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一等奖

2023-07-15 18:12:10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一等奖

1、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31~35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四,不进位加,加法的验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第36~3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五,进位加;

  第三段,第39~4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六,连加,加法估算;

  第四段,第43~44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我们知道,笔算整数加法有三条基本规则,即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而这些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内容很适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那么,该怎样组织好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呢?关键是抓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如,教学第31页的例题,根据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出算式后,可以明确任务、提出期望: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同学们能自己计算出结果吗?想不想试一试?第二,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如,学生用竖式计算143+126后,可以追问: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先把哪个数位上的数相加?你是怎么知道可以这样做的?又如,学生用竖式计算85+143后,可以追问:加数的百位上明明是“1”,和的百位上为什么是“2”?第三,通过分析计算错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教学第31页的不进位加后,可以提供一些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的错误竖式,让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列竖式时要把数位对齐。又如,教学第36页的进位加后,可以提供一些计算时忘记进位的例子,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从而强化“满十进一”的自觉意识。第四,通过组织不同计算方法的交流,启发学生在交流中优化算法。用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分着列竖式,可以连着列竖式,也可以列一道竖式。比较而言,列一道竖式计算要简便一些。但怎样才能使学生想到列一道竖式计算,并愿意自觉选择这种算法呢?有效的方法便是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感受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优劣,在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又如,在用一道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次序把每个数位上的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每个数位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相加,再加上这个数位上的另一个数。教学时,也要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后一种算法的简便并自觉选择这一算法。

  2.要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教材首次明确要求学生在笔算加法后进行验算。常用的验算加法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把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次,看两次加得的结果是否相同;二是根据减法是加法逆运算的关系,把所得的和减去它的一个加数,看得到的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考虑到与三位数加法相应的减法还未学习,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用第一种方法进行验算。教学时,着重应抓好以下两个环节。第一,要让学生感受到验算是有必要的。要利用学生关注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验算;要介绍通过验算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价值;要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第二,要允许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可以按题目的要求,交换加数位置,重新列竖式计算;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重新算一遍;也可以用估算进行粗略的验算。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验算方法,不断增强自觉验算的意识。

  3.要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教材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两个加数分别看作与之接近的整百数,并估算出结果的方法。这和此前的教材相比,难度有所降低。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估算两个数相加的和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据不同的问题特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从基本的估算方法入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的估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估算技能。这样能避免学生产生对估算的畏难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估算的自觉性。第二,从估算与口算的关系来说,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因此,在进行相关的估算时,学生便有可能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估算的方法。这样,也就有利于学生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各自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能力。第三,从估算与笔算的关系来说,估算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约是几百与交换两个加数再算一次的方法相结合,足以对笔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也就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并逐步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此外,在估算过程和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材不要求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写出来,只要求学生进行口答、填空和连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使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显得更加活泼和生动。

  4.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加、减运算意义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掌握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本质上仍是求两个数的和(差),但低年级学生理解这一点难度较大。为此,教材先把摆花片的活动作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把进行比较的两种花片排一排,直观地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可以用减法计算。这样的处理既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算法,又体现了加、减运算的意义在确定算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避免了繁琐分析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教学时,要着重抓住两个环节: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求得答案;第二,要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方法的进一步分析,帮助学生在摆法与算法之间建立联系。

2、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7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5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7第9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3、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一等奖

  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4、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一等奖

  本单元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编写。在每个部分都先教学加法,再教学减法,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建构数学知识。加、减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学难点,也是计算错误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本单元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内容,既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理解进位、退位的原理与方法,又能结合计算带着练习加法和减法(一)里教学的实际问题,逐步巩固旧知。

  1先特殊后一般,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进位加法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如24+624+9, 34+1665+28。退位减法先教学被减数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被减数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如30-833-8, 50-2643-27。这是教材精心设计的线索。

  进位和退位都是10个一是十这个计数规则在计算中的具体应用,掌握进位与退位的方法必须理解其原理。先教学加、减计算中的特殊情况,突出了进位与退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一和退一作10等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就能把进位与退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口算加法和口算减法的例题,都在一个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先后列出特殊情况的算式和一般情况的算式。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例题只教学特殊情况的计算,把一般情况安排在试一试里。这些编写便于学生体会新知识的特点,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

  2操作学具理解进位与退位,形成计算思路。

  在教学口算与笔算、加法与减法、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例题中,都通过摆小棒或拨算珠探索并建构计算方法。

  第76页例题列出的算式是24+6,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办?这时摆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摆小棒计算24+9,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样化。各种算法虽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这种算法有三个优点: 一是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

  摆小棒计算30-8,拆开1捆、拿掉8根,形象地显示了从十位退1、个位作10的退位原理。摆小棒计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样化。辣椒卡通的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学生选用的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学具的使用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只在教学特殊情况时使用学具,一般情况则在试一试里直接进行竖式计算。这是因为学生已经多次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和退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适当减少操作学具的活动,

  有利于发展抽象思维。二是摆小棒也拨算珠。摆小棒延用口算的教学方法,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或退位;拨算珠能清楚显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与十位退1作10的方法。摆小棒和拨算珠,不单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后者还比前者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

  另外,例题在竖式上标了进位与退位的记号,能防止学生遗忘进位与退位。在教学笔算之初,要允许学生也这样做记号。当然,能记住进位与退位,不在竖式上做记号也是可以的。两次试一试之后分别说说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是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法则。这里突出的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以及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还要通过进位和退位的过程,体会竖式上从个位算起的步骤是合理的。在计算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时,似乎先算十位与先算个位都无所谓。在计算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先算十位就比较麻烦,因而先算个位,并作为计算法则中的一点。想想做做以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为主,适量穿插一些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笔算法则写竖式,体会口算与笔算的方法实质是一致的。

  3经常组织比较,及时整理知识结构。

  到本单元为止,先后教学了100以内加、减计算的多种情况。能否组织成合适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为此,教材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计算情况的比较。

  (1) 通过比较,进一步引导算法。第77页第2题的三组加法题,都从20以内进位加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这道题有两点作用: 一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算法。如果说想想做做第1题先圈再算的活动中,学生的算法有可能多样,那么第2题则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期望的算法。第81页第2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思路,通过三组题的计算和比较,更好地应用十减几或十几减几计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2) 通过比较,进一步理清思路。第78页第1题是三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每组题一道不进位、两道进位。进位加法里一道题和是整十数,另一道题和是非整十数。这些题集中了加法和减法(一)以及本单元的全部加法计算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思路。第3题着重比较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与进位两种情况,它们在计算中的相同点是: 先算的一步都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在计算中的不同点是: 由于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得数有时小于10,有时等于或大于10,所以再接着算的一步有时是几十加几,有时是几十加十几。第82页第1题的三组算式,突出退位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如70分别减5、7或9,都先算10减几。24、34或36减8,都先算十几减8。第3题让学生更清楚哪些算式是不退位减,哪些是退位减,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点。

  第94页第7题把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竖式综合起来,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明白写竖式的要领,计算的.步骤,进位或退位的方法。

  4引导估算。

  本单元教学的估算仍要求估计加法的和、减法的差是几十多。通过估算,进一步体会并区分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估算前安排了铺垫。如第78页第3题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五十几和六十几?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又如第82页第3题中的53-4得四十几,54-3得五十几,都是五十几减几,但得数差异很大。这些现象的发现、原因的思辨、结论的得出,成为估算教学的宝贵资源。

  在教学估算时,把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方法,积累估算经验。如48+3是进位加法,得数是五十多。6+52是不进位加法,得数仍然是五十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仅是初步的,在本单元只要求做到两点: 一是只看着竖式进行估计,不要求看着横式估计;二是只要说出竖式中得数的十位应该是几,如第87页第1题、第91页第1题。在说十位上是几的时候,既要看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或被减数与减数十位上的数,还要看个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10或个位上的数是不是够减。可见,学生独立探索估算的方法,应用了口算与笔算的经验,能促进口算与笔算水平的提高。

  还有一点需要略作说明。第84页第13题找出得数比50小的算式,第88页第9题找出得数大于80的加法竖式,第92页第8题找出得数大于40的减法竖式,都是学会估算后进行的。原来的估算方法没有变,只是练习的要求与解题时的思维略有提高。在估计了得数是几十多以后,还要把得数与80(或50、40)进行一次大小比较,才能作出判断和选择。

  5关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经常练习已经教学过的实际问题,包括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四单元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条件与问题要相关,加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表现在:

  条件有适度的开放性解决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条件。如第77页第3题,三名小孩各买2件玩具,各人买的玩具以及单价都不相同,计算每个人应付的钱,要根据所买的玩具到图画里寻找单价,才能列式计算。

  问题有适度的开放性利用不同的条件,能提出和解决不同的问题。如第84页第15题,已知红金鱼、黄金鱼和花金鱼的条数,不但能解决教材中已经提出的两个问题,还能解决许多其他问题。解决每个问题的运算和条件都有变化。

5、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一等奖

  教学任务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贴出动物头像:小刺猬、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刺猬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②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图片)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教师读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教学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一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让刚才不是用第一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刺猬边握手边在想:“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教师边说边在小刺猬的头上打个问号。)

  ▲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出示实物投影)第101页第1题,问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练习设计意图:通过“搭配衣服”这个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2.(出示实物投影)一张5元,4张2元的纸币及3个1元的硬币,还有一辆标价为8元的跑车。

  (1)买1辆玩具跑车够吗?买2辆够吗?

  (2)如果买1辆,可以怎样付钱?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把书中的“做一做”中的买“5角钱的拼音本”改为买“8元的玩具跑车”,在巩固简单组合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估算的练习,提高了这道练习题的层次,训练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综合地考虑和解决问题。)

  3.打靶游戏。

  规则:每一列必须从下往上打,但打哪一列可任意选择。

  (1)像图1这样的靶,打的顺序一共有多少种?

  举例:①→③→④→②

  (2)像图2这样的靶,打的顺序一共有多少种?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设计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运用,让优生能“吃得饱”。同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所回味,起到课后延伸与发展的作用。)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为什么?

6、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反

  核心提示: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纠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

7、《加法和减法》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加、减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学难点,也是计算错误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

  1.操作学具理解进位与退位,形成计算思路。

  在教学口算与笔算、加法与减法、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例题中,都通过摆小棒或拨算珠探索并建构计算方法。

  第74页例题列出的算式是24+6,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办?这时摆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摆小棒计算24+9,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样化。各种算法虽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这种算法有三个优点:一是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

  摆小棒计算30-8,拆开1捆、拿掉8根,形象地显示了从十位退1、个位作10的退位原理。摆小棒计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样化。“辣椒”卡通的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学生选用的方法。

  2.经常组织比较,及时整理知识结构。

  到本单元为止,先后教学了100以内加、减计算的多种情况。能否组织成合适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为此,教材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计算情况的比较。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引导算法。第75页第2题的三组加法题,都从20以内进位加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第81页第2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思路,通过三组题的计算和比较,更好地应用十减几或十几减几计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2)通过比较,进一步理清思路。第76页第1题是三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每组题一道不进位、两道进位。进位加法里一道题和是整十数,另一道题和是非整十数。

  3.引导估算。

  本单元教学的估算仍要求估计加法的和、减法的差是几十多。通过估算,进一步体会并区分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估算前安排了铺垫。如第76页第3题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五十几和六十几?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又如第82页第3题中的53-4得四十几,54-3得五十几,都是五十几减几,但得数差异很大。这些现象的发现、原因的思辨、结论的得出,成为估算教学的宝贵资源。

  在教学估算时,把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方法,积累估算经验。如48+3是进位加法,得数是五十多。6+52是不进位加法,得数仍然是五十多。学生独立探索估算的方法,应用了口算与笔算的经验,能促进口算与笔算水平的提高。

8、六年级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单元反思

  《圆柱、圆锥和球》是本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上完本单元后再通过小测验,我把整个单元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课后作业做了如下反思:

  一、课前要精心准备。

  圆柱、圆锥、圆都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了它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在家找有关圆柱、圆锥、圆的物品,这样为课堂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的实物,从而服务于课堂;再者,我在课前制作了一些相关课件和卡通动画片,来导出新课。这样使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构建“兴趣————探索————发展—————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形成过程,着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要掌握轻重策略。

  根据实物讲解各种形体的各部分名称时,学生能了解、认识就行。要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它们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上。首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通过观察、寻找、讨论等活动形式整体感知、体验新知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观察、想象、操作、验证;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多媒体动态演示,发现各形体的高、表面的'特点,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新知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概念,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概念。以这种开放、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得到的知识,学生不容易忘记,即使忘记了也可以通过回忆整个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回想起学习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联系设计力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动静结合,适时升华。

  三、教学过程要敢于放手。

  课堂上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联系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联系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练结合。在教学中要不拘泥于教材,要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将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烟筒等拿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理解表面积的基础上,探讨出计算方法,得出各部分面积的数据,合理自然地计算出表面积。四、课后练习要有目的、有层次。

  在练习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合作、讨论、测量并计算。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豆油体现。练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注意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因材施教的措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学习空间,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练习安排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的身边,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

  总之,在这单元的教学中,力争关注美意个孩子,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个性,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多维的、开放的空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美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9、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课本P10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

  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一:

  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二、游戏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

  (3)、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三、游戏三:

  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A、师 :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

  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游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新课等于抓住了儿童的天性,激起了他们玩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游戏活动,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活动,一起在活动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随意玩,鼓励他们玩出新意,教师捕捉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10、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二年级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角的知识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介入一种新的数学学习工具“量角器”,所以要求学生会用量角器量出给定的一个角的度数的大小,要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学会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来。本单元在以上内容基础上还渗透了两个新的知识点:平角(180°)和周角(360°),借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具密切联系生活当中的实物及图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

  本单元要求学生应用自己手中的'一副三角板学会拼出特殊的角度数来,比如:90°、135°、120°、180°等。

  学情分析:

  班级里的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角的分类,都能积极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折叠、演示较好的完成本单元所学内容。还有少数学困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学习工具也能基本完成这单元的学习任务,具体表现在这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所画出的角的边不直,度量角的方法不准确,造成量出角的度数有较大误差,画角的时候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和一条边不能完全重合,画出角的大小有误差。还有个别学生对量角器上的两排数字理解混淆,一排数字是的角度是有0刻度起到180°,一排数字是由180°起到0刻度线。需要教师指导强调射线在端点的哪一边,或者说角的开口在角的顶点的哪一边而定。

  组织教法:

  本单元内容是借助学具“量角器”和三角板等直观的学习工具,将数学中的角度引入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物上的角的特点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动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较强。

  指导与实践给本单元学生学习内容带来了方便。教师在课堂上编出一些学生容易记忆的口诀或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比如“量角画角都一样,中心顶点要重合,边线射线是一条,角的开口方向不一定,角的度数是唯一,平角原本一条线,不过顶点在中心,周角一圈很特殊,角的两边一条又重合”。通过这些使学生易于理解的口诀引导学生对五类角的种类加强记忆,从而掌握。

  不足及改进:

  这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动手操作的较多,个别学生浮躁,在度量角度数和画角时,由于粗心,使较容易的画图常常出现错误,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这些学习较粗心的学生,逐步转化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具较为单一,多媒体课件无法使用,这些课堂演示的内容较少,给学生的直观接受知识的能力变弱,内化知识的能力变弱。需要教师多制作教具,制作出较为优质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直观性较强的知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