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送改变着俺们的生活》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1、《信息传送改变着俺们的生活》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 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送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2、解信息传达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他人交流信息。
【活动资源】
1、教材中的阅读资料,同学多途径搜集到的有关信息传送的故事。
2、搜集的有关沉浸于网络的严重危害的事例。
【活动开展】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浏览《信息改变着俺们的生活》的阅读资料,讨论和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活动内容
1、导语:
同学们,俺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让你们收集感动中国2005的有关人物的信息,你们的信息找到了吗?你们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的呢?(生答)
2、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谈到了自身获得信息的方式,很不错。同学们都知道,现在俺们已进入了21世纪,也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真可以说信息和俺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那么俺们应该怎样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从古自今,信息传送方式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俺们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开始俺们就将开展综合性学习,去了解信息传送的改变对俺们生活的影响。(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六组课文。)
二、阅读单元导语,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的神奇
1、生自读单元导语,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2、小组讨论:
⑴ 本组教材对俺们的总的要求是什么?
⑵ 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3、班上交流。
三、阅读活动建议
1、采取自身喜欢的方式读活动建议,快速地浏览阅读资料。
2、小组内讨论:
⑴ 活动建议中提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⑵ 在活动时,俺们可以参考哪些资料?怎样去获取这些资料?
3、班上交流。
四、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1、让同学自由组成小组。
2、让同学回顾并讨论活动计划的写法。
3、班上交流活动计划的写法,师引导并明确其写法。
(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分工情况、展示活动效果的方法等)
_____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
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____
资料收集:________________
资料整理:________________
展示活动效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4、师指导同学在小组内完成活动计划的制定。
(要求: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五、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一起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六、课外实践,搜集、查找、调查或其他活动收集并整理资料
2、《信息传送改变着俺们的生活》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8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划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3.能找出课文中打比如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同学的观察力,能按方位顺序说一说自身教室内的摆设。
6.体会小作者对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喜爱心情,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中间”、“前面”、“墙上”、“左上方”、“后面”等都是表示方位的词语,用了这些方位词,教室内的摆设就一清二楚了。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时,要找准方位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比喻句的含义,特别是“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俺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含义较深,同学难以理解。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2.学习生字。新词。
3.读课文1一3自然段,学习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能说说俺们的教室是怎么样的吗?(指名说说某一点)
假如像刚才小朋友那样介绍俺们的教室:一会儿说课桌,一会儿说日光灯,一会儿说讲台,他人听了明白吗?
虽然俺们天天坐在教室里,但要把教室有条理地介绍给他人,看来还挺不容易的。
2.感知课文,揭题。
(1)引人:有个小朋友向俺们介绍了他们的教室,俺们听听他是怎么介绍的。
(2)教师朗读或听课文录音。
(3)他介绍得清楚吗?有条理吗?
揭题:这就是俺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俺们的教室。(板书)
3.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一记字形。
(2)划好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不理解的打上问号。
(3)想一想:小作者所介绍的教室里有些什么?它们各放在哪里?
(4)读读单元提示,想想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词语,注意正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各段介绍了什么。
(3)读单元提示,说说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什么。(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5.学习第1自然段。
(1)理解“宽敞”的意思。
(2)指导朗读。让同学体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要读出高兴。赞赏的语气,两个“又”均读重音。
6.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句。读准多音字“数”,并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比较起来最突出)
(2)齐读第二句。理解“中间”一词是方位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同学划下“教室中间”这个词语。
(3)用高兴、赞赏的语气读这一段。
(4)填空:()的课桌椅。
7.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段中的方位词。指名回答,师生一起订正。(课桌前面墙上、黑板正上方、黑板右上方。)
(2)尝试作业。什么地方有什么
课桌前面墙上
黑板正上方
黑板右上方
①填好表格,集体评议。
②对照课文插图,按方位说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3)感情朗读,加深对方位词的印象。
①师生对读:教师读表示方位的局部,同学接着读。如:
师:课桌前面雪白的墙上——
生:有一块长长的大黑板……
②男、女生对读。
(4)理解比喻句:“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俺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①从本段中找出比喻句,读一读。(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比喻句)
②考虑: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这个比喻句的后半句“老师带俺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是什么意思呢?(练习本段第2句进行考虑)
④“种子”前面加上“希望”二字,是什么意思?
⑤教师指导整个比喻句的'意思:同学们通过黑板,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好身手,长大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5.齐读本段课文,小结学法。
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哪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8.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题。
(2)誊写词语。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2.摘抄比喻句,体会它的用法。
3.巩固字词,练习用“又……又……”写句子。
4.能按方位顺序说一说自身教室内的摆设。
5.让同学体会良好的学习环境,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字词。
2.回顾学法。
(1)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那一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
(2)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俺们可以怎样阅读?
(3)小结: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那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学习第4自然段。(仿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本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段中的方位词。
(2)采用引读法,理解本段内容。
师:课桌后面的墙上有——
生:(读本段第1、2句)
师:“学习园地”内有哪些栏目,小读者对这些栏目的态度怎样?
生:(读本段第3句)
(3)指导同学弄清“学习园地”和“作文苗圃”。“学习小顾问”等栏目的关系。
①指导同学看课文插图,找到“学习园地 ”中的有关栏目。
②指导同学说:“学习园地”里有“作文苗圃”、“学习小顾问”等栏目。
(4)理解比喻句:“在这里展出的优秀作业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
①从本段中找出比喻句,读一读。
②这一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比喻句中的“这里”指什么?
(5)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4.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讨论问题。
①“俺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中的“这样的教室”指的是什么样的教室?
②“俺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心情怎样?
(2)指导朗读,读出“多么幸福”的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者是怎样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俺们”的教室的。
6.指导按方位顺序说说俺们教室的摆设。
(1)引导同学仔细观察教室里的某一面(或某一角)有些什么。
(2)明确要求:按方位顺序有条理他说。
(3)指名优等生说,集体评议。
(4)同桌对说,互相评议。
(5)俺们的学习环境怎样?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俺们应该怎么样?
7.作业指导。(《作业本》第5题)
“俺们的教室又宽敞又明亮。”练习用“又……又……”写句子。
(1)使同学明确:这个句子可分成“俺们的教室”和“又宽敞又明亮”两个局部,前一个局部讲的是“什么”,后一局部讲的是“怎么样”。
(2)“又……又……”说明同一事物有两个不同方面的特点,如:“俺们的祖国又美丽又富强。”
(3)能仿照例句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什么,怎么样”。如:“图书室里的书又多又好看。”
8.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4、6、7题。
3、《信息传送改变着俺们的生活》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11课《小手拉小手》
二、活动目标与要求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及互相帮助,培养儿童关爱同学、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行为与习惯
了解并学会求助时要有礼貌、要用礼貌用语,培养同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
通过亲身体验和儿歌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的互助活动,探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
三、活动准备
1、手拉手互助标志若干个、水彩笔若干套。
2、配乐儿歌《小手拉小手》。
3、制作一个简单的课件:截取两个生活画面。
4、歌曲:《手拉手》
5、爱爱鸽头饰一个。
四、设计意图
《新课标》旨在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基于以上理念,本人先巧妙地创设了“给爱心标志涂色时,忘带水彩笔了”这个生活场景,让学生互动,体验遇到困难如何“求”和“助”,接着借助教材提供的两个场景,探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该怎样想办法解决。学会向别人求助时要有礼貌、要用礼貌用语,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小秘密,你们城中实验学校大队部夏老师告诉我即将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要求每个班成立互助中心,还要设计一个爱心标志呢,我问夏老师要来了这个爱心标志,你们想看一看吗?(想!)
2、出示爱心标志:
师生合作解释设计理念:底色用蓝色表示同在一片蓝天下,中间看出来了是什么图案?(两只手拉起来的图形),谁和我手拉手来做一下这个动作?(找一个学生演一演)小朋友你们来做一做这个动作,好吗?(小朋友手拉手)两只小手拉起来组成的图案像心形,这就是爱心标志(领读一遍)你觉得这个标志怎么样?(很漂亮、很好看!)喜欢吗?(喜欢!)我给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不过没来得及涂上颜色,今天,请大家照着老师的标志给它涂上同样的颜色,好吗?(发标志涂色)
3、提出问题:
学生:老师,我没有水彩笔。
老师:这位小朋友真勇敢,遇到困难能马上说出来,告诉别人。真了不起!小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勇敢地说出来吗?(会)
活动(二)--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明理导行。
1、学会如何求助
老师:没有带水彩笔这个困难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学生:我会向同学借。
老师:你问谁借?怎么借?
学生:同学,你能把你的水彩笔借我用一下吗?(点评:用了商量的语气)
老师:还能怎么借?
学生:同学,请你把水彩笔借我用用,好吗?(用上了礼貌用语:“请”)
学生:我忘带水彩笔了,你用完后,能借我用用吗?(态度很亲切)
小结:小朋友,有了困难,我们要想办法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要勇敢地说出来,请求别人帮助,板书:求
求助的时候要有礼貌,学会使用“请”、“不好意思来麻烦你了”、“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而且,说话时态度要亲切,要用“行吗?好吗?”等商量的语气才行。
2、学会帮助别人
老师:那么,要是当别人有困难了,你又会怎么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呢?比如:同学忘带水彩笔这件事。
学生:我会把我的水彩笔借给他。
老师:那你自己呢?
学生:等他用完了,我再画。
老师:你很会替有困难的小朋友着想,并且先人后己,真是个二十一世纪的小雷锋。)
老师: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用我的吧!(点评:你真落落大方,一点儿也不小气。)
学生:我有两支黄色的,可以给你一支。(点评:你多么热心啊!)
学生:我先把蓝色借他用,等他用完后再换一种颜色涂。(你真会帮助同学,两人可以同时画,还节省了时间呢!你真棒!)
小结:刚才,老师很高兴听到了并看到了我们一(5)班的小朋友是那么的热心、那么的热情,帮助了我们有困难的小朋友,你们在涂色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困难的,可要互相帮助噢!板书:助
3、给标志涂色,学生互动,体验如何“求”和“助”
活动(三)--情感热线,谈谈感受,快乐无比
老师:小朋友,你们很快就涂完了颜色,快给你的小伙伴看看,这个标志做得怎么样?好,大家坐神气了,从你们的表情看得出来,你们很快乐,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老师相机还可以问: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做标志的任务呢?
学生:因为我问同学借了水彩笔,很快就画好了,所以很快乐!
(点评:当你得到别人帮助后,你会感到无比高兴,你有没有谢谢那位同学?请你再当着大伙儿谢谢那位同学,好吗?)
老师:这位同学,你刚才帮助了那位同学,你感到怎么样?(很开心或很高兴。)
老师:是啊,当我们伸出了小手帮助了同学之后,也会感到很快乐的。所以说,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助是一件彼此快乐的事,快乐就这么简单。
板贴:小手拉小手 你我都快乐
活动(四)--学儿歌、表演唱、真快乐
老师:今天我也要为你们的成功喝彩,我要为大家献一首歌。(老师唱歌)
这首歌好听吗?我带大家来学一学。
让我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边说边表演。
投影出示:
伸出我的手,拉起你的手,小手小手拉起来,都是好朋友。
我向你求助,你来帮助我,爱心爱心连起来,我们真快乐。
全体起立,再次表演。
学生跟着音乐边表演边唱一遍。
活动(五)--爱心互助,行为辨析,好不热闹
老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瞧,乐乐猴拍到了这样的镜头:先出示一幅,再出示另一幅。
出示投影:
1、盼盼口渴了,可是忘带水杯了。
2、下雨天,强强没带雨伞,和同学又不同路。
老师:遇到这样的困难,如果你是盼盼或是强强,你会怎么办?先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吧。
学生:如果我是盼盼,我会向别人借杯子用。
学生:如果我是强强,我会对同学说:“你能送我回家吗?”
老师:如果你是盼盼或强强的同学
,你会怎样帮助他?请你只要选一个来说说。
学生:盼盼,用我的吧。
老师:合用杯子不卫生,再想想办法?
学生:盼盼,把杯子洗洗就行了。
老师:还有什么办法?提示:假如有吸管、老师那里有一次性水杯。
小结:盼盼,你看有这么多小朋友帮你想办法,你一定能喝到水了,有困难,可别老是抓头摸耳朵不知该怎么办了。
老师:谁来帮强强?
学生:可以先送他回家,自己再回家。(点评:这位小朋友帮助了同学,尽管会晚一点回家,但他一定会很快乐!)
老师:还可以怎么帮强强?
学生:可以把伞借给他,自己却......
老师:有时候,帮助了同学,自己却吃了苦头。有的同学他把伞借给了同学,自己却淋着雨回家,不但会感冒,还会挨家人的批评呢!所以,帮助人要讲究技巧,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自己能力达不到的要请求大人帮助。
活动(六)--解决学生身边的困难
老师:现在大家喜爱的爱爱鸽要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来作一个小小的采访。大家欢迎!
一生戴着爱爱鸽的头饰上台问:“嗨,大家好!我是爱爱鸽,今天我要问问小朋友,你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问3-5人)
老师:特别是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就要大胆地说出来,大家才能帮你想办法解决。
学生说自己遇到的一些困难。
老师:小朋友提出的困难,哪些是能帮助解决的?
注:
1、能当堂解决的尽量在课堂上借助同学的力量解决。
2、不能解决的,可以当场问问听课的老师,还可以求助于班主任、爸爸妈妈、有关专家。
3、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向有关求助中心请求帮助 ,好吗?
活动(七)--成立手拉手互助中心
老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合作交流,我们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一(5)班的每一位小朋友都十分的活泼可爱、十分的热情大方,我要恭喜各位正式成为我们手拉手互助中心的会员,现在,每一位会员可以佩戴上我们亲手做的标志,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小手拉小手,共同成长,一同进步!
老师:让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在《手拉手》的乐曲声中结束教学。
本课公开级别:江阴市“品德与生活”赛课比赛二等奖。
4、《信息传送改变着俺们的生活》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充沛利用同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知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漫游太空的课件,让小朋友说说心里话之后,师导入新课——今天俺们没有神州5号可坐,只能在文中漫游太空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俺们到文中找答案。
二、引导同学自由读文
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认知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同学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同学抓住读书的机会,可以挑战读)
五、围绕重点,展开阅读教学
默读全文,考虑——杨利伟此次太空之行,你能给他做做顾问长,提醒他该带哪些生活用品吗?完成以下填空:
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宇航员(杨利伟)必需------------------------
在宇宙飞船里喝水,宇航员(杨利伟)必需------------------------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杨利伟)必需------------------------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宇航员(杨利伟)必需------------------------
1、在文中找出有关依据,做上记号。
2、交流,在生不时的补充中完成以上练习。
3、课件辅助相关情境的教学。
4、你觉得太空中的生活如何?
同学可能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A:有趣
1、那么,师就说——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所以俺们可以说太空生活趣事多。师板书课题。之后,让生把相关语段读出趣味。
2、考虑: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在生的交流中,教师讲解——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的引力,几乎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B、很不容易。
1、那么,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例子)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需-----------------------。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
六、写字教学
师——的确,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必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接下来,让俺们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字写端正!
5、《信息传送改变着俺们的生活》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二、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
三、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4、学生集体朗读 。
五、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六、背诵诗歌,拓展延伸。
1、学生朗读诗歌。
2、背诵这首诗。
3、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仿写下面的诗句。假如-------,不要------,不要------
七、小结: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这首诗后,也能拥有诗人那样博大的胸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
6、《笑对生活》公开课教学反思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的预设是不全面的,课堂随时有意外惊喜和突发状况,所以要对原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本文是作者参加市级中考思想品德复习研讨课《笑对生活》的教学反思。从素材选择、问题设置和信息呈现三个层面谈谈优化思品课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复习研究课 《笑对生活》 教学反思
一、素材选择:基于学生生活
如同设计师对房子进行装修设计,不管怎样设计都得符合住房主人的需求。好的情境材料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备课时只要有心,灵感的火花就会在生活的积淀中迸发。选取素材不仅要服务于书本知识,而且要服务于学生发展。“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活世界缺乏交往经验,缺乏生命表现,缺乏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并不断被放大而‘侵占 教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本课我初步设想选用学生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贴近学生生活,考虑到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公开课场合学生是否愿意配合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很矛盾,最终放弃这个思路。集体备课时,有同行建议我选取感动中国人物“油菜花父子”战胜挫折、追逐梦想的事迹作为素材。名人事迹固然高大上,可我感觉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接地气,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普通人?最后我在溧阳论坛上找到了一则素材,溧阳市昆仑开发区徐卫飞失去双臂后练就足书绝技和成功创业的故事。
二、问题设置:搭建成功平台
创设好情境后,需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一方面落实知识目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挑战中感悟:信心来源于一次次成功的体验。设计的问题应该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同让学生摘桃子,既要让学生够得到,又要让学生稍微跳一跳。学生每一次成功的挑战体验都是下一次新的挑战的原动力。怎样搭好这个成功的平台?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
首先,设问指向要具体明确。问题不能拐弯抹角,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经验和能力。如徐卫飞的事迹材料,我原先设问:徐卫飞战胜挫折的创新之处对他有何好处?学生阅读材料后能直接找到答案,显然过易,没有思维力度。
其次,设问梯度要层层拔高。如果每个问题都拔得太高,学生就会失去探究兴趣,课堂会冷场。如让学生回答“结合材料,谈谈徐卫飞的事迹对我们战胜成长道路上的`挫折有何启示?”时,问题抛出去后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急于实现知识目标,学生的答案无法达到我们的预设,无奈之下只好将答案和盘托出,实则在“灌输”。当时我还暗自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学定力和课堂驾驭能力略显不足。为什么学生不配合?我们要反思:有没有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是不是太难?有没有激活学生思维?点拨是否到位?归根结底,备课时对学情还是没有充分预设。
三、信息呈现:追求简约高效
徐卫飞的故事很长,我首先考虑找地方电视台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的视频,可网站更新,所有关于他的视频资料网上都没有。也曾联系徐卫飞本人,可他在外地参加活动,那只能对他的事迹材料进行文字加工了。最终呈现的是:徐卫飞的事迹材料旁边配了一张他练就足书绝技的图片,标题是“用残缺的身体,书写完美人生”。考虑好材料呈现方式后,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
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信息容量很大,服务于书本知识的各种媒体应有尽有。使用课件应避免张数过多,且每张都是文字,否则,学生易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如讲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时,选用苹果公司第五代ipad各国供应商利润分配图作为材料,非常形象直观。另外,可对文字材料关键词句进行字体、颜色、圈点的变换,以便学生提炼和获取有效信息。课堂不是我们炫技的场所,滥用多媒体技术会喧宾夺主。当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如板书,一节课下来,课件展示如同“放电影”,学生“雁过无痕”。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失去课堂的本真和简约。
第二,恰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看似热闹,可还是流于形式,其实不是每个题目都有合作探究的必要。课后交流研讨时,听课老师指出在讲到“徐卫飞在成长创业过程中遇到哪些挫折?他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讲完徐卫飞受挫的表现后,教师如果用粗点的红线在材料中将徐卫飞遇到的三个挫折划出来,则学生接下来找克服挫折的方法就很容易。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哪一节课堪称完美,这一个个惊喜和缺憾正是见证我们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7、《怀特森先生的课》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师什么样?”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是善解人意的、和蔼的、关心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我们今天见识的一位老师是什么样的呢?”由此引出文本。接着,让学生细读文本,抓住“凯蒂旺普斯”和“轿车是活的”两个故事来说说课文中的怀特森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由此引导学生突破文章重点内容。让学生谈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面对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当时心情如何?该如何读那些表现心理的句子?在朗读训练中让生感受大家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现出的是愤恨,来证实怀特森先生是别有用意:明白并非书上的知识或老师教授的知识就一定是正确的。再引导学生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课文中所提出的“崭新的怀疑精神”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用:“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话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平时课上活跃且爱动脑的同学都很向往怀特森先生的课堂,因为它是一种“冒险”,充满了挑战和刺激。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明白了这位最好的老师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我布置的作业是“用我手写我心“。大部分学生受课文的启发,都能够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掩卷深思,像怀特森先生这样的老师,我从小到大也没有遇到过,这种个性,这种充满理性,思辩色彩浓厚的教育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人敬佩。相对于中国的教育,怀特森先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特例,他培养学生勇于怀疑的精神,把大胆正视他人的错误作为学生的习惯于性格来培养,的确难得。
是啊,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除了把更多的爱给学生外,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及教师独特的个性魅力。文中的怀特森先生不仅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类型,更是我要学习的榜样。
8、《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的故事。
一、巧设导入
首先,我故意把题目写成《两个“地球”同时着地》,学生立刻把手举起来,抢着回答:老师,应该写“铁球”了!说着很多学生都大笑了起来。我接着告诉他们,平时考试都会写错的,一定要学会认真检查,才能避免错误,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在快乐的笑声中,同学们都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接着,我让学生回答课文提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我问:“同学们,是什么让生活在17世纪的伽利略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联系在一起的呢?请你们在课文里面找出相关的句子。我板书《两个铁球()着地》。我问:“中间放上哪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放上哪三个字又成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学生马上回答加上“同时”二字便是伽利略的观点。可该加上哪三个字才会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呢?同学们楞住了,于是我要求三分钟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分小组互相讨论起来,看到孩子们兴致那么浓,我真的很开心。果然,不到三分钟,就找出了答案。讲课前巧妙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我认为教学环节设计的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分角色表演调动积极性
这节课我不仅用实物演示、板演图示,还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方法灵活多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给调动起来了,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特别是男生情绪更高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伽利略的想法。接着我又让学生列算式来理解:[(10+1)>1快][10-1<10慢],这样的理解既简单又明了。最后,告诉学生回家可以和家人一起在五、六层楼的房顶做实验…
三、课堂教学与小练笔相结合
伽利略试验成功后,人们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如,伽利略的学生会说什么?那些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会说些什么?那些嘲笑过伽利略的人又会说什么?我请学生发挥想象,并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深的体会到:让孩子生活在快乐的学习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是我教学不断的追求!
9、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新年带着幸福来》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新年带着幸福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乐的情绪;
2、随着音乐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欢天喜地庆新年。
新到了,人们会怎样庆祝新年呢?(放鞭炮、敲锣打鼓、跳舞等)
——幼儿在《新年带着幸福来》的乐曲中做各种庆祝的动作。
2、新年带着幸福来——完整欣赏歌曲。
——新年是怎么来的?带着什么来?;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
——教师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幼儿有节奏的拍打身体的某一部位。
——再次欣赏歌曲,边听边跟着歌曲哼唱。
——讨论:怎样唱出幸福的声音?
——引导幼儿完整学唱,要求幼儿能将喜庆幸福的心情表现出来。
3、新年幸福舞一舞。
—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全体幼儿拉成圆圈,面带幸福的微笑,边唱边一起按节奏做动作,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活动反思:
本次的音乐活动目标是让孩子们在感受音乐欢快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能随着音乐,大胆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愉快情绪。
在一接触这首歌的时候,说实在的作为老师的我并不觉得这首歌好听,所以活动前也想了很多,希望通过多一些的教学手段能提升孩子们对这首歌的学习兴趣。不过,随着对这首歌的不断熟悉,我清晰了歌曲的旋律线,调性明快的乐曲,在极具名族风格的乐器伴奏下,显得非常朗朗上口。看来,对一首歌的印象不是听一遍就可以概论的。
对歌曲有了信心,在活动的进行中,我也就张弛有度了。孩子们在我很有感染力的.范唱中,学习的兴趣大增,我也不失时机的请孩子们对歌词进行动作上的创编。让我高兴的是,班中许多男孩子创编出来的动作很有张力,我及时推广了这些动作,并将动作和歌词进行了固定地匹配,这样做,省去了老师过多的、重复的讲解,给了孩子们更多熟悉音乐旋律的机会。短短的一堂课,全班孩子在歌词记忆的达成度很高。从本堂课的效果上来看,我认为,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新教歌曲的歌词记忆问题,完全可以尝试用孩子们理解的肢体动作进行解析和提示,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提示来破坏音乐活动的音乐氛围。通过老师肢体动作的提示,孩子们眼口合一地进行演唱,符合了幼儿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关注力。
在孩子们记住歌词之后,我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几个相同字的旋律音高上,孩子们唱不准,该是高音的唱低了,该是低音的唱高了。我提醒了许多遍,还是有很多小朋友唱不清。后来我试着用手势的高低来代表旋律的高低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提示。如歌曲中的第一句"新年带着幸福,走来,走来!"中的最后一个"来"字是低音,我就将我的手放得低低的;相同的第二句的"来"是高音,我就将手提得高高的,孩子们看到我的提示,立即就能作出反应,犯错的次数和人数明显减少了!
歌唱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来提升幼儿对歌词的记忆,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只是,我在运用这一教学手段上,还需要不断的摸索,总结。相信,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会有好的收获!
10、语文课《公开课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我这时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 的杯子上喝茶”,此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小珍珠鸟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的笔头沙沙作响,不一会儿,笔头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处。学生写道:小珍珠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心想:妈妈告诉过我,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我还是乖一点,别跑远了。它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心想:我要是把这些书都读完了,我也是个“小博士”了吧!它蹦到杯子上,心想:什么?茶?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好喝不好喝?这样想着它就俯下头来喝茶,边喝边想:嗯,挺好喝的,解渴,主人不会怪我吧?它又偏过脸来瞧瞧主人的反应,心想:主人面色和善,微笑着看我,他没生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主人正在写字的笔尖,它想:这是什么?嘴巴尖尖的,还能吐出一个个黑字。主人抚一抚它的绒毛,它友好地啄主人的手指,它想:哦,你喜欢我,我们交朋友吧!……学生入情入境,将原文中叙述性的文字进行扩展,在写的训练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小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走了进去,又走了出来,在文章中走了个来回,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十分准确.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感悟“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 是相互的,‘信赖 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后,我以课件播放画面的形式结束课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这次新秀课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读课文,看课文,圈画相关内容,概括主题,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可细想起来,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遗憾:在检查预习后紧接着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前半堂课大段的时间处于“静”的状态,因此,学生的情绪难以很快调动起来;此外,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形式有点单一。虽然最终留有遗憾,但将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成长,使教学实践逐渐走向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