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教案一等奖设计
1、品德与社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知道,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养成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行为与习惯: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初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定义,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权力和责任同等,学会对集体负责,建立完整的集体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与社会的民主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民主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论任何单位,任何集体都有负责人,你们知道这负责人是这个集体的一种什么角色吗?
1、学生讨论,回答(干部)
同学们说得很对,干部。而干部是集体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也可以说是集体的领袖,我们班也不例外。提问:你想做班干部吗?如果你想当班干部,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想当干部,你希望当班干部的是什么样的人?
2、分组讨论
3、各组同学将上述讨论的情况进行汇报。
二、探究新知
1、一个班集体能不能团结向上,班干部的作用太大了,如果有一个好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个班不论做任何事,结论大家是可想而知的。既然这样我们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班干部怎么产生呢?
2、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还是我们自己来做主吧。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不论是我们班集体还是别的班集体,这应是每个成员关心的问题。
3、出示课件,本校六(2)班,他们的班干部产生过程中有一些好的做法,也产生了一些疑问,想请我们参与解决,同学们愿意吗?(愿意!)那好,我们跟六(2)班的同学走一趟,为我们今后产生班干部积累一些经验吧!
三、参与活动
(一)活动1
(1)学生读23页“我们选择了选举”
(2)分组讨论,进行汇报
(3)小统计,选举的方法
板书:
①班主任任命
②轮流当
③由原班主任确定
④民主选举
(4)统计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谈你们的想法。
(5)小结,其实选举产生干部是普遍认同的一种民主法,这种方法实施必须有一套科学的选举程序。在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有权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6)讨论协商,分小组讨论,协商制定,班干部选举程序。
(7)过渡提问:
选举产生班干部是一个好办法,那由谁选?又选谁呢。
活动2
(1)谈:“提名候选人”,丁文的困惑和王演的担心。
(2)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你能告诉丁文、王演怎么办?
②你觉得候选人应该怎么产生?
③我们在选举中有什么权利?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4)根据选举程序,候选人确定后,最终要由大家进行无记名投票。同学们,你又怎样看待无记名投票?又根据什么标准来投票?
A、学生参与讨论。
B、汇报讨论结果。
C、我的`投票标准是:
①乐于助人;
②胆大心直;
③有能力,有潜力;
④学习成绩好;
⑤工作负责;
⑥热心为大家服务。
(三)活动三
(1)请“我们来投票”“记票”。回答,投票的原则是什么?
(2)学生辨论并指出课本中错误的想法的危害性。
(3)小结
通过选举产生干部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民主举措,参与选举则是每个同学的民主权利,我们应当珍惜这一权利,应当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对集体负责的态度,行驶好我们的权利。
四、活动拓展:
1、给班主任老师写一篇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建议陈述选举的意义和具体选举设想。
2、在班集体中开展一次民主选举干部活动。
板书设计:
自己的干部自已选
2、品德与社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第二单元《L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中第一个主题《我们是集体的主人》中的第二个话题《自己的干部自己选》。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知道,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养成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行为与习惯: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初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定义,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权力和责任同等,学会对集体负责,建立完整的集体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与社会的民主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民主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论任何单位,任何集体都有负责人,你们知道这负责人是这个集体的一种什么角色吗?
1、学生讨论,回答(干部)
同学们说得很对,干部。而干部是集体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也可以说是集体的领袖,我们班也不例外。提问:你想做班干部吗?如果你想当班干部,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想当干部,你希望当班干部的是什么样的人?
2、分组讨论
3、各组同学将上述讨论的情况进行汇报。
二、探究新知
1、一个班集体能不能团结向上,班干部的作用太大了,如果有一个好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个班不论做任何事,结论大家是可想而知的。既然这样我们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班干部怎么产生呢?
2、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还是我们自己来做主吧。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不论是我们班集体还是别的班集体,这应是每个成员关心的问题。
3、出示课件,本校六(2)班,他们的班干部产生过程中有一些好的做法,也产生了一些疑问,想请我们参与解决,同学们愿意吗?(愿意!)那好,我们跟六(2)班的同学走一趟,为我们今后产生班干部积累一些经验吧!
三、参与活动
(一)活动1
(1)学生读23页“我们选择了选举”
(2)分组讨论,进行汇报
(3)小统计,选举的方法
板书:
①班主任任命 ②轮流当 ③由原班主任确定 ④民主选举
(4)统计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谈你们的想法。
(5)小结,其实选举产生干部是普遍认同的一种民主法,这种方法实施必须有一套科学的选举程序。在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有权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6)讨论协商,分小组讨论,协商制定,班干部选举程序。
(7)过渡提问:
选举产生班干部是一个好办法,那由谁选?又选谁呢。
活动2
(1)谈:“提名候选人”,丁文的困惑和王演的担心。
(2)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你能告诉丁文、王演怎么办?
②你觉得候选人应该怎么产生?
③我们在选举中有什么权利?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4)根据选举程序,候选人确定后,最终要由大家进行无记名投票。同学们,你又怎样看待无记名投票?又根据什么标准来投票?
A、学生参与讨论。
B、汇报讨论结果。
C、我的投票标准是:
①乐于助人;
②胆大心直;
③有能力,有潜力;
④学习成绩好;
⑤工作负责;
⑥热心为大家服务。
(三)活动三
(1)请“我们来投票”“记票”。回答,投票的原则是什么?
(2)学生辨论并指出课本中错误的想法的危害性。
(3)小结
通过选举产生干部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民主举措,参与选举则是每个同学的民主权利,我们应当珍惜这一权利,应当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对集体负责的态度,行驶好我们的权利。
四、活动拓展:
1、给班主任老师写一篇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建议陈述选举的意义和具体选举设想。
2、在班集体中开展一次民主选举干部活动。
板书设计:
自己的干部自已选
公正
3、品德与社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知道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智育目标]: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素质发展目标]: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在与人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难点]: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有关成长的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夸夸自己”、“我喜欢做的事”、“给自己做一张名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小丸子自我介绍”。)
老师:同学们,“小丸子”在做什么?
老师:她在做自我介绍,把自己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听,可见她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大家认识自己吗?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下面的同学在做什么?(过渡)
【讲授新课】
一、夸夸自己(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三十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同学在做什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老师:奥!他们在夸自己,他们都在夸自己什么呢?
老师:你是不是也想在同学们面前夸夸自己呢?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时,花在谁手里,谁就来向大家夸一夸你自己,好吗?
(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
老师:同学们都有好多值得向别人夸耀的方面。今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方面做的更好呢?
老师:夸自己是认识我们自己的第一步,我们每个人在平时都有一些喜欢做的事情,是不是啊?
老师:下面就让我们大家来说一说:你都有哪些喜欢做的事情呢?(过渡)
二、我喜欢做的事情(板书)
老师:我们先打开课本第三十一页,看一看图中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我自己”、“自我介绍”;图片“我喜欢吹笛”、“我喜欢画画”“我喜欢武术”等。)
老师:这些同学的爱好多广泛啊!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来说一说:你都有哪些喜欢做的事情呢?
(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有的学生说:“我最爱看动画片”。教师在评价和指导时可以这样说:“很好,看动画片不但使我们心情愉快,还可以学到许多的知识,但是,不要看的时间太长和太晚,否则,既伤害眼睛,又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老师:现在,同学们是不是对自己有了更清楚地认识了呢?
老师:接下来,让我们给自己做一张名片吧!(过渡)
三、给自己做名片(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二页,我们看一看上面的.图,画的是什么?
老师:图中同学们做的名片是不是很漂亮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做自己的名片吧!大家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和别人哟!
(最后,让大家交流介绍自己的“名片”,注重介绍内容,而非名片的制作工艺。)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在进行“夸夸自己”这一活动时,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内容,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夸自己的……,以此作为活动导人。既是为学生做示范,又激发了学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欲望。
"给自己做一张名片"。在学生活动之前,简要说明了“名片”的制作过程和活动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为了更好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增进同学间彼此的丁解,建议同学们都来为自己制作一张“名片”,上面写有你的姓名、性别、属相、出生地、出生日期、兴趣爱好……或其他想向大家介绍的情况,还可以贴上自己的照片。“名片”的形状、大小、图案、颜色都由自己设计,随个人爱好而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学生独立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甚至参与学生活动,并提示学生在使用工具制作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或他人。制作后的展示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4、品德与社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教案一等奖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神。
教学建议
1.尝试、探究和体验
给自己画像,可能还是第一次,尤其又是画人,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不妨让学生先看看其他班同学画的较有特色的画像,对他们会有启发。教师要 让学生知道,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画出了自己的特点。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简单的头像:哭的、笑的、皱眉的、生气的等等,做个简单的辅 导。因为学生画自己的确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参与。画完后争取每人都在全班展示,说说自己的特点,大家要鼓掌表示鼓励。
安排的探究可以结合画像。学生可能补充很多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这也是他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过程。
体验:“包里的秘密”,建议作为作业在第一节课布置给学生,第二节活动并讨论。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与爱好,我们要尊重别人所具有的特点。
2.找找自己的优点
教材提供的照片,如干净工整的作业、帮助同学、做值日和学生写的作文《我喜欢我》,目的是启发学生摆摆自己的优点。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优点,并启发学生互相提优点。教师还可以组织以下活动:
(1)给爸爸妈妈写“喜报”,报告自己的进步。
(2)给自己设计一棵“成长树”,每片树叶上写一条优点或一个进步,期末如果枝繁叶茂,说明自己进步很快。
3.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材通过故事、图画说明取长补短的道理(老师也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音频“骆驼和羊”、“狮子和老鼠”等进行引导。)。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教材中列举了一些事例,教师要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认识学习别人长处的重要性。教材安排的“尝试”,教 师要在大家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感想的基础上进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欣赏自己、树立自信;能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自己吗?
学生:(略)
老师:有的同学会问: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还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特长,分析自己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自己。(过渡)
【讲授新课】
一、认识自己(板书)
(一)我的自画像(板书)
老师:认识自己,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看看自己都有哪些特征?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就根据自己所说的这些特征,画一画自己的自画像。
学生:(略)
老师: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一看,看谁画出了自己的特征。
学生:(略)
老师:当然,除了我们的长相特征外,我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爱哭、胆小、勇敢等,有自己满意的,也有自己不满意的方面,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二页,把自己有的特点涂一涂,然后大家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
学生:(略)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包里的秘密”,通过这个游戏,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大家都有哪些特点?(过渡)
(二)包里的秘密(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做这个游戏的?
学生:(略)
老师:图中的那个女同学真的是什么都不喜欢吗?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得不错!不是她什么都不喜欢,可能是她还没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我们该怎样认识自己呢?大家说一说吧!
学生:(略)
(老师带领大家就来做一做这个游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自我介绍”)
老师: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令自己自豪的优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的优点吧!(过渡)
二、找找自己的优点(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有哪些优点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选我”;图片“爱劳动”、“诚实”、“讲卫生了”、“我懂礼貌了”、“我会弹古筝”、“我跑得最快”等;进行榜样引导。)
老师:我们大家自己都有哪些优点呢?你最擅长什么呢?你正在努力做什么呢?大家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把它写下来,然后把独一无二的你介绍给大家吧!
学生:(略)
(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同学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2—3个方面的优点。注:最好引导每个学生都来说。)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很棒,对不对?
学生:(略)
老师:我们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别人也有她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过渡)
三、学习别人的长处(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页,我们看一看图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骆驼和羊”加深理解,还可欣赏音频“狮子和老鼠”的故事。)
老师: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略)[+小学教学设计网_www.xxjxsj.CN=}
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下面大家夸一夸你身边的同学都有哪些优点呢?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优秀学生”。)
学生:(略)
老师:你打算怎样学习他们的优点呢?
学生:(略)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老师最后解释学生不明白的地方。)
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短处也不可怕,我们可以改进,取长补短,让自己的短处变成长处,那样你就会变成大家喜欢的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主题教学思路
从学生给自己画像开始,引导学生探究自己具有什么特点、优点,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展开,相互之间既有关联又相对独立。 特点里面就包含着优点,别人的优点反射出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不必将三个方面区分得清清楚楚,应重点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让学生在相互 的交流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后面的学习开创一个好的开端。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1页的图片,为单元导读图,反映了本单元的一些内容。
第2页的图片,花边框是留给学生自己画像的。
第3页的图片,学生带着自己的包来到教室,包里鼓鼓囊囊的。老师打开包露出了物品,大家猜出了包的主人。但是有个包瘪瘪的,它的主人不等老师打开就站 起来说自己没有特点。通过这组图,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树立起自信。页面下的空白格,是留给学生自己写感想的。
第4页的图片,引导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教材提供了学生写的干净工整的作业、大同学帮小同学打伞和学生打扫教室的照片,作为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优点的提示。
第5页的图片,是一个男同学讲述自己的优点。教师以此引导同学讲讲各自的优点。
第6页的四张图片,讲述了骆驼和羊的故事。教师可依据这个内容,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怎样学习别人的优点。
第7页通过讲述两个有特长同学的事例,引导同学说说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让学生学会发现别的同学的长处。
第8页的图片,引导同学说说每个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做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行为上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还是第一次,他们还不善于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他们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评价过 高,或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评价过低。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日益优越,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重,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因此引导他 们逐步认识自己,从而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准备
1.建议老师收集本班学生的好人好事,尤其是突出的人和事,以便在教学中适当补充,启发学生。
2.体验:“包里的秘密”老师最好事先有所准备,以便心中有数,把这项活动组织好。
3.尝试给自己画像。教师要事先布置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自己的照片和彩色笔等。
5、品德与社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14页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分辨谁美?谁不美?
第15页的图片,安排了两组图画。第一组图画列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冲突发生后是各做自我批评还是互不服气,让学生选择。选择答案不是最终目的,关 键要学生谈谈为什么,两种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一点很重要,小学生往往是不计后果地处理事情,让小学生从小就懂得做事要想后果。第二组图包含两种情景对 比,让学生从中分辨对与错,帮助学生认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别人的名誉、不伤害别人的名誉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做人的原则。
第16页的四张图片,讲述了一个摘别人家石榴的故事,引导学生不能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做会损害自己的名声。
第17页的四张图片,用中国小学生多多在美国维护国家名誉的故事,将爱护自己的名誉延伸到祖国的名誉比自己的名誉更重要。
第18页的四张图片,安排了两组图画,一组是同学们一起游戏要排队,守秩序;一组是乘坐公共汽车要买票。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不好的,要让学生懂得羞耻,并改正错误。
第19页的几幅图片,展示了学生学习、运动、劳动等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进步都有哪些。
第20页通过教师的话引导学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让学生从爱惜自己的名誉入手,接受自尊自爱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知荣辱、知羞耻,从小做到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不断地要求 上进。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后,产生良心上的自责,逐渐地将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身的道德要求,最终达到自尊自爱。但是,三年级小 学生对于名誉的认识基本上是空白。他们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自尊、名誉、羞耻感等词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 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学生可通 过最大限度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引导,最终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维护自尊、珍惜名誉。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能够张显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自我悦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各方面的进步,由此产生自信心,懂得进步是成长的阶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教学建议
1.谁最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他们对周围的人或事都有自己的评价。本主题就是帮助学生把评价提高到名誉、自尊、自爱的高度去认识。“选择解决问题 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采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带来的不同后果,使学生认识到后果的不同又反映了人的文明、道德水平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归结于主题 上。教师可以根据摘石榴的.图画让学生自己编一个小品,进行角色扮演,把故事复杂化一些,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做得为什么不对,错在哪里?让学生认真阅读中 国小学生多多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他为什么要让校长在饭厅挂上五星红旗,祖国的名誉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2.懂得羞耻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教材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尝试活动,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想、反省自己的行为, 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美丑、善恶。教师结合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创设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例如:小品表演、故事会、办板报、调查访问等。
总之,对学生爱护名誉的教育是长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随时随地地关注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
3.我在进步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画。
(2)讨论:你成长进步中的一件小事。如果教师组织过学生画自己的“成长树”,就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棵“大树”“生长”的情况了,是枝叶凋零,还是枝繁叶茂。
(3)指导学生画画,并请家长阅后提出意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美”吗?
学生:(略)
老师:我们从下面几位同学的行为来具体学习一下什么是“美”。(过渡)
【讲授新课】
一、谁最美(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十四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学生:(略)
老师:他们的这些做法好吗?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在家庭、在社会里、在学校中,懂礼貌、讲文明、诚实的人,会赢得人们的称赞,他们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丑”的。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心灵美”。)
老师:这回大家明白什么是“美”了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看课本第十五页,看看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略)
老师:在我们的身边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将怎样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应该向那些“美”的同学学习,这样做会赢得人们的称赞,同时也是爱护自己名誉、自己的名声。(过渡)
二、爱护自己的名誉(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十六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讨论一下,这个故事中的同学做的对吗?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略)
老师: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不能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做会损害自己的名声。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略)
(给同学们讲“摘梨”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对于个人来说,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在海外的中华儿女心中,祖国的名誉比个人的名誉更重要。我们来看课本第十七页的小故事。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那些爱惜名誉的小故事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可给同学们讲“杨震拒金”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学生:(略)
老师:我们该怎样爱惜自己的名誉呢?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懂礼貌、讲文明、诚实等都是爱惜自己名誉的行为,但如果我们不慎做错了事,我们又该怎样维护我们的名誉呢?(过渡)
三、懂得羞耻(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八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略)
老师:假如做错事的同学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
学生:(略)
老师:做错事是难免的,只要勇于改正,就会进步的更快。大家有没有做错事,勇于改正的事例呢?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亡羊补牢”;欣赏图片“承认错误”、“要懂得羞耻”、“知错就改”。)
老师: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在逐渐的长大,在成长过程中,大家都会有令自己高兴进步,下面我们就来互相交流一下,我们在成长中都有哪些进步?
四、我在进步(板书)
老师: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十九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有哪些进步?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都有哪些进步呢?下面大家自由结组,互相交流一下吧!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把自己取得的成绩画出来,并指出哪些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了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还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了一下自己在成长中的进步,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思路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名誉的认识基本上是空白。他们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自尊、名誉、羞耻感等词的含义。所以,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更注重体验与创设情景的结合,同时注意了学生的参与度。力求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启发学生对相关的
原有认知的反思和联想。
为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本主题的内容采取了深人浅出的形式。由“谁最美” 导人,让学生通过对事例的辨析,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自尊、珍惜名誉。教材安排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他们对此并不陌生,但是如何与自尊、名 誉、羞耻感的认识挂上钩,却是难点。希望教师广开思路,不局限于教材,探索多种形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本主题不同于前面的呈现形式,教材的内容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出现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使学生在思考辨析中,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要注重发挥指导作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动态,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6、《爱护自己的名誉》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这几周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及综合性,如何上好品德课,希望每一节课学生都有所收获,是我努力的目标。本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美丑,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上完课后,感觉自己很多地方做得不够,根据听课^领`导的指导及自己的反思把我的问题归结如下:
一、由于刚接触这门学科
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上课讲的太多,学生说的少,容易上成说教课,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思维受限,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应该在这里只起到提问,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明理,然后导行,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本课中我用到了图片
还有视频进行引导,来让学生去发现,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一堂课上下来,感到图片与视频的内容有些重复,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引导,或者由视频直接导入即可。可以把更多一些的时间放在拓展维护国家名誉这部分,用故事,儿歌等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名誉。
三、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三年级学生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自尊,名誉等词,要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就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最大限度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引导,这样才能达到目标。我这节课结合教材中的事例大做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应由事例、图片的引导,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延伸到孩子们自己身上,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味讲道理。最主要的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及周边的事情,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最终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维护自尊,珍惜名誉。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一点知识,懂得一点道理,得到一点感悟,引发一点思考,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7、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社会呼唤诚信》教学反思
《社会呼唤诚信》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课堂成为触动心灵的场所。在这节课...
《社会呼唤诚信》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课堂成为触动心灵的场所。
在这节课中,我把当今人人耳熟能详的三鹿奶粉作为题材。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更能真切的去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在自然而然中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观,把主动权让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涌动的课堂。
二、让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于感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最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不要给学生压力。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以身边的真实事例买新手机和买水果等话题来抛砖引玉,让学生们理解到社会中的各种承诺形式,继而引出诚信的话题,并通过观看海尔砸冰箱的视频这一正面的事例和通过图声并茂的三鹿奶粉这一反面事例来进行循循善诱,在讨论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在教学中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并学会向学生学习,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学生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品德教育,让学生从轻松的氛围中走向自信,让轻松成为课堂的主调。在轻松的课堂中领悟到诚信的重要。
通过这节课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应该做到诚实、诚恳、实事求是,重信用,守承诺。
8、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我自己会整理》教学反思
《我自己会整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一天》第十个主题。依据新课程标准与学生的现有能力,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直接导入
出示一个书包,直接引入主题,通过听故事激发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愿望。
二、看课程表整理书包
1展示第一次整理的书包。
2为书包减肥,看课程表整理书包。
3比一比,评一评。
三、奖励自己,朗诵诗歌
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四、拓展延伸
本节课按预想落实了各目标,学生从活动中学会了整理的方法,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也要学着去做,体谅家人的辛苦。
存在的不足:
1书包展示还应再展开些,让学生说一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就能更好达到学习效果。
2两次整理学具,对比没有想到孩子们还小,应该顾及一下内心的感受,以免学生自尊心受伤害。以后在教学中类似的对比活动应该换一种方法,相信效果会更好。
9、品德与社会上册《多与少的思考》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多与少的思考》一课出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资源、人口的现状,我国虽然地大物博,总资源丰富,但因总人口太多,所以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在了解了我...
《多与少的思考》一课出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资源、人口的现状,我国虽然地大物博,总资源丰富,但因总人口太多,所以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在了解了我国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发产生节省资源的想法,从而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人口”与“资源”这些概念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离他们的生活也比较远,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课前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并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掌握主动权,比枯燥地讲解什么叫资源效果更好。
品德与社会课程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现有认知上,因此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个情境——把粉笔分给多数学生,产生一盒不够分的结果,再通过问题“把这一盒粉笔比做我们国家的资源,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多,但是因为人口太多了,所以仍然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再通过数学算式:总资源÷总人口=资源人均占有量,让学生了解到节能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
在课的最后,向学生发出了“低碳生活”的号召,并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把这些细则落实到生活中,形成节约能源的生活好习惯。比如:除了人口计划之外,我们还能做到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节约用纸……最后通过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社会现状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从而提高本节课讲述的可信度。
品德课是一门综合课,主旨是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学习者参与现实的生活,要活用知识,在参与中学习,是社会参与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提高自己思考的能力,发展多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0、《父母的难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学校教育,希望孩子能成为家庭的一员,融入到他们自己的家庭中去。其实,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很多的孩子是自己家庭的中心,但父母只是把他们当作自己全部的.希望“供奉”在那里。并不是孩子自己不愿为家庭做一些事情。大多情况都是因为家长过度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恨不得孩子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事情不用管”几乎成了许多父母的口头禅。不经意间,孩子们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被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剥夺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也就淡漠了。
学习之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的发展都非常有益。适当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生活智慧;有利于强化孩子的亲情观念,通过家务劳动,使孩子有机会与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体会父母的艰辛,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感。
如此有益的一件事,家长何不让孩子尝试一下呢?在培养孩子做家务时,家长可以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扫地、洗碗,擦玻璃,不是纯粹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是通过这种形式,使孩子拥有参与家庭建设的机会,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并增强与家人的配合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1、品德与社会《神奇的中医》的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时涉及面很广,蕴含着大量的社会历史信息,所以,教师能借助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网页及课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的社会文化历史内容,梳理清楚生活和历史之间的联系及发展脉络,进而形成较为明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理解和看待一个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历程。
教师能做到学生的兴趣点与问题紧密联系。让学生找资料、说感受,积极引导进行思考和分析,学会在事物的联系与发展、传统与变迁中认识和判断生活和历史的关系。
生活就是学习。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所以,教师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反映了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本案例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为目的。教师坚持“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教材”不是唯一的资源的原则。实施“学生已有的经验“、”伙伴间的合作分享”、“家长提供的信息”、“课堂生成的现象”、“街头现成的场景”……”等都成为了促进孩子学习、帮助孩子成功学习的资源。做到台上台下、校外校内互动起来了。
在这课时里,透过服饰看社会,感受服饰文化的博大,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是本单元《追根寻源》的主题,是新思品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性”教学原则,也是本课例的一大亮点。
12、品德与社会《家庭的亲情》的教学反思
《家庭的亲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与家庭”中的第一个主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激发对父母和长辈养育自己的感激之情。教育学生能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对父母和长辈表示感激;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知道应该尊敬、关心、孝敬父母长辈,知道感激父母和长辈,懂得怎样去关爱家人。昨天,和邯山小学的孩子们一同感受了亲情的魅力。在这节课中,我感受了自己的成长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了太多父母的宠爱,却往往不能够真正从心灵上体会这一份份关爱。如何唤起他们的爱心,培养他们爱的情感呢?我就试图在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情感要素,引领学生进入情感的世界,洞悉和感受包含在活动中的情感要素。我向他们讲述老师自己亲身经历的亲情故事,激发他们也在回忆寻找他们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在课堂中,我的故事起到了创设亲情氛围的作用,但是学生在讲述自己家庭的.亲情故事时,显得仍然还是那么表面,那么苍白。没有更深一步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我觉得这里面有老师的引导的经验不足。例如:当一个孩子说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从外地赶回来给自己过生日时,我给予了肯定。但接着后面的几个孩子还是停留在这样的故事中时,我却没有成功地把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引导出去,所以在谈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时,显得有些千篇一律。
其次,生活是任何品德与社会活动的源泉所在,脱离生活本体的课堂活动是没有意义的。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本课设计中的几个活动把学生的生活与课堂勾连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我课前发放了调查表,调查自己的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做了哪些事?从而联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年龄,体会家人这么多年如一日为我们无私的付出与奉献。然后有开展了“亲情大比拼”的活动,激活了学生心底曾经被忽视或漠视的美好情感,从而激发了对父母的爱。活动从生活中来—真实,到生活中去—有效。当生活的珍珠用情感的丝线串联起来,爱的光芒便温暖了每一颗心灵。但是在“亲情大比拼”活动中,有些学生对于父母的业余爱好这几个字不太理解,而我在课堂中只是关注到了学生对于父母的了解有多少,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学生是否清楚明白。所以有部分学生回答的不太准确。
最后,我设计了真情连线的活动,因为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然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可见,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拿出实际行动,来实现道德认识的"后延"。让学生在这节课与家人进行一次“真情连线”。让孩子在这节课中所感受到家人对自己关爱的感情,在连线的活动中抒发出来。而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一句:“爸爸,您辛苦了!”已经说明了一切。
曾经,有人这样概括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的课堂: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我想说,课堂还应该是真情荡漾的幸福的港湾。说实在的,这也是我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