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5册语文园教案一等奖设计
1、小学语文第5册语文园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要求:
1.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表达自己对他人的赞扬。
2.注意写好与中心相关的制,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知道审题
1.出示题目
2.审题 小学语文第5册习作4 **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指人物,可以是姓名,也可以是称谓。“真好”指的是本文的中心所规定的范围,也就是反映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的赞扬之情。
3.从你熟悉、了解的.人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指导练习,明确要求
1.阅读《他真好》第一稿
(1)思考小作者在短文中邪道了哪些内容?结合板书
(2)读一读文章结尾部分/article/,体会小作者写这篇短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板书
(3)出示“习作要求”一思考:根据这一要求,这篇短文是否做到了?
板:材料——中心
(4)讨论如何修改这篇短文。
2.阅读《他真好》第二稿
(1)读短文,与第一稿作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删去了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补充了与中心相关的事,抓住了表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把它写具体了。
(2)出示“习作要求”二
(3)讨论:与第一稿相比,第二稿中第二件事一中心相关,写得好在哪里?划出表现王松林急人所急,乐于助人的句子,看一看这些句子是不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的。
三、会回忆生活,指导选材
在生活中,我们熟悉和了解的人们,有许多令人钦佩和赞扬的事,选几件具体地介绍给大家。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板书:
材料——中心
下课后,操场上热闹的情景( * )
“我”找同学借字典,但没有借到。( * )
“我”向王松林借字典,他帮“我”借到了,(# )赞扬王松林急人所急的优秀品质。
2、小学语文第5册语文园教案一等奖设计
我的发现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都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但每组字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过程建议: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 中学习的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 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 读读背背 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四条谚语包含的思想体现了第二组课文的人文教育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 )琴声( )枝叶( )空气( )鲜花( )红旗( )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口语交际
这是围绕本组关爱与奉献主题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交际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
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3、小学语文第5册语文园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的:
1.畅所欲言,谈体会。
2.初显身手,学创作,在对比临写中体会书法作品的无穷魅力。
3.对对子比赛,积累语言,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重难点、关键:
1、体会古人在遗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
2、在想象吟泳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
教具准备:
书法作品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
1.生读读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1)生读一读,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
(2)想一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3)引导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感受: 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积累,在生活中多观察感悟。
二、初显身手
1.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2.师归纳介绍欣赏钢笔书法的方法,指导学生从字的形态、意境和气势去观察、感悟和体味。
3.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
三、作业设计:
总结自己在这次书法赛中的表现,认真选择字帖,完成一幅钢笔书法作品。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介绍与对联有关的趣事。
2.揭题:对对子。
二、生练习,找规律
1.师出示:
(1)杨柳岸:__村。(杏花)
(2)明月松间照,___石上__。(清泉流)
2.生作答,并诵读对联,在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的同时,找寻对对子的方法。
3.生练习,快速答题: 鸟归沙有迹,_____。(帆过水无痕) 山间明月,______。(海上日出) 白马秋风塞上,______。(杏花春雨江南)。 黄菊倚风村酒熟,_______。(紫门临水稻花香)
三、举行对对子擂台赛
1.生交流诵读自己收集到的对子。
2.师出示简单对子,由生试对: 冬去山明水秀,撸撸撸撸撸?。(春来鸟语花香) 爆竹传笑语,_______。(腊梅吐幽香) 春回大地,______。(福满人间) 天增岁月人增寿,________。(春满人间福满门)
四、总结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
五、作业设计收集古诗词中的对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 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 山穷水复疑无路,_______。 欲穷千里目,_______。
4、小学语文第5册语文园教案一等奖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悟)
5、小学语文第5册语文园教案一等奖设计
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6、小学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吃过葡萄吧!你吃过的葡萄什么味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尝一串特殊的葡萄,齐读课题《妈妈的葡萄》。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爱
1、拿起桌上的课文纸,用心地品尝妈妈的葡萄吧!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再尝葡萄,品尝母爱
1、同学们说得不错,我想每一位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狐狸妈妈的行为所打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1-6小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把你最深切的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在句子旁边。
2、交流
A、教学课文3、5自然段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1)为什么感动?
(2)课文几个地方写到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孩子找吃的?分别在第几自然段?
(3)【示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
(4)自由读这两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让我们追随狐狸妈妈的脚步踏上艰难的寻食历程吧!你们看这就是档在狐狸妈妈面前的一座座高山,狐狸妈妈一边跑一边寻找食物,翻过……(引读第3自然段)
(6)看着这一座座高山,读着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7)狐狸妈妈一连跑过三座山一定很(累)?这么累她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一下呢?
(8)是啊,狐狸妈妈一路翻山越岭,但她的心却时刻想着(孩子),牵挂着(孩子),是孩子的哭声让妈妈加快了脚步,是孩子的饥饿让妈妈忘却了劳累,让他翻过……(第3段)
(9)是啊,为了孩子她不能停下来呀!所以当她摘了一大串葡萄后又急急忙忙往山里跑,又得翻过这一座又一座山。【示第5自然段】,这山又该怎么翻呢?谁能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齐读
B【示: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感动?
(2)你听猎狗的汪汪声越来越近了,猎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怎么办?此时狐狸妈妈心里一定很(着急)。急什么?你能把它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吗?(练读怎么办?)此时狐狸妈妈大声喊:“……”从这一喊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齐读
3、故事又会如何发展下去呢?
一二组读第7段,三四组读第8段。
小狐狸吃着一串串葡萄,耳边回响起妈妈那亲切的声音:(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4、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师配乐叙述:当年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为它找吃的【翻过一座山……】,一心牵挂着孩子的狐狸妈妈一刻也没有停留,摘了一大串葡萄后就急急忙忙往山里跑【翻过一座山……】,正当它打算休息一会儿时,猎人带着猎狗追来了,狐狸妈妈大声喊:【“孩子……”】如今妈妈早已不在了,回荡在小狐狸耳边的依然时妈妈那亲切的声音:【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5、于是,小狐狸终于明白了葡萄是怎么来的。同学们,妈妈留给小狐狸的仅仅是葡萄吗?
6、是啊,妈妈留给小狐狸的不仅仅是葡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啊!板书:爱
正是因为这份爱赐给狐狸妈妈力量和勇气让她翻过……,正是因为这份伟大而无私的爱让狐狸妈妈在危急时刻不顾自己的安危大声地喊出(:……)如今妈妈早已不在了,但这葡萄还在,妈妈的爱孩子延续,板书:……
7、望着眼前一串串饱含着浓浓母爱的葡萄,小狐狸的内心一定百感交集,它会想些什么呢?
8、是啊,望着眼前一串串用妈妈的汗水换来的葡萄,小狐狸内心充满了感激,它很想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
望着眼前一串串用妈妈的生命换来的葡萄,他真的很想道一声:【妈妈,谢谢您!】
望着眼前一串串饱含着浓浓母爱的葡萄,他真的很想大声地告诉妈妈:【妈妈,谢谢您!】
9、让我们随着优美的乐曲,再去品味妈妈的葡萄,品尝爱的滋味,配乐齐读全文。
四、拓展练习
1、刚才我们品尝了妈妈的葡萄,感受到了一份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其实母爱不仅仅是伟大的,更是平凡的,只要你细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的细微平凡之处妈妈的爱就在身边。齐读小诗:《妈妈的爱》
2、妈妈的爱就在身边,你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你的妈妈也为你种下了一串串葡萄,我们一起来尝尝妈妈的葡萄把!请在每颗葡萄上写上一件妈妈为你做的事。写完之后细细品味葡萄,把你的感受写下来,我想当你用心品尝完这一颗颗葡萄之后,你们会由衷地说:(“妈妈,谢谢您!”)
反思:
对于本课教学个人比较喜欢其中三个环节的处理:1、本课紧抓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寻食”和危险时刻那震撼人心、触动灵魂的'一喊,挖掘“母爱”,并通过回忆的形式回读这感人的一幕幕,使情感逐渐升华。2、对于“葡萄”的含义,学生不难理解这一颗颗葡萄就是一份份母爱,本课的处理并没有让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葡萄就代表妈妈的爱,还让学生感受到时光流逝,妈妈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妈妈的爱还在延续,生命虽然短暂,唯爱用存!3、学生不难感受到狐狸妈妈那伟大而无私的爱,但往往对生活中平凡的母爱却视而不见,在拓展环节设计品尝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在平凡中感受母爱,学会感恩!将文本中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这课上了几次,自己始终不能对本课教学设计感到十分满意,主要感觉存在这么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文章处理时片断感过强,整体感不够!比如对课文2、4自然段几乎没处理,在教学3、5自然段翻山越岭时,对2、4自然段的联系不够,对于有些关键性词语比如:“急急忙忙”、“歇一会”等体会母亲急切心情的词语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品味。第二个不足之处,文章教学中感觉老师牵引得过多,还没彻底学生自读自悟,感觉还不够活!第三个缺点,朗读形式还不够多样!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磨合改进!
7、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在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 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 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 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 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
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8、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教学教学一开始,我紧扣《师恩难忘》课题,让学生读题思考,产生疑问。果然,学生思维活跃,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师恩难忘?师恩难忘谁?难忘什么?为什么难忘?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这正是作为一个高年级学生所要求的。 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问“陶校长是谁?”“陶校长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接着,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接着, 我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资料,了解了陶行知校长对同学的关爱以及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本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所以我觉得不宜打乱原有顺序进行教学。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我觉得:习作是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可以写他性格、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学生的一两件小事,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
在教学本次习作时,我采用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读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模仿与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在教学课文时有一结合本次的写作要求进行讲课,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表达方法。
在教学《练习一》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学《题秋江独钓图》了。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导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想象画面,并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之后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的理解也比较到位,应该说,今天的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9、小学语文第七册《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人文的经典文章,作者巴金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赞美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有这样几个优点:
一、主题突出、课堂向心力强
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环节不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它们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有着共同的教学目标和达成的方向。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课前预设的“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主题为中心,尽量使课堂中安排的一切教学环节都为这一主题服务,比如导入部分的看漫画说话、教学的主体部分中的分角色研读、课尾的写话延伸等,都能较好地体现这一课堂预设。由于课堂环节的向心力比较强的缘故,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也还是比较可喜的。
二、注重学情,体现自主意识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是新课标的突出理念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指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所需要的。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个词语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概括、整理、分析,这一环节尽管细小,对于一堂课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做到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组织教学,课堂上,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是那样积极地上台,又是那样充满自信地写下词语,那一刻,我体会到,这不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遗憾,有的`是一时的反映迟钝,而有的却是自身对于教材研究的肤浅造成的,反思以后,觉得自己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凭借,同时也是指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自身是不是吃透教材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本节课中,在分析树这一环节时,我个人的理解是树很茂盛,也很大。因而在引导学生时,我本人也一直是预设着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这两个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非常如愿地先体会树的大,接着体会树的茂盛,然而当学生一开始就讲树的茂盛时,我一下子“蒙”了,于是又引导学生先说树的大。其实,学生的茂盛比我原先的概括要好,树木的大不也说明了它的茂盛?为什么一定要将可以结合的特点分开来说呢?要求学生一定要分开说,这仅仅是因为教师之前的备课是这样安排的,代表的是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这样的感受竟然在课堂中轻易地否定了学生更好的,也是更为恰当的感受,作为教师,我是何等的惭愧。
二、更为到位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我的教学理念,原先以为自己所设计的从学情出发的教学环节是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实际上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写树时,出现了一个词语“翩翩起舞”,一个学生在写鸟时出现了“依靠、亲密”的词语,尽管在教学时我已经提问他们为什么想到写这个词语,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他们说,树叶在威风中随风摆动,似乎会舞蹈,鸟儿和树是互相依靠的,亲密的在一起……学生的发言是那样的精彩,而我却只注重对他们一时的评价,忽视了将这些发言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有力资源,如果能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再将学生的感悟回归到这些词语,我想这样的处理才真正做到了以学情为中心。
三、充分利用文本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文章是富有生命的,有生命的文章常常蕴涵着作者本身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感情因素,进而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所在。然而怎样引导,最主要的方式还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出发,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在语言的世界里走个来回。本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树的茂盛和鸟的幸福快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并不是很深刻的,我个人也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尽管学生最后能较好地说出符合文本的理解,但这样一来的理解更多的是来自多媒体、来自录像的效果,学生从文章语言中所感受到的实在是微乎其微。
课堂教学实在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时时刻刻在参加各类学习的教师,真为自己的遗憾而脸红,由此在心里叮嘱自己:谦虚、谨慎、再求索!
10、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并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会迁移运用。以及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二是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背诵儿歌。三是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不再三心二意。下面从以下几处来谈几点感受。
一、巧用示范,体会积累好词
采用“又()又()”的词语教学,利用卡片进行情境引导,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后以进行扩展训练进行收尾。
首先告诉学生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这些好东西都用了很多好的词语来描写,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其他的好词。然后学生开始以小猴子的心态去细读课文,找到这些好词,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交流找到的卡片,学生说教师贴,并进行朗读指导,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的积极性甚高,最后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并抄写“又()又()”的词语在课本相应的插图上,以此来结束“又()又()”的词语教学。
二、遵循规律,归类识字更高效
学习动词的使用,让学生们能够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词语的正确使用。这是这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在课堂上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师:为什么要用“扛”
生:(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找到了用笔圈一圈。
师:唉呀,小朋友说得那么快,我都不知道把动词贴在哪里了,看看吧,这些动作的位置我贴得对吗?
师:摘可以和桃子搭配,可以和西瓜搭配吗?和玉米呢?怎样的东西要扛着走?
生:桃子小拿来抱会掉了,应该用捧;西瓜大用来抱。
师:“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师:小猴子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个“扔”写在中间。
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特点,从表示动作的字词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将动词卡片随意地贴在黑板上。经过整理,孩子们知道了“捧、抱、扔、摘”是左右结构、都是提手旁,捧、扔、抱、摘跟手的动作有关。”学到这里,孩子们圈了生字,观察了生字的特点,他们从字形上熟悉了“捧、抱、扔、摘”。这时,我又让孩子们分别做做这几个动作,从字义上进一步巩固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在热烈的气氛中,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学着、做着,这样归类识字既有规律可循又生动有趣,孩子们比较喜欢。
三、注重运用,回归文本更扎实。
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在通过不同途径理解了动词的意思后,我让学生把动词卡片放到相应的图片旁。此时,学生思维火花闪现,我又恰如其分地小结有些动词可放在共同的地方(如“摘”可以用以“摘桃子”,也可以用以“摘西瓜”)。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11、《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识字一教学反思》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识字一的教学活动已结束,通过单元过关检测并结合平时的观察,本人对本单元的教学喜忧各半。自我感觉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一)、学生识字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目标之要求;(二)、学生均能自己正确书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横、竖、撇、捺四个笔画。(三)、能给生字组词、扩词。(四)、能通顺的读背课文。(五)、多数学生写字能按笔画规则去写。
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别学生识字仅达到70℅;(二)、横写不平,竖写不直,撇捺写的太直。(三)、多数学生还不会起笔与收笔。(四)、有半数学生不会读题目,平翘舌音分不清等。
基于以上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加强数字教学及汉语拼音的巩固复习,还必须细心指导学生写好笔画。