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分数练习十二》教案一等奖
1、五年级数学《分数练习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为学习约分和通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出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
一、基本练习(巩固分数的的基本性质)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6=1×()/6×3=()/()
18/24=18÷2/24÷()=()/()
7/9=21/()2/3=()/9
8/12=()/64/36=1/()
2、课本P94第一题,同桌讨论后集中反馈,校正。
3、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10/40=10/40÷2=10/20()
(3)4/9=4*2/9*3=8÷27()
(4)3/8=3+4/8+4=7÷12()
(5)5/7=5*7/7*7=35/49()
二、应用练习(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找朋友。
1/2
6/9
3/5
15/25
4/8
2/3
8/12
15/30
4/7
16/28
1/2
16/24
2、课本P94第4题、第5题。
集体练习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和解题和依据。
比较第4题和第5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81/2=()/105/6=()/30
6/()=2/74/6=2/()12/24=()/()
三、重点练习(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范围重点练习)
教学过程
备 注
1、课本P94第6题
集体练习后反馈“结果”、“方法”、“思考过程”。
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分子相同或者分母相同的分数后进行比较。
2、课本P94第3题。
指名板演与集体练习后反馈。
以“4/8=()/16=12/()=40/()=()/96=()/4=1/()”为讨论、分析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法。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4=()/12=15÷()=()÷40
A、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可以将这个等式改写为:
3÷4=()÷12=15÷()=()÷40
3/4=()/12=15/()=()40/
B、把已变式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填数的依据。
C、再看原式,应如何填数,说出填数的思考过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12/18=20÷()=2/()
四、课堂练习
课本P94第3题、第7题。
五、课后作业《作业本》
本节课的变换练习形式,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在练习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中发现学生灵活运用能力方面要加强培养。通过本课练习,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2、五年级数学《分数练习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明白商场打折的意思,分别求出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
学生做第9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梨、苹果、香蕉各占水果总数的多少?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2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表,求出2004年比2003年增加多少元?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5 10(米) 15-10=5(米)
3、五年级数学《分数练习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正确熟练计算,提高计算技能。
2、灵活地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信封1(卡片)、信封2(检测题)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每天在学校的工作时间占一天的,上网学习的时间占全天的,睡觉休息的时间占全天的,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吗?(略)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完成。(一生板书,师巡视)
2、回顾再现:
(1)集体订正
(如果学生板书时出错,集体订正;如果完全正确,问一问其他同学,你在计算这道题时出现了哪些错误?)
(2)你能说出这些算式的含义吗?
(3)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到困难的地方?
师:好,针对大家的困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这一情景的引入,使学生回顾新授课所学知识,使练习课学得愉快!)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让我来考考你
看卡片口算:
(2)写在练习本上。
师:祝贺你们顺利过关!
①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错题。
②集体交流。展示错题,找一找哪里出现了错误?
(师对以上出现的错误进行小结:计算或者书写方面,感谢这些错题及错题的主人,是他们给大家提了醒,出错是你们的权力,但我们要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③找一找。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计算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④出错的.同学不要灰心,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次改错的机会,这一次你们能算对吗?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上题中学生计算得很好,此题可不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
师:通过刚才练习,你知道了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谁给大家提个醒?
生1:
生2:
生3:
师小结:
2、综合练习:
自由组合:把下面的分母相同的分数组成算式并计算。
同桌说一说,自由选择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又懂得了什么?
3、拓展练习:
(1)计算:
(2)、一个水池已经灌了的水,还有多少没有灌?
(3)、一个蛋糕,爸爸吃了,妈妈吃了,小明吃了,
剩下的都给姐姐吃,姐姐吃了多少?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形成技能,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题目略。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集体有选择的订正。)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是否解决了你的困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得非常愉快,希望我们继续努力吧。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练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并强调计算的最终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形成技能,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五年级数学《分数练习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5、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硬币一枚。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1、练习二十二2题
⑴观察记录单,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出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吗?
⑵用画“正”的方法进行整理。怎样整理才不会出错?
⑶填出统计表和统计图
⑷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
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活动二
1、猜一猜,书包里都有那些书?各有几本?我们来统计一下
你的书包里都有那些书?
2、对书包里的'书进行统计
⑴每个同学收集书包里书的数据。你是怎样收集的?(计数的方法)
每个学生独立记录
⑵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一本书。
⑶你是怎样收集书的本数的?
教师:计数的方法去收集数据的。
⑷全班交流和展示。谁涂得既正确又美观
3、分析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活动三
1、教材110页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⑴理解题目要求。统计两个班参加活动情况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
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能用一个统计表表示出来吗?
两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课外活动?那个班课外活动的人数多?
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5、五年级数学《分数练习十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垃圾要分类,垃圾不要乱扔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班上的同学可能是那些岁数?几岁的'人数最多?几岁的人数最少?
板书:6岁7岁8岁9岁
2、揭示课题。同学们猜得是否准呢?要想知道,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
二、体验统计过程
1、认识“正”字的方法
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
教师介绍画“正”的方法
2、体验统计过程
⑴每个同学作好记录。一人到黑板上记录
每个学生报自己年龄,其余学生记录
⑵观察6--9岁的同学各有几人?你是怎样计算的?
⑶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表中
⑷你认为全班同学都统计到了吗?你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统计表
全班几岁的人数最多?几岁的人数最少?猜对了吗?
看到统计表,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活动
1、教材105页统计全班同学家庭人数情况
⑴想好自己家有几口人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
⑷提出数学问题
2、练习二十二1题
⑴分小组活动
⑵反馈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6、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对于三道例题的解决学生们显得驾轻就熟,接下来的对比分析一个人的力量显得有点薄弱,毕竟学生的差异性是存在,我们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要让学生有最大的发展,如果教师和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交流效率太低,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我的小组学习研究,如果让学生在小组中群策群力,集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是比较好的策略。于是,我把这个环节设计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三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采取画表格的形式由一个学生展示,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起展示。要求提出后学生们很快地进入自己小组的研究中。我则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观察、偶尔交流几句。大约6分钟后,我们开始交流,实录如下:
师:怎么样?发现什么了?
学生1:发现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鸭12只,鹅4只,鹅是鸭1/3
学生2补充:线段图的结构都一样
师:线段图表示的是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线段图结构没有变化,其实是什么没有变啊?
生1:数量关系没有变,都是鸭的只数×1/3=鹅的只数,三道题目中都有这个数量关系。
生3:单位“1”的量也没有变化,都是鸭的只数,第一道题目从问题中找,其他两道题目从条件中找。
师:这三道题目中相同点找得很好,谁来谈谈不一样的地方
生4:问题都不一样。
生5(着急):条件也发生了变化,解答方法就不一样了。
生3:单位“1”的量,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题目中是已知的,在第三道题目中是未知的,列出等量关系式后,可以用方程解答。
师:真是细心的孩子,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后,发现单位一的量是未知的就可以用方程解答了。
师:谁还想说?
生6:我认为解题的时候找好单位一的量,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认真解答题目,做完后好好检查。
师带头鼓掌。
师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发言的孩子是各个不同小组的,小组同学把自己小组找到的东西综合到一起,利用表格的形式展示,特别是等量关系式的运用,我没有提示,使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发现的,可以说是这一环节上的一个创新。但是这个环节也存在问题,我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可是有几个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漠视,一些孩子发言积极,但是不知道让其他人发言,小组的组织性还很差,需要进一步规范
7、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内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小学毕业考试的必考内容。一些老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这些方法看似行之有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但长此以往,学生便走上了生搬硬套的模式,许多同学在并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也能做对应用题。然而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获得的知识是僵化的,许多学生虽然会熟练的解答应用题,但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原因在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应用题出现,在这里找不到“是、占、比、相当于”,也就找不到标准量,学生因此无从下手。
而我教学时,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谁能说出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谁会解答?”“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当学生一次听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我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我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我决不插手。由于我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例题与“试一试”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我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我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在巩固练习中,我通过鼓励学生根据条件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看图列式、编题,对同一个问题根据算式补充条件等有效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8、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倒数的意义的教学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准备,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
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倒数的方法,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我却把“小事情做出了大文章”.
本节课我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创设了恰当的问题情境,使数学研究直逼数学的本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虽然和生活联系密切,但数学真正的发展却来源于数学自身。本节课紧紧抓住这一点,先是让学生回忆数的运算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规律”比如:一个数和1相乘还得原数;一个数和零相乘结果得0;一个数除以它本身结果得多少,让学生明确:在运算中两个数的关系往往有非常稳定的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个数的关系,从数学发展源头入手,单刀直入,直逼数学的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的一致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我注重学生的思维推进有效的实现概念的自我建构。在学生观察出教师出示的两个数的关系时,教师适时的抛出问题:在这个概念中你觉得那个词比较关健,引到学生的思维逐步推进,顺利的解决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 “互为倒数”这三者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紧接着通过探究0和1的倒数问题,使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深刻,从而使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完成了真正的意义上的自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