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设计数的运算复习
1、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设计数的运算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综合调动数与代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3.促进学生主动精神与合作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数与代数中学习了很多知识,如四则计算、方程,也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对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进行复习。请看,下面有一段关于农田小麦收割的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出示:某农场要收割1300公顷小麦,原计划每天收割60公顷。收割5天后改为每天收割80公顷。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学生1:5天收割了多少公顷?
学生2:现在每天比原来多收割多少公顷?
学生3: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割完?
教师:第三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要综合用到我们学习过的有关知识解决,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自主解决,交流反思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解法:(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学生:我从问题分析,要求剩下的还要收割多少天才能完成,又知道剩下的每天收割80公顷,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还剩下多少公顷小麦没有收割。根据已经收割了5天,每天收割60公顷这两个条件(信息),可以算出已经收割的公顷数
教师:除了像他这样从问题入手分析,还有别的思路吗?
学生: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从原计划每天收割60公顷,收割了5天,就可以计算出已经收割小麦的公顷数,再由要收割的总公顷数是1300公顷可以计算出收割5天后还剩下的公顷数
教师:请想一想,这两个同学在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时,运用了哪些知识?
学生:他们运用了乘法、减法和除法的知识(教师:你能说具体些吗?),如每天收割60公顷,收割了5天,就是5个60,所以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计算出5天收割的公顷数
教师:其实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还要综合考虑,比如,我看到每天收割60公顷,收割了5天,同时我也看到要收割小麦的总公顷数是1300公顷,所以,我在思考时,直观感受到可以求得剩下的公顷数。像这样在分析时,既看到根据某几个条件可以求得什么问题,还要思考求得的问题对解决最后的问题有什么作用。
教师: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学生:可以用方程解的,在这个问题情景中我发现一个等量关系,就是前面5天收割的加上后面收割的就是要收割小麦的总公顷数1300
学生:还可以这样找等量关系:根据总公顷数减去已经收割的公顷数等于剩下的公顷数来列出方程,即:80x=1300-605,x=12.5。
教师: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写上答语。
3.反思
教师:通过刚才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生:我们在解决含有等量关系的问题时,不但可以运用四则计算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用方程去解决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学生:我们对前面学习的有关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学生:我认为解决问题时要综合应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对问题情景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三、课堂活动,增强体验
1.学生独立解决练习十九的第1题,解决后再交流在交流时教师强调:要解决唐阿姨带的50元钱够不够买15kg大米的问题,用到了怎样的策略?(比较,用15kg大米的价钱与50元比较)
2.学生独立解决练习十九的第5题,解决后再交流在交流时教师强调:(1)王教练大约要带多少钱?为什么可以用估算?你是怎样估计的?(2)王教练付给售货员2000元,应找回多少钱,可以用估算吗?为什么?
四、独立解决,促进发展
学生独立解决练习十九的第2,3,4,6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你今天学习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通过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不但帮助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解决问题。
2、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设计数的运算复习
教学目标
1. 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引导观察。
谈话:下面是某新华书店销售的三种图书的价格。
出示:
书 名
每本书的价钱(元)
《数学故事》
12
《成语故事》
15
《科幻故事》
18
提问:观察表格,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买一本《数学故事》和一本《成语故事》要用多少元?买三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买3本《数学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等等)
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2. 解决问题。
提问: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想解答哪些问题?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想一想才能怎样比较快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所选择的问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计算的?(着重交流是怎样运用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
板书:12 + 15 + 18 12 3 5
12 + 18 + 15 12 5 3
比较:观察上面的两组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3. 揭示课题。
谈话: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你想怎样复习?通过复习达到什么要求?
[说明:从现实情境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注意对复习方法进行指导,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 合作交流,知识梳理
谈话: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过的运算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你整理的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整理,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整理方法有:举例,文字描述,字母表示等。
小组活动: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请把你整理的结果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分享,并讨论一下,能把你们小组同学的各种方法整理在一张表格里吗?试一试。
组织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交流整理的方法和完成的表格。
根据学生的整理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举 例
文字描 述
字母表示
加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乘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说明:让学生自己整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便于学生加深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同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填一填。
出示题目:
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86 + 35 = 35 + 86( )
72 + 57 + 43 = 72 + (57 + 43)( )
76 40 25 = 76 (40 25)( )
125 67 8 = 125 8 67(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 辨一辨。
出示题目:
先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再连一连。
81 + ( ) = 0 + 81 乘法交换律
16 4 25 = 16 ( )加法交换律
184 + 168 + 32 = 184 + ( )乘法结合律
a 56 b = ( ) 56 加法结合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3. 比一比。
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1) 88 + (24 + 12) (2) 28 15
(88 + 12) + 24 7 (4 15)
(3) 856 - (656 + 120) (4) 540 45
856 - 656 - 120 540 9 5
要求:比较每组的两道题,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各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 算一算。
出示题目:
你能分别算出三角形、正方形中几个数的和,圆中几个数的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算法,并说一说怎样算比较快。
[说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填一填、辨一辨、比一比、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地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为灵活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 下面是某校学生生活区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求出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分组汇报怎样算比较快。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2. 下面是四(2)班马小平同学阅读三本课外书的情况统计。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提问:怎样分别求出每本课外书一共有多少页呢?怎样算比较快?自己先想一想,再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介绍自己的算法。
师生共同评价各种算法,并总结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方法。
[说明: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问题中没有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但学生通过分析题中的数据,会发现这些题具备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特征,通过计算、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运算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五、 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表现。
[说明:让学生适时反思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所得,及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学习行为、态度,大胆地说出遇到的困惑或困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六、 课后延伸,挑战自我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17 8) 4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25 32 125
[说明:课后安排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本课学习内容,更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3、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设计数的运算复习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3、复习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我们上周一直在学习四则运算,主要讲了四则混合运算,不知道你们的掌握情况怎么样?现在我们就来做几道题。
课件显示:
(1) 24+56 - 40
(2) 8×7÷2
(3) 2+3+6×5
(4) 72÷9 - 1×3
(5) (9+11) ×5
做好评比!
(二)回顾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然后课件再次显示关于四则运算的概念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四
则
混
合
运
算
没有括号的
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
左
右
加减乘除混合:
先乘除,再加减
有括号的:
先算括号里面的
文本框: 四 则 运 算
(三)新授
1、引入
(1)快速口算
排火车进行快速口算
课件显示:
(1)100+0= (2)0+56=
(3)0×78= (4)154-0=
(5)0÷23= (6)28-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29= (12)9×0=
(13)35-35=
(2)举例总结关于0的四则运算,在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课件显示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100+0=100
0+56=56
28-28=0
49-49=0
154-0=154
99-0=99
0×78=0
29×0=0
0÷23=0
0÷76=0
(3)0不能作除数
课件显示:
0不能作除数
18÷9=? 2×9=18
36÷6=? 6×6=36
6÷0=? ?×0 =6
6÷0是不可能得到商的,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0÷0=? ?×0=0
0÷0 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巩固运用0不能作除数
考考你!判断对错
课件显示:
(1)128+0= 128 (2)0+45=45
(3)88+0= 0 (4)1×0=1
(5)0×97=0 (6)0÷56 =0
(7)16÷0 = 0 (8)60-0=60
(9)0÷76 =76 (10)10÷0=10
(四)巩固练习
1、 应用题的解答
课件显示:
寒假中,小明3天完成87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他6天能完成多少道 口算题?
一个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2、判断并改错
课件显示:155-34+46
=155-80
=75
240÷40×3
=240÷120
=2
让学生先判断再自己改错,提醒注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五)做课堂练习,结课
做书《练习二》的第二题,以巩固。
五、作业设计
1、背会《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做《学习之友》单元测试题
4、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设计数的运算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第1~2题和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会正确迅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提高脱式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列综合式解答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出示下列各题
第67页第1题
请学生用文字叙述第2题,再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四题的运算顺序。
根据具体式题说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计算出这四题的结果。
评讲:说说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采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步骤。
同级运算可以同时脱式
分别在两个小括号内可同时脱式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计算
注意运用简便运算
1.62+1.26+2.78+3.74
5.76-1.24-1.76
3.85-(0.85-1.9)
2.5×3.2×1.25
3.9×0.8-1.9×0.8
6.3×99
口答简算过程,并说出运用的'定律
3、脱式计算中的简便运算,应特别小心、步步审题
(6.8×6.8+6.8×3.2)÷6.8
0.13×(3.69-1.8)+1.11×0.13
学生练习,评讲找出可以简算的地方
4、文字题
先圈出关键词语,再列综合式
(1)1.6与0.8的积乘以1.5与0.4的差,得多少?
(2)5.4乘3.9的积加上4.8除2.4的商,得多少?
(3)52.4减23.1与7.2的和,所得的差除43.8,求商。
二、复习作业
练习十六第1题上两题
集体订正
三、复习讲解
四、思考,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6÷60+2.2)=5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1题下两题,第2题
七、教后感:
5、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设计数的运算复习
课题: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定律,巧算
教学内容:书第89页1-5题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理解和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巧算。
3.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选择合理地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有效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相关的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定律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能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归纳整理,汇报交流
(一)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铺垫题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几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①260-49+156
②3.6×0.5÷21
③260+3.6×0.5÷21-5
2④(5.9+)÷2 3
9163⑤÷[×(-)](学生口答运算顺序) 102510
2.师:谁能总结一下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口答,不完整的让其他学生补上)
3.师小结: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就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③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④如果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4.练一练
(1)按要求给下面的算式添上括号
①先除,再加,最后乘: 3.2+5.6÷0.7×0.25
②先减,后乘,最后除: 3.6÷7.5-2.5×4
(2)根据3.5-0.5=3,5×3=15,15+2.4=17.4 34.8÷17.4=2,
列出综合算式为( )。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口答,师相机板书)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 ×c=a×(b ×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2.师:除了这些运算定律之外,你还记得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吗?(学生口答,师板书)
板书:a-b-c=a-(b+c)
a÷b÷c=a÷(b ×c)
师:你还知道哪些运算规律吗?
板书:a-( b+c)=a-b-c
a-(b-c)=a-b+c
a÷(b ×c)= a÷b÷c
a÷(b÷c)= a÷b ×c
(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去掉括号后里面的符号要变号,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时,去掉括号后里面的符号不变号)
3.练一练
说一说下面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3.2+(6.8+6)=(13.2+6.8)+6 →加法结合律
13.2+(6+6.8)=(13.2+6.8)+6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25×2.3×8=1.25×8×2.3 →乘法交换律
1.25×2.3×8=2.3×(1.25×8)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算律
101×8-8=(101-1)×8→乘法分配律
4.师: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性质等知识可以将一些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三)复习简便计算
1.典型复习题(一)
547+298438+203 5.47-2.98 4.16-3.02
①学生尝试练习②指名板演③学生汇报想法④集体讲评
547+298=547+300-2=847-2=845
438+203=438+200+3=638+3=641
5.47-2.98=5.47-3+0.02=2.47+0.02=2.49
4.16-3.02=4.16-3-0.02=1.16-0.02=1.14
2.典型复习题(二)
560÷16÷5 5.64÷2.53.21÷1.25630÷45
①学生尝试练习②指名板演③学生汇报想法④集体讲评
560÷16÷5=560÷(16×5)=560÷80=7
5.64÷2.5=(5.64×4)÷(2.5×4)=22.56÷10=2.256
3.21÷1.25=(3.21×8)÷(1.25×8)=25.68÷10=2.568
630÷45=630÷9÷5=70÷5=14
3.典型复习题(三)
5347.1×10.4-47.1÷102×3.28 ×2.7+6.2×1.4+3.5×8.6 25
①学生尝试练习②指名板演③学生汇报想法④集体讲评
547.1×10.4-47.1÷ =47.1×10.4-47.1×0.4=47.1×(10.4-0.4)=471 2
102×3.2=(100+2)×3.2=100×3.2+2×3.2=320+6.4=326.4
38 ×2.7+6.2×1.4+3.5×8.6 5
=8.6×2.7+3.5×8.6+6.2×1.4
=8.6×(2.7+3.5)+6.2×1.4
=8.6×6.2+6.2×1.4
=(8.6+1.4)×6.2
=10×6.2=62 (运用了两次简便计算)
三、练习应用
1.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0.96○[(7.5-5.1)×0.2]=2
83711×[ ○( - )]= 941642
2.在括号里填上计算结果,再列出综合算式。
31151- =A ×A=B ÷B=( ) 4216
综合算式:
3、解决问题。书上第4、5题。
4.简便计算
2121451 + - +6.75 ×(25×12)× 24×( + )×15 343651215
(第2、3两题有什么区别,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四、拓展提高。
6×31.4+3.14×64 1.1+2.2+3.3+4.4+5.5+6.62.2+4.4+6.6+8.8+11+13.2
2255( + )÷( + ) 0.9+9.9+99.9+999.9+9999.9 7979
五、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P89.第2题
2222选做题: + + +……+ 901101323540
六、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定律,巧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 ×c=a×(b ×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a-( b+c)=a-b-c a-(b-c)=a-b+c a÷(b ×c)= a÷b÷c a÷(b÷c)= a÷b ×c
6、四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的性质和定律总复习》的教学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的性质和定律总复习》的教学,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寻、整理数学知识
首先出示六道不同运算顺序的计算题,让学生口答正确的运算顺序,即每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回忆运算顺序的相关知识,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学生充分回忆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分类,在小组中充分交流,从而整理出三类不同类型计算题的的运算顺序,达到整理复习的目的。接下来我在学生归类的基础上进行运算顺序的提炼,“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两级运算,先算高级”;“含有括号的运算,括号优先”,来强化学生的认知。
然后在复习、强化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再出示几种与刚才六道不相同的计算题,检测学生运算顺序使用的`正确与否。
接着以最后一题为切入点,引出运算律这一概念,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运算律与运算性质的复习中来。让学生在小组中回忆并整理学过的各种运算律,并举例说明,注重概念定律与实际的结合。
最后趁热打铁,加以引导:“其实减法和除法也有一些运算顺序,能让计算变得简便,回忆一下,相互交流一下。”进一步丰富学生运算规律的知识,促进学生对运算规律的认识。
二、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在充分复习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基础上,我还开展了三组有效的练习:
第一组:填空。
第二组:判断。选取学生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进行判断改错,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相关运算律及运算性质的认知。
第三组:简便计算。这里进行强调:在计算中要仔细观察,有些不使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也可以简便计算; 有些题目无法一眼看出能否简便,但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简便计算,更深一层的挖掘运算律及运算性质,体会实际运用中有时可以用平时积累的经验来简便计算,有时在计算过程中使用简便计算,强调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存在的问题:
1、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大部分学生已经把运算律的内容忘记,导致不能灵活运用,从而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2、部分学生甚至不能掌握运算顺序,即: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边的;
3、在计算过程中,仍然存在以前的问题,如:小数与分数的加减,整数、小数、分数的乘除运算。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认识到:只有使他们真正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律,在计算过程中做到胆大心细,而要做到这些,任重而道远,必须找到一些典型例题,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强度。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游刃有余。
7、《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四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者a×(b+c)=a×b+a×c
连减法的性质:a-b-c=a-(b+c) 连除法的性质:a÷b÷c=a÷(b×c)
大多数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练习:
1. 101 × 87=(100+1)× 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
34 × 43+34 × 56+34=34 ×(43+56+1)=34 ×100=3400(乘法分配律 添项法)
2. 在教学中,我多次次听到学生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3. 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4.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如,463+82+18,463-82-18,9600×25×4 9600÷25÷4 9600÷25×4
5.针对逆向运用,有以下规律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 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8、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让学生全面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数与代数”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各部分的知识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以此为知识的'概括提供材料,
二是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系统性去对所回忆的知识进行编排,使学生形成一种有序的知识系统;
三是教师对学生概括赐与适当的评价,帮办学生形成化的知识体系。给学生1个开放、探究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1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熬炼,给学生一些需要解答的题目,让他们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多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能力获得成长。本节课,由始至终师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复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