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表格》教案一等奖设计
1、《制作表格》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简单的表格。
2.掌握对表格的一些设置,能在文章中利用表格。
课时按排:1课时。
教学重点:表格的插入和修改。
教学难点:表格中直接画表线。
教学任务:将数据改为表格。
注意点: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是表格制作,但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表格的操作,而是将表格的应用整合在文章中,注重知识的`运用。
2.表格的一般知识。
(1)如何插入表格;
(2)改变单元格的高度和宽度,如果修改的是整行和整列的大小,可以直接去拖拽表格边线就可以了,也可以在标尺上直接拖动。但如果改变是某个单元格的大小,就必需先选定这个单元格,再去拖拽这个单元格的边线。
(3)插入行列,在Word 97中插入列,必需先选定一列,这个问题在Word 2000中得到解决,可以直接插入。
(4)利用表格工具栏画修改表格,包括画表格线、擦表格线等,Word 中的表格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利用画线和擦线工具,可以画出复杂的表格。
(5)表格线色和表格底色,课文中虽没有讲到,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6)合并和拆分单元格在教材中没有讲到,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
3.利用表格,修改文章。将文章中的对比数据用表格表现出来,更清晰。
4.练习做课程表。
5.表格还可以发挥许多特殊的作用,如国际橡棋棋盘,中国橡棋等。
2、《制作表格》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1、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课应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融于课堂之中,最终使学生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互动演示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之间先分析任务,再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然后由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学过程,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激发学生潜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教师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以教材为本,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应以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为主,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暴露,然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最后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实践操作,深入体会计算机中的数据计算。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统计》。教材从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需要入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针对本课时在本课及本章的位置,以及学生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据求和这一节利用一课时进行专门讲解。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课改理念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意识,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自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主动与别人合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近一年多的学习,学生们接触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已经掌握了一些软件的学习规律和相似的操作方法,具体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具备合作互助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数据求和、平均数的分法、数据的排序。
2、Excel中求和函数的运用,排序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中做、做中学、做中体验、做中感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了解Excel公式及求和函数的使用及数据的排序
,同时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和学生给出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增加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求和、平均数的方法、数据的排序
(二)教学难点:运用求和、平均数的方法、数据的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计算机的目的能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考试后的成绩统计。
提问:同学们使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求和计算方法呢?
教师打开准备好的EXCEL 电子表格迅速的进行求和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我们运用计算机本身最强大的功能――运算功能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一些特别烦琐的数据。(1)任务分析:
(1)在学生们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室进行巡视指导。
(2)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运用一种或多种求和方法,进行操作演示。
3、教师总结
(1)用Excel的求和函数sum进行求和。
(使用填充柄来复制公式,选中单元格,移动鼠标指针到该单元格右下角的小方块,指针形状变成+,拖动填充柄,就会显示总和。)
(2)选中需要求和的区域,使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能快速求出总和。
(3)讲解数据的排序
4、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奖品,比一比谁用最快最正确的方法进行求和。
(1)教师出示学习任务。
(2)巡视指导
(3)评比
5、知识扩展:
1、提出问题:
2、AVERAGE求平均函数。
3、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三)、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操作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内容。教师对总结不足进行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
(四)、学生实践操作
完成学案里的成绩统计表,不会的观看微视频。
(五)、拓展思考
大家都知道,数据清单中的数据除了用表格的形式体现外,还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将数据清单由表格的形式,转换成图表呢?从而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3、《制作表格》教案一等奖设计
学校 | 汤阴县实验中学 | 学科 | 信息技术 | ||
课题 | 第五课 文档中的表格 | ||||
授课班级 | 七年级4班 | 学时 | 1 | 教师 | 张利芳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了解表格的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①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②学会设置单元格中文字的对齐方式。③学会单元格的合并及绘制斜线表头。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 ||||
教学重点 | 表格的插入方法及设置单元格中文字的对齐方式。 | ||||
教学难点 | 绘制斜线表头。 | ||||
教学方法 |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 | ||||
教学资源 | 录播教室 | ||||
教学内容及步骤: | |||||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幻灯片展示)。思考:这组图片的共同点是什么?(每张图片要告诉我们的信息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这些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表格是怎么制作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文档中的表格》。 二、明确学习目标: (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①表格的特点和作用。②表格的插入方法。③学会设置单元格中文字的对齐方式。④单元格的合并及绘制斜线表头。 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可小组讨论。 三、新授: ?? 1、第一个问题:表格相比较文字而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相比较文字,表格直观形象,更容易让人一目了然。) ?? 2、单元格是表格的基本单位,横着的单元格组成行,竖着单元格组成列,表格框架+表头+表格内容就构成了一张表格。 ?? 3、实践操作:以制作课程表为例来制作一张表格。 第1步:插入表格。“插入”→ “表格”。 第2步:修改表格样式。表格工具菜单,“设计” →“表格样式组”→ “彩色列表—强调文字颜色”。 第3步:录入文字并设置对齐方式。选定→右击选“单元格对齐方式” →“水平居中”。 第4步:将第1行的第1列、第2列合并为一个单元格,绘制斜线表头(表格工具菜单,“布局”→ “绘制斜线表头”);将第1列的第2行至第5行合并为一个单元格,输入“上午”;将第1列的第6行至第8行合并为一个单元格,输入“下午”。 第5步:输入课程信息,完善表格。 ?? 4、难点突破“绘制斜线表头”。 ①定位光标。②表格工具菜单,“布局”→ “绘制斜线表头”。 5、难点突破“重复标题行”。 ①先定行。②表格工具菜单,“布局”→ “重复标题行”。 6、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文档中的表格。学习了表格的基本制作。包括表格的插入、单元格的合并、斜线表头的添加、单元格文字的对齐方式等。 7、课外拓展训练: ① 自己制作课程表并进行美化。 ② 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制作出一张常用、实用的表格。 | |||||
4、《制作表格》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表格的创建和处理》。本课内容较多,任务较重,但教材编写说明要求一课时完成,所以,在教学上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又要保证好学生掌握应有的操作技能。老师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操作,操作时间不足的部分,让学生在上机操作课中去多操作、多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掌握WORD200文件创建、文字编辑排版、加入图片使其图文并茂后的又一进阶内容,学生应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问题不大,加之,数学课已对行和列的概念比较了解,只有单元格概念需重点讲一下,操作方面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学内容:
教材提出的学习任务是:
1、学会插入(绘制)表格;
2、学会拆分、合并单元格;
3、学会调整表格的行、列;
4、掌握设置表格边框、底纹的方法。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文字世界(下)的内容,在学生在认识WORD2000、掌握WORD200文件创建、文字编辑排版、加入图片使其图文并茂后的又一进阶内容,在这一课里,学生主要掌握表格的绘制、调整与修饰,教材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认识到表格相对文字表述的优点,而后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掌握在WORD2000中插入表格,并对其进行简单编辑,个性修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并学习如何通过表格来简单明了地表述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插入(绘制)表格;
2.学会拆分、合并单元格;
3.学会调整表格的行、列;
4.掌握设置表格边框、底纹的方法。
5.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和美感对表格进行修饰美化。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了解表格的优点,彰显出表格的特性。
2.在教师的指引与自身的积极思考下,能积极的与他人合作,大胆尝试,感受学习表格的制作过程,让其从已学的知识中突破,举一反三,并发扬个性,创造性的修饰美化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体会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表格,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树立学习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2.使学生在《2004年奥运会奖牌榜前三位》的表格实例中感受到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取得良好成绩的自豪感,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表格的创建与简单编辑。
教学难点:正确的掌握合并、拆分单元格的方法和掌握修饰表格中设置表格边框、底纹的方法,正确掌握好操作具体对象时鼠标光标的定位。
教法与学法:
教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相互评价法等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
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操作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 WORD软件 多媒体课件 网络资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语。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体育运动,有谁知道我国体育健儿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吗?奥运金牌榜上第几名吗?
(课件出示2004年奥运会比赛简况文字说明)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大家庭最大规模的一次团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20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0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1个小项的比赛。他们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在田径、游泳、自行车、举重和射箭等赛场,创造了20多项新的世界纪录。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以35、32和27枚金牌排在金牌榜前三位,成为领跑的第一集团。奥林匹克在自己的故乡见证了世界体坛新格局的诞生——美、中、俄三强鼎立的新格局在上届奥运会初现雏形,在本届奥运会上进一步得到巩固。
看了这个材料你们有什么想法?你们有没办法让信息更加直观一点吗?(课件出示整理好的奥运金牌榜表格)
老师出示奥运金牌榜前三位表格: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奖牌榜前三位
国 家
奖 牌 数 量
美 国
中 国
俄 罗 斯
同学们比较一下,一份是文字叙述,一份是表格显示。你们是否一眼能看出前三位的国家名称吗?通过对比,你们说说哪份好。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还能举出这些例子来吗?
2.认识表格。
谁来说说奥运金牌榜这个表格有几行几列?
(课件演示什么是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
3.揭示课题。
你们想不想也用电脑来制作奥运金牌榜这张表格?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格的创建和处理》。板书课题:“表格的创建和处理”。
二、对比发现,任务驱动
同学们通过对比,认识到了表格的优点以及表格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请你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认识行、列、单元格。
(课件出示行、列、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行和列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就清楚它们的概念了,这里主要讲一下“单元格”。
单元格是表格中的一个空格,也就是表格中最小的'单位,但它们又是可以变化的,一个空格(单元格)通过拆分后会可变成若干个空格(单元格),多个空格(单元格)通过合并后会变成一个空格(单元格),它们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变化的,是一种动态的单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熟练的掌握好!
任务二:学会插入(绘制)表格。
1、插入表格前的基本规划
在制作表格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这个表格的要求是几行、几列,所以,我们在制作中才好选择好多少行和列。
2、动手创建空白表格,并向表格填写内容。
同学们认真看教材中P62、63面中的“跟我做”和“试一试”,按照教材提示动手进行操作,养成良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3、表格中文字的输入
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同学们在第八课“编辑你的文章”中就学会了文字的输入,也可以用“复制”、“粘贴”来进行文字的输入。注意利用复制、
粘贴功能来快速输入。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已插入的表格进行调整和编辑。如:调整行高或列宽,增加或删除某一行或列,合并某几行或列。我们在原来制作的表格基础上来学习怎样进行上述操作,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三:插入行、列和调整行高、列宽。
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材P63面的“跟我做”和“试一试”进行行高和列宽的操作。
按照教材P64面的“跟我做”和“试一试”进行插入行或列的操作。
任务四: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材P64、65面的“跟我做”和“试一试”进行操作。
四、个性修饰,表格美化
为了使用我们制作的表格更醒目,往往在制作、修改完成后,对表格进行美化修饰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请组长再次带领本组同学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五:线型、颜色和线宽的设置。
学生看教材P65、66面的“跟我做”和“试一试”,体验一下设置效果,在掌握的基本操作方法后,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修饰,体现自己的审美能力与价值。
五、评价交流,体验成功
老师巡视,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在组内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哪个修饰的表格有特色,其特点在哪?
任务六:交流修饰表格的技巧。
三、展示作品,逐步完善
任务七:展示作品。
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创建和处理一般表格能力,但表格的类型有很多,想要创建出更加完美、更加实用的表格,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出示各种表格的修饰样式效果图,供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成以下探究活动,下次上机操作时咱们再比比看。
1、设计制作一个同学通讯录,并修饰表格内的文字。
2、设计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课程表。
屏幕板书设计
《表格的创建和处理》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奖牌榜前三位
国 家
奖 牌 数 量
美 国
中 国
俄 罗 斯
二、对比发现,任务驱动
任务一:认识行、列、单元格。
任务二 学会插入(绘制)表格
任务三:插入行、列和调整行高、列宽。
任务四: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任务五:线型、颜色和线宽的设置。
任务六:交流修饰表格的技巧。
任务七:展示作品。
三、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设计制作一个同学通讯录,并修饰表格内的文字。
2、设计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课程表。
八、教学后记
从整体上来说,《表格的创建和处理》这堂课上的很成功,同时听课的许多老师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老师通过对制作一张奥运金榜表这样一个具体的“任务”组织开展教学,任务明确,重点、难点清晰,教师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本特征,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精神。结合了具体的例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课中,教师通过巡回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对于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同学,教师进行耐心辅导,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不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教师及时做适当的内容拓展,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再学习的乐趣。教师通过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合作解决。这样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友谊,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收获。
不足之处是本堂课内容较难,任务较多,时间有些紧张。不能给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上机实践并发挥,只能在上机操作课中予以补充,融会贯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讲练在时间上的合理分配,尽量让学生多动手,老师以辅导为主,继续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也可以用表格中不同类型和用途的范例来拓展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制作表格》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概述
课题: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时:计划用3课时,本节课先集中讲授,再安排两个后续课时用于训练.
本课是针对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设计。本节内容体现的课程内容标准条目是: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和基本特征。
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而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通过本节利用图表工具软件处理表格信息,引导学生在图表处理、图文排版等操作使用方面,能够根据需求恰如其分地表达意图。
教材的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提炼和提高,对软件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详细介绍,而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问题或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 ②能根据表格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技能目标
①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和数据的表格处理。
②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能根据需要修改图表。
③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④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情感目标
①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刚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上节课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结束时,已布置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该已有大体的感性认识,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将经历“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的信息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分析“月考成绩统计分析”的案例入手,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的任务,采用自主尝试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组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这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间,安装LanStar等网络教学软件。
2.多媒体课件,课本,教学参考书。
3.课堂练习1份。
六、教学过程
本节以“评优活动”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为线索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采用该例进行教学还在于倡导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
采用教材中的“评优活动”的例子作为情景引入,向学生形象讲述在年级的评优活动中完成统计和分析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的工作,由此遇到了如何在报告中采用合适的图表形式及文本说明来表达结果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技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去探索。
2.明确任务需求
就上述“评优活动”分组进行需求分析的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应怎么做? 通过讨论达到共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处理班级评优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并由此形成一份带有结论性的报告。
进一步讨论,要形成这一报告需要完成如下五个任务: ①建立各班三周以来“评优活动”得分统计表──建立表格。
②统计“评优活动”各班各周得分和各个项目年级平均分──数据统计分析。 ③统计“评优活动”各班三周总分和各周年级平均分──数据统计分析。 ④采用适当类型的图表直观地将数据分析结果表示出来──分析数据。 ⑤根据数据图表处理结果,配上相关的文档,形成简明的分析报告。 再讨论应选用什么工具软件来完成任务?
对于这些任务可以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来进行处理。 3.课堂小结
本节课听起来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样,但是竞争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工作中,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科学、合理地加工表达信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拥有信息意味着竞争中能主动,拥有信息也意味着能创造价值,拥有信息还意味能更加轻松地获得成功。
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信息,灵活选择不同的加工方法。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通过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产生成果(作品)。教师适时组织学生总结汇报小组或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与体会,通过教学网络给学生展示作品。汇报后,对整个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评价表如下),主要采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分别选出学习效果较好和学习效果较差进行讲解和评述,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帮助学生梳理、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将相邻的学生每四个人分成一组,共同探讨、研究或自主学习,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计算机互动,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操作,解决问题,体验探究的乐趣。对普遍存在的困难,教师可以及时展示学生的成果,以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查阅书中相应内容,或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帮助系统”来学习,也可以给予他们个别具体的辅导。
6、《制作表格》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任务驱动——教师首先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实验,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师设疑、引导、示范为出发点,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归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有: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软件的选用上,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便于实际操作,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带领学生认识表格的组成结构,给学生明确任务(制作接近效果图的一张课程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完成这一任务的第一步(制作课程表)、第二步(编辑课程表:1、对齐表格文字,2、合并单元格,3、添加表格线)的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其中,教师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制作“班级功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生对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完成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在编辑课程表时,首先确定选取编辑对象,具体介绍了选取方法,清晰、及时,并指导学生通过鼠标调整表格的列宽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为下节课美化表格做准备。最后,要求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给学生设置难度,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学生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时,教师巡视每个学生,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7、《制作一份表格》的教学反思
《制作一份表格》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的内容,适用于四年级。因为我校学生程度不一,也没有教材,故此我在五年级试讲了这一课。效果基本达到。
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观察一个课程表,认识表格的特征和组成。本来在备课的时候是想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各式各样表格图片,可是在百度上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合适的,于是放弃了。现在想想可以找一下现实中的表格实物,让学生观察,效果应该会更好。
接下来,让学生认识几个关于表格的概念:行线、列线、单元格等。学生可能对这几个概念不甚理解,不过没关系,在以后的实践中会慢慢知道。
然后是介绍制作表格的几种方法。我给学生出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标准的方法,即通过“表格”菜单“插入”表格,填写行列数制作表格。另外两种是快捷的方法,一个是手工绘制,一个是“插入表格”按钮。我通过教学控制软件演示了第一种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共同的问题,即学生在使用第一种方法插入表格时弄不清列数和行数的区别,往往会弄颠倒,造成表格制作不符合要求。另外,由于是两个学生一台电脑,一个学生制作完成,另外一个学生在制作的时候,没有把光标放到第一个表格之外,造成在第一个表格的单元格中插入了表格,即嵌套表格,使学生迷茫。这一点,老师提前没有说明,责任在我。
在讲授表格的简单编辑的时候,由于本课的目标仅仅是要求学生学会插入表格,对表格的编辑不作过多要求,于是我仅对表格的整体移动和改变大小,删除行、列,插入行、列做了讲解。其他还有很多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说不完。
最后在巩固阶段,我设置了一个任务即制作一个班级“卫生值日表”,里面基本涵盖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唯一超出范围的是表头是一个斜线加文字,这个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探索。下课时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完成了表格的'制作。遗憾的是在展示评价阶段已经没有了时间。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认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除了课堂老师的努力外,很大程度归结于备课方面。如果备课深入,全面,上课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草草备课,肯定不会上出好的效果。另外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合作问题上,也需要老师不断引导调节。因为是两个学生一台电脑,免不了有些学生闹矛盾,如何调解,又不耽误教学时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8、《制作一份表格》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制作一份表格》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制作一份表格》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的内容,适用于四年级。因为我校学生程度不一,也没有教材,故此我在五年级试讲了这一课。效果基本达到。
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观察一个课程表,认识表格的特征和组成。本来在备课的时候是想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各式各样表格图片,可是在百度上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合适的,于是放弃了。现在想想可以找一下现实中的表格实物,让学生观察,效果应该会更好。
接下来,让学生认识几个关于表格的概念:行线、列线、单元格等。学生可能对这几个概念不甚理解,不过没关系,在以后的实践中会慢慢知道。
然后是介绍制作表格的.几种方法。我给学生出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标准的方法,即通过“表格”菜单“插入”表格,填写行列数制作表格。另外两种是快捷的方法,一个是手工绘制,一个是“插入表格”按钮。我通过教学控制软件演示了第一种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共同的问题,即学生在使用第一种方法插入表格时弄不清列数和行数的区别,往往会弄颠倒,造成表格制作不符合要求。另外,由于是两个学生一台电脑,一个学生制作完成,另外一个学生在制作的时候,没有把光标放到第一个表格之外,造成在第一个表格的单元格中插入了表格,即嵌套表格,使学生迷茫。这一点,老师提前没有说明,责任在我。
在讲授表格的简单编辑的时候,由于本课的目标仅仅是要求学生学会插入表格,对表格的编辑不作过多要求,于是我仅对表格的整体移动和改变大小,删除行、列,插入行、列做了讲解。其他还有很多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说不完。
最后在巩固阶段,我设置了一个任务即制作一个班级“卫生值日表”,里面基本涵盖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唯一超出范围的是表头是一个斜线加文字,这个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探索。下课时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完成了表格的制作。遗憾的是在展示评价阶段已经没有了时间。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认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除了课堂老师的努力外,很大程度归结于备课方面。如果备课深入,全面,上课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草草备课,肯定不会上出好的效果。另外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合作问题上,也需要老师不断引导调节。因为是两个学生一台电脑,免不了有些学生闹矛盾,如何调解,又不耽误教学时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9、《我的课程表表格的制作》教学反思
在这次跟岗学习中,我上了一节五年级的《我的课程表-表格的制作》的公开课,课后,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这一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内容?这节课如何改进?
每上一堂课,我们都要进行反思,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今天,《我的课程-表格的制作》,这一课时,主要围绕制作表格的方法和步骤来展开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创建表格的`方法。
由于这个班的学生的底子好,本节课我没有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再操作”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边看书边练,很快就能学会了本节课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从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也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表格,再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一名学生负责解说步骤,一名学生负责操作,最后,我再汇总一次。
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我对教材的把握上和理解上不够到位,导致上课时,某些地方的讲解不到位。其次,备课时间短,专业知识不扎实,所以上课时信心不足。
往后我继续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10、《表格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目前,Excel模块上了两节课。
第一课:
导入部分: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对前一模块Wrd的教学作了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评自己的表现,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还简评自己的学习感受。(大多能客观评价自己。说自己不合格的,提出了看不懂,学不会、没基础等问题)另外还设计了之后统计数据会用的几个问题,如:生日日期、生日愿望、用5个词形容自己、用几个词形容自己最好的朋友,本周末想做什么、本学期末想做什么、高中结束后想做什么等。
教学内容:Excel软件的简介和功能展示,练习和课堂任务是数据的快速录入。
(设计的是比较基础的数据填充、文本填充、序列填充,主要让学生打基础,尤其是部分学生还没完全适应边看教程边自主学习的方式。另外,任务有些地方如果操作不熟练是容易出错的,也需要加强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教学辅助:PPT版基础教程
(设计了8个关于Excel的`基本问题,一则是引导学生观看PPT版的教程,二则便于学生测试对Excel的了解程度)
结果反馈:调查问卷收集完成,导出了Excel格式的数据统计表;学生基本都能完成数据的录入练习。另外,学生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很感兴趣。所以隐藏姓名稍微展示了一点数据。
第二课:
教学辅助:Excel练习表(附带操作教程) 、调查问卷数据表(为了保护隐私,删除了学生姓名和座位号等信息,但保留了生日信息)
教学内容:表格设计及数据录入、表格修饰及格式设计、表格的行列调整
课堂任务:调查问卷数据表的个性化修饰(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调整表格,比如单元格文本位置、行高列宽、单元格自动转行,颜色设计等)
结果反馈:一直在培养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节奏,根据教程自主学习的习惯。现在大多数都能在课前自行下载并了解学习内容了,但上交作业时,需先改好名字再自行上交,仍有学生记不住,这个需要再强调两三次课才行。根据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能运用到新学的内容,但还不够细心,少数学生在设计时顾头不顾尾,或没照顾整体,或者颜色用得太多,字体选择不当。对于设计时要考虑的结构、美感、实用这三点还需要多感受一下。
设计构思:使用调查问卷,学生对两个模块的转换有了心理准备,也对数据收集的方式有了认识,直接用本班的数据,学生除了对数据内容感兴趣,还对统计结果有一定期待。另外,其中两个问题是对下一模块PPT的提前预练(形容自己和形容朋友的5个词,这个会在后面用到)
数据的加工与处理这个模块除了需要软件知识、函数知识,最重要的还是数据分析及应用。因此,数据能表达什么、它的魅力在哪,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也希望能通过数据分析带动学生思考数据统计的意义及远景。
11、《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本处理技能,因此我们这节课在Excel环境下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最近的知识技能。
第一部分:依据教材实例“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以此任务为教学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建立表格,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练习操作。学生在完成各个步骤的学习之后,自主练习,反复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我个人觉得本节课有以下一些方面做得较好:
1、在教学实例的选取上,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他们愿意探讨,有利于课程任务的顺利进行。
2、教学策略得当。本节课我采用了实例分析、任务驱动、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对高一年级文明班集体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表格数据,最终形成报告的能力。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对过程及结果展开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3、教案的设计:教案设计我注重知识点有效联系,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跟着学案逐步完成任务,自让而然,水到渠成。
通过这节课,我对教学的理解更为深刻,我还需在教学中下功夫,认真组织课堂,组织学生,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力求将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