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数学《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教案一等奖

2023-07-14 13:55:11

  二年级数学《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教案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教案一等奖

1、二年级数学《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垃圾要分类,垃圾不要乱扔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班上的同学可能是那些岁数?几岁的'人数最多?几岁的人数最少?

  板书:6岁7岁8岁9岁

  2、揭示课题。同学们猜得是否准呢?要想知道,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

  二、体验统计过程

  1、认识“正”字的方法

  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

  教师介绍画“正”的方法

  2、体验统计过程

  ⑴每个同学作好记录。一人到黑板上记录

  每个学生报自己年龄,其余学生记录

  ⑵观察6--9岁的同学各有几人?你是怎样计算的?

  ⑶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表中

  ⑷你认为全班同学都统计到了吗?你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统计表

  全班几岁的人数最多?几岁的人数最少?猜对了吗?

  看到统计表,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活动

  1、教材105页统计全班同学家庭人数情况

  ⑴想好自己家有几口人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

  ⑷提出数学问题

  2、练习二十二1题

  ⑴分小组活动

  ⑵反馈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2、二年级数学《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5、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硬币一枚。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1、练习二十二2题

  ⑴观察记录单,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出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吗?

  ⑵用画“正”的方法进行整理。怎样整理才不会出错?

  ⑶填出统计表和统计图

  ⑷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

  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活动二

  1、猜一猜,书包里都有那些书?各有几本?我们来统计一下

  你的书包里都有那些书?

  2、对书包里的'书进行统计

  ⑴每个同学收集书包里书的数据。你是怎样收集的?(计数的方法)

  每个学生独立记录

  ⑵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一本书。

  ⑶你是怎样收集书的本数的?

  教师:计数的方法去收集数据的。

  ⑷全班交流和展示。谁涂得既正确又美观

  3、分析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活动三

  1、教材110页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⑴理解题目要求。统计两个班参加活动情况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

  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能用一个统计表表示出来吗?

  两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课外活动?那个班课外活动的人数多?

  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二年级数学《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1、练习十二第3题。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组活动。连续作5次立定跳远,并把每次跳的距离记录在书上的表中

  ⑵小组交流。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2、练习十二第4题。

  ⑴同桌活动。把两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两臂间的距离和身高,然后比一比。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二、议一议

  1、练习十二第5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蜗牛赛跑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二第6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绳子原来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二第7题。

  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度?全班交流

  三、家庭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

  四、课堂小结。

4、二年级数学《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为学习约分和通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出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

  一、基本练习(巩固分数的的基本性质)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6=1×()/6×3=()/()

  18/24=18÷2/24÷()=()/()

  7/9=21/()2/3=()/9

  8/12=()/64/36=1/()

  2、课本P94第一题,同桌讨论后集中反馈,校正。

  3、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10/40=10/40÷2=10/20()

  (3)4/9=4*2/9*3=8÷27()

  (4)3/8=3+4/8+4=7÷12()

  (5)5/7=5*7/7*7=35/49()

  二、应用练习(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找朋友。

  1/2

  6/9

  3/5

  15/25

  4/8

  2/3

  8/12

  15/30

  4/7

  16/28

  1/2

  16/24

  2、课本P94第4题、第5题。

  集体练习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和解题和依据。

  比较第4题和第5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81/2=()/105/6=()/30

  6/()=2/74/6=2/()12/24=()/()

  三、重点练习(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范围重点练习)

  教学过程

  备 注

  1、课本P94第6题

  集体练习后反馈“结果”、“方法”、“思考过程”。

  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分子相同或者分母相同的分数后进行比较。

  2、课本P94第3题。

  指名板演与集体练习后反馈。

  以“4/8=()/16=12/()=40/()=()/96=()/4=1/()”为讨论、分析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法。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4=()/12=15÷()=()÷40

  A、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可以将这个等式改写为:

  3÷4=()÷12=15÷()=()÷40

  3/4=()/12=15/()=()40/

  B、把已变式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填数的依据。

  C、再看原式,应如何填数,说出填数的思考过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12/18=20÷()=2/()

  四、课堂练习

  课本P94第3题、第7题。

  五、课后作业《作业本》

  本节课的变换练习形式,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在练习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中发现学生灵活运用能力方面要加强培养。通过本课练习,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5、二年级数学《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和位数的`意义,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数数、读数、写数,并能初步用实际。

  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练习十四(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完成第1题。

  二、第2题,请几个学生按要求数数。

  三、说说读数的方法,完成第3、4题。

  四、说说写数的方法,完成第6题。

  五、说说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六、独立练习第7、8题。

  练习十四(二)

  教学过程:

  一、先练习第13题,后练习第9题。

  二、说说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独立练习第10、11题。

  三、第12题,先把它们读出来,再进行分类。

  四、第14题,先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做,反馈校对。

  五、第15、16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思考题:三位数包括个位、十位、百位,按题意,先找个位和百位。因为2+2=2×2=4,所以个位和百位都是2,2×2=4,4只有用1乘才仍得4,所以十位是1。这个三位数是212。

6、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练习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巩固和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应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题,为了做到分层教学,我为设计了几道智力题,目的调动中等以上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从设计上,本节课还是基本符合练习课的基本框架,内容也比较充实,学生能积极参与,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形式比较单一。很多都是采取开火车、个人自由发言等形式,这样显得音调调些,有些差生没有表现的机会。其实对于计算那一块,可以设计比赛,看谁哪那一小组说得又快又准,或者多设计些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每道题老师都要对答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之间有时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呢,对于一些难度小的,应该多交给学生,让他们相互间进行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并不是每道题都要交给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

  3、时间收缩性不够紧。希望以后多加强课堂的管理,明确纪律要求,充分利用40分钟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7、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课堂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的知识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让学生将摆放凌乱的圆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谁多谁少,再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怎样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新课导入用小猴子吃桃子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桃子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和“-”,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以及“=”,如何让刚进入校门的孩子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这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让学生自己说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那边?尖尖呢?,“>"开口朝左边,“<"开口朝右边,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记忆这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等。最后做一个小游戏,看谁举牌子最快,我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的牌子,我说符号名称,学生说符号开口方向,最后安排练习,以加深对符号的印象,能更牢固的掌握并运用关系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9、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求索

  教材呈现形式与训练重点和识字3相同。分别按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演变过程。根据字形的结构规律和每组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与识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图生活气息较浓,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为识字、诵读、练习说话提供了凭借。既然与识字3有相同之外,在教学识字3时就要有意渗透学法,到本课的学习时使学生的自主行为得到有效的发挥。

  教学片断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3,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木字旁和禾字旁的来历?

  生:我知道了和树木有关的字都是木字旁;和庄稼有关的大多数都有禾字旁。

  生:我们还知道两组词串放在一起学习,是让我们区别木字旁和禾字旁。

  生:……

  师:我们是怎么学习识字3的?

  生:(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先自己读词串,每个字音读准确,把词语读流利。再结合插图读每组词串,找一找词语之间的联系,然后两组词串进行比较,了解偏旁的来历。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识字4,请你用学习识字3的方法学习好吗?

  生:自读词串。

  师:变换形式检查。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能把每组词串读得正确、流利。现在,你们再读词串,用一两句话说说词串的内容,要用上词串中的词语。

  生: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晴空万里,小艳在这温暖的日子里,洗了一盆衣服,洗好后,挂在衣架上晾晒。

  生:小刚去郊外游玩,站在山顶上向远方眺望,有一位解放军叔叔看到了,以为有情况,架起机枪眯着眼睛在瞄准。(呵呵,有些勉强)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事情吗?

  生:不是的,解放军叔叔不能用枪瞄准小朋友。

  生:……

  生:老师,我发现第一组词串里的词语都与太阳有关。

  生:老师让我们用上词语说图意,还没有让我们说词语与什么有关系。

  师:那好,你们既然发现了规律,就找一找吧!

  生:与太阳有关的字用的是日字旁,与眼睛有关的字用的是目字旁。两个偏旁不能用错。

  生:……

  ……

  师:本课就3个生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晒,太阳从西边升起。

  生:不对,应该说太阳从西边落下。

  生:瞄:眼睛盯着禾苗。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读住它。目字旁加上一个苗字就是瞄准的“瞄”字。

  思考: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识字3和识字4既有相同的规律,又有不同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识字3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减少了教师指导的行为。同时力求体现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

1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组织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此,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学习相关知识,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出于这样的考虑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游活动乐园(线路选择)——游游戏乐园(跑道问题,词语搭配)一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9、3、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思考: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整合分类?即是否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区别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