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2023-07-14 17:27:08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相机板书:谈迁 《国榷》。

  那你们知道谈迁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呢?老师建议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

  二、精读感悟

  1.谁知道了谈迁的信念是什么?相机出示: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是吗?那你知道翔实可信的明史是怎样的?这样的著作才更有价值,才更可以流传千古,这也正是谈迁的信念。

  2.感受心血所在。

  为了编写出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为了实现自己这个伟大的志向,谈迁可谓历经磨难,还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厄运。那他到底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呢?他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想一想。

  谁来说?出示句子。那“这部珍贵的书稿从此下落不明,意味着什么呢?”出示句子“20多年的心血……”你从哪里看出这部《国榷》是凝聚着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呢?请大家联系上文想想。

  ①谁来说?出示句子。你特别是从哪里看出来他的心血?“四处借书抄写”多不容易呀!还从哪里看出他的不容易?“一百多里路。”他竟然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你觉得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还为了什么?小结:由于家境贫寒,谈迁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谁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听出来了,这部《国榷》的确凝聚着谈迁的心血。

  ②你还从哪里看出这是他的心血所凝结而成的?出示句子:“经过……”大家是否发现了,在这句话里有这些数字(点红)。透过这些数字,你能体会到些什么,再读读。(不懈努力;编的是翔实可信的明史;年纪大了,奋斗了二十多年,怎能不老;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了。)

  20多年的困难艰辛数不胜数,但值得欣慰的是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也终于完成了,这篇巨制可是凝聚了谈迁大半生的心血呀!板书:半生心血成巨制。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伴随着他二十多年的信念也终于有了回报。此时此刻,谈迁的心中会怎样想?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连我们都不禁为谈迁感到自豪。指导朗读。

  3.体会从头再来。

  ①面对这部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也感受到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可是,这部珍贵的《国榷》书稿竟然被小偷偷走了,这二十多年的心血在板书:一夕之间化乌有。怎么不令人痛心啊!

  ②出示句子:20多年的心血……谁来读?读着这些文字,谁能体会谈迁此时此刻的心情?谁能读出你的感受?个别读。面对着这致命的打击,面对着这难以想象的厄运,怎能不苦痛,怎能不流泪?谁还想读?这样的打击实在是太惨重了!配乐齐读。

  ③那么,谈迁是不是从此一蹶不振了呢?是不是从此就倒下了呢?是不是就这样终日以泪洗面,度过余生了呢?出示句子。谁来读?“很多人……”人们为什么会认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呢?再大的苦难,再深的痛苦,也没有打垮谈迁。你觉得是什么使他能顽强地站起来,能下决心从头撰写呢?(要是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从头再来谈何容易呀?)那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有不屈不挠的信念,有不向命运屈服的信念才能重新站起来。你能读出你的感受来吗?谁也体会到了?指导朗读。

  4.学习第三段。

  凭着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便又开始了不懈的努力。请大家赶快读读第四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把你感受到的句子画下来。

  ①“经过4年的努力……为了……”为什么他还要到北京去?可是此时,他已经是年近花甲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因为他的信念就是什么?为了达成夙愿,他还要特地赶到北京,饱受长途奔波之苦后,开始了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修改书稿的努力。这恰恰是最艰苦的'事情。

  ②你还从哪里看到了他的信念?出示句子“他四处寻访……不多了”,谁来读?特别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的信念是多么坚定啊!

  ③你还从哪里看到了他的信念?从哪里感受到的?出示“他一袭破衫……”同学们,几年前的谈迁就已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饱受终日奔波之苦,他的身体肯定是愈发衰弱了,肯定是每况愈下了。可是他依然努力着,奋斗着。那是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谈迁他在干什么呢?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谈迁又在干什么?也许,这一天他劳累过度病倒了,他又会想些什么呢?你觉得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身体多么虚弱,板书:破衫孤灯志不移。指导朗读课文。

  ③终于,出示句子“又经过了……”而且“新的《国榷》……”,真是板书:鸿篇再就垂青史。出示句子,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同学们,永垂青史的仅仅是谈迁这个人的名字吗?流传后世的难道仅仅是这本明史巨著吗?出示段四。指导朗读。谈迁正是凭着这厄运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才能两次撰写鸿篇巨制,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伟大理想。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小诗,把你想说的用朗读声告诉他。

  三、巩固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谈迁说些什么呢?或者,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或者,你想对自己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想想,写下来。交流。大家感受非常深,老师也发现,此时作者之言,也成了我们心中的肺腑之言。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认真地在本子上抄写这句话,将它深深地烙印在心里。随着大家年龄的增长,相信同学们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板书:

  半生心血成巨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一夕之间化乌有。

  (谈迁 《国榷》) 孤灯破衫志不移,

  鸿篇再就垂青史。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领悟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3.培养学生扣词悟文、阅读批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会读这些词语吗?一起读。

  出示词语:

  翔实可信鸿篇巨制化为乌有

  体弱多病终日奔波名垂青史

  3.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简单地讲一讲,用上这些词语。

  二、学习第2段,感受厄运对谈迁的打击。

  1.再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了谈迁的头上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读一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

  2.交流:什么厄运降临到了谈迁的头上?

  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齐读。

  3.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师引读句子:“20多年的心血??这对于任何人来说??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三、学习第1段,感受初写《国榷》的不容易。

  1.是什么样的一部书稿,能让谈迁这样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呢?同学们,编写这样一部史书容易吗?(生答:不容易)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不容易”的依据。

  2.重点指导理解,相机出示——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为了抄一点史料,你愿意走一百多里路吗?真是太不容易了。从“有一次”你还能看出什么?还有无数次甚至比这次更辛苦,要想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多么不容易啊!

  这句话中有几个数字,数字本身是没有生命的,是枯燥的,但组合到文章中却别有一番意味。从这些数字中,你能理解到什么?

  交流:20多年——时间真长啊!

  6次——修改的次数真多!

  50多岁——几乎用尽了一生!

  400多万字——真是一部鸿篇巨制!

  是啊,20多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那是一种多么伟大而艰辛的付出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读出数字的生命,读出“不容易”。

  4.小结:所以说,小偷偷走的不仅仅是书稿,偷走的更是谈迁的心

  血啊,因此,对谈迁来说,这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内心,再把厄运给谈迁带来的打击读一读。(男女生分别读,再齐读。)

  5.那么,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谈迁放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句子并齐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6.谈迁没有放弃,下决心从头撰写,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 相机出示:“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四、学习第3段,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谈迁的信念。

  1.从头撰写,这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下决心是容易的,真正做起来却是何等的艰难啊。请同学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深深打动你的句子,再写一写你读书的.感受。

  2.学生充分阅读批注。批注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3.交流,随机引导理解:

  (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此时的谈迁多大岁数?59岁,对古人来说那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但风烛残年的谈迁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因为他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指导:你是怎样理解“终日”的?我们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看大屏幕。 出示:“展开想象”: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谈迁之所以不怕困苦,不怕劳累,就是因为他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再读这句话。

  (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

  孤独打不到他,疾病击不垮他,时间和生命也奈何不了他,就是因为谈迁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4.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你觉得这句话怎样读才能读好,自己先试一试,读一读。

  指导学生自豪地读出“翔实、精彩、不可多得”。齐读。

  新写的《国榷》为什么更加翔实、精彩、不可多得,就是因为谈迁有一种——(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之所以名垂青史,令后人敬仰,也是因为谈迁有一—(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五、学习第4段,在真情诵读中感受谈迁的信念。

  1.是啊,信念对于人生是多么重要啊!

  指名读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这就是谈迁奋斗一生的写照,齐读。

  六、升华认识,拥有像谈迁一样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1.新《国榷》完成的时候,谈迁已经62岁了,仅仅过了一年,谈迁就离开了人世。《国榷》真正是谈迁用心血、信念乃至生命铸就的鸿篇巨制。

  2.谈迁不仅留给后人一部不朽的史书《国榷》,更留给后人一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谈迁一样在厄运面前毫不退缩、乐观进取的人。你知道吗?请说一说。

  师生交流生活中没有被厄运打不垮的人。

  3.此时此刻,老师送大家几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只要有信念,就一定会扼住命运的喉咙。

  只要有信念,人生就一定会铸就辉煌。

  只要有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有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模仿完成练习。)

  4.信念很重要,有信念就能不畏挫折,从头再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欢的《从头再来》,联系今天学习的课文,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你或许能听出全新的感受。

  5.同学们,只要大家有像谈迁一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只要大家在挫折与坎坷面前,能像歌中所唱得一样,从头再来,笑对人生,大家就一定是命运的宠儿,一定是生活幸福的人!

  七、课后作业

  1.把谈迁的故事讲给小伙伴或父母听一听。

  2.收集与信念有关的小故事,先读一读,记一记,再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国榷》 信念

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板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自由的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附带指点“榷”字的写法。)

  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

  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

  5、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6、指名读。

  7、齐读四字词语。

  8、读课文内容。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一出问题立刻纠正。

  三、课堂小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把书折好,只看书中的图画。

  2、看图说词。(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的样子,就想到了‘年老体弱 这个词”。按老师的说法来说,你能吗?)

  3、将词写在图画的旁边。(快速思考,不看书你能想到几个词?看谁想的多。)

  4、展示结果。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1、谈迁立下什麽志向?2、他最终成功了么?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article/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导朗读体会。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板书设计: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4、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一、体会撰写《国榷》的四年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谈迁受到了什么厄运,面对厄运,他被打垮了吗?

  2. 学生交流:书稿被偷,没有打垮。

  这真是致命打击。相机板书

  3.他消沉了吗?(没有)

  看一段资料:很多人认为……

  板书“从头撰写”

  4.“从头”之前有个很关键的词是……生:下决心。

  在此之前呢?(挣脱)挣脱什么?(痛苦)板书“挣脱痛苦”

  5.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谈迁能挣脱痛苦,从头撰写呢?(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6.“信念”具体指什么?(决心要编明史)

  再指读所出示的段落

  7.“经过四年的努力,他……”齐读。看数字,四年长吗?(不长,说明他很努力)

  他会怎么努力呢?(忘记吃饭,忘记睡觉)这是怎样的四年?用一个成语说(废寝忘食)

  还是怎样的四年?(含辛茹苦;坚持不懈;创造奇迹)没有这四年,就没有《国榷》。这时的他已经57岁了,到他59岁时,为了书稿更为翔实,他带着书稿去北京。

  8.让我们走进他在北京的两年半生活,体会他对信念的执着与坚持。板书“执着追求”

  二、体会修改《国榷》的两年半

  1.哪些句子描写了他在北京的情况?指读

  2.静下心,认真读这段话。那些词句让你感动?划下来多读几次

  3.学生交流说感受:

  (1)终日奔波

  (2)面对孤灯

  虽然年老体弱,但他不顾一切奋笔疾书。“奋”是挥动笔的'样子;“疾”在这里做什么讲?出示字典中的几种含义,让学生选择。(快速)。奋力地挥动着笔,快速地写,这就是“奋笔疾书”。指读该词语

  为什么要奋笔疾书?(生命不多)指读相关语句

  4.曾有人劝他:你已经60多岁了,这样做何苦?让学生谈体会

  5.也许是在酷暑之夜,人们都去乘凉了,而谈迁却……生接读课文

  也许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人们都去取暖,而谈迁却……生接读课文

  也许是在黄沙弥漫的早晨,也许是在风雪交加的晚上,谈迁……生接读课文

  也许他曾经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但第二天谈迁依然……生接读课文

  6.在谈迁心目中,撰写《国榷》比什么重要?(生命)

  7.还有哪里受到感动?(他四处寻访……)

  8.谈迁仅仅是在这两年半里终日奔波、奋笔疾书吗?是几年?(6;20;27)

  9.默读这样一组句子,注意数字

  在每一年、每一天,他都是这样做的。再读“在北京那段时间……”

  板书“名垂青史”

  一、总结课文,拓展

  1.面对厄运,他挣脱痛苦;面对自己的信念,他执着追求……

  2.谈迁的《国榷》最终在1958年出版,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最后一段,说感受。

  3.师简述从古到今的坚强者,课件出示他们的图片。从这些人中,我们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齐读最后一段。

  4.信念在,希望在,厄运当头又何惧。信念是希望之光能驱散绝望之云,这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5、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

  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文章故事性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采取了“自读自悟、导读提高、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导入复习、精读悟情、小结动情、拓展升情、课外续情五个教学环节。整节课始终以情激情,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课后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2、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难点: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1、有感

  情读下面词语:

  出示:

  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 明史巨著 名垂青史

  (1)、我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2)、师小结:我们对词语不仅要积累,还要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二、精读训练,悟情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围绕“厄运”,体会写《国榷》的艰辛

  导语:“厄运”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而谈迁不就是一部《国榷》手稿被偷走了吗?为什么对他来说是“厄运”呢?

  1、《国榷》来之不易。

  (1)、通过数字来理解。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①、你能数字上体会到什么?

  ②、板书:二十余载成巨著

  (2)、通过事例来理解。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指导朗读。(读出对谈迁艰苦遭遇的同情,又要读出对谈迁的敬佩,读出《国榷》的来之不易。)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导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走了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一场——(指课题:厄运)

  板书 :一夕之间化乌有

  3、这么大的灾难、打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祸从天降、厄运、致命打击)

  4、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2)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3)茶饭不思,思什么?夜难安寝,又在想什么呢?

  (4)想着想着,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同学们,文已入我心,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话吧!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垮下去了吗?谈迁就此沉沦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谈迁被厄运打垮了没有,你敬佩他吗?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板书:厄运不改谈迁志

  6、师:同学们,老师觉得谈迁真的很不容易,想在题目上加上的他的名字,为他加加油可以吗?(板书:谈迁)

  7、齐读:厄运打不垮谈迁的信念。(提示为别人加油要读出气势)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以及他的不垮之志。

  1、同学们,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把书读深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多给自己提几个为什么,试着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问同学,待会儿我们开个记者招待会,针对这一节的内容接受记者的采访。(小组合作)

  2、创设情境,模拟记者采访,教师随机点拨。

  3、交流:

  ①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这段话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②“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一袭破衫”什麽意思?文中的插图谈迁的衣服怎么样?

  你是怎样理解“终日”的?我们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还_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炎炎,人们正_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人们已_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最后引读: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他都在奔走、忙碌,你能通过读,让同学们也体会到很苦吗?(指导朗读)

  ③“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他为什么要奋笔疾书?。

  4、付出总有回报,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1)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会名垂青史”怎么理解?谈迁为什么会名垂青史的?谈迁仅仅因为《国榷》而名垂青史吗?(还有他坚定不移的信念)

  板书:新编巨著垂青史

  (四)、精读最后一节,启迪进取,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一帆风顺吗?

  2、出示最后一节。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3、指名读。指导学生读。

  4、齐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

  三、小结提高,动情

  1、齐读板书的四句小诗(读出赞美和敬佩之情)

  2、师提议把题目中的“谈迁”换成“我”来读一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升情

  1、你还知道有哪些人与厄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巨著。

  马克思在生活非常贫困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阅读了3000多种政治经济学著作,用40年时间写出伟大的经典名著《资本论》。

  2、老师送给大家一些关于“信念”、战胜挫折的名言,与同学们共勉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若非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3)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是啊,只要有信念,绝望就会转化为希望。

  只要有信念,理想就一定成为现实。

  只要有信念,人生就一定会铸就辉煌。

  同学们,只要我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我们也会在我们的这本人生的书当中铸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书写自己的精彩!

  五、课外作业,续情

  作业超市:(1、2题中任选一题,3、4题中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谈迁,课后可以去读读《谈迁传》这本书。

  3、收集有关名人与厄运做斗争的小故事

  4、课后再读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最后,老师想把这首《壮志雄心》送给大家

6、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本来没有很精心的读这一课的。极偶然的机会和我的朋友聊到了这里,他说自己没有看过教材,只听有人上过此课,说是很感人的。于是我仔细读一读课文,立刻为文中的主人公坚定的信念深深打动了。尽管自己平日里也读过一些书,晓得几个人的大名,可是真的惭愧了,读这一课文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谈迁这个人,对《国榷》真是一无所知。我决定摒弃原来的想法,不去上写景的美文,转而上这一课,我期待能够收获更多。

  我在网上四处搜罗,看到了一点点的材料,或许这是苏教版的新课文,能看到的东西着实不多,不过这没什么,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

  本文中最先感动我的,就是谈迁夜不能寐,两行热泪不停往下淌的情景,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是怎样的`打击让这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老泪纵横呢?读一次,人物的形象就在脑海中丰富一次,我想,要感动学生,自己就要先和文本产生共鸣。

  谈迁初写《国榷》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从数据中去感受他创作的艰难。比如为了抄一点史料就要步行一百多里,二十多年,六次修改等等。让学生计算谈迁一次要走多远,来回走多远,每天得写多少字,从而感受他的持之以恒。教学谈迁重写《国榷》时,主要通过让学生抓关键词写批注,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谈迁的百折不挠。通过反复朗读、细心计算,纵情想象,入境感悟,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谈迁那锲而不舍的意志力。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总是觉得一节课不知不觉上完了,却还意犹未尽……

7、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1、教学理

  (1)以学定教。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案时,我本着这样的理念: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地回答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任,老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所以我在课堂上,大胆的让学生们分小组去预习,让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让小组成员带着全班同学学习生字词,强调哪些字词易读错写错,还要这个小组围绕课题来设计一到两个的问题,让其他同学来回答。然后老师做点评,并对一些重点词语再次强调。

  (2)让学生乐于阅读。这是第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们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读错不扣分,读对了加分,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读熟了,读透了,这就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教学心得

  (1)对字词的讲解还不够透彻。本次课,我放手让学生们去自主学习,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我今天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对字音还不是很熟练,小组上台时,他自己都读错,还怎么教别人?但我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及时地巩固强化。这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这一块知识点没掌握,决不往下讲,一定要把这块知识讲透彻。

  (2)对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我是看着表上课,时间当然知道。在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我还未总结课文,还在让学生们读,结果下课铃响了,匆匆地总结,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这也为我提了一个醒,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时间不够了,可以随机应变地删掉一些环节,一定要留出时间对课文进行总结,否则这一课难以做到精彩的收尾。

  (3)背景音乐设计不合理。其实我的初衷是让学生们伴着音乐朗读,做到声情并茂。但我这是第一次采用,而且是断断续续地播放(因为让学生们分小节比赛朗读),所以割裂了音乐的整体性,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3、总结

  本次上课,课前我没有做任何渗透,完全是跟平时上课一样地来教学。而且我的小组教学也是一直在采用,在运用中不断地丰富、完善,借本次公开课的契机,我将我的一些教学方式展现给大家,就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从而来改进我的分组教学。

8、《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崔峦老师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 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堂要摒弃花花绿绿的外表,扎实有效地落实课时目标。本着这一思想,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在执教后,我对今天的课进行深刻反思。我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追求教学扎实有效

  第一课时教学应当如何上呢?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高林生老师以及不少前辈都反复强调:第一课时,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写好生字新词,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所以,对五年级学生而言,第一课时的总体目标是:

  1、扎实有效地读通、读顺课文。

  2、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抓住重点留下悬念。

  这节课中,为充分体现第一课时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检查预习,落实初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入手,因为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所以在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同桌听写的方式检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诞”字有同学写错,于是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使老师的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接下来我设计了,“你通过预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谈迁?” 同时引导学生读相应的段落。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及时地了解学生预习时对文本的阅读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通过检查,我知道孩子们对谈迁已经有了初步的解,但在读课文时没有读好长句,个别句子加字或减字。这时,我找准了学生学习起点,随机引导孩子读长句,注意换气停顿。对读错的句子,老师正音后全班再读一读。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朴素,但都旨在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将生字词读准。语文实践证明了学生只有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文本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如果这个环节不踩实,之后的教学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形同虚设。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读通、读准、读顺”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之一。有层次、有梯度、有实效的初读,为学生对文本深入的钻研做了很好的铺垫,真正实现了“书不读熟不开讲”的阅读理念。

  (二)抓关键词句,理清课文脉络

  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四字词语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四字词语,设计了此环节的教学。先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四字词语的字音,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他

  们对某个词语的理解,最后把几个词分三组,引导学生悟出三组词分别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层次的四字词语的教学,既帮助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降低了学生理解篇幅较长的课文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上这三组四字词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是博览群书的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是小偷偷走书稿,一夜间一部鸿篇巨著化为乌有,于是谈迁奋笔疾书重编《国榷》,结果是最终重新写成了一部名垂青史的明史巨著。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对于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大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紧扣课文重点,为学生留下悬念

  第一课时在结课时,我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重编一部《国榷》,谈何容易,这部新编的《国榷》是怎样写成的?”紧扣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嘎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探究的欲望,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达到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

  二、 读书形式多样,训练行之有效

  “以读为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上,我采取了默读、引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自由读等多种不同形式,开课检查预习时,指名分自然段读,旨在检查正音。思考书稿遗失为什么是谈迁的厄运?这一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让学生潜心默读,

  圈点勾画,旨在让学生感悟谈迁创作艰辛和书稿来之不易。升华情感让学生体验谈迁失书之痛时,教师配乐引读,旨在让学生感同身受,入情入境。

  三、以学生为本,顺学而导

  如何设法让学生寻找到学习语文的“钥匙”,并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 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课堂中,学生先理解了“博”是广泛之意,然后就能流利地说出了“博览群书”整个词的意思,我就相机引导学生悟出:理解了词中关键字,整个词语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这是理解词义的一种方法,请大家用这种方法理解其他几个词,从感悟方法到自主学会运用方法,学生在顺学而导中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中我还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一个词能概括“400多万”这天文般的数字?学生找到了“鸿篇巨制”这一词。我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今后要学会运用这一方法。

  课堂中,我以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和“这为什么对谈迁而言是个厄运?”为主线,顺学而导,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主感悟到:谈迁的创造艰辛和失书之痛。在自读自悟之后带着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朗读。这样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我在课堂中,不仅仅是“教”者、“讲”者、“问者”,更多的是“学”者、“ 思”者、“ 听”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价值的判断者和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中,有以下遗憾之处:

  1、对关键词的几个数字的感悟不够透。“20多年”、“400多万字”、“50多岁”这几组数字饱含了谈迁创作的艰辛,这里应该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学生就会有更深的感悟。

  2、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锻炼自己的教学机制,善于与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或反馈达不到自己预想目标时,要学会灵活处理,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通过本次参评,我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也找到了一些不足和差距。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9、《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今天预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都知道谈迁写了一部明史巨著《国榷》,但没有人问我书名为什么会是这个,我还是自己问问自己吧。

  榷,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生字,对于我来说,知道“商榷”这个词,还知道它是“商量”的意思。那么“国榷”是什么意思呢?查了相关资料,知道这个书名是关于“对国家大事、国家历史的商讨”。再搜一下“榷”,哇!收获更大。“榷”的右偏旁表示“长脖子的鸟”,我的脑子中马上想到一个最熟悉的字“鹤”,她可不就是长脖子鸟的代表吗?再往下看,“榷”还表示一种细长的独木桥。哦,看来它表示的是两个部分合起来的意思了。那“商榷”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以前经商的人要过桥,要交过桥费,而这过桥费用的多少是可以商量的。由此,“商榷”便有了“商讨”的`意思。

  看来,这有意无意的搜索,还真让人受益匪浅呀!

  扒完“榷”,还闲着,又上网搜索了一下《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的字数,有说六七十万的,有说八十多万的,还有说一百零几万的。那么《国榷》有四百多万字,至少该是《红楼梦》的四倍了。通过这个比较,我们应该知道这的确是一部鸿篇巨制了!

1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写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如何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 编写的经过,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刚上课,我知道学生课前的预习 工作做得并不好,甚至有的学生连课文都没有好好地读过。于是,我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大声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学生有了压力,读起来还挺认真。然后,我分别请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讲 这个故事,三个同学讲得都很好,有两位学生还用上了“厄运、持之以恒、坚定、毅力、信念”等词。这 倒是个不错的开头!有了这个基础,我就让学生说说“厄运”在文中的意思,学生自然能很清楚地表达出 来。然后,再追问: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句子,指导学生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认真体会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一步步地分析,学生知道了谈迁为 了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吃的苦,受的累,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谈迁的信念是何等的 坚定。这样就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谈迁的坚定信念。 我还发现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家境贫寒”“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等。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 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这有利 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我选的课文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执教的是第一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读准本课的生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主人公谈迁所遭受的厄运,理解为什么书稿被盗对谈迁来说就是厄运。

  关于字词教学,在这节课上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一来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学习生字的方法,没有必要细致地讲,二来,通过自主合作,学生可以发现组内同学在生字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效果更好。

  关于在课文一二小节中找说明书稿被盗就是厄运的句子,其实备课时我的预设还不只是课堂讨论的句子,也就是还有些句子孩子们没有探讨到。而课堂上孩子们讨论的.内容又是出乎意料的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课后,我一开始很纠结,觉得自己想和孩子探讨的没有探讨完,转念一想,又释然了,课堂40分钟毕竟有限,不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孩子学到了方法,即使没有探讨到,孩子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通过自己反复读自然就会有启发了。

  困惑:虽然这节课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是每节课都适用这样的方法呢?这节课,组内老师一起磨课,整整用了两周时间,试上五次,为了更好地呈现,也由原来的第二课时改为了第一课时。距离真正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1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写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如何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 编写的经过,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刚上课,我知道学生课前的预习 工作做得并不好,甚至有的学生连课文都没有好好地读过。于是,我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大声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学生有了压力,读起来还挺认真。然后,我分别请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讲 这个故事,三个同学讲得都很好,有两位学生还用上了“厄运、持之以恒、坚定、毅力、信念”等词。这 倒是个不错的开头!有了这个基础,我就让学生说说“厄运”在文中的意思,学生自然能很清楚地表达出 来。然后,再追问: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句子,指导学生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认真体会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一步步地分析,学生知道了谈迁为 了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吃的苦,受的.累,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谈迁的信念是何等的 坚定。这样就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谈迁的坚定信念。 我还发现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家境贫寒”“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等。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 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这有利 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