,“偿”是我们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
师:什么是“如愿以偿”?课文中将谁的什么“如愿以偿”了?(生说)
师:是的,母亲她知道了,她是怎样夸金吉娅的?(角色体验)
生:金吉娅,我为你感到骄傲!(生读)
生:金吉娅,我的女儿,妈妈觉得你做得对,之前妈妈还错怪你,对不起!(生读)
生:金吉娅,你的行动感动了我!(生读)
……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赞扬金吉娅!(师生齐读)
师:现在呀,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给予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你们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生:幸福树、爱心树、天使树、快乐树……
师:是呀,一个洋娃娃,一棵给予树,却寄托了许多人的爱。(板书:爱)愿这样的一棵树永远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孩子们,再读最后一段。
(师生有感情地读。)
四、课后延伸,感恩给予
师:孩子们,陈老师知道这个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特别高兴,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好,请同桌互相交流。
(同桌交流。)
生:我很激动,现在有了这个洋娃娃,我不在寂寞了。有人陪我一起玩,一起睡觉,我很快乐,我想对金吉娅说我很感谢你。
生:我想对金吉娅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
师:可孩子们,这个小女孩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她一个忙,就是帮她写几句话感谢金吉娅,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不过你们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谁?
生:金吉娅。
师:好,动笔。
(生动笔,师巡视。)
【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有关“爱心奉献”的故事。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如“你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一直盼望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通过体验告诉孩子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当妈妈被金吉娅的行动所感到时,我问孩子,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赞扬金吉娅呢?”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有的孩子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这种情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一、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
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9、三年级语文《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1、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生读)
2、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3、师:谁找到了?
兴高采烈。
4、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5、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6、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沉默不语。
7、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8、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生1: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2: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生气。
9、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生1: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2: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10、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
11、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12、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13、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1、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生默读并动笔找。)
2、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读。)
3、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4、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生动笔。)
援助中心。
5、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生读)
6、师:什么是援助?
生:援助是帮助的意思。
7、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8、师:孩子们,想想生活中需要援助的人有哪些?
生:有流浪的人;失学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9、师:再想想看,课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也许她是一个没有伙伴的人;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童年回忆的女孩
10、师:你看,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有时谁援助了她?
生:金吉娅。
一直盼望。
11、师:一直盼望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天想,每时每刻都在想。
12、师:那你为什么一直盼望呢?
生1:因为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很孤独,所以我很想要洋娃娃。
生2:因为我一人躺在医院里很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陪我,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如果有一个洋娃娃来陪我就好了。
13、师:我们看看她有时怎样一直盼望呢?
出示句式:晚上,她盼望──;梦中,她盼望──;早晨,她盼望──。
14、师:谁能读出小女孩急切的心情?(生悟读。)
卡片。
15、师:(看课文插图)孩子们,你们看在商场中有一棵给予树,树上挂着──,其中一张就是一个──,(生接读)卡片上还有她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快看看卡片上写了什么?
生1:我是一个失学的孩子,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我希望有一个洋娃娃,能陪我度过每一天。
生2:圣诞老人,您好!我是一个残疾人,别人都笑我,不愿意跟我玩,您能送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吗?
16、师: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女孩的心愿感动了。(师生齐读。)
17、师:于是,金吉娅取下____(生接读。)
18、师:是呀,洋娃娃被寄走了,(板书:洋娃娃),但我知道小女孩她现在的心里一定充满了____。(生说)
19、师:我们再听听金吉娅又对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20、师: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什么都这三个字。
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21、师: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22、师: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样东西都没有;一点一丝一毫都没有。
23、师:那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父母;没有伙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
24、师: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25、师:圣诞节快到了,却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圣诞快乐,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26、师:你听,孩子们唱起了歌,打开了礼物,而那个小女孩却孤零零的,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齐读)。
27、师:孩子们,现在这个八岁的金吉娅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女孩;我觉得她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灵
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三、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1、师:金吉娅的行动也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你看。
出示句子: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师:孩子们,偿是我们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
3、师:什么是如愿以偿?课文中将谁的什么如愿以偿了?(生说)
4、师:是的,母亲她知道了,她是怎样夸金吉娅的?(角色体验)
生1:金吉娅,我为你感到骄傲!(生读)
生2:金吉娅,我的女儿,妈妈觉得你做得对,之前妈妈还错怪你,对不起!(生读)
生3:金吉娅,你的行动感动了我!(生读)
5、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赞扬金吉娅!(师生齐读)
6、师:现在呀,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给予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你们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生:幸福树、爱心树、天使树、快乐树
7、师:是呀,一个洋娃娃,一棵给予树,却寄托了许多人的爱。(板书:爱)愿这样的一棵树永远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8、师:孩子们,再读最后一段。(师生有感情地读。)
四、课后延伸,感恩给予。
1、师:孩子们,陈老师知道这个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特别高兴,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好,请同桌互相交流。(同桌交流。)
生1:我很激动,现在有了这个洋娃娃,我不在寂寞了。有人陪我一起玩,一起睡觉,我很快乐,我想对金吉娅说我很感谢你。
生2:我想对金吉娅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2、师:可孩子们,这个小女孩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她一个忙,就是帮她写几句话感谢金吉娅,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3、师:不过你们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谁?
生:金吉娅。
4、师:好,动笔。(生动笔,师巡视。)
五、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有关爱心奉献的故事。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1、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如你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一直盼望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通过体验告诉孩子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当妈妈被金吉娅的行动所感到时,我问孩子,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赞扬金吉娅呢?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2、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有的'孩子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3、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这种情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1、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2、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3、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10、《雨点儿》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半、巴”二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录音机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此环节意在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板书课题:雨点儿)
真能干,雨点儿的名字是很难读的你们都读对了。我们再一起来招呼他一下。(齐读)
这堂课我们继续和雨点儿做朋友,好吗?
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1、可爱的雨点儿我真喜欢,我来画一画,你们帮我数一数好吗?(师简笔画一朵云,然后画上大小雨点,学生数。教师接着用点代替雨点,在黑板上点点,让学生数不过来)
雨点儿多得数都(生齐说数不清)
(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代替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理解更深刻。)
2、你知道还有什么是数都数不清的吗?出示句式:数不清的。
3、理解飘落:你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雪花、树叶、花瓣等)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呢?(慢慢地、轻轻地)用飘落说一句话。(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飘落下来)
4、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轻轻地、慢慢地飘落下来,你能加上动作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自读──齐读)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
1、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在说悄悄话呢。
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拿出铅笔,用直线画出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话,并练一练该怎么读。(引导学生明确哪句是大雨点说的话,哪句是小雨点说的话。)
2、对话练习:
⑴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是大雨点,你们来做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对话)读得真好听,把问号都读出来了。大雨点还想听一听,哪颗小雨点儿问得最好听,最可爱?(生读)
我听明白了,你们是在问我( )(生说:你要到那里去?)
我们来换一换好吗?(再师生对话)
⑵ 带头饰分角色对话。谁愿意来当一当大雨点,来问一问小雨点呢?
4、你听了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话之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们吗?(引导学生质疑──自答出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
(这一环节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中,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敢读敢说,大胆地表现自己,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长。)
四、自主合作学习,探究雨点儿落下后的变化
1、朗读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也真地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和小朋友们刚才说的一样呢?我们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2、合作画画 要是我们能把这些美丽的变化用我们的彩笔画下来那一定很棒,想试一试吗?
好,老师已经给你们每组准备了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小组商量一下,希望像小雨点儿那样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就画有花有草的,希望像大雨点一样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红的花,绿的草的就画大雨点去的地方。
合作画画。
3、小组代表展示 说一说:我们是( ),我们去过的地方( )。
4、雨点儿看到这些变化,心情怎么样?(高兴)
你能带上高兴的语气再把这段话读一读吗?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朗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想象中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
1、如果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雨点儿又会说些什么呢?(小对话练习)
2、要是你也是一滴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在拓展中、在对话中教师作了无声的教育的导向,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此时学生的语言是因为情感的内在需求而生成的,是一种全新的,鲜活的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实践过程。我们说不断的语言实践会进一步推动学生语言的发展。)
六、练习写字
1、指导读帖。
2、示范指点。
3、按笔顺临写。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教学《雨点儿》这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创高及情境,引得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制作。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朵云,然后在云底下画大小雨点,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数了起来,最后我用点代替雨点儿在黑板上快速地点点,学生数不过来时,我再引出:“雨点儿多得数都”学生很自然地接上来“数不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接着我又进行适当地创高,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效果就出来了。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问:“如果你是雨点儿,你会做什么?”,在品读课文时,我又问:“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时,有的说“我要到黄土高原去,让那里的山坡不再是黄色的,让那里变成绿色的世界”;有的说“我要到北方去,因为书上说北方经常有沙尘暴,我去了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
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11、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的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按照课前预设去做,果然,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 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12、《搭石》第二课时优秀教学反思
《搭石》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导入课题因为这是第二课时,所以上课伊始,我直接导入课题并让学生回忆什么是搭石。
二、通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在读完全文后,谈谈搭石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对于同一篇文章,他们的感受和体会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应当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三、紧扣“美”,理解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我从“识、悟、读、说”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在识字上,根据中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并把生字放在句段中,理解音、形、义,更体会情感,形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伏字的处理。在感悟中,着重抓住一行人走搭石和年轻人遇上老年人走搭石的画面,以此为抓手顺学而导,自然、巧妙、灵活地理解了“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并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中去积累语言,去感受乡亲们的心灵美。并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的音乐美、画面美。在读书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老师范读、合作读、指名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默读上,我是引导孩子们带着问题边读边圈画边思考,让他们在静静地读、思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在说话上,我是让孩子们在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后,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证才让孩子去说。
四、回归全文,深化主题。
在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对全文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课题,使文章主题得到了深化。学生由此也初步感受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了以读为本,但在朗读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调动还要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单一,缺乏激励性,没有注重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