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案一等奖
1、、《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会写兄、弟、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中逗号的停顿。
二、重点:
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会写兄、弟、住。
三、难点 :
注意长句子中逗号的停顿
四、学习过程:
(一)、5分钟工程
小组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学习目标展示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会写兄、弟、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中逗号的停顿。
(三)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童趣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知道地球妈妈的家在哪儿?
出示太阳系图片
2、揭示课题:宇宙充满了神奇和奥秘,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去了解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1)读好课题,注意停顿,齐读。
(2)理解“兄弟”一词,再读课题。
活动一、自主学习,认读字词
1、自学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出示词语
兄弟、太阳系、住着、晴朗、总能、呼啦圈
温度、淡蓝色、天王星、绕着、不停、行星
4、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师范读。
1、 生自读,反馈地球有哪七个兄弟。
2、 检查正音,分自然段指名读,难读、易错的词语全班练读。
4、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5、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
(1)认识“太阳系”:出示照片,观察图片,为什么称这里为“太阳系”?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3)了解“行星”
(4)朗读第四自然段,抓住“不停地”进行朗读评价。
活动三: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点。兄、弟、住
2、师示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4、同桌评价、展示
(四)、课堂检测
完成习字册三个字的书写。
板书设计:12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兄、弟、住
2、、《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呼、王、行三个生字。
2、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二、重点:
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三、难点 :
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
(一)、5分钟工程
小组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学习目标展示
1、学会呼、王、行三个生字。
2、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识
1、说说太阳系中八个行星的名字。
二、了解地球
1、找一找:在课文中找一找介绍地球的语句,出示:“地球是我们的美丽家园”,指名读。
2、说一说,地球美在哪里?向宇宙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家园。
3、看一看:欣赏地球的照片,如果也用“最”来形容地球,说一句话:地球最。
三、走近行星,感受特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地球的七个兄弟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行星 主要特点 行星 主要特点
金星 土星
木星 天王星
水星 海王星
火星
(2)小组交流展示
(3)结合图表,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呼
2、王
3、行
4、学生书写、展示、反馈、修改。
5、组词。
(四)、课堂检测
口头填空,指名朗读。
金星(),()的夜晚有时能够见到它。木星个头(),水星(),火星离地球()。还有()的天王星,()的海王星。
板书设计
12、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呼王行
3、、《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录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解题
1、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已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大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有两个孪生兄弟。同学们知道孪生兄弟指什么人吗?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科学家们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交流火星与地球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成为孪生兄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称地球和火星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两者之间有哪些相似点?
2、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这是一个什么句式?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同样同样同样甚至)
4、指导朗读,体会它们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像孪生兄弟。
学习第二段:
1、科学家是怎样推测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呢?(速读)(分析照片、岩石钻孔)
2、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火星上曾经有水?(举例)
3、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呢?它有几种来源?(默读35自然段)
4、小组讨论,汇报
第一种
(1)抓住不但还突如其来袭击彼此碰撞家常便饭最初的水理解猜测的可能性。(解决课后第二题)
(2)指导朗读,想象天体中撞击的画面
第二种
(1)课件演示火山喷发场面,书上是怎样写的.?
(2)抓住潜藏火山爆发分离释放飘散落下反复朗读
(3)用上以上词,解说火星水的来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出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相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三段
1、为什么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默读第七自然段)
2、哪些词重要?火星大逃亡,从哪逃到哪?用因为所以说说火星没能留住水的原因。(解决课后第二题)
3、本段描写非常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4、教师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5、齐读第八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用只要就说说有关课本的知识)
6、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摸样的?又是怎样生存的?(想象、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表达顺序、方法
1、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先提出孪生兄弟这一概念,推测出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然后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最后阐述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却不能。
2、同学们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
3、这是一篇说明文,为什么写得那么生动有趣呢?
(举出实例,层层推论,承上启下,过度自然,设问、拟人的运用)
四、作业:每人出一份有关火星的小小报
板书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有水和生命 同样同样同样甚至
推断 分析
水源 突如其来 袭击 彼此碰撞 家常便饭 最初的水
潜藏 火山爆发 分离 释放 飘散 落下
致命缺陷 小 引力小 气体逃亡
谜热爱科学 探索宇宙
4、、《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案一等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略)
练习设计
1 完成钢笔习字册
2 反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5、、《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投影、录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
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 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略)
练习设计
1 完成钢笔习字册
2 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6、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6、课文《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学反思
这篇是一篇科普的课文。学生对于太阳系,行星等不是很了解,在学文前让学生做好课前的资料准备,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可以查阅书籍等方式进行了解。对于课文准备充分的学生,请他们在班上介绍一下,可以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图片的形式。其余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帮助下,对于不熟悉的太阳系,行星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学文时,我注重文本中配套的图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动笔画画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学生用自己简单的笔画勾画出蓝色的星空。八大行星的特点描画得栩栩如生,并注明了它们的名字。有了这张图画,学生进行识记这些行星的特点有了更好的依托,更形象直观。学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没有障碍。
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我让学生按课后的“朗读理解”来介绍一个行星。学生利用自己绘制的图片,形象生动地将每个行星描写成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借此我让学生将同伴的每一个行星的`描述组合在一起,就是课文结尾处的卡通图,汇编一个童话故事。我指导学生利用晨会来演一演,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着文本的内容,在演的过程中将课文再温故知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对行星的特点把握的十分到位。在学生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他们学会合作学习。
7、五年级语文下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问题来安排材料。共有八个自然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地球与火星的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复杂科学问题用“孪生兄弟”的方法表达的清楚明晰。
我在此课的教学上没有采用传统的讲授点拨这种方法,而是大胆改革将三个课时的第一、二课时内容整合为一个课时,第二课时侧重于学习第三段及完成学习手册作业训练;第三课时侧重于星球知识交流,培养学生科研的兴趣。
第一课时,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习生字新词,扫除文中的“拦路虎”。语文学习离开琅琅的读书声是无法学好的,学完了一课,教师辛苦分析了一通,学生辛苦回答了一气,结果连课文都读不通顺,这样的语文学习绝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在第一课时我还是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读。正如张若田教授所说:“语文教学的法宝,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
学生读通课文之后,从课题入手,通过划划读读说说弄明白“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的原因。
接着我借助电脑、图片与学生们一起观看了火星的资料片,使学生对火星有形象的了解。学生们热情高涨,观看仔细,连续播放了两遍。看完之后,学生又回到课文,交流火星上有水但是却留不住水的原分析过细,绕在“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这两个词的理解中出不来。使得课堂不够完整大气,实为败笔。
另外,如果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热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8、地理七年级《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节的教与学,关系到这一章的教学效果甚至整个地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今后学习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建立地理空间概念。适量的学生作业(配有大量的图形)将抽象知识平面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用数据描述地球事物大小指标。用地球 仪观察、演示、讨论比较经纬线事物差异。通过列表,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
难点: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9、七年级地理上《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
“地球与地球仪”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开头篇章,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认识、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等知识点。其中经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阶段最难学的'知识点之一。按教学大纲规定可用2~3课时的教学时间来完成,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具是地球仪和相关的教学挂图。
开学这两周来,我一直都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由于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我不想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地理难学,所以尽量放慢教学进度(安排了3课时),但3节课下来,除了第一课时时间略有充裕外,第二、三课时的教学时间都非常紧张。
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尽量让地理课程贴近生活,把地理课程生活化、趣味化,如教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让学生看了地球的卫星照片时,为了提起课堂气氛我说“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地球母亲的照片,她美吗?”有学生回答“她是靓妹”,还有学生说“她是一个孕妇”(都不是诚心的回答,蛮有起哄和捣乱课堂的火药味——学生太调皮了,想给老师下马威),我不知哪来的灵感(太突然了),顺口答道“对,地球确实是一个怀孕的靓妹,她孕育着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星球。她肚子涨得圆圆的,看上去像皮球”(点明了地球的形状),接着我又问:“大家说,如果要给这位靓妹孕妇穿一条裤子的话,要给她找多长的皮带?”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地球的赤道周长(可能被我的应变能力折服了吧),一堂本来要乱成一锅粥的课,竟然一气呵成了。
教学中存在的遗憾也不少,浪费了3节课的口舌,结果还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N、S、E、W常常分不清),还有东西半球和东西经的划分界线学生也还容易混淆,特别是“0°—20°W”和“160°E-180°”经度范围内的半球位置还有更多的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也一直是我近20年来地理教学生涯的一块心病,有时也在想,教材编写者能不能不把这么繁难的知识点安排在地理课程的开头篇章,但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为起点,学生又怎样学习地理课程呢?希望有办法的同行们给指点津迷吧!
10、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学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性极强,重点内容很多,同时又是难点。而且这节课是重点之中的.重点,这部分知识接受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地理的学习,涉及到了很多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难点较难突破,针对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改精神实质,将本节课确定为教师联系实际举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类比分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启发分析说明等综合法研讨课,设计意图之一就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重在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勇于创新,勤于动脑、动手,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素养。
设计意图之二就是针对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讲,难度的确大了点,在准备教具时就选择了一些容易理解的身边实物(手电筒和地球仪),对刚具有基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初一学生,极需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提供时间、空间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设计意图之三就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很多,难点又需要突破,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多给予直观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所以采取综合法进行试。
11、《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节课的主题“爱”贯穿整堂音乐课,让学生在温馨自在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这首歌描写了在美丽的地球上,人们不分国籍不分种族的友谊的爱。通过这首歌作者表达了呼吁世界和平的口号。本节课我以和平友爱为主线,通过听、欣赏、唱、表演等不同方式来展开教学。
一、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采用各国小朋友前来问好的方式导入,既体现出友好的主题,又通过问好方式导出本节课的重点节奏型,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知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我采用教师教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歌曲第一部分,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节奏型和难点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学习歌曲第二部分时,我将第二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来完成第二部分的学习。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
三、明确歌曲主题
本节课的教授环节,我并没有忙于教授歌曲,我引导学生聆听歌曲,通过聆听歌曲的情绪和歌曲的题目来分析本首歌的主题,明确歌曲主题。
四、从学习歌曲到歌舞结合
音乐课堂不只是学生对歌曲本身的学习,更是对歌曲的感受和体会。本节课在完成课本歌曲的教学后,我为学生播放了另一个男女生对唱版本的《地球是个美丽的圆》并赋予舞蹈。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版本所带来的不同感觉,通过舞蹈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肢体语言,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五、注重音乐教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丰富音乐教
学的德育内涵
音乐教育主要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在音乐课上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所以在这节课上,我通过这首歌引申出“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展开保护地球方法的讨论。最后通过象征和平友好的和平鸽,将孩子们对朋友、老师的爱传达出去,升华了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爱。
12、《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反思
“地球的公转”这一节的内容包括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这些内容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和地球公转的意义。
这一课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多。因此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教材对于知识的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记住“公转示意图”和“五带划分”就可以了。在教学设计中,我就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设计我的教案。
现对我的教学活动中的环节,反思如下:
一、不足之处:
1、语言表述有时不够明白清晰,例如,在发给每一个小组一个“太阳”的时候,应该一笔带过,表述不清楚的时候学生就不容易明白老师的'意图,达不到教学设想。
2、提问时问题的表述没有针对性,范围有时太大。比如:在讲到以自己的家乡为例来说明四季的形成。我就问到:为什么是春季?为什么是夏季?问题问出来了,学生都有点茫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回答。
3、在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表扬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我做得还有些欠缺。学生的回答有不少答案都能令我感到意想不到,都应该及时地予以表扬。但我为了抢时间,抢进度,却忽略了教学中这一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环节。如学生对于四季的形成进行的归纳,说得较为全面。此时就应该及时在全班给以表扬。让学生能学得更有兴趣,对其他同学的学习也是一个激励。
4、面对具体的课堂进度和表现,应该因势利导,要能够打破计划,对预定目标及时反思和调整,灵活性不够。因为对学生不熟悉,也就不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对课堂内容和进度要准备地把握,及时地调整,不能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来完成,如果这样,反而起不到预定效果。
5、在教学中还有一些细节做得还不够完美。例如教学语言的精确,教具的摆放和使用,调动学生的气氛等方面,以后教学中都需要注意。
二、可取之处:
1、教具准备比较充分。为使学生都能动起来,都能真实地观察到公转这一现象,我准备了六个地球仪,每个小组都能用到,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2、能较好地创设情境。首先每个小组发一个乒乓球作为礼物,这样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好的意境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欲望。
3、教学内容能紧紧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好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习掌握知识就是要在动手,动脑,和作中得到。所以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
三、课堂重建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以及五带的划分。学生对空间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树立了科学的宇宙观。但是针对我感觉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如果让我再重新设计,我会更注重问题的设计,我要问得更加合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要注重引导。例如在联系到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说明四季的变化这个问题时,可以从昼夜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气温的差别这三个方面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最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面对学生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我们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已的教学智慧,要善于运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精妙点拨,让教学充满灵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