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优秀教案一等奖

2023-07-23 16:22:11

  小学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优秀教案一等奖

小学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优秀教案一等奖

1、小学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二册教材修订后的新增篇目,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组,属略读课文。全文向读者介绍了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宋庆龄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真诚平易对待他人的优秀品质。文章截取了她们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断展开叙述,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教学中应抓住她们之间的身份差别,体会人物语言、行为,进而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自读点拨拓展感悟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和作者柯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体会宋庆龄尊重爱戴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并从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

  2、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和具体表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自主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审题激疑,感知内容。

  1、你听说过宋庆龄这个名字吗?对于她你了解多少?(关注学生认知基础,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2、你了解宋庆龄的保姆吗?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自由谈话,有意识地引发对比,在伟大与普通的对比中,激起学生疑问,引导学生从题目的理解中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读书质疑,学读定向,自主研讨,交流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地对话,才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针对学生读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理解。教师可以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参考性题目,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如:(1)“晋谒”“搭讪”“绝口不提”“显赫”的意思。

  (2)李燕娥对敌人的`利诱,为什么都能一一拒绝?

  (3)通过读文和课下搜集的资料,你认为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认为,宋庆龄和保姆之间和谐融洽的关键是什么?

  (尊重学生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提出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汇报交流,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人物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与启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讨论进行相机点拨。

  三、拓展理解,加深感悟。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加深对人物精神境界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收获,联系现实及自身谈感受。

  四、实践活动,指导课外学习。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

  2、读读柯岩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和

  充满同情

  宋庆龄多次夸赞保姆

  伟大人物悉心照顾普通百姓

  设计墓地

  尊重爱戴

2、小学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教学准备:

  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并有所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交流资料,了解宋庆龄龄生平

  1、交流资料。课前,学生上图馆(室)或上网查阅,或向大人请教,对宋庆龄有了一些了解。谁来说说宋庆龄的情况,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自由地交流课前地宋庆龄生平的了解。

  2、简介生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宋庆龄的生平事迹。作简要的介绍。

  二、自读课文,感悟宋庆龄人格

  1、设悬念,明确要求。

  (1)制造悬念,导入 新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安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左面的李燕娥是谁吗?她为什么安葬在宋氏陵园、和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呢?想知道她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第8课。

  (2)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只要学生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2、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自读自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哪几件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2)小组交流: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说说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③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3、汇报交流。

  (1)概括交流。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几件小事中,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的感受。可以联系课文中具体段落,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联系课外阅读资料,甚至联系生活事例来谈感受。

  (3)交流疑难,集体解决。

  三、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重点指导读好两三个片段,比如第三、四、九自然段,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体验感情,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宋庆龄那样亲近、那样关切的话语,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读出李姐的感动和对宋庆龄的深情,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可以在学生对宋庆龄充满敬意的时候,用比较高昂、激动的语调,读出对宋庆龄的赞颂。

  四、拓展阅读,收集宋庆龄故事

  1、教师小结: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性,也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祥的奶奶。她的生活经历如波澜壮阔的海洋,有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进一步去了解她?

  2、课文查找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如果学生查找有困难,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或网站。)

  3、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宋庆龄奶奶的故事”的故事会。

3、小学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优秀教案一等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词语:泱泱、名誉主席、显赫、搭讪、绝口不提、波澜壮阔。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l、培养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品质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宋庆龄虽身居高位,但却尊重劳动人民、平等待人的高贵品格。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点拨、诱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品味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品质。

  (二)解决办法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抓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适当予以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宋庆龄。课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谈读后感受,体会宋庆龄的可亲可敬及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课后可鼓励学生再找一些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

  (-)揭示课题

  1、出示宋庆龄画像,问: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2、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来谈谈对宋庆龄的了解。

  3、教师补充介绍宋庆龄。

  4、揭示课题。

  教师叙述课文l、2自然段的内容,很自然地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读、勾划、作批注,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如果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表面,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把认识引向深入。教师可作这样的提示: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动了你?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抓住课文描写宋庆龄言行的语句,用真情、真心去感受和体味人物的品质。

  (四)抓住重点段,深化理解

  课文中的第11自然段是揭示文章中心的总结段,在学生读课文、谈感受之后,反复朗读此段,会加深学生对前面内容的理解,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一位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伟大女性的形象将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自由读、组内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

  (六)总结、拓展

  1、教师小结: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之间的故事,只是她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2、鼓励学生课余找一找有关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

4、小学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教学准备:

  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并有所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交流资料,了解宋庆龄龄生平

  1、交流资料。课前,学生上图馆(室)或上网查阅,或向大人请教,对宋庆龄有了一些了解。谁来说说宋庆龄的情况,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自由地交流课前地宋庆龄生平的了解。

  2、简介生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宋庆龄的生平事迹。作简要的介绍。

  二、自读课文,感悟宋庆龄人格

  1、设悬念,明确要求。

  (1)制造悬念,导入 新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安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左面的李燕娥是谁吗?她为什么安葬在宋氏陵园、和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呢?想知道她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第8课。

  (2)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只要学生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2、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自读自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哪几件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2)小组交流: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说说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③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3、汇报交流。

  (1)概括交流。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几件小事中,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的'感受。可以联系课文中具体段落,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联系课外阅读资料,甚至联系生活事例来谈感受。

  (3)交流疑难,集体解决。

  三、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重点指导读好两三个片段,比如第三、四、九自然段,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体验感情,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宋庆龄那样亲近、那样关切的话语,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读出李姐的感动和对宋庆龄的深情,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可以在学生对宋庆龄充满敬意的时候,用比较高昂、激动的语调,读出对宋庆龄的赞颂。

  四、拓展阅读,收集宋庆龄故事

  1、教师小结: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性,也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祥的奶奶。她的生活经历如波澜壮阔的海洋,有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进一步去了解她?

  2、课文查找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如果学生查找有困难,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或网站。)

  3、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宋庆龄奶奶的故事的故事会。

5、小学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二册教材修订后的新增篇目,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组,属略读课文。全文向读者介绍了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宋庆龄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真诚平易对待他人的优秀品质。文章截取了她们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断展开叙述,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教学中应抓住她们之间的身份差别,体会人物语言、行为,进而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自读点拨拓展感悟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和作者柯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体会宋庆龄尊重爱戴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并从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

  2、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和具体表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自主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审题激疑,感知内容。

  1、你听说过宋庆龄这个名字吗?对于她你了解多少?(关注学生认知基础,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2、你了解宋庆龄的保姆吗?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自由谈话,有意识地引发对比,在伟大与普通的对比中,激起学生疑问,引导学生从题目的理解中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读书质疑,学读定向,自主研讨,交流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地对话,才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针对学生读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理解。教师可以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参考性题目,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如:(1)“晋谒”“搭讪”“绝口不提”“显赫”的意思。

  (2)李燕娥对敌人的利诱,为什么都能一一拒绝?

  (3)通过读文和课下搜集的资料,你认为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认为,宋庆龄和保姆之间和谐融洽的关键是什么?

  (尊重学生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提出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汇报交流,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人物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与启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讨论进行相机点拨。

  三、拓展理解,加深感悟。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加深对人物精神境界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收获,联系现实及自身谈感受。

  四、实践活动,指导课外学习。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

  2、读读柯岩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和

  充满同情

  宋庆龄多次夸赞保姆

  伟大人物悉心照顾普通百姓

  设计墓地

  尊重爱戴

6、第十二册《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之间的一些生活小事,赞颂了宋庆龄敢于蔑视不合理传统习惯的大无畏精神和民主平等、尊重劳动人民的高尚人格。

  本节课我临时改变了教学的'顺序,受一篇文章——“让老师歇歇口”的启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再加上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课堂十五分钟后,我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开始时,学生有点保守,不够踊跃,只有“王伟”“宋天娇”“郑凯”等这几个积极分子在活跃。从他们的神态看出,好像还怕说错畏首畏尾,于是我只能点将。几轮下来,通过我的鼓励,学生的发言稍有起色,但是还不够理想。后来我提议展开小组讨论大比拼,看看哪个小组能评为优胜小组。在这一活动的激励下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对于课文的重点各有见解,课堂上甚至还出现了争论,尤其“宋天娇的小组与付瑞的小组”讨论尤为激烈,各组成员对人物的品格做了更具体的补充。最后,让学生根据别人的发言,将对文章的感悟整理出来。这样,宋庆龄伟大的形象牢牢树立在学生心中,教学的目标轻松实现。

7、小学语文《和时间赛跑》优秀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流程时,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教师配乐朗诵《匆匆》片断,让学生捕捉时间的影子,引导从细处感受时间,惊醒时间在身上走过的感觉,并通过说话环节来反馈,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然后,通过学习“我”和时间赛跑的事,让学生强化了要与时间的无情流逝做对抗的心理要求,并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要“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时间进行对话,拉近孩子们与时间的距离,将“时间”这一哲学范畴深入浅出地诠释出它的生活意义并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经过课堂的实践检验,以下几点仍需努力:

  1、由于我对该课的定位(感悟)问题,听者感觉有“工具性”不足之嫌。是否能够兼顾值得反思。

  2、学生默读了,心里有了,但总觉得有点“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是否因为有声朗读少了,值得思量。

  3、学生有声朗读时,情感还差点火候,悟与读的转化在平时要加强。

  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这是我的追求。这节课上,孩子们有收获,但我希望自己在教学之路不断求索,希望有我的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步履会更坚实。

8、《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学反思

  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中,我力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以疑导学"的模式,引导经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和谐统一。

  在上课伊始,我就引导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提出疑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作者单单要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问:"这些问题提出来了,靠谁来解决呢?"有的会回答靠老师。老师明确地告诉:光靠老师是不行的,老师相信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去弄懂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急切地阅读课文以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通过自读自悟,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完成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防虫拒虫和香气永存的.高贵之处。这一段,教师可先让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自读、圈点,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又给他们的参与提供了可选择性。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把说的句子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高贵之处的。在这些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是学习的主体,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变课堂为学堂,变灌输为引导,变指令为合作,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9、四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这一段,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学生自读、划线。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借助幻灯片,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我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最后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第五小节的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

  学第五小节,感悟樟树的高贵品质是为之后延伸到人物宋庆龄身上作铺垫的。讲到宋庆龄舍不得这样的两棵樟树,再讲到人们也喜欢樟树,进而让学生质疑为什么? 由此让学生感悟樟树的品质,进而过渡讲到宋庆龄这个人,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身正气的可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认识宋庆龄这个人。通过对宋庆龄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宋庆龄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宋庆龄合影一样,等等。

  整篇课文,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这一教学环节我力求引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深化中心。

  遗憾的是,由于我在教学中还没完全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做得还不够,学生在理解为什么天下樟树这么多,而作者单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问题时,回答也不够具体。

10、小学语文《小鹿的玫瑰花》优秀教学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他精心地栽培这些玫瑰,十分盼望见到玫瑰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后,准备组织学生分小组演一演这个故事,这也是课后作业上的一个要求。我的要求还没有说清楚,没想到苏迪文的一只手又高高地举在我的面前,由于不想耽误时间,我本想佯装看不见,凉他一会儿,让他自己放手,可苏迪文可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劲头,一只手拼命地在我的眼前晃动,一双眼睛直直地盯着我,我实在受不了他这个架势,只得不情愿的说:苏迪文,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小鹿怎么会看不到玫瑰花呢?苏迪文眨巴着一双不大的眼睛,作纳闷状。

  哎呀,他不是脚受伤了吗?一个学生不耐烦地说。言下之意:这么简单都不知道!

  可是,他也应该有办法看到它,闻到它呀!

  苏迪文不服气地说。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不由得好奇地问。

  有呀!你们看,小鹿的房子离花坛这么近,可以让他睡在窗口,只要打开窗不就可以看到了吗?再说,玫瑰花那么香,他也应该闻到呀?

  听他这么一说,有些孩子也来劲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鹿弟弟也可以把哥哥背出去看玫瑰花的!

  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不同意见:

  鹿弟弟比他小,可能背不动呢?

  脚受伤了是不能随便乱动的!否则可能受伤更加严重!

  我说:是呀!大家还有其他办法吗?

  可以让鹿弟弟用照相机把玫瑰花拍下来,小鹿不就可以看到了吗?

  如果没有照相机呢?

  鹿弟弟可以讲给小鹿听呀,小鹿怎么会连玫瑰花的颜色都不知道呢?

  同学们,你们考虑得非常周到,给小鹿出了那么多点子!

  既然小鹿辛辛苦苦种下了玫瑰花,而且这么想看到玫瑰花,咱们就来编一编故事,让小鹿看到玫瑰花吧!孩子们马上积极地投入到编故事的活动中去了!

  这次的课本剧表演,学生们表现得比哪一次都卖力!都精彩!那是因为他们真正的走进了课文,真正体验到了当主人的乐趣!

  【反思】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新语文课程所营造的广阔的空间中自由翱翔。课后我想,如果当时我忙着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跟着教案急走过场,如果当时举手的不是苏迪文而是别的好对付的同学,可能在我的冷处理下早已失去了表达的勇气,学生就不太可能会深入思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与这个精彩的生成失之交臂!而像这样有价值的生发点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时时发生,如何将它挖掘出来,引发思想的共振,使得学生论有所得,我想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放开手脚,让孩子大胆地说,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说自己感受出的见解;再者需要教师以宽容包涵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对话,灵敏地抓住灵性的闪光点,引发课堂的交流讨论,激扬的学生思维,从而真正实现宝贵的课堂资源的生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