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学习实例的教案一等奖
1、勤奋学习实例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及时而巧妙地将一些生活哲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将育人与教书融为一体)请生读(正音:qin)。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从“勤”字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勤奋的含义,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区分“勤奋”与“勤劳”等近义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勤奋”的含义。)
二、新授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直奔课文中心,突出主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指名说。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理解第一句:生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对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观点。)
②、理解第二句。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教给学生读悟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3、学习事例
①、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②、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打破了常规的“程序”,采用了“倒叙”,有三方面好处:先在学生心中树起成功的典型,为下面的“说勤奋”蓄势;接下来的教学不必在这上面纠缠,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洁,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和教学重点;承接上一个环节,使得整个教学环环相扣,一脉相通。)
③、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出示投影: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一生勤奋)
教师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警枕”等词,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师: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④、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生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起早贪黑”一词,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⑤、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
出示投影: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刘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先单独学习童第周和司马光勤奋事例,再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领学生逐层感悟)
三、延伸与拓展
1、出示投影: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师:比较这两句话,看能比出什么来?(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你有多聪明,也不管你基础有多差,都要靠努力,才会成功。)
(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延续和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得到一次升华。)
2、请看几句名人名言。
出示投影: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暂时还没“家”的刘老师
(生自由读,说说自己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3、小结:但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4、生齐读名言
2、勤奋学习实例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 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 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 全班质疑问难。
7、 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 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找出主句。 这一自然 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 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 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 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 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 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3、勤奋学习实例的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
2.理解本文叙议过程中穿插引用古今中外名人言行的作用。
3.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的多种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2.理解居里夫人“美”的内涵。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述: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1.“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2.“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3.“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4、勤奋学习实例的教案一等奖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笔者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的这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作为一种探索,旨在抛砖引玉。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通过讨论感悟作者选材精心;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归纳两段的段意。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看录像:这一段录像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凿壁借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勤奋有关?
⑩积累语言,化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2、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教时设计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第二个事例,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5、勤奋学习实例的教案一等奖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七册13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要大胆、独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个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附、板书: 13说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写《资治通鉴》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勤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 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 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奋
6、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不足之处:本节课较大地脱离教材,最好与教材联系紧密一些。
7、说勤奋的教学反思
《说勤奋》教后反思一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由于课文的两个例子结构很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那部分内容时引导多一些,学习描写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读。新课结束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两道实践题:如果有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勤奋学习,你会怎样劝他?如果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赶不上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孩子们答得很好。
但在学习第一段时,我有些操之过急,让孩子们说说文中的“鲜花”与“心血和汗水”是指什么?很多学生不会回答。我想,如果等他们学完全文后再提问,孩子们是可以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说勤奋》教后反思二
苏教版第15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然后二、三自然段给我们举了一个古代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靠勤奋成才,另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基础较差也靠勤奋成了才。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和长大后用“警枕”提醒自己努力分不开的,而童第周“勤能补拙”同样走向成功。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真正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更是让全体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了学习!
《说勤奋》教后反思三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在学习这两个人的例子时,我要求学生找出两个人各自的特点。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发现,司马光是“抓紧时间”,而童第周是“勤能补拙”。围绕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找找语句来好好体会。同时也让学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8、说勤奋的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议论文之一,以清晰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懂得议论文的结构。但是在教学中学生一开始找不到论点,以为结尾的号召就是中心论点。在我直接点明后再梳理议论文的结构。
在第二课时,我抓住“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个故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引导学生感悟,举例典型的方法和好处:一古一今,一个天资聪明,一个基础差,都靠勤奋成才,以名人事实为例,非常有说服力,令人印象深刻。课上得满顺,本来我还想拓展延伸让学生从一中一外,一正一反等方面习得论证的方法。如以《说诚信》《说宽容》等。但没想到的是请学生交流课后习题4时,却出现了冷场。习题4要求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1)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
学生知道“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获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是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也知道第二句华罗庚的名言强调“勤奋”的重要性,勤奋能弥补先天资质的不足,只要勤奋,基础较差的人照样可以成才,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自己的辛勤努力。但是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说却学生都沉默不语。当时我让学生回顾三年级《翻越远方的大山》一文,从刘翔的事例上,引到奥运健儿身上,他们取得了一枚一枚金币,但在金牌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但是总觉得很生硬,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我灵机一动,想到小煜妈妈孩子上周有两个早上5点多就起床补作业的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吗?学生听后自发地鼓掌,要知道班上就数他动作慢,作业经常拖拉。课后,有同学告诉我小煜哭了。大家都以为他是被感动了,没想到他委屈又气愤不平地说前面的小满嘲笑他是补做作业,算什么勤奋?我心里一紧,很不是滋味,小煜因这次表扬反而受打击。是我弄巧成拙了吗?我赶紧把他们叫到跟前,温和又不乏严肃地对小满说:“童第周就是基础差,起步晚,但奋起直追,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煜就像童第周那样在奋起直追啊,他跟以前比是不是勤奋了?”小满嘴上说是,但一副不以为然的神色。希望小煜能持之以恒,让他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